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落实情况报告

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落实情况报告

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落实情况报告

自司法体制改革以来,我院紧紧围绕习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精心谋划,勇于创新,强力推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全院新收案件1639件,旧存130件,结案1367件,结案率77.28%,在全市法院系统排名第一,电子卷宗制作率、归档率、裁判文书录入率、审判流程公开率等均达100%。现将我院司法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基本情况及成效

(一)做好“加减法”,落实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更加科学

人员分类管理是改革重点和难点,对此,院党组勇于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一是合理配备法官员额。去年,通过双向选择、考核考试、差额遴选等办法,公开、公平、公正遴选20名员额法官首批入额。目前,员额法官占编制总数的28%,确保了干警队伍思想稳定,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加强审判辅助队伍建设。为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减轻员额法官办案压力,我院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录书记员15名,填补了书记员队伍空白。同时,配备了14名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处理事务性工作,大大减轻法官的办案压力。

(二)牵住“牛鼻子”,落实责任制,审判权力运行机制逐步健全

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一是明确审判权力清单。全院制定了《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意见》,明确了审判组织形式和院长、副院长、庭长及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各类人员职权职责,规范了案件分配、裁判文书签发等审判规则,建立了专业法官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二是构建团队审判模式。为发挥各类人员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整合资源,采取“1+1+1”模式组建了19个审判团队,每个团队配备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在审判工作中实行随机分案,有效解决人案不均、选择性办案的问题。工作中,院领导带头办案,副院长、庭长办案比例分别提高到50%、100%,截至今年10月中旬,院长、庭长直接办案数为877件,同比上升119.79%。三是加强对审判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了院庭长案中监督权及审判管理权,同时要求监督必须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坚决落实审判责任制,法官对所办案件实行终身负责制。审管办加强日常监管和年终考评,凡完不成审判任务,以及由于严重超审限、裁判文书出现重大疏漏、程序严重违法等办案瑕疵,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法官,责令退出员额。

(三)配好“显示器”,推进司法公开,公平正义真实可见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阳光司法工程,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增进公众对司法的了解、信赖和监督。一是能公开尽公开。除按规定不能进行直播的案件外,所有案件的庭审过程都进行直播,裁判文书生效后七日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予以公布,电子卷宗制作率、归档率、裁判文书录入率、审判流程公开率始终保持100%。二是全方位提供诉讼服务。加强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的科技化与规范化建设,利用政务网站、12368电话语音系统、手机短信平台、电子公告屏和触摸屏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审判流程公开服务。当事人可通过法院系统发送的短

信链接,实时掌握自己案件的进展情况。三是关口前移化解矛盾。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矛盾新机制,成立了诉非对接中心。对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类型案件,在立案前,协调司法、民政、团委、妇联等人民调解力量,合力做好诉前矛盾化解工作,既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又节省了司法资源,特别是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四是多角度接受各级监督。畅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员群众的监督渠道,定期征求意见,今年以来,向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函200余份,对征求到的35条意见建议均及时回复。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党委、人大报告工作,对重点、敏感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听证、旁听。

(四)打好“组合拳”,狠抓执法办案,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围绕提升案件质量、提升审判质效,采取五项措施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一是推行诉前鉴定,缩短审理期限。在不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诉前进行鉴定,大大缩短了审理期限。二是开展案件评查,提升案件质量。5月份,我院主动邀请县政法委、公安、检察、司法等外单位的业务骨干,对我院50余件已结案件进行评查,对发现的问题全院通报,集中整改。三是组织庭审观摩,规范庭审行为。多次开展“每月一观摩,每人都受评”庭审观摩活动,将庭审评查与庭审观摩相结合,通过现场点评、庭后交流的方式,查找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定期通报调度,确保均衡结案。每周一召开院党组会、每月下发审判质效通报,对连续三个月结案率均排名靠后的庭室和办案人员进行约谈,分析原因、查找方法、帮助提高。五是借助信息化,提升办案水平。大力推进智审系统1.0应用,每个审判员都能熟练运用该系统。通过审判流程系统及时督促长期未结案件和临近审限案件办理。

