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邓三全部选择题 打印版

毛邓三全部选择题 打印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作出的报告题目为B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 《论新阶段》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 《反对本本主义》

2.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A.中共五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主题是A

A. 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B.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

C. 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D. 资本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造反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A

A.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B.“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是C

A.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B. 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C.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题目是D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在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B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廉洁奉公

9.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A

A.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1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科教兴国 B.统筹兼顾C.发展 D.以人为本11.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表现在D

A.科学发展观高于唯物辩证法

B.科学发展观包括唯物辩证法

C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法

D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ABC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D.要不断创新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怎样建设党”

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回答了关系到中国未来前

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是CD

A.“建设什么样的党”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D.“怎样发展”

4.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

来就是BCD

A.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

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C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D.冒险主义

6.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

是AD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ACD

A.实事求是 B.统一战线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8.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CD

A.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9.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ABCD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上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贯穿始终的ABCD

A.哲学思想

B.世界观

C.方法论

D.精髓

11. 2000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

共产党的ABC

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胜利之望

12.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ABCD

A.时代背景 B.历史地位 C.精神实质D.指导意义

1

1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即:ABCD

A.面向现代化B.面向世界C.面向未来的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1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 ABCD

A.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C.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

15.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其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的思想活动明显增强了ABCD

A.独立性B.选择性 C.多变性 D.差异性

1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BCD

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7.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ABCD

A.时代背景B.科学内涵 C.精神实质D.根本要求

18.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它们包括 ABC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自然辩证法规律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P1】 2.【C p12】 3.【A P11】 4.【A P20】5.【C P20】 6.【D P20】

7.【D P21】 8.【B P26】 9.【A p31】10.【C p32】11.【D p34】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P4】

2.【AC P6】

3.【CD P6】

4.【BCD P8】

5.【BC P12】

6.【AD P14】7.【ACD P17】 8.【ACD P19】9.【ABCD P22】

10.【ABCD 】

11.【ABC P25】12.【ABCD P26】13.【ABCD P26】14.【ABCD P28】15.【ABCD P30】

16【ABCD P30】17【ABCD P31】18.【ABC P34】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

个问题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朱德 D.周恩来

2.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代表作是A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是B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B.中国共产党的七大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4.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标志是A A.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B.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讲话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B

A.解放与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C.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 D.相信群众7.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

A.中心内容 B.第一要务C.一大法宝 D.显著标志8.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团结一致向前看

B.独立自主

C.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实事求是

9.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A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D

A.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B

A.团结一致向前看B.理论联系实际

C.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不断创新与发展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C.改革开放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B

A.与时俱进B.实事求是C.执政为民D.廉洁奉公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D

A.坚持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基本原则

C.“三个代表”标准D.实事求是

15.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C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执政为民

16.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中最重要的是B

2

A.制度创新B.理论创新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二)多项选择题

1.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称之为BC A.经验路线B.思想路线 C.认识路线 D.创新路线2.1937年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系统的哲学论证,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著作是AB

A《实践论》B《矛盾论》C《改造我们的学习》D《反对本本主义》3.坚持与时俱进意味着AC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B.要不断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和阶段基础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

4.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

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D.思想僵化,就要亡党亡国

5.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强调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思考问题,概括出“三个着眼于”,这就是ACD

A.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B.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大局C.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D.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7.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ABD

A.认识规律B.把握规律C.创新规律D.遵循和运用规律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BCD

A.它是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

突破

B.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C.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D.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9.毛泽东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是ABD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作风D.自我批评的作风

1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因为ABCD A.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创立和发展

B.这个精髓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

C.这个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D.这个精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ABCD

A.打破习惯势力 B.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

C.研究新情况 D.解决新问题

12.解放思想是ABCD

A.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B.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D.常提常新的事情13.江泽民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是指把思想认识ABC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的绳索中解放出来

14.胡锦涛提出的求真务实,就是不断ABCD

A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B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C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D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15.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ABC

A.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在工作作风上体现了集中与民主的统一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P38】2【A p38】3【B p39 】4【A P39】5【 B P40】6【C P40】7【C P41】8【C P43】 9【 A P43】10【D P43】11【B p43】12【D p43】13【B P44】14【D p46】15 【C P50】16【B p50】

(二)多项选择题

1【BC P37】 2【AB P38】 3【AC P40】4【ABCD P40】5【ABCD P41】6【ACD P41】7【 ABD P44】 8【BCD P45】9【 ABD P46】10【ABCD P47】11【ABCD P48】12【ABCD P48】 13【 ABC P49】14【ABCD P51】15【 ABC p52】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

A、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C、发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2、近代中国的革命是(C)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是(C)

3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4、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5、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在(D)

A、1924

B、1915

C、1916

D、1917

6、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B)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7、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在(B)

A、1919年前后

B、1926年前后

C、1936年前后

D、1946年前后

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是在(D)

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是(A)

A、人民民主专政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游击战战略战术

D、工农武装割据

10、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革命主要任务的是(A)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推翻封建主义

11、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与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2、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内容的代表著作是(C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阶段》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地讲话》

D、《矛盾论》

13、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 )

A、帝国主义 B 、国民党反动派C、封建主义 D、资本主义

14、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D )

