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反比例函数

一. 教学要求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示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的应用 难点:

1、试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应用。

三. 课堂教学 [知识要点]

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

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说明:(1)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 (也叫做

比例系数k ),分母中含有自变量x ,且x 的指数是1,若写成1

-=kx y ,则x 的指数是-1。

(2)比例系数k ≠0时反比例函数定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 (4)函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

x k

y =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组对应值,即可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表达式。

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画法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们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知识点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像的位置和函数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反比例函数 0,≠=

k x k

y

k的符号

k>0

k<0

图像

性质

(1)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

(2)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

(2)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交流:已知一次函数42+=x y 和反比例函数

)0(≠=

k x k

y ,若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在

同一坐标系中有两个交点A ,B ,试求k 的取值范围,并判断∠AOB 与90°的大小关系。

由题意得:??

???=+=x k

y x

y 42,该方程可变形为0422

=-+k x x ∵42+=x y 与

x k y =

的图像有两个交点A ,B ,∴△=16+8k>0,∴k>-2 当-2

x k

y =

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此时∠AOB<90°

当k>0时,

x k y =

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此时∠AOB>90°

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中的k 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

x

k

y =

的本质特征是两个变量y

与x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 ,由此可以推得反比例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若点A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像上任意一点,且AB 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AC 垂直于

y 轴,垂足为C ,则

k

S ABOC =矩形,如图所示

由反比例函数图像与矩形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出反比例函数图像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ABOC AOC AOB S S S 矩形21

=

=??

知识点5、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函数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表达式 y=kx (k ≠0) x k

y =

(k ≠0)

图像

直线,经过原点

双曲线,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自变量取值范围 全体实数 x ≠0

图像位置

当k>0时,在第一、三象限

当k>0时,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6、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比较清晰、直观、简捷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如当路程s 一定时,时间t 与速度v 成反比

例关系,写成

v s t =

,(s 是常数),当矩形面积S 一定时,长a 与宽b 成反比例关系,写成

b S

a =

,(S 是常数),当面积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y 与高x 成反比例关系,写成

x S

y 2=

(S 是常

数),当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s 成反比例关系,写成

S

W F =

(W 是常数),当压力F 一定时,压强p 与受力面积S 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写成S F

p =

(F

是常数),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U 不变,电流I 与电阻R 成反比例关系,写成R U

I =

(U

是常数)等等。

在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

x k y =

(k 为常数,k ≠0)这一条件,结合图像说出性质,根据性质大致画出图像,求函数的表达式是必须掌握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在建立数学模型解答问题时注意实际问题对数学答案的要求与限制,如一些数量非负(时间、速度、长度一定是正数,人数是正数等),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问题中的要求。

【典型例题】

例1、已知121,y y y y +=与x 成正比例函数,2y 与x 成反比例函数,当x=1时,y=4,当

x=2时,y=5,求当x=10时,y 的值。

分析: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方程组的解法、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 用待定系数法和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出y 的表达式。

解:设

x k y x k y 2

211,=

=,

x x y 22+

=

当x=10时,y=20.2

例2、已知k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 (x+1)与

x k

y =

的图像大致为如图的( )

分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同时确定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分为k>0,k<0两种情况讨论。

答案:D

例3、(2006,上海)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在第一象限,它的纵

坐标是横坐标的3倍,反比例函数

x y 12

=

的图像经过点A 。

(1)求点A 的坐标

(2)如果经过点A 的一次函数图像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 ,且OB=AB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y

A

O x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方程、勾股定理等知识,可先确定点A (在第一象限)的坐标,然后由OB=AB 求出点B 的坐标,从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1)根据题意,设点A 坐标为(a ,3a ),a>0

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

x y 12

=

的图像上。

所以

a a 12

3=

,解得2,221-==a a

经检验,2,221-==a a 都是原方程的根,但22-=a 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所以点A 的坐标为(2,6)

(2)根据题意,设点B 的坐标为(0,m )

由m>0,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AH ,垂足为H ,过点B 作BG ⊥AH 于G. 则在Rt △ABG 中, AG=6-m ,BG=2

因为OB=AB ,所以2

2AB OB =

所以2

222)6(+-=m m ,解得

310=

m

所以点B 的坐标为(0,310

) 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310

因为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 (2,6),所以6=2k+310,解得

34

=

k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31034+=

x y

例4、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千帕)(千帕是一种压强单位)是气体体积V (3

米)的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所示,

(1)试写出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2)当气球的体积为0.8立方米时,气球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

(3)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4千帕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不小于多少立方米?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不等式等知识,首先应根据图像信息结合题中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然后再利用不等式的知识确定气球的体积。

