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磅资料-复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重磅资料-复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重磅资料-复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重磅资料-复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复星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民营企业,它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以及内部的经营管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复星集团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一个优秀企业的掘起,必然有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和一支优秀的团队,必然有一套领先的内部管理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一些优秀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理念与做法,能给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1、复星的组织发展历程

2007年7月16日电复星国际(0656.HK)上市,首日开盘报10.98港元,高出招股价19%。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郭广昌持有复星国际共计29亿股,市值超过318亿港元,成为内地第三富。

(1)起步阶段:创立阶段1992-1994

1992年郭广昌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从成立市场咨询公司开始,获得市场上第一个“百万元”,开始发展。

1993年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二桶金。之后进入房地产销售,初期为当时民营房地产集团-大华房地产集团代理销售,开拓了中国房地产集团采用第三方营销公司的先例。

(2)发展阶段:1994-1998年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在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了资源优化配臵和“1+1>2”的共同发展。

(3)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3年

1998年复星实业(主要从事生物医药行业)上交所IPO,成为上海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之后,公司实施医药产业深度扩张及产业多元化扩张;进入钢铁行业、媒体行业、金融、汽车及汽车配件行业等;

(4)证券化及整合阶段2004-2007

2004年实现复地集团成功上市;

2007年实现招金矿业的成功上市;

2005年底完成红筹重组,2007年7月实现复星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

自2003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排名中国民营企业纳税榜单第一;2007年民营企业500强排名第四。

2、复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从95年几个复旦毕业生几万元起家,到如今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之一,领域涉及钢铁、房地产、医药、零售、金融服务及战略投资,复星只用了12年的时间。一个平均年龄38岁左右的团队,是如何实现在短时间内积聚巨额财富的神话的呢?

分析复星的发展可以发现,其前期创业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因

素,但随着战略定位的明晰,经营管理的完善,其做大做强成为必然,复星如今的发展并不是像人们简单认为的那样是资本魔方的作用,背后的秘密其实是人才战略。

复星在人力资源方面,以下做事的经验或理念值得我们借鉴,现将其亮点部分归整如下:

启示一:把引进人才当作引进老师

郭广昌在复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用人哲学——把引进人才当作引进“老师”,他认为企业家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

郭广昌强调,企业各级领导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如此一来,对于多数经理、员工而言,引进老师意味着引进领导、引进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从而可避免引进的人才在薪酬福利、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对原有员工造成压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经理、员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自觉地保持终身学习的劲头,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干,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启示二:团队组建优先于项目运作

企业高层的核心任务是什么?不同的企业任务不同,但多数企业往往还是在强调“做对事”,通常意味着是选项目上,而复星高层的主要任务是选人,而不是做事。他们认为企业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按通常的惯例,集团要创办一个新项目,首先是由董事会找几个人调查,研究新项目的市场空间,然后出资,最后招个总经理就开始干了。而在复星却不同,一件事要不要做,一个项目要不要投资,复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从事的行业、开发的产品有没有机会做到前三名,这是从产业的角度看的。二是企业是否拥有国内一流的团队,去实现经营目标。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再好的机会他们也不去做。复星的程序是:在经过前期调研和初步决策后,接下来是把同领域内的能人找过来,让他们谈谈复星能不能办这家公司。如果能,复星会组织两个或更多的团队去论证并分别听取他们的意见,复星只要判断他们说的对不对就行。这两者的差别是复星主要发挥决策作用,至于如何做事,则是复星选的团队考虑的问题。

复星的医疗器械产业就经历了这么一段严格的考验。复星实业总经理汪群斌在1997年时就看好这个行业,但是直到2000年他们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时才开始涉足。在他们看来,好的团队比产业机会更重要。有了好的团队,产业机会总是有的;但如果团队没有抓住,即使你抓住了现在的产业机会,将来也会失去。因为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竞争,没有人就缺乏核心竞争力。就像再好的行业也有很差的企业,再差的行业也有好的企业。

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是复星需要的呢?汪群斌总结了这样几个标准:首先看这个团队有没有一个行业领军人物;其次,这个核心团队有没有过往业绩,他的业绩有没有非常良好的口碑;第三是有没有一些理想和抱负;第四就是讲不讲游戏规则。

启示三:重要决策专业化

由于各个行业的专业性很强,特别是对多元化产业集团来说。而且即使请来了各行业专家,但是决策是如何做的,最终都会影响到决策的效果和效率。

在复星,为了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团队管理流于原则,也为了解决集体领导下最不熟悉情况的人在作决策,而专业化的意见无法得到及时采纳的问题,复星采取了分工授权的团队管理方式,决策权下放给了最专业的人士。这使得团队决策都是由团队里智商最高、最熟悉情况的人拟定,真正实现了决策的群体智商高于个人智商。这就是使复星失败的绝对值尽可能小的重要原因,也是“复星系”茁壮成长的根源所在。

在复星的团队决策机制中,专业人士和一把手的权重比较大,采纳的是最专业那部分人的意见。目前,复星董事会有7人,对于房地产3人是内行,4人是外行。若一人一票,决策某块已经经专业人员鉴定过的地,投票结果可能是4:3,有4人投反对票,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谦虚,知道自己不懂,所以弃权;2.负责,认为自己没想明白对公司有利的事就反对;3.自私,涉及到公司外更多的个人利益,或被收买。最后结果表现为在这次决策上尊重了非专业人士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决策不明了。而复星实施的是团队决策机制,同样一块地,4个非专业人士先讲出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说出自己反对的理由。再由3位专业人士中的两人回答这些疑问,并反思自己在做决策时,是否考虑到了这4个人所提的意见,自己采取了什么对

