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CP-IP攻击实验-实验报告

TCP-IP攻击实验-实验报告

TCP-IP攻击实验-实验报告
TCP-IP攻击实验-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TCP/IP攻击实验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2015年11月29日

目录

1.实验描述 (3)

2.实验步骤 (3)

环境搭建 (3)

实验1:ARP缓存中毒 (3)

实验2:ICMP重定向攻击 (4)

实验3:SYN洪流攻击 (5)

实验4:在telnet和ssh连接上的TCP RST攻击 (6)

实验5:对视频流应用程序的TCP RST 攻击 (7)

实验6:ICMP盲目连接重置和源端关闭攻击 (7)

实验7:TCP报文劫持 (8)

3.总结 (8)

TCP/IP攻击实验

1.实验描述

【实验背景】

由于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所以对TCP/IP协议的完善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TCP/IP协议从开始设计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现在网络上如此多的威胁,由此导致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攻击方法,一般如果是针对协议原理的攻击(尤其DDOS),我们将无能为力。

TCP/IP攻击的常用原理有:

(1)源地址欺骗(Source Address Spoofing)、IP欺骗(IP Spoofing)和DNS欺骗(DNS Spoofing);

(2)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攻击(RIP Attacks);

(3) 源路由选择欺骗(Source Routing Spoofing) ;

(4) TCP序列号欺骗和攻击(TCP Sequence Number Spoofing and Attack)。

【实验目的】

基于TCP/IP协议进行攻击实验,了解TCP/IP协议的具体机制。

2.实验步骤

环境搭建

这里我使用三台虚拟机做实验,其中一个用于攻击;另一个用于被攻击;第三个作为观察者使用;把三台主机放在同一个LAN中,其配置信息参照如下所示(实际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改动):

这里我使用的是SEED实验室已经搭建好,并且已经安装好相关的netwox工具箱和Wireshark工具箱的Ubuntu系统,与此同时三台虚拟机都需要打开FTP和Telnet服务:使用如下命令来完成上述任务

Start the ftp server

# servicevsftpd start

Start the telnet server

# serviceopenbsd-inetd start

实验1:ARP缓存中毒

【实验背景】

ARP缓存是ARP协议的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个ARP协议执行结果,一旦一个在MAC地址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被决定,这个映射就被缓存。因此,如果影射已经存在在缓存中,

就没有必要再重复ARP协议。然而,因为ARP协议是无状态的,缓存可以被轻易的通过恶意的ARP信息修改。这样的一种攻击叫做ARP欺骗。

在这样一个攻击中,攻击者使用欺骗ARP信息来哄骗受害者接受一个无效的MAC-IP映射,并且在缓存中保存这个映射。取决于攻击者的目的不同,这里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后果。例如,攻击者将一个不存在的MAC地址关联受害者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通过此来启动一个Dos攻击。

【实验内容】

当发送方B需要向接收方C发送一个数据时,B会从自己的ARP表中通过C的IP地址来查找相应的C的MAC地址。如果C的MAC地址不在B的ARP表中,B就向全网发广播包,要求C主机返回它的MAC地址。当B接收到C返回的MAC地址时,B就将更新它的ARP表。同时,C主机也将B主机和它对应的MAC地址记录到C的ARP表中。ARP表的更新采用牛奶原则,也就是说,ARP表将无条件接受最后一次收到的ARP包作为ARP更新的数据。鉴于此,攻击者A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伪造一个ARP包,将C的IP对应的MAC地址修改为自己的MAC 地址,并将这个数据包发送给B。B在更新了ARP表之后,新的发往C的数据包就会被发送到B。

查询netwox说明后得知,33号工具用于伪造ARP包。使用命令查看该工具的详细使用方法。

netwox 33 --help2

在进行攻击之前,先在三台主机上互相ping。

然后使用arp –a命令查看ARP表

之后,在三台主机全部开启的情况下,攻击机A发动攻击

Netwox 80 -e “mac地址” -i “ip地址”

之后,使用同样的方法,给C主机发送ARP欺骗包。

实验2:ICMP重定向攻击

【实验背景】

ICMP重定向被路由器用来向更新主机的路由信息,最开始只有最少的路由信息。当一台主机接收到一个ICMP重定向信息,他将会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来修改路由表。因为缺少确认,如果攻击者希望受害者设置它的路由信息为一个特别形式,他们可以发送欺骗ICMP重定向信息给受害者,并且欺骗受害者修改它的路由表。

【实验内容】

ICMP重定向信息是路由器向主机提供实时的路由信息,当一个主机收到ICMP重定向信息时,它就会根据这个信息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由于缺乏必要的合法性检查,如果一个黑客想要被攻击的主机修改它的路由表,黑客就会发送ICMP重定向信息给被攻击的主机,让该主机按照黑客的要求来修改路由表。

在三台机器上搭建的路由指令

A的路由配置指令

sudo ifconfig eth0*.*. netmask ifconfig eth1 *.*. netmask route add -net *.*.24 gw *.*. sudo route add -net *.*.24 gw *.*.

sudo sysctl -w ,ip_forward=1

B的路由配置指令

su do ifconfig eth0 *.*. netmask route add default gw *.*.

sudo sysctl -w 的路由配置指令

su do ifconfig eth0 *.*. netmask route add default gw *.*.

sudo sysctl -w 使用netwox86号工具可以完成这个攻击。攻击机A指令

sudo netwox 86 -f "host *.*." -g *.*. -c 1 -i *.*.

