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对癌痛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

针灸对癌痛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

针灸对癌痛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
针灸对癌痛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

收稿日期:2004-03-10

作者简介:卞镝(1968-),女,山东荣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

针灸对癌痛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

卞 镝,成泽东,张宁苏,指导:陈以国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吗啡加灸对癌痛患者外周血中IL -2的含量以及IL -2R 的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EL ISA 法检测癌痛患者外周血中IL -2的含量,采用RT -PCR 法测定癌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L -2R 的mRNA 表达。结果:针灸治疗组癌痛患者血清中IL -2的含量是(477117±99178)pg/ml ,与常规治疗组(330167±101103)pg/ml 比较P <0105;与健康对照组(638184±150113)pg/ml 比较P <0101。针灸治疗组癌痛患

者IL -2R 的mRNA 阳性表达率为65122%;与常规治疗组(23181%)相比P <0101。结论:针灸治疗通过促进IL

-2的分泌和IL -2R 的mRNA 表达,对癌痛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从而达到直接和间接治疗癌

痛的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两种疗法的比较,探讨针灸治疗癌痛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癌性疼痛;穴位注射;IL -2;IL -2R ;mRNA

中图分类号:R24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4)04-0334-02

1 材料与方法

111 IL -2定量检测试剂盒 IL -2酶联检测试

剂盒购自北京帮定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12 IL -2R mRNA 表达检测试剂盒 TRIZOL

总RNA 提取试剂由GIBCO 公司提供;R T -PCR 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L -2R γ链引物由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合成,序列如下:上游:

5′CTC T G A GCC CCA GCC TAC CA 3′;下游:5′AAA GCG GCT CCG AAC ACG AA 3′。

113 盐酸吗啡注射液 购自沈阳第一制药厂,每支10mg 。

114 标本来源 共收治44例诊断明确、具有不同

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痛病人。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学、细胞学、手术探查等确诊。其中肺癌19例、肝癌4例、胃癌8例、食道癌4例、结肠癌3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2例、直肠癌1例、膀胱癌1例。随机分为两组,针灸治疗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

40~72岁,平均56岁。常规治疗组21例,男11

例,女10例;年龄36~74岁,平均55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按疼痛程度划分,属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39例。19例健康体检者,年龄49~68岁,做健康指标对照。

115 治疗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三级止

痛阶梯方案[1],两组患者均为使用前两级止痛药效果不好,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进行吗啡镇痛治疗的。

针灸治疗组:注射穴位为足三里、中脘、期门、合谷、阿是穴,每次选2~3个穴位,每穴可注入2~

4mg ,每次穴位注射剂量为5~10mg 。艾条灸取穴位

大椎、关元、足三里、阿是穴,采用温和灸法,每日2~3次施灸,每穴可灸5~10min ,共连续治疗观察20天。

常规治疗组:每8~12h 皮下注射吗啡注射液

10~20mg 。

116 实验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分

别取治疗前后癌痛病人静脉血5ml ,1ml 不抗凝,

4ml 用ED TA -K 2抗凝。健康人静脉血1ml 不抗

凝。用淋细巴胞分离液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洗涤3次,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ml ,并加入含RP 2

M I1640完全培养液的24孔培养板中,每孔分别加

入PHA100μg/ml ,于37℃、5%CO 2下培养48h 。

采用EL ISA 法检测外周血中IL -2的含量(按试剂盒内附说明书操作)。

R T -PCR 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IL -2R 的mRNA 表达。

提取总RNA :加1ml TRIZOL 试剂,用超声波破碎淋巴细胞3s 20次,加氯仿200μl ,4℃11000r/

min 离心15min 进行相分离。加异丙醇后离心,可

见浅黄色RNA 沉淀。清洗并溶解RNA 沉淀,用蛋白核酸分析仪测定其OD260nm 和OD280nm 的比值,以判断总RNA 纯度。

逆转录反应:在0.1%D EPC 水处理过的0.2ml 薄壁Eppendorf 管中依次加入MgSO 4(25mM )4μl ,2×Bca1st Buffer 10μl ,DH 2O (RnaseFree )1.5μl ,DN TP

