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发布学校:发布日期:2009-11-13] 来源: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

摘要本文通过对XX技工学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特色的案例分析,介绍了具有公路与桥梁工程、汽车驾驶与维修为背景的老牌技工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对口培养

XX技工学校始建于1979年,29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省交通部重点技工学校—湖北省重点技工学校—恩施州交通技术培训学院—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发展历程,在二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面向市场、校厂同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格局、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定位,公路与桥梁工程、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办学的传统特色一直保持良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不断明确市场定位,坚持走校企合作,“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基本定型。努力构建“校厂一体,校企结合”的培养平台,营造“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环境,实行“双向互动”的管理方式,办学特色鲜明。

1 我校校企合作的特色领域

1.1 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的基本条件

1.1.1 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要实现多赢,必须确立和遵循互利互惠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向前发展。就技术、人力、资本等而言,企业(行业)能从学校得到什么?学校又能从企业(行业)得到什么?回答好这个问题,才是校企每一次合作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互得互惠机制越来越明显,因此校企合作中认真建立互利互惠机制,才会实现多赢,主要是三方受益:第一、学校利用企业事业的场地、管理模式、技术设备和信息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提升教学水平。第二、学生学到了本领,顺利找到了工作,专业对口率高。第三、我们还极为注意在校企合作时企事业单位的利益,企事业单位招到了素质优良的员工,企业对口率高。

1.1.2 多元参与机制。校企合作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学校和企业(行业)的合作、学校专业和企业部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人力的合作、信息的合作、研发的合作等等。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等以多方的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发挥各自优势为条件,遵守市场经济规律,职业教育规律;逐步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多元参与机制。

1.2 与企业创建“战略伙伴”关系

1.2.1 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成为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比如:我校与中铁十三局、高速公路指挥部、地方公路段、洪林汽车修理厂、华硕电脑集团、红星制衣厂等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合作机制、合作协议和计划,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地方公路段、汽车修理厂等伙伴单位是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最早实践基地,也是首先突破专业对口与企业对口的“零距离”上岗的基地,更是订单式培训型的首次试验基地。我们与深圳红星制衣厂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指导我们今后与各类企业合作。近年来我校计算机学科建设组主持开发的《办公用品采购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无纸化考试系统》、《多功能证件打印系统》等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各行业,得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高度赞扬。

1.2.2 通过伙伴合作关系,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与地方公路段、汽车修理厂,电脑公司等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已经多年形成一个制度,即专业教师下厂(企业)参加学习、研究制度。从2002年起,每个专业学科每学期都要安排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实践学习。教师通过在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向一线的科技人员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部分教师还参与了企业管理及产品研发等工作,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迅速提高。这一合作,成功地显示了伙伴关系式的校企合作确实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我们在校企合作引进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部分人才还成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形成相得益彰的战略伙伴。

2 我校校企合作的主体措施

2.1 建立“校企一体”的培养平台

“校企一体”是我校办学29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组织结构形式,也是人才培养全过程所依托的坚实平台。我们明确办学方向,找准市场定位,对这一人才培养平台实行了必要的扩充和完善,其主要措施是:实行校内实训力量的优化重组,组建技术(实训)中心;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专业学科建设组+专业实训室)—校办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训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明确校办工厂既是实习工厂又是生产企业的功能定位,使其功能结构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实用。该平台的基本结构如图一所示。

在实际运行中,专业学科建设组和校办工厂都是学校构成单位。其中,专业学科建设组的发展目标是建成教学、培训、生产、科研四位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培训基地;校办工厂则作为人才培养的“两地、两场”,即不仅作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而且要成为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场所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场所。教学工作上,工厂作为实习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与工程实践活动,保证完成年度实习、实训任务。在利益关系上,大多数人员享受财政工资,其生产经营的收益主要用于设备更新。工厂的部分后勤服务工作也由学校负责。这种政策措施和管理方式,使校办工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同时也保证了工厂的良好运营和健康发展。

2.2 “产教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

如果说,能力培养平台是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而培养环境则是人才培养的软件条件。培养环境的优劣和特色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育人环境贵在真实:真实的生产、科研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直接感受到职业氛围的熏陶;真实的岗位实习、实训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训练,接受职业训导,从而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构筑适应企业要求的“匹配性接口”和具有发展后劲的“基础性平台”。

学校“产教结合”的培养环境有两个显著特点:

1、“一个环境,两个主体”的结构框架

与其他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而形成的“两个育人主体,两种育人环境”之通用模式不同,我校培养环境具有“一个培养环境,两个执行主体”的特定模式,即学校整体培养环境和教学系统、生产基地(校办工厂)两个执行主体。