-f “host 被攻击机的IP” –g 希望对方网关修改后的IP –c 类型–i 源IP

这个指令只有在按下ctrl+c时才会结束,否则一直发送ICMP包。

此时,在被攻击机B中使用WIRESHRK监听eth0,发现不断收到ICMP包,

实验3:SYN洪流攻击

【实验背景】

SYN洪流攻击是Dos攻击的一种形式,攻击者发送许多SYN请求给受害者的TCP端口,但是攻击者没有完成三次握手的意向。攻击者或者使用虚假的IP地址,或者不继续过程。在这个攻击中,攻击者可以使受害者的用于半开连接的队列溢出,例如,一个完成SYN,SYN-ACK但没有收到最后的ACK回复的连接。当这个队列满了的时候,受害者不能够在进行更多的连接。

SYN 缓存策略:SYN缓存是是对抗SYN洪流攻击的一种防御机制。如果机器检测到它正在被SYN洪流攻击,这种机制将会kick in。

【实验内容】

如果一个TCP连接没有完成三次握手,它将被放入半开连接队列,而半开连接队列有最大长度,如果连接数量达到最大容量时,新的连接就不能够被建立。SYN洪泛攻击就是通过未完成的TCP请求来试图充满半开连接队列,使得正常的连接不能够被建立,达到攻击的效

果。

在这个实验中,使用telnet服务作为攻击目标,在23号端口发起SYN洪泛攻击。

首先,尝试在主机B和C之间建立telnet连接,说明网络联通。主机B远程登录主机C的账户

在主机C上,通过命令netstat –na | grep tcp 命令查看当前的TCP相关端口的状态,发现23号端口处于联通状态

在主机C上查看C的半开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为128,缓冲保护开启。

在主机B中使用exit命令断开与C的telnet连接。之后在主机A中使用netwox76号工具发动针对主机C23号端口的SYN攻击。

回到主机B中,尝试与主机C进行telnet远程连接,

从上图及实验过程可以看出,虽然连接的速度很慢,但是是可以连接上的。我在主机B 上开启了两个终端,同时试图进行telnet连接。

到主机C中查看端口连接情况,如图和图。发现,队列中充斥着大量半开连接,目的端口号都是C机的23号端口,但是源主机IP和端口却不一致,而且端口号都是不常用端口,可以判断出,这极有可能是一次SYN攻击。

实验4:在telnet和ssh连接上的TCP RST攻击

【实验背景】

TCP RST攻击可以终止一个在两个受害者之间已经建立的TCP连接。例如,如果这里有一个在A和B之间已经建立的telnet连接,攻击者可以伪造一个A发向B的RST包,打破这个存在的连接。

【实验内容】

首先完成主机B与主机C的telnet连接,

在C上查看端口连接情况,如图,已经完成主机B与主机C23端口的连接。

这时,在主机A中通过netwox78号工具发起针对B主机的RST攻击。

回到B主机中,发现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当回车之后,出现连接已经被其他主机断开,并退回到主机B的账户下

在主机C中查看此时的连接情况,如图。可以看出BC主机的23端口的连接已经被断开,处于监听状态。

注意,此时主机A的攻击并没有停止。回到主机B中,再次尝试连接主机C,发现最开始是连接上了,但是还没来得及显示后续内容,连接就被中断。

实验5:对视频流应用程序的TCP RST攻击

【实验背景】

同实验4。

【实验内容】

由于SEED实验室中配置的Ubuntu没有视频流应用,故此没有完成此实验,但其实与实验4是相同的原理。

实验6:ICMP盲目连接重置和源端关闭攻击

【实验背景】

ICMP信息同样可以被用于达成连接重置攻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攻击者发送一条显示“硬错误”的ICMP的错误信息给TCP连接两端的任意一方。连接将会被立即中断,因为在RFC1122中主机在接收到这样一个TCMP错误包时,应当立即中断相关的连接。RFC1122定义“硬错误”为一个目的不可达且协议无效、端口无效、标志位缺失和DF位设置的ICMP 错误信息

ICMP源端关闭信息被拥塞路由器用于告知TCP发送者减缓发送包的速度。攻击者可以制定这样的信息来实施对TCP发送者的拒绝服务攻击。

【实验内容】

实验中使用的是实验2中的拓扑结构及IP地址。

首先在B和C见建立telnet连接:

A是攻击机,A试图伪造一个ICMP错误信息的包,发送给B或C(实验中发送给了B),来终止BC见的连接。

接下来,在C主机中查看端口连接信息,如图,发现连接并没有终止

在B机中查看wireshark抓取的eth0的流量,如图,发现ICMP错误信息包B收到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在高版本的ubuntu中已经制订了一些策略来防止这些攻击。

实验7:TCP报文劫持

【实验背景】

会话劫持利用了TCP/IP工作原理来设计攻击。TCP使用端到端的连接,即TCP用(源IP,源TCP端口号,目的IP,目的TCP端号)来唯一标识每一条已经建立连接的TCP链路。另外,TCP在进行数据传输时,TCP报文首部的两个字段序号(seq)和确认序号(ackseq)非常重要。序号(seq)和确认序号(ackseq)是与所携带TCP数据净荷(payload)的多少有数值上的关系:序号字段(seq)指出了本报文中传送的数据在发送主机所要传送的整个数据流中的顺序号,而确认序号字段(ackseq)指出了发送本报文的主机希望接收的对方主机中下一个八位组的顺序号。因此,对于一台主机来说,其收发的两个相临TCP报文之间的序号和确认序号的关系为:它所要发出的报文中的seq值应等于它所刚收到的报文中的ackseq的值,而它所要发送报文中ackseq的值应为它所收到报文中seq的值加上该报文中所发送的TCP净荷的长度。

