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绪障碍行为教育案例

情绪障碍行为教育案例

情绪障碍行为教育案例
情绪障碍行为教育案例

情绪障碍行为教育案例

1案例对象

姓名:小王;性别:男;年龄:9岁。

2情绪障碍格缺陷表现

胆小、对音乐特别敏感,尤其是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能随着节奏哼唱,对其他事情反应冷淡,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不愿去做,并且会伴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他喜欢看书,在看书时不希望其他人去打扰,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3情绪障碍原因分析

该生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前庭轻度失衡,触觉过分防御中度失调,本体感重度失调,学习能力发展重度失调。由于大人的宠爱,缺少同伴的生活,使他对家人十分的任性,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以及如何融入群体,对新环境恐惧。

4教育措施及效果分析

4.1观察记录1

时间:2016年9月6日

开学之初,我们班的小王同学被父母硬拉进了教室,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走进教室以后一直拉着妈妈的手,嘴里还在念叨着:“妈妈陪,妈妈陪。”于是,我想走到他身边牵着他的手安慰他,谁知我还在一米之外,小王同学就紧张地大叫;在户外,别人一说话,他就开始紧张,说什么也不走了,并且无休止地大叫。开始时,在教室里,小朋友上美术课,老师让小朋友们拿出水彩笔画画,就开始大叫,嘴里还在大声地说道:“不画,不画。”于是,就自己走到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拿两本书,又迅速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埋头看书。

【教育效果分析】

1、对于初次来到陌生环境的小王同学来说,第一次到陌生的环境与父母分开,无疑是个挑战。

2、这时,我本想牵他的手,通过拥抱、抚摸、语言的安慰等一系列的抚慰,让他感受到他可以依赖老师,信任老师,没想到他却拒人以千里之外,让我很伤脑筋。于是,我就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与触觉的交流,初步建立信任感,解除他初次到幼儿园的不安与恐惧。我特意安排一位品学兼优、身材魁梧的小朋友做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游戏、学习,长此以往,小王同学的各种行为习惯,在他好朋友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2观察记录2

时间:2016年10月15日

在一次数学课上,认读并写数字,事先我已在每位同学的数学本上示范写了一个,要求他们写一排,可小王同学说什么也不想写,老是喜欢把铅笔咬在嘴里,在教师里走来走去,模仿着大人吸烟的动作,嘴里还在嘀嘀咕咕地说:“我不写字,我就不写字。”脾气犟,我越是强迫他,他就越反抗,我想硬的不吃,就来软的。于是我就把他抱在我的怀里,轻轻地拍拍他的后背说:“宝宝乖,我们一

起来写字,好不好呀?”他勉强地说了一声:“好。”然后我就握住他的手教他写了一排,并且还把今天写的数字作业挂在黑板上展览给小朋友们看,顿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过了几天,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以后每次要求写字时,他就会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要我和他一起写,而且写完后还要挂在黑板上。

【教育效果分析】

1、在课堂上比较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坐不住,注意力难以集中,老师对他的要求也不像其他小朋友,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注意力的保持从1分钟到2分钟,逐步提高。

2、在努力提高他注意力的持久性的同时,还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在强制规定的同时,注意适时地关注,唤醒他的成就感。

5建议

对于情绪障碍儿童,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他们出现情绪化行为的原因,针对孩子们的问题行为,耐心教导并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育。情绪障碍儿童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各界给与重视,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陪伴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情绪与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情绪与行为障碍(英文emotional disorder) 【课程代码】 【适应专业】特殊教育专业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 【课程简介】情绪与行为障碍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涉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常见行为异常与情绪障碍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内容。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知识和从事相关特殊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情绪与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特点有初步了解;培养从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相关工作的感情和事业心。 【参考学时】36学时 【参考书目】 1.James M. Kauffman等著. 情緒及行為障礙學生教育[M].台湾:心理出版社,2010. 2.李雪荣编著.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刘智胜主编. 儿童心理行为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王如明主编.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情绪与行为障碍概述 §1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2情绪与行为障碍流行病学资料 §3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相关理论 ●基本要求: 1.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掌握其流行病资料。 2.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研究现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及流行病资料。 教学难点:情绪与行为障碍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示:课堂教学为主,介绍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基本知识。 ●参考学时: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第二单元焦虑障碍 ●§1 焦虑障碍的概念 §2 焦虑障碍的分类 §3焦虑的鉴别与诊断 §3焦虑障碍的理论解释 §4焦虑障碍的成因 §5焦虑障碍的治疗 ●基本要求: 1.掌握焦虑障碍的分类及相应的治疗。 2.了解焦虑障碍的成因及相应的理论解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焦虑的分类与治疗。 教学难点:焦虑障碍的理论解释。 ●教学方法提示: 课堂讲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具体个案联系起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个案的相关图片与视频材料。 ●参考学时:6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讨论教学2学时) ●第三单元抑郁障碍 ●§1 抑郁障碍的概念 §2抑郁障碍的鉴别与诊断 §3抑郁障碍的理论解释 §3抑郁障碍的成因 §4抑郁障碍的治疗 ●基本要求: 1.掌握抑郁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2.了解抑郁障碍的成因及相应的理论解释。

