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检测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检测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检测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检测

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语文组集体备课资料《史记》分篇检测 整理编辑:高虹、赵格芳 2016年4月18日

1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检测(一)

班级 学号 姓名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2、已而..有身

3、是时..雷电晦冥

4、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5、凡吾所以..来

6、余悉.除去秦法

7、战胜而不予.人功

8、沛公以为..诈

9、高祖还归,过.沛,留 10、乘胜,遂.破之 11、固.以能宽容 12、诽谤者族. 13、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14、摄衣谢.之 15、仁而爱.人 16、延.上坐 17、杨熊走.之荥阳 18、诸.将黥布皆属 19、或.说沛公曰 20、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21、纵观..

22、不然.,籍何以生此 23、因.家沛焉 24、沛公然.其计 25、因家.

沛焉 26、去.辄烧绝栈道 27、士卒皆歌.思东归 28、日夜跂.而望归 29、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30、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31、得秦积粟. 32、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33、诸将黥布皆属. 34、因.

袭攻武关 35、杨熊走.

之荥阳 36、欲约分王.

关中 37、汉王三让.

,不得已 38、诸将或.

言诛秦王 39、大破.

之 40、非有所侵暴,无.

恐 41、丰吾所生长...

42、镇.国家,抚.百姓,给.

馈饷 43、沛公方.踞床 44、负.

约,更立沛公为汉王 45、意.

豁如也 46、素.

易诸吏 47、吕公者,好相.

人 48、刘季固.

多大言 49、遂.

坐上坐 50、此非儿女子所知..

也 51、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

会而击楚军 52、乃求见说.沛公 53、不宜.

踞见长者 54、高祖欲去. 55、沛中空县皆之.

邑西献 56、汉王复入壁.

,深堑而守之 57、益.张疑兵旗帜 58、沛公以.

樊哙、张良故 59、所过无不..

残破 60、卒.

与刘季 61、因.重敬之 62、高祖因.狎侮诸.

客 63、实不用.其命 64、实.不持一钱 65、及.

壮 66、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6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谋生职业

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语文组集体备课资料《史记》分篇检测 整理编辑:高虹、赵格芳 2016年4月18日

2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检测(二)

班级 学号 姓名

1、怪.之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3、避仇从之客.

4、无所诎.

5、亦示.项羽无东意

6、素易.诸吏

7、及见怪.

8、高祖常繇.咸阳

9、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10、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11、公始常欲奇.此女 12、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13、沛公引.兵西 14、诸所过毋得掠卤.. 15、无内.

诸侯军 16、父老苦.

秦苛法久矣 17、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18、秦人憙.,秦军解. 19、兵罢戏下.. 20、酒阑.

21、大王起微细.. 22、高祖奉.玉卮 23、沛公兵遂先.

诸侯至霸上 24、还军.

霸上 25、距.之 26、乃绐.为谒曰 27、唯.陛下哀怜之 28、日夜..

跂而望归 29、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30、慷慨..伤怀 31、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32、后.

天下约 33、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4、常有大度.. 35、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 3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3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38、沛公从.百余骑 39、不如决策东乡.

40、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41、军吏士卒皆山东..

之人也 42、吾特.为其以.

雍齿故反我为魏 43、复.其民 4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45、会项伯欲活.张良 46、有功者害.之 特殊句式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2、则见蛟龙于其上

3、迎之门

4、愿季自爱

5、遇彭越昌邑

6、诸将过此者多

7、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

之 8、啖以利 9、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10、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1、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12、降轵道旁 13、使人言项羽曰 14、籍何以生此 15、何以得主约 16、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17、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18、汉王败固陵 19、诸侯皆大会垓下 20、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2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语文组集体备课资料《史记》分篇检测 整理编辑:高虹、赵格芳 2016年4月18日

3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检测(三)

班级 学号 姓名

1、岁竟..

2、道旧故..为笑乐

3、世世无有所与..

4、酒雠.数倍

5、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6、高祖竟酒..

