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规划复习题

生态规划复习题

生态规划复习题
生态规划复习题

生态规划课程复习题:

第一章生态规划概述

1、什么是生态规划?生态规划有哪些类型,如何划分?

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

2、现代生态规划特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4、高效、和谐、可持续。此外,生态规划作为区域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管理的依据,与其他规划一样,具有综合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3、我国生态规划方向?

以生态城市规划为重点,以生态建设、功能恢复、重点保护、系统管理和单元调控为手段,围绕生态示范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开展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

4、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整体优化原则

2、协调共生原则

3、功能高效原则

4、趋势开拓原则

5、保护多样性原则

6、区域分异原则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生态规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现代生态规划的方法及程序源于系统科学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编制阶段------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

步骤:编制规划大纲;进行生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生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

6、生态规划内容包括哪些?

1、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2、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5、环境保护规划

6、人口适宜容量分析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8、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7、什么是生态功能区?

概念: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划分不同类型的单元。

8、什么是生态城市

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其中把生态城市定义为:“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9、生态规划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生态规划的萌芽阶段二、生态规划形成与发展阶段三、现代生态规划阶段

10、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生态建设--是在对系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安排人类相当长时段活动范围和强度的行为。

生态建设由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三部分组成,生态规划是其核心,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则是规划实施的保证。生态建设是在生态规划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实施生态规划内容的建设性行为,生态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规划的一系列目标要通过生态建设来逐步实现。

11、生态规划与国土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关系?

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从此方面说,它给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生态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生态规划也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和评价,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生态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生态过程的稳定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规划不仅关注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

1、生态规划理论基础有哪些?

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2、应用于生态规划中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有哪些?

一、地域分异原理(包括纬度、经度、垂直差异)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三、耐性定理四、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理论五、生物间相互作用理论(负相关/正相关)六、生态位及竞争排斥原理七、群落演替原理八、干扰理论(人为/自然)九、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十、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十一、生态平衡理论十二、生物多样性理论

3、什么是复合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

和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活和生产活动)三部分组成的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是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

4、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存在哪些生态控制论原理?

1、社会性:即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干预和影响。

2、易变性:或称不稳定性。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随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

3、开放性:系统本身不能自给自足,依赖于外系统,并受外部的调控。

4、目的性: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

主要的控制论原理如下:1、开拓适应原理2、竞争共生原理3、乘补自生原理4、循环再生原理5、连锁反馈原理6、多样性主导性原理7、生态发育原理 8、最小风险原理

5、复合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加工(生产功能)

2、生活消费(消费功能)

3、资源供给功能

4、环境接纳功能

5、人工控制功能

6、自然缓冲功能。

6、在生态规划中应用了哪些系统科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采用近代数学方法来进行研究。要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运算和处理信息。将对象作为系统来考虑,从而进行分析、设计、制作及其运用,在解决一个具体项目时,它要求把项目或过程分成几大步骤,而每个步骤又按一定的程序展开,当一个问题按照程序展开,明确具体环节,建立数学模型后,就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优化。

基本原理: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7、在生态规划中应用了哪些系统科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上

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表现在哪几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强调发展性2、强调持续性3、强调公平性4、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5、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6、强调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观念转变。

协同表现自己随便扯……………

第三章生态规划基本原理

1、生态规划内涵是什么?

1、规划对象为复合生态系统,以人为本:从人的生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

系出发,追求总体关系的和谐。2、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了解系统内部的资源特征与环境容量。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非简单的系统组分数量,注重系统的可持续性。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规划目的、任务?

生态规划目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人类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2、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3、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生态规划任务:1、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性能,以及自然生态过程特点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使系统的发展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潜力,形成系统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3、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调,强调系统发展的高效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能力。

3、生态规划主要方法论?

1、模式识别的方法

2、关键因素辨识法

3、局部行为的模拟法

4、面向过程交互式优化法

5、公众参与的综合规划法

4、生态规划主要模式?

景观规划模式景观生态学模式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式乡村规划模式环境影响评价模式

5、McHarg生态规划方法的五个步骤是什么?