大学生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大学生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大学生情绪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11月20日(周三)下午15:20-17:00,在行政楼二楼多功能厅听了李宏翰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关于高校辅导员及大学生压力释放与情绪管理的讲座,颇有感触,不仅仅是因为李教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生动的演讲,更是由于校友的一点渊源吧,原来他是黄希庭教授的学生,这个名字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被提到,如雷贯耳。加之,作为心理学的爱好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辅导员,对这方面的知识与案例仍然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并且许多实际案例都能够与目前大一新生学习、生活的状况不谋而合,许多知识与技巧都能够值得借鉴与研究。 一、大学生压力分析 压力,并不是我们高中物理书上指的压强、压力,这里更多的是表现在身心上的一种威胁与恐惧,主要是由压力源造成。压力源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大学生新生刚刚迈入大学,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在一起,不仅有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有各具特点的性格,因此,和谐的共存于促进,就成了大学生造成压力的首要因素。许多不经意的小摩擦,往往在不当的处理中,被放大,被积累,直到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带来双重的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宿舍

适应性问题、恋爱感情问题、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加之,学生对心理知识与心理咨询的不恰当理解,大部分都会找不到宣泄口,自行处理,找不到突破口,给自己产生一堆的心理疑问。大学生由压力造成的基本都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等,出现心理不正常,类似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等疾病还是较少。 二、大学生压力表现 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表现在:1、学业压力。包括各种科目、课程的学习,期末的考试,评奖的标准与学习成绩挂钩,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有人会因压力产生动力,成为学霸,学习标兵的能人,有人会因为平时学习的散漫,导致挂科,作弊,犯下错误。2、生活压力。大学生在学校要生活,自然受到经历压力、文化压力、交往的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大多数贫困学生,会产生更多的自卑、压抑等不良情绪,或者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参加活动,失去一些需要在资金投入的机会。但是,经历过疏导与鼓励,贫困学生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动力,成为优秀的学生。文化压力,自然是来自于各种地域、带有各自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往往会产生一个适应过渡的阶段,来抵消彼此之间带来的心理压力。交往的压力主要源自于个人性格差异,导致的人际关系敏感。3、就业压力。顾名思义,影响到大学生步入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大学生上大学的终极目标,越往毕业季,压力越大,越是找好工作,压力也越大,压力与就业动机成正比。4、情感压力。大学生属于成年人,拥有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权利,但是由于心智的不成熟,