【实验内容】

2号机 Telnet到3号机,实验在1号机上劫持2号机到3号机上的Telnet报文。3.总结

通过这一次内容丰富并且工作量巨大的实验,我对基于TCP/IP的攻击有了更加深刻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新的认识,对它们各自的机制、攻击特点、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以及它们差别所在等等细节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认识,也有了一些专属于我们小组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次实验,让我至少意识到了以下这样一个事实:TCP/IP协议在设计之初仅考虑了成本和实现功能,并没有过多考虑安全因素。因此TCP/IP协议栈中提供了大量的起关键作用的信息和指令,但是这些信息和指令的执行缺乏认证机制,能够方便地伪造。这也就为如此之多的TCP/IP攻击提供了可能。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简要描述实验目的) 采用免杀、混淆等技术的恶意代码有可能突破安全软件的防护而运行在目标主机中。即使用户感受到系统出现异常,但是仅仅通过杀毒软件等也无法检测与根除恶意代码,此时需要用户凭借其它系统工具和对操作系统的了解对恶意代码手工查杀。本实验假设在已经确定木马进程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借助进程检测和注册表检测等系统工具,终止木马进程运行,消除木马程序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手工查杀恶意代码的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需要有结果截图) 一、恶意代码手工查杀实验 1、虚拟机快照 为防止虚拟机破坏后无法恢复,应先将干净的虚拟机进行快照设置。点击菜单“虚拟机”“快照”“拍摄快照”,创建一个干净的虚拟机快照。 2.创建被感染的系统环境 由于恶意代码采用了免杀技术,因此能够成功绕过防病毒等安全软件检测,等用户感到系统异常时,通常恶意代码已经在主机系统内加载运行。为了尽量模拟一个逼真的用户环境,我们在搭建好的虚拟机中运行木马宿主程序 “radar0.exe”。运行完后,可以看见,“radar0.exe”自动删除。

3.木马进程的定位 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发现系统异常继而查找恶意代码的早晚。在本例中,明显可以感受到系统运行速度变慢,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观察到有一个“陌生”的进程(非系统进程或安装软件进程)“wdfmgr.exe”占用CPU比率很高。 为了确定该进程为木马进程,可以通过查找该进程的静态属性如创建时间、

开发公司、大小等,以及通过对该进程强制终止是否重启等现象综合判断。在本例中,“Wdfmgr.exe”为木马radar.exe运行后新派生的木马进程。 4.记录程序行为 打开工具“ProcMon.exe”,为其新增过滤规则“Process Name”“is”“wdfmgr.exe”,然后开始监控。点击“Add”将过滤规则加入,可以看到ProcMon开始监控“wdfmgr.exe”进程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保证观察到的行为完备性,会先启动ProcMon工具,然后再启动被监控进程。 为了分别观察该进程对文件系统和注册表的操作,点击菜单 “Tools”“File Summary”,观察对文件系统的修改。

漏洞扫描实验

综合扫描与安全评估 系统环境:windows系统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交换网络结构 实验工具 FTPScan X-Scan 网络协议分析器 一.漏洞扫描简介 漏洞扫描是一种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它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远程检测目标网络或主机安全性。通过漏洞扫描,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所维护的Web服务器的各种TCP/IP端口的分配、开放的服务、Web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呈现在Internet上的安全漏洞。漏洞扫描技术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含有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使用,能够为网络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漏洞扫描分为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和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 利用漏洞库的漏洞扫描包括:CGI漏洞扫描、POP3漏洞扫描、FTP漏洞扫描、SSH漏洞扫描和HTTP漏洞扫描等。

利用模拟攻击的漏洞扫描包括:Unicode遍历目录漏洞探测、FTP弱口令探测、OPENRelay邮件转发漏洞探测等。 二.漏洞扫描的实现方法 (1)漏洞库匹配法 基于漏洞库的漏洞扫描,通过采用漏洞规则匹配技术完成扫描。漏洞库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的:安全专家对网络系统的测试、黑客攻击案例的分析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际经验。漏洞库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漏洞库应定期修订和更新。 (2)插件技术(功能模块技术) 插件是由脚本语言编写的子程序,扫描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它来执行漏洞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插件编写规范化后,用户可以自定义新插件来扩充漏洞扫描软件的功能。这种技术使漏洞扫描软件的升级维护变得相对简单。 三.弱口令 通常帐户包含用户名及对应的口令。当口令使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母组合时,非常容易被破解,我们称这种口令为弱口令。X-Scan工具中涵盖了很多种弱口令扫描方法,包括FTP、SMTP、SSH、POP3、IMAP、TELNET、WWW等。 为消除弱口令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养成定期更换密码的良好习惯。复杂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大写或小写),特殊字符等。例如:123$%^jlcss2008或123$%^JLCSS2008。 四.Microsoft-ds漏洞 Windows系统存在一个拒绝服务漏洞,因为Windows默认开启的microsoft-ds端口(TCP 445)允许远程用户连接。当远程用户发送一个非法的数据包到microsoft-ds端口(TCP 445)时,核心资源被LANMAN服务占用,导致拒绝服务攻击,造成蓝屏。如一个攻击者发送一个连续的10k大小的NULL字串数据流给TCP端口445时,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LANMAN 服务将占用大量的核心内存,计算机发出的“嘀嘀嘀…”的告警声将被声卡驱动无法装载的错误状态所替代,IIS不能为asp的页面服务,作为管理员去重启服务器时,系统将会显示你没有权限关闭或重启计算机。严重的话,以后计算机只要一打开,就会自动消耗100%的CPU资源,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而且很难恢复过来 实验步骤 本练习主机A、B为一组,C、D为一组,E、F为一组。 首先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系统环境。 一.开放服务扫描 (1)设置扫描范围 本机进入实验平台,单击工具栏“X-Scan”按钮,启动X-Scan。依次选择菜单栏“设置”|“扫描参数”菜单项,打开扫描参数对话框。在“检测范围”参数中指定扫描IP的范围,在“指定IP范围”输入要检测同组主机域名或IP,也可以对多个IP进行检测,例如“202.0.0.68-202.0.0.160”,这样就对这个网段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 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姓名:杨瑞春 班级:自动化86 学号:08045009