①确立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②广泛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③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④进行适宜性分析⑤综合适宜性图(分区)的建立

6、生态规划规划的三个阶段、七步骤?

规划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

编制阶段——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

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

步骤:编制规划大纲;进行生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生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

7、生态调查主要内容?

1、一般调查:内容主要有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及迁移行为等情况。

2、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功能调查:特别注意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城市绿化系统结构的调查、生态流及生态功能的调查

3、社会系统调查:内容有人口的结构、流动及健康状况,科技的结构、转化及应用,科技示范区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神文明及环境

管理的建设与现状4、经济系统的调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与环境保护情况5、区域特殊保护目标调查,属于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的有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水源地,水源林与集水区等、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区、重要生境6、自然灾害调查。

8、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通过分析发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利导因子、制约因素、发展潜力及优势。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反馈关系、调节机制、政策对系统局部的影响机制。确定规划需要调节的主要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领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9、什么是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规划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10、生态规划成果有哪些?

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说明书附录

11、生态规划文本编制的内容有哪些?

生态规划报告文本一般包括以下10个主要部分:①规划总论②规划区基本情况③现状分析与评价④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⑤规划目标⑥生态经济功能分区⑦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⑧重点建设工程⑨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⑩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2、生态规划中常见的基本图件形式有哪些?

1、地理区位分析图

2、生态环境现状图

3、污染源分布与环境监测点位置图

4、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图

5、生态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图

6、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图

7、人居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方案图

8、实地景观与建设成效图

13、生态规划过程管理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生态规划工作的进程和阶段特点,可以将规划管理分为:规划前期管理规划中期管理规划后期管理

第四章、生态评价

1、什么是生态评价?有何特点?

生态评价----是应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与主要生态过程、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与稳定性、系统发展演化趋势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系统发展的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价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

特点:①主观性②不确定性③生态评价比较的是一个多属性的目标系统,生态因子空间不是全序,

而是偏序的。

2、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评价?

1)生态评价为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在开展各类生态规划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生态评价这一基础性工作。2)通过生态评价,有助于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开发资源、协调系统结构与功能提供依据。

3、生态评价内容?

系统辨识 ;行为模拟;趋势性预测 ;对策性预测

4、生态评价程序?

5、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1、相对完备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在生产、生活、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方面反映大系统整体性。

2、反映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同 时各指标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3、反映系统层次性,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详尽程度对指标进行分层分级,满足系统预测、结构、功能分析要求。

4、在计量范围、统计口径、含义解释、计算方法上协调一致。

5、合理性,即可测、可操作、可比较、可推广,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都能适用。

6、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那些指标?

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可按评价对象及评价目的来确定,一般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分社会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或人口、资源、社会、自然、环境。

7、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因子综合法;模糊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8、什么是生态敏感性?生态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生态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的反应、敏感程度,即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的难易程度的可能性大小。

生态敏感性的分析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生态因子评分法对生态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价。另一种方法是ArcInfo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平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

第五章、生态适宜性

1、生态适宜性概念

生态适宜性--是指区域土地的生态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或是指在规划区内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生态要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

2、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应用范围有哪些?

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研究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根据发展和资源利用要求,划分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等级,为生态规划方案提供基础。

范围: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

3、生态适宜性分析原则?

在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何种地块(网格)的生态适宜性;二是地块对何种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性。

在分析因子的选择上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主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限制性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

4、生态适宜性分析步骤?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①规划区域内生态资源的调研与登记。②选择影响特定土地利用生态因子,建立评价级。③单因子分级评分,绘制单因子图。④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所占的权重,求取评价结果。⑤确定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⑥编绘生态适宜度图。⑦评析分析结果,确定土地开发、生态保护、建设的适宜度方向。

5、怎样筛选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

选择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因子要注意:

一是所选择的因子对给定的资源利用方式有较显著的影响;二是所选择的因子在网格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梯度。

6、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级一般划分为哪几级?