大学生情绪管理案例汇编

案例-4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长相比较秀气,善于与人交往而且很健谈,有亲和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也许正因为如此,刚进入大学我就被老师任命担任了班长职务,并有幸加入了校学生会。在别人眼里,我是非常幸运的,我也确实为此而感到很开心,是那种因为被肯定而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般在新生入学后,学校为了让新生更好地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我所在的人文学院也不例外,根据同学们的需求组织了一场新生座谈会,分别邀请了校内几位较有名望的老师来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我作为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负责联系一位心理老师。正因为如此,我有幸了解到了心理咨询的一些相关知识…… 不开心,活得很累 其实,又有谁知道,在活泼开朗的外表下,我内心深处有着多少难言的苦楚,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进入大三。不知怎么,我感觉大三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看着周围同学忙忙碌碌,我的心情却日渐沉重和苦闷……在彷徨与犹豫之后,我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下,我坦诚地向老师倾诉了我的烦恼和困惑。老师问我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我想了想,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一直觉得自己不开心、活得很累,甚至常常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意思。老师问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往事又一幕幕闪现出来……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小镇上普通的工人,我还有一个弟弟。在我的心里,多么希望我的家里能时刻充满欢声笑语啊!但事实并非如此。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之间不是很和睦,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争吵,每当这时我就充当了和事佬。尽管那时我还很小,但我会分别看着爸爸妈妈的脸色行事,并分别对他们进行劝解……亲戚邻居们都说我很乖,很懂事,可他们不知道,在我的心里是多么渴望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可以随意地玩、随意地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啊!过早的成熟给我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灰色……在我上初二时,爸爸得了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对我而言,我觉得好像没受什么太大的影响。这时,家里的一切就完全由妈妈一人撑着,我觉得妈妈真的很不容易。后来妈妈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具体是什么我并不清楚。尽管妈妈并未对我和弟弟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妈妈的不快乐。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想这件事,想今天会怎样,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我总觉得自己很笨 在学习上我很刻苦,一直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出色,在班级里经常名列前茅。尽管如此,我仍然总是觉得自己很笨,怀疑自己不够聪明。考上高中后我开始住校了,这是我第一次住校,开始有些不太习惯,后来因为和一位室友发生了矛盾,我就搬到附近的奶奶家住,直到高考完毕。我觉得自己高考时的状态并不好,考上大学完全是凭高一、高二打下的基础。与室友产生矛盾让我觉得很受挫,从那时起,我感觉特别自卑,经常会觉得不开心,心情很沉重,一直到现在。另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原先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我,却变得很讨厌学习,完全是凭借着一种责任感才坚持下去的。我妈妈一个人撑着这个家,特别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并且照顾好我妈妈和弟弟,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出息,那我妈妈和弟弟还指望谁啊?所以我现在感觉特别沉重,特别累! 我觉得自己缺少主见

融合教育背景下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正向行为支持策略研究

融合教育背景下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正向行为支持策略研究 摘要: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深圳市龙华区实验 学校在校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普通班级就读过程中的筛查、 评估、转介、干预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总结出一套包含学校管理层、普通 教师团队、特教教师团队、心理教师团队、家长等在内的行之有效的正向行为支 持策略。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在校就读的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为普通班级教 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更专业的措施、为家长提供了更安心有力的支持、为 学校管理层工作的展开铺开了更平坦的道路。 关键词:情绪与行为障碍;正向行为支持;融合教育 引言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是学校教育中公认的最难应对的一类学生[1],他们有攻击性、不服从、喊叫、说谎、暴躁、焦虑、抑郁,擅长激怒他人。研究显示,我国学龄 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比例是13.5%,部分地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检出率均高达30%[2]。而我国2017年7月,《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 出要进一步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优先采用普通学 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融合教育得到高 度重视并作为国家教育政策得以实施。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群体 进行教育安置的研究较少,但参考我国台湾地区,95.53%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 就读于普通班级[3]。着眼于现实情况,我国大陆地区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也极少 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与我国台湾地区情况无异——绝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学 生于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但是真正融合还是“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照现实 情况来看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还需要更多支持。 正向行为支持最早由霍纳及其同事于1990年提出[4]。是一种对个体行为实施干 预的系统化方法,即通过教育的手段发展个体的正向行为,用系统改变的方法调 整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个体行为问题和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目的,最终实现提 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5]。凡是可以产生正面效应的行为都可以视为正向行为,包 括沟通、社会互动、自我管理及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增进;所有可以用来教导、加 强和扩展正向行为的教育方法,以及能够用于增加正向行为的系统改变的方法, 都可以称为“支持”[6]。目前大量用于各类学生行为干预,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龙华区实验学校经诊断或评估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及有情绪与行 为障碍表现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取向,在整个行动研究过程中,还使用了观察法、访谈法、 文献法等。首先运用文献法,通过查阅论文、书籍、期刊和互联网等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归纳相关资料信息,整理出情绪与行为障碍、融合教育、正向 行为支持等相关的资料,为本研究找到研究起点与理论基础;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多次用到观察法细致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分析学生的 行为功能,观察学生的行为后果;并对家长及普通班级教师进行访谈,以便更为 详尽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正向行为支持。 二、研究过程 (一)行动方案制定

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情况 2003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 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 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 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 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 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住院 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 1、根据《教师法》第7条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 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种职权,只 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 应告知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 未成年的班干部(案例中的郭某),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教育 要求的。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 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 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所以学校应对教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郭某) 你不对!球是要从上面传的! 实况记录: 体育活动课上,看着放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皮球,孩子们立刻显得格外兴奋、激动。让他们安静后,我就与孩子们共同讨论皮球可 以怎么玩?多数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滚。然后我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玩