策,最后再由一把手拍板。这一决策机制中,最大的尊重了专业人士和一把手的决定,同时又兼顾了专业外的风险,考虑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启示四:人才的选择重视是否有激情及是否认同企业

既然要找就要找专家,怎样才能吸引各方专家光顾,并流连忘返呢?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称“我们是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那些我们需要的人才与复星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 对于以复旦师生为主的元老们稍微好办,但是随着复星事业的高速扩张,要引进大量知名的企业家空降兵进来怎么办?很多企业家在引进空降兵和职业经理人的时候都有顾忌,主要不是怀疑他们的智慧和能力,而是担心他们缺乏对企业的激情和感情,因为激情和感情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复星在找人的时候,首选就是要找那种充满激情的人,并且宁愿长时间与对方耐心沟通,沟通工作做足了,对方对复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同以后再进来,否则即使暂时割爱也不惜。

启示五:组织设计预留人才发展空间

“空降兵”还会带来很多其他问题:一是“空降兵”着陆后如何迅速转变为地面部队,二是怎么磨合“空降兵”与“元老”之间的差异。复星的经验是在组织架构上,预留空间。郭广昌说:“企业就像一个小孩,每天都在成长,衣服永远是偏小,因此企业的组织架构搭建得大一些,甚至说是浪费一些,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的迅速长大。”所以,复星在建设组织架构时,充分考虑到了既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精

英进来,又能保持“空降兵”与“元老”积极互动、动态平衡的问题,以给企业急剧扩张准备空间。事实上,很多知名空降兵的进来也为复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启示六:引进高级人才实行薪酬“一人一议”

复星从来不对高级人才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式的管理,这种“三定”管理方式只在复星的底层员工管理中才用。高级人才的激励方案不与纵向比(同一岗位的历史比)、不与横向比(集团同一级别、规模的其他人比),主要应与这个人才的市场行情比,与他进入企业后可能带来的价值比。高级人才引进上的“一人一议”政策,极大地加强了复星与国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启示七:以国际化的人才充实兼并企业,并实行股权激励与空降兵不同,由于被收购而进入复星集团的管理人员怎样激励呢?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很容易导致收购或整合困难,甚至由于他们的阻挠而失败。

复星采取的是一种很专业化的人才运作体系。复星集团为进入钢材行业,以控股的形式进入南钢后,原来的专业管理团队继续存在,只是充实了更多国际化的团队进去,让公司变得更专业,在财务管理等各方面让它变得更优秀,并提供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复星在人才的运用上破除“老死不相往来”,不用南钢人的观念,而是全方位的来考察南钢的人才结构,从全世界的角度来吸引最合适的人才。

对于管理层,复星的解决方式是在收购一家新的企业时,通过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整合的目的。现在,除了集团层面

就郭广昌5个人有股份外,新来的人都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

“复星医学”的股份就是这样安排的。该公司原本为“上海复瑞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后转向做诊断试剂,于2002年11月进行增资,“复星实业”增资8075万元,占95%股份,“广信科技”和自然人朱耀毅各出资200万元和300万元,分别占2%和3%的股权,将“复星医学”的注册资本增至1亿元。这里,自然人朱耀毅目前是“复星实业”的副总经理,同时还是“复星长征”的总经理。而“复星长征”,原本由“复星实业”直接持有75%的股权。为了将作为总经理的朱耀毅的利益与“复星长征”保持一致,“复星实业”在2005年6月份将持有的“复星长征”75%股权以账面值5721万元转给了“复星医学”,由于朱耀毅持有“复星医学”3%的股权,这样他也就间接持有“复星长征”的股权。

此外,在“复星朝晖”、“复星药业”等企业中,我们也发现“复星实业”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股份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几,而剩下的百分之几,则很可能就是管理层持有的股份。

启示八:最好的监督方式是信息对称

有激励并不一定能保证经理人的忠诚和效率,因此必须辅以监督,有监督自然也就得有明确的授权,否则就会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对此,郭广昌认为“一定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我要投资一家企业,最好的监督不是要我太太进去,最好的监督是信息对称,是他的情况我都了解了。比如,复星实业的财务系统,下面投资的任何

一家企业的老总,报销任何东西,在我们的账上随时都可以看到。而实现信息对称最好的方式是提供服务。我对他进行财务、法律等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不断完善信息对称的过程。”

启示九:透明化的授权机制

复星通过董事会行使监管权力,对董事长、总经理进行授权。但是授权的前提是透明,复星通过三个保障来保证透明:一是人事保障,复星对于投资控股企业至少要派两个人,财务总监和监事,财务总监是专职的,监事可以是兼职的,有条件还会派个管法律和管公章的法律总监或办公室副主任。二是制度保障,明确什么层次的人盖什么章,不管什么章,任何人批准都要经法律总监的审核,另外所有章都必须留档,两个人在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公章;三是信息抄送制度,即报告打给总经理后,还要分别抄送两份给总经理上司和自己的职别上司,并且批复也抄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干部得到充分授权,但明白行使权力的过程是有人监督的。有抄送件的人不干预其决策,但要了解决策过程。