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级一般划分为三级:很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或五级: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

7、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方法?

主要有:形态分析法;因素叠置法;因子组合法;逻辑组合法;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法;多因子加权叠加法。

8、什么是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和动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最大生态服务的能力。

特点:客观性,可变性,层次性。

生态足迹--指支持一定地区的人口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以及吸纳这些人口所生产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土地的总和。

9、生态功能区划分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根据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划分。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第六章、区域生态规划

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子系统?

区域的自然亚系统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区域经济亚系统;区域的社会亚系统;区域还是一个由城镇和乡村构成的功能系统。

2、区域生态规划实质?

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开发战略和发展决策,合理布局与安排农、林、牧、副、渔业和工矿交通事业,以及住宅、行政和文化设施等,调控区域内社会、经济及自然亚系统各组分的关系,使之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生态示范区内涵是什么?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任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把示范区建设成一个保持生态良性循环,保证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行政区域。

4、生态示范区建设内容?

1)以保护农业生态和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2)以乡镇工业合理布局和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3)以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实现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4)以防治污染、改善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5)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6)以上各方面综合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5、区域生态规划主要内容?

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辨识;

2、区域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选择;

3、区域生态经济分区与发展方向;

4、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建设任务规划;

5、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6、实施生态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城市生态规划

1、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特点:是以人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不完整性;对外部系统的依赖性和开放性;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脆弱性;是一个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2、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原因: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3、运行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应该有哪些表现?

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资源能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更新协调。

4、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内容和步骤是什么?

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

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的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

城市生态规划与调控的目的就是依据生态控制论原理规划和调节城市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外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术、行政和行为的诱导手段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有两个大方面:一是可持续城市空间的规划二是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规划

步骤:1、明确规划范围、目标;2、各生态要素的调查、评价、预测;3、生态适宜性分析;4、制定规划方案与措施;5、规划方案评价。

第八章、景观生态规划

1、景观生态规划定义?生态设计?

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特征、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生态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之。

2、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保护自然原则;持续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3、景观生态规划程序与内容。

程序:1、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与范围;2、景观生态调查;3、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4、景观分类与制图;5、生态适宜性分析6、景观功能区划分;7、生态规划方案及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的生态调查、生态分析、规划方案分析评价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4、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景观生态规划:1、从较大尺度上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重新配置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及功能趋于,使整体功能优化;2、具有地理科学中区划研究的性质,通过景观结构的区别,构建不同的功能区域。

景观生态设计:1、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着眼的范围较小,往往是一个居住小区、一条道路,各类公园等的设计。;2、强调对功能区域的具体设计,由生态性质入手,选择其理想的利用方式和方向。

5、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应用于那些方面?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二、农村景观生态规划;三、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 1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 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 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 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和功能区。 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 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专利等。 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 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 A、区域分工全球化 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 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 A、人口容量 B、适度人口 C、人口承载力 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C ) A、人口数量 B、人口迁移 C、人口素质 D、人口分布 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 C ) A、局部优势 B、潜在优势 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 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D )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 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 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 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 四、简答题:(各5分) 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020年度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试题解析

2020年度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将综合管廊布置于道路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的干道是(C)。 A主干道 B备用干道 C次干道 D其他干道 2.综合管廊的基本属性是(A)。 A公益性 B经济性 C政府性 D成本性 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开工建设综合管廊(C)公里以上。 A1500 B1000 C2000 D500 4.宜采用综合管廊形式规划建设的情况不包括(C)。

A旧城改造 B城市核心区、CBD C边远山区 D城市主干道 5.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B)。 A社会群体 B城市人民政府 C事业单位 D企业 6.北京市发展综合管廊的优势除了城市发展要求和经济实力优势外,还有(B)。 A人才优势 B技术优势 C交通优势 D政治优势 7.采用明挖现浇或预制装配施工时易采用(B)断面,施工方便,内部空间可充分利用。A圆形 B矩形 C三角形