A、殖民制度

B、殖民主义

C、奴隶制度

D、封建制度

15、不是中国革命对象的是(C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B )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1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D)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领导

C、工农联盟

D、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

A、武装斗争

B、工人的罢工斗争

C、非武装斗争

D、土地革命

2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表现在(B)

A、主张“农村中心论”

B、主张“城市中心论”

C、主张“二次革命论”

D、“一次革命论”

2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

十月革命的道路是(C)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22、党在创建初期,革命的中心是在(A )

A、城市

B、农村

C、国共合作

D、农民运动

23、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B )

A、人民军队的宗旨

B、“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C、根据地建设是红色政权的战略依托

D、党的工作中心是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

24、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 )

A、武装斗争

B、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

D、非武装斗争

25、红色政权存在的主观条件之一是(D )

A、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C、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D、党的正确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下列事件中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是(ABC)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BCD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革命阶段问题,党内出现的错误

主张有(AB )

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三次革命论”

D、“无产阶级革命论”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内容是( ABD)

A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官僚资本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6、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ACD )

A、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

B、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文化

C、人民大众的文化

D、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7、毛泽东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的主要代

表著(BCD)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依据毛泽东的分析,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原因

是(AB)

A、中国社会内部无民主制度

B、中国社会外部无民族独立

C、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D)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工农武装割据

D、党的建设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的主要阶段有

(ABCD)

4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1、新民主主义国家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在(AC)

A、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基本类似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D、基本类似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

A、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

C、工农联盟

D、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P57

2、(C)P58

3、(C)P57

4、(A)P58

5、(D)P59

6、(B)P59

7、(B)P60

8、(D)P61

9、(A)P6210、(A)P58 11、(D)P6212、(C)P6213、(A)P62 14、(D)P62 15、(C)P62 16、(B)P64 17、(B)P65 18(D)P67 19、(A)P67 20(B)P70 21、(C)P67 22、(A)P66 23(B)P66 24(A)P67 25、(D)P67 (二)多项选择题

1、(AB)P58

2、(ABC)P58

3、(ABCD)P63

4、(AB)P67

5、(ABD)P68

6、(ACD)P69

7、(BCD)P70

8、(AB)P71

9、(ABD)P72 10、(ABCD)P73 11、(AC)P68 12、(ABD)P62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C)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2、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

民主主义国家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B)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3、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_D______。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

4、下列几种阶级中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5、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是指:A

A、工业化

B、现代化

C、城市化

D、集体化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7、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A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8、国民经济恢复是在C

A 1949-1950年

B 1949-1951年

C 1949-1952年

D 1949-1953年

9、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1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结束

C、为我国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D、标志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11、我国二十世纪中叶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的内容是(D)

A、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B、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2、在如何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C)

A、严重的问题是如何推翻封建主义剥削的问题

B、严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富农的土地问题

C、严重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农民

D、严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农的土地问题

1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D)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合作化形式是(A)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人民公社

15、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是(B)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人民公社

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党和政府把与资本家矛盾作为(B)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综合性矛盾

17、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委托加工

D、计划订货

18、我国之所以能顺利地开展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A)

A、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民私有土地制的建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9、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B)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BCD)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官僚资产阶级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BD)

5

A自愿互利B 典型示范C 抽肥补瘦D国家帮助

4、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BCD)

A手工业营销小组B手工业供销小组

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AC)

A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B没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C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D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

6、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方式是(ABCD)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7、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ABCD)

A剥削制度的结束

B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后,我国阶级状况的改变是(ABCD)

A原地主与富农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B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C知识分子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D农民阶级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9、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有(ABC)

A农业互助组B农业初级社C农业高级社D农业生产小组

10、从1955年夏天开始,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中出现了(ACD)

A改造要求过急B改造要求过慢C工作过粗D形式单一

11、参与企业“四马分肥”利润分成的因素有(ABCD)

A资方红利B国家所得税C工人福利费D企业公积金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P83

2、(B)P82

3、(D)P81

4、(D)P82

5、(A)P83

6、(A)P83

7、(A)P84

8、(C)P83

9、(A)

P82 10、(C)P9511、(D)P96 12、(C)P86 13、(D)P87 14、(A)P87 15、(B)P8716、(B)P88 17、(A)P89 18、(A)P89 19、(B)P94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P81

2、(ABC)P82

3、(ABD)P86

4、(BCD)

P875、(AC)P88 6、(ABCD)P89 7、(ABCD)P94 8、(ABCD)P959、(ABC)P87 10、(ACD)P92 11、(ABCD)P89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提出一系列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文稿是 A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开始于B A.56下半年B.57下半年 C.58上半年 D.59上半年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B

A.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B.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C.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领导阶级的知识分子

D.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范畴

4.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C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5.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D

A.关于发展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B.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C.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D.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6.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C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人民当家作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7.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原则C

A.第一是共同致富,第二是人民当家作主

B.第一是党的领导,第二是共同致富

C.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D.第一是经济现代化,第二是政治民主化

8.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B A.发展生产B.共同富裕

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民当家作主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C

A.发展生产,按需分配 B.共同致富

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1.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C