Mixture

1μl ,Rnase Inhibitor (40U /μl )015μl ,

BacB EST Polymerase (22U /μl )1μl ,Random 9mers 1μl ,加总RNA1μl ,总体积20μl 。将反应管放入扩增仪内,按65℃1min ,30℃5min ,15~30min 内匀速升温至65℃,65℃15~30min ,98℃5min 和5℃

5min 的条件进行逆转录反应。

PCR 扩增:取cDNA 4μl 用于30μl PCR 扩增,PCR 扩增反应体系如下:MgSO 4(25mM )3μl ,5×Bcalst Buffer 8μl ,Bca -optimized Taq (5U /ml )0.5μl ,

?

433?第31卷 第4期2004年4月 辽 宁 中 医 杂 志L IAONIN 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 ESE MEDICIN E

 

Vol.31 No.4

Apr.,2004

DN TP Mixture2.5μl,DH2O6μl,cDNA模板4μl,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各3μl。反应液混匀后按以下条件进行扩增:94℃3min预变性,94℃变性30sec、56℃退火30sec、72℃引物延伸1min,循环30次后72℃延伸5min。

电泳:在2%琼脂糖凝胶中加入0125μg/ml溴化乙锭,制成琼脂糖凝胶板,放入电泳槽,仔细将R T-PCR产物样本加入加样槽,接通电源,电压条件为5V/cm,电泳1h后紫外灯下450bp处可见荧光带,应用天能凝胶分析系统摄像,分析电泳结果。11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数据统计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ANOVA),SN K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表1 各组血清IL-2含量值( X±s)

n IL-2(pg/ml)针灸治疗组23477117±991783Δ

常规治疗组21330167±101103

健康对照组19638184±150113

注:3针灸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105;Δ针灸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101。

表2 IL-2R的mRNA阳性表达比较

n表达(%)未表达(%)针灸治疗组2315(65122)8(34178)

常规治疗组215(23181)16(76119)

注:用χ2检验,χ2=71591,P<0101。

3 讨 论

中医认为,癌性疼痛的病机是气滞血瘀痰凝,经络闭阻不通,日久邪胜正虚,气血亏虚不荣所致。朱艳梅[2]对针灸治疗癌痛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其中最常用穴是阿是穴、足三里、中脘,次常用穴是内关、期门、肾俞。本研究选用阿是穴、足三里、中脘、合谷、期门穴位注射吗啡,同时施灸大椎、关元、足三里、阿是穴,旨在通过远近辨证取穴,标本兼治,达到调和气血,温阳益气,通络止痛的目的。

IL-2是由T淋巴细胞中的Th1(CD4)亚型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维持T细胞长期分化增殖,增强杀伤细胞(N K 细胞、LA K细胞)的杀伤活性,刺激T、B淋巴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及诱导淋巴细胞表达IL-2R等重要生物学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针刺能够增加肿瘤患者体内IL-2的含量[3],本研究结果与其结果一致。针灸治疗组IL-2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由IL-2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但还未达到健康对照组的水平。笔者分析,癌痛患者血清中IL-2含量的降低可能与T细胞总数和T辅助细胞数量减少有关,能反应其T淋巴细胞的免疫缺陷。针灸治疗后,血清IL-2水平升高可能是与针灸治疗使T淋巴细

胞总数和CD4亚型功能增强,IL-2R表达增强有关。IL-2的生物学作用必须通过和靶细胞上特异性高亲和力的IL-2R相结合才能完成[4]。IL-2的靶细胞受体是由α、

β和γ链构成的糖蛋白,并以不同的组合形成低、中和高亲和力受体[5],而α、

β和γ链的三聚体构成高亲和力受体,这种高亲和力受体更能代表淋巴细胞的增生,并单独介导细胞信号传导[6]。本研究采用的是γ链试剂盒,γ链的基因表达对高亲和力受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无IL-