D梯形 8.(A)在1842年就开始兴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综合管廊。 A巴黎 B东京 C伦敦 D柏林 9.综合管廊规划的指导文件主要是(A)。 A《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B《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C《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 D《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10.直埋和综合管廊建设费用比较,约(B)年的时候两者费用基本相同。A100 B50 C70 D30 二、判断题 1.鲁疃西路的综合管廊建设中,过水源九厂采用三线分离暗挖方式。(√)

2.我国的城市管廊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x)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地下空间充分利用、保障城市安全运转的基础设施。(√) 4.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目前,日本综合管廊建成约1100km左右。 5.北京的综合管廊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建和在建的综合管廊长度已经达到数十公里。(√) 6.综合管廊是指鉴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和附属设施。√) 7.目前,日本综合管廊建成约1100km左右。(√) 8.管廊工程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地下空间规划、道路规划等保持衔接。(√) 9.分舱时不需要考虑各类入廊管线的性质及相互间影响因素。((X) 10.相较于传统管线,综合管廊的初期建造费用较低(X)

城市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2.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 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 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 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4. 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 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二简答题 1. 比较唐代长安城和宋代开封城的城市规划特点。 1 )总述:规划思想:唐代强调传统的礼制思想,总体布局中轴对称,规整。 设不按周制, 布局灵活。 如唐长安是按照帝王意志修建的, 布局规整; 民世俗生活,布局灵活。 2. )唐朝城市建设规模总的来说比较宏大,而宋朝城市建设规模比较微小。 3. )道路规模不同。唐代道路尺度大,强调皇权;宋代道路宽度小,路网密度高, 商业结合,符合实际需要。 4. )商业发展突破城桓,在城外出现关厢,商业由集中的市发展成商业街,主要 制放松,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抬头。 2.简要叙述明清北京的特点。 (1)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 宋代城市建 而宋东京体现市 道路和 是封建控 (2) (3) (4) (5) (6) (7) 北京城的城市布局体现了传统的总法礼制思想, 都城规划传统的集大成者; 在元大都基础上合理改建:宫城、皇 变。 城市南端加筑了一部分外 城。形成 整体布局方面以明南京城为蓝本,但规 整个都城以皇 城为中心,皇城内南端左 是《考工记》营国制 度和历代 城基本与元大都内的宫城、皇城位置保持不 “凸”字形的城市轮廓; 模更加宏伟,气度更加验整; 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 运 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 行业分类散布在各个坊巷内; (东) 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集中市制与分散市制相结合,其余的则按不同 3.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哪些变革? f 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 单向:否定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 封闭:否定该系统外的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复合: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这里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 发散: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 2、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指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的协调, 这样一种思想方法。 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注意规划的实施过程 没有最理想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永远只有过程而没有终结 3、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缺乏多种选择性,欲求唯一的最佳方案

区域规划考试题

1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 2主体功能区规划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3“三结构一网络”: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地域空间结构和网络系统组织。 4规模经济效应与乘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可以诱导相关产业的扩张,并向核心地区集中,增强核心的竞争能力。乘数效应——由于扩散效益,推动型产业单位投入的增长,必然产生若干倍的经济增长。 5城市经济区: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 6.简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及成果 内容:(一)分析评价现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明确规划编制原则、重点和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提出本省、自治区在国家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城镇发展支撑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资源、能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要求。 (四)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趋势、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趋势、省域内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等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要求。 (五)按照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的规划要求,包括省域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和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要求;提出省域综合交通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布局的建议;提出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的地区,以及需要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协调解决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相关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 答案

宁波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建筑08—1、2班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 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2009—2018