A.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要坚持执政为民C.要靠自己的发展 D.要发展民主和法制

6

12.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C

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的根本”(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

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主要有ABCD

A.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B.“两个中间地带”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D.我国永远不称霸3.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的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党

4.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剖析时指出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5.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原则是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民当家作主

6.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 A.人民当家作主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D.共同富裕

7.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BCD

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8.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BC

A..自由平等B民富国强C振兴中华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9.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CD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C.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D.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ABCD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C.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

D.确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1.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CD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2.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是指AB

A.科学技术实力B.国民教育水平

C.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D.解放思想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p101】 2【B p102】 3【B p103】 4【C p103】5【D p103】 6【C p104】 7【C p105】 8【B p105】

9【B p105】10【C p107】 11【C p110】 12【C p114】(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p102】 2【ABCD p103】 3【AC p105】 4【ABCD p105】5【AB p105】 6【CD p107】 7【ABCD p109】 8【BC P111】9【ACD P111】 10【ABCD P112】11【CD P112】 12【AB P115】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 A A.中国的国情B.中国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

C.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朋友D.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2.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B

A.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B.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C.中国的资源状况 D.中国的人口状况

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C.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要经历 B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

B.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C.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7

5.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A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邓小平

6.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是 B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云

7.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 A A.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9.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B

A.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0.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A A.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3.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B

A.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14.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 C

A.1982党的十二大 B.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15.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B

A.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

B.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

D.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

1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中的“富强”是指 A A.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B.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C.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D.思想领域的目标和要求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 A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C.坚持两个基本点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8.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A

A.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改革开放这一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中心 D.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中心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B

A.强国之路B.立国之本

C.政治制度和组织建设的保证 D.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保证20.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

A.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C.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D.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

21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B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2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B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D.基本原则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规定了B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三步走”的战略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规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 A

8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5.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6.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 C

A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B.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工业化。

27.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确定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A

A.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D.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8.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

A.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B.建设总体小康社会C.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建设小康社会

29.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基本 C

A.实现农村城镇化 B.实现城乡一体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0.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 A

A.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B.经济制度改革的攻坚阶段

C.政治制度改革的攻坚阶段 D.实行小康社会的大好时期(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ABC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

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ABCD

A.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B.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3.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是 ABCD

A.毛泽东曾经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C.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D.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B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D.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社会的AC

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方向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发展前途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ABC

A.工业化 B.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

C.经济的现代化、 D.经济的全球化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具体地说是因为:ABC

A.这是由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所决定的

C.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D.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9.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ABC

A.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C.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

D.坚持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10.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的保证作用主要是ABD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

C.保证有共同的真理标准

D.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BC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BC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保证人民共享改革成果D.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BCD

9

A.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实行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D.全国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5.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大体分“三步走”:ABC

A.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C.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6.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ABCD

A.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 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证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C.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D.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和建设生态文明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p117 ) 2. ( B p117) 3( D p118) 4( B p118)5(AP118)6(B p119) 7 (A p120)8( B P121) 9(B P121) 10(A P124)11(A P124) 12( B P126)13( B P127) 14(C P129)15(B P129) 16(A P129) 17( A P130)18( A P130) 19( B P131)20(A P131)21(B P132) 22( B P134 23( B P134)24(A P124)25(A P134) 26( C P136) 27 (A)【P136】 28(A)【P137】 29(C)【P139】 30(A [P139]

(二)多项选择题

1.(A BC )【 p118】 2( ABCD) 【 P119】3(A BCD )【p119-121】4(AB)【P121】5 (AC)【P121】 6(ABC)【 P124】 7( ABC )【P125】 8( ACD )【P130 】 9 ( ABC) 【P131】 10( ABD ) 【 P131-133】 11( ABC )【P133】12( ABCD )【P133】 13( ABCD )【P133 】 14( ABCD )【P133】15( ABC )【P136-139】 16(ABCD) [P138-139]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当前改革的性质是C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C.我国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D..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 B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A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6.我国改革的重点是C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7.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党的领导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判断改革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B

A.主观标准则B.客观标准 C.理论标准 D.实践标准9.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 B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

10.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11.发展是社会主义的 A

A.目的 B.直接动力 C.结果 D.前提12.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A

A.前提B.目的 C.直接动力 D.目的和直接动力13.对外开放是A

10

A.我国的基本国策 B.我国的基本原则

C.我国的基本路线 D.中心工作

14.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格局

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

15.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指C

A.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B..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C.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D..对发达国家开放

16.多层次对外开放是指 B

A.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

B.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

C.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

17.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是 A

A.2001年12月11日 B.2002年12月11日C.2003年12月11日 D.2004年12月11日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当前的改革是CD

A.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C.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 ABCD

A.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B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C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是 CD

A.目的和作用B.领导力量C.内容和对象D.形式和手段4..改革开放是 ABCD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中国的强国之路5.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ABCD A.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B.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是非对抗性的矛盾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6.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C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发展是ABD

A.硬道理B.目的C.前提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8.改革ABCD

A.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ABD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D.稳定是前提

10.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

原则ABC

A.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1.对外开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D.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1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ACD