2Rγ链的基因表达就不能形成高亲和力受体[7]。IL -2R的表达水平决定了细胞接受IL-2作用信号的能力,这样淋巴细胞表面是否表达足够量的IL-

2R也就成为细胞能否进入增殖状态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组IL-2RmRNA表达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常规治疗组,说明针灸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癌痛患者IL-2RmRNA表达的阳性表达率,进而促进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率及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

现代研究证明,针灸具有镇痛作用、调整作用和防御作用。针灸止癌痛实则是三方面作用的综合。针灸止痛具有疗效可靠,镇痛效应广泛,无成瘾性、依赖性及毒副作用的特点,同时又有抗癌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单纯针刺对癌症晚期中、重度癌痛也存在着镇痛不全的问题。因此应加强针灸与吗啡联合作用镇痛效果的研究,目前临床上有人观察到,吗啡和电针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癌痛能够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8],这样既可降低吗啡的用量,又可解决单纯针灸疗法对顽固性疼痛镇痛欠佳的弊端。今后应在以往针灸-免疫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进展,加强对针灸结合吗啡治疗癌痛的疗效及机理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 Jadad AR,Browman GP.处理癌症疼痛的WHO止痛阶梯[J].

JAMA中文版,1996,15(4):222.

[2] 朱艳梅.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信息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

报,1998,18(2):70.

[3] 吴滨,周荣兴.针刺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含

量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9):537.

[4] K eisuke Teshigawara,Huey-Mei Wang,K oichi K ato,et al.In2

terleukin2high-affinityreceptor expression requires two district

binding proteins[J].J Exp Med,1987,165:223.

[5] Waldmann TA.The interleukin2receptor[J].J Bio Chem,1991,

266:2681.

[6] Taniguchi T,Minami Y.The IL-2/IL-2receptor system.A

current overview[J].Cell,1993,73(1):5.

[7] Arinna N,K amio M,Imada K,et al.Psudo-high affinity inter2

leukin2(IL-2)receptor lacks the third component that is essen2

tial for functional IL-2binding and signaling[J].J Exp MED,

1992,196:1265.

[8] 周庆辉,李伟红.针灸治疗癌痛的近况和展望[J].浙江中医学

院学报,1999,23(1):57.

编辑:覃 芳

?

5

3

3

?

4期卞镝等:针灸对癌痛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对癌痛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的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87751000.html, 对癌痛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的体会 作者:陆玲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 ;总结护士对200例癌痛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的经验体会。方法 ;对癌痛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随机抽取20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同时,提升了对护士角色的认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癌痛患者;电话随访 中图分类号:R47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138-01 电话随访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地互动,以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1]。护士是对住院 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力军,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现代护士不仅注重临床护理,也开始关注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实施专科的健康教育,对癌痛患者以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解决了患者对疼痛延续性治疗知识的需求,同时患者得到及时的反馈,增强了服药依从性。癌痛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医生及护士的嘱咐将逐渐淡忘,服药依从性降低,也不愿定期复查,以致延误病情。针对上述情况,我院肿瘤科从2016年1月起开展出院癌痛患者护理电话随访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且进行了电话随访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平均年龄55岁;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58例,初中文化66例,小学及小学文化以下76例。 1.2 ;方法 1.2.1 ;电话随访时间 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出院时间进行电话随访,一般为出院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随访工作落实责任制,由各病区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士长全面负责监督,建立专册登记随访次数和基本情况。 1.2.2 ;随访内容

