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发源地 2.指导思想(核心思想)3.实质4.时间5.代表人物及作品A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6.意义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直接原因

2.最早新航路开辟的国家(也是最早走上殖民扩张,最早入侵拉美的殖民国家)

3.航海家及其贡献A B C

4.意义(最大作用)(经济基础)

W扩展1.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2.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与早期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3.新航路开辟与三角贸易之间的关系 4.世界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开始的标志

4.领导阶级5领导人6.革命结束的标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的确立)7.政治体制8.意义9.成果10.当今实施此种政治体制的国家11.特点:

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政治上)(经济上)世纪英国历史上的两次变革(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二.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开始的标志

4.建军

5.领导阶级

6.建国

7.独立宣言的思想主张和意义

8.转折点

9.结束的标志10.革命后颁布的文件及意义11.政治体制1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12.性质13.对华盛顿的评价

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开始标志

4.领导阶级

5.领导人

6.革命高潮的标志

7.革命中的文件(时间,思想主张,意义,针对什么制度,内容)

8.革命后颁布的文件(及作用)

9.被认为是真正的政治大革命的原因,最能体现的事件10.政治体制11.拿破仑对内对外政策12.评价拿破仑以及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13.拿破仑帝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14.灭亡1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英法革命的不同点(1.领导阶级2.特点3.原因)16.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共同点17.文献体现的相同思想主张是18.华盛顿和拿破仑对历史的贡献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开始部门2.开始标志3.政治前提4.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进入时代5.动力机,新能源,新的交通工具6.重要发明7.实质(特点)8.结束(完成)标志9.影响10.最先完成的国家11.对中国的影响(积极,消极)12.新兴工业(3)13.对英国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爆发的标志

4.战争转折

5.颁布的材料(内容,时间,背景,意义)

6.结果

7.评价林肯

8.南北战争的影响(作业)

9.性质10.美国两次战争的共同作用12.美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障碍,分别是怎么解决的13.美国独立

战争的最大成果

资产阶级革命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原因(背景)目的

2.改革前提

3.主要内容(说明)

4.积极影响

5.消极影响

6.性质

7.

改革者

二.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背景)

2.改革者

3.主要内容(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措施,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措施)

4.影响

5.性质

6.对中国的影响

7.对中国的启示

8.俄国十月革命与

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性质,结果,局限性)世纪末中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10.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

历史思维导图最新版本

历史思维导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1.发源地2.指导思想(核心思想)3.实质4.时间5.代表人物及作品A 但丁B达芬奇C莎士比亚6.意义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直接原因 2.最早新航路开辟的国家(也是最早走上殖民扩张,最早入侵拉美的殖民国家) 3.航海家及其贡献ABC 4.意义(最大作用)(经济基础) W扩展1.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2.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与早期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3.新航路开辟与三角贸易之间的关系4.世界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开始的标志 4.领导阶级5领导人6.革命结束的标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的确立)7.政治体制8.意义9.成果10.当今实施此种政治体制的国家11.特点: W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政治上)(经济上)2.17-19世纪英国历史上的两次变革(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二.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开始的标志 4.建军 5.领导阶级 6.建国 7.独立宣言的思想主张和意义 8.转折点 9.结束的标志10.革命后颁布的文件及意义11.政治体制1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12.性质13.对华盛顿的评价

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开始标志 4.领导阶级 5.领导人 6.革命高潮的标志 7.革命中的文件(时间,思想主张,意义,针对什么制度,内容) 8.革命后颁布的文件(及作用) 9.被认为是真正的政治大革命的原因,最能体现的事件10.政治体制11.拿破仑对内对外政策12.评价拿破仑以及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13.拿破仑帝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14.灭亡1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英法革命的不同点(1.领导阶级2.特点3.原因)16.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共同点17.文献体现的相同思想主张是18.华盛顿和拿破仑对历史的贡献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开始部门2.开始标志3.政治前提4.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进入时代5.动力机,新能源,新的交通工具6.重要发明7.实质(特点)8.结束(完成)标志9.影响10.最先完成的国家11.对中国的影响(积极,消极)12.新兴工业(3)13.对英国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爆发的标志 4.战争转折 5.颁布的材料(内容,时间,背景,意义) 6.结果 7.评价林肯 8.南北战争的影响(作业) 9.性质10.美国两次战争的共同作用12.美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障碍,分别是怎么解决的13.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大成果 资产阶级革命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原因(背景)目的 2.改革前提 3.主要内容(说明) 4.积极影响 5.消极影响 6. 性质7.改革者 二.日本明治维新

部编版八下历史《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阶段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考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温馨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考点解读】西藏和平解放【易混警示】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并没有实现全国完全的统一,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考点解读】抗美援朝【易混警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战争,取得了胜利。【考点解读】土地改革【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公有制。【比一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解读】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2)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着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