在两个执行主体中最具特色的是校办工厂提供的“企业化育人环境”,由“生产实践环境”、“教学实习环境”、“职业训导环境”三个要素组成:

1)生产实践环境。由于我校学生实习的地方是“两路”、汽车修理厂等成熟企业环境,拥有先进生产设备和成熟管理机制是我院“校厂一体、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依托,也是我校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和行业办学所形成的独特优势。

2)教学实习环境。校办工厂不仅具有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真实工程环境,而且努力营造实践教学所要求的良好教学环境:在思想上,校办工厂坚持“既出产品、又育人才;以教促产、以产育人”的指导方针,把实习教学作为年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组织领导上,组建由校长亲自挂帅、各学科建设组为单位的教学实习小组,配备职业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各工种专职指导技师和管理人员;在教学实施上,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实习教学大纲和技能训练教材,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授车间生产流程、典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在实习方法上,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轮换工种实习与固定工种实习相结合,以固定工种实习为主”的实习模式。

3)职业训导环境。校办工厂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之一,是以其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传统和规范、科学的企业管理,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提供职业素质训导。学生在工厂生产实习期间,直接在第一线顶岗训练,完成适量的生产定额和工作任务。通过真实生产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加上职业岗位“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而且使他们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

3 “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教学系统与生产基地(校办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在“校企一体”平台上、“产教结合”环境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制度。在这一运行机制中,学校教学系统及各有关部门则为工厂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运行环境。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3.1 工厂培训“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达到“双师素质”。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注意发挥校办工厂、伙伴企业在环境条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优势,将其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在不影响工厂完成生产和实习任务的前提下,制订培养规划,合理安排培训计划,收到了较好效果。学校制定了专业教师的管理文件,规定中青年专业必须教师下厂锻炼,并将其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2 工厂与学校共建实验室

在29年间,先后有多家企业为学校实验室捐赠“经纬仪”、“汽车故障检查仪”等众多设备,满足了学生教学、实训的需要,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相关论文、可研、改进方案、等技术攻关难题。

4 创建“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重要启示

4.1 准确定位学校、正确认识是校企合作的前提

形成我校水平、特色的重要前提,是学校的准确定位与我校对校企结合作正确认识。在长期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定位,把握着教育与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及时正确的认识企结合作,并进行了教育结构调整,正确地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辨证关系,做到了与时俱进。

4.2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的培养模式是关键因素

职业教育是以进入职业生涯为目的、以满足岗位要求为前提的专业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对口培养,为学生构筑与企业要求相匹配的技术能力“接口”。我校在长期办学中一直坚持,并不断提炼完善的“精练实用的教学与快捷有效的培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为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一基本模式,针对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人才规格、不同教学方案,可以有不同的组织、行为方式,但其本质特点则万变不离其宗——文化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三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3 强大的实训体系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必备条件

职业教育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使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真正贯彻实施,必须具备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并完全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主要是以各大型的成熟的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按不同培养阶段,在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技术才干,促进学生“岗位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是形成我院办学特色的必备条件。

4.4 合理的管理体制是组织基础

学校办工厂及与企业一同培养学生,是一件非常艰巨复杂的事情。不同时期,也曾发生过管理不良、关系不顺、利益不清等多种问题,有些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从总体上看,我校在学校办工厂、校企合作方面,始终坚持了正确的管理思想,建立了比较科学合理,既遵循教育规律,又适合企业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我校校企合作办学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专业、企业的再生、分化、重组和消亡现象层出不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动态变化着。

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总是遵循着“用昨天成熟的知识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明天的市场服务”的一般教育规律。学校教育的相对稳定性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需要,就业市场需要的各种专项技能培训是专业培训机构的特长。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校培养的人才如何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接轨从而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校企合作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时代不同,合作的内容、形式、机制也不同。就全国而言,职业教育决策者、实践者、研究者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已经或正在进行研究和探索。但是对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模式能大力推广的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尚未进行研究。为此,本人选取已经步入成熟阶段的恩施市交通技工学校为背景,进行工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案例研究,旨在探索、推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成功之路。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一:关于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范文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xx]1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贵州公路、建筑行业建设为宗旨,培养掌握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工程机械操作技术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工程机械维修和施工企业,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刘焰 成员:安军、田兴强、周勇、杨涛、袁跃兰、王茵、李世红、冯雨、李宾、何志静、薛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4-1.校企合作培养计划

