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气水合物实验装置的比较

天然气水合物实验装置的比较

天然气水合物实验装置的比较
天然气水合物实验装置的比较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对比与展望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9, 7(5), 398-40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713768603.html,/journal/ojn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713768603.html,/10.12677/ojns.2019.75049 Comparison and Prospect of Natural Gas Hydrate Exploitation Technology Tong Jia, Xinyan Wang, Yijie Shang Department of Roommate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Received: Aug. 26th, 2019; accepted: Sep. 10th, 2019; published: Sep. 17th, 2019 Abstract Natural gas hydrate is a new type of clean energy, and has huge reserves in the seabed permafros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crisis facing mankind and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world gree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formation and exploitation mechanism of natural gas hydrate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Up to now, only Mesoyaha gas field in Russia has been commercially exploited for gas hydrat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xploitation technology of gas hydrate still need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successful small-scale 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Keywords Natural Gas Hydrate, Mining Technology, Comparison of Mining Methods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对比与展望 贾童,王鑫炎,商一杰 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6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17日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且在海底冻土层储量巨大,对于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顺应世界绿色发展潮流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形成和开采机理受世界广泛关注。截止到现在天然气水合物实现商采仅有俄罗斯麦索亚哈气田,这说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仍需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小规模试采成功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对比,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做出展望。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是很大的难题。通用的方法是先用各种方法将水合物分解再回收游离的气体。前苏联的麦索亚哈水合物气藏最早进入了试验性工业开采。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加拿大的Mallik气藏钻了一口生产试验井和两口观察井,成功地进行了为期79d的降压开采和加热开采试验。目前提出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基本上还是概念性的,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试验阶段。 1 热力开采法 热力开采法又称热激法。是研究最多、最深入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其利用钻探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层中安装管道,对含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层进行加热,提高局部储层温度,破坏水合物中的氢链,从而促成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再用管道收集析出的天然气f见图1。对含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层加热有两种途径:一是将蒸汽、热水、热盐水或其他热流体通过地面泵注入水合物地层:二是采用开采重油时使用的火驱法或利用钻柱加热器。

热开采技术的主要缺陷是会造成大量热损失,效率很低,特别是在永久冻土区,即使利用绝热管道.永冻层也会降低传递给储集层的有效热量。蒸汽注入和火驱技术在薄水合物气层的热损失很大,只有在厚段(大于15m)水合物气层热效率较高。注入热水的热损失较蒸汽注人和火驱小,但水合物气层内水的注入率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采用水力压裂工艺可改善水的注入率,但由于连通效应,又要产生较低的传质效率。 研究表明,电磁加热法是一种比常规加热方法更为有效的方法 1,其有效性已在开采重油方面得到了显示。此法是在垂直(或水平)井中沿井的延伸方向,在紧邻水合物带的上下(或水合物层内)放入不同的电极,再通以交变电流使其生热并直接对储层进行加热。储层受热后压力低.通过膨胀产生气体。此外,电磁热还很好地降低了流体的黏度.促进了气体的流动。其中,最有效的电磁加热法当属微波加热。因为天然气水合物对微波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在微波的辐射下会产生热效应而加快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使用微波加热法时可直接将微波发生器置于井下,利用仪器自身重力使发生器紧贴水合物层。同时发生器可附加驱动装置,使其在井下自由移动。此方法适于各类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 2 降压法 降压法是通过降低压力破坏天然气水合物稳定状态,促使其分解。其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昂贵的连续激发,仅通过调节天然气的提取速度就可控制储层压力,进而控制水合物分解的效果。降压法一般是通过降低水合物层之下的游离得不稳定而分解见图2。也可以通过采取矿层中流体的方法来降低水合物矿层的层压。实际上,如果天然气水合物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相邻,开采水合物层之下的游离气是降低储层压力的一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陆域的永久冻土与深海沉积物内,是人类十分理想的替代能源。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天然水合物资源在勘探开发技术方面的进展,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天然水合物;开发技术;勘探技术;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又被称作可燃冰,具体指低温高压环境下,水与天然气所形成的笼形、冰态化合物,其实质是天然气在自然界中特殊的存在形式,广泛分布于水深300米以下的海洋与陆地中的永久冻土中,其显著特点为储量大、分布广。本文将对我国天然水合物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展开探讨。 1 天然水合物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1.1 成藏机理的研究 我国于2008年9月,正式开始研究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采基础和富集规律,将此项研究命名为“973”项目,分别从地质条件、热力学条件以及气源条件等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便对其成藏规律展开更详尽的

