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其启示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其启示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其启示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其启示

英国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其启示

摘要: 各学科课程体现出更多的融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个性化的考试评价制度是英国中学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内容。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英国初中新课程改革;内容;启示

进入21世纪,不少国家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英国也不例外,英国资格与课程委员会(QCA:The 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于2008年9月对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1]。这是近年来英国首次对中学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一、英国中学新课程实施的概况

英国国家课程行政机构的调查表明,英国11岁以上儿童的学习成绩已多年停滞不前。不少英国人认为[2],目前许多学校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降低, 教育质量下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学校课程脱离儿童的现实世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较少考虑公众的舆论和要求,课程衔接不紧密、不协调。面对现行学校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使学校课程更能满足公众期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英国政府加大了对初中阶段课程的改革力度,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英国媒体的热门话题。

英国初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用三年时间完成。2008年9月入学的7年级学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学生;到2009年9月适用范围扩展到当年入学的7年级和升入8年级的学生;到2010年9月,将适用于7、8、9全部三个年级。高中阶段的中学新课程将于2009年9月开始实施[3]。

英国政府提出,国家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为此,英国初中阶段的国家新课程不仅调整了课程结构,而且还调整了课程的内容,提出应从提高儿童基本学力出发,特别强调要加强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指导。在课程安排上,初中阶段包括艺术与设计、公民教育、设计和技术、英语、地理、历史、信息交流技术、数学、现代外语、音乐、物理和科学、宗教、性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法定必修课。

英国初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指出,对于中学教育发展来说,这是个幸福的时刻。课程是一笔财富,我们的课程是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新的课程改革应该得到所有的教师、学生家长、雇主、媒体和公众的拥护、支持和祝贺。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课程改革将为他们的发现和所取得的成绩带来机会。它可以使英国所有的中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帮助所有的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所带来的挑战。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版

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音乐课程目标可以从;; 三个维度表述。 2、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一首需要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另一种是以一类需要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 4、“节奏或旋律”创作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阶段、阶段和阶段。 5、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 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与艺术审美的能力。 6、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7、编写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与。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 9、按照音乐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物质手段来分类,首先可以分为和 两大类。 10、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 11、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12、“”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 13、“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四项内容。其中三项是实质性的表演内容,而是一种辅助性的、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教学内容。 1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的演奏,二是用

为歌曲、表演等伴奏。 15、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合奏能力、。 16、以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和,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性质的,另一类是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与教学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的是() A、人文性 B、审美性 C、实践性 D、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A、主要途径 B、有效途径 C、重要途径 D、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试题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试题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自学考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课程考试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温馨提示】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 A(学习工具B(交际工具C(实践工具D(交流工具 2(下列不属于语文教育的特点的一项是() A(人文性B(实践性C(生活化D(立体化 3(下面的默读的目标属于7,9年级的是() A(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B(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C(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D(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下列属于阅读方法要求的一项是() A(朗读B(默读C(精读D(诵读 5(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 A(多做题B(不做题C(少做题D(以上都不对 6(对于7,9年级的语文教学,下列的数据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 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B(作文6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C(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D(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7(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属于阅读的技术过程的一项是() A(阅读的知识B(阅读的方法 C(阅读的技能D(阅读的文化建构 8(在阅读中,尤其在考试中,理解词语的最不佳途径是() A(联系上下文,“了解”“理解”“推想”“体味和推敲”词句的意思和作用。 B(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句。 C(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D(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9(下面关于写作的性质与地位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B(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C(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一般方式。 D(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0(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之一,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改期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