A.全方位B.讲平等C.多层次 D.宽领域

13.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要 ABCD

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B.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C提高对外贸易效益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p143 2(A)p144 3 ( B ) P145 4(A)P146 5

(A)p146 6(C)P147 7(A)P147 8(B)P147 9 ( B )P147

10 ( A ) P148 11 ( A ) P148 12(A) P148

13 ( A) P150 14 ( B )P152 15(C)P152 16( B)P152

17 ( A ) P152

(二)多项选择题

1(CD)p142 2 ( ABCD ) P143 3(CD)P143 4(ABCD)

p144 5(ABCD)p145

6(ACD)p147 7 ( ABD ) p148 8 ( ABCD ) p148 9(ABD )

P148 10(ABC) P148 11 ( ABCD )P150 12 (ACD ) P152 13

(ABCD)P153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的客观条件是A

A.我国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

业很少

B.我国领导人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

C.我国领导人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优化社会资源

11

配置

D.我国领导人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保证经济总量的平衡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 A

A.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当时我国领导人在理论上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

C.当时我国领导人认为市场经济不能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D当时我国领导人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够保证经济总量的平衡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的是 B

A.刘少奇 B.陈云 C.毛泽东D.邓小平

4.计划和市场 D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D.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

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6.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二大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D

A.列宁 B.陈云 C.毛泽东 D.邓小平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9.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10.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B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1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A.控制力B.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C.社会总资产中的绝对数D.社会总资产中的占优势,且有质的提高

1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B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

D.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 A

A.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B.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决定的

C.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决定的

D.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14.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B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

C.社会主义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

D.社会主义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是 A

A.按劳分配B.劳动和经营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D.资产收益16.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 A

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按劳动和经营收入状况进行分配

C.按资产收益进行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A A.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C.我国建设资金不足 D.我国社会资源相对不足

18.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收入实质上是 A

A.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 B.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D.按劳动力和经营成果得的收入19.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 B

A.社会主义要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C.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D.社会主义鼓励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20.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C A.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B.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C.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21.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 D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22.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200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 A A.第三贸易大国 B.第一贸易大国

C.第二贸易大国 D.第四贸易大国

23.党的十七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 A

A.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必须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

D.必须加快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

24.始终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A

A农业、农民、农村问题B.工业问题C.农村问题D.农民问题

12

2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 B

A.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问题,

B.农业、农民、农村问题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D.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

26.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 C

A.工业与农业关系 B.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关系C.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关系

D.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

2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是A A.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28.提出要加大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是 A

A.党的十七大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四大2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 A 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B.工业与农业关系C.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关系

D.基础工业和现代工业的关系

3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B

A.走资金密集型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B.发展循环经济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优先发展农业31.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

A.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C.走资金密集型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目标

D.走建设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是AB

A.我国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B.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C.我国领导人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D.我国领导人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保证经济总量的平衡

2.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ABCD A.条块分割 B.政企不分C.权力过于集中

D.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3.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AB

A.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观念

B.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C.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主要思想有 ABCD

A.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法,只有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

B.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C.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D.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5.市场经济的特点是ACD

A.微观性 B.宏观性C.事后性 D.短期行为

6.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具有的优势是AB

A.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B.运行的效率较高

C.能自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D.具有宏观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ABC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和发展市场体系

B.建立健全宏经济观调控体系

C.建立合理的个人收人分配制度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在分配上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上,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D.在宏观层面,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9.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ABCD

A.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B.从微观性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C.宏观性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D.从层面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1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这“四个坚持”是 ABCD

A..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为主体C.以共同富裕为目标D.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1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是指 BC

A.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1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AB

A.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B.一个“统一”

C.“有所为,有所不为” D.“由东到西梯次推进”

13

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私营经济14.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非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还要有质的提高

1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16.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经济条件决定的ABCD A.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C.社会主义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决定的

D.社会主义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决定的

17.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 AB A.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B.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C.一类是生产关系条件 D.另一类则各种社会条件18.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分为:ABCD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以管理参与分配 D.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

19.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BCD

A同等富裕B同步富裕 C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平均发展20.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ABCD

A.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B.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21.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22.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AC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实现城乡一体化

C.建设创新型国家 D.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3.国家创新体系是ABC

A.以政府为主导 B.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播 D.以市场为主导24.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ABD

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C.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 ABC

A.它同信息化相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26.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ACD

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ABC

A农民问题B.农业问题 C.农村问题 D.农业生产问题28.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 AB

A.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 B.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C.城市和农村的关系 D.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管理民主 D.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30.党的十七大提出要ABCD

A.加大国土规划 B.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C.完善区域政策 D.调整经济布局是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P152 】 2( A )【P153】 3(B)【P153 】 4(D) 【P1563】 5(C)【P156】 6(A)【P156】 7(D)【P156】

8 (B)【P157】 9 (A)【P159】 10 ( B )【P159 】 11

(A)【P162】 12( B)【P163】 13(A)【P164 】 14(A)【P165】 15(B)【P165 】 16【(A)P165】 17(A)【P166】 18 (A)【P166】 19 (A)【P167】 20 (B)【P170】 21(C)【P171 】 22( D)【P173】 23 (A)【P173 】 24(A)【P177】 25 (A)【P180】 26 (B)【P181】27(C)【P182】 28 (A)【P183】 29 (A)【P183 】 30 (A)【P183】 31 (B)【P185】 32 (A)【P185】(二)多项选择题