校企合作培养计划 我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优化办学模式,扩大办学规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规范程序,明确任务,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制度,完善机制,使校企合作成为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 (一)成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协调指导委员会。积极争取学院依托企业与有关领导、其他合作企业负责人、学院领导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协调指导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对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制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和学生员工积极接受高技能培养培训的制度环境。 (二)完善合作机制,规范合作模式。学院要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协调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逐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规范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培养制度。一是合作企业要及时将自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

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学院,作为学院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的依据。二是学院要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联合编制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三是要灵活合作模式,可采取共同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四是合作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和设备,接受学院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院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等。五是要按照法律要求,与合作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培养目标、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和合作结果,规范合作行为,保证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 学院要把加强校企合作,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利用3-5年的时间,把学院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一)以东风裕隆作为主要合作企业。我院的依托企业东风裕隆集团,是汽车制造企业。近年来,集团实施"做大、做强、做优"发展战略,销量很大。但作为一个拥有近1万员工的大型企业,高级工只有3000多人,技师只有100人,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严重短缺,个别专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甚至出现断档。所以,加快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当务之急。我院作为东风裕隆集团员工培训基地,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以东风裕隆集团作为主要合作企业。要进一步

浅谈如何有效寻找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契合点

浅谈如何有效寻找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契合点 【摘要】企业有用人需求,却招不到合适人才;学校有科研优势,却转换不成生产力;毕业生想大展宏图,却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样的矛盾,即便是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仍然比较突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校企合作中两大主体企业和学校合作动力存在差距,合作深度和广度不足,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有实质性的成效。如何寻找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契合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学校,企业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各所职业院校响应号召,坚持职业办学特色,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模式,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与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一系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活动,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探索有效的适应中国国情并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教学实施做出来重大贡献。 然而,当前校企合作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因学校和企业属于不同社会领域,主管部门不同,核心利益也不相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问题最为突出,严重阻碍了职教发展。如何找准两者间合作的切入点,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1、校企双方合作动力不一致。尽管校企合作很好的联接了企业和职业院校,是培养职业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程度并不是很深。就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本着培养与市场接轨的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出发,积极主动与企业接洽商讨校企合作事宜,但是经过走访长沙市内三十几家汽车4S店,最终同意合作企业的也不过十家左右。像我们这样在校企合作探索中,有着屡屡被企业拒绝经历老师不在少数。 而另一边作为企业谈到校企合作也是觉得很无奈。企业接收在校的学生实习,需要安排吃住并配备专门的企业指导教师。大部分学生对企业操作流程及规范不够熟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 2、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尽管职业学校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几乎都在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很多职业学校也在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层面,合作内容比较简单也不深入,形式也比较单一。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的关于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中就指出:“行业企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篇一: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建立校企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某公司与某学校建立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首先,搭建的校企合作的技术平台,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利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其次,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首先,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学校为技术供给方,校企科研合作是科技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

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方向和具体合作模式 (一)推进科研合作 (二)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四)共建服务平台. 1、师资共享,定向培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授到企业为员工培训,讲授园林基础知识。 2、工种鉴定,双向提高:学校为企业提供一个工种鉴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庄金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职教政策的指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和育人的方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学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职业院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经费紧张、制约学校发展;三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不稳定。要想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才能赢得学校的生成和发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湖南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人才培养方案 二0一二年

目录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0 (一)培养目标 0 (二)培养模式 0 (三)培养标准 (1) (四)教学计划 (7) 二、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7(一)组织体系 (17) (二)能力培养 (17) (三)企业学习内容及安排 (18) (四)管理办法 (26) (五)考核评价与成绩评定 (27) (六)实施企业 (28) (七)工程实践条件 (28) (八)师资配备 (29)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产品、电气装置和电气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安装调试、施工、运行维护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师。 (二)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定位 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确立“崇尚实践,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新观念,立足电气行业,依托广泛的校企合作企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师。 2.“3+1”培养模式 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实施“3+1”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3.轮岗实习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企业培养方案 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变频器结构与制造工艺、整流变压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气产品技术服务等6个方面专业知识能力的轮岗训练。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第七学期设置“电器设计与工艺训练”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电气产品、电气装置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及工艺编制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初步能力训练,获得初步的工程项目实现能力。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安排企业项目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doc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 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下面是有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欢迎参阅。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范文1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

