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美术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案例分析

大班美术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案例分析

大班美术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案例分析
大班美术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案例分析

给你一个自主的舞台

——大班美术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

早上安排了孩子去美术室上绘画课,我正和孩子们一起准备着水粉颜料和水。杨子卉小朋友穿着漂亮的公主裙,雀跃的跑进美术教室,她的爸爸妈妈提着一个大蛋糕和一些零食跟随在后。原来,今天是子卉的生日,她要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庆祝呢。孩子们一听,一张张的小脸上有掩不住的兴奋与激动,有些机灵的孩子马上就跟小寿星说着“生日快乐”,整个生日会也过得快乐洋溢。孩子们的激动之心是难已言表的!看着他们情绪如此高涨,实在不忍心打断,于是我临时改变了自己这节课的安排……

二.案例描述:

我告诉他们这节美术课我们就来给子卉做生日礼物。孩子们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礼物,内容材料不限,孩子们一片欢呼。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孩子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合作和协调能力,首先,我让他们自由讨论商量,可以是以个人或是小组形式来准备礼物。小朋友们讨论得很激烈,有说做贺卡、花环、生日蛋糕、面具等;也有说要画一张画送给她的;还有的说要唱一首歌;甚至有小朋友打算举办化装舞会,请杨子卉来当公主……接着我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工具或收集制作材料。这时他们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画室了,他们有的跑去别的班级借各种道具;有的去校园捡落叶、花瓣;甚至有为了让自己的礼物表现更独特的小朋友,特意跑去画花园写生的。这时所有能让小朋友们想到的东西全成了他们的宝贝,甚至连那些不起眼的小石头(有个小朋友无意中就想出了要把石头画成小脸蛋当生日礼物。) 此时的画室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工作场所,孩子自由地走动,交流声不断。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一切都在乱而有序地进行着。其中教师担任的角色---孩子的好助手,在教室来回巡视、提建议,并尽可能的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确保每个人或小组能认真实施并完成自己的计划。

讨论的问题:说说你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这些材料如果画室里没

有,你准备怎么解决?

陈芯乐说:我要用彩色纸做一束花送给杨子卉!花枝用纸卷起来做。我还要向蔡老师借她的香水喷一喷,做一束香花送给杨子卉。

曹硕说:我今天带了一本新的故事书,我要把它送给杨子卉。不过我想把它先包装得漂亮点再送!

陈奕程说:我要画几个石头娃娃送给子卉,这是我星期六去爷爷家玩,爷爷教我的新本领,就是用颜料在石头上面画出一个脸的样

子,很漂亮的。这时,有几个小朋友还惊奇的说:啊,石头

也能画画呀!

张依祈说:我们几个人准备一起合作用彩带布置教室。我们已经想好了,彩带可以有很多种做法!这时有小朋友提出:“可是我们没有

那么多的彩带呀?”

陈怡瑞说:我想做一张贺卡,很想把它做得特别一点,准备用一片大树叶来做,只是不知道用什么在上面画画会更清楚点。(这时,

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举手出主意,我都给予了肯定,并建议怡

瑞:小朋友帮你出了这么多的主意,你可以都去尝试下,看

看到底哪种方法在树叶上能够画出更漂亮的画。)

三.案例的启示:

1.“自我学习”比“说教”更积极有效。

当奕程说要画一些石头娃娃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觉得很新奇有趣。有几个小朋友还惊奇的说:啊,石头也能画画呀!奕程很自豪的向大家炫耀说:“那是当然,这个画起来可比纸上的娃娃好看多了,不信我等下画给你看吧。”这时,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同伴互动的机会,我连忙接上去说:“哇,你这个新本领可真神奇,你能当个小老师带着我们小朋友一起做这个礼物吗?”陈奕程很自豪自己新学的本领得到大家的羡慕。我及时的将这股自信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让他来当小老师,去带领一些小朋友一起制作这个新奇的石头娃娃。在这个过程中,奕程就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做一个梳理,并用语言向同伴表达清楚,还需要和同伴一起去挑选材料,并示范绘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奕程的表述能力,和同伴的沟通能力,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同时也让部分不知道该准备什

么礼物的小朋友跟着他一起去学这种新奇的绘画方法,感受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和有趣性。

整节课,没有技巧示范,只有师生间、同伴间平等地互相交流协作、讨论。这种气氛让他们很兴奋,回到放松状态下的孩子变得聪明、主动,每一次“发现”都使他们信心大增。

2.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本能。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保护、诱发、激励孩子这种天性。如课堂中怡瑞说:“我想做一张贺卡,很想把它做得特别一点。准备用一片大树叶来做,再装饰一下,只是不知道用什么在上面画画会更清楚点。”首先这位小朋友已经在她所形成的设计思路中觉察到了问题所在,然后通过实践向人讨教。孩子们有的说用蜡笔,有的说用水粉,有的说蓝色马克笔也可以画,也有的说用粉笔试试看吧……在过程中,他们不但学习了研究的方法,而且学会了协作,增强了同伴之间的交流意识。对于孩子们的想法,我没有给出决断,而是让他们大胆的去尝试,去发现,去思考。