复星的授权跟国企不同,国企授权非常多,是规定可以干哪些事。在复星,只规定不许干的哪些事,其他的自己把握,只要不越“红线”就可以。复星的分权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集团公司学会跟子公司分权;集团公司严格界定子公司应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同时监督好子公司,把该下放的权力授权给它;第二层意思,领导层要学会分权,提倡多个层次的一支笔,避免把权握在一个人的手里;第三层意思,经营上的放权和加强监控调节能力是互为因果的,一般要先有监

控体系,再有放权机制。

启示十:发挥出资人代表的监控与服务职能

复星对出资人代表的管理机制也是以复星三层级管理体制紧密相连的。复星在产业板块层面和产业公司层面都会派有出资人代表。出资人代表(专职监事)并不直接参加和干预日常的经营管理。专职监事的主要职责是配合、支持、监督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管理团队。复星出资人管理的机构是公司的董事会,由公司董事会组织战略部、财务部和审计部门进行出资人代表管理。

在复星的管理体系中,对于产业板块和产业公司层面的经营者有着系统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任何复杂、精密的绩效管理办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基础管理数据,必然消耗更多的管理资源,没有相应的基础管理支持系统配合,这套机制将难以实现。

复星的出资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障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负责保障基础管理系统,特别是复星所特有的经营环境管理系统、经营计划执行系统、公司治理的监事系统、财务预算管理预警系统和审计稽核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稳定的提供绩效管理和公司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的管理采取了一种平衡管理团队和出资人代表关系的复合管理模式。出资人代表不仅具有监督功能,还具有服务功能,因此与专业的管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上,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采用了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蕴含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系统考核体系。重点考查在监管、服务两

个领域的工作表现。

启示十一:存量人才作为资产管理,吸引人才作为投资行为复星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即把好人才资产的保值增值关。以前企业丢了一部相机都会有人赔偿负责,可走了一个人才却很少有人承担责任,这种制度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把人才当成资产来管理,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他们力图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是要负责任的,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近年来,复星中高层人才的流动率一直都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就缘于这种理念。复星把引进人才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并且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行为。因此人才养护就对留住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复星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每60天由各级领导与他所领导的人才逐一进行一个小时的谈话,并记录在案。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对薪酬、岗位、环境的满意度三方面。之所以以60天为一个周期,是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即激励政策对一个人的积极性一般只能维持60天左右,在这个周期内,跟员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人才的消极、抵触情绪减少到最低限度

启示十二:重视人才培养及关键岗位梯队建设

为了尽快构建复星的人才资源高地,复星制定并实施了以职业发展、职业培训、职业福利为重要内容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项员工梯队建设计划,也就是关键岗位的接班人培训计划。在这套计划中,每个关键岗位,他们都会选择1到3位继任者,并通过各部门轮岗或外派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锻炼。此外,他们还会帮助每位员工规划3~5年的发展轨迹,使员工明确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复星每年还拿出约占工资总额4%的培训费用,专门成立了自学成才奖励基金。在薪资方面,复星实行了“个性化工资”的薪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有机会扩大自身的价值贡献度。还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意识。

启示十三:人力资源部门发挥人才经营“策划师”功能

在复星的人才经营理念中,有一个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他部门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和保证。

复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不再限于完成日常的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任务,而是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洞察企业发展的走向,研究、预测、分析制定计划,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已成为复星人才经营的“策划师”,为企业组织维持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近年来,复星已实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重新定位。集团、各产业部及各下属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且各有侧重点。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注重于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制订,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各产业部、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在集团的授权下

开展日常工作,并按照集团制订的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的经营战略,设定人力资源工作重点。为了使人力资源部门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策划师”工作,复星积极与一些专业化公司合作,将一部分行政事务,如某些专业人才的招聘、员工培训、薪资设计等等,交由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启示十四: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让所属企业领导班子发挥团队的组合作用,引导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让每个人正确认识他人的优点,复星采取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办法,即复星的“360度评价法”:在专业管理水平、拓展能力、领导艺术和战略思考能力四个方面各出3~4题,拿同样的这几道题询问这个人的上级,对其进行署名评价;询问这个人的同僚对其进行不署名评价;还询问这个人的直接下属并对其进行不署名评价。为保证评价的正确性,取样时,若同僚有六人,一定只能访问五人,且不署名;但是评价是不跟工资挂钩的,问卷仅仅用来评价其能力的强弱。

另外,让被评价人自己也做三份问卷:预测他的上级、平级和下级分别是怎样评价他的。这样,作为被评价人的上级就拿到了两份问卷: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和自己预测的其他人对他的评价。“360度评价法”得出的结果是自估总是比外界评价要好。拿到这两卷,每季度或每月,上级经理就可向他指出问题所在,比如,被评价人认为自己领导艺术水平高,人际关系不错,但同僚和下属却反映其不行,问题在哪?只能说明被评价人这方面能力有缺陷,怎么改?其上级领导会

