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004-Jason揭开叠前反演的奥秘_质量控制体系

200004-Jason揭开叠前反演的奥秘_质量控制体系

叠前反演

一引言 岩层中地震波的速度决定于弹性模量和密度,岩石的弹性模量又首先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其次是孔隙度、孔隙流体性质以及压力、温度等环境因素,而孔隙度、孔隙流体及环境因素是通过影响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密度而影响速度的,所以决定岩石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岩石成分,因此我们自然想到用速度来判别岩性。然而,各种岩石的速度范围太宽,互相重叠,我们很难仅仅根据速度来作岩性判别。因此利用AVO和叠前弹性反演进行岩性预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叠前反演方法原理 (一)AVO的方法原理 AVO分析技术是利用地震反射振幅与炮检距变化的关系 (Amplitude—Versus Offset,简称AVO),即:通过分析CDP道集中不同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来识别岩性及检测含气性的一种地震技术。其物理意义是:在两种不同岩层之间的界面上,当一种岩层的纵、横波速度之比Vp/Vs与另一种岩层的速度之比明显不同时,其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炮检距)而变化。AVO反演主要利用不同岩性泊松比差异所形成的AVO特征响应,来区分波阻抗相近的储层与非储层。 当地震纵波P1非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时,会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其中反射波包括反射纵波P2和反射横波S1,透射波包括透射纵波P3和透射横波S2(图1-1 图1-1纵波倾斜入射到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示意图 纵波非垂直入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满足Zeoppritz方程:

??? ? ????????---=????????????? ????????? ??? ?? ? ?? ?------1111211222212 21111221 11222 2 211122211122 2112211 2cos 2sin cos sin 2sin 2cos 2sin 2cos 2cos 2sin 2cos 2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φθθθφρρφρρφφφρρθρρφθφθφθφθφθPS PP PS PP P S P P P S S P S P S P S S P T T R R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1) 其中介质1表示入射波和反射波所在的介质,介质2表示透射波所在的介质,VP1、VS1分别表示介质1中纵、横波的速度;VP2和VS2分别表示介质2中纵、横波的速度;ρ1和ρ2分别表示介质1和介质2的密度;θ1表示纵波的入射角和反射角;φ1表示横波的反射角,θ2和φ2分别表示透射纵波、横波的透射角;RPP 、RPS 、TPP 、TPS 分别表示P 波反射系数、SV 波反射系数、P 波透射系数和SV 波透射系数。 (二)叠前弹性反演的原理 叠前弹性反演基于贝叶斯原理,并且假设地震噪声和弹性模型的不确定性分布都是高斯概率分布,零均值,数据空间的斜方差为Cd , 模型空间的斜方差为Cm 。 基于这些假设,在最大相似性基础上的最佳弹性模型,最小化下面的目标函数: (3-6) 这里Js 和Jg 分别是与地震和地质有关的表达式。 假设地震噪声各道之间是互不相关的,入射角为θ,数据的斜方差Cd 是对角 线的,角道集地震数据的噪声函数是 , 表示的则是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 际角道集地震振幅的偏差: (3-7) 这里是角度为θ时的反射系数系列,与当前的弹性模型m 有关,是 与角度θ和 有关的最佳角道集子波, 是实测的角度为θ时的地震数据。 角度为θ时的反射系数序列由Zoeppritz 方程的近似算法Aki-Richards 方程得到。 最终叠前弹性反演的目标函数就变为:

HRS叠前反演-物探技术介绍-精华资料

叠前地球物理反演 物探技术资料2013年7月-2015年7月

前言 地震反演是把常规的地震反射剖面转换成测井剖面,将地震资料变成可以和测井资料直接对比的形式。它是利用地质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求解地下岩层的物性结构和介质的空间变化。具体的说地震反演就是应用地震、地质和测井信息,反推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等岩石地球物理参数,估算储层参数,从而预测储层分布的科学。 更通俗的讲地震反演就是在已知的测井曲线和地质参数(各种地质分层、岩石组分等参数)约束下,把地震剖面转换成测井剖面,也可以说是把每个地震道数据都转换成测井曲线,例如把地震剖面转换成密度剖面、纵横波速度剖面、泊松比剖面等等,这时每个地震道都可以看成是一口新井,在其位置上的各类地震反演曲线就构成了这口伪井的测井序列。 地震反演作为反演的一个特例,它具有反演的基本特征,反演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时间滞后性,在事件发生后,才能应用反演过程推测事件的原始起因。例如警察办案,都是从人证、物证开始入手,反推出犯罪分子是谁。地震反演亦如此,先要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出地震剖面,结合已经测定好的测井曲线等资料,反演出地下岩层的物理属性,如速度、密度、孔隙度等。而这些地质属性在现实情况下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正因为地下有了这些地质情况,我们才能获得相应的地震数据,因此地震数据采集是个正演过程。所以反演之前必定是正演过程,首先犯罪才能抓罪犯。在时间序列中反演处于时间线的下方,属于一个应用结果推测原因的过程。 那么反演的前辈正演是什么呢?不通俗的说就是以现实为基础,推测未来。通俗的说法就是在已知地下地层的沉积状态(既地质模型下参数,包括构造、速度、密度等),计算地震响应(地震剖面)的过程。如一维正演模型就是常说的合成地震记录,二维正演模型就是常用的二维正演剖面,现在已经进化出了三维正演数据体。文王囚禁羑里而演周易,根据殷纣王的一贯德行,文王推演八卦得知其子被杀,自己被迫食子之肉,最后吐出一种小动物名曰“兔子”,这个残酷的故事是典型的正演,应用殷纣王残暴指数,推测出悲伤的未来,已知道事故的结局却无法改变,如同野外地下构造在亿万年前就已经产生,必然生成特定的地震采集数据一样,不存在多解性。 地震勘探中广义的反演包括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地震资料处理把获得的单炮数据经过一系列复杂变换,求取地下构造形态信息(地震剖面)和反射系数序列。解释是从地震记录和测井数据入手,反推地质构造(解释层位)、沉积相等地质信息。只不过地震解释人员更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正演,这样自己的解释方案才能是确定无疑的,NB的如同真理,不容他人质疑。不过在资料复杂地区,往往会发现很多“真理”,这就是反演的不确定性。如果解释人员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处理人员是一条绳上的两只蚱蜢,问题就会简单多了,反演本身具有多解性,寻找最优化的方案才是关键。 反演和正演都是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的,应用地震和测井数据反演推测地质模型的过程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各种误差累计的后果是反演结果存在多解性,要求解释人员去伪存真,选择合理的而不是头脑中内定的结果。从信息映射角度考虑,测井和地质信息来源仅仅是在井点上是精确的,是点信息,要把这些信息映射到整个三维空间上需要地震数据与之结合,在运算过程中存在多解性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反演的不确定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 下面结合HRS反演软件具体介绍一下反演的理论和实现方法。