2019年校企合作发言稿

2019年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及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空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吴中技术学校与苏州科瑞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及挂牌仪式今天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苏州科瑞机械有限公司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及老师、同学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真诚的感谢!同时,更要感谢我们经管学院曲院长、王书记、毛院长及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和其他亲爱的老师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谢谢您们! 康乐福商贸有限公司康福健康管理机构康福中老年用品超市隶属于“蜂行天下·健康和谐千万家活动组”,以“给中老年人健康关爱、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己任,经营的商品涵盖了中老年人吃、穿、用、保健、健身、娱乐、休闲等各领域,包括服装服饰、康复护理、便利生活、保健理疗、睡眠用品、休闲锻炼、文化用品、养生书籍、工艺饰品、老年玩具、吉祥物、无糖食品、天然蜂产品、自然蜂日化等十多个系列上千个产品。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创造“人和”的人文环境,构建了一支管理、营销及服务的精英团队,为其“健康管理、健康用品、健康礼品、孝心家政、爸妈康福网”五位一体营销模式的开拓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善待人才”的人力资源策略,为公司吸纳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营销精英;“乐观、积极、学习、合作”的良好氛围,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理想的事业舞台;优厚

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技能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技能人才——大庆技师学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合格高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正是坚持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才使我们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备受企业欢迎,学院的办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大庆技师学院概况 大庆技师学院是一所集职业预测、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同时是中国石油大庆培训中心,承揽各层次、多工种职工培训任务。2008年,学院被确立为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拥有国家高新技术职业技能鉴定所等职业鉴定类资质,国家二级安全培训等职业培训类资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井控培训中心等生产经营市场准入许可资质。 学院按照教育培训规律办事,全面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严把教育培训质量关。毕业生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30年来,共为油田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培训各类人才近10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5000多人,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

献。 二、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就培发[2008]1号文件中汇集的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结合企业办学的特点,力图实现校企合作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寻求合作对象,确立发展目标,扩大订单合作比例 为了搞好校企合作,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年初,根据全年工作目标,组成考察小组,一年两次深入企业考察。一是开辟新的就业市场,建立新的校企合作伙伴,二是深入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倾听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就业学生进行回访,使现有教学模式不断修正,使之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巩固合作关系。 经过多次考察,校企双方反复见面磋商,我们把其中经济效益好、管理规范、能为学生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的企业作为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目前,我们与江浙、北京等地大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

浅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浅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作者:马眷宾 摘要: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 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撰文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 目前,各大高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重要性实践育人 引言:实习实训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教学形式,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初步的技术经验,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

校企合作方案

主办单位:青蛙王子 管理学院团委承办单位:管理学院学生会

目录 一、合作背景 (2) 二、合作主题 (2) 三、合作的目的及其意义 (2) 四、合作时间 (2) 五、合作地点 (2) 六、受众对象 (2) 七、合作模式与组织流程 (3) 八、宣传流程及时间推进 (6) 九、人员工作安排 (8) 十、经费预算 (8) 十一、应急方案 (9) 十二、附件 (10)

一、合作背景 1、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作为企业方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大学具有独特的发展背景。大学内部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最主要的是大学生思维活跃,有想法易于培养与发展。 3、另一方面,调查发现,目前招聘会上普遍对职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但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跟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求职中的一个软肋!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积极参加各类企业的社会培训,他们大部分都愿意与社会接触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4、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更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就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增强企业的人才储备。 二、合作主题 用脚步丈量市场,用知识践行成长 三、合作的目的及意义 以服务学生、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在校园内部建立企业的营销与人才储备基地。 大学生: 1、大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头脑清晰,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关于建议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互惠共赢为基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效,结合学院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有着特殊的人才培养规律。引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创新办学体制,把学校办成开放的管理平台,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是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促使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岗位、职业和行业的要求,进行准确的办学定位,因地制宜地为社会培养所需

要的紧缺人才;有利于实现校企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校企合作的思路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积极合作、主动服务;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理论研究、实践创新。 (二)校企合作的近期目标:到2013年,创新“四方四层多边”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搭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四方共建的办学平台。构建多形式、开放式的办学格局,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评价机制,解决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基地共建共管等问题,切实增强办学活力,把学院建成校企合作办学的典范。 三、强化责任,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的措施 (一)创新“四方四层多边”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牵头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制定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章程,建设职教集团网站,形成校企合作信息沟通平台,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合作研讨会;完善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运行机制,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活动研究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成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

校企合作政策

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而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日本的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这些国家的经验证明: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人才的培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校企合作的成功在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扶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校企合作的政策,笔者所在的常州近期也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确立财政专项经费奖励和扶持优秀的校企合作项目,并提出要实现校企合作的“五共”模式,即: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但是,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将形成校企之间“合作双赢”的局面。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实施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院校对扶持政策学习宣传不够 一些职业院校领导对有关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不了解,学习、宣传工