3.做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非“教导者”。

老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互动中的儿童与美术教育的结果是要把儿童引向一个较为完美的状态,让充满人文关爱的艺术教育给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

比如在这节课中,不管他们准备什么形式的生日礼物,我做得更多的是启发、引导孩子尽情地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象及内心精神世界。重视孩子们想象创造的过程,给儿童创造性思维活动以广阔的教学空间。孩子们用树叶、树皮拼贴有趣的风景画,制作贺卡;橡皮泥捏出可爱的小动物、生日蛋糕;在石头上画淘气的小娃娃;用纸折起各种小玩意儿,如:宝剑、纸鹤、手指玩具、会变的小脸……这些作品清新质朴,充满着童真和天性,体现了儿童的艺术情趣,完全是孩子们心智和情绪的自然流露。

4.用未泯的“童心”来聆听孩子的童音。

当我走近孩子,看到他们用稚拙的表现手法和出乎想象的表现形式来展示他们心中的构思时,那一份真挚而强烈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使

我开始对已有的成见提出质疑:成人真的比儿童复杂、完美吗?孩子真的是一张需要被描绘的白纸吗?我们苦苦寻觅的艺术真谛离我们是远是近?艺术真的是能从博物馆里学到的吗?还是那早已与生俱来的,却在漫漫的路上被我们遗失了的那一份“真”呢?

在美术教育改革中,我们不用成人化、专业化的要求来限制儿童。而是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眼光来审视评价孩子们的作品。在教学中尊重儿童的性格和主体地位,允许孩子们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尊重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允许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实施鼓励性评价,不挫伤其自尊心。尊重儿童生命状态的自然表述,允许他们在作品表现风格手法上自主选择。教师因材施教,促使其健康发展。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允许他们对不同美术门类及工具材料的偏爱,教师因势力导,利用各种渠道为其创造条件。

四.案例思考:具有挑战的开放互动式的课堂管理

首先,良好的课堂管理并不意味着课堂安静,老师心平气和。正如美国教育家古德.布罗菲在《透视课堂》一书中所强调的那样,课堂管理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而不是加强教师对孩子的控制。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是从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始的。当课堂变得更加民主的时候,当互相尊重的态度建立起来时,他们就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为自己的行为负更多的责任。

其次,教师应具备同时处理发生的两件事或更多事件的能力。

(1)课堂也需要多面性、民主性

任何人只要进入课堂都会发现它是一个多么繁忙的地方。开放式的课堂模式具有多面性的特征,许多事情都可能在不同的层面发生。正如我临时改变后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同需要,兴趣和能力,这种多面性给课堂管理带来挑战。这时,我不能将自己定位在孩子课堂中的“保姆”,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每一位孩子解决他们需要的材料和碰到的问题。所以我需要睿智的发现孩子碰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表达出来,再将这些问题抛给更多的孩子,去引导他们参与思考、讨论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的给孩子创造自我学习的机会。

(2) 课堂具有共时性和不可预料性。

一个活动中不仅会衍生很多小活动,而且可能会同时发生。老师必须能够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事情。就如我并不知道大班的小朋友,会想出那么多平时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在石头上画画、用树叶做贺卡等等,甚至想到了用彩带来布置舞台表演。这种教学中的不可预料性需要老师具有管理和调节能力。如课堂中,有小朋友需要彩带,去发现美术室并没有准备这种材料,那就需要到幼儿园其他班级去咨询和搜集。有的小朋友要画石头娃娃,这也需要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去寻找合适的石头,有的小朋友要去画花园写生。这些活动都要离开我们的活动室,离开老师的视线。而我们不可能亦步亦趋的都跟在我们小朋友的身边。所以,在孩子离开去搜集材料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聊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向别人搜集材料时该怎么使用礼貌用语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同时,因为活动是孩子自发的,有了这样的心理动力,小朋友就不会在校园里随意的撒玩,而是很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3) 课堂的公开性和整合性。

公开性给我们的调节课堂带来困难,教师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对一个孩子的态度和做法都会让别的孩子看到。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孩子的行为有时会极大影响教师与其他孩子的关系。教师的思想行为能促进孩子道德、动机、成绩、和自尊的发展。细心的教师试图用课堂中的每一个变化来启发、鼓励每一个孩子,并试图使孩子的学习更加有意义,更加切合实际、有成就。活动中,我发现其实有部分的孩子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礼物好的。这时陈奕程又很自豪的向同伴介绍自己新学的本领。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奕程的本领,同时基于对奕程的了解,他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和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我相信他能够胜任“小老师”这个角色。于是让他带领着这部分不知道要做什么的孩子一起去学习这种新奇的作画方式,去感受美术活动的多样性和有趣性。