球。自己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玩的。一段时间后,我集中了幼儿,这时我赶紧抛出这节课的活动内容及要求:“今天我们都是去参加 运动会的运动员,我们参加的项目叫《皮球快快跑》,是来比赛传 球!当老师拍手的时候,你们开始从头上一个一个传球,老师手一停,球在谁的手里,谁就要表演双手交替拍球,听明白了吗?”游戏在大 家的兴致勃勃中热烈的展开了。突然,韩成凯和袁野竟大声地吵了 起来,“韩成凯,你不对!老师说了球是要从上面传的!你不对!”于是,我马上暂停游戏,我示意让韩成凯传一次让我看看,原来,韩 成凯的手是举起来了,可能由于是怕老师突然之间停止拍手而球留 在手里,于是韩成凯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传过去,再者可能是因为 韩成凯人高马大的缘故,把手举过头顶会觉得太高,所以导致动作 不是很标准。我轻轻地拍了拍两个孩子的小脑袋,说:“你们是怕 老师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里要表演节目吧?其实老师会拍一段 时间的,不会那么快停下,所以不用紧张,好吗?另外,老师今天给 拿到球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哦!一会你们就会知道是什么好礼 物了。”经过解说之后,孩子们再也不怕接到球,传的时候不着急了,动作也标准了,韩成凯也传的又稳又准确! 分析与思考: 皮球是幼儿既熟悉又喜欢的玩具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玩具,却蕴涵了很多的知识。我班的孩子尤爱玩球,在上这一节体育课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确很喜欢滚球,但是几个小朋友手部 的肌肉力量较弱,两臂用力不够均匀,控制球滚动方向的能力较差。后来当孩子们拿到皮球时,有滚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抛的、有用脚踢的、还有个别干脆抱着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发展我班 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呢?后来我设计了一个《皮球快快跑》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 提高了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传球仅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个玩法而已,老师应做一个 有心人,玩球的花样是百变的,鼓励幼儿探索各种玩球的方法,然后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经验借助集体活动辐射给全班幼儿,把幼儿

大学生情绪管理案例

案例-4 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生,长相比较秀气,善于与人交往而且很健谈,有亲和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也许正因为如此,刚进入大学我就被老师任命担任了班长职务,并有幸加入了校学生会。在别人眼里,我是非常幸运的,我也确实为此而感到很开心,是那种因为被肯定而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般在新生入学后,学校为了让新生更好地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我所在的人文学院也不例外,根据同学们的需求组织了一场新生座谈会,分别邀请了校内几位较有名望的老师来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我作为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负责联系一位心理老师。正因为如此,我有幸了解到了心理咨询的一些相关知识…… 不开心,活得很累 其实,又有谁知道,在活泼开朗的外表下,我内心深处有着多少难言的苦楚,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进入大三。不知怎么,我感觉大三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看着周围同学忙忙碌碌,我的心情却日渐沉重和苦闷……在彷徨与犹豫之后,我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下,我坦诚地向老师倾诉了我的烦恼和困惑。老师问我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我想了想,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一直觉得自己不开心、活得很累,甚至常常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意思。老师问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感受。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往事又一幕幕闪现出来……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小镇上普通的工人,我还有一个弟弟。在我的心里,多么希望我的家里能时刻充满欢声笑语啊!但事实并非如此。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之间不是很和睦,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争吵,每当这时我就充当了和事佬。尽管那时我还很小,但我会分别看着爸爸妈妈的脸色行事,并分别对他们进行劝解……亲戚邻居们都说我很乖,很懂事,可他们不知道,在我的心里是多么渴望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可以随意地玩、随意地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啊!过早的成熟给我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灰色……在我上初二时,爸爸得了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对我而言,我觉得好像没受什么太大的影响。这时,家里的一切就完全由妈妈一人撑着,我觉得妈妈真的很不容易。后来妈妈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具体是什么我并不清楚。尽管妈妈并未对我和弟弟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妈妈的不快乐。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想这件事,想今天会怎样,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我总觉得自己很笨 在学习上我很刻苦,一直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出色,在班级里经常名列前茅。尽管如此,我仍然总是觉得自己很笨,怀疑自己不够聪明。考上高中后我开始住校了,这是我第一次住校,开始有些不太习惯,后来因为和一位室友发生了矛盾,我就搬到附近的奶奶家住,直到高考完毕。我觉得自己高考时的状态并不好,考上大学完全是凭高一、高二打下的基础。与室友产生矛盾让我觉得很受挫,从那时起,我感觉特别自卑,经常会觉得不开心,心情很沉重,一直到现在。另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原先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我,却变得很讨厌学习,完全是凭借着一种责任感才坚持下去的。我妈妈一个人撑着这个家,特别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并且照顾好我妈妈和弟弟,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出息,那我妈妈和弟弟还指望谁啊所以我现在感觉特别沉重,特别累!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两个维度,三个方面。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 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 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 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实例