7、可.四千余人

8、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9、高祖每酤.留饮 10、非有功伐.. 11、乃并复丰,比.沛 12、陛下慢.而侮.人 13、何自妄.许与刘季 14、昌邑未拔. 15、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16、意豁如..也 17、啖.以利 18、告谕.之 19、因以文谕.项羽 20、项羽之卒可.十万 21、是以..兵大败 2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23、不如仲力. 24、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25、引.入坐 26、诸侯各就国.. 27、高祖是.日驾 (1-27)为检测(一)补充 28、张.饮三日 2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30、去辄烧绝栈道.. 31、行屠.城父 32、孔将军、费将军纵.

33、何以得主约..

34、诸侯及将相相与..

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35、偶.

语者弃市 36、高祖为人..

37、郦生不拜.,长揖.

38、高祖崩.

长乐宫 39、沛父兄皆顿首..

曰 40、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41、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42、已而有身..

43、喟然太息..

曰 44、隆准.而龙颜.

45、愿为季箕帚妾...

46、美须髯..

47、空言虚语....

48、沛公方踞床..

49、是时雷电晦冥..

50、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 51、偶语者弃市..

52、萧何为主吏,主进..

53、喟然..

太息曰 54、方飨士,旦日..

合战 55、乃绐为谒.

曰 56、不如仲.

力 57、此非儿女子...

所知也 58、臣等以死守.

之 59、臣有息女.. 60、封皇帝玺符..节. 61、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62、诸侯皆附. 63、系颈以组. 64、凡.

吾所以来

《史记》分篇目知识点检测整理人:高虹、赵格芳2016年4月18日

4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生产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今义“从事生产活动” (2)纵观,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 2. 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 3.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 4. 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 5.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 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 7.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 8. 降章邯使??投降 9.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 10. 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 11. 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 12.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13. 夜往见良连夜 14. 沛公从百余骑使动 15. 项羽遂西名作动

祭十二郎文各种文言知识检测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班级姓名 一、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诚知其如此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2、幸:①皆不幸早世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省:①不省所怙 ②汝来省吾 5、孤:①吾少孤 ②零丁孤苦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③长吾女与汝女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⒒比 ①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②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12书 ①汝去年书云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⑦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3.: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诚知其如此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 ⑥其又何尤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⑧敛不凭其棺 二、词类活用 业其家: 莫如西归 中年兄殁南方 毛血日益衰 而视茫茫 传之非其真邪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三、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零丁孤苦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敛不凭其棺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①古:

②今 2.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 ②今: 3. 吾去汴州 去:(古义) (今义) 4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 (今义) 5 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古义) (今义) 6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几何:(古义) (今义)7.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义) (今义)8.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 (今义)9. 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 (今义)五、文言句式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情况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

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理教学内容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 理

《高祖本纪》 一、一词多义(实词) 1、相 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辄 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秦人憙,秦军解(同“懈”) 6、让 沛公又让不受——(推让)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谦让)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礼节) 7、易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轻视、看不起)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和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交换)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改变)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更替)《愚公移山》 8、比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比较) 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本纪》(及,等到) 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朋比(勾结)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靠着) 9、壁 汉王复入壁——《高祖本纪》(营垒) 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驻扎) 10、属 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 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shǔ从属) 11、数 12、谢 二、一词多义(虚词)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 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 (3)以 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 啖以利(介词用)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 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 (5)之 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动词去、到) 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 (6)为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 三、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高祖本纪文言文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bēi)繇(yáo)乃以秦王属吏(zhǔ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轵(zhǐ)道 垓(Gāi)下玉卮(zhī) 媪(ǎo)狎侮(xiáwǔ)酤(gū)箕帚(zhǒu)踞床(jù)长揖(yī)荥(Xíng)阳轘辕(Huányuán)黥(qíng)布炘(xīn)跂(qì) 崤(Xíao)山郦食其(Lìyìjī)贳(shì)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诎”通“屈”(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内”通“纳”“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 (11)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命题设计:刘加军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 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 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 ________)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教师版

导学单配套整理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祭十二郎文》各种文言知识检测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各种文言知识检测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班级姓名 一、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诚知其如此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2、幸:①皆不幸早世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省:①不省所怙 ②汝来省吾 5、孤:①吾少孤 ②零丁孤苦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③长吾女与汝女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⒒比 ①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②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12书 ①汝去年书云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