解:(1)设所求的函数的表达式为

V k

p =

把A (1.5,64)代入,得64=5.1k

,解得k=96

所以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

V 96p =

(2)当V=0.8米3

时,p=120千帕

(3)解法1:由p=144千帕得,V=

32

14496=米3 因为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4千帕时,气球将爆炸 所以p ≤144,由图像知,p 随V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 V ≥32

立方米

解法2:因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4千帕时,气球将爆炸 所以p ≤144千帕,即14496

≤V 千帕

解得V ≥32

立方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

1. 已知函数y=(k+1)x

1

2-+k k (k 为整数),当k 为_________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 函数y=-x 65

的图像位于_________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3. 已知y 与2x 成反比例,且当x=3时,y=61

,那么当x=2时,y=_________,当y=2时,

x=_________。

4. 如果函数y=(m+1)x

3

2-+m m 表示反比例函数,且这个函数的图像与直线y=-x 有两个

交点,则m 的值为_________。

5. 如图1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则它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图1

6. 已知双曲线经过直线y=3x -2与y=23

x+1的交点,则它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7. 下列函数中_________是反比例函数。

①y=x+x 1

②y=

x x 132+ ③y=21x

- ④y=x 23

8. 对于函数y=x 2

,当x >0时,y_________0,这部分图像在第_________象限。

对于函数y=-x 2

,当x <0时,y_________0,这部分图像在第_________象限。

9. 当m_________时,在函数y=x m 1

-的图像所在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0. 如图2,反比例函数图像上有一点A ,过A 作AB ⊥x 轴于B ,若S △AOB =3,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图2

二、选择题

11. 对于反比例函数y=x 5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y 取正值

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C.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D. y 取负值

12. 若点(1,2)同时在函数y=ax+b 和y=a b

x -的图像上,则点(a ,b )为( )

A. (-3,-1)

B. (-3,1)

C. (1,3)

D. (-1,3)

13. 已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则z 与x 之间的关系为(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既成正比例又成反比例

D. 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14. 矩形面积为3 cm 2

,则它的宽y (cm )与x (cm )长之间的函数图像位于(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一象限

15. 已知函数y=k (x+1)和y=x k

,那么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的大致位置是( )

16. 函数y=mx 9

22--m m 的图像是双曲线,且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值是( )

A. -2

B. 4

C. 4或-2

D. -1

17. 如图3,过反比例函数y=x 2

(x >0)图像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

分别为C 、D ,连结OA 、OB ,设AC 与OB 的交点为E ,△AOE 与梯形ECD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图3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S 1、S 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18. 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x kb

的图像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一、二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19. 函数y=kx -k ,与函数y=x k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如图4,则有( )

图4

A. k <0

B. k >0

C. -1<k <0

D. k <-1

20. 若在同一坐标系中,直线y=k 1x 与双曲线y=x k 2

无交点,则有( )

A. k 1+k 2>0

B. k 1+k 2<0

C. k 1k 2>0

D. k 1k 2<0

三、解答题

21. 已知函数y=-4x 2-2mx+m 2

与反比例函数y=

x m 4

2 的图像在第二象限内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2. 如图5,Rt △AOB 的顶点A 是一次函数y=-x+m+3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x m

的图像

在第二象限的交点,且S △AOB =1,求点A 的坐标。

图5

23. 若反比例函数y=x m

与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都经过点(-2,-1),且当x=3时,

这两个函数值相等,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4.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cm 2

,(1)写出一边y (cm )与该边上的高x (cm )间的函数关系式;(2)画出函数图像。

25. 某厂要制造能装250mL (1mL=1 cm 3

)饮料的铝制圆柱形易拉罐,易拉罐的侧壁厚度和底部厚度都是0.02 cm ,顶部厚度是底部厚度的3倍,这是为了防止“砰”的一声打开易

拉罐时把整个顶盖撕下来,设制造一个底面半径是x cm 的易拉罐用铝量是y cm 3

用铝量=底面积×底部厚度+顶部面积×顶部厚度+侧面积×侧壁厚度,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

*26. 已知直线y=-x+6和反比例函数y=x k

(k ≠0)

(1)k 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函数在同一坐标系xOy 中的图像有两个公共点? (2)设(1)的两个公共点分别为A 、B ,∠AOB 是锐角还是钝角?