苏州科技学院 二○○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考试科目: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科目代码:511 请考生注意:试题解答务请考生做在专用“答题纸”上; 做在其它地方的解答将视为无效答题,不予评分。 注:本试题“答题纸”为自带的1号描图纸 某职工生活区详细规划设计 一、基地条件 苏南某城市拟在市郊保税区附近新建一职工生活区。基地位于市中心城区北侧,基地东侧为保税区,北侧为工业用地,西侧和南侧为规划居住用地,规划设计范围用地面积13.3公顷。基地东侧有一宽度为20米的规划河道,东侧绿线控制见附图;东侧城市干道港华路红线宽度40米(设中央绿化隔离带);其它周边道路红线宽度24米。基地地势平坦,有小河在其中穿过。要求打造符合城市居民、精英白领和进城务工者等不同人群生活需求,且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活社区。 二、建设内容 1. 住宅与单身宿舍 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 A单身宿舍(打工楼):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要求人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4人/间,带卫生间,不设上下铺,单廊; B单身公寓: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1室1,厅厨卫全,小于70平方米/套。 C住宅: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2室或3室,厅厨卫全,90-120平方米/套。 A与B、C宜设在不同楼内。 2.商业服务设施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包括旅馆(5000平方米)、商店、超市、食堂及餐饮、综合服务、金融、邮电等。 3. 文化活动设施 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包括文化活动站、职业培训学校(4000平方米)、网吧、娱乐设施等。 4.管理、服务设施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卫生所等设施。 第 1 页共3页

城市规划复习题

1、简述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规模有较大的增长,但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1950~1980年期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每年大约上升0.36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平均只有0.13百分点。 (2)城市化发展过程曲折,阶段性明显。第一阶段:1949~1957年的健康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58~1965年的大起大落时期。第三阶段:1966~1978年的停滞不前时期。第四阶段:1978年以后的迅速发展时期。 (3)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较为明显。沿海与内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区内部城镇人口的分布也不平衡。 2、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含义:(1)人口职业的转变。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3)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指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和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集中、密度高的居住形式。 3、阐述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 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 4、简述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过程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呈S形曲线。 城市化初期阶段: 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占很大比重,人口增长模式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阶段,因此,城市化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城市人口比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增长到30%左右。 城市化中期阶段: 工业化速度加快,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技术进步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比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升到60%或以上。 城市化后期阶段: 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人口增长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出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5、简述工业革命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有待核实)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Microsoft Word 文档 (3)

1、名词解释 1.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2.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3.所谓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4.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5.外部性:它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但其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或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就将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6. 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7.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8.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9外部性:它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但其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或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就将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10、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 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 为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1.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12.极化效应:极化是外围向中心的移动过程,形式多种多样。从极化波及和影响的范围来看,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只是地方性的。13.扩散效应:扩散是由极化中心向外围的移动过程。其作用方向恰好与极化方向相反。极化是向心流动,扩散是离心流动。

城市规划专业中级题库

城市规划专业中级题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通过,自起施行。 答:2007年10月28日,2008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哪几个规划? 答: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3、城市规划、镇规划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答: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4、城市规划、镇规划中规划区的具体范围是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规划区指什么? 答: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5、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规划相衔接。 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年。 答:二十 7、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以上的人口型态属于

“老年型人口”,呈现“老年型人口”的城市可称为“老年型城市”。 答:10%,7% 8、对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产生主要影响的《考工记》,写作于。 答:西周 9、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答:罗马 10、导致现代城市发展的最终根源是。 答:工业革命 11、《雅典宪章》中最核心的城市规划思想是。 答:功能分区 12、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答:15%-25% 13、建成区是某一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它包括。 答: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成的非农业用地。 14、计算城市用地规模时,主要依据规划人口规模。 答:非农业 15、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实行由管理。 答: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 16、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该是功能相对完整或地域相对独立的区域,规模一般 答:>1㎞2 17、在居住小区的用地配置中,公共绿地所占的比例为。