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⑦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3.: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诚知其如此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 ⑥其又何尤?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⑧敛不凭其棺 二、词类活用 业其家: 莫如西归 中年兄殁南方 毛血日益衰 而视茫茫 传之非其真邪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三、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零丁孤苦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敛不凭其棺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①古: 3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 理归纳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 ......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生产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今义“从事生产活动” (2)纵观 ..,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 2.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 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 4.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 5.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 6.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 7.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 8.降章邯使……投降 9.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 10.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 11.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 12.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13.夜往见良连夜 14.沛公从百余骑使动 15.项羽遂西名作动 16.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半路 17.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名作动给……封王 18.深堑而守之名作动挖壕沟 19.大王起微细形作名平民、卑微的身份 四、解释重点实词。

文言文知识检测

文言文知识检测 :班级: 第四单元 一、文言实词 1解释下列词意思 (1) 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2)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行道之人弗受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④伐无道,诛暴秦 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⑥道芷阳间行 (3)过 ①故尝与过宋将军 ②过与不及 ③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4)怜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省 ①省兄河南 ②七省好事者 (6)善 ①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②善刀而藏之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许 ①引之长丈许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③时人莫之许也 (8)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卒 ①卒买鱼烹食 ②鲁肃闻刘表卒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五万兵难卒合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3)吾闻汉购我金.千斤,邑.万户 (4)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辞楼下殿,辇. 来于秦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六王毕,四海一. (9)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 (10)西门豹簪笔磬. 折 (11)十二渠经.绝驰道 (12)苦. 为河伯娶妇 (13)不冠.不袜. (14)吾数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 我 (15)技盖.至此乎 (16)如宝. 装屏风 (17)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18)项王军壁. 垓下 (19)岸上赤而壁.立 (20)砉然向. 然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所见无非..牛者 (2)依乎天理..

项羽本纪文言实词文言虚词_一次多义_古今异义整理

《项羽本纪》 一、一词多义(实词) 扛:1、(gang)双手举 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项羽本纪》 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 期:1、动词,约定 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 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ji)周(年、月)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尚书?尧典》 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穷:1、尽,穷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 3、困,处境艰难 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 4、追究到底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 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史记?高祖本纪》 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4、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羽本纪》 5、亲属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6、从属,隶属,归属 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拔:1、抽取,抽除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 《史记?项羽本纪》 3、突出,越出 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 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 2、耸,向上引 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

3、连词,即使,纵然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 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 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 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 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 2、控制,挟制 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 3、掌握 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 4、对之,对峙 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 当 1.抵挡,抵抗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2.对着,朝着 木兰当户织 3.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 4.往昔,过去的 遥想公瑾当年 独 1.只有,唯独 今独臣有船 2.独自,单独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难道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引 1.借口 乃引“天亡我” 2.率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拉开(弓) 将军夜引弓 4.延请 引赵使者蔺相如 5.退回,调转 相如引车避匿 故 1、缘固,原因,所以

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 学习目的: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 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 第1段: 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省略“于” 第2段: 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省略“于” 第4段: 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 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省略句省略“于” 引入坐省略句省略“之” 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 第二步: 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 疏通5—7字词句: 第5段 字义:沛公引兵西. (向西进发名作动) 西. 过高阳(向西名作状) 可. 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省略句省略“于” 昌邑未拔被动句 与偕攻开封省略句省略“之” 第6段: 字义:降. 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 (同懈) 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省略句省略“之” 啖以利状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省略句省略主语“沛公” 第7段: 字义:系颈以组. (丝带) 还军. 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 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 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 降轵道旁省略句省略“于”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固定句式

最新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检测试题教学提纲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10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惆怅(chàng)轻飏(yáng)载欣载奔(zǎi)倚南窗(yǐ) B.熹微(xī)盘桓(yuán)矫首(jiāo)棹孤舟(zhào) C.东皋(gāo)出岫(xiù)西畴(ch?u)眄庭柯(miǎn) D.遑遑(huáng)流憩(qì)盈樽(zūn)任去留(r?n) 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徐孺(rú)棨(qǐ)戟襜帷(w?i)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胜饯(zhàn)涸(h?)辙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雨霁(jì)邺(ya)水遥襟甫(fǔ)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逋.慢(bǔ) 拔擢.(zhu?) 期.功(qī) 轻飏.(yáng)抢.榆枋而止(qiāng) B.洗.马(xiǎn) 出岫.(xiù)抟.(tuán)弄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 C.北冥.(míng)优渥.(w?) 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 D.潦.(liáo)水台隍.(huáng)拔擢.(zhái)栖.隐(qī)门衰祚.薄(zhu?)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一组是() A.潦(lǎo)水逮(dài)捕叨(tāo)陪抢(qiāng)地 B.筵(yàn)席祚(zu?)薄联袂(mai)遄(chuán)飞 C.星宿(xiù)吐蕃(bō)付梓(zǐ)宁(nìng)可 D.逋(bū)慢拔擢(zhu?)供(gōng)养熟稔(rěn)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而御六气之辩 D.云销雨霁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长桨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悦 D.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榆枋而止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