【试题答案】

一、1. 0

2. 二、四 增大

3. 41 41

4. -2

5. y=-x 32

6. y=x 8

7. ④

8. > 一 > 二 9. <1

10. y=x 6

二、11. C 12. D 13. B 14. D 15. B 16. B 17. C 18. C 19. A 20. D

三、21. y=-4x 2

+14x+49 y=x 10

22. (-1,2)

23. y=x 2

24. (1)y=x 24

(2)略 25. y=252πx 2

+02.010

-x

26. (1)0<k <9或k <0

(2)k <0时,∠AOB 为钝角 0<k <9时,∠AOB 为锐角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的性质 2y ax bx c =++ 1.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y x 2b x a >-y x 时,有最小值.2b x a =-y 244ac b a - 2.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0a <2b x a =-2424b ac b a a ??--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2 b x a <-y x 2b x a >-y x 2b x a =-有最大值.y 2 44ac b a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为常数,); 2y ax bx c =++a b c 0a ≠2. 顶点式:(,,为常数,); 2()y a x h k =-+a h k 0a ≠3. 两根式:(,,是抛物线与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12()()y a x x x x =--0a ≠1x 2x x 4. 一次项系数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在轴左边则,在轴的右侧则,ab a b x 2- =y 0>ab y 0y x y ⑵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y y 0

⑶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下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0c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期末测试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 分,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 抛物线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A. B. C. D. 2. 如图,P是 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点,过P 作直线截△ 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A. 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 1 2 1 3. 把二次函数y x2 3x 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4 个 22 单位,则两次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关系式是() 1 2 1 2 A. y (x-1)2 7 B. y (x 7)2 7 22 1 2 1 2 C. y (x 3)2 4 D. y (x-1)2 1 4. 如图,△ ABC 中,点 D 在线段BC 上,且△ ABC∽△ DBA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如图,△ ABC 中,D、E分别为AC、BC 边上的点,AB∥DE,CF 为AB 边上的中线,若AD=5,CD =3, DE =4,则BF 的长为()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C.10 A. 32 B.16 D.

6. 二次函数无论k 取何值,其图象的顶点都在( A. 直线上 B. 直线上 C.x 轴上 D.y 7. 如图,在Rt△ABC 中, C 90,AC=1 cm , 以 1 cm/s 的速度沿折线AC→CB→BA 运动,最终回到 A 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 轴上 BC=2 cm,点P从点 A 出 发, 为x(s),线段AP 的长度为y(cm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 象 8.如 图, 在Rt△ ABC AD 中,∠ C=90 ,,点 D 在AC 上,,则D A C D的值为() A. 3 B. 22 C. 3 1 D.不能确定 9.如 图, 在矩形ABCD 中,DE⊥AC 于点E,设∠, 且 3, 5 AB=4,则AD 的长为 ( A. 3 16 B. 3 20 C. 3 16 D. 5 第8 题 图 10.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 x22 y 2kx2 4x k2的图象大致为() 、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24分)

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学期已结束,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虽经过一学期努力,但与兄弟学校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忽略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考试成绩的提高,为了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更加完善,为了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现总结如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学生情况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2、做好课堂工作:(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

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 3、课后做好作业检查和辅导。‘ 4、抓好单元目标过关测试。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 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1 函数 y=ax 2+bx+c 的解析式】 1. 形如2 y ax bx c =++(a ≠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 形如(0)k y k x = ≠的函数叫做x 的反比例函数; 典例 1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y 是 x 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有 。 ①213y x =-;②(5)y x x =-;③21 3y x =;④3(1)(2)y x x =+-;⑤4221y x x =++; ⑥22(1)y x x =--;⑦2y ax bx c =++ 典例2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32y x =-;②k y x =-;③31y x -=+;④12y x =-;⑤21 y x =;⑥12y x -=- ;⑦xy =典例 3 若函数 22 (2)a y a x -=-是反比例函数,则a= ,若是二次函数,则a= 。 典例 4 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y 与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C.当x=4时,y >0 D.方程ax 2+bx+c=0的正根在2与3之间 典例 5 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过点 A (1,2),B (3,2),C (5,7).若点M (-2,y 1),N (﹣1,y 2),K (8,y 3)也在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1<y 2 D .y 1<y 3<y 2 【知识点 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23.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2 2.x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

