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1)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8)

二、思路和目标 (10)

(一)总体思路 (10)

(二)战略目标 (12)

三、重点任务 (15)

(一)突出战略重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15)

(二)凝聚创新资源,壮大自主创新主体 (17)

(三)建设创新平台,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 (18)

(四)围绕优先领域,攻克关键技术 (20)

(五)有重点地加强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43)

四、保障措施 (46)

(一)树立科技创新意识,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46)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格局 (47)

(三)健全和落实政策,促进企业成为创新资源投入主体 (48)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48)

(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 (48)

(六)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49)

(七)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49)

(八)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科技成果权益 (50)

(九)扩大开放合作,利用外部资源增强我省创新能力 (50)

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原经济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进程的重要时期。为贯彻《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豫政…2009?78号)、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豫发…2008?28号),实施《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贯彻“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多项突破,跨上了新台阶,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为加强科技创新,我省首次把自主创新体系放在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总体战略的高度进行部署,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作为省政府“五大工程”之一予以推进。“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和《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重大措施,省政府成立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

围绕加强科技创新活动,针对科技计划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税收抵扣、科技成果奖励、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科技投入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由2005年的55.6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74.76亿元,R&D占GDP 的比重由0.53%提高到0.90%;财政科技投入由2005年的13.8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5.52亿元,增幅达到156%;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由2005年的35.9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22.18亿元。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科研机构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活力明显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高。50个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全部转制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科技型企业,省属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完成了分类改革。

分别与科技部和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建立了省部会商和省院合作机制,更好的集成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解决我省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有效促进了上下互动。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领域和形式不断拓宽。全省已经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建立1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解决了一批产业升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施科普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建设科普示范点,以及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企业、科普进村户活动,建立了省市两级科普网络,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2.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以来,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大批显著的科技成就。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连年创历史新高。“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97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二等奖75项;评审出省级科技进步奖1733项。2010年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达到25149件、16539件,比2005年分别增长180%、341%。“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高出同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6个百分点左右。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4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82.6%。实施五大科技工程,运用“网络化配置资源”的新方法,有效集成了各类科技资源,大幅度提高了我省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活动,促使骨干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0个,是“十五”期间建设总数的5.6倍,使我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33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674个,是“十五”末的4.32倍。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51个,目前总数达到75个,是“十五”期间建设总数的3.13倍。建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成立了风力发电装备、盾构、生物疫苗、花卉、小麦、耐火材料、中药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产学研结合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的新机制,提升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培育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数量居中西部前列,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0家;高新技术企业517家;郑州市、洛阳市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08年以来共立项实施67项,投入科技资金12000万元,拉动引导企业和社会总投资近60亿元,有力促进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造了小麦、夏玉米百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770.5公斤,万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548.6公斤的黄淮海平原单产记录,为我省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千亿斤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和“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培育推广我省两大粮食作物新一代的主导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两个小麦品种在北方50年难遇的大旱中表现良好,“百农矮抗58”已成为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玉米新品种“浚单20”有望成为继郑单958之后又一个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优质专用小麦、杂交玉米、抗虫棉、杂交芝麻等一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小麦、肉制品、面制品和冷冻食品加工技术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94个,其中国家审定新品种78个。

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了“低热值褐煤提质”、“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60家。建成7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中原学者”、科技创新团队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围绕我省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十一五”期间培育中原学者16个,其中首批2名中原学者经过培育新当选为“两院”院士。支持创新团队107

个,支持573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开展创新活动。在全省企业和高校院所建立42个“院士工作站”,目前在豫“两院”院士17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60万人。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通过实施共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措施,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十一五”期间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733项,拥有技术贸易机构2863家,签订技术合同15002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01.7亿元。培育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全省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122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22家;建设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2家、省级技术转移中心4家;建设科技孵化器22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10家。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全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48亿元,工业总产值2883亿元,工业增加值875亿元,利税总额370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90%、298%、294%、21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是国务院时隔18年批准设立的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我省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4家,居中部六省首位;进区企业达6184家,产值上亿元企业198家;培育形成了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7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3.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按照《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集中科技资源实施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超高压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数字化装备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及中医药现

代化等11个重大科技专项,共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54个,省财政科技投入4.19亿元,引导承担企业研发投入24.84亿元,新增产值406.61亿元,利润64.34亿元,税收23.29亿元。

许继集团、平高集团承担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最长输送距离和最大输送能量的特高压输电关键装备,并在世界首条100万伏晋东南-荆门交流和首条80万伏向家坝-上海直流等输电工程中成功应用,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科技资金,企业投入2.2亿元,目前两家企业已获订货总金额近66.3亿元,2011年可望超过百亿元。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实施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重大科技专项,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开发出2兆瓦风电整机和1.5-3兆瓦电机、风叶、轴承等主要部件,有望形成百亿规模的新兴产业群,为培育壮大我省新型电力电气装备产业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和科技支撑。