研究。最后通过汇集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本详明的专集,并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与认可。 1.2 勘探技术的研究 我国于1999年在南海的北部陆坡区域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深度调查与研究,其工作量相当庞大,主要包括对4470千米的近海区域进行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的采集与处理,在海底浅表层设置138个站位进行地质取样,设置59个站位进行海底摄影,其中,浅层剖面的厚度达到2100千米。此项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终于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所存在的一些地球化学、物理以及地质方面的异常标志,并初步证实:在我国海域中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存在。 我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了被命名为“118专项”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专门对其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2006年,我国启动“”计划,再次对如何勘探与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一些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此计划被定义为重大专项,并设置了7个相关课题,主要包括如何勘探、取心、成藏以及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的内容。此项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分别从陆上与海上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真实样品,为我国勘探技术的进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5月在南海神狐进行钻探取

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与防止(2021年)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与防止 (2021年)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与防止(2021年) 一、天然气水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含水天然气可生成白色致密的结晶固体,称为天然气水合物(NGHnaturalgashydrate),其密度约为0.88~0.99g/cm3 。天然气水合物是水与烃类气体的结晶体,外表类似冰和致密的雪,是一种笼形晶状包络物,即水分子借氢键结合成笼形晶格,而烃类气体则在分子间作用力下被包围在晶格笼形孔室中。NGH共有两种结构,低分子的气体(如CH4 ,C2 H6 ,H2 S)的水合物为体心立方晶格;较大的气体分子(如C3

H8 ,iC4 H10 )则是类似于金钢石的晶体结构。当气体分子充满全部晶格的孔室时,天然气各组分的水合物分子式可写为CH4 ·6H2 0,C2 H6 ·6H2 0,C3 H8 ·17H2 0,iC4 H10 ·17H2 0,H2

S·6H2 0,CO2 ·6H2 0。水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一旦存在的条件遭到破坏,就会分解为烃和水。天然气水合物是采输气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之一。 二、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及成因 1.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是威胁输气管道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否生成水合物与天然气组成(包括含水量)、压力、温度等条件有关。天然气通过阻力件(如节流阀、调压器、排污阀等)时,天然气压力升高,气体温度下降。温度的降低会使管路、阀门、过滤器及仪表结霜或结冰降低管道的输送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堵塞管道,以导致管道上游压力升高,引起不安全的事故发生,造成设备及人员的伤害,从而影响正常供气。天然气水合物一旦形成后,它与金属结合牢固,会减少管道的流通面积,产生节流,加