AVO及叠前反演讲解

个参数是以两个参数的比值,例如 V p1 V p2 11 等形式出现。这样就可以把 V p1 £1 等分别看作一第一节叠前流体检测技术 近几年,随着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进步,尤其叠前偏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得到来自地下真实反射点的叠前道集(CRP道集),为叠前烃类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资料基础。 目前基于叠前道集的直接烃类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岩石物理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叠前道集 AVO响应特征分析;一种是利用多个限角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利用纵横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拉梅系数等敏 感属性反映含油气性。 一.AVO分析技术 1、 AVO理论简介 AVO (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早先也称为 Amplitude Versus Offset,译为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由此而衍生的有振幅随入射角变化 A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振幅随方位角变化 AV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zimuth ),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变化 AVO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and Azimuth )等。 AVO作为一种含气砂岩的异常地球物理现象,最早在 20世纪80年代初被Ostrander发现。这一现象表现为:当储层砂岩含气后,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会发生明显的加大(基于SEG标准极性)。 因为AVO现象与含气砂岩的对应关系,从而引起勘探地球物理界广泛的重视。后续的研究表明:这 种异常现象并非一种特殊的形式,而是遵循Zoepprittz早先所提出的地震反射波动力学方程式,从而 对AVO现象的解释有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针对AVO现象继而出现的 AVO技术是继亮点之后又一项利用振幅信息研究岩性、检测油气的技术手段。 AVO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A、直接利用CDP道集资料进行分析,这就充分利用的多次覆盖得到的丰富的原始信息; B、禾U用振幅随炮检距(入射角)的变化的特点,即利用整条曲线的特点。而亮点技术只是利用 了这一特殊情况下曲线的一个数值。所以,AVO技术对岩性的分析比亮点技术更为可靠。 C、这几年波动方程对地震剖面的成像有了更大的成果,是对地下构造形态的反演。AVO技术从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是利用波动方程进行岩性反演分析的方法,但是其理论和思路是对波动方程 得到的结果的比较精确的利用。 D、 AVO技术是一种研究岩性的比较细致的方法,并且需要有测井资料的配合。 2、 AVO技术的理论基础 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来自于所谓的“能量分区”。当地震波入射到地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 一部分能量透射。如果入射角不等于零度,纵波( P波)能量一部分反射,一部分转化成透射P波 和S波。反射和透射波的振幅能量取决于地层边界的物理性质差异。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和 密度p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反射振幅也依赖于入射波的入射角(图5-3-1 )。 因此,当一个平面纵波非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就要产生反射纵、横波和透射纵、横波。在界面上,根据应力连续性和位移连续性,依据边界条件并引入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就可以得出四个相应波的位移振幅应当满 足的方程叫做Zoeprritz方程,这个方程是 Zoeprritz在1919年 解出的。这个方程组比较复杂,不能解出新产生的波的振幅与有关参数明确的函数关系。但是从方程组可以看出,一 般反射纵波的反射系数Rpp是入射角界面上部介质的密度p,纵波速度Vp1,横 波速度VS1以及界面以下的介质密度 p 2,纵波速度VP2,横波速度VS2等七个参数的函数,可以简单的表示为Rpp ( &, VP1, VS1, p 1, Vp2, VS2, p 2),虽然不能直接从方程中解出Rpp与七个参数 的具体关系,但是可以假设以物质的六个物性参数为参变量,以&为变量,仔细分析可以得到,六