(4) 让课堂具有自己的历史性。

过去的课堂模式对现在和将来都会有影响。这次活动中,我让孩子感受了“自己做主、自己选择”的活动模式,在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

遇到问题可以跟老师、同伴一起讨论、商量。知道了拿不准哪种方法好的时候,都可以去试一试、做一做,这样才能比较出最好的方法。也知道了有了新本领可以和同伴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他们还知道在讨论完以后的程序安排,那就是让他们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制作计划。孩子知道老师在活动中始终是自己奇思妙想的忠实“支持者”,是自己活动的“合作者”,自己遇到困惑时的“引导者”。我认为我的孩子理解我在活动中的反应和期望。这种模式是正面的、积极的、受孩子喜欢和乐意接受的。那么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这种理念是很重要的,这次的活动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的作品也陆续完工了。小朋友们相互介绍着自己的礼品,交流制作中的心得,表达自己的心意。在此过程中,孩子了解到了更多别人的新发现与制作技巧。整节课的问题产生于孩子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这个临时改变的自主活动使孩子养成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敏锐性,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正是我们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我想,如果美术课能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兴奋、激动、欢笑……使他们人人参与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么这就是我的课堂教学最成功之处!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瓶子穿新衣 一、设计思路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在设计活动时,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首先,根据我园“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特色课程的要求,我着重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创造。如:对各种形状不同的瓶子的联想,对装饰材料的组合运用,这些都隐含着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其次,我也注重我园的基础课程。在技能的传授上老师也开拓思路,把孩子们原有的一些平面装饰技能重新组合运用到立体装饰上。对孩子来说,在技能上也是一次飞跃。 三、重点难点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3.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美术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案例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在这节课中,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三次作业的设计与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技能点。 (一)游戏——体验感受片段1:师:同学们,请跟老师做动作(拍手)生:(很兴奋,并认真地跟着老师“拍手”,由慢到快)师:好,谁来说说刚才拍手时有什么感觉?生1:手感到很痛。生2:手很麻、很酸。生3:手有火辣辣的感觉。生4:拍手时心情很激动。……师:很好!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感觉,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呢?(老师让学生尝试着画“感觉”,虽然第一次的作业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但从游戏活动中学生已经体验到“感觉”了,只是他们的表现意识还很模糊。)以“拍手”这一游戏活动导入,体验“拍手”时的感受,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同时,针对课程的陌生与抽象,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经验世界的贫乏,允许学生暂时的“不会画”。 (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片段2:(完成第一次活动后,学生已经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触摸冰块,进一步体验“感觉”,并把摸冰的“感觉”画出来)师:现在,全班同学都画了自己摸到冰块的感觉,谁来介绍你的作业为什么要这样画?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画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选择了深蓝色。师:很好,你懂得用整个块面和色彩来表现感觉。生2:我看到冰在冒烟,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线来表

中班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场景: 一天,我组织中班小朋友进行“童心迎奥运”美术活动,要求每八人一组,共同在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绘画纸上,通过画、剪贴、折纸多种形式组画合作而成。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合作的形式来作画,相互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 正在我来回观察幼儿作画时,一个夹杂着哭腔的声音传到耳边:“老师,你看呀。”我走过去了解情况: “施施,你怎么了?” “婧婧把我这里弄成这样了,都不圆了。”他指着自己画的奥运五环,哭着说。 同组的徐畅把头凑过来说: “是婧婧撞了她的手。” 我转头看了看婧婧,看得出婧婧也不是故意的,她也正在为这事而难过。一副很过意不去的样子。 我对施施说: “别哭了,她也是不小心的,没有故意要弄坏你的画!” 但施宇施依旧伤心地哭着,说:“她把我弄成这样了!” 我见状轻抚着施施,建议: “施施不要急,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把这一条弯曲线变成一样画里的东西。” 我刚说完,他们一桌的人都动起了脑筋。不一会,徐畅想出了办法:“可以再涂大一点,把它修圆。”崔浩宇却说:“老师,我来折一只信鸽贴在那儿,表示信鸽来报信,告诉我们北京要开奥运会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来试试这个办法好吗?” 我马上对小朋友的提议给予肯定,并且询问施施,是否同意。 施施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接着,她就让崔浩宇在那里贴了一只信鸽,她的画看上去依然是完美的。 二、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有自己解决的好办法,只是在面对问题时没有意识到要自己想办法。因此我们认为,在幼儿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中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的关键(首要条件)不在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于他们是否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性。 所谓心理主动性,是指儿童自发地采取行动倾向,不需要他人及环境的鼓励和支持。儿童在注意到周围环境后,往往就直接采取行动,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品质。主动性是人的自主性在人体自身特征方面的体现,心理主动性的培养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心理发展是由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幼儿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可能也在于这两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就出来什么。相应的,不少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也体现出灌输式的教育观。幼儿早期表现出自我态度萌芽和自我行为主张的出现,他们的欲望、要求都很鲜明,而且愿望与行为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成人经常将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孩子,抑制一些孩子认为很正常的行为,会使幼儿的心理受阻。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自主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养成与成人对着干的态度,再或者放弃自主,滋长依赖性,或者削弱了排除束缚和干涉的能力等等。其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成人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通常都扮演了解决者的角色。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上插手帮助其解决问题。成人的这种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也就影响了孩子自己的自信心,在心里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式。因而出现在遇到问题时,等待成人来解决的现象。 此案例的现象在幼儿中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心理主动性,使其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呢?就教师而言,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的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水墨游戏》 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喜欢想象,只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看到他们的思维的活跃和创作的大胆。那么,如果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节美术课就先成功了一半,可谓事半功倍。我利用课前在教室里粘贴了大量的上学期《水墨游戏》的学生作品,当学生们有的说笑,有的懒散走进教室时,立刻看到了许多熟悉的画面,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许多学生开始找自己的作品,教室里显得嘈杂起来,不过没关系,这都在我意料之中。随着我响亮的一声“上课”,学生们都习惯性的、整齐的起立,一切进入正轨,尽在掌握。 师:同学们刚刚欣赏了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次画展,你想起了什么?(示意大家看到教室里粘贴的作品。) 生:想起了我们上学期上的《彩墨游戏》那一课。 生:我还想起了那堂课上我们是在做“挑战”游戏中画的这些画。 师: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堂课啊,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玩一次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水墨游戏 这种形式的导入,简捷而有效。学生看到自己曾经的作品,唤起了他们对中国画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但毕竟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十分有