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知识检测】 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2、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方法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从三方面了解,如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抗美援朝;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经济上,土地改革。 3、某校正在开展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图片能选入“中国历史新纪元”板块的是 4、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里的战争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侵略越南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两伊战争 5、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6.读图,回答问题。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图”思维律动 —运用思维导图推进历史教学 龙口市明德学校于亚范孙新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目前初中生学习历史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体系;不能够把相关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历史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掌握;根据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组织答案的思维能力不够等等。随着明德学校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思维律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尝试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结果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历史教材由《课程》到主题,再到单元、课、框目,本身就是思维导图的关联点,说明编者在编辑教材时也在运用思维导图结构,搭建《历史》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学会放射状、关联性思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帮助其从整体上系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备课中,用“图”设计,把握课程结构。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

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新型教案,发现这样能够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用“思维导图”备课,最好的办法是先看封面和单元前言,再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将教材的单元、课、框分成各个主题,确定思维导图的框架。最大的主题(教材的名称、单元、课)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整体把握课程结构。 二、预习中,览“图”记忆,进行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给出文本框架结构。 预习中,先让学生浏览课本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接着,完成《伴你学》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这样预习操作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可轻而易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动态生成的过程,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利器。 三、课堂中,看“图”回顾,建构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它迅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

最新-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精品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过程: ?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张铭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内容结构化、信息加工、意义建构、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各种历史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基本组合方式,它是各种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在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合作学习;三、教学评价的创新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软件(Mindjet MindManager)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教学内容结构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强调知识结构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事实,理解基本历史概念的基础上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而言,共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同时,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而要完成历史教学的上述任务,就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层状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学习的实质。 所谓“思维导图”,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布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国外教育界也称之为“概念图”(concept mapping),国内也有译为“概念地图”的。顾名思义,“思维导图”的称呼直接说明这是一种引导人们思维的图,把这种图示的方法的意义挑明了。 知识结构是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组合方式,它是相互联系着的客观事物和事实在人们大脑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核心思想是联想和关联。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人们在联想和关联的环境下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强调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因此,在历史高考中,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使庞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以发展历史思维,领悟思想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历史高考复习效能。那么,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来进行备考复习呢?本文拟以《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加以说明。 一、在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教材知识是各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彼此隔绝到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 二、在理清历史时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时序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素养。在新课改下,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却普遍成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世纪、年代等;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站在时序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古代史主要是农业文明、人类社会彼此隔绝;近代史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史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 三、在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关键点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转折或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试内容。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关键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思维联想,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全面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高考历史】重点事件时间线及思维导图大全

【高考历史】重点事件时间线及思维导图大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中国占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I ? 1 ? W> ■ -V JL W W ■ W ? ■' W ■■丄■ ■ E :雏形—:建立 -------------------- 丄、发展i -------------- ;强化; ?■! ■■ ^MF |^B> I^MI f^a MBT Ml ^B| I^H JM '■■ 剧曲社台 熨帕 尙阿 ....... i ....... ...... I ..... 欝鈿协 Kflu* 仝皿】buali : 两同 坯*t 虢冋 堆"TH 年 £jc*474* 隹云谅4?5年 ~ — — - — I —— I —' 企云貨吐1审 74- 勺* 25*: 三快扎崔 略畢豺 东仪 ------ P --------------- 内* 冗啣 唧* 悄豹擁侑閒團那蛹堆泊ifclfl ―i ------ 1- —i ---------------- 1 --------- *——1^ --------------- 1 ................. ........ .... + d :M nW* -L4TABM H*(W w4f MW imtf. JlTSih 1143乐 MJ4年 1644张 tUfft _府制,1Tin tj-fiWR P^MW 零撓弭片 JUf 1*11^ l*L2* 事It :夏商西周专秦朝 1 - 釧區輕 fill! \ /拥二公九卿附 王位 扯 嗾 制 !1 中央(汉—元)地方 II II II II 曲汉中外初耐汉初郡国并而$ ?腑唐三省六部制T 唐后期藩憊I i : --------------- -------------- J : 北宋二府=司制卜宋地方分权制: 尤甸省院制 尤朝行省制 明涓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 (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初三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初三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欣赏 初三历史知识的巩固练习 1、认为开明君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2、下列主张中,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主张开明君主执政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 D.倡导三权分立学说 3、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微积分的创建 C、力学三定律 D、《物种起源》的出版

4、现代文明与科学进步密不可分。然而,某著名科学家 却说:原子释放出来的能量已改变了除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的 一切,因此,我们正在走向空前的灾难。这位科学家是( ) A、牛顿 B、瓦特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5、18世纪中期以后,哪一种学说的兴起打破生物是神创 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 ) A、原子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太阳中心说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 谁的名言( ) A、梵高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斯特劳斯 7、以下作品中表达贝多芬反对君主制的是( )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月光交响曲》 D、《蓝色多瑙河》 8、要想了解俄国人民是如何反抗拿破仑的,你可以去图书室借阅(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母亲》 9.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 C.果戈里 D.妥思托耶夫斯基 初三历史知识复习提纲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1、日本的发展简史: ①、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今天的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七上的历史知识复习提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七上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的重难点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210年。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 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