和被评价人推心臵腹的谈一次,然后把结果撕掉,下季度再来。通过这种方式可引导被评价人正确认识并接受自己是有缺点的,也能引导其逐步改进,必要时也可以向其透露某领导艺术水平高等,以引导其认识到别人的优点,并多向别人的长处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厦门思巴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内容的实践过程,并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也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启示,这为中小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与启示;厦门思巴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组织行为,企业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而进行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质在于方法、模式、理念的创新,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方式以及组织管理制度等进行根本性改造与变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即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员工的全面发展[1]。企业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法、方式和理念。 2厦门思巴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21背景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发达国家企业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全球500强的企业,如GM、TOYOTA、三星和APPLE等富可敌国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特别的成熟和优秀,这为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最早是从发达国家开始萌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和修正,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受益其中。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起始时间比较晚,长期以来,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上早已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将国外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相结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2]。 22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目的 221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方向是知识化、现

复星集团的HR管控经验谈

;作为一个典型“多元化、集团化”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及零售业务投资这四个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板块。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复星的年龄架构叫人吃惊,最年长的班长郭广昌不过38岁,最年轻的谈剑只有35岁,其他都在36岁—37岁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三甲。复星从来不对高级人才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式的管理,这种“三定”管理方式只在复星的底层员工管理中才用。高级人才的激励方案不与纵向比(同一岗位的历史比)、不与横向比(集团同一级别、规模的其他人比),主要应与这个人才的市场行情比,与他进入企业后可能带来的价值比。高级人才引进上的“一人一议”政策,极大地加强了复星与国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按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的话说,“我们是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那些我们需要的人才与复星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对于管理层,复星的解决方式是在收购一家新的企业时,通过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整合的目的。现在,除了集团层面就郭广昌5个人有股份外,新来的人都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在“复星朝晖”、“复星药业”等企业中,我们发现“复星实业”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股份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几,而剩下的百分之几,则很可能就是管理层持有的股份。在复星的管理体系中,对于产业板块和产业公司层面的经营者有着系统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任何复杂、精密的绩效管理办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基础管理数据,必然消耗更多的管理资源,没有相应的基础管理支持系统配合,这套机制将难以实现。复星的出资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障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负责保障基础管理系统,特别是复星所特有的经营环境管理系统、经营计划执行系统、公司治理的监事系统、财务预算管理预警系统和审计稽核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稳定的提供绩效管理和公司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具体操作上,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采用了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蕴含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系统考核体系。重点考查在监管、服务两个领域的工作表现。复星一是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即把好人才资产的保值增值关。他们力图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是要负责任的,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近年来,复星中高层人才的流动率一直都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就缘于这种理念。二是把引进人才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复星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每60天由各级领导与他所领导的人才逐一进行一个小时的谈话,并记录在案。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对薪酬、岗位、环境的满意度三方面。之所以以60天为一个周期,是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即激励政策对一个人的积极性一般只能维持60天左右,在这个周期内,跟员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人才的消极、抵触情绪减少到最低限度。另外,为了尽快构建复星的人才资源高地,复星制定并实施了以职业发展、职业培训、职业福利为重要内容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项员工梯队建设计划,也就是关键岗位的接班人培训计划。在这套计划中,每个关键岗位,他们都会选择1到3位继任者,并通过各部门轮岗或外派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锻炼。此外,他们还会帮助每位员工规划3~5年的发展轨迹,使员工明确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复星每年还拿出约占工资总额4%的培训费用,专门成立了自学成才奖励基金。在薪资方面,复星实行了“个性化工资”的薪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有机会扩大自身的价值贡献度。还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意识。在复星的人才经营理念中,有一个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他部门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和保证。复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不再限于完成日常的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任务,而是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洞察企业发展的走向,研究、预测、分析制定计划,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人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从十三个章节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讲述了人力资源概念、特点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做了简单描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古已有之,它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发展起来,现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发展方向。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讲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从而引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最后总结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确定一个简明、一致和长期的目标。它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战略衡量三大环节。第三章,人力资源规划。讲述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作用,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编制程序与方法、管理决策与效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起着统一和协调的作用。第四章,人力资源会计。讲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基本理论内容,人力资源成本概述、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程序,人力资源投资收益与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会计的新发展。重点讲述人力资源成本可将其分为获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五大类,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法却分为原始成本核算方法,保障成本核算方法,重置成本核算方法这三

类。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人力资源成本才能创造人力资源价值,多快好省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 第五章,工作分析。讲述了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的重要术语,所收集的信息,所输出的结果,工作分析的过程,典型方法以及工作分析结果的应用。重点讲述了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纪实分析法与工作日志法、主管人员分析法、访谈法等。 第六章,员工招聘管理概述。讲述了员工招聘管理概述,员工招聘途径与流程,员工甄选流程与方法,员工入职管理。其中甄选工作是招聘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组织要同应聘者进行深入接触,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拔应聘者,并在此过程中应用知识与心理素质测试、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其他测试以确定最终的录用者。第七章,员工培训管理。讲述了员工培训管理的概述,员工培训的程序以及方法。重点在于员工培训的程序,分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第八章,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本章阐述了绩效管理的基本问题,并且对绩效考核作了重点阐述。绩效考核的方法分为综合评价法和分析评价法两类。每个绩效考核方法都有其常处与不足,这决定了有的绩效考核方法适合于管理目的,而有的绩效考核方法适合于开发目的。第九章,薪酬管理。讲述了薪酬的定义,薪酬的功能,薪酬制度的设计,工资制度的主要形式和员工福利制度。本章薪酬指工资和福利。薪酬具有补偿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第十章,职业生涯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卷 、卜I亠「、、卜: 注意: 1. 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 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尤其重视()方面的培训。 [A]企业文化[B]态度2、日本国际企业往往采取([A]集体绩效[B]个体绩效 3、欧洲各国一直以( )[C]专业知识[D]技能 )考评机制 [C]英雄及榜[D]工作目标样 为其工资制定的主要特征。[B]工会谈判