1(A B)【P152 】 2(ABCD)【P153】 3(AB)【P155 】 4 (ABCD)【P155】 5( ACD )【P156】 6( AB)【P156】 7(ABC)【P156】 8 (ABC)【P157】 9(ABCD)【P157 】 10(ABCD )【P158 】 11(BC )【 P160 】 12(AB)【P160】 13 (ABC )【 P161 】 14 (ABD)【P162】 15( ABCD )【P163 】 16 (ABCD)【P165】 17 (AB)【P166】 18 (ABCD)【P166 】19(ABCD)【P167 】 20 (ABCD)[P170] 21( ABCD)【P172 】 22 (AC)【P174】 23 (ABC) 【 P177 】 24 (ABD)【P178】 25(ABC)【P178】 26(ACD )【P180 】 27(ABC)【P181】 28 (AB )【P182 】 29(ABCD)【P181】 30(ABCD)【P183】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选题:

1.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C A.大力发展经济 B.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C.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14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D

A.基本路线 B.基本政策 C.基本原则D.基本方略

4.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以工人阶级

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A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C.被剥削阶级的联合专政 D.各党派联合专政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 B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B.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C.反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7.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C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和民族区域自治8.我国的政体是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在 B

A.1950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1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实行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多党共同执政

1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正确的表述是 B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同心同德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舟共济、鱼水之情、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心同德、唇齿相依

1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

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B.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互相监督

C.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互相制约

D.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轮流执政

15.解决我国民族的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B

A.加强民族共同团结B.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支持 D.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D

A.各民族一视同仁 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D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18.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 A

A.我国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1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 C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以及各地区资源条件

和发展的差异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20.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 A A.村民自治 B.实行农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农村民主选举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21.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是在 A

A.1982年B.1984年 C.1986年 D.1990年

2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 A A.1989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0年23.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

实现,主要通过 C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职工监督单位党政领导的工作2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C

A.基本方针 B.基本路线C.基本方略 D.基本策略25.我国宪法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A

A.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B2002年党的十六大C.2007年党的十七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26.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A.前提和基础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27.民主首先是指C

A个人民主B.统治阶级的民主C一种国家制度D一种法律制度28.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 A

A.民主 B.自由 C.参与权 D.生存权(二)多项选择题

15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BCD

A.消灭剥削阶级B.反对帝国主义

C.反对封建主义 D.反对官僚主义

2.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 ABCD

A.实现工业化 B.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消灭剥削阶级 D.剥削制度

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上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

表现在: ABCD

A.性质相同 B.作用相同C.职能相同D.历史使命相同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ABC A.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C.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ABCD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这就是 ABCD

A.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责

B.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C.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

D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7.中国大陆目前八个民主党派是 BCD

A.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建国会

B.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

D.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BC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互相监督10.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有ABCD 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C.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D.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

社会活动

11.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ABCD

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3.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ABC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D.依法治国的依靠力量是暴力工具14.之所以说: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为依法治国是ABCD 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5.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者的关系

是ACD

A.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

B.有法可依是核心、有法必依是前提

C.执法必严是关键 D.违法必究是保障

16.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

是否正确,关键是看 BCD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善人民的生活

C.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D.能否有利于改革和对外开放

17.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BC

A.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B.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C.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

政治模式

D.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

18.民主、自由、人权是ABCD

A.人类的普遍追求 B.历史范畴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D.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

平有很大关系

19、下面关于人权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

A.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

B.人权作为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

C.政治权利属于人权的范畴

D.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自我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P193) 2(B)(P194)3(D)(P194)4(B)(P195)

5(A)(P195)6(B)(P195)7(C)(P197) 8(A)(P197)

9(A)(P197)10 (B) (P197)11(A)(P198)12(A)(P200) 13

(B)(P200) 14(A)(P200) 15(B)(P202) 16(D)(P202) 17

(D)(P202) 18(A)(P202) 19(C)(P202) 20(A)(P204)

21(A)(P204) 22(A)(P204) 23(C)(P204) 24(C)(P205)

25(A)(P206) 26(A)(P207) 27 (C)(P211) 28(A)(P213)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 (P195) 2(ABCD)(P195) 3(ABCD)(P195)

4(ABC)(P196) 5(ABCD)(P195-202) 6(ABCD)(P199) 7(BCD)(P199) 8(ABCD)(P200) 9(ABC)(P200) 10(ABCD)

(P203)11(ABCD)(P204) 12 (ABCD) (P207)13(ABC)(P206)

14(ABCD)(P206) 15(ACD)(P207) 16(ABC)(P209)

16

17(ABC)(P209) 18(ABCD)(P211)19(ABCD)(P2013)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选题

1.先进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A

A.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教育为本 D.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D.重要来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树立共同理想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B

A.精英文化B. 和谐文化C.无产阶级文化D.中国传统文化5.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A

A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B要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C.要坚持以文化教育为核心D.要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

A.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是实事求是

C.是解放思想 D.是与时俱进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B

A.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树立共同理想C.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是与时俱进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B