城市规划快题设计常用规范

城市规划快题设计常用规范 选址和布置 第2.1.1条大中型商店建筑基地宜选择在城市商业地区或主要道路的适宜位置。 大中型菜市场类建筑基地,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 小区内的商店建筑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 第2.1.2条商店建筑不宜设在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厂房、仓库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附近;如因用地条件所限,其安全距离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2.1.3条大中型商店建筑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或基地应有不小于1/4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第2.1.4条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在建筑物背面或侧面,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道路。基地内消防车道也可与运输道路结合设置。 第2.1.5条新建大中型商店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前,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应留有适当集散场地。 第2.1.6条大中型商店建筑,如附近无公共停车场地时,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应在基地内设停车场地或在建筑物内设停车库。 步行商业街设计规范 第2.2.1条步行商业街内应禁止车辆通行,并应符合城市规划和消防、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2.2.2条原有城市道路改为步行商业街时,必须具备邻近道路能负担该区段车流量的条件。 第2.2.3条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 二、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 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第2.2.4条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 第2.2.5条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第2.2.6条步行商业街两侧如为多层建筑,因交通功能而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2.2.7条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5.3 商业步行区 5.3.1 商业步行区的紧急安全疏散出口间隔距离不得大于160m。区内的道路网密度可采用13-18km/km2。

《城市总体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题 (课程代码 252369)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为()。 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 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 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美元时,标志着工业化已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B A.1000 B.4000 C.10000 D.20000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特征()。C A.数 B.极 C.快 D.智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合适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 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 A.新陈代谢的观念 B.新颖的观念C.先进性的观念D.复杂性的观念 6. 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图画出的各类用地( )。B A.以大类为主 B.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C.以大、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以大类为主,中、小类为辅 7.一般禁止建设区的山体坡度大于()%。 D A.10 B.15 C.20 D.25 8. 控制范围为“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的是()。C A.黑线 B.红线 C.黄线 D.绿线

9.对于一般()来说,城市商务活动规模不大,可以与商业中心结合。D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小城市 D.中小城市 10. 城市生态系统是()的生态环境。A A.人工环境 B.动态平衡 C.脆弱 D.特殊 11.世界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C A.0.01 B.0.01 C.0.03 D.0.04 12.城市总体规划的上层次规划是()。A A.城镇体系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城市设计 1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大类、()中类、()小类。B A.7;30;44 B.8;35;44 C.9;35;44 D.10;44;35 14.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一般不超过()%。C A.15 B.20 C.30 D.40 15.按照城镇人口规模划分,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在()。C A. 20万人以下 B. 20万-50万人 C. 50万-100万人 D.100万人以上 16. 以下()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A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行政区界限 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 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 1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C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18. 城市总体规划的管辖范围是( )。C

城市规划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的职能是(A)。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B.城市性质 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 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 2.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最具硬性的依据是(B)。 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B.该城市所在区域对城市的影响 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D.对该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3.城市形态是指(C)。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 B.组团状城市 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 4.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C)。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农业和商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化的是(C)。 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 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 C.城市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6.《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主要是中国古代对(C)城市布局的规定。 A.边关城市 B.府城 C.王城 D.县城 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唐长安城的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市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市的正中,应为宫城 D.明清皇室建筑日、月、天、地坛位于北京城外 8.促进城乡规划学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工业发展

B.居住环境恶化 C.汽车交通的出现 D.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9.“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是城市规划中(B)的体现。 A.政府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的作用 B.公众参与 C.综合规划 D.系统思想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C)。 A.主要法 B.主干法 C.基本法 D.行政法 1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由(A)几个层面组成。 A.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D.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2.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 A.促使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B.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专业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工业用地应布置在( )。 A.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位 C.最小风频之上风位 D.盛行风向的两侧之一 2.( )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所特有的要求。 A.文本 B.图纸 C.说明书 D.专题研究报告 3.( )对城市布局尤其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有重大影响。 A.风向 B.风速 C.风象 D.风频 4.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中,没有要求进行的是( )。 A.确定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B.确定控制开发的区域 C.确定重大基础设施 D.确定区域性公共设施的布局 5.( )不是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制性内容。 A.规划期内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B.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规定 C.城市各类建筑用地的具体指标和比例 D.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6.在( )条件下,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应采用集中式布置。 A.城市规模不大 B.城市规模较大 C.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 D.欠缺足够的基础设施条件 7.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 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种 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种