癌痛质控督导流程及要求内容

市癌症疼痛规化治疗质控 现场督导方法及要求 医院需准备的材料 ?准备文字汇报材料和幻灯汇报材料(时长不超过10分钟)。 ?准备相关文件资料。 ?准备涉及癌痛诊疗业务的病房2015年5月以后的癌痛患者终末病历10份,随机抽取检查。 ?准备涉及癌痛诊疗业务的病房癌痛患者运行病历10份,随机抽取检查。 ?准备癌痛患者门诊病历、处方,随机抽取检查。 现场督导流程 ?督导组组长介绍督导流程及参加督导的专家(5分钟) ?医院癌痛管理介绍(10分钟) ?专家现场查看资料、审核病历、访谈(1小时30分钟) ?专家汇总讨论,现场反馈(15分钟) ?督导结束 现场指出存在的问题、不反馈分数

督导容及标准(100分) 一、医院落实癌症疼痛诊疗质控情况(10分) (1) 组织机构(5分) (2) 制度建立(5分) 二、癌症疼痛规诊疗(70分) (1) 疼痛评估(20分) (2) 癌痛规化治疗(35分) (3) 专科会诊(5分) (4) 患者随访宣教(10分) 三、药剂管理(20分) (1) 药品配备(5分) (2) 处方管理(10分) (3) 人员参与(5分)

医院落实癌症疼痛诊疗质控情况 院是否成立以院领导牵头的癌症疼痛质控小组(5分) 检查方法:查阅文字资料,现场座谈会。 ?院领导牵头成立癌症疼痛诊疗质控小组,医务处(科)、护理部、药剂科、临床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在院发文(3分)。 ?医院有癌症疼痛诊疗质控工作计划,医务处(科)组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检查癌痛诊疗质控情况(2分)。 院是否建立癌症疼痛诊疗质控相关制度(5分) 检查方法:查阅文字资料,现场座谈会,抽查询问医生、护 士。 ?医务处(科)专人负责,建立癌症疼痛诊疗质控相关制度,在院发文(2分); ?癌症疼痛诊疗质控相关制度的具体措施有落实,抽查询问相关科室医生、护士(3分)。 审核分工—临床专家

出院患者随访标准操作程序.doc1

出院患者随访标准操作程序(SOP) 患者随访是指医院对出院患者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电子邮件、上门访视等方式与出院后的患者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方法。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医疗服务形式,是医院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的手段之一,本章节主要对一般出院患者、精神伤残出院患者的随访进行阐述。 一、出院患者随访目的 1.了解出院患者的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并及时、准确地给予健康指导或上门实施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频次,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3.了解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为临床科研提供统计数据。 二、出院患者随访管理制度 1.科室有患者随访标准操作流程。 2.随访护士:由有丰富临床经验、较强沟通能力的延续护理服务部护士或病房专职随访护士、责任护士承担。延续护理服务部或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随访质量。 3.随访时间:一般在患者出院后第二天开始,一般要求在两周以内,根据情况给予单次或定期随访。 4.随访方式:以电话、出院患者短信息随访软件系统互动、微信群互动、上门访视等形式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需使用规范的随访用语、访问内容及程序。 5.随访内容: (1)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医德医风、医疗价格、卫生环境、后勤服务、患者的意见与建议等。 (2)康复指导:询问患者的康复状况、饮食及活动况,根据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人群(如手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癌痛患者、产妇与新生儿、精神残疾者等),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回答相关疾病问题及健康咨询等。 6.建立随访登记,记录随访内容;同时随访人员定期将患者满意度、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类反馈给相应的病区或部门,以便改进工作;同时上报主管部门、院领导,为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出院患者随访规程 (一)一般出院患者随访操作规程 1.获取随访患者资料。 (1)延续护理服务部护士随访:护士进人医院出院患者信息平台,筛选符合随访的目标入群患者,再进人相应病区工作平台,查看随访出院患者的病情记录、医嘱、住院费用等,了解患者住院治疗情况,确定随访的重点内容。必要时,在患者出院前到病房探望患者,向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确定居家护理要点。 (2)病房专职随访护士或者责任护士随访: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癌痛患者的护理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 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 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 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 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 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反 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 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 1、告知尺的含义: –1—3级表示轻度疼痛; –4-6级表示中度疼痛; –7—9级表示重度疼痛; –0级表示不痛; –10级表示剧痛; 2、确认患者是否理解,让其复述; 3、疼痛强度要有变化要告知医生; 4、告诉学会用此尺的重要性,是医生调剂量、用药的依据。 六、及时观察患者发生爆发疼情况及疼痛减轻或加重相关因素,当患者出现 爆发痛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并将爆发痛的分值与镇痛处理后1小时的分值记录在评估表上的相对应的时间段上。护士能够采用热敷、转移注意力、更换体位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评价疼痛缓解情况: 1、用药后、治疗后及时评价并记录疼痛缓解情况,及时反馈医生,以帮助医生合理调整用药 2、连续评价当前的疼痛及新发生的疼痛 七、协助医生达到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原则,按根据医嘱做到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将服药剂量与总量记录在疼痛体温单和护理疼痛护理记录单上。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WHO基本原则: 1. 按阶梯给药 2. 尽量口服 3. 按时给药 4. 个体化 5. 注意具体细节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针灸医学的发展前景.