舒三中学—第一学期月考 九年级数学试卷 (命题人:吴孝兵) 一.选择题(10×4) 1.二次函数 2)1(2+-=x y 的最小值是( ) A .– 2 B .2 C .– 1 D .1 2.如图,抛物线 0)(2 >a c bx ax y ++=的对称轴是直线x = 1 且经过点P(3,0),则a – b + c 的值为 ( ) A. 0 B. -1 C. 1 D. 2 3.二次函数 3)1(22+-=x y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3) B .( – 1,3) C .(1,– 3) D .(– 1,– 3) 4.函数y = ax+b 和y = ax 2+bx + c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 5.将一张边长为30㎝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然后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当x取下面哪个数值时,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 A. 7 B. 6 C. 5 D. 4 6.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若a + b + c = 0,则b 2 – ac ≥0; ②若b >a + c ,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 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③若b = 2a + 3c ,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 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④若b 2 – 4ac >0,则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公共点的个数是2或3.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④ D. 只有②③④. 7.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22 12 +- =x y 的图象在轴上方的一 部分,对于这段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你认为与其最接近的值是( ) A .4 B . 3 16 C . D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 =2x 2不动,而把x 轴、y 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 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2(x -2) 2 + 2 B .y =2(x + 2) 2-2 C .y =2(x -2) 2-2 D .y =2(x + 2) 2 + 2 9.如图,正方形ABOC 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x k y =过点, 则k 的值是( ) x 2π8A –1 3 3 1 x y C O A B O x y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学期: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初中数学 年级:九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九() 授课教师: 2012年9月

曹店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22.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2019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3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3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 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 44ac b a -.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4. 一次项系数b a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a b x 2- =在y 轴左边则0>ab ,在y 轴的右侧则0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一.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合比性质: d d c b b a d c b a ±=±?=(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 3.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二.黄金分割 1)定义: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 AC BC AB AC = ,即AC 2 =AB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九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抛物线2 )2(-=x y 的顶点坐标是( ) A .(2,0) B .(-2,0) C .(0,2) D .(0,-2) 2.若(2,5)、(4,5)是抛物线c bx ax y ++=2 上的两个点,则它的对称轴是( ) A.5=x B.1=x C.2=x D.3=x 3.抛物线y =x 2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y =x 2+4x +5 B. y =x 2+4x +3 C. y =x 2-4x +3 D.y =x 2 -4x +5 4.已知△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3b ,则cosA 等于( ) A . 3 1 B .32 C .332 D .310 5.在Rt△ABC 中,∠C =90°,若sinA = 2 3 ,则tanB =( ) A . 5 3 B .5 C .25 D .5 6.如图,锐角△ABC 的高CD 和BE 相交于点O ,图中与△ODB 相似的三角形有( ) A .4个 B .3个 C . 2个 D .1个 7. 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 =1∶3,则BE ∶EC =( ) A .1∶2 B .1∶3 C .2∶3 D .1∶4 8.如图:点P 是△ABC 边AB 上一点(AB >AC ),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CP ∽△ABC 的是( ) A .∠ACP =∠B B .∠APC =∠ACB C .AC AP AB AC = D .AB AC BC PC = ( 第6题图 ) ( 第7题图 ) ( 第8题图 ) 9.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若AOD S ?∶OCD S ?=1∶2,则AOD S ?∶BOC S ?=( ) A . 61 B .31 C .4 1 D .66 1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 ①0a b c ++<; ②1a b c -+>; ③0abc >; ④420a b c -+<; ⑤1c a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A E D C B O 1 1 y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 21 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 1 函数 y=ax 2+bx+c 的解析式】 1. 形如 y ax 2 bx c (a ≠0)的函数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2. 形如 y k (k 0) 的函数叫做 x 的反比例函数; 典例 1 x y 是 x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的二次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1 3x 2 ;② y x(x 5) ;③ y 1 ;④ y 3( x 1)( x 2) ;⑤ y x 4 2x 2 1 ; 3x 2 ⑥ y (x 1)2 x 2 ;⑦ y ax 2 bx c 典例 2 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 y 3 ;② y k ;③ y 3 ;④ y 1 2 ;⑤ y 1 ;⑥ y 2x 1 ;⑦ xy 2 2x x x 1 x x 2 典例 3 若函数 y (a 2)x a 2 2 是反比例函数,则 a= ,若是二次函数,则 a=。 【知识点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y ax 2 bx c(a, b, c 是常数 , a 0) a 的值 a > 0 a <0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无限延伸; 1. 抛物线开口 ,并向 ;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2.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 ( , ); ( , )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3. 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性质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y 4. 抛物线有最 点,当 x= 时,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y 有最 值, y ___ 4ac b 2 ; 4a 4a 典例 4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 y 与 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 的是( ) x -1 0 1 2 y -3 1 3 1 A. 抛物线开口向上 B. 抛物线与 y 轴交于负半轴 C. 当 x=4 时, y >0 D. 方程 ax 2+bx+c=0 的正根在 2 与 3 之间 典例 5 已知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过点 A (1,2),B (3,2),C (5,7).若 点 M (-2 ,y 1 ), N (﹣ 1,y 2), K (8,y 3)也在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上,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 1 < y 2< y 3 B .y 2< y 1 <y 3 C . y 3 < y 1 < y 2 D . y 1< y 3 <y 2 【知识点 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1. 待定系数法: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蒋疃学校葛新利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蒋疃学校葛新利 一,教学指导思想 贯彻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减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3-课后作业