[C] 全国和行业范围的谈判[D] 自主经营 4、以下不属于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点的是()。[A] 短期行为现象严重 [B] 任意就业政策给许多员工带来严重的不安全感,影响对企业忠诚度 [C] 不利于激励员工 [D] 劳资对抗、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也显示出较大的弊病 5、以下属于全球组织设计原则的是()。 [A] 协调依赖相生的原则[B]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原则 [C] 高耸化原则[D] 全球资源运筹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6、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麦肯锡更注重一个人的()素质。

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目录 一、国际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2) 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过程 (3) 三、人力资源的配备 (3) 四、人力资源管理 (3) 五、国外企业的用人之道 (4) 六、企业的招聘与培训 (5) (一)企业的招聘渠道 (5) (二)企业的培训 (6) 七、企业报酬与绩效评估 (6) (一)企业的报酬 (6) (二)绩效评估 (7) (八)企业的福利 (7) (一)福利的种类 (7)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福利 (7) (三)企业员工的住房 (8) 九、文化差异的管理 (8)

论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在市场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兴衰和发展与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拥有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也是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开发潜力的资源。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是十分重要的,已成为影响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构建与维持的重要问题。因此,企业应密切结合本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国际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对人力这项资源的获取、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系统和管理活动总和。 全球化浪潮席卷了商业世界的各个领域。为了实现长期成长,企业不得不在更大的舞台——世界市场竞争,与此同时,经营环境的差异又迫使企业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习俗、口味等调整其产品和服务。由于世界市场还远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更接近于多个分离的、松散联系的地区性市场组合,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意味着其必须追求全球战略一体化与市场活动当地化的统一。为了实现全球效率与当地市场反应力的双重目标,跨国企业不仅要形成与多变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战略目标,更要开发出能有效实施战略的管理人员和相应的企业文化。而恰恰是后者,往往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败。 一、国际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国际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全球化经营的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其国内经营的情况大不相同,具体表现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面对更为动荡的、多样化的管理环境,需要执行更多的管理职能,同一管理职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大大提高,管理受到更大的外部制约,管理过程中需更多地介入员工个人生活,而低效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也将导致更明显的不利影响。Adler(1983)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一、中、日基本情况之比较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1亿。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77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却正好相反。按名义汇率计算,2006年日本GDP为5.083367万亿美元 。2006年中国GDP为2.587999万亿美元。由此看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91%,人均GDP日本是中国近18倍。 1. 在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日本远比中国先进。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 2. 中国现正从追求GDP转向“科学发展观”。

可是,中国已经付出了过多的代价。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森林面积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7.4%,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33公顷,只相当于世界人均0.6公顷的22.1%。而日本的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3. 中国的人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相比日本还有差距。2006年统计的我国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0岁和7 4.1岁。2006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岁,男性为79岁,均创下全球最高纪录。日本男女平均寿命已连续4年名列世界前茅,而女性寿命从1985年以来一直名列第一,中国人均寿命平均72岁,比日本人均寿命短10年 。 从一个个统计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日本是个经济先进、百姓富足、社会公平、吏治良好 、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 、预期寿命高,富于远见的世界上重要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 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二、战后日本以人力资本为依托创建经济强国 的重要启示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3年赚够一亿元(精)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 3年赚够一亿元 https://www.doczj.com/doc/8711547214.html,2011年 11月 28日 02:50新京报微博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短短 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 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星宣布将与美国寿险巨头保德信在中国筹备设立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这次复星把握好时机了吗? ● 3.8万元创业资金起步, 19年打造出管理总资产达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欲效仿巴菲特模式进军保险业,打造万亿元金融帝国,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 与本栏目此前报道的诺基亚 (微博、摩托罗拉 (微博等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 19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短短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如何做到了挺立潮头、保持不败? 它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它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对于复星的成功, 董事长郭广昌概括原因是“把握住了政策的脉络、跟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投资”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 总体框架: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它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内容、流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评价、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地积极性,发挥员工地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降级、辞退)依据。流程图如下:

第二部分:X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步骤及具体内容: 一、X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步骤 具体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99年3月15日——3月27日 1.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整体框架(3月27日前完成) 2.建立健全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3月27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99年3月27日——4月15日 根据现有的组织机构、岗位的设立,各部门进行职务调查和分析,编制每个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第三阶段:99年4月15日——5月5日 1.编制公司薪资方案。(4月20日完成) 根据职务说明书,一方面进行岗位评估,确定各岗位的等级,由此确定工资

等级,编制薪资方案(基础工资)部分。 2.编制绩效考核方案(5月5日完成) 根据植物说明书,设定各岗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管理,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编制员工考核办法,以此决定奖金的发放、晋升的标准。 第四阶段:99年5月5日——6月30日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招聘录用程序、培训与开发规划、员工的激励措施、人事调整制度、员工的福利计划、劳动合同等人力资源的其他内容。 二、X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各阶段的具体内容 1.第一阶段: (1)X 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框架图的建立