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实验

2009年第4期 总第170期 低 温 工 程 CRY OGEN I CS No 14 2009 Sum No 1170 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实验 祁影霞 杨 光 汤成伟 张 华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上海 200093) 摘 要:为提高天然气水合物的生产效率及储气密度,在专门设计的水合物合成实验装置上,进 行了纯甲烷水合物的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纯净甲烷水合物,压力越高,合成速率越大;但当压力大于5MPa 时,压力的提高对生成速率的影响不大。水合物合成前抽真空时间越长,生成的水合物吸收的气体量越大,表明抽真空可以排出水中溶解的气体,提高水合物的储气密度。 关键词:水合物 甲烷 合成速率中图分类号:T B663、TK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16(2009)0420011204 收稿日期:2009203227;修订日期:2009206230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08PJ140830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503)资助。作者简介:祁影霞,女,45岁,博士、讲师。 Forma ti on exper im en t of na tura l ga s hydra te Q i Yingxia Yang Guang Tang Cheng wei Zhang Hua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 ogy,Shanghai 200093,China ) Abstract :I n order t o increase the p r oducti on efficiency and st ored gas density of natural gas hydrate,pure methane for mati on hydrat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s pecial designed hydrate f or mati on apparatus .The experi m 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f or pure methane hydrates,the for mati on rate increases with p ressure,but the increase of p ressure has no obvi ous effects on the f or mati on rate when the p ressure is higher than 5MPa .The l onger vacuu m ing ti m e before the f or mati on of hydrates results in the larger a mount of gas ab 2s orbed in for med hydrates,which indicates that vacuu m ing can make the gases diss olved in the water release off and increase the st ored gas density of the hydrates . Key words :hydrates;methane;f or mati on rate 1 引 言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笼状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海底或陆 地冻土带内[1] 。据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有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国际科学界预测,它是石油、天然气之后的最佳的替代能源。 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 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因此,又被通俗、形象地称 为“可燃冰”。1m 3 的天然气水合物可以释放出164m 3 的天然气,且可以在常压和-15℃的条件下稳定储存。因此,天然气水合物也是天然气储运的安全有 效的方式[2] 。 为提高水合物的生产效率及储气密度,采用了多种方法促进水合物的快速生成。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应用磁力搅拌装置,通过可无级调速的磁力搅拌子,促进水和气体的接触来加快水合物的生长速度,

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附件1: 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 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是“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之一。项目总体目标是:重点开发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区带的高精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自主研发水合物钻探取样技术与装备,开展水合物钻探、开发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目标快速探测系统平台,初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技术系列和装备,有效评价1~2个天然气水合物有利矿区,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作技术储备。 重点任务是: ●开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目标的三维地震与海底高频地震(HF-OBS)联合探测技术、水合物成矿区带的流体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以及水合物成矿区带的高精度海洋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及海底热流原位探测技术,实现水合物成矿区带的高效综合勘探技术系列,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区带勘探提供高技术支撑。 ●研制水合物的保真取样(芯)器,开发样品处理分析技术,集成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及样品后处理系统,为实现水合物样品采集提供支撑。 ●研制天然气水合物保压保温钻探取芯装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系统;开展水合物开发前的实验合成条件模拟、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实验模拟、三维水合物藏生成模拟与开采实验研究平台,以及水合物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为水合物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通过上述技术的研发,预期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版权登记20~30项,培养一支天然气水合物科技研发队伍。