叠前反演技术

叠前反演技术,与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和定量AVO都是指同一概念。该技术是利用叠前CRP道集数据(或部分叠加数据)、速度数据(一般为偏移速度)和井数据(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密度及其他弹性参数资料),通过使用不同的近似式反演求解得到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并进一步,用来预测储层岩性、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资料的叠前反演呢?首先,由于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是多炮多道的观测系统,每个CDP点或CMP点记录的不同道具有不同的炮检距,每道上的反射振幅随炮检距不同而变化。叠后反演基于常规处理的水平叠加数据,以自激自收为假设条件,即每个CDP或CMP道集经动校正后,把不同炮检距的记录道动校正为零炮检距位置,之后进行水平叠加。这样,叠加剖面无法反应野外采集所记录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特性,并损失了与炮检距关系密切的大量横波信息。其次是叠后波阻抗反演是不随入射角发生变化,仅与纵波速度、密度有关,而叠前反演的弹性阻抗与入射角密切相关并与纵波、横波速度、密度4项参数有关。由于同时利用了纵横波速度,其计算产生的弹性参数远较叠后反演丰富,可区别岩性与含油气性,为钻探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依据。 技术人员在研究中发现:进行叠前反演时,要注意资料条件及处理解释的结合。一是地震资料的采集必须针对目的层深度,有足够大的炮检距来记录大量信息,并在处理中,对振幅进行补偿,严格保持相对振幅关系,避免虚假振幅信息的产生。二是在地震资料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时,炮检距或角度范围的选择要针对目的层深度,使不同炮检距范围能明显反应用振幅的变化。三是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子波,子波振幅谱对应于不同炮检距部分叠加数据。四是在纵横波资料分析中,当岩石中含有油气时,纵波速度会降低,有时会出现含油气砂岩的速度接近泥岩速度,在声阻抗上无法区分岩性,但横波阻抗受油气影响很少,因此,两者的交汇图分析对划分岩性及含油气意义深远。五是弹性参数综合分析,其物理意义不同,有的反应弹性模量,有的反应剪断模量,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原来用的比较多的是叠后反演,比较典型的是波阻抗反演,就是当入射角为零度时候,p波速度和层密度的乘积。因为我们只能分离出密度和速度的乘积,不能进一步分离出密度和速度,所以就用密度和速度的乘积即波阻抗来判断岩性的变化。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地震记录中有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现象,也就是说,在入射角不大于30度时,振幅也随着入射角度而变换,这样人们就想,能不能将入射角是零度时候的波阻抗,进行改进,将角度变化反应出来的信息加入之中,于是就提出了弹性波阻抗的概念,弹性波阻抗主要是以AVO为基础,而AVO就是在叠前数据中表现的,因此,弹性波阻抗也肯定是在叠前记录中进行的。所以说叠前和叠后反演只是考虑的方面不同而已.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由地震信息得到地质信息的过程。 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基础在于:地下不同地层存在波阻抗差异,当地震波传播有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地震反射波。地震反射波等于反射系数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某界面的法向入射发射系数就等于该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阻抗差与波阻抗和之比。也就是说,如果已知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分布,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反射波的分布,即地震反射剖面。即由地层波阻抗剖面得到地震反射波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正演,反之,由地震反射剖面得到地层波阻抗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反演。 叠前反演主要是指AVO反演,通过AVO反演,可以获得全部的岩石参数,如:岩石密度、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阻抗、泊松比等。叠前反演与叠后反演的根本区别在于叠前反演使用了未经叠加的地震资料。多道叠加虽然能够改善资料的品质,提高信噪比,但是另一方面,叠加技术是以东校正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等特征不随炮检距变化的假设为基础的。实际上,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反射振幅在不同炮检距上是不同的,并且反射波形也随炮检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特征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很复杂,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炮检距的地震波经过的地层结构、弹性性质、岩性组合等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叠加破坏了真实的振幅关系,同时损失了横波信息。叠前反演通过叠前地震信息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来揭示岩性和油气的关系。叠前反演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理论。理论上讲,利用反射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全部岩性参数的反演,提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岩石密度、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参数。 叠后地震剖面相当于零炮检距的自激自收记录。与叠前反演不同,叠后反演只能得到纵波阻抗。虽然叠后反演与叠前反演想必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由于其技术方法成熟完备,到目前为止,叠后反演仍然是主流的反演类型,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 介绍几种叠后反演方法: 1)道积分: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计算地层相对波阻抗(速度)的直接反演方法。因为它是在地层波阻抗随深度连续可微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因而又称为连续反演。 原理简述: 上述公式表示,反射系数的积分正比于波阻抗Z的自然对数,这是一种简单的相对波阻抗概念。 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与绝对波阻抗反演相比,道积分的优点:1.递推时累积误差较小;2.计算简单,不需要反射系数标定;3.无需钻井控制,在勘探储气即可推广使用。 缺点:1.由于这种方法受到地震固有频宽的限制,分辨率低,无法适用于薄层解释的需要;2.需要地震记录经过子波零相位化处理;3.无法求得地层的绝对波阻抗和绝对速度,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储层参数;4.这种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不能用地质或测井资料对其进行约束控制,因而结果比较粗略。 2)递推反演方法:根据反射系数进行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或层速度,其关键在于由原始地震记录估算反射系数和波阻抗,测井资料不直接参入反演,只起到标定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因此又称为直接反演。 原理简述: 利用以上公式,可以从声波时差曲线及密度曲线上(没有密度曲线时可以利用Gardnar 公式进行换算)选择标准层波阻抗作为基准波阻抗,将反褶积得到的反射系数转为波阻抗。