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目录 第I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1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第壹节经济全球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壹、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跨国公司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跨国公司的内涵 第三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壹、制度比较视角 二、跨文化管理视角 三、跨国公司视角 第四节中国企业的挑战和课题 壹、中国企业的现状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义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挑战 第2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特点 第壹节人力资源管理及关联概念 壹、人力资源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三、人力资源管理关联理论 第二节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管理

壹、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活动 二、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组织 三、人力资源职能人员的角色和胜任素质模型 四、人力资源职能人员的配置和开发 第三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 三、人力资源职能人员角色的转变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视角 壹、成本收益 二、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三、提高有效性的方法 第3章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壹节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背景 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二节欧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壹、欧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二、德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三、法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三节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壹、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背景

二、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四节韩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壹、韩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 二、韩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五节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 二、中国企业存于的俩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六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融合 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融合趋势 第4章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跨文化沟通第壹节文化比较和沟通 壹、和文化关联的概念 二、文化管理的演进及发展 三、文化模型 四、沟通 五、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第二节跨文化沟通模型 壹、威廉·大内的“Z型组织”模式 二、强有力企业文化五要素模型 三、企业文化俩个层次模型 四、革新性文化的八种品质 五、文化价值观的俩种诊断模型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国际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国外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和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特殊问题。企业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的资源优势,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是行直接投资,建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这些业务范围在地理空间上超越一个国家用公司就被称为跨国公司。在本文中,我们讨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特点。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公司指的是在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获取和分配资金、原材料、技术和管理资源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跨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对于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因素。例如,派出员工的薪酬是以东道国的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而本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到这些派出员工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这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与协调的。第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的内容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要复杂。这是因为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来自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会涉及到员工文化差异的问题。一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之后,发现需要为基层*作员工提供住宿条件,被派到中国工作的外方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面临本国和中国政府的双重征税要求等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和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将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组织,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国公司需要招聘、选择、培训和补偿员工以使他们能够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为本组织工作;同时,还可能需要从国外招聘员工来本国工作。于是,跨国公司就需要解决跨文化问题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跨国公司实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民族中心主义原则。在这种管理方法中,跨国公司将在本国母公司中的政策与*作方法直接移植到海外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由母公司派出的本国员工管理,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政策实行严密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就需要在公司总部的规定与东道国当地的员工可以接受的政策之间进行协助调,工作的难度比较大。 2.多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各个子公司实行适合当地特定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由当地员工担任。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工作起来就比较简单。 3.地区中心原则。在这种原则方式中,子公司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如欧洲区、大中华区和北美区等。各个地区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尽可能地协调,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由本地区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在这种模式中,地区内部的协调与沟通的程度很高,而在各个地区与公司总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非常有限的的。 4.全球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公司总部与各个子公司构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该网强被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不是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一个简单集合。全球中心原则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服务于整体最优化的目标,因此既可以有在整个网络中普遍适用的政策,也可以有局部适用的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其其他管理工作可以由最适合的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在地区中心原则和全球中心原则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需要在整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求与当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之间进行平衡。 (二)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 对于那些建立了全球性战略目标的跨国公司,制定关于如何有效利有其人力资源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一些子公司中,人力资源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启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他年轻时代就“每自比管、乐”,立志要成为出将如乐毅、入相如管仲的杰出人物,而且必须是兼而有之。他选择刘备的一个重要原因,盖如易中天所言,因为只有在刘备那里他才有可能找到充分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场所。至于兴复汉室,笔者认为并不见得是他真正的人生第一理想,成就一番可以与管仲、乐毅相媲美的丰功伟绩才是他最根本的追求。然而,怎样才能实现“管乐之梦”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取得丞相和最高军事统帅的职务,集内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正是在这种根本追求的驱动之下,他开始了在刘备公司的成长之旅,同时实践着自己的选人、用人之道。 一、权臣之路 任何一个领导人的选人、用人策略都受制于自身认识、内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诸葛亮来说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先从五个方面来重新审视诸葛亮的权臣之路,以次探究诸葛亮的选人、用人之道。 1、痴心要行隆中对。历史上,人们对有没有隆中对存在争议。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没有《三国志》中记载的那一段相当缜密的战略方案,至少在刘备驻扎樊口期间,诸葛亮应该与刘备探讨过这一方案的雏形,而且这一方案逐步成熟完善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对一个当时手上兵少将寡、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说,这个愿景太遥远了,也太不现实了。毕竟刘备已经46岁了,荆州是刘表的,而益州,刘备还没有去过。 由于张松、法正的出现,刘备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他获得了益州这一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具备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条件,这也印证检验了诸葛亮当年所作的战略规划的正确性。这肯定会增加刘备对诸葛亮的赏识度,也会进一步激起诸葛亮自命不凡的虚荣心。后来刘备东征,大部分人都反对,而诸葛亮却选择了沉默。王大健先生对于刘备东征诸葛亮的态度给出了一种新解释,认为诸葛亮是不想阻谏,因为在他的战略规划里,荆州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很遗憾,这次东征,刘备还是没有带上他。正是在军事上的压抑,他只能选择韬光养晦,先把内政工作做好再说,也就是说,先检验一下自己的“管仲之梦”。应该说,诸葛亮在内政上秉承法家思想,力求法度严明,鼓励农耕养殖,蜀国经济实力、人口状况出现了很大好转。 2、出头要等刘备死。刘备虽然一生坎坷,但最终还是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与他看人很准十分不开的。或许是他早就看出了诸葛亮的指挥作战能力,在诸葛亮出山后,直至刘备去世,刘备就没有让诸葛亮直接指挥过军队。 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一直扮演着外交大臣、参谋、赋税官员等角色,应该说这离诸葛亮的人生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他要想实现“乐毅之梦”,看样子只能等刘备去世之后,