根据上述任务,项目分解为以下10个课题: 1.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三维与海底高频地震联合探测技术 2.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底电磁探测技术 3.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流原位探测技术 4.天然气水合物流体地球化学现场快速探测技术 5.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地球化学探测系统 6.天然气水合物重力活塞式保真取样器研制及样品后处理技术 7.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芯关键技术 8.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实验模拟技术 9.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平台与开采技术预研究 10.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系统集成 本项目2006年启动除“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系统集成”课题外的9个课题,均为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采用择优委托方式确定承担单位。 本指南面向全国发布,自由申报、专家评审、公平竞争、滚动发展;申请单位应围绕指南设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等要求,提出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申请课题。 依据“阶段目标、滚动支持”的原则,本次指南发布的课题的研究周期不超过四年。 二、指南内容 课题1. 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三维与海底高频地震联合探测技术 (1)研究目标: 开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区带三维地震与海底高频地震(HF-OBS)联合探测关键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矿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的论文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的论文 【摘要】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一、天然气水合物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核聚变能主要寄希望于3he,它的资源量虽然在地球上有限(10~15t),但在月球的月壤中却极为丰富(100-500万t)。氢能是清洁、高效的理想能源,燃烧耐仅产生水(h2o),并可再生,氢能主要的载体是水,水体占据着地球表面的2/3以上,蕴藏量大。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4h)和水,甲烷气燃烧十分干净,为清洁的绿色能源,其资源量特别巨大,开发技术较为现实,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体能源,是人类第四代能撅的最佳候选。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俗称为”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由水分子和燃气分子构戚,外层是水分子格架,核心是燃气分子(图1)。燃气分子可以是低烃分子、二氧化碳或硫化氢,但绝大多数是低烃类的甲烷分子(c4h),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往往称之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据理论计算,1m3的天然气水合物可释放出164m3的甲烷气和m3的水。这种固体水合物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般它要求温度低于0~10℃,压力高于10mpa,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甲烷气则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 天然气水合物往往分布于深水的海底沉积物中或寒冷的永冻±中。埋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要求该处海底的水深大于300-500m,依赖巨厚水层的压力来维持其固体状态。但它只可存在于海底之下500m或1000m的范围以内,再往深处则由于地热升温其固体状态易遭破坏。储藏在寒冷永冻土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分布在四季冰封的极圈范围以内。煤、石油以及与石油有关的天然气(高烃天然气)等含碳能源是地质时代生物遗体演变而成的,因此被称为化石燃料。从含碳量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的含碳总量大约是地球上全部化石燃料的两倍。因此,据最保守的统计,全世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贮存的甲烷总量约为×108亿m3,约合11万亿t(11×1012t)。数冀如此巨大的矿物能源是人类未来动力的希望。 二、天然气冰合物的研究现状 1.分布与环境效应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储存在深水的海底沉积物中,只有极其少数的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在常年冰冻的陆地上。世界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区有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日本海、四国海槽、日本南海海槽、冲绳海槽、南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翔龙.方银霞(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收录来源: 中国新能源网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人类学会使用第一个火种时便开始了能源应用的漫长历史。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已经历了三代,正在向第四代能源时代迈进。主体能源的更替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一代能源为生物质材,以薪柴为代表;第二代能源以煤为代表;第三代能源则是石油、天然气和部分核裂变能源。实际上,第二代和第三代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第四代能源的构成将可能是核聚变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核聚变能主要寄希望于3He,它的资源量虽然在地球上有限(10~15t),但在月球的月壤中却极为丰富(100-500万t)。氢能是清洁 、高效的理想能源,燃烧耐仅产生水(H2O),并可再生,氢能主要的载体是水,水体占据着地球表面的2/3以上,蕴藏量大。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4H)和水,甲烷气燃烧十分干净,为清洁的绿色能源,其资源量特别巨大,开发技术较为现实,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体能源,是人类第四代能撅的最佳候选。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俗称为”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由水分子和燃气分

天然气水合物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P85选题2 天然气水合物 (一种潜在的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一、可燃冰相关概念 可燃冰: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又称笼形化合物)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用M·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 又因外形像冰,而且在常温下会迅速分解放出可燃的甲烷,因而又称“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因为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为甲烷水合物,而甲烷在常温中为气体,熔、沸点低,所以甲烷为分子晶体,因而可燃冰也为分子晶体。 可燃冰存在之处: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可燃冰 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分布图 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