实验一:网络命令操作与网络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网络基本命令的操作与功能。 2.熟练使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分析应用协议。 二.实验步骤: 1. 2.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的主要功能:设置流量过滤条件,分析网络数据包, 流重组功能,协议分析。 三.实验任务: 1.跟踪某一网站如google的路由路径 2.查看本机的MAC地址,ip地址 输入ipconfig /all 找见本地连接. Description . . .. . : SiS 900-Based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 Physical Address.. . : 00-13-8F-07-3A-57 DHCP Enabled. . .. . : No IP Address. . . .. . : 192.168.1.5

Subnet Mask . . .. . :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 . : 192.168.1.1 DNS Servers . . .. . : 61.128.128.67 192.168.1.1 Default Gateway .. . : 192.168.1.1 这项是网关.也就是路由器IP Physical Address.. . : 00-13-8F-07-3A-57 这项就是MAC地址了.

3.telnet到linux服务器,执行指定的命令

5.nc应用:telnet,绑定程序(cmd,shell等),扫描,连接等。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与对抗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安全软件工具应用与应用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对抗系统工程与实践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高平实验地点: 实验教师:苏京霞 实验类型: □原理验证 □综合设计 □自主创新学生姓名: 学号/班级:组号: 学院:同组搭档: 专业:成绩: 倍息与电子学院

1 实验题目 1、SuperScan 扫描器的应用操作 2、X-Scan 的应用 3、流光综合扫描的应用 4、用于局域网的Iris 嗅探器的应用操作 2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常见网络攻防软件类型 2、学习常见扫描器的操作应用 3、学习常用扫描器的操作应用 3 实验条件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专业版32 位SP3 处理器:AMD Athlon X2 内存:2GB 4 实验方法(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软件流程等) 1、SuperScan的操作SuperScan是一款专门的IP和端口扫描软件,该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Ping 来检验IP 是不是在线;IP 和域名相互转换;检验目标计算机提供的服务类型;检验一定范围内目标计算机的在线和端口情况;工具自定义列表检验目标计算机的在线和端口情况; 自定义要检验的端口,并可以保存为端口列表文件;软件自带一个木马端口列表,通过这个列表可以检测目标计算机是不是有木马,同时可以自定义修改该木马端口 a、锁定主机,打开SuperScan软件,输入域名,单击锁定”按钮,得到域名对应的 地址。通过 IP

C、端口设置,该软件可以对选定的端口进行扫描,单击端口设置"按钮,这时会出现编 辑端口列表”对话框。通过双击列表中的项目来选定要扫描的端口。 d、木马检测,单击端口设置”按钮,出现编辑端口列表”对话框;单击载入”按钮;在弹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中选中trojans.lst 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回到“编辑端口列表”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端口设置;回到主界面,单击“开始”按钮进行扫描。 e、Ping 功能,该功能可以查找某一IP 段内的活动主机。 输入要扫描的IP 段,就可以开始扫描了。 2、X-SCan 实验,扫描内容包括:远程服务类型、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各种弱口令漏洞、后门、应用服务漏洞、网络设备漏洞、拒绝服务漏洞等二十几个大类。 a、指定IP范围。单击工具栏上的扫描参数”按钮,打开扫描参数”对话框。 b、设置扫描IP范围选择检测范围”选项,设置扫描IP地址的范围。 c、选择扫描模块,选择全局设置扫描模块”选项,则可选择扫描过程中需要扫描的模块 d、设置扫描线程,选择全局设置并发扫描”选项,可以设置扫描时的线程数量 e、设置扫描报告存放路径,选择全局设置扫描报告”选项,即可设置扫描报告存放路径,并选择报告文件保存的文件格式。 f、端口相关设置,选择插件设置端口相关设置”选项,即可扫描端口范围以及检测方式。 g、SNMP相关设置,选择插件设置” SNMP相关设置”选项,用户可以选择在扫描时获取SNMP 信息的内容。 h、NETBIOS相关设置,选择插件设置” NETBIOS相关设置”选项,用户可以选择需要获取的NETBIOS 信息 i 、漏洞检测脚本设置 j、开始扫描,在设置好扫描参数后,就可以开始扫描。 3、流光综合扫描 a、运行流光程序Fluxay,打开其主窗口 b、在流光的主窗口菜单栏中选择文件 J 高级扫描向导”命令,即可打开高级扫描向 导”对话框,在其中填入起始IP 地址。 4、嗅探器的操作,嗅探器( sniffer )是一种用来收集有用数据的软件。用它可以监视网络 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主要软件Iris,SnifferPRO 。