A.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C.是解放思想 D.是与时俱进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C

A.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C.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是与时俱进

11.社会主义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A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把我国建设成为共产主义社会C.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D.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12.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就是 B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D.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

1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 A

A.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柱问题

C.整个中华民族的智力支柱问题

D.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1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

A.思想道德建设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D.干部队伍建设15.教育是 C

A.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政治标准

B.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结果

C.民族振兴的基石D.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 AB

A.一手抓物质文明 B.一手抓精神文明

C.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 D.一手抓文化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ABCD

A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B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C.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BC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C坚持贴近升级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主要有 ABCD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6.思想政治工作是ABC

A.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C.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D.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7.哲学社会科学是AB

A.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B.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C.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D.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ABCD

A坚持以发展为主题B.以改革为动力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D.以制造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自我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P217 2(B)P219 3 (A)P220 4(B)P219 5(A)P221 6(B)P222 7(A)P224 8(B)P224 9

17

(B)P224 10(C)P224 11(A)P226 12(B)P227 13(A) P230 14(A)P230 15(C)P232

(二)多项选择题

1(AB)P218 2(ABCD)P219 3 (ABCD) P222 4(ABCD)P224 5(ABCD)P227 6(ABC)P231 7(AB)P232 8 (ABCD)P234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是C

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

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

2.我国历史上提出“兼相爱”、“爱无差”思想的是D

A.孔子 B.孟子 C.庄子D.墨子

3.发表于1803年的《全世界和谐》一文的作者是A

A.傅立叶 B.欧文 C.马克思 D.列宁

4.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见之于B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

B.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著作《和谐与自由的保证》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著作《全世界和谐》

D.毛泽东著作《论十大关系》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

A.本质属性B.基本要求C.重要表现D.根本任务

6.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B

A.党的十五大报告 B.党的十六大报告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 D.党的十七大报告大

7.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C

A.十三届四中全会B.十六大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C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D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D.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A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

A.必须坚持民主法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D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5.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D

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七大

16.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经是A A.发展教育 B.发展科技C.发展军备D.发展劳务输出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ABCD

A.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D.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

A.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C.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D.应对敌对势力进行“分化”、“西化”的锐利武器

3.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ABCD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4.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BD )的社会。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C.崇尚自由平等博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ABCD

A一个治国理想B 一种治国方略C.治国机制D.一种治国结果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BC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 D.公平正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BC

18

19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坚实基础

B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D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AB A .相互包含B .相辅相成 C .全部与局部 D .上篇与下篇 9.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体现在ABCD A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ABCD A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C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BCD

A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治

C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积极的就业的方针是ABC A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B .市场调节就业

C .政府促进就业

D .城市劳动者优先就业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P237 2( D )P237 3 ( A ) P238 4 ( B ) P238 5( A )P239 6( B )P239 7(C )P239 8( D )P246 9 ( A ) P246 10 ( C ) P246 11 ( D ) P246 12 ( A ) P246 13 ( B ) P246 14 ( D ) P247 15(D )P248 16( A )P243 (二)多项选择题

1( A B C D) P237—239 2 ( A B C) P241 3 (A B C D) P241 4 ( A B D) P241 5 ( A B C D) P242 6 ( ABC ) P242 7( BC )P242 8( AB )P243 9(ABCD )P243 10 ( A B C D) P244 11( ABCD )P246 12 ( A B C ) P250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 B A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悠久的中华文化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 A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 统一与分裂并存

C 侵略与反侵略不断

D 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 3.造成近代中国局部地区的分离状态的根本原因是C A 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矛盾的结果 B 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结果 C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结果 D 集权与分权斗争的结果 4.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

A 中国的内政问题

B 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 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5.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见之于A A .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B .周恩来关于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D .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6.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D A1949年12月B .1950年12月C .195年1月D .1954年12月 7.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的是 B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叶剑英

D .邓小平 8.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一纲”是指A

A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 .炎黄子孙、爱国一家

C .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D .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9.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A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1982年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D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10.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A

A “九条方针”

B “六条构想”

C “八项主张”

D .“四点意见”

1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共中央

C .全国政治协商大会

D .中共中央统战部 12. 实现台海两岸的“三通”是指 A

A .通商、通邮、通航

B .通商、通行、通关

C .通邮、通航、通关

D .通邮、通行、通商 13.1983年,邓小平阐述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B A “九条方针” B .“六条构想” C .“八项主张” D .“四点意见 14.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B

A1984年11月B1987年11月C .1988年10月D .1997年11月 1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B A .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一个中国C .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 D .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1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 A

A.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B.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的平等互利C.一个国家的民族矛盾问题D.一个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17.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 D

A1978年11月B.1982年1月C.1982年9月D.1984年12月18.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 C A.香港问题B.国际争端问题C.台湾问题D.国民党政权19.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 C A.1984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D.1995年4月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C A.1990年7月1日 B.1993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21.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正式签署地方是 C

A.澳门 B.香港C.北京 D.里斯本

22.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C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月1日

2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授予者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4.1992年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B

A.国共合作、爱国一家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D.和平统一,不使用武力25.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C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C.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2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C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7.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展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