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实例方案设计: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何明明、曲明亮、聂兵霞 一、团体名称 我的心情我做主 二、团体性质 发展性、结构式团体 三、团体目标 1.帮助成员正确理解情绪对个体社会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具有的意义。 2.帮助成员检省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主导情绪特点。 3.帮助成员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管理情绪,构建愉悦心情。 四、参加对象 在校学生 五、团体规模 15人 六、成员招募方式 海报宣传、自愿报名、面谈筛选 七、团体活动次数和时间 共三次,2008年10月15日、10月22日、10月29日下午15:30 -- 16:30 八、活动地点 教学楼258教室 九、领导者介绍 何明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直率、真诚、友善,经常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团体经验丰富。 曲明亮:男,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为人幽默、乐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具有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储备和团体领导者经历。 聂兵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学习过心理咨询相关课程,具有一定的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十、理论依据 1.情绪管理理论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人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 2.情绪ABC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得人们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应该从改变认知,形成对事件的合理认识入手。 十一、评估方式 项目一:领导者自我总结 项目二:团体成员反馈单

情绪及行为障碍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与发生率 【案例一】 小华为小学六年级男生,从一年级开始,经常跑出教室、很难安静坐在位置上;他常打架、咒骂同学,一旦玩耍受到拒绝,就会向人吐口水,甚至曾用利器伤人,在学校人际关系很差。父母表示从小在家里就十分任性,拒绝其要求时,会大发脾气、摔东西、用脏话漫骂。 【案例二】 小斯是一位个子较小、文静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她是领养女,母亲是护士,父亲是医生。起初,老师没有特别注意小斯的文静性格,反而认为这是她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觉得她个好孩子。但是某日,老师注意到,小斯在自由活动时一个人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接近她时,她慢慢地跑开,不愿意和老师讲话。老师开始更多注意小斯,发现小斯在课内和课外活动时都不跟小朋友说话。她从不主动和大人说话,别人和她说话时,都是用单词和短语回答。她经常搓自己的手,咬指甲,低着头,凝视前方。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类学生,如:严重情绪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严重情绪困扰、性格及行为异常、情绪及行为异常、情绪障碍、情绪及行为困难、行为障碍、道德行为偏差、思想行为与心理偏差、适应困难、行为问题等。 这类学生泛指持续地表现外向性的攻击、反抗、冲动、过动等行为,或内向性的退缩、畏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它的行为问题,以至于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或相关服务协助者。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定义 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近十多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矫治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学生,强调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体现可教育性。 (一)美国的定义 美国在2004障碍者教育法(PL101-476,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简称 IDEA,2004)中对这类儿童和青少年作了以下的定义: 1. 无法学习又不能以智力、知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说明者。 2. 无法与同侪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 3. 在正常的情况下,有不恰当的行为或情感。 4. 常表现不愉快的情绪或沮丧。 5. 常因个人或学校的问题而感觉身体不适、疼痛或害怕。 6. 情绪困扰包括精神分裂症儿童,但不包括社会适应不良儿童,除非被认定具有严重的情绪困扰。 (二)台湾的定义 根据2012年台湾教育部颁布的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标准的定义: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指长期情绪或行为反应显著异常,严重影响生活适应者;其障碍并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结果。情绪障碍学生之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或有其它持续性之情绪或问题行为。 (三)我国大陆地区 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也参照了美国和苏联的界定,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例如,由朴永馨主编的《特殊教育词典》中对行为障碍的界定是:“主要发生在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偏离”。主要表现有:① 不良行为动作。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趾)甲或其它物品、手淫、拔头发等;② 退缩行为。表现出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它儿童交往,常一人独处,与玩具相伴,但没有精神异常;③ 生理心理性行为异常。如遗尿症、遗粪症(4~5岁后仍不能控制大小便),厌食、夜惊、噩梦、口吃等;④ 习惯