初中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牙毅峰 去年暑假期间,我接受了有关新课标音乐课程改革方面的学习,为期2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谈谈关于课程改革的心得与体会。 新课标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音乐教育及其国家标准的历史回顾》一文中,作者提到过去在美国的音乐教育中有一个最普遍的错误理念是“音乐仅代表它自身”,而当今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它还是一种思想和过程”。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方法也在不断地渗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初中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立足于音乐本身特点,笔者尝试着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教学走出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改首先是教学材料的选择。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都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体去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他们喜爱、熟悉的生活中的音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新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进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另一方面,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的加强;高中毕业后即将进入大学,如何在新环境中引起同伴的注意呢?来一首颇具地方特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2页(共8页) ▽▽▽▽▽▽▽▽▽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作为教学的 组织者和 指导者 ,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基本工具 。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综合性艺术表演 性质的,另一类是 音乐创 编 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 音乐创作实践 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 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 创作尝试与练习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的是( A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的是( D ) A 、人文性 B 、审美性 C 、实践性 D 、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C )。 A 、主要途径 B 、有效途径 C 、重要途径 D 、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 、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 、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 、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A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 、课程目标 B 、课程理念 C 、课程思想 D 、课程结构 6、( B )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A 、演奏歌曲 B 、演唱歌曲 C 、认识简谱 D 、学会五线谱 7、追踪音乐主题的实施方法有演唱、演奏音乐主题,追踪听辨音乐主题,( B )音乐主题。 A 、学习 B 、复习 C 、预习 D 、巩固 8、怎样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学习环境。 B 、其次,还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材料。 C 、此外,音乐学习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D 、最后,“以审美为核心”还意味着,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不用始终坚持一定的审美标准。 9、( D )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是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建构主义在对待学习和教学方面的主张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后现代主义主张“非中心化”、“多元化”和“零散化”。这二者作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课改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模式;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全方位的交互式师生关系;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目标提倡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人;教材的多样化,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提倡教材层次性、选择性,以适应不同需要;课程类型多元化,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把综合课程作为一个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备课程;教育评价的理性化,改变国家评价机构大一统的局面,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形式方面都走向多元化,评价内容更丰富和灵活。此外,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联系我国实际,以它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有助于转变教育观,端正学生观,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观,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实施新课改,应该是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体验和感悟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长必然要求。新课程目标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会生存》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向我们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的收益,这已经成为了老师们急需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一点启示和心得 最近在国培中,我认真学习了《叙事研究与小说阅读》的课程,认真观看了专家的讲座,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认真对待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叙事小说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知道如何去阅读,如何在考试中应对叙事小说的一系列检测,所以学习后,谈谈自己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如何做到小说教学序列化,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一些技巧。 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入选教材的小说都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教学中应针对小说作品在塑造人物、演绎情节或营造环境上的艺术表现,引领学生进入小说的艺术世界,激发他们对作品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共鸣,进而引领学生鉴赏小说的艺术特征。因此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初中小说教学的技巧和有效性: 首先,让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结构特征 提起小说,最吸引的就是故事情节。在小说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故事情节。这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通过通读全文,它的情节为:潘家酒楼吃酒(开端)———护送金家父女(发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高潮)———南门外逃走(结局),这个情节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基准的。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

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

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 内容摘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后应该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呢本文通过低年级节奏教学,识谱教学,视唱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音乐新课程改革基本乐理教学节奏识谱视唱 正文: 音乐新课程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改的启动,深入,极富创造性的随音乐教材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着新的信息:现代艺术教育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音乐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从思想理念的现代化开始实施.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活动形成的多变性.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的正是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形式表达,结合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要素,吸收说,唱,跳,奏,画,做,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受和表现的形式及通道,引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发展各种潜能,达到丰富的艺术体验.教师在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从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的音乐活动指导者,活动伙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在生机盎然,乐趣无穷,极富个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开思维,想象,表现,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对"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有自己一点小小的见解,在此与大家作一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基本乐理教学 低年级节奏教学: 新旧知识联系,联系实际,把乐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拉近距离.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走","走呕","跑","快"这几个节奏,到了三年级,教材中出现了"走"和"走呕"的规范术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单纯的教授不仅与原来的知识脱节,而且学生的兴趣也难以保持.于是我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际;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会唱几首歌,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专业教育. 节奏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架,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生活中语言节奏有很多很多.音乐课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一,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根据其心理特点,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 师: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园去玩,动物园的动物们跑来欢迎我们的有小鹦鹉,老山羊,还有大狮子.出示动物图片,摆出节奏卡片,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模拟三种动物叫声,统一