而其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笼状化合物(Clathrate):在天然气水合物晶体中,有甲烷、乙烷、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稀有气体等,它们在水合物晶体里是装在以氢键相连的几个水分子构成的笼内,因而又称为笼状化合物。 天然气分子藏在水分子中 水分子笼是多种多样的 二、可燃冰的性质 可燃冰的物理性质: (1)在自然界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淡黄色、琥珀色、暗褐色亚等轴状、层状、小针状结晶体或分散状。 (2)它可存在于零下,又可存在于零上温度环境。 (3)从所取得的岩心样品来看,气水合物可以以多种方式存在: ①占据大的岩石粒间孔隙; ②以球粒状散布于细粒岩石中; ③以固体形式填充在裂缝中;或者为大块固态水合物伴随少量沉积物。 可燃冰的化学性质: 1、在冰的空隙(“笼”)中可以笼合天然气中的分子的原因: (1)气水合物与冰、含气水合物层与冰层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 ①相同的组合状态的变化——流体转化为固体; ②均属放热过程,并产生很大的热效应——0℃融冰时需用的热量,0~20℃分解天然气 水合物时每克水需要~的热量; ③结冰或形成水合物时水体积均增大——前者增大9%,后者增大26%~32%; ④水中溶有盐时,二者相平衡温度降低,只有淡水才能转化为冰或水合物; ⑤冰与气水合物的密度都不大于水,含水合物层和冻结层密度都小于同类的水层; ⑥含冰层与含水合物层的电导率都小于含水层; ⑦含冰层和含水合物层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均大于含水层。 (2)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主体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点阵结构,气体分子(客体分子) 则充填于点阵间的空穴中,气体和水之间没有化学计量关系。形成点阵的水分子之间靠较强的氢健结合,而气体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2、经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结构有三种: 即结构 I 型、结构 II 型和结构H型。结构 I 型气水合物为立方晶体结构,其在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仅能容纳甲烷(C1)、乙烷这两种小分子的烃以及N2、CO2、H2S 等非烃分子,这种水合物中甲烷普遍存在的形式是构成CH4·的几何格架;结构 II 型气水合物为菱型晶体结构,除包容C1、C2等小分子外,较大的“笼子”(水合物晶体中水分子间的空穴)还可容纳丙烷(C3)及异丁烷(i-C4)等烃类;结构H型气水合物为

天然气水合物反应釜系统设计

145 天然气水合物就是俗称的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对其进行开采利用,对缓解当今能源危机具有战略意义。在国内外还没有一种开采深海海底浅层非成岩地层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所以一种固态流化开采的新思路被提出。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低压、高温下在极低的地理位置中形成的,所以难以获取。若能采用一系列技术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人工合成,便减少了难以开采的世纪难题。本研究所涉及的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实验是在刚成立的全球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中进行,自行设计制造相关实验装置,以达到实验室快速合成天然气水合物,为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实验样品。 1 系统回路设计 合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操作规程包括:抽真空、注蒸馏水、注甲烷气体、合成天然气水合物。抽真空作业是在所有阀门关闭的情况下,启动空气压缩机和循环泵,抽离反应釜内的空气,观察釜顶压力表读数适时关闭压缩机和循环泵。注蒸馏水作业是调节截止阀V-04的开度,启动柱塞泵向反应釜注蒸馏水,由流量计G4的读数适时关闭截止阀V-04。注甲烷气体作业是调节截止阀V-01、V-03的开度,向反应釜注适量甲烷气体,根据压力表P1及流量计G1的读数,判断是否达到反应的适宜条件。当达到理想压力、流量时,依次关闭截止阀V-03、V-01。合成天然气水合物是调节截止阀V-03的开度,启动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使高压甲烷气体通过釜顶气相出口经循环泵通过釜底气相入口的气体分布器进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合成反应。根据电阻测量得到的电阻变化率图表,调节截止阀V-01、V-03开度达到注气增压的效果;实时改变恒温水浴的温度参数,控制釜内温度使反应条件适宜水合物合成。回路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回路流程图 2 反应釜设计 本论文介绍一套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系统设计:反应流程的优化设计、测量方案的优化设计、合成装置的设计开发。其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部分是反应釜的设计。 结合天然气水合物的反应条件、存在形态、物理特性,对其合成反应釜进行完备设计。反应釜主要由釜体、上下盲板、气相入口、气相出口、液相入口及测量装置等组成。釜体的主体结构为空心圆柱体,与上下盲板以垫压O型密封圈及法兰螺纹连接,法兰与螺栓共计16套,上下各8套,在盲板外沿均匀分布;在釜体上开有上下呈十字分布的2组通孔,上下各加装一套点测量电阻装置,其连接方式采用新型的垫压O型密封圈的密封技术;在下盲板上开有气相入口的通道,加装带有气体分布器的气相接口;在上盲板上开有气相出口及液相入口的通道,用于连接气相出口接头与液相入口接头,在上盲板上圆心处开有外接测量温度、压力设备的通孔,加装了温度、压力测量设备。反应釜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反应釜示意图 3 设备选型3.1 反应釜 由于本实验反应物有蒸馏水,为避免反应釜生锈故采用304不锈钢。反应釜的抗压强度为12MPa,在高压条 天然气水合物反应釜系统设计 李孟渚 杨雄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本文旨在研制一套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合成装置,用于实验室快速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对天然气水合物反应釜系统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配套仪器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合成反应釜 系统设计 仪器选择 Design for reaction still of natural gas hydrate Li Mengzhu,Yang Xio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engdu 6105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apid synthesis unit of natural gas hydrate developed for rapid and large scale production in laboratory,which include the design of reaction still and instrument selection. Key words: natural gas hydrate;reaction still;system design;instrument selection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进展_吴西顺