郑煤机实施的“大采高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世界最大采高的7米液压支架,并攻克了核心技术电液控制系统,完成了胡锦涛总书记交给科技界的任务,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胡锦涛总书记亲笔批示“谨表祝贺”;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实施的“盾构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科技专项,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中标北京、郑州、重庆等地铁工程,合同金额15亿元;石油二机实施的“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井装备研制”重大科技专项,产品出口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为打造我省数字化装备产业提供了重大技术装备和科技支撑。

中硅高科实施的“千吨级多晶硅”、洛阳尚德实施的“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和新能光伏实施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重大科技专项,累计创产值96.97亿元,利税16.92亿元,并带动我省形成了百亿产能的硅-光伏产业。

华兰生物通过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苗”、“流脑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等重大科技专项,主导产品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为我国甲流感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洛阳普莱柯承担的“家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及新型疫苗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填补了禽用疫苗生物制品领域的国际空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顺利通过验收。为打造我省生物及新药产业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撑。

洛玻集团承担的“超薄电子玻璃浮法生产设备和工艺”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0.55毫米超薄浮法玻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升了我省特种功能材料及制品产业的技术水平。

中信重机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金龙铜管的“精密铜管四辊旋轧和四联拉新装备”、豫光金铅的“熔池直接炼铅新工艺”节能效果十分显著。中平能化的“瓦斯轴承—发电—矿井热害治理”,降低井下综采面温度达80C,大大改善了矿工的劳动条件。为打造节能环保技术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我省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还不适应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与全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对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建设创新型河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撑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不少地方和有关工作部门抓经济发展仍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不少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动力。社会也尚未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2010年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95%,远低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缺乏,全省仅有院士17人。能够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的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少。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创新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四是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和省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有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为确保我国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发展,国家作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均生

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实现两大跨越,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走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成为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事关民生,事关未来,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未来发展的战略主线。科技创新决定科学发展,决定持续提升,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效,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支撑、内涵、精髓。要将中原经济区最终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动力支撑,这个动力支撑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只有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上,依靠科技创新的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活力,才能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提升我省经济社

会发展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集中资源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重要抓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集聚区及其他各类科技园区等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建设我省自主创新体系。依靠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

“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性任务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

——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我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用相结合。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

量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应用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既要坚持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开展科技创新,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又要立足长远,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选择对我省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且有优势的领域加强基础研究。

(二)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

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力争在主要领域缩小差距,在优势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初步建设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不竭动力。

到2015年,全省总体科技发展水平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取得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发展目标:

1.突出战略重点,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突出重点,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整合集成科技资源,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全省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引领先导

产业的形成发展。

2.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丰富发展创新载体,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

围绕新能源、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升级,实现大中型企业关键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围绕资源能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信息化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基础产业。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继续加快小麦、玉米和水稻等新品种选育,并加快实现产业化和换代升级,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提供支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强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及土壤、水等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基本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加强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研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省建设,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使科技创新更多地惠及民生。

6.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为科学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力争实现我省院士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凝聚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建设一只综合素质硬、专业贡献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15年,逐步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7.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步伐,建设一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3-5家省级高新区,力争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现新突破。通过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引导和促进我省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提高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8.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根据《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统筹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需求,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超前开展研究,不断提升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带动我省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

专栏1:“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战略重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方法,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把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瓶颈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攻克一批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突破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形成和壮大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主要通过开发煤制乙二醇、甲醇汽油柴油、聚甲醛、焦炉煤气制乙炔、煤系针状焦等,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开发应用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和450KA以上电解槽,促进电解铝企业节电节本,开发高精度铝板带箔,轨道交通、客车和3C产品用高端铝材

等,改造提升电解铝产业;推广应用钢铁超快冷新技术,研究开发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开发超高强度钢,冷轧取向硅钢,低温超高压容器、核电、海洋工程、石油、风电等用钢,改造提升钢铁产业。实施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亩产800公斤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等重大科技专项,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实施名优花卉苗木产业化技术开发、家禽主要疫病诊断技术及多联疫苗、家畜主要疫病诊断技术及多联疫苗、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培育、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选育等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实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成套装备、核电级防爆电机、智能电网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壮大新型电力电气装备产业;实施多晶硅节本降耗技术、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物理法太阳能级多晶硅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硅材料与光伏产业;实施治疗性乙肝疫苗、流感疫苗、流脑疫苗、喜树碱类抗癌药全合成、半合成抗生素母核及阿莫西林和头孢类系列产品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生物及新药产业;实施大采高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系统、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井装备、全断面隧道盾构机、特大型空分设备、数字化变电站、数控大型机床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数字化装备产业;实施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首饰级大颗粒人造金刚石单晶、优质钢精炼用高档耐火材料、CTP版材用铝基板、镁合金挤压型材、高精度钛带材新工艺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特种功能材料及制品产业;实施新型光学引擎和数字投影机、紫激光计算机