02_叠前同时反演中文培训教程

叠前同时反演 中文中文培训教程培训教程 (试用版试用版)) JGW 201 辉固地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56号 远洋国际中心A 座1207-1209室 100025 电话:010 5908 1801 传真:010 5908 1802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78298373.html, 技术支持:support.china@https://www.doczj.com/doc/878298373.html,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叠前同时反演概述 (3) 工区数据介绍.....................................................................................................4 第二章第二章::岩石物理建模. (5) 2.1 岩石物理建模基础........................................................................................6 2.2 岩石物理建模...............................................................................................9 第三章第三章::JASON 叠前同时反演对道集数据的要求及质量控叠前同时反演对道集数据的要求及质量控制制(介绍介绍))..................22 第四章第四章::反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27 第五章第五章::叠前同时反演叠前同时反演对地震资料的质量控制及数据对齐对地震资料的质量控制及数据对齐 (31) 5.1 叠前同时叠前同时反演反演反演地震资料质控地震资料质控........................................................................31 5.2 数据对齐.....................................................................................................36 第六章第六章::叠前合成记录制作及AVA 子波提取. (40) 6.1 井编辑与标定.............................................................................................40 6.2 子波估算.....................................................................................................44 第七章第七章::低频模型建立.. (47) 7.1 地质框架模型的建立...................................................................................47 7.2 低频模型的产生..........................................................................................49 第八章第八章::叠前AVO/AVA 同时反同时反演演..........................................................................51 第九章第九章::叠前AVO/AVA 同时反演质量控制............................................................62 第十章第十章::叠前同时反演叠前同时反演成果三维可视化解释成果三维可视化解释 (69)

GMAX_叠前地震储层描述_软件技术介绍-2006new解析

技术介绍 GMAX TM reservoir v1.0 EPT 公司 叠前地震储层描述软件 叠前地震储层综合描述 AVO/FVO 属性分析 储层流体预测 地震偏移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 叠前和叠后地震混合反演 流体置换模型 地震响应正演模拟

1. 叠前地震储层描述的关键技术 GMAX TM reservoir ( 以下简称GMAX )是EPT公司自主开发的功能强大的综合性叠前地震储层描述和解释软件系统。该系统利用地质、叠前地震、测井和岩石物理等信息,成功地实现了对储层空间几何形态、物性和含流体特性等各项参数的描述。 GMAX拥有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叠前地震储层描述技术。除了同类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外,还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技术: (1) 岩石物理模拟和叠前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技术 利用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并利用钻井资料和岩石物理理论建立关键井的储层地质模型和岩石物理模型,正演模拟储层的叠前地震波场特征。利用模型叠前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结合油藏特征,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油、气、水等流体所产生的叠前地震波场特征。关键技术包括: 流体置换模型技术 模拟孔隙形状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 模拟流体压力和地应力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 模拟流体饱和度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 叠前地震正演模拟技术 (2)A VO/FVO技术 GMAX采用A VO/FVO技术, 对储层的含流体特性进行精细描述。关键技术包括: 基于多信号频率估算技术的频率随偏移距变化(FVO)特征分析 A VO属性分析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A VO属性和岩石弹性模量的交汇解释 (3)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技术 GMAX采用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反演纵横波阻抗、泊松比、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等参数, 对储层的几何、物性和含流体特性进行精细描述。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的关键技术包括: 基于流体替换模型的井中横波速度反演技术 与偏移距有关的子波反演技术 复杂地质构造情况下弹性阻抗建模技术 纵横波阻抗、泊松比、拉梅系数和剪切模量反演技术