限粗浅,他们的好奇与求知欲使之带着疑问急于想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了铺垫。 师: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在游戏中我们使用的几件宝物是什么吗? 生:是笔、墨、纸、砚。 师:对,也就是文房四宝。(板书: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如果用生硬的语言对学生们说“我们来练习练习笔墨吧”,那么孩子们的热情与主动性就会少了一半,所以我结合要继续“挑战”游戏的结构安排来设计教学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另外,还要在细微之处渗透对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的养成。 师: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用文房四宝武装自己,再操练操练。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先要在书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然后才能动笔呀。 中国画从内涵到形式,前辈们早已登峰造极,使后代景仰与效仿。而学生们对国画的了解和笔墨的控制更是十分有限,因此我认为在练习的过程中,既不能难度大要求过高,也不可一开始就放任其涂鸦。否则,不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就是毫无技法,何谈国画艺术?所以我在教学从实际出发,既要按程式,学习传统中的本源东西。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下册: 《家乡的桥和塔》教学案例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周辉 背景分析: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即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即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产生,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热爱家乡,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以上的三个目标决不能孤立对待,他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设计理念: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在交流中丰富间接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 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笔和油画棒、美术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自行车(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自行车(四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自行车一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熊猫二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爆米花树三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爱心鱼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自行 车一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画自行车。 2、运用紧密排列绘画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涂色:自行车 2、图片:自行车;自行车的影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自行车的影子 (感知不同线条的连接组合) 1、教师:这里有一辆车的影子,看看会是什么车呢?(自行车) 2、涂色:自行车 教师:看许多线条宝宝都跑来了,哦,是一辆自行车。 小结:我们可以用许多细细的线条表现自行车的样子。 二、示范讨论(了解作画的要点) 1、车轮上的钢条怎样安装呢? 从轮胎到中间的轴一根根连接起来,像旋转起来的大风车。 2、我们怎样把车子组装起来呢? (1)需要一个斜杠 (我们用两根线条连接起来) (2)我们还可以用两根线条画什么呢? (车座底部)

(3)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 (龙头车把,有几个呢) 3、一辆自行车装好了,你还想添加些什么呢? (用横竖线条紧密组合成车篓,许多密密的横线条在一起变成衣包架) 三、幼儿作画 我们也来用线条宝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1、可以先把自行车的线条描一下。 2、线条画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讲评 你们觉得谁的自行车什么画的最漂亮,什么地方画的比较好呢?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熊猫二 活动目标: 1.认识熊猫的基本特征。 2.学习撕贴熊猫。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熊猫的图片、白色纸、黑色纸、浆糊。 2. 经验准备:幼儿在动物园观看过熊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熊猫吗?你看到的熊猫是怎样的? 幼儿根据自己看到过的进行回答 熊猫的身上只有两种颜色,分别是白色和黑色。熊猫的身体和 脑袋都是白色的,是圆圆的。熊猫的眼睛一圈是黑色的。耳朵和四 肢也是黑色的。 二、教师操作撕贴熊猫。 1.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熊猫也知道了它的外形特征,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撕贴熊猫,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给熊 猫摆各种各样的动作。 2.教师示范撕贴的正确放好。 我们先要撕熊猫的脑袋和身体,脑袋要小一些,身体要大一些,都是圆圆的。撕的时候要注意食指和拇指捏住慢慢的撕,一边撕一 边转圈圈,才能撕出圆圆的脑袋和身体。撕好以后把它贴在老师提 供的纸上。 接下来撕两个半圈,作为熊猫的耳朵。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教案前: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