作做得还很不够,没有认识到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应当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只有职业院校先动起来,校企合作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许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解决部分学生就业或实习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没有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三)职业院校自身的瓶颈 一些职业院校存在管理水平落后、办学模式普教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节,学校也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失去了吸引企业的魅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上的变革。没有学校的变革,为校企合作做好准备,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不可能形成的。 (四)企业顾虑较多 目前,我国企业对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性不高,认为劳动力现在是供大于求,不愿意承担义务,没有看到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重要的和长期的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一些企业对合作不热心,有的对优惠政策不了解,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合作培养的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要”是校企合作深层推进的基本原则,只有让企业尝到合作的甜头,校企合作才能实现“整体联动动、深度运作”。 二、对我国现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解读 美国政策学之父拉斯韦尔认为,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校企合作扶持政策对校企合作、特别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浅谈校企合作弊端

浅谈校企合作弊端 职业能力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的筹码,职业能力的市场定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职业能力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到广泛赞誉,其起源于德国。它是一种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职业学校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有关技术理论知识;企业通过实训教师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及必要的职业经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它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未来的工作和社会。校企合作加强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减轻了政府对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压力,故而受到了广泛欢迎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却很少注意它可能存在的缺陷。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内在不足。比如:当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目的异化、局限于技能训练、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价值观的成熟等问题,因而该教育模式应当着眼于学生智慧的养成。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目的。在本质上,企业不是教育机构,企业的使命是生产、销售或服务,赚取利润,而不是培养人才。从文化理念到实际运作,企业都迥异于学校。在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职业院校学生的劳动力,并为自己储备人力资源。另外,某些校企合作是在企业与学校的某些关键性人物的私人关系基础上建立的。换而言之,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会以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会在意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企业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义务。 校企合作中院校的目的。职业院校之所以大力推广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之所以乐意积极与企业合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但却几乎没有在理论层面上深入思考该模式正确的,理想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也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企业所具有的巨大教育力量,导致该模式在实践中常常会偏离“教育”的轨道。 受到热烈赞誉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实际目的却是非常狭窄的,甚至不符合教育的普遍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校企合作理想的、应然的目的应该是什么?从现象学的视角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养成学生真正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那么,对于教育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养成学生的智慧,“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所谓智慧,不是学生记住的文字信息,也不是经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或是在考试中能够获得高分都不是智慧的标志。智慧是在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双赢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同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2、地方经济 多年来,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 “鼎湖”牌密封圈、“海螺”牌水泥、“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海螺”、“凤形”、 “鼎湖”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地方经济的蓬勃发

展无疑会导致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1、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专业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意义 a、从宏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是一批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是造就劳动技术大军的重要阵地,也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朴素的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践活动,强调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中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当前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理想的员工是熟悉工作流程,立即上岗,拥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但是对于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时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这一矛盾反映了职业教育存在着工学脱节,“产销不对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效途径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

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李春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培养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员:教研室各老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狠抓实践技能教学,依托企业实训基地,实行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开展校企合作,为我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了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温家宝同志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

技能人才》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量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使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在办学体制上,要强化行业指导、深化企业参与,将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组织,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通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实现了共赢和科学发展。各地职业学校大胆探索,不断创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方案一: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

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 摘要: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职业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确实从源头做起,培养更好的人才资源,要求企业和职业院校具有长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员工能力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才资源教育培养合作共赢 对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赢,重要的在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对于企业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对于职业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基础。所以笔者认为企业的创新就要从“源头”做起――培养更好的人才资源。 一、企业为龙头,学校为基础,人才为中心 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学校需要良好的基础建设,需要围绕市场的信息;学员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教育体系。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发展关系,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企业可以扶持几所自己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来不断培养基础型人才为企业所用,既能减轻企业招募员工的难题,又能为企业增添人才和活力。在最近几年的驻厂带队学生实习生活中,我发现企业的基层人员来从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学历、不同的素质、不同的认知,企业非常缺少技术专业人才。这样使企业不容易实现更高水平的管理,而且在企业的培训过程中很少有涉及到更为专业的技术内涵,他们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些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企业内部情况,使他们在生产中单一地做一些工作,对工作的目的不明确,思想波动较大,流失人才较多,人员变动较为密切,那么这样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深刻的升华。 为了让教育更为直接、实用,让人才更好地发挥能量,让企业更好更快地提高效益和持续发展,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培养基层的员工、基础的技术人才、基础的管理人员,让学产更好地结合;可以引荐相关企业的产业链注入到学校,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及早确立职业目标,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到更实用的技术,还得到学习中相应的报酬,减轻家庭的负担。同时,避免了企业每年在人才培养和招募员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