AVO及叠前反演详解

第一节 叠前流体检测技术 近几年,随着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进步,尤其叠前偏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得到来自地下真实反射点的叠前道集(CRP 道集),为叠前烃类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资料基础。目前基于叠前道集的直接烃类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岩石物理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叠前道集A VO 响应特征分析;一种是利用多个限角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利用纵横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拉梅系数等敏感属性反映含油气性。 一. AVO 分析技术 1、 AVO 理论简介 A 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早先也称为Amplitude Versus Offset ,译为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由此而衍生的有振幅随入射角变化A VO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 ),振幅随方位角变化A V 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Azimuth ),振幅随炮检距和方位角变化AVOA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and Azimuth )等。 A VO 作为一种含气砂岩的异常地球物理现象,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Ostrander 发现。这一现象表现为:当储层砂岩含气后,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会发生明显的加大(基于SEG 标准极性)。因为A VO 现象与含气砂岩的对应关系,从而引起勘探地球物理界广泛的重视。后续的研究表明:这种异常现象并非一种特殊的形式,而是遵循Zoepprittz 早先所提出的地震反射波动力学方程式,从而对A VO 现象的解释有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针对A VO 现象继而出现的A VO 技术是继亮点之后又一项利用振幅信息研究岩性、检测油气的技术手段。 A VO 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A 、直接利用CDP 道集资料进行分析,这就充分利用的多次覆盖得到的丰富的原始信息; B 、利用振幅随炮检距(入射角)的变化的特点,即利用整条曲线的特点。而亮点技术只是利用了这一特殊情况下曲线的一个数值。所以,A VO 技术对岩性的分析比亮点技术更为可靠。 C 、这几年波动方程对地震剖面的成像有了更大的成果,是对地下构造形态的反演。A VO 技术从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是利用波动方程进行岩性反演分析的方法,但是其理论和思路是对波动方程得到的结果的比较精确的利用。 D 、A VO 技术是一种研究岩性的比较细致的方法,并且需要有测井资料的配合。 2、 AVO 技术的理论基础 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来自于所谓的“能量分区”。当地震波入射到地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一部分能量透射。如果入射角不等于零度,纵波(P 波)能量一部分反射,一部分转化成透射P 波和S 波。反射和透射波的振幅能量取决于地层边界的物理性质差异。纵波速度Vp 、横波速度Vs 和密度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反射振幅也依赖于入射波的入射角(图5-3-1)。 因此,当一个平面纵波非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就要产生反射纵、横波和透射纵、横波。在界面上,根据应力连续性和位移连续性,依据边界条件并引入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就可以得出四个相应波的位移振幅应当满足的方程叫做Zoeprritz 方程,这个方程是Zoeprritz 在1919年解出的。这个方程组比较复杂,不能解出新产生的波的振幅与有关参数明确的函数关系。但是从方程组可以看出,一般反射纵波的反射系数Rpp 是入射角界面上部介质的密度ρ1,纵波速度Vp 1,横波速度Vs 1以及界面以下的介质密度ρ2,纵波速度Vp 2,横波速度Vs 2等七个参数的函数,可以简单的表示为Rpp (&,Vp 1,Vs 1,ρ1,Vp 2,Vs 2,ρ2),虽然不能直接从方程中解出Rpp 与七个参数的具体关系,但是可以假设以物质的六个物性参数为参变量,以&为变量,仔细分析可以得到,六个参数是以两个参数的比值,例如21 p p V V 、21ρρ等形式出现。这样就可以把2 1p p V V 、21ρρ等分别看作一