小学二年级美术《大脚丫》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大脚丫》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湖南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以“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为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这一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真知识,真本领,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我深知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的统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大脚丫》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和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问题思考】 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加以创新,制作出一双有趣而有特色的拖鞋。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拖鞋的结构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用造型能力。 2、能力目标:能掌握纸拖鞋的制作过程,能通过不同形式制作出精美的纸拖鞋。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并能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剪、贴等方式制作出精美的合脚的纸拖鞋。【教学难点】 将拖鞋装饰得精美。 【教学准备】 教师: 1、鞋子的实物。 2、手工制作完成的拖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0200514103711)

渗透心理教育完善学生人格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 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把握学科特点,挖掘心理教育因素 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显而 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 的材料。在上第三册《地下的故事》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地下有着丑 陋的老鼠和长的不是很帅气的蚂蚁正在抢夺着一点点食物。一棵棵树根都被他们毁坏了。在听完他们的回答后,我就出示不同的有关地下的图片(有关 地铁的,还有学生想象地下城堡的等等),此时学生会啊的一声尖叫原来地 下也有这么美的啊!最后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地下的故事就变的非常的有 趣,连老鼠都变的可爱了。陶行知曾说:“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 学识,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要 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因此在教《梦》这一 课时,我就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讲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并及 时的给予正面的引导和点拨并给他们营造轻松和谐的作画氛围,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去选择,自由探索,让他们感觉在梦境般的感觉 中创作着自己的梦。让学生达到用“我手画我心”,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从而在美术中优化心理素质。 二、放飞情感,树立信心

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 注意多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在美术绘画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 落笔不够大胆,很拘束;有些学生在活动时,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从何 下笔;有些学生则非常紧张,还没有动手画画就说:“老师,我不会画,请你帮帮我吧。”其实像以上这些小学生,他们不是不会绘画,而是他们在作 画之前存在一定的疑虑,不敢落笔。长期以往,这些小朋友,往往会导致自 信心缺乏,不能形成健康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了 解学生的作画水平,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绘画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 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可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创 造信心。 三、赏识孩子,提高学生心理水平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否者,会打击和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书要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改变评价 方式与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1、根据学生个性实施评价。评价本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评定行为,有一 定的标准且要求公正合理。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内容 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例:“各种各样的车” 那天下午,我们的美术是“各种各样的车”,有许多小朋友把自己也画在车中,婷婷也画了,但她的作品一展示出来,马上引起小朋友的大笑,许 多小朋友不约而同地说:“婷婷真难看,头尖尖的,像一部破飞机。”婷婷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 特别的我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 特别的我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幼儿是怎样体验行为艺术的呢?大班美术活动《特别的我》是一节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的课例,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在本节活动中按照动作体验——线条勾画——欣赏装饰——合作创作——跳舞欢庆的顺序,让孩子从动作体验开始,以动作表达结束的方式,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自由舞蹈,大胆创作,群体合作,共同完成大幅的动态人物绘画作品,通过行为来体验艺术,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和人体的装饰。 2.在活动中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3.使幼儿了解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活动准备 音乐带、半开纸7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毛刷、抹布、水桶、标志、范画、工作服、将幼儿分7组 重点难点:分组合作描画不同人体动态。 活动过程

1.欣赏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张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画一张特别的画? 2.游戏《木头人》。交代规则:首先,咱们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女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听到音乐,做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美丽的木头人。(发标志)男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游戏规则是听到音乐,做有趣的、可笑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有趣、可笑的木头人。 3.教师示范。小朋友的动作都很特别,用什么办法能把咱们的动作留下来呢?某某小朋友到前面来,请你摆出一个特别的动作请大家欣赏,教师描画出该幼儿的体态。 4.讨论:请7位身上有标志的小朋友上前摆各种各样的动作(站姿或卧姿)。大家共同分析7位小朋友的动作能不能画在纸上,将个别动作稍做改动。 5.幼儿分7组,合作完成人体姿态的描画。 6.游戏《找信》。每组幼儿共同解读密信,分析信件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7.幼儿自由创作: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人体并为画面涂底色。 8.欣赏作品:请幼儿谈一谈,哪一组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清晰,色彩鲜艳,人体装饰的非常有特点。 9.结束部分:欢庆舞。师生在音乐伴随下自由舞蹈,展示自我独特魅力。