1.针灸现状与发展特点 在20世纪70年代,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针刺麻醉的研究成就为契机,国际社会掀起一股渴望了解针灸和应用针灸治病的热潮。西方医学界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针灸研究情况的了解,逐渐消除了对针灸的误解,并开始接触到针灸临床实际。很多人还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应用、研究与推广针灸的重要力量。在针灸国际化的进程中,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与引导作用,如在一些国家设立针灸研究培训合作中心,支持创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公布43种针灸适应症,制订经络穴位名称国际标准,制订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等。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从事针灸的人数约20-30万人。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开展针灸教育与研究工作,国际针灸教育出现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1.1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进行的针灸理论研究,其着眼点侧重于两大方面即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经络腧穴研究。大量研究工作是围绕针灸的基本作用展开的,包括针灸对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增强免疫作用和促进组织修复作用。研究资料表明,针灸的调整作用是最根本的作用,它贯穿于所有作用之中。经络腧穴研究,是通过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学术界对经络现象的客观性基本上取得共识,但对经络实质的看法则存在着神经论与非神经论的根

本分歧。 1.2 针灸方法不断创新 在针灸临床当中,以毫针和艾灸为主的传统疗法,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在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创新出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电针、电热针、磁极针、耳针、头皮针、面针、穴位注射、针刀疗法、药物贴敷、俞穴药物离子导入以及生物全息诊疗法等。 1.3临床范围日益扩大 目前,针灸治疗的病症已从上个世纪的200多种上升到800种左右,其中约30%-40%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四个方面,即经络诊断、针刺麻醉、针灸保健与针灸治疗。事实证明,针灸有效的病症遍及临床各科,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病、慢性病,而且还可以治疗某些疑难病、器质性疾病和急性病。国际上有一部分人以为针灸只适用于治疗疼痛和瘫痪,实则是对针灸医学的很大误解。 3.针灸医学的发展前景 从针灸发展史来看,现代针灸医学将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将沿着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向着更高层次不断发展,并将对医学乃至生命科学产生重大影响。 3.1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世纪将是针灸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并推动临床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时代。针灸理论研究,将以经络研究为突破口取得重大进展。其主要成就,将是对经络实质的解谜,随着研究的进