第3卷 第3期 新 能 源 进 展 Vol. 3 No. 3 2015年6月 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Jun. 2015 * 收稿日期:2015-01-02 修订日期:2015-03-2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1212011220914);国家海洋地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GZH201500211) ? 通信作者:吴西顺,E-mail :wuxishun2010@https://www.doczj.com/doc/8713768603.html,. 文章编号:2095-560X (2015)03-0218-08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进展* 吴西顺1,2?,张百忍1,2,张 炜1,2,王燕东3,孙张涛1,2,邵明娟1,2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 100083; 3.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 廊坊065201) 摘 要:本文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归纳出6类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和3种关键技术。鉴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环境风险因素,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风险机理和综合风险模式。从经济和社会角度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成为一种可供人类使用的新能源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指出天然气水合物的社会价值仍有赖于业界与公众交流新知的能力和水平,提倡通过科学钻采试验深刻理解水合物的特性以及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提出“安全开采”和“有效开采”是围绕水合物的两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关键技术;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K0;P67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2095-560X.2015.03.010 New Developments in Gas Hydrate Recovery Technology WU Xi-shun 1,2, ZHANG Bai-ren 1,2, ZHANG Wei 1,2, WANG Yan-dong 3, SUN Zhang-tao 1,2, SHAO Ming-juan 1,2 (1. GEO-Documentation Center,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510640, China; 2. China Geological Library, Beijing 100083, China; 3.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 Hebei Langfang 06520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rilling technology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gas hydrate recovery and classified six kinds of recovery methods and three kinds of key technologies of gas hydrate. In view of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took into account to analyze the risk mechanism and integrated risk model of gas hydrate drill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of gas hydrate as a new kind of energy fo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ere described. The authors argued that the social value still depends on the capacity and level of the industry in communicating new knowledge with the public, including to comprehensively learn the features of gas hydrate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ergy resources,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geohazard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ing. This paper finally concluded with “safely utiliza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as two core issues of gas hydrate. Key words: gas hydrate; drilling technology; key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impacts 0 引 言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能源矿产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将近50年。1965年,前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处天然气水合物矿床麦索亚哈气田,5年后开始商业化开采[1]。1970年,深海钻探计划(DSDP )在美国东部大陆边缘布莱克海台进行实施,在取心过程中发现冰冷岩心冒气时间长达数小时,当时海洋地质学家非常不解,实际上气泡是由水合物分解形成的[2]。1971年,美国学者Stoll 等[3]在深海钻探中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并 首次正式提出“天然气水合物”这一概念。自此,全球掀起了大规模研究、调查和勘探天然气水合物的热潮。当前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已经制定了天然气水合物专项研究计划。然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规模开采,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开采过程存在环境安全和经济成本等问题。 在俄罗斯麦索亚哈(Messoyakha )天然气水合物气田、加拿大麦肯齐(Mackenzie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美国阿拉斯加北坡[4]以及近期日本南海海槽开展的开采试验工作[5]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