网络攻击常用命令综述

网络攻击常用命令综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然不是让你再满世界去找新的黑客软件啦(其实我不反对使用这些软件,相反我很喜欢用它们,但是必须是在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使用,才有可能对自身的电脑水平有所帮助),要进行入侵工作的话,至少(我认为)得装上NT操作系统,以它作为入侵平台,因为NT本身对网络的支持可以说比WIN9X来得更强大得多……当然,如果想对UNIX系统动点小手术(网络中的UNIX可始终还是主流呀)而又没钱装UNIX的话,LINUX也极佳 的选择(特别是现在国内至少有七八种中文LINUX版本——想当年要给REDHAT 配上中文支持是何等麻烦……),至少你可以借此了解UNIX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文件存放位置、系统配置、编译器、各种动作之后的记录等等…… 然后还得再学点编程语言,至少C与UNIX下的SHELL编程得会一点,能看懂人家写的利用各种漏洞的程序,能对它进行修改,偶尔还能写几个小程序放到网上让大伙儿乐乐,这样玩起来才可能有成就感(其实我自己还不太行,但这多少是个目标) 好了,废话少说,先讲讲一些MS系统里自带的相关网络程序的使用吧。 在MS的操作系统中,与网络安全较有关系的几个命令/程序 是:ping\winipcfg\tracert\net\at\netstat,且待我慢慢道来: 1. ping:这是TCP/IP协议中最有用的命令之一 它给另一个系统发送一系列的数据包,该系统本身又发回一个响应,这条实用程序对查找远程主机很有用,它返回的结果表示是否能到达主机,宿主机发送一个返回数据包需要多长时间。 Usage: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Options: -t Ping the specifed host until interrupted.(除非人为中止,否则一直ping下去) -a Resolve addresses to hostnames.(把IP转为主机名) -n count Number of echo requests to send.(响应请求的数量) -l size Send buffer size.(封包的大小)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针对“三层次”的实验内容: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分别设计了“问题引领互动式”、“任务导向参与式”、“专题研讨探究式”三种实验教学方法模型,该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三层次”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探索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三自主”)能力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1-2]。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其他近化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在基础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构建了实验内容的三个层次,即: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形成了“三层次”递进式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时间多数高校是在大学一、二年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大学低年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课题组把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为基础规范性实验,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素养以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关键。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训练、巩固学生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实验能力的过程;第三层次为研究探索性实验,是拓展思路、提高科研素质、培育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分层设计 课题组以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为目标,围绕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的内容,探索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法。基础规范性实验采用“问题引领互动式”教学,意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侧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任务导向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能力;研究探索性实验采用“专题研讨探究式”教学,以科研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能力。

实验4:拒绝式服务攻击与防范

实验4:拒绝式服务攻击与防范 【实验目的】 熟悉SYNflood的攻击原理与过程,及IPv4所存在的固有缺陷。 【实验准备】 准备xdos.exe拒绝服务工具。 【注意事项】 实验后将DoS黑客软件从机器彻底删除,避免恶意应用影响网络运行。 【实验步骤】 一、拒绝式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的英文意思是Denial of Service,简称DoS。这种攻击行动使网站服务器充斥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网络带宽或系统资源,导致网络或系统不胜负荷直至瘫痪而停止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SYN-Flood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种Dos攻击方式,它利用了TCP协议的缺陷进行攻击

用黑客软件xdos.exe对目标计算机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并运行测试。(1)计算机a登录到windows 2000,打开sniffer pro,在sniffer pro中配置好捕捉从任意 主机发送给本机的ip数据包,并启动捕捉进程。

(2)在计算机B上登录Windows 2000,打开命令提示窗口,运行xdos.exe,命令的格式:‖xdos<目标主机IP>端口号–t 线程数[-s <插入随机IP>’]‖(也可以用―xdos?‖命令查看使用方法)。输入命令:xdos 192.168.19.42 80 –t 200 –s* 确定即可进行攻击,192.168.19.42 是计 算机A的地址。

(3)在A端可以看到电脑的处理速度明显下降,甚至瘫痪死机,在Sniffer Pro的Traffic Map 中看到最大伪造IP的主机请求与A的电脑建立连接。 (4)B停止攻击后,A的电脑恢复快速响应。打开捕捉的数据包,可以看到有大量伪造IP地址的主机请求与A的电脑连接的数据包,且都是只请求不应答。以至于A的电脑保持有大量的半开连接。运行速度下降直至瘫痪死机,拒绝为合法的请求服务。 二、拒绝式服务防范 几乎所有的主机平台都有抵御DoS的设置,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 XP系统步骤如下:

常见网络攻击方法及原理

1.1 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一般情况下,一个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即: 1、建立发起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SYN报文后,在内存中创建TCP连接控制块(TCB),然后向发起者回送一个TCP ACK报文,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发起者收到TCP ACK报文后,再回应一个ACK报文,这样TCP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利用这个过程,一些恶意的攻击者可以进行所谓的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 1、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 可以看出,目标计算机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报文,而没有收到发起者的第三次ACK回应,会一直等待,处于这样尴尬状态的半连接如果很多,则会把目标计算机的资源(TCB 控制结构,TCB,一般情况下是有限的)耗尽,而不能响应正常的TCP连接请求。 1.2 ICMP洪水 正常情况下,为了对网络进行诊断,一些诊断程序,比如PING等,会发出ICMP响应请求报文(ICMP ECHO),接收计算机接收到ICMP ECHO后,会回应一个ICMP ECHO Reply报文。而这个过程是需要CPU处理的,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资源,比如处理分片的时候。这样如果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大量的ICMP ECHO报文(产生ICMP洪水),则目标计算机会忙于处理这些ECHO报文,而无法继续处理其它的网络数据报文,这也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DOS)。