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祖本纪 司马迁(约前145-前87 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 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重点词解】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2.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 3.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4.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5.还军霸上(驻扎) 6.去辄烧绝栈道(断) 7.汉王复入壁(营垒) 8.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10.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11.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 12.可四千余人(大约) 13.意豁如也(……的样子) 14.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 15.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 16.已而有身(不久) 17.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18.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 19.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 20.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 2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 2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 23.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 2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 25.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 26.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 27.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28.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 29.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 30.酒阑(将尽、将终) 3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 32.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 33.无如季相(面相) 34.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 35.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

高三语文-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周练(一)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语文周练(一)2015.9.2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人:戴晓锦)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 ____________ 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

必修3文言知识检测 答案

《必修3》文言知识检测答案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危:高。 2.横绝:飞越。 3.坐:徒,空。 4.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为铁青。 5.去:距离。盈:满、足。 6.胡为:为什么。乎:语助词,无义。7.或:倘若。匪:通“非”,不是。8.他日:往日。 9.省:以前。 10.苦:极。恨:遗憾。 11.因:于是。为:创作。 12.快:畅快。 13.凡:共。 14.老大:年纪大了。 15.却:退回。 16.暂:忽然,一下子。 17.可:难道,哪能。 18.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亦然:也是这样。 19.无如:没有像…… 20.加:更。 21.鼓:敲鼓,动词。之:无义,衬字。22.曳:拖着。走:跑,这里是逃跑。23.或:有的人。 24.直:仅仅,不过。是:这。25.何如:怎么样。 26.无:通“毋”,不要。 27.数罟:细密的网。胜:尽 28.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29.树:种植。30.衣:穿。 31.无:通“毋”,不要。 32.颁:通“斑”。负:背着东西。33.食:前一个,吃;后一个,指食物。 检:制止、约束。 34.涂:通“途”,道路。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35.何异于:与……相比,有什么不同。36.罪:归咎、归罪。岁:年成。37.劝:鼓励。 38.于:前一个,从;后一个,比。39.中:合乎。 40.有:通“又”。暴:晒。 挺:直。 41.就:靠近,接近。 42.而:连词,表修饰。 43.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44.假:借助,利用。致:到达。45.爱:吝惜。致:招纳。 46.水:用作动词,游水。绝:横渡。47.生:通“性”,资质、禀赋。48.焉:兼词,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 4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50.固:险固的地势。 51.固:牢固地。 52.席: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卷席子一样。53.斗:使……斗。 54.蒙:继承。因:沿袭。 55.从:通“纵”。 56.约:结。离:使离散。 57.延:引进。