【HR干货】聊一聊最近很火的人力资源“去中心化”

聊一聊最近很火的人力资源“去中心化” 组织的“去中心化”,是指企业的整套运作体系不再单单以管理者为中心,而是以员工为中心。 海尔的“人单合一”、联想让员工做“发动机”而不做“齿轮”、万科搞事业合伙人,都是“去中心化”的尝试。作为员工,你感觉到“去中心化”大潮了吗? ■金字塔摊成饼 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企业内部的小宇宙正在发生神奇的变化:老板对员工的态度和气多了,KPI悄然出现解冻迹象,企业中层们对手下的态度也不再像以往那样颐指气使、阴谋诡计,还有,组织结构扁平了,老板们时常在啾啾啾地讨论学习海尔“倒三角”和海底捞一线员工的授权免单什么的,总之,管理专家把这股组织变革新潮称为组织的“去中心化”,就是说,企业的整套运作体系不再单单以管理者为中心,而是以所有员工为中心。 的确,信息化把所有的人与资源都连在一起,权力由此发生转移,组织科学鼻祖马克斯.韦伯所定义的科层制金字塔式的组织体系正在熔化成一张扁平的“饼”,组织的“去中心化”浪潮已经势不可挡,企业管理的职能正在由管控向扁平化、协作式的资源服务体系演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方向已定,但演变过程并不容易,最为关键的挑战是,“去中心化”过程中,员工如何洞察到变革的实质并为之做好能力准备? ■价值观是利剑 首先是价值观管理。价值观管理回答的是“方式”的问题,也就是说,去中心化后,KPI软化,并非意味着企业不再管理员工,而是要启动企业价值观的力量帮忙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越来越多的领先企业把价值观管理上升到首要位置,并且相应地弱化了以KPI为核心的考核权重。 不久前,笔者采访了复星集团CEO梁信军,梁认为,价值观的力量已经成为复星员工最大的约束,以前价值观是空气,现在则是利剑,其次才是管控制度的约束,从2014年开始,复星实业考核高层时,针对价值观的考核占到了50%的权重。再比如,早在2003年,阿里就把价值观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马云还取消了对子公司总裁的绩效考核和盈利限制,马云认为,价值观的力量决定了关键时刻你的员工是不是能坚持。2014年,阿里的形成了“四三三”考核体系,即在对

人力资源管理一复习资料

00147人力资源经管(一) 人力资源问答题汇总 第一章 1. 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 答: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资源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具有不可剥夺性、时代性、时效性、生物性、能动性、再生性和增值性等特点。 2. 什么是人力资源经管,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经管? 答:人力资源经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概念。宏观人力资源经管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经管。它是指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微观人力资源经管是指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经管。它是研究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人与事之间的匹配适应,以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1) 人力资源经管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 2) 为了实现对人的经管,人力资源需要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 人力资源经管既不仅是简单的对人或对事的经管,也不仅是对劳动过程的直接经管,而是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经管,进而达到间接经管生产过程的目的。 4) 人力资源经管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 人力资源经管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 人力资源经管不仅是人力资源经管者的工作。各层经管人员,尤其是高层经管者都必须直接参与到人力资源经管的活动中来。 3. 人力资源经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人力资源经管必须达到哪些目标? 功能概括为: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五个方面。在具体的实践中,人力资源经管由六个活动领域组成: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募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资结构、奖金与福利。 人力资源经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组织目标的达成以及组织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经管的各项功能和活动都必须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 4. 现代人力资源经管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四个阶段:一、初级阶段,特点: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 二、人事经管阶段,特点:以工作为中心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复习(中)2011.12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复习(中级)2012.12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优化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也使得()成为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的主流。 A承包B外包 C发包D分包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法定福利的是: A生育保险B带薪年休假 C住房公积金D健康医疗保险 3、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其一是由传统的劳动力管理到()员工的管理。 A知识型B体力型 C学习型D网络型 4、关于薪酬宽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对传统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 B其最大的特点是压缩级别,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抽浮动围拉大 C它拓宽了员工的职业通道,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绩效 D它使企业的薪酬管理程序更加复杂 5、()组织就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 A网络化B虚拟化 C职能化D扁平化 6、绩效反馈从其产生的动因可以分为: A能力反馈和任务反馈B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 C技能反馈和经验反馈D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7、人力资源的哪一个特点使得自我开发和被开发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A消费性B能动性 C社会性D增值性 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A准备阶段B探索阶段 C立业阶段D维持阶段 9、开发人力资源时,必须注意对人的物质属性的满足,因为人力资源具有:() A消费性B能动性 C社会性D增值性 10、工作说明书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工作描述和() A岗位分析B工作规 C组织结构D任职资格 11、美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美国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A多元化B以和为魂 C以人为本D团队化 12、()保证了组织具有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A激励原理B平衡原理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启示 [摘要]当代企业能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与其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为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文章对比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启示 [作者简介]雷宇,广西大学2007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龚晓华,广西大学2007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7)10-0106-0003 拥有众多成功企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强盛的重要原因,而成功的企业往往与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积极建设适合本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引进人才、探索管理方法与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是迅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我国企