信息对抗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七调频干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噪声调频干扰的基本形式和干扰的原理。 2.观察同步/异步调频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 3.观察噪声调频和锯波调频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雷达对抗实验仪 2.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噪声调频干扰 噪声调频信号是指干扰信号的频率受噪声调制的信号。噪声调频信号可表达为: 其中,U j为噪声调频信号的幅度,v j为噪声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KFM为调频斜率,u(t) 为均值为零、广义平稳的调制噪声。 当噪声调频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后,经过中放输出的波形,由于受中放频率特性的影响,等幅的调幅波各频率分量的振幅响应不同,形成调频调幅波。如果频率的摆动范围小于中放 带宽,其起伏不大。当噪声调频干扰带宽的增大,瞬时频率在中放带宽外变化,输出的是随 机脉冲序列。随机脉冲的幅度,宽度和间隔分布与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有关。图 4.1.1中出了噪声调频窄带干扰和宽带干扰通过雷达接收机中放的输入波形。如果调制噪声u(t)具有和 雷达信号同样的重复周期r T ,即()()r u t = u t + T。这样,距雷达零距离脉冲信号0 R处的某个时刻调制噪声信号的频率相对确定。称这样的干扰为同步干扰。同步噪声调频信号按 照雷达的脉冲重复周期积累时,干扰信号做相干积累,输出信号的包络相对与零距离脉冲是固定的。如果调制噪声u(t)和雷达重复周期无关,称这样的干扰为异步干扰。在雷达接收机内积累是非相干积累,多个不确定信号输出叠加产生随机的噪声信号,在接收机输出端噪声 电平升高。 2.数字噪声的产生 数字噪声用伪随机码m序列中任取几位获得。m序列的产生如图4.1.2所示, 图中1、2、3、4? ?n等依次表示移位寄存器的各位,根据前面讲述的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特点,我们将第1位和第n位模2求和(即同或逻辑操作)作为反馈输入,同时按照要取出几位作为输出随机码。

lab5-网络攻防基本步骤

网络攻击实例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例熟悉一个完整的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 实验环境:局域网中xp系统的pc机两台(被攻击的系统ie为6.0 sp1/sp2,并关闭杀毒软件)和metasploit软件、木马软件、日志清除软件(实验已提供) 实验步骤: Ⅰ、实验简介:通过对实验目标主机(本例中A机为目标机)攻击前后的各个步骤实践,从而熟悉一次完整的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 实验拓扑: Ⅱ、下面以网络攻击“五部曲”进行各个步骤介绍。 1、隐藏IP 这一步必须做,因为如果自己的入侵的痕迹被发现了,当网警找上门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 通常有两种方法实现自己IP的隐藏: 第一种方法是首先入侵互联网上的一台电脑(俗称“肉鸡”),利用这台电脑进行攻击,这样即使被发现了,也是“肉鸡”的IP地址。(本例为了节省时间已经将本机主机B假设成了一台肉鸡,若要抓取肉鸡可以利用实验三的知识)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代理。 2、踩点扫描 踩点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要攻击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包括任何可得到的蛛丝马迹,但要确保信息的准确),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 扫描的目的是利用各种工具在攻击目标的IP地址或地址段的主机上寻找漏洞。扫描分成两种策略:被动式策略和主动式策略。 常见的踩点方法包括: 在域名及其注册机构的查询 目标性质的了解 对主页进行分析 邮件地址的搜集 目标IP地址范围查询。 本例实验环境特殊,直接就是在同一个局域网里所以直接通过简单的扫描就可以踩点到目标机A的信息。下面假设我们已经踩点到目标机A的ip为“192.168.1.233”,浏览器为ie6.0 sp2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本地主机B对目标机A是可信的(他们同处一个局域网,假设他们是可信的),对目标机A进行URL诱骗攻击。 3、获得系统或管理员权限 得到管理员权限的目的是连接到远程计算机,对其进行控制,达到自己攻击目的。获得系统及管理员权限的方法有: 通过系统漏洞获得系统权限 通过管理漏洞获得管理员权限 通过软件漏洞得到系统权限 通过监听获得敏感信息进一步获得相应权限