《史记》常考文言文整理

《史记选读》常考疑难文言实词(一) 班级姓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例如:司马氏世典周史。(《太史公自序》) ②典当,抵押。例如:民间质典,利息重者五、七分(质:典当,抵押) 4.徇:①巡行,攻占。例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 ②示众。例如: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 5.害:妒忌。例如: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贾生列传》)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高祖本纪》) 6.惟:思。例如:退而深惟曰(《太史公自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离骚》) 7.次:①按次序排列。例如: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太史公自序》)/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②处所,地方。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8.仍:①沿袭。例如: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太史公自序》) / 仍旧贯,如之何?(《论语》) ②重复,屡次。例如: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汉书?五帝纪》) ③因而,乃。例如: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南史?宋武帝纪》) 9.襄:漫上,冲上。例如:浩浩怀山襄陵。(《夏本纪》)/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岳:①高大的山。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古代传说中四方诸侯之长。例如: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夏本纪》) 11.摄sha,代理。例如:成王既幼,周公摄政。(《鲁周公世家》)/ 禹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夏本纪》) 12.殛jí杀。例如: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夏本纪》) 13.行:兼代官职。(唐宋指大官兼小官之事)例如: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 署:代理,暂任。例如: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大将军府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守:暂任某职。(唐代以品级较低的人任职责较高的官为“守某官“) 14.居:担任,当。例如: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便居官。(《夏本纪》)/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5.给jǐ:语言敏捷。例如:禹为人敏给克勤。(《夏本纪》) 16.克:①能够。例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②完成。例如:前恐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③战胜,攻下。例如:既克,公问其故。(《左传》) ④限定,约定。例如: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纪》) 17.笃:①忠诚,厚道。例如:旦为孝子,笃仁。(《鲁周公世家》) ②病重。例如:而刘病日笃。(《陈情表》) ③深厚。例如: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聊斋志异?红玉》) ④十分,一心一意。例如:子良笃好释氏。(《神灭论》) 18.翼:①翅膀。(或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例如:以身翼蔽之(《鸿门宴》) ②辅助,辅佐。例如:以翼天子。(《汉书?晁错传》)/ 旦常辅翼武王。(《鲁周公世家》) 19.集:①群鸟停在树上,泛指停留。 ②安定。例如: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鲁周公世家》) 20.豫:安适,快乐。例如:武王有疾,不豫。(《鲁周公世家》)/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1.用:介词,因,由。例如:用此定汝子孙于地下。(《鲁周公世家》)(定:使……安定)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教学案 编制:吴祥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文言实虚词及重要句式。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教学重点:“目的1、2、3”。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整体感知。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 (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出生不凡,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思夺取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洛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

《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对比阅读教案

两手分书 喉异曲 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比较阅 读 薈 蚅教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薆授课人:唐舒娅 肀班级:高二(8)班 薁时间: 螅【教学设想】 蚃《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此文具体记载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此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巨大影响。 螂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的认识项羽、刘邦呢?学生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中学到这些知识,也是受影视作品价值取向的影响从而对这两个历史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 莀我想通过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他们二人同时走到前台,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他们,理解他们,评价他们。所以我在讲完《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后,特地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他们二人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袅【教学目标】 肄1、学会文本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发现异同,全面认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

蒄2、学会从人物性格中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腿3、通过他人对项羽性格的分析,小结历史原因,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学会与别人合作,改变自己的性格弱点。 羅【教学重、难点】对《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的比较阅读,分析项羽失败原因,并分析有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蒅【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讨法 羂【教学课时】1课时 袈【教学过程】 祎一、复习已学文言知识(通过请学生板演方式) 蚃(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关键还是要学好文言知识) 羀二、激情导入:中华民族虽然不是一个好勇斗狠的民族,然而我们的骨子里却时时还沸腾着英雄的血脉……读《项羽本纪》: 肅读“巨鹿解围”,想见其长驱北上,势如破竹的意气风发,每每使人击节称叹; 肂读“霸王别姬”,想见其挥别美人,仗剑悲歌的英雄气短,每每使人神情凝重; 賺读“东城快战”,想见其叱咤阵前,神威不减的酣畅淋漓,每每使人忧喜交集; 虿读“乌江自刎”,想见其不忍偷生,为故人德的男儿血性,每每使人叹息扼腕! 膅这样的一位英雄怎么就失去了天下,原因何在呢?是他所认为的“天之亡我”,还是另有原因呢? 蒃(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角色中。)

高祖本纪 字词归类整理

高祖本纪 一、加点词 其先刘媪尝息 ..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 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 已而有身(不久) 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 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意动)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 因家沛焉(安家,名词活用作动词) 素易诸吏(看不起) 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 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 刘季固多大言(本来) 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酒阑(将尽、将终)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 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 无如季相(面向) 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 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妇女小子) 卒与刘季(最终) 沛公引兵西(率领)(向西进发,名次活用作动词) 可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攻克,攻取) 乃求见说(劝说,进言) 沛公方踞床(正)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来)(示众)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终于)(夺取) 诸将黥布皆属(归属) 降章邯(使……投降,使动)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名次活用作动词) 啖以利(利诱)(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