针灸的现状与未来

针灸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王雪苔来源:本站点击: 564次更新:2007-3-1 15:11:42 〖字体:小大〗 21世纪即将结束,全世界都在准备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各行各业都在回顾20世纪已经走过的历程,瞻望21世纪的发展前景。我们针灸医学界为了加快针灸在全世界的发展进程,也很有必要在回顾过去与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于针灸的未来加以顶测,以期使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更符合针灸的发展规律。 1 20世纪的针灸发展特点与现状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针灸学,进入20世纪以来,其发展历程具有两个明显的时代特点,其一是走向世界,其二是与现代科学结合。前者促进了针灸国际化,后者推进了针灸现代化。尽管18、19世纪在欧洲已经有人试用针灸治病,19世纪末叶在中国和日本又有人把西医解剖学和动物实验方法引入针灸学术领域,但都只能算作个别事例。就世界范围而言,针灸的国际化与现代化,真正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发展于50年代,掀起高潮于70年代。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传统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现代化的进展又促进了针灸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以下就针灸国际化与现代化的现状,加以概括介绍。 1.1 国际化的局面迅速展开 在70年代,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针刺麻醉的研究成就为契机,国际社会掀起一股渴望了解针灸和应用针灸治病的热潮西方医学界开始接触到针灸临床实际,并通过对中国、日本、法国、前苏联等国的针灸研究情况的了解,逐渐消除了对针灸的误解,一部分人还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应用、研究与推广针灸的重要力量。在针灸国际化的进程中,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与引导作用,如在一些国家设立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康复与针灸(一)

康复与针灸(一) 【关键词】康复针灸 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平台。但是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的领域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大多数针灸科室的病种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中风后偏瘫、面神经炎及颈肩腰腿痛等,针灸的很多优势没能充分发挥。本文简述康复与针灸的相关性。 1康复的概念 从历史文献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1)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2)指精神情志的康复。(3)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大量引入中国,以及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确立,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81年对康复定义进行修订的解释:“康复是指一切有关的措施,以减轻致残因素或条件造成的影响,并使残疾者能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功能是康复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 2康复医学与中医康复学 现代康复医学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逐步确立。康复医学是促

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现代医学体系。随着现代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中医康复学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 尽管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组成 【学习目标】 1、说出免疫的概念和三道防线 2、(重点)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免疫概念和三道防线【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组成】(00:37~07:52) 1、免疫的概念: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稳态。 2、三道防线: ⑴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⑵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异性免疫体液中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⑶第三道防线——体内特异性免疫 3、免疫的类型: 机体屏障:皮肤、黏膜(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二道防线)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 4、免疫的功能:阻挡病原体识别病原体清除、消灭病原体 要点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要点诠释: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淋巴干细胞,经生长、发育、分化,最后形成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型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淋巴干细胞中的一部分随血流进入胸腺,在胸腺分泌的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形成的,成熟后转移到外周各种淋巴器官或组织,如淋巴结、扁桃体、脾等处,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型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的,成熟后转移至外周各种淋巴器官或组织,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要点诠释: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3个层次组成: (1)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分为免疫活性细胞和吞噬细胞两类,免疫活性细胞是能接受抗原物质刺激而活化、增生、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4、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医院放疗科癌痛规范化治疗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放疗科癌痛规范化治 疗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放疗科癌痛规范化治疗管理制度 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管理工作制度 1、科室主任为该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癌痛规范化病房的全面质量管理。 2、科室建立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流程,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3、认真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4、制定相关制度,对癌痛规范化治疗患者定期随访。 5、科室健全医护人员培训制度并做好培训记录。 6、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定期举办癌痛患者宣教讲座。 7、规范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癌痛动态评估制度 1、癌痛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在在8小时内完成疼痛评估。 2、对疼痛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检查,进行全面的评估。 3、医护人员应认真依据评估原则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4、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评估应在病程记录中应体现,并体现对疼痛的处理情况。 5、对癌痛患者的动态评估率应大于90%。 三、患者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对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治疗后果难以准确判定的有创检查、治疗,必须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 3、知情同意权应由患者本人行使方为有效。特殊情况应依法采取授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 4、告知注意事项:一般患者,由主管医师负责告知患者;疑难、危重患者,由主管医生与上级医师共同负责告知工作;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为预后不良的患者,由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院内会诊或院外会诊,主管医生与科主任共同负责告知工作。 5、未履行知情同意而造成后果者,当事人及科室按医院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四、癌痛患者随访管理制度 1、科室建立患者信息档案,有登记。 2、所有出院后需要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3、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再次入院治疗等。 4、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由主管医生制定。 5、负责随访的人员由患者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第