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 世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存在两大流派,即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各国企业有些引进了美国模式,建立一整套招聘、面试、绩效考核体系;有些则采用了日本模式,培养企业的文化与团队精神。然而,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日模式的支配地位发生了两次更迭[1],这使各国企业对其模式进行反思,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日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借鉴融合创新,不断产生新鲜元素,不断探索深化本国成果。 (一)美国:制度契约型、管理技术型模式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以契约、理性、制度安排为主体,模式层次明确[2]。该模式的核心为: 1.高度自由的人力资源流动。美国实行任意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发达且竞争激烈,员工在国内市场高度流动,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权。 2.密集的职业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尤其是专业知识培训尤为重视,其费用比例相当高。同时,美国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塑造组织价值观、加强组织民主建设、强化组织内部凝聚力、重组织形象等方法不断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资料

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全套 资料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总体框架: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它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内容、流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评价、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地积极性,发挥员工地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三、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从员工使用的程序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为: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企业的目标,岗位需要,按照职务说明书要求招聘符合条件的员工,员工进入公司后,通过上岗培训,具备上岗资格后担任某一职务。员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公司要对员工考核,考核结果形成的信息反馈是调整员工使用(奖励、晋升、降级、辞退)依据。流程图如下:

第二部分:XXXX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步骤及具体内容: 一、XXXX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步骤 具体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99年3月15日——3月27日 1.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整体框架(3月27日前完成) 2.建立健全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 3月27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99年3月27日——4月 15 日 根据现有的组织机构、岗位的设立,各部门进行职务调查和分析,编制每个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第三阶段:99年4月15日——5月5日 1.编制公司薪资方案。(4月20日完成) 根据职务说明书,一方面进行岗位评估,确定各岗位的等级,由此确定工资等级,编制薪资方案(基础工资)部分。 2.编制绩效考核方案(5月5日完成) 根据植物说明书,设定各岗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管理,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 编制员工考核办法,以此决定奖金的发放、晋升的标准。 第四阶段:99年5月5日——6月30日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招聘录用程序、培训与开发规划、员工的激励措施、人事调整制度、员工的福利计划、劳动合同等人力资源的其他内容。 二、XXXX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各阶段的具体内容 1.第一阶段: (1)XXXX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框架图的建立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I篇国际人力资源治理概述 第1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力资源治理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人力资源治理 一、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治理的阻碍第二节跨国公司与国际人力资源治理 一、国际人力资源治理的内涵 二、跨国公司的内涵 第三节国际人力资源治理研究视角 一、制度比较视角 二、跨文化治理视角 三、跨国公司视角 第四节中国企业的挑战与课题 一、中国企业的现状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义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挑战 第2章人力资源治理的进展与特点 第一节人力资源治理及有关概念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治理的概念 三、人力资源治理有关理论 第二节人力资源职能部门治理 一、人力资源治理的任务与活动 二、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组织 三、人力资源职能人员的角色和胜任素养模型 四、人力资源职能人员的配置与开发 第三节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的概念

二、战略人力资源治理的障碍 三、人力资源职能人员角色的转变 第四节人力资源治理的战略性视角 一、成本收益 二、人力资源治理有效性的衡量 三、提升有效性的方法 第3章各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一节美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美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背景 二、美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二节欧洲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欧洲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二、德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三、法国企业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三节日本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日本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背景 二、日本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四节韩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韩国人力资源治理的背景 二、韩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第五节中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 一、中国人力资源治理的背景 二、中国企业存在的两种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第六节国际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融合 一、人力资源治理模式的融合趋势 第4章国际人力资源治理的跨文化沟通 第一节文化比较与沟通 一、与文化有关的概念 二、文化治理的演进及进展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摘要]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的生效为契机,对企业如何应对新法、改善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树立新的用工观念、避免企业的用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进行了思考。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至此这部备受关注、被解读为“激烈的利益博弈”的《劳动合同法》终于破茧而出,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已经实施。该法贯彻了劳动法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理念,承载着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企业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如何适应法律变化,树立新的用工观念,避免企业的用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 《劳动合同法》颁布前,我国企业在用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成白用期,剥夺员工休息日,劳动合同短期化,工作时间过长,加班费不合理,滥用违约金条款等方面。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明确规范了企业的上述行为,无疑导致了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同时将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工资、社会保障、休息权利的保障等均是构成劳动力价格的要素,当上述因素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时, 则劳动力的成本就会增高。规范用工也必然导致解聘职工需付出昂贵的成本。再次是企业税务成本的提高,由于此前很多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部分企业在报税方面仍有隐瞒,而用工规范后,许多“黑户口”将浮出水面。新法也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用人单 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向劳动者每 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除非有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外, 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劳动者要支付二倍的经济补偿金。 违法用工还会导致企业劳资纠纷升级,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注重劳动合同,签劳动合同宜早不宜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以上条款中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对不签劳动合同处罚十分严重。因此,企业应在招用员工入职之前签劳动合同,最晚在入职当天签。否则企业一旦出现失误,会让工作陷入被动。如在员工开始工作之后再签合同,假如员工再提出其他要求时企业不想满足,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