23.1.3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后作业:方案(B ) 一、教材题目:P118 练习T2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 245°+cos 245°; (2)2sin 30°+2cos 60°+4tan 45°; (3)cos 230°+sin 245°-tan 60°?tan 30°; (4);1-2cos30sin302?? (5).2tan45-tan60tan45-sin60??? ? 二.补充: 部分题目来源于《点拨》 2.sin 30°的值等于( ) A .12 B .22 C .3 2 D .1 3.cos 60°的值为( ) A .32 B .22 C .1 2 D .3 3 4.在△ABC 中,∠A =75°,sin B =3 2,则tan C 等于( ) A.3 3 B . 3 C .1 D .3 2 5.计算:cos 245°+tan 60°·cos 30°等于( ) A .1 B. 2 C .2 D. 3

6.在Rt△ABC中,∠C=90°,sin A=1 2 ,则∠B=________. 7.已知α为锐角,且cos (90°-α)=1 2 ,则α=________. 8.如图,已知△ACB与△DFE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量得它们的斜边长为 10 cm,较小锐角为30°,将这两个三角形摆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使点B、 C、F、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与点F重合,将图(1)中的△ACB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点E在AB边上,AC交DE于点G,则线段FG的长为________cm(保留根号). 9.在△ABC中,∠C=90°,sin A=1 2 ,则cos B的值为( ) A.1 2 B. 3 2 C. 2 2 D.1 10.若α为锐角,且3tan (90°-α)=3,则α为( ) A.30°B.45°C.60°D.75° 11.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C=2,则点B的坐标为( ) A.(2,1) B.(1,2) C.(2+1,1) D.(1,2+1) 12.计算:2sin 45°-1 2 cos 60°=________. 13.4 cos 30°sin 60°+(-2)-1-( 2 009-2 008)0=________.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一课一练及答案__同优书院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 一课一练、单元测试卷和参考答案 目录 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 24.1放缩与相似形(1)3 24.2 比例线段(1)6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一课时(1)10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二课时(1)14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三课时(1)19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四课时(1)22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1)25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1)29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1)33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四课时(1)37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1)43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课时(1)47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三课时(1)52 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第一课时(1)57 24.7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一课时(1)62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67第二十五章锐角三角比 25.1 锐角三角比的意义(1)72

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1)75 25.3 解直角三角形(1)79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84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单元测试卷一90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1)94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1)98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二课时(1)102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三课时(1)106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一课时(1)111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二课时(1)116 26.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第三课时(1)121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单元测试卷一126参考答案132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_全册教案

学期: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初中数学 年级:九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九(1) 授课教师:刘林 2012年9月

邵庙初级中学电子教案 第 1 单元.第 1 课时.总第课课 题 21.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最新沪科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抛物线2 )2(-=x y 的顶点坐标是 ( ) A .(2,0) B .(-2,0) C .(0,2) D .(0,-2) 2.若(2,5)、(4,5)是抛物线c bx ax y ++=2 上的两个点,则它的对称轴是( ) A.5=x B.1=x C.2=x D.3=x 3.抛物线y =x 2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 A. y =x 2+4x +5 B. y =x 2+4x +3 C. y =x 2-4x +3 D.y =x 2 -4x +5 4.已知△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3b ,则cosA 等于 ( ) A . 3 1 B .32 C .332 D .310 5.在Rt△ABC 中,∠C =90°,若sinA = 2 3 ,则tanB = ( ) A . 5 3 B .5 C .25 D .5 6.如图,锐角△ABC 的高CD 和BE 相交于点O ,图中与△ODB 相似的三角形有 ( ) A .4个 B .3个 C . 2个 D .1个 7. 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 =1∶3,则BE ∶EC = ( ) A .1∶2 B .1∶3 C .2∶3 D .1∶4 8.如图:点P 是△ABC 边AB 上一点(AB >AC ),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CP ∽△ABC 的是( ) A .∠ACP =∠ B B .∠AP C =∠ACB C .AC AP AB AC = D .AB AC BC PC = ( 第6题图 ) ( 第7题图 ) ( 第8题图 ) 9.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若AOD S ?∶OCD S ?=1∶2,则AOD S ?∶BOC S ?= ( ) A . 61 B .31 C .4 1 D .66 1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 ①0a b c ++<; ②1a b c -+>; ③0abc >; ④420a b c -+<; ⑤1c a ->. A E D B 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