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主备:杨宏伟审核:高二生物组 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 2、理解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问题讨论: 1、什么体液调节? 2、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 3、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的实质是什么? 4、产热途径是什么?主要产热器官是什么? 5、散热途径用那些? 6、体温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各是什么? 7、你知道与产热相关的主要激素吗? 8、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叫温度感受器。分为哪两类?分布在什么部位? 9、当你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会表现出那些现象?能说出发生那些生理过程吗?处于炎热环境中呢? 10、尝试构建体温调节过程。 练习:导学案知识点一第一题知识点二1题 11、掌握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完成课本讨论。 1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如何? 13、总结下丘脑的功能。 练习:导学案第二题 知识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也有效应器,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小试牛刀: 1.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2.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

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癌痛患者的护理 ?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 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 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癌痛患者管理流程图 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 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 入 院 建立疼痛档 评价疗效 出院 出院指导 随访 疼痛评估 评估 记录 体温单 护理单 护理措施 记录 遵医嘱用 健 康 教 育

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 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 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 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反 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 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 1、告知尺的含义: –1—3级表示轻度疼痛; –4-6级表示中度疼痛; –7—9级表示重度疼痛; –0级表示不痛; –10级表示剧痛; 2、确认患者是否理解,让其复述; 3、疼痛强度要有变化要告知医生; 4、告诉学会用此尺的重要性,是医生调剂量、用药的依据。 六、及时观察患者发生爆发疼情况及疼痛减轻或加重相关因素,当患者出现

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1)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4)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 定义 形成 反射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通过遗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眨眼反射 条件发射 生活中通过训练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通过训练逐渐形成 大脑皮层 望梅止渴 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4. 反射弧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 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 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吸钠排钾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只能是: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通过扩散作用传递)→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出间隙→突出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 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碳。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

附件: 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

或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50例以上;具有年培训3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4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痛治疗80例或500例次;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三)其他晚期肿瘤治疗及临终关怀相关科室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员基本标准 (一)三级医院至少有5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2名医师、3名护士。 (二)二级医院至少有3名医护人员专职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其中至少有1名医师、2名护士。 (三)医师 1.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四)护士 1.有3年以上肿瘤科护理工作经验,或2年以上疼痛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熟练掌握肿瘤科、疼痛科护理技能,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能够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 3.能够配合医师做好癌痛患者治疗相关宣教工作。 三、科室基本管理标准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患者方便、足量、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满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二)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制度。