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种 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 8.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 )。 A.基本内容 B.分支内容 C.总体规划 D.专项规划 9.(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承载性 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地租 D.地价 10.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 ),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A.城镇体系规划 B.总体规划纲要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规划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电梯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宜()。 A.少于两部 B.少于三部 C.多于六部 D.多于八部 2.场地设计时所需的降水资料一般有()。 A.平均年降雨量 B.年最低降雨日期 C.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降雨量 D.初终雪日期 3.北京四合院反映封建宗法制度的布局特征是()。 A.以院为核心 B.中轴对称 C.内外有别 D.尊卑有序4.城市道路路拱的基本形式有以下()种。 A.抛物线形 B.直线形 C.折线形 D.弧线形 5.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但下列()项是它的缺点。 A.交通路线不明确 B.螺旋式坡道造价高 C.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D.每车位公用面积较大 6.土地的产权制度()。 A.决定着土地的价格 B.决定着土地的使用方式 C.决定着土地收益的分配形式 D.影响着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7.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是按照()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题最新版本

1.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称为(C)。 A.队植B.列植C.对植D.群植 2.被列入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绿色的点状结构,常是城市优秀公共建筑展示场所的为(A)。A.绿地广场B.道路绿地C.带状绿地D.交通绿地 3.花台的最高高度不宜超过(B )。 A.1.5米B.1米C.0.8米D.1.2米 4.公园竖向设计时,一般绿地坡度不得小于( B )。 A.2.5% B.0.5% C.2% D.1%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行业标准中,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B)。 A.45% B.30% C.40% D.35% 6.公园绿地的种类分别是(D)。 A.历史名园B.居住区公园C.小区游园D.综合公园 7.设在生产区与居住区或行政福利区之间,以阻挡来自生产区大气中的粉尘、飘尘或有害气体,减弱噪音等的林带,称为(A)。 A.卫生防护林B.交通防护林C.水土保持林D.隔离林 8.按草坪组成成分有单一草坪、混合草坪和(B)。 A.混合草坪B.缀花草坪C.观赏草坪D.自然式草坪 9.长三角地区用作行道树种的是(B )。 A.榕树 B.香樟 C.大王椰子 D.菠萝蜜 10.人行道很难种植乔、灌木,只能考虑进行垂直绿化的宽度一般为(A ) A.2.5m B.2.0m C.1.5m D.1m 11. 根据公园的活动和内容,应进行功能分区布置,下列选项中按功能分区是(B )。A.开朗的景区、雄伟的景区、安静的景区、幽深的景区、文化娱乐区 B.安静休息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及体育活动区 C.功能区、景区、保护区 D.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 12. 局部拓展的空间区域成为广场的雏形时期是(B )。 A.古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巴洛克 13. 城市广场绿地种植主要有四种基本形式,其中在一定地段内,花木种植不受统一的株、行距限制,而是疏落有秩地布置,从不同的角度望去有不同的景致,生动而活泼。这种绿地种植形式是(C)。 A.排列式种植 B. 集团式种植 C. 自然式种植 D. 花坛式种植 14. 集农业研究开发、农产品生产示范、农技培训推广、农业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类型是(A)。 A.多元综合型 B.科技示范型 C.高效生产型 D.休闲度假型 15.公园中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C )。 A.2米 B.3米 C.4米 D.5米 1.城市道路绿化应乔、灌、地被有机结合,并以(A )。 A.乔木为主B.灌木为主C.地被为主D.草坪为主 2.由多个花坛按一定的对称关系近距离组合而成的不可分割的花卉景观构图整体称为(C)。A.花坛群B.连续花坛C.组合花坛D.整体花坛 3.园林中常用的规则式植物种植有行植和(C )。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2017年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真题和答案