网络攻击技术及攻击实例介绍全解

网络攻击技术及攻击实例介绍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网络攻击技术也迅猛发展。研究网络攻击带来的各种威胁,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威胁进行有效防范,是加固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途径。研究计算机网络攻击技术,模拟黑客行为,以敌手推演为模型、以攻防对抗为实践方式来验证网络整体安全防护效能,是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WEB脚本入侵攻击、缓沖区滋出攻击、木马后门攻击、网络设备攻击、内网渗透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网电空间对抗六种典型网络攻击技术及伊朗核设施遭震网技术的网络攻击案例。 一、网络攻击技术分类 计算机网络攻击是网络攻击者利用网络通信协议自身存在的缺陷、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内在缺陷或用户使用的程序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安全隐患,通过使网络命令或者专门的软件非法进人本地或远程用户主机系统,获得、修改、删除用户系统的信息以及在用户系统上插入有害信息,降低、破坏网络使用效能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从技术角度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是由于它面向所有用户,所有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技术是开放和标准化的。层出不穷的网络攻击事件可视为这些不安全因素最直接的证据。其后果就是导致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等安全属性遭到破坏,进而威胁到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 从法律定义上,网络攻击是入侵行为完全完成且入侵者已在目标网络内。但是更激进的观点是(尤其是对网络安全管理员来说),可能使一个网络受到破坏的所有行为都应称为网络攻击,即从一个入侵者开始对目标机上展开工作的那个时刻起,攻击就开始了。通常网络攻击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粗略的划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善后阶段。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导读:本文是关于化学实验报告格式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 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篇二:高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篇三: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示例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报告全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本科生实验报告 姓名:王东林 学院:计算机科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 班级:13级本科班 实验课程名称:网络攻击与防御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15日 指导教师及职称:金涛 实验成绩: 开课时间: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题目网络攻击与防御小组合作否 姓名王东林班级13级信息安全本科班学号20138303011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连通测试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2.掌握ping命令的用法。 3.了解网络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4.掌握xscan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 5.通过使用xscan工具,对网络中的主机安全漏洞信息等进行探测。 6.掌握针对网络扫描技术的防御方法。 7.了解路由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8.掌握探测路由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如tracert等。 9.通过使用tracert工具,对网络中的路由信息等进行探测,学会排查网络故 障。 10.了解网络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11.掌握nmap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各项功能。 12.通过使用nmap工具,对网络中的主机信息等进行探测。 13.掌握针对网络扫描技术的防御方法。 14.掌握Linux帐号口令破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相关工具 15.掌握如何有效防范类似攻击的方法和措施 16.掌握帐号口令破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相关工具 17.掌握如何有效防范类似攻击的方法和措施 18.掌握帐号口令破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相关工具 19.掌握如何有效防范类似攻击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验环境 1、实验环境 1)本实验需要用到靶机服务器,实验网络环境如图1所示。 靶机服务器配置为Windows2000 Server,安装了IIS服务组件,并允许FTP匿名登录。由于未打任何补丁,存在各种网络安全漏洞。在靶机服务器上安装有虚拟机。该虚拟机同样是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系统,但进行了主机加固。做好了安全防范措施,因此几乎不存在安全漏洞。 2)学生首先在实验主机上利用Xscan扫描靶机服务器P3上的漏洞,扫描结束发现大量漏洞之后用相同方法扫描靶机服务器上的虚拟机P4。由于该靶机服务器上的虚拟机是安装了各种补丁和进行了主机加固的,因此几乎没有漏洞。在对比明显的实验结果中可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靶机服务器虚拟机上的漏洞比未做任何安全措施的靶机服务器少了很多,从而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实验网络拓扑如图1。 三. 实验内容与步棸 Ping命令是一种TCP/IP实用工具,在DOS和UNIX系统下都有此命令。它将您的计算机与目标服务器间传输一个数据包,再要求对方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来确定两台网络机器是否连接相通。 1.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ping。了解该命令的详细参数说明。

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 姓名:_ ___ 学号:__ 所在班级: 实验名称:缓冲区溢出实验实验日期:2014 年11 月9 日指导老师:张玉清实验评分: 验收评语: 实验目的: 1、掌握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2、掌握常用的缓冲区溢出方法 3、理解缓冲区溢出的危害性 4、掌握防范和避免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方法 实验环境: 主机系统:Windows8 x64位 虚拟机系统:Windows XP(SP3)(IP:192.168.137.128) 溢出对象:war-ftpd 1.65 调试工具:CDB(Debugging Tools for Windows);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3 开发语言:C语言 缓冲区溢出原理: 在metasploit中搜索war-ftp可以发现war-ftpd1.65在windows下有以下漏洞username overflow,也就是在用户使用user username这个指令时,如果username 过长就会发生缓冲区溢出。 计算机在调用函数function(arg1,…,argm)时,函数栈的布局如图1所示,首先将函数的实参从右往左依次压栈,即argm,…,arg1。然后将函数返回地址RET压栈。这时EBP 指向当前函数的基地址,ESP指向栈顶,将此时的EBP压栈,然后ESP的值赋给EBP,这样EBP就指向新的函数栈的基地址。调用函数后,再将局部变量依次压栈,这时ESP始终指向栈顶。 另外还有一个EIP寄存器,EIP中存放的是下一个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程序崩溃时EIP的值就是RET。通过构造特殊的字符串,即两两都不相同的字符串,我们可以根据EIP 的值定位RET的位置。 知道了RET的位置以后,我们只要在RET这个位置放上我们想要执行的跳转指令就可以实现跳转。为了方便我们找一个系统中现成的指令jmp esp来实现跳转。jmp esp指令在内存中的通用地址是0x7ffa4512,可以通过CDB的U 7ffa4512来确定该地址中存放的是否为jmp esp。 jmp esp将EIP指向了esp指向的位置,我们用定位RET的办法同样定位ESP指向的位置,然后用shellcode替换这块字符串,这样计算机就会执行shellcode,从而实现攻击。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指令,如jmp esi,同样得到jmp esi指令在系统内存中的地址,以及esi指向的内存,我们就可以执行shellcode。也可以使用多次跳转。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我们坚信在党总支和部分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青年团员和全体团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谱写更加灿烂的青春华章。以下是XX为您整理的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总结1 为了明确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在辅导员提出以“我的大学生活”为主题,举办一次班会活动的建议下,经过将近一周星期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于 xx年 11 月 12 日晚上,在 A 栋的 A410 教室里,举行了一场由营销系大一新生自主组织策划的一场班会活动。 为了使同学们明确,大学生活的光阴不是用来虚度的,我们的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意义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自己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等角度,阐诉了我们应该抓紧每分每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大学时间,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使自己为以后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而努力奋斗。 1、根据老师的要求,班委干部对此次班会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班会成功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 2、提前向教务处申请活动教室,并在活动之前布置好会场,准备好活动的必需物品;