(五)抓好“创新点”,成立专业团队,破解送达难题

面对审判人员锐减和未入额人员如何使用的难题,院党组结合实际,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成立专业送达团队,配套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既调动了未入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进一步提升了审判质效,促进了全院工作的高效运转。一是创建送达团队。我院送达团队由9人组成,下设两个小组,与主审法官实现了无缝对接、团队服务。团队成立4个月以来,探索创新,高质量送达案件380余件,送达次数700余次,实现了送达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健全送达流程。为确保送达的规范化、标准化,团队组建伊始,就研究制定了《送达保全工作职责》、《交付送达要求》、《案件查询、保全、调查取证流程》等多项制度。同时,和审判人员建立了送达文书的交办、登记、送达、反馈等流程,与当事人之间完善了语音、录像等送达方式。三是拓宽送达渠道。根据以往送达中存在的人在异地、逃债躲避、务工务农等难以送达的现象,送达团队在坚持以往直接送达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亲友协同送达,基层组织协助送达,微信、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送达等多种送达方式。同时,打破8小时工作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实行错时、星期天、节假日全时段送达,送达效率明显提高。四是丰富送达内容。送达团队在送达保全过程中,不断拓展和丰富送达内容,重点是做好“三到家”,即调解到家、释法到家、帮扶到家。送达团队6月份工作以来,通过送达调解,先后调解结案了夫妻离异、民间借贷等多起案件。怀安县法院送达团队组建以来,进一步调动了未入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促进了全院集约化管理、规范化送达、效能化审判。截止10月中旬,全院民商事案件结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结案率居于全市法院前列。此项创新性改革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省高院院长卫彦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亚军,市中院院长王靖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法制日报》、《人

民法院报》及今日头条、法治资讯网等多家报刊媒体刊登转载。

二、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司法改革以来,虽然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员额法官比例不足。我院第一批入额法官为20人,所占比例为法院编制的28%,未达到省高院确定的33%的比例,其中党组成员有7人入额,除去党组成员和执行局两名入额执行法官,其余办理民事和刑事的入额法官仅为10人。当前,案件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员额法官人均办案数为每年130件左右,而执行法官年人均办案数将近300件,案多人少矛盾仍旧突出。

二是干警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司法改革对法院干警的能力和素质有着更高要求,但不少干警仍在凭经验办案,不注重最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适用,裁判文书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被动工作、消极工作的情况仍然存在,干警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信息化建设尚有差距。法院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法院整体建设,尤其是在当前智慧法院建设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当前,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离当前智慧法院建设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由于缺少相关配套硬件设备,诸如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办案等电子诉讼服务功能仍未实现。

四是待遇差别导致个别干警情绪波动。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就是人员的分类管理,这直接意味着将法院干警分为不同的群体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待遇上的差别难免会造成部分干警,尤其是未入额法官及未入额又不能担任法官助理的干警思想上难以接受,情绪波动,工作积极性降低。

三、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工作打算

按照县委及上级法院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要求,从细处入手,从实处出发,一项一项地抓好任务的落实。

一是紧紧依靠党委、人大的支持。司法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实现保证公正司法、加强队伍建设、维护人民权益和提高司法公信四个改革的核心目标。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要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听取人大代表的不同建议,充分采纳代表意见,促进公正司法。紧紧依靠人大监督推进司法改革,拓宽代表监督渠道,经常邀请代表通过参加会议、旁听庭审、视察工作等方式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责任制,是建立权责统一、权责明晰、权力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的关键,也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落实司法责任必须牢牢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把握司法人员选任环节,深化员额制改革。科学合理配置人员,让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集聚,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让法官专注办案,破解“案多人少”矛盾。二是把握司法运行机制环节,深化监督管理改革。真正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

者负责”,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对案件终身负责。建立健全司法问责机制,正确处理错案责任与违法审判责任的关系,严格依法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放权不放任,促进公正廉洁司法。三是把握司法职业保障环节,深化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与分类管理相配套、与司法责任制相匹配的职业保障制度,调动司法工作人员积极性、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同时,积极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将17个内设庭处室整合为6个部门,通过机构整合、职能整合、资源整合,达到减“官”增“兵”的目的。

三是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力推广智审系统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的应用,加强对每位干警尤其是员额法官的培训,确保每位法官都能熟练应用该两项系统。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和智能化服务,实现网上立案、办案、执行和网上办公,实现数据的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和互联互通。继续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集控中心和执行指挥中心,实现司法大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为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办案干警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在硬件设施上保障干警工作需要。

四是全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既是长远任务,又是当务之急。要在全院迅速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热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要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练好“内功”,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要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树立勤政为民、担当实干的法官形象。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