教育研究案例

教育研究行动案例: 尊重,让成长不再孤独 房县七河中学赵开友 事件起因: 一天,班主任于老师气冲冲的将一张字条拍到我的面前:“看看你的好课代表,居然也学会给男同学写纸条!”我半信半疑的看了看纸条上的内容,上面写了短短几句话:“任颖,我并不认为红梅很适合你,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妹妹,我都要诚恳奉劝你,离开她对你没有什么损失,你没有必要为此伤心。我相信你一定能从伤心中走出来。”难道再平真的陷入早恋的情感漩涡?她会是这样一个不知自重的女孩子吗?“我说了她几句,她还直喊冤,让她解释字条的事,她又紧闭着嘴不说话!气死我了!还把她当好学生呢!”看着班主任失望恼怒的脸,联想到最近初三学生中出现的多起早恋现象,以及近期任颖日记中透露出的与同学交往的烦恼困惑(有些言语隐晦含混,闪烁其词),我感觉这件事需要认真对待。 制定计划: 经过与班主任商量,我们一致认为:对学生的早恋现象不应掉以轻心,而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止这一势头。我们决定分头做好以下几件事:1、班主任在学生间做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学生间存在的早恋现象。2、由我出面分别对任颖和红梅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3、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对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深入调查: 趁任颖到办公室拿作业的时候,我从她日记中所写的内心困惑入手,旁敲侧击,先称赞她思想比较成熟,工作、办事比较稳妥慎重,然后问她现在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任颖抬起头来,脸涨得通红,眼眶中已擎满泪水,显得很激动:“老师,我……我怎么跟你说呢?……是班主任冤枉我了!”我赶忙安慰她说:“你不要激动。如果你觉得现在不方便,你可以另外选个时间或方式,写在日记本中也可以。我希望我可以帮你。”她点了点头,出去了。 第二天,在任颖交上的日记本里夹了一封信,写了满满的三页,信中大致介绍了自己与红梅的纯洁朋友关系,因为平时他经常在生活等方面帮助自己,自己也在学习上帮助过他,所以在红梅与他班一女生陷入早恋漩涡的时候,自己就多次劝阻过他;班主任只根据没收的纸条上内容来批评自己只是断章取义,误认为自己参与了早恋并在办公室内厉声批评自己。在谈到当时自己的感觉时,她写道:“真的,在那么多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当时我整个人都蒙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被老师误会了。但我不想解释,一是因为班主任的武断伤害了我,另一方面,我感觉我一时也解释不清,老师是不会相信我的,因为即使在我平时与任颖交往的时候,就有一些同学对我的行为指指点点;难道男女同学之间就没有纯洁的友谊吗?此刻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出来帮帮我啊!可是没有人能够理解我。难道我注定了只有孤独的,默默承受这一切?……”我把信反复看了两遍,陷入了沉思中。 我马上又找到了任颖了解情况,在打消了他的顾虑之后,他跟我坦白了事情的大致情况,与红梅所写的基本一致。当我问他以及别的同学是怎样看待他与红梅的这种朋友关系时,他低下头默然无语。在我的细致引导之后,他表示愿意接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是一个为了一个女孩写的,我在这里引用阿汤老师的一段话:“有老师问我,你为虔虔写手记,当有一天她自己看到了这些会怎么想,其实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也猜想不出这孩子的反应。不过,我在考虑是否将这些关于虔虔的手记让她父母看看。呵呵,我也不知道她父母会有何感想。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只要我在做。只要孩子有所进步。做老师的就无愧与心了。” 这样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连续的记录,其实这个女孩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非常关心她的老师。同时在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性,因为这样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叙事报告中看出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女孩 生活背景: 虔虔,一个可爱的女孩儿。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齐耳短发,看上去特有精神。一身干净的衣服,感觉就是一个生活在温暖家庭里的女孩子。 妈妈,一个干练的女人,一个见过世面的女人。在电台工作,负责点歌栏目。对教育孩子的理论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与无奈。 爸爸,一个对工作热心的人。虽没有见过面,但是从与妈妈的谈话中我知道他对孩子的教育是民主型的。爸爸在杭州工作,通常一个星期回来一次。遇到特殊情况也许一个多月都回不了家一次。但是与女儿的交流从没有中断过。 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本地人,因此周围亲戚没有。孩子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爸爸长期在杭州工作。家庭缺少与朋友间的交往,亲戚间的串门。让孩子的生活圈子非