新寨幼儿园大班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案例分析

新寨幼儿园大班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案例分析 霍玉芸 一、案例背景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它就失去了意义。”新《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倾向。”因此,老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新思想。 自从进入大班以来,我班小朋友的绘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线条的多样化,色彩的丰富性,画面的丰满性等等表现形式,幼儿都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画出很丰富的容。每次上美术课,我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总是以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幼儿的作品,但是在评价幼儿好的作品过程中,我的评价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一)画飞机事件 星期三下午是一节美术活动,这节美术活动的容是要求幼儿来画飞机,在教学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示画飞机的基本要领,幼儿们听的很投入,在我画好飞机之后,我要求幼儿也画一架飞机。幼儿们很快地拿出彩笔和铅笔开始绘画,我班很多小朋友都按老师的要求画了一架飞机,我很为自己这次活动的成功感到高兴,因为幼儿都按老师

的要求画了一架很“标准”的飞机。 (分析:绘画是一种创作活动,所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鼓励孩子创新,而不是自我重复和模仿他人。在教学中,直接教图形简笔画让孩子模仿,不利于幼儿大胆地自由表现。) 正当我洋洋得意地巡回看幼儿的作品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班的王浩轩小朋友在纸上画了许许多多的小飞机,画面上的小飞机排成了“人”字行……我看到了王浩轩的作品,有点不满意,觉得他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绘画,不像其他幼儿那样在纸上画一架飞机,而是在纸上画了那么多的小飞机。这时我的脑子都没“转弯”,第一个在我脑子里的一句话直接冒了出来:“你看你,在画什么呀?你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你干嘛画那么多的飞机?”当活动结束的时候,我表扬了班级里每位画一架飞机的小朋友,唯独没有表扬他。别的小朋友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唯独王浩轩小朋友一脸的委屈,眼里有隐隐的泪水。这是我的脑海里有了许多思绪…… (分析:一个完整的绘画活动,想要发挥它的教育功效,就不能缺了教育反馈这一环节。对于教师,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是从成人的角度,通过评价辨别,找到指导重点、难点;另一角度是给幼儿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以增强创作情感。特别是后者,教师在以各种方式表现对绘画活动的评价时,应注意:观察作品,是否与该阶段表现方式相符。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绝不要指责孩子画的准不准,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们,若是这样,只会打击孩子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使他们丧失继续画画的勇气。在上述的案例中,王浩轩小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传承美学的文化——《各种各样的鞋》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但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鞋,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鞋子的设计中,把美术作业与语文学科的作业实行综合,

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以“鞋”为主线实行联想和创作,因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很多风格迥异的鞋,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又给人太多的启迪。选择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对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态的鞋能激活创作的灵感。利用多种材料,做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把它穿在脚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让自己做的鞋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水平。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幼儿园大班美术专题教学活动案例(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美术专题教学活动案例(四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美术专题教学活动案例一 幼儿园大班美术写生教案树二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画手套三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下雨天四

幼儿园大班美术专题教学活动案例 一 设计意图: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常常喜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幼儿往往无所适从或不敢下笔。虽然影响因素众多,但不可忽略的是教师没有帮助幼儿充分积累视觉感受和审美经验,使得幼儿的创作缺乏基础。因此,在此系列活动中,我选择了极具审美价值、适合幼儿学习和感受的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蒂斯三位画家的部分作品,一方面让幼儿直接欣赏和体验这些大师作品的多样风格,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多种作画方式和意向,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幼儿的灵感,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主动吸纳大师作品中的一些元素。从模仿到分解、重组、创造,提高创作能力。 活动一红黄蓝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尝试用红、黄、蓝三种不同比例的蜡光纸色块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中组合粘贴,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迁移折纸经验,能将正方形纸折剪成自己需要的小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各种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能按照先摆图形后粘贴的程序操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等系列作品的PPT,电脑。 2.A4纸大小的图画纸人手一张,裁成A4纸的四分之一大小的正方形红、黄、蓝三色蜡光纸(幼儿人手一份)。

3.糨糊每组两盒或胶棒人手一个,抹布,剪刀,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逐一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感受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画家的许多幅画。请你们仔细看看,能不能发现他的画有什么特点。 师:你觉得他的画好像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谁能发现这些画都用了哪些颜色?(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一样多吗?谁能发现这幅《红黄蓝构成》画上哪种色块最多,哪种色块第二,哪种色块最少?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和案例分析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胡兴元 摘要: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重要形式。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关于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从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进行案例分析,从目标的确定于表达,目标的达成度,教师的教学技巧,过程的安排,内容的逻辑性,师幼互动,环境布置,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展开。关键词:幼儿,艺术,活动设计,案例 “艺”自古就有表示才能、技艺、武艺之义,自古《史记·龟策列传》中就有“拨开异能之路”之说,现在常用的多才多艺,也是沿用了这个词义,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技艺的意思。“艺术”一词,在古代泛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教学科目)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在现代,艺术指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幼儿园艺术活动是指对学龄前儿童,以艺术作品为载体,通过他们能够接受的艺术形式感受艺术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艺术世界和精神生活,形成其健康的品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 艺术活动是幼儿感受世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艺术活动对于尊重幼儿的自然天性,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以及增强幼儿的社会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艺术活动的有效展开是建立在科学的艺术活动设计基础之上的,活动主体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方式方法的选择及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是活动设计的主要方面。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类活动。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人类不断完善