2017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放在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A.全面深化改革 B.促进社会和谐 C.城乡统筹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 2.构成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 B.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C.行政法律关系的形式 D.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失的原因 3.当同一机关按照相同程序就同一领域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其等级效力是() A.同具有法律效力 B.指导性规定优先 C.后法优于前法 D.特殊优于一般 4?“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 制定的行政规范中做出规定”,在行政法学中属于() A.法律优位 B.行政合理性 C.行政应急性 D.法律保留 5.在下列的连线中,不符合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是() A.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一一假定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一处理 C.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一一制裁 D.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登记的单位编制城乡规划的,有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 正,通报批评一一制裁 6.以行政法调整的对象的范围来分类,《城乡规划法》属于() A.一般行政法 B.特别行政法 C.行政行为法 D.行政程序法 7.根据行政立法程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从效力等级区分,属于() A.行政法规 B.单行条例 C.部门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 8.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制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是() A.平等对待 B.比例原则 C.特事特办 D.没有偏私 9.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是() A.廉洁政府 B.越权无效 C.综合调控 D.公民第 10.下列有关公共行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机关的管理活动不属于公共行政

城市规划考研快题设计

城市规划考研快题设计 快题使用的工具: 铅笔:2H,要买真的,最好是中华牌。(三只以上,如果你准备用铅笔画透视图,就要多准备几种规格,至少要有HB、2B) 钢笔:如果你能画一手出色的钢笔画,是很让人羡慕的,如果直接画没有把握,就用铅笔先画好。钢笔最好用特细的PARKER或者财会笔也行(10元一支)。墨水一定不要用普通的炭素。PARKER纯黑或老板牌都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可以中性笔代替) 马克笔:马克笔干的很快,颜色不会扩散,图纸效果很好。根据个人习惯彩铅或水彩笔也可以。 图纸:一般由组织考试的学校提供,自己可以带几张A1及A2的素描纸和硫酸纸,作为画草图之用,自己带的图纸要裁好,打好图框,也可以用铅笔画好一些方格。 其它需要准备的工具:计算器,橡皮(两块)、小刀、胶带(双面胶或透明胶)(如果考试是在自己的城市,最好带上图板)、40cm三角板(要一套)、80cm的丁字尺、小圆模版、圆规等。 食品:红牛两罐(或脉动或激活1瓶)、巧克力若干块(这就足够了,虽然可能是8个小时,但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情大吃大喝) 说明书和各项图纸的要求 下面的这些内容修改一下可以写到设计说明当中,一般说明字数都不会要求太多,注意写到点子上,别缺项就行 1、规划构思: 例如:小区各组团规划强调多样化的住宅与人情化的生活场所的塑造,增强居民归属感,适应市场上多层次的选择,住宅类型设计体现多样化(就是题中可能要求的多层与高层相结合)。建筑群体平面与空间组合...... 总平面规划图:住宅,公建,绿地,铺地,水面,道路,地下停车入口,地上停车场布置 别忘了画上指北针,图例,图名,比例,写上说明,计算出大致的指标(不用太准,评分的人不会去算,但不能相差过大,让人一眼就看出来) 布局结构: 小区由XX个组团组成,中部为公共会所及中心绿地......根据题中所给的地理位置,说明你的组团布置是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气候特点...... 结构分析图:用圆圈或椭圆圈表示各个组团,画个各种中心(如中心绿地,公建中心等) 交通组织: 做到路网安排清晰合理、道路等级主次分明,既方便车辆行驶停放,又便于居民出行交往。充分考虑人流和车流分布情况,充分为残疾人及老幼人群利益考虑,进行了盲道和无障碍坡道设计。 交通分析图:主次入口,车行道(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断面)、步行道(铺装广场)、停车场(库)。 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服务半径,符合居民出行特点和活动规律,中心区仅环境宜人,而且又方便居民使用和集中统一管理。运动场停车场库、市政设施便民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文化站,社区,公厕,给水配电,商服,小学,托幼) 公建配置分析图:画出服务半径,如小学500M,托幼300M等。 景观绿化系统: 绿化系统由中心广场绿地、组团绿地、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界面,视觉廊道,乡土树种富有地方格调的绿化系统。 分析图:各级绿地,专属绿地,步行景观廊道,水面,轴线,节点,界面 用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般以下这些就够了) 项目单位数值比例人均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