天然气水合物发展史

Davy于1810年首次在伦敦皇家研究院实验室成功地合成了氯气水合物,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如法国Berthelot相Villard,美国Pauling等化学家在科学辩论的同时还进行了各种水合物合成实验,成功地合成了系列气水合物。本世纪初期30年代,人们发现输气管道内形成白色冰状固体填积物,并给天然气输送带来很大麻烦,石油地质学家和化学家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消除气水合物堵塞管道方面。直到60年代苏联在开发麦索亚哈气田时,首次在地层中发现了气水合物藏[4],人们才开始把气体水合物作为一种燃能研究。此后不久,在西伯利亚、马更些三角洲、北斯洛普、墨西哥湾、日本海、印度湾、中南海北坡等地相继发现了气水合物,这使人们意识到气水合物是一种全球性的物理—地质作用现象,便掀起了70年代以来空前的水合物研究热潮。 在石油即将耗尽的现代,科学家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替代能源,近年来在海中发现的大量天然气水合物固体,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s)简称为气水合物(gas hydrates),是由主成分水分子组成似冰晶笼状架构,将气体分子等副成分包裹于结晶构造空隙中之一种非化学计量(non-stoichiometric)的笼形包合物结晶。所包合的气体分子组成可能有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C4H10)、正丁烷(C4H10)、氮(N2)、二氧化碳(CO2)或硫化氢(H2S)等。自然界产出的气水合物所含气体分子组成常以甲烷为主,故也有些学者将气水合物通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而水合甲烷(methane hydrate),成了目前的当红替代能源研究目标之一。 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的化学教授马哈詹等人,1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叠戈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全国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建造了一个能放在桌面的耐压、耐低温透明舱室。研究人员在这个实验舱中仿真海底环境,人工制造出水合甲烷。

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最新新闻 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2017-09-23 09:09 近日,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中,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这一成果北京时间2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上在线发表。 天然气水合物 外文名 Natural Gas Hydrate 别名 可燃冰、甲烷水合物、笼形包合物 主要成分 甲烷 分子式 CH4·xH2O 性质 清洁能源 目录 1 简介 2 历史沿革 3 理化性质 4 组成结构 5 分布范围 6 形成原因 ?海洋生成 ?大陆生成 7 开采方法 ?传统开采

?新型开采 8 开采实例 9 主要危害 10 制备方法 11 鉴别方法 12 经济影响 天然气水合物简介 编辑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其资源密度高,全球分布广泛,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因而成为油气工业界长期研究热点。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日本、德国、我国、韩国、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计划。迄今,人们已在近海海域与冻土区发现水合物矿点超过230处,涌现出一大批天然气水合物热点研究区。[1] 天然气水合物历史沿革 编辑 1810年,首次在实验室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1934年,前苏联在被堵塞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里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由于水合物的形成,输气管道被堵塞。这一发现引起前苏联人对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视。 1960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了可燃冰,1965年,前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并于1969年投入开发;1970年,前苏联开始对该天然气水合物矿床进行商业开采。 1970年,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美国东部大陆边缘的布莱克海台实施深海钻探,在海底沉积物取心过程中,发现冰冷的沉积物岩心嘶嘶地冒着气泡,并达数小时。当时的海洋地质学家非常不解。后来才知道,气泡是水合物分解引起的,他们在海底取到的沉积物岩心其实含有水合物。 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日本开始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但最先挖出可燃冰的是德国。 1971年,美国学者Stoll等人在深海钻探岩心中首次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并正式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概念。 1974年,前苏联在黑海1950米水深处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冰状晶体样品。 1979年,DSDP第66和67航次在墨西哥湾实施深海钻探,从海底获得91.24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岩心,首次验证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存在。 1981年,DSDP计划利用“格罗玛·挑战者号”钻探船也从海底取上了3英尺长的水合物岩心。1992年,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46航次在美国俄勒冈州西部大陆边缘Cascadia海台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岩心。 1995年,ODP第164航次在美国东部海域布莱克海台实施了一系列深海钻探,取得了大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