中小学音乐课程革新

中小学音乐课程革新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现代社会,音乐正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同时,我国的音乐教育基础不高,发展失衡,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存是着的。 在上述问题中,虽然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这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我在实习期间做了很多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了解,例如;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管理队伍不健全,开课不平衡,有的还很低,对音乐教育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师素质低,具体表现在,并不是没有音乐课而是音乐课被文化课教师占用,文化课教师还嘲笑着说“音乐课没有用,就是带孩子们唱歌,还不如让学生多学点知识”。其实,学生都很渴望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只不过,音乐课时间被文化课教师给占用了。还有就是音乐专职的教师学历低,口头上说的多,学历高的音乐教师真正在音乐课上投入却很少,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音乐课上,音乐教师还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授课,音乐课不用琴,唱几句就自习了,对工作不认真等等。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教材编写具有两个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要依据,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材,前者则主要表现为以音乐学习的主体——中小学生为中心,后者则是以教师为中心。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种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修订,无论从教材编写上,还是教材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革新和提高,但整体来说,仍是在传统专业音乐教育教材体系的束缚下,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选择都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教材封闭、刻板,理性化,专业化,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 我们要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法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专业性较强,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的理性化色彩浓厚,忽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愉悦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而对音乐课没有兴趣。 现代社会,音乐正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本着让每一个爱好音乐的人都能学习到音乐知识的原则;我们更要认真学习,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音乐教育期待着我们探索出更多的音乐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音乐课程价值体现在音乐课程目标上,而音乐课程目标则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音乐教学目标则具体地体现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时等目标上。因此,必须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潜效应,认真研究与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来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音乐新课程中,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意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一、音乐课堂教学目标 设计目标应该注意三个维度的整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课改之前的音乐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学目标过多地围绕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然而当前则又有走向另一偏颇的倾向性,那就是无知识要求的情感态度,或无目标达成的过程方法,这两种不良的音乐教学状态都应引起关注。以下案例值得大家思考。 其一:唱歌课《如今家乡山连山》。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采用独唱、对唱、小组唱、全体齐唱等多种形式唱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情感和技能上的任何提示和要求(情绪、表情、速度、力度、节奏等)。结果重复演唱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的歌声不见起色,而且流露出厌倦之感。 其二:唱歌课《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师在指导学生唱歌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歌曲有几个乐句,由几部分组成,可以运用几种演唱形式等。教师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教學环节,在计算课堂上已过去的时间,既没有参与学生交流,也没有调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情况,就随意地在各小组间巡视了一遍后结束讨论。前后没有几分钟,在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打断了讨论,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教学。结果,学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脸上。 以上案例中的教学现象集中反映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问题。很明显,上述两个课例都存在音乐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的问题。还有一些音乐课,教学内容过杂,太孔,知识无序,教学过程鲜见有机的组合与连接,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外在和花哨,往往与教学内容脱节,有活动没体验,有形式没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缺乏目的性。有些音乐课追求形式,而不是神似,一些根本不需要的形式(如分组)却乐此不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最新试题及答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课程考试 最新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温馨提示】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 c ) A.交流工具 B.实践工具 C.交际工具 D.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c)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下面表达不属三个维度内容的是(c)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人生观与价值观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7—9年级的默读目标是(B) A.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B.养成习惯,有一定的速度,第分钟不少于500字 C.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D.初步学会默读 5.下面不属于汉语拼音教学目的的一项是(A ) A帮助阅读B帮助识字C帮助学习普通话 D帮助查字典 6.《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主要是( A) A.有广泛性和一定的阅读量,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B.广泛阅读,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C.多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有一定的阅读量 D.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7.正确认识阅读的过程,它更应该是一个(B )的过程。 A.技术的过程B.文化建构的过程 C.积累的过程培养技能的过程D.培养语感的过程 8. 下面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 ) A.要进行比较系统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B.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是帮助阅读和表达