3、提前向全体同学通知活动的时间、地点。 (一)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1 、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 2 、中学时代的叛逆; 3 、大学时代的彷徨。 (二)活动的过程: 1 、独唱《遗失的美好》,街舞的表演; 2 、小品表演、气球对对碰和水果蹲游戏 3 、“我的大学生活”主题发言 (一)、表现开展的多样性,避免了班会活动中的冷场情况。客观来讲,“我的大学生活”这个主题似乎较为枯燥,对于才入学的新生似乎带有更多更好的说教味道,但是我们的同学还是表现得很活跃,在节目的参加与游戏等各方面都表现得较为热情,极大的配合了主持人开展各项活动。班委们特地地将开展唱歌、小品与做游戏相结合,避免了常规的演出形式,极大的丰富了节目内容。 (二)、以幻灯片形式展开,使主题深动形象。将活动主题“我的大学生活”一直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虽然三个模块看似毫不相连,但是都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我们是如何过度到大学生活和我们的大学生活今后应该怎样的度过。以第一环节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为例;向我们讲述了童年时代对我们记忆的绚烂,然后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属于我们的最

信息对抗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 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七调频干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噪声调频干扰的基本形式和干扰的原理。 2.观察同步/异步调频干扰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 3.观察噪声调频和锯波调频对于信号检测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雷达对抗实验仪 2.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噪声调频干扰 噪声调频信号是指干扰信号的频率受噪声调制的信号。噪声调频信号可表达为: 其中,U j为噪声调频信号的幅度,v j为噪声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KFM 为调频斜率,u(t) 为均值为零、广义平稳的调制噪声。 当噪声调频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后,经过中放输出的波形,由于受中放频率特性的影响,等幅的调幅波各频率分量的振幅响应不同,形成调频调幅波。如果频率的摆动围小于中放带宽,其起伏不大。当噪声调频干扰带宽的增大,瞬时频率在中放带宽外变化,输出的是随机脉冲序列。随机脉冲的幅度,宽度和间隔分布与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有关。图4.1.1 中出了噪声调频窄带干扰和宽带干扰通过雷达接收机中放的输入波形。如果调制噪声u(t)具有和 雷达信号同样的重复周期r T ,即( ) ( ) r u t = u t + T 。这样,距雷达零距离脉冲信号0 R 处 的某个时刻调制噪声信号的频率相对确定。称这样的干扰为同步干扰。同步噪声调频信号按照雷达的脉冲重复周期积累时,干扰信号做相干积累,输出信号的包络相对与零距离脉冲是固定的。如果调制噪声u(t)和雷达重复周期无关,称这样的干扰为异步干扰。在雷达接收机积累是非相干积累,多个不确定信号输出叠加产生随机的噪声信号,在接收机输出端噪声电平升高。 2.数字噪声的产生 数字噪声用伪随机码m 序列中任取几位获得。m 序列的产生如图4.1.2 所示, 图中1﹑2﹑3、4??n 等依次表示移位寄存器的各位,根据前面讲述的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特点,我们将第1 位和第n 位模2 求和(即同或逻辑操作)作为反馈输入,同时按照要取出几位作为输出随机码。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完整篇.doc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 5.2 分析与讨论 5.2.1 ~i曲线图分析当工作电极在0.5mol/L H2SO4溶液中时,由图1-2及表1-1的特征值可知,从腐蚀电位 c 开始,金属的溶解规律呈现活性溶解规律,当电位达到-0.44283时电流随电位的增大而增大,基本符合tafel方程;当电极电位正移到钝化电位cp =-0.34824时,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变化,此时电流随电位正移而急剧下降直至电位达到稳定钝化电位即p =0.43837,与钝化电位cp相对应的阳极电流密度称为钝化电流密度icp =1.69644E-3;当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电位 p =0.43837时,金属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 解电流密度ip =1.02569E-5(即维电流密度)很小且基本不随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过钝化电位tp =0.8527时,由于金属表面钝化膜遭到破 坏,腐蚀再次加剧,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当工作电极在0.5mol/L H2SO4+0.5mol/LNaCl溶液中时,图1-1以及表1-1中特征值可知,活性溶解区基本不发生变化,而当电位正移到cp之后电位先正移至稳定钝化电位p =0.12504,而后迅速达到过钝化电位tp =0.26698,达到过钝化电位后由于点蚀的存在电流密度随电位的正移而再次增大; 5.2.2 氯离子对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时,由稳定钝化电位正移至过钝化电位经历的时间远大于含有氯离子时的时间,可见,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溶液破坏从而过早进入过钝化区,这是由于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使平衡便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 5.3 结论1)金属的阳极极化随着电位的正移金属表面会发生钝化,但是随着电位的继续正移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会发生破坏从而使腐蚀从新加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