常小,接触的人和事少。平时不怎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但是在妈妈单位喜欢与阿姨聊天,且能说会道。 学习背景: 我看了她的成绩报告单。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59,数学:61。各科的成绩均为“待合格”。作为老师马上明白了这个孩子的平时学习成绩。 听虔虔妈妈叙述:孩子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每次回家作业,总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潦草完成。字写得不好看。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不愿意去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上课能专心听讲,但是几乎不举手回答。老师似乎也对她失去信心了。 我们的交流: 现在换了一个新环境,对孩子来说也许是好事情。在新的环境里,大家不知道她过去的表现。也许会重新树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双方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兴趣地去接受新事物。让新环境带给她一个全新学习信心。重拾学习的兴趣。家校要进行密切地联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一次作业记录 1 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将当日的回家作业记录在专门的一本作业本上,我们称之为“家校联系本”,如果我发现学生有在班级里的闪光点与缺点是时,我可以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记录在上面,这个就作为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了解、教育孩子的最简便的渠道。 这天我也照例要求学生将作业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我担心这个新来的学生不会记录,于是我走近看了看。字歪歪斜斜且不说,在20个长用字中,这孩子一共错了6个。“预、划、圈、遍、解、释”这几个字中,不是偏旁交换,就是声旁写错,要么漏点加撇。我一看就知道,这孩子语文基础并不好,平时没有注重语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了我们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自我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甚至没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按质按量写,上课纪律不好,眼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部分不同不认真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没有勇气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学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通过个案研究来探寻学生学习的内因,探讨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何某 性别:男 年龄:14 班级:初二(3)班 问题及其表现: 在学习方面,学习缺乏自主交流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不是走神就是写其他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不能按照老师的节奏听课和按要求做练习,同时也很排斥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相对刚进班时还下降了很多。 在其他方面:性格内向,比较自我。沉默寡言,不是特别爱与学生相处,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总之集体荣誉感很淡薄。即使是对于班主任的有的要求也表示不支持。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他周围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交流,我了解他主要原因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何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家里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一、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概念 什么是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目前国内外并未有一个统一而严格的定义,有的将情绪和行为障碍分开,分别下定义。已有的定义大多只是进行了一些描述性的界定。有的从医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可矫正的情绪不稳和行为不良。而本文发所讲的也主要是从教育角度来讲,一般指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异常。 二、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一)从教育角度有学者将其分为: (1)人际关系问题(2)行为规范问题 (3)抑郁情绪问题(4)焦虑情绪问题(5)偏畸习癖 (二)按严重程度美国学者克里拉森将其分为三类: (1)轻度:对个人以及他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能与别人维持一定程度的和谐关系,对生活、学习有轻度的影响; (2)中度:在情绪上感受到极大的痛苦,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也深受其影响; (3)重度:如同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很难从事学习和处理日常事务,往往需要在隔离的环境,需要专门人员长期做辅导。 (三)从情绪和行为的控制程度可分为: (1)超控制型: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害羞、孤独、焦虑胆怯等行为特征;

(2)低控制型:主要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将自己的挫折转嫁到别人身上,情绪波动大。 三、情绪和行为儿童障碍的心里特征 (一)认知不协调 (1)认知过程和内容部协调,包括思维缺失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和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四、学业特点和行为特征 (一)学业特点 1.大部分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正常的,但是大多数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在学习方面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学习跟不上,没有人帮助时,他们往往产生“习得无助”的绝望心态,情绪消极、抑郁、焦虑、恐惧。 2.焦虑表现:对外界事情反应过度敏感,会因一点小事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恶心、心慌、头晕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有的则产生恐怖症,害怕上学,设法逃学,害怕回答问题,也会有身体异常反应; 抑郁表现:经常出现不愉快的沮丧情绪,对活动不感兴趣,对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主导心境悲观。 (二)行为特征 1.焦虑、自卑和退宿、不成熟; 2.注意缺陷、多动 3.反社会行为

教育叙事之教育案例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之教育案例研究报告 1

教育案例研究报告 【篇一: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济南的冬天》典型课例研究报告 淡晓霞孙秋侠 一、课例研究的背景及目标 1、背景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经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可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全国各地就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讨论与研究。我们课题组尝试以导学案为载体,优化课堂结构,研究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已经形成了导学案的编制模式,完成了导学案的编写,初步确立了适合我校的“精学、精讲、精炼”的教学模式,课

题组成员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将这种将这种模式最终确立并进行推广,我们课题组决定以典型课例的形式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2、目标:研究如何使用导学案达到课堂高效,并形成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二、课例研究的模式 1、一课多上:我们课题组成员采用一课多上的形式展开研究,先由一位教师上“独立课”,小组成员听课观课,课后集体会诊,提出修改意见进行反思完善,再由这位教师进行实施,形成典型课例。 2、互助式观课:课题组其它成员进行观课指导。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我们采取如下步骤:①课题组成员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课堂观察的主题和重点;②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③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④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研究过程 课例研究一般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节课中出现的有针对性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我们研究过程如下: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 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了我们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自我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甚至没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按质按量写,上课纪律不好,眼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部分不同不认真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没有勇气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学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通过个案研究来探寻学生学习的内因,探讨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何某 性别:男 年龄:14 班级:初二(3)班 问题及其表现: 在学习方面,学习缺乏自主交流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不是走神就是写其他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不能按照老师的节奏听课和按要求做练习,同时也很排斥老师的