针灸改善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针灸改善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05T15:52:12.3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作者:王凡哈甫拉石青王英朱玉虎赵国祥 [导读] 肿瘤属于祖国医学中“癥”、“瘕”、“积聚”等病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癥、瘕、积聚”乃脾胃受损。 (独山子人民医院肿瘤科新疆克拉玛依 833699)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321-02 肿瘤属于祖国医学中“癥”、“瘕”、“积聚”等病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癥、瘕、积聚”乃脾胃受损、外感六淫、七情郁结及正气虚弱所致,并认为正气不足不仅与肿瘤的形成有相关性,还与肿瘤的病机演变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针灸能扶正固本,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针灸无论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还是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借助针灸的温补特性,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方面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本文以“针灸+化疗”为主题,检索1992年9月~2012年10月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有关针灸抗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献共64篇,现从处方选穴特点、临床试验等方面阐述针灸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 1.处方选穴特点及原则: 根据64篇针灸抗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现代临床研究文献的选穴频次统计,前12位的穴位见表。 1.1 调理脾胃扶正培元 恶性肿瘤的发病关键在于正气不足,癌毒内生,病邪长期稽留体内,迁延不愈,正虚更甚,频繁使用化疗药物,药毒蓄积损伤脾胃,致使气机升降失调,水谷运化失常,使气血的生化乏源,无法生精充髓,而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临床出现免疫抑制等表现。因此,临床选穴以注重调理脾胃,资养生化之源,充养气血,益气扶正为主,故选穴多采用三阴交、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经的合穴以及胃府下的合穴,此为调理脾胃、补气扶正的要穴,检索64篇临床报道中,发现足三里穴的频次最高,而三阴交之功效为健脾运中,并且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同时具备养肝益肾之功效,因此是临床的常用穴。关元穴与神阙穴均位于腹部。神阙穴是生命之根蒂,为真气所系,而关元穴是足三阴及任脉的会穴,是为三焦元气之所出,关联命门真火。关元穴与神阙穴可起到强壮扶正及固本培元的作用。 1.2 重用大椎,温阳益气 大椎穴从属于督脉,为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又称“阳脉之海”,总统一身之阳脉,起到振奋督脉的阳气,并且调理诸经脉,以促进气血的化生,从而起到升阳益气及补骨生髓的功效,多项研究均表明大椎穴有抑制肿瘤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1.3 注重整体,调整脏腑 肿瘤的致病因素复杂,但内外因素终致脏腑功能失调。化疗属于中医“药毒”范畴,癌肿患者脏腑已损,正气已亏,若再经化疗则“药毒”随血直入脏腑,更伤脏腑,进一步导致脏腑经络结构上的破坏及其功能失调,膈俞具有血之会之功效,位于心俞、肝俞之间,心主血而肝藏血,膈俞位于其中,与血关系密切,是为生血、养血之要穴,能调节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2.动物研究 马晓苋等直接灸小鼠大椎穴,并将rIL-2等培养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添加到所制备的艾灸血清,通过这种方法来治疗荷瘤小鼠,对照组则在正常小鼠的血清中添加rIL-2等培养的小鼠TIL,并用此来治疗荷瘤小鼠,另外设立肿瘤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发现用艾灸血清培养的TIL所治疗的小鼠(即治疗组),肿瘤结节比对照组出现的时间晚,并且肿瘤的重量也比对照组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来分类T细胞亚群,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CD3+、CD4+、CD4+/CD8+比值(P< 0.05),治疗组的CD4+/CD8+比值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马晓苋艾灸小鼠大椎穴以获得的艾灸血清,并用此培养小鼠的EL-4淋巴瘤细胞,结果发现小鼠的EL-4细胞的增殖可被艾灸血清抑制,表现为生长速度的明显减慢,并可降低该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增加了EL-4细胞内的cAMP含量,增加cAMP/cGMP比值,提示艾灸血清可起到抑制小鼠 EL-4淋巴瘤细胞增殖以及诱导分化的作用。陈云飞等采用针灸小鼠大椎穴而制备的艾灸血清,发现其能显著提高指数生长期TIL中的CTL杀伤活性,艾灸血清所培养的TIL,存在着对同种异体肿瘤特异性的杀伤T细胞克隆作用,并能促进TIL细胞生成TNF-α、IFN-γ,并能显著的提高TIL 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能增强TIL产生的IFN-γ水平。上述实验说明针灸以后的血清能促进TIL特异性的杀伤活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针灸能提高宿主的全身免疫状态。 裴建等艾灸H22荷瘤小鼠大椎穴,发现艾灸组的小鼠脑皮质中的IL-1β、IL-2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能显著上升,而IL-6mRNA 及其蛋白则会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表明艾灸能上调荷瘤小鼠脑皮质中的IL-1β、IL-2mRNA及其蛋白表达,并能下调IL-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以上表明艾灸能调节荷瘤小鼠的机体免疫状态,其原因可能与其调节脑皮质IL-2、IL-1β、IL-6mRNA及其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3.临床研究 3.1 细胞免疫效应指标 T细胞及亚群:实体恶性肿瘤免疫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T 淋巴细胞在抗肿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一过程需要肿瘤抗原刺激及共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