A.八项主张 B.九条方针C.六条构想D.四点意见2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反“台独”斗争的总方略是 D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C.绝不承诺放弃武力D.文攻武备

29.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是在B

A.2002年3月B.2005年3月C.2005年10月D.2006年3月30.胡锦涛提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

A.坚持“九二共识” B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

C早日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 D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31.胡锦涛提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B

A.坚持“九二共识”

B.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C.早日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 D.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32.胡锦涛提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C

A.坚持“九二共识” B.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

C.早日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

D.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33.胡锦涛提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是D

A.坚持“九二共识” B.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

C.早日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D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ABCD

A.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B.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C.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2.台湾问题是AB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D“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3.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AB

A.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B.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C.都是内政问题D.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4.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AC

A我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B.我国政府允许台湾“完全自治”,但反对搞“一中一台”

C.我国政府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5.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 ABCD

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 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6. 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是为了打击美国ABC A.划峡而治的阴谋B.“两个中国”的“事实上的存在”的阴谋C美国侵占台湾的合法化的阴谋D策划台湾当局进攻大陆的阴谋7.20世纪80年代,台湾当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以“三不政策”作为回应,“三不政策”是 ABC

A.绝不接触 B.绝不谈判 C.绝不妥协D.绝不认同

8.“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D

20

毛邓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各自回答的基本问题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所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的界定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7、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总之,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两个联盟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对统一战线的巩固、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8、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要制订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 第二,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 第三,要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四,要在教育提高同盟者的同时,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第五,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 经济纲领:没收风间爱你地主阶级的土地贵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贵新民主主义的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 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

2019年自学考试《毛邓三》练习题及答案(1)

2019年自学考试《毛邓三》练习题及答案(1) 1.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C】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78 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B】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4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C】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7 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替代“解放台湾”的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5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B】 A.社会团体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人民群众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4 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AD是工人阶级。C中产阶级这个词中国不使用,至于现在中间收入层,新兴社会阶层也不仅仅限于此。 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C】 A.一极化 B.两极争霸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A的提法不存在,是美国一国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B是过去的格局。D是个干扰项。 10.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D】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57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第章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第章)

————————————————————————————————作者:————————————————————————————————日期: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控制力 B、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C、在社会总资产中的绝对数 D、在社会总资产中的占优势,且有质的提高 5、非公有制经济C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B、就是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D、是有限度地允许其发展二、多项选择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分为:ABCD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以管理参与分配 D、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 3、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因为:ABCD 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 B、存在城乡、地区、脑力与体力等不同 C、多种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 D、竞争的结果 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管理民主 D、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6、积极扩大就业:我们要ABCD A、要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B、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C、坚持市场调节, D、发挥政府重要作用 7、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端是ABCD

毛邓三复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 D )最先提出的。 A.李大钊 B.蔡和森 C.周恩来 D.毛泽东 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4.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B )。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B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 实事求是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6.下列事件不符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是( C )。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八大”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 )。 A.无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C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9. 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 A )。 A.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10.下面哪项不属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 B )。A.党的建设 B.密切联系群众 C.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

1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B )。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2.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14. 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15.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6.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C )。 A.独立性质的社会 B.发展性质的社会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和谐性质的社会 1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逐步变革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 C )。 A.多种所有制 B.混合所有制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股份制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D )。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B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20.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 )。 A.四马分肥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统筹兼顾 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和政策是( C )。

全国2012年1月自考毛邓三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正确答案:D 解析: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正确答案:A 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毛泽东这句话所强调的理论观点是【】 A.艰苦奋斗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武装斗争 正确答案:B 解析: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 4.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其所针对的错误思想和思潮是【】 A.全盘西化 B.宗派主义 C.姓“资”姓“社”问题 D.资产阶级自由化 正确答案:C 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问姓资姓社,而是反对离开这三个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迈不开改革的步伐。“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我国排除姓资姓社的思想困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无产阶级领导 B.工农联盟 C.反对帝国主义 D.社会主义前途 正确答案:A 解析:领导者的不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

毛邓三选择题6

毛邓三单选题6 (251-300) 25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初,我国国内主要矛盾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人民大众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252.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A.1950年6月B.1951年7月 C.1952年12月D.1956年9月 253.农业合作化时期,党对富农经济的政策是()A.保存并限制B.一举消灭 C.限制并逐步消灭D.顺其自然 254.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A.集体化与机械化并举B.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C.先机械化,后集体化D.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25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于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6.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中心任务是()A.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D.实现国家工业化 257.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25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59.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改变是在()A.实行统购包销后B.委托加工订货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D.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260.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表述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A.先改造后建设B.先建设和后改造 C.建设和改造都暂缓进行D.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261.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指()A.1949~1950年B.1946~951年 C.1949~1952年D.1949~1956年 262.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领导人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是()A.经过充分发展后一举过渡B.边发展过渡 C.先发展然后逐步过渡D.先过渡后发展 263.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A.1952年B.1953年 C.1956年D.1957年 264.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社会主义体系B.独立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体系D.带有过渡性质的资本主义体系 265.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A.1949~1952年B.1953~1956年 C.1956~1966年D.1949~1956年 266.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是()A.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常年互助组 C.临时互助组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67.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是在()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 C.八届九中全会D.八届十中全会 26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A.无偿没收B.按实际价值购买 C.无偿调拨D.和平赎买 269.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依次是()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B.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C.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70.1955年,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 ()A.刘少奇B.陈云