C.语文知识应随文学习 D.对修辞和写作知识要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 9.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相当普遍,对策是(B) A.让学生与不良环境隔绝,多作正确引导 B.解放学生,正确引导 C.多读好作品,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引导 D.多读好作文,提高写作技能,加强指导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是(B)的课程 A.具有综合性,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 B.具有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 C.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个性化 D.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开放性,生活化 11.《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应(B ) A.具有典范性,时代气息和知识性 B.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C.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D.具有规范性,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12.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是( C ) A.灌输、分析、讨论、训练的方式 B.讨论的方式 C.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网络教学的方式 13.语文评价的目的是( C ) A.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的情况 B.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选拔与甄别 C.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发展 D.检验课程,以利用改进课程 14.语文评价应注意( C ) A.整体性、开放性、量化和客观评价 B.整体性、连续性、多样性 C.整体性、开放性、重视定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D.连续性、重视定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15.下面关于语文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 B.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评价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课与创新(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714254483.html,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课与创新 作者:丛梅 来源:《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3年第07期 在国际竞争是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和创新教育倍受关注,因此,21世纪又被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创新,面对教育改革与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这一态势,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略认识: 1. 创新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改革浪潮中与其它学科齐头并进,快速适应新需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这一特点,关键要靠创新。特别是高中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激情,启动他们深层次的感受,提高分析、评价及表达能力,因此,音乐教育特别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教给学生一定数量的歌曲、讲解音乐作品等,从不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近而造成学生从小到大只能机械、被动地学习音乐。这种单一、古板的音乐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更深度、更广度的发掘,忽略了学生的个体特点,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天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对他们毫无兴趣和吸引可言,于是,孩子们便会产生虽然喜欢音乐,但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为改变传统音乐课存在的种种弊病,最近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呼吁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成为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禀赋,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幼儿园、小学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课教学,在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关系。同时,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意义。 但是,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而是要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鉴赏教学,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的丰富知识,创造性地上好每节音乐课,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能动地去学,独立地去思考,自主地去选择,积极地去创新。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和教师独特的创新能力组织好教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吸引,这样,音乐课才能充分体现生动活泼的鲜明特色。

最新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三、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总结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新课程改革意在构建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打破旧的传统课程背景下不论学生基础与潜质,不顾学生兴趣与特长,忽视个性差异的弊端。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在不断选择中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学会规划人生。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根深蒂固,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当初许多东西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边学习、边总结、边实施。因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经过探究、总结,取得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教训。 一、学习新课改理念,制定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在实施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与困难。思想决定行动,观念更新是前提,科组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班,学习新课改理念,明确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让老师们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标,明确了新课改的任务要求及实施方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观、现代课程观。通过学习,改变观念,达成共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新课程试验改革中教学的变化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 1、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逐步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 教师结合实验教材的诸多优势,课堂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更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性。教师的思考由课改刚启动时重形式转向了重内容实质的研究。课堂教学内涵的改变反映出当前教学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施得更为深刻。 2.课堂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动场景。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激活,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课堂不再只是知识的交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多了思考的空间,教师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朋友。学习变成了一种交流、讨论和对话,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3.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课堂上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训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开发课程资源,搭建进行实践活动的平台,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感悟,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多样,课堂中有了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可喜尝试。基本能力各科开足可齐课时,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从而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4、课后实践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材设计了分层内容,教师设计了分层实践内容等,使学生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变化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模拟试题(含答案)

(初中)课程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温馨提示】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 A.交流工具 B.实践工具 C.交际工具 D.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下面表达不属三个维度内容的是( )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人生观与价值观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7—9年级的默读目标是() A.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B.养成习惯,有一定的速度,第分钟不少于500字 C.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D.初步学会默读 5.下面不属于汉语拼音教学目的的一项是() A帮助阅读 B帮助识字 C帮助学习普通话 D帮助查字典 6.《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主要是() A.有广泛性和一定的阅读量,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B.广泛阅读,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C.多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有一定的阅读量 D.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7.正确认识阅读的过程,它更应该是一个()的过程。 A.技术的过程 B.文化建构的过程 C.积累的过程培养技能的过程 D.培养语感的过程 8. 下面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要进行比较系统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B.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是帮助阅读和表达 C.语文知识应随文学习 D.对修辞和写作知识要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 9.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相当普遍,对策是() A.让学生与不良环境隔绝,多作正确引导 B.解放学生,正确引导 C.多读好作品,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引导 D.多读好作文,提高写作技能,加强指导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的课程 A.具有综合性,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 B.具有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感受与鉴赏二、表现三、创造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