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德育在语文课堂上闪光

让德育在语文课堂上闪光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让德育在语文课堂上闪光

山东省齐河县潘店镇中学

张健

2009年5 月

联系电话:135********

邮箱:zhangjian933@https://www.doczj.com/doc/888298096.html,

让德育在语文课堂上闪光

关键词: 德育语文课堂情感教育

摘要:今天、青少年不良行为率的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缘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乏力,这警醒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充分利用课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关爱浸润他们的心田,和风细雨的化解他们的心结,努力塑造他们健全的品格。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传道即教学生做人,将“传道”置于教师诸责任之首,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然而这一被国人尊奉了千百年的准则,今天却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冲击、动摇、甚至忽略、遗弃了。说到此,可能有识之士会跳出来大诟我不知与时俱进、仍拿“传统”说事,但许多东西之所以能“传统”千百年,自有其源远流长的道理。

曾几何时,教师被成绩指挥棒所左右,忙于促尖子、抓重点,在会考成绩和升学指标上疲于奔命(农村教师加之以微薄的工资和较低的社会地位),大都身心憔悴,久而久之,教师队伍已成了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于是细致地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激情和耐心逐渐被消磨:语重心长的教诲,春风化雨的谈心少了,铁腕式的高压手段多了;师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奋斗目标、远大理想的探讨少了;好好读书、上好大学、干好工作、挣大钱、享受高等人的生活的利益教育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违做人准则的事层出不穷:君不闻一位靠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换来的却是百余名被资助者毕业后和老人竟无片纸联系的冷漠;一大学生为逼经济拮据的父母为其买手提电脑,将刀架在了父亲的脖子上;震动全国,令洛阳人人自危的“砍刀帮”,竟都是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其中最小的是一名才十三岁的初一女生;一名在校大学生竟然因为汶川大地震死难者哀悼日影响了其上网玩游戏而在互联网上大骂汶川灾民……

这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幕都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不能不让人在痛心疾首的同时深刻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反思我们今天在德育方面的软弱和缺失,缺少了最起码做人准则的新一代怎能肩负起国家的未来!痛定思痛,现在是拨开污浊,大力倡导德育的时候了,而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有责任利用手中的工具,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为此我们可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一、用课文中饱含的亲情挚爱浸润学生的心田。

语文课本收集的皆是古今中外的不朽名篇,其中不乏寄寓美好情感的杰作,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文章进行情感教育。日前我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首先动情的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年轻人嫌弃年迈的盲父亲,要将父亲领到遥远的山那边遗弃,心领神会的老父亲却一路不断的丢弃石子做标记,以防儿子返回时迷路。结果深深懊悔的儿子将父亲背回了家尽心赡养。以此联系人间真爱,进而导出朱自清先生记录父子情深的优秀散文《背影》,为课堂奠定了亲情融融的感情基调,继而我抓住文中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层层深入的揭示真挚的父子之爱,学生都被这深沉的父子情感所感染,接着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冬天我们坐在温暖如春的教室里,天气骤变时,最常看到的是窗外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为你送来棉衣的父亲的身躯;放学晚归时,村头必然会驻立着焦急翘望的母亲的身影。大家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细节倾注着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踊跃发言,从生活点滴中悟出了长辈对自己的关爱,进而和朱自清先生抒发的父子之爱产生了共鸣。最后课堂结束时,我和同学生们一起唱起了《父亲》这首歌,将感恩之情推到了高峰,从同学们眼中闪动的泪花,我读懂了感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中。

二、慧眼识问题,和风细雨化解之。

受诗词歌赋的熏陶,语文教师大都是情感型的人,对学生朦胧的情感纠葛,具有独特的感知能力。我们可以用独特的慧眼去观察学生,进而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以朋友的方式把我们所经历过的、所感受到的以及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们,供他们参考借鉴。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灵、化解他们的心结。增强他们走出困境战胜困难的勇气,塑造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有一段时间却上课精力很不集中,眼神总围着一名女生的一举一动转,显然他早恋了,于是在一个课外活动我找他谈心,或许是基于平时的默契吧,话题一打开他就坦率的告诉我他爱上了班上的文娱委员,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让他浮想联翩,为此他惶恐不安但却难以自拔,于是我给他讲述了我读师范时的一段情感故事,使他明白了感情只能是在自己有了足够的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比如成熟的年龄、应有的学识、经济的积累、事业的基础等。而且我和他约定将此事暂时“深埋”半年后再讨论,孰料不过月余他就几次三番的在我面前不满她的“年幼无知”“不学无术”“好吃懒做”了,当然此事随之不久也就烟消云散了。说真的学生的想法有时千奇百怪,为师者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只要善于及早的发现问题,和风细雨的细致的思想工作自可化解之。

三、领悟教材,增强情感体验。

学生优秀的品格必须在生活体验和感悟中形成,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情节的可再现性,通过指导学生演情景剧、讲述名人励志故事等形式设置特殊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借此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工厂到村庄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实践中去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育人”,而“物化”了的书本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会显出他的“功

力不足”来。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表率示范作用却常常会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出一种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悄无声息的浸润着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者受教育者的灵魂。常言所讲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二字所体现出的正是教师在“教书”这一天职之外的一种潜在的而又极具影响力的力量。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有一段令人感慨不已的话,正可以用来作为教师职业的注脚:“一个人对于别人的影响,绝非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而是靠精神来完成的。有一种人能够用目光、举动和清明的心境,在周围散布出一种恬静的气氛。这是心灵对心灵的力量,感受与施与的双方往往都不知道。”常人可以不知道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巨大的影响力,但负有育人使命的教师就不应当对此浑然无知了。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仅应当知道,而且应当有意识的运用这种心灵对心灵的力量,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优雅的言谈举止,宁静淡泊的心境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进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五、采用灵活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妨试一试“曲线教育”,所谓曲线教育,就是当采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够解决问题时,可以采取间接的或者从侧面迂回影响的策略去教育学生。有时候还要以退为进,但教育的目的不变。曲线教育虽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会取得不小的育人价值。例如自习课堂有些乱时,教师大多是找出不守纪律的学生批评一通,却很少考虑长期的效果会如何。其实,与学生正面冲突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学生不吃这一套,教师将很难收场,针对这类事件,不要试图单纯用说教、训斥、批评来改变学生,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师生心与心的碰撞中,引导学生说心里话,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在心与心的对话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在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原则下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为我们寓德育于课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

件。今天恰值教育改革的春风涌动,让我们共携手,以国家以德治国创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传统美德,去营造我们企盼已久的德育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导报》2008年9月8日,总第667期A3版<教育中的潜在力量>,

<教育是曲线>。

陈琼《如何加强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