全国2013年1月自考毛邓三真题和答案(网友版)

2013年1月自学考试毛邓三参考答案(网友版) 仅供参考 1—10 B改革开放A以人为本A实事求是A无产阶级领导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实现共同富裕D发展A经济建设B前提A公有制经济 11—20 C承包制C市场B民主集中制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爱国主义 B科学发展B中国人自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A思想建设 21ABC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题) 22ABC(新民主主义这题)不选统筹兼顾 23B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题)选我国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4ABC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题) 25ABC(20世纪这题)不选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2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他曾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后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明确概括为:“没收封建阶段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中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27.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8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新兴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就是要在新时代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毛邓三选择题1

毛邓三单选题 1-50 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共产党人〉发刊词》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在() A.20世纪前中期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后期 4.中国共产党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运动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土地革命运动 C.农民革命运动 D.延安整风运动 5.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6.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7.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的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8.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A.新文化运动中 B.十月革命后不久 C.五四运动中 D.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9.在中共党的七大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概括和全面概述的是() A.周恩来 B.王稼祥 C.朱德 D.刘少奇 10.中国人民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救国真理是在() A.辛亥革命爆发后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中共一大召开后 D.国共合作建立后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毛邓三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七大 D.瓦窑堡会议 正确答案:A 解析:1931年王明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正确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个知识点考的非常频繁,学员要牢记着四个关键字。 3.首次科学阐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一致性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正确答案:B 解析:邓小平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4.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理论体系的文献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井冈山的斗争》 D.《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正确答案:A 解析: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正确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应当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6.1956年4月,毛泽东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的讲话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不要四面出击》 D.《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

毛邓三课后习题1-4套选择题及答案

毛邓三课后习题1-4套选择题及答案. 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1-4套选择题及答案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 1 - 15 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 .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 .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2 、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 .革命的前途不同 D .革命的对象不同 3 、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 .统筹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A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 .有理、有利、有节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 、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有无群众观点 B .有无自我批评精神 C .有无坚强的组织 D .有无优良的作风 6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 .党的先进性 B .党的领导 C .执政兴国 D .执政为民 7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A .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 .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0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 .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 .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 .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11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A .四个现代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小康社会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A .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约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13 、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A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 .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 .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14 、“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的国家。”这句话理解为 A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 .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 .民主是固体不是政体 2 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1-4套选择题及答案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 .发展教育和科学 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多项选择题( 16 - 30 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 东 D.刘少奇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A.中共五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十二大 B.十三大C.十四大 D.十五大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 最高概括是(D) A.“科教兴国”战略 B.“以德治国”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 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 民 D.执政兴国 8.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9.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C)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0.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D)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动力不同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1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知识分子 13.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 A.民族资产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 14.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三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16&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14&fromuid=19159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版完整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37&fromuid=19159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题答案(2008年修订版的)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48&fromuid=191597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课后答案及课文翻译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4&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60&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二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15&fromuid=19159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63&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课后答案(高教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81&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77&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75&fromuid=191597 《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305&fromuid=191597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283&fromuid=191597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二版,贾俊平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29&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三版,高鸿业)可直接打印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289&fromuid=191597 毛邓三全部课后思考题答案(高教版)/毛邓三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514&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听力原文及答案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2531&fromuid=191597 西方宏观经济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2006&fromuid=191597 《管理学》经典笔记(周三多,第二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280&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186&fromuid=191597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55&fromuid=191597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https://www.doczj.com/doc/897927025.html,/viewthread.php?tid=17&fromuid=191597

毛邓三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6.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7.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 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 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 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 8.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9.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10.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1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1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全国2011年1月自考毛邓三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党的七大上,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B 解析: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学员注意,这里总结一下: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十六大——“三个代表”写入党章;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学员必须掌握这个四点,很好记忆的,记住“五六七”就行了。 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正确答案:B 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C.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D.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4.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其主要针对的是【】 A.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B.“两个凡是” C.资产阶级自由化 D.姓“资”姓“社”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问姓资姓社,而是反对离开这三个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迈不开改革的步伐。“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我国排除姓资姓社的思想困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阻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制度的落后 C.人民政治上不自由 D.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 正确答案:A 解析:帝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学员注意,本国封建主义成为

全国2013年1月自考毛邓三试题和答案解析评分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答案解析及评分 课程代码:0370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D.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正确答案:B(2分)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第一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A和B显然涉及的范围太宽,C涉及的范围不对。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可持续 C.全面协调 D.统筹兼顾 正确答案:A(2分) 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艰苦奋斗 D.自我批评 正确答案:A(2分)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领导 B.工农联盟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正确答案:A(2分)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而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XXXX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要点背诵--毛邓三中特(个人版)

XXXX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要点背诵--毛邓三中特(个人版)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

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和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D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 A.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B.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 C.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B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D ) A.利用 B.保护 C.限制 D.赎买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B ) A.从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从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D.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9.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D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体和核心是( A) 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四项基本原则 D.自力更生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B )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