小学美术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案例分析 【背景】 这是人美版第九册的内容——《动物的脸》,这一课属于美术的造型·表现的范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有效目标的达成。为此,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情境】 课前我制作看漂亮的课件,以加强上课的效率,并把课堂结构调整为观察体验、欣赏探索、示范讲解、创作练习、拓展评价五个步骤。学生在看完老师展示的有关动物的图片和自己的体验后,对描绘动物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看完老师的示范后,不仅对用中国画的工具作

画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对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分析】 (一)实现最优化教学导入 人获得信息的途径有80%来自视觉。所以形象丰富、生动的图象是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来源,通过对色彩的感受、形态的体验、情景的触动,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有效地学习状态。 本堂课让学生欣赏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喜爱的动物后,不由自主地想把它画下来。于是我有紧接着设计了让学生体验的教学环节,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动手尝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导入方式的最优化设计又是课堂教学的排头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源。本堂课的导入实现了优化教学,为学生作画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合理化引导观察 在引导学生欣赏黄永玉的《猫头鹰》的国画时,我特意出示了猫头鹰的图片和国画作品放在一起,并让学生找出猫头鹰的特点,并和画作《猫头鹰》进行比较,看看他们的异同点,并理解画家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通过分析,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

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真诚的守候今天是星期一,全校举行升旗仪式,于是我早早地赶往学校。走入学校外的“红领巾一条街上”,孩子们都很有礼貌,“老师,您早!”的问候让我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老师,早上好!”刚入校门又听到同学稚嫩的声音。“早上好!”我便微笑着作习惯性的回答,并没有太多在意,推着车便往里走。“老师,等一下!”哦,原来是戴宛丽和胡妍丽这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俩平时性格内向,胆了很小,课堂活动却十分认真,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她们一大早找我会有什么事呢?我正纳闷,只见宛丽急忙从背上把书包取下来,从沉甸甸的书包里拿出两张DVD碟片,“老师,今天是上”我与卡通“一课吧,我带来了最好看的《米老鼠》和《狮子王》,您能让我和同学们一起看吗?孩子的眼里充满了纯真与祈盼,多可爱的孩子呀,我感动了!课堂上,我改变了教学计划,让小朋友首先欣赏一段动画片《狮子王》,孩子们聚在一起欣赏喜欢的影片,别提多高兴了!我郑重地说:“这部好看的片子你们知道是谁提供给我们的吗?那就是我们班的双胞胎姐妹,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立刻,孩子们感激地看着姐妹俩,掌声四起!姐妹俩也非常高兴,脸蛋笑得像熟了的小苹果!什么是幸福?天气一变化,我就感冒了,喉咙更是出奇地疼,这恐怕是教师的职业病吧!怀着郁闷的心情,我走进了教室。抬头一看,讲台上有一杯黑乎乎的液体正“望”着我呢!“老师,我妈妈说这种草药对喉咙特别有好处,您把它喝了吧。”是余亚男的声音,购买我没有言语,他又说:“老师,不苦的,我已经帮您放了些冰糖。”接着,一个个小脑袋都凑到了我身边,把各式各样的润喉片往我手里塞:“老师,吃金嗓子吧,广告里说很好的!”“老师,还是吃我的西瓜霜吧!”……还会有谁比我更幸福呢?故事写到这,我忽然想起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啊,在这艰难的课改大道上,正因为有挑战,正因为有信念才有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者!虽然这些故事微不足道,但它却似我两年艺术教学的一个小结和归纳,又似一道道美丽的心灵彩虹,永远鞭策着我,照亮着我……野蜂飞舞新课程的“新”,体现在师生们用新眼光在观察、用新思路在思考,课堂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场所,而成为了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共同发展的一个平台。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里,你可能很难再发现小手放在背后,眼睛盯着黑板,心思却游离在窗外的安静课堂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群群被“激活”的因子在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的热闹场景……我是一名艺术教师我总是在想办法使艺术课堂“热闹”起来,因为我认为:在艺术的课堂里,“闹”总比“静”好,因为,“闹”一“闹”,可以帮助孩子们点燃艺术的思想火花;“闹”一“闹”,还可以使凝固的课程资源变得鲜活起来!记得有一次艺术课,我和孩子们正饶有兴趣地描述着春天的美景,抒发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美丽的小区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美丽的小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一起设计小区的乐趣。 2、学会在地方自然材料上大胆的进行装饰。 3、通过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区的环境。 重点:能大胆的在纸盒、树根、树枝、草席上进行装饰。 难点:能和其他幼儿友好的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造型的树根、纸箱、树枝、草席、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回忆参观小区的见闻。 师:之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参观的幼儿园附近的小区,你们还记得吗? 那你们能说说你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色,它们是怎样的?还看到了什么? 二、欣赏课件,引导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记忆力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其他城市的小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引导幼儿和自己所熟悉的小区进行比较) 师进行总结:这些都是现代小区,里面有住房,绿化,雕塑、喷泉、、、、、、小区里不光光是住的地方,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三、幼儿进行设计小区活动。 1、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小区,你们心情怎样?这些都是设计师叔叔动脑筋设计的,那今天我们小朋友夜来当一回设计师,设计“美丽的小区”好吗? 2、师:在小朋友设计之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设计小区需要的材料吧! 树根可以用来做小区里的什么呢?(雕塑) 纸盒可以用来做小区里的什么呢?(房子) 树枝可以用来做小区里的什么呢?(树林) 草席可以用来做小区里的什么呢?(墙壁) 3、师:认识了材料,我们就要准备去设计小区了。在设计之前,老师还有两个要求: i. 大胆作画。 同伴间要先分工,比如你画草,我画树等等。要友好合作,爱护你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4、进行自由分工。 师:想要装饰房子的小朋友请到赵老师那里贴标记。 想要装饰树根的小朋友请到姜阿姨那里贴标记。 想要装饰草席的小朋友请到我这里贴标记。 想要装饰树枝的小朋友请到我这里贴标记。 5、幼儿开始创作,教师轮回指导。 四、幼儿参观自己设计的小区,进行环保教育。一起拉手跳舞,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小区真漂亮,引导幼儿说说你画了什么?你怎么爱护你的小区? 师:我们好开心,让我们找到好朋友一起手拉手,跳起舞来吧。