直接制版材料、微显示电视机、高性能喷墨绘图仪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光电技术产业;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低热值褐煤提质新技术及装备、多金属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清洁镀金材料柠檬酸金钾、精密铜管四辊旋轧新工艺及装备、熔池熔炼直接炼铅工艺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实施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关键技术、生物柴油及其专用原料林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生物能源产业。

(二)凝聚创新资源,壮大自主创新主体。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并以此为示范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2.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稳定和壮大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支持科研机构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省外科研资源的作用,支持中央驻豫和军口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我省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发展民办科研机构。

3.强化高等院校生力军功能。根据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探索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改革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企业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在基础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领域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4.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通过“中原学者”、“创新团队”、“杰出人才”、“杰出青年”等计划,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实施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海外及省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服务人才。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建立完善人才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动员社会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三)建设创新平台,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

1.加快发展企业研发中心。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2020年(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 划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6) 二、面临的形势 (7) (一)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 (7) (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7) (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 (7) (四)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8) (五)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9) 四、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11) (一)推动结构调整 (11) (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11) (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13) (四)推行绿色发展 (13) (五)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 (14) (六)加快行业市场化进程 (14) (七)扩大国际贸易与交流合作 (15)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 五、保障措施 (16)

(一)坚持依法行政和政策引导 (16) (二)加快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工作 (17)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17)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 (18) (五)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18) (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服务功能 (18) (七)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18)

“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爆行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为继续促进行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是民爆行业发展较快的五年。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能源及资源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民爆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结构不断优化,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现状 1.行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效益状况明显改善,运行态势趋稳向好,经济规模总量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总值分别由2005年的137.8亿元、1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2亿元、278.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15.2%;销售企业的销售总值由2005年的12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8.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9%;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亿美元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亿元。

河南省十三五天然气规划11.24(排版)

河南省“十三五”天然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能源规划建设局 2016年11月

前言 经过多年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拓展,天然气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清洁能源支撑。“十三五”期间,天然气行业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国家将深化油气领域改革,市场化定价、管网设施公开准入和管道保护等措施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此外,一带一路、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城镇化发展、大气污染治理强力推动,继续为天然气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天然气发展新形势,科学谋划我省未来五年天然气发展,对于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天然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能源局)和《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 (1) 一、发展现状 (1) (一)气源供应日趋多元化 (1)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1) (三)利用规模大幅增加 (2) 二、面临的形势 (4) (一)面临的机遇 (4) (二)面临的挑战 (6) 三、市场预测 (7) (一)需求量预测 (7) (二)供需平衡分析 (9)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坚持外引为主与自产为辅相结合 (11) (二)坚持整体规划与区域协调相结合 (11) (三)坚持保障供应与高效利用相结合 (12) (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12) 三、发展目标 (12) (一)资源 (12) (二)利用 (12) (三)省内基础设施 (13)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doczj.com/doc/8b7905174.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办〔2011〕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 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谋划我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43.7亿公斤,连续5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38.3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88.6万吨,奶产量达到290.9万吨,均居全国前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40.72万吨、6624.26万吨、767.33万吨、99.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3%、18.7%、38.1%和9 2.3%。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5.88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8.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2016-2025)

目录 一、公司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十二五”取得的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十二五”存在的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环境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世界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中国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地缘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行业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竞争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公司内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公司外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SWOT矩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SWOT矩阵分析推导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企业愿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目标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支撑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组织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经营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市场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投资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财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南省林业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林业发展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为载体,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抓好林业产业和资源保护,扎实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各项林业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南省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达到各项指标的要求,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河南林业“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一)主要成就

1.造林绿化成效明显,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据调查推算2010年全省林地面积50 2.02万公顷(7530.3万亩),森林面积370.57万公顷(5558.6万亩), 森林覆盖率22.19%,森林蓄积量1.29亿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45.61万公顷(684.15万亩)、7 3.81万公顷(1107.21万亩)、 4.42个百分点、2700万立方米。“十一五”以来,继续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建设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了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环城防护林和村镇绿化等一批省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县。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51.68万公顷(227 5.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0.27万公顷(2103.96万亩),飞播造林1.73万公顷(26万亩),封山育林9.68万公顷(145.26万亩)。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4亿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0.02亿株。特别是实施《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来,2008-2010年三年的造林面积达到115.49万公顷(1732.31万亩),为前三年造林面积的1.82倍。全省已有74个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 2.区域生态明显改善,保障粮食持续增产。平原地区网、带、点、片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面积566.7万公顷(8500.5万亩),控制率达90%以上;94个平原半平原县(市、区)全部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有效抑制了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呈现了林茂粮丰的新景象,为河南省连续七年粮食增产提供了生态屏障,为维护国家和我省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全省16万公里的路、渠、沟、河等通道得到绿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