提醒和批评。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相对刚进班时还下降了很多。 在其他方面:性格内向,比较自我。沉默寡言,不是特别爱与学生相处,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总之集体荣誉感很淡薄。即使是对于班主任的有的要求也表示不支持。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他周围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交流,我了解他主要原因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何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家里也总是奖励他,父母视为珍宝。上了中学之后,学习任务相对比较重,要学习的科目很多。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家里父母工作较忙,不能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成绩下滑,父母不但没有贴心安慰和鼓励,一再的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 2、自身方面。从老师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变成普通学生,自己觉得人生一下失去了光彩,自尊心受伤害,自信心受打击。不去主动寻求老师同学或者父母的帮助,而是选择逃避失败,放弃自己,产生自卑的心理,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一而再的下降。 3、学校方面。因为学校在他们年级分了好班和普通班。而他刚好被分到普通班。初二男孩刚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最快的时候,表现的比较好强,逆反心理非常严重。他认为在普通班很没面子,同时也觉得普通班的待遇不如好班好,比如师资配备方面。他认为自己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没有好好教。由于老师工作繁琐,尤其是班主任,未能及时的发现他身心的变化,给与正确的指导,导致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伴随他,而不是选择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三、处理方法及结果 根据何某的情况,我认为他这种情况完全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而且他的好强心理和自卑心理。他的自尊心强其实是一件好事,只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这反而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上,因为我是数学实习老师,所以我主要在数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我得让他心底里明白,好成绩的得来一定是依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不劳而获。其次就是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每天早上到班后我就查看他的数学作

教育案例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教育案例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教育研究是人们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只有认识和掌握教育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研究方法很多,案例研究法,就是一门科学的、有效的、实用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张奠宙教授指出:教育案例研究将是中国教育研究领域一场革命。著名的教育研究专家华东师大教育博士生导师顾泠沅教授认为:教师可分为:不合格、合格、专家教师三大类。仅具有学科原理,规则方面的知识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具有原理,规则方面知识,同时还拥有学科教育特殊案例知识的教师才是合格教师;在合格的基础上还具有能把原理运用于案例的策略的知识的教师是专家教师。案例研究是理论来自实践的最好体现。在教育实践案例中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某些教育思想、教学原理。有的还会闪烁着新的教学原理和创新思想的光点。 案例研究是运用典型引路,启发研究者或学习者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为教育研究寻找切入口和研究路径提供有力的帮助。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特殊案例称作为“点”,那么同一侧面多个特殊案例就形成一条“线”,在这条“线”上教师制定了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会留下清晰的“足迹”。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和数学思想。从中推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或方法,这是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如果一个案例或几个案例尚不足以揭示本质性的规律,那么无数案 例所构成的一个“面”,无数的“点”一“线”一“面”,就一定能使研究者从中找出规律,从而使教育得到发展。 著名的《上海青浦教学经验》就是顾泠沅教授带领一批有志之士在教学一线与教师朝夕相处,收集大量的教学实证和案例,经过分析、提炼,给予科学的总结,再实验, 逐步总结出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原理和方法。 作者:湖北省黄石八中郭茂荣 教育案例的涵义和特点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案例在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教育案例仅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或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数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 从广义来说,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事件都可以写成案例,但作为教育研究案例,还应该具有一些特点。 1.客观性。案例是写实的,客观性是案例的首要条件。所谓客观性,就是对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定环境、主要情节进行客观的描述,如实的介绍,而不能随意取舍或歪曲事实的真相,分析要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启发人们思考,有的案例也不作分析,而让读者或研究者去评判。 例如:案例《答案是用尺量出来的》就是采用摄像技术,利用录像机巧妙地把某一数学学习困难生在解答数学试题同教师有趣的对话的全过程录制下来,客观的反映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思维障碍。 2 ?典型性。教育案例既要反映某一教育事件客观现实,体现教育的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特色与规律的统一,也要有反映某数学教学活动的成功或不足的典型性。 例如:案例《是启发式还是满堂灌?》是顾泠沅教授把某位教师在讲:“正方形的性质”这一节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从表面上来看该教师是通过由浅入深,层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