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案例 课题:《戏剧脸谱》班级:六年级(2)班 案例背景 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创造,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应当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在上《戏剧脸谱》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我国的戏剧艺术有所了解的情境下,然后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心境下完成脸谱图案的绘画。避免走进传统教学的模式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从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为了能上好《戏剧脸谱》一课,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脸谱的知识及其图案,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一张已经画好了的各式各样的脸型,这样一来为《戏剧脸谱》课堂打好了第一桩。我也准备了几张自

己画的脸谱图案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等。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造型、色彩,初步了解脸谱的有关知识,学习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创造性地画出一个脸谱样式,提高对中国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脸谱图形创造的兴趣。 案例描述 当我处理《戏剧脸谱》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新的处理与尝试。其教学过程如下: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案例:OK发型师 陈琳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练习画直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多种线条。 2. 了解美发师的工作,尊重他人的劳动。 活动准备: 各种发型图片,彩笔每个幼儿1盒。.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欣赏发型 1、出示发型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 2、请幼儿说说:每张照片上是发型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说说妈妈、爸爸和其他家人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如:妈妈的头发烫成大波浪,弯弯曲曲地披在肩上很漂亮;爸爸的头发很短是平头,很精神;...... 4、请幼儿之间互相观察发型,说说朋友的发型是什么样的。 5、你经常去哪里理发?理解美发师的工作. 二、探讨头发的画法 1、欣赏画册《OK发型师》画面。讨论如何为光头人添画头发,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 2、幼儿看发型图样,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几种线条: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说说哪种发型适合用哪种线条。短发适合用短直线来画,卷发可以用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来画。 3、示范线条的画法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幼儿设计发型

1、幼儿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发型,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绘画。从发际处开始向外画。 2、教师提醒幼儿画时线条要一根一根紧挨着,直到将整个头顶部画满,要画的多,画的紧密。 四、展示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排列在一起,互相欣赏。 启发幼儿给自己设计的发型起个别致的名字。 请幼儿评出最佳“发型设计师” 教学反思: 幼儿在预热阶段能通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自己父母的发型。知道美发师为我们剪出了漂亮的发型,他们是为我们服务的。在练习各种线条画法是个难点,幼儿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幼儿初次接触这些线条的画法觉得很新奇,画着很有耐心。不时会问问:老师我画的对吗?得到肯定的回答他们很高兴。继续很认真的画着,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心里特高兴。新奇的事物对幼儿永远有吸引力。他们在图画本上练习了一阵子之后就开始自己的发型设计了。有的说我画妈妈的头发,有的说我画爸爸的头发,有的说我画姐姐的......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有了练习的基础幼儿在美术书上画的很好,很快。幼儿画完了,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展示。幼儿下座位看其他人的画,幼儿评论作品找到最好的,评出“发型设计师”。我奖励给幼儿一个贴纸,看着幼儿高兴的样子,我以后不会再吝啬我的奖励和微笑。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不强,画出来的画相对来说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儿作品时,只顾了展示版面的好看,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我的这种做法是错的。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再不好看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成果,鼓励他们下次画得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