反演技术原理

反演技术 前言 一. 反演的概念、目的 二. 反演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三. 反演的基本方法 四. 地震反演难题的解决方案 五. 反演的实质 六. 反演的基本流程 七. AVO反演处理简介 地震、测井、钻井是石油工作者认识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虽然测井、钻井仅能提供井孔附近的有关信息,尤其是有关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信度、准确性,能确切地指出含油气层的位置,定量化分析与储层、油藏有关的参数。然而一个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的设计、实施、调整仅靠测井、钻井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与地震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虽然远远不及测井、钻井,但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从光电记录、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从二维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成像的准确性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地震资料包含大量地下地质信息,覆盖面积广,具有三维特性,所以这项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如何进行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如何进行油藏、含油气层的预测? 这些问题促使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开发应用了一系列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如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AVO 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地震的长处,使人们对地下储层、油藏的研究从点到面、从二维到三维、从三维可视化研究到油藏动态监测、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研究,大大提高了钻探成功率,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为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地震技术被列为二十一世纪石油工业发展的首要技术,相信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AVO分析技术)也必将在我国油田勘探、开发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反演的概念、目的 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就是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地质资料提供的丰富的构造、层位、岩性等信息,从常规的地震剖面推导出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密度、速度、孔隙度、渗透率、沙泥岩百分比、压力等信息。那么如何理解这个概念?还是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正演吧! 1.正演的概念 如果我们已知地下的地质模型,它的地震响应如何?通过模拟野外地震采集,得到单炮记录,再通过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偏移得到合成剖面这一过程就是正演。

叠前反演技术

叠前反演技术 叠前反演技术,与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和定量AVO都是指同一概念。该技术是利用叠前CRP道集数据(或部分叠加数据)、速度数据(一般为偏移速度)和井数据(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密度及其他弹性参数资料),通过使用不同的近似式反演求解得到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并进一步,用来预测储层岩性、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资料的叠前反演呢?首先,由于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是多炮多道的观测系统,每个CDP点或CMP点记录的不同道具有不同的炮检距,每道上的反射振幅随炮检距不同而变化。叠后反演基于常规处理的水平叠加数据,以自激自收为假设条件,即每个CDP或CMP道集经动校正后,把不同炮检距的记录道动校正为零炮检距位置,之后进行水平叠加。这样,叠加剖面无法反应野外采集所记录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特性,并损失了与炮检距关系密切的大量横波信息。其次是叠后波阻抗反演是不随入射角发生变化,仅与纵波速度、密度有关,而叠前反演的弹性阻抗与入射角密切相关并与纵波、横波速度、密度4项参数有关。由于同时利用了纵横波速度,其计算产生的弹性参数远较叠后反演丰富,可区别岩性与含油气性,为钻探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依据。 技术人员在研究中发现:进行叠前反演时,要注意资料条件及处理解释的结合。一是地震资料的采集必须针对目的层深度,有足够大的炮检距来记录大量信息,并在处理中,对振幅进行补偿,严格保持相对振幅关系,避免虚假振幅信息的产生。二是在地震资料道集进行部分叠加时,炮检距或角度范围的选择要针对目的层深度,使不同炮检距范围能明显反应用振幅的变化。三是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子波,子波振幅谱对应于不同炮检距部分叠加数据。四是在纵横波资料分析中,当岩石中含有油气时,纵波速度会降低,有时会出现含油气砂岩的速度接近泥岩速度,在声阻抗上无法区分岩性,但横波阻抗受油气影响很少,因此,两者的交汇图分析对划分岩性及含油气意义深远。五是弹性参数综合分析,其物理意义不同,有的反应弹性模量,有的反应剪断模量,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叠前反演的问题讨论–by阿果 三月26, 2008 作者summer 发表评论 最近研究叠前,感觉做好叠前太有难度了。em l(F 首先是现有的叠前反演软件基本上利用部分叠加数据,从根本上说,这还是叠后反演,为什么不从叠前道集直接反演呢?有很多说法,我觉得主要因为叠前技术商业化的太匆忙了,现有的地震处理解释技术主要针对叠后资料的,而针对叠前道集资料还没有专门研究,这导致用叠后去研究叠前,想想你现在拿了叠前道集怎样去解释呢?GQT|T0>Ro 其次从整个流程分析横波成为影响全局的支点,就是要求井资料必须有横波,而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