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农业》知识辅导:农业可持续发展(一)

《中级农业》知识辅导:农业可持续发展(一)

《中级农业》知识辅导:农业可持续发展(一)
《中级农业》知识辅导:农业可持续发展(一)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L)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可划分为:

1.可持续农业观念的提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8年,粮农组织。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2.可持续农业从构想到具体的实践。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使可持续农业从一种战略构想逐步转向世界各国具体的实践。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Z)

“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进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能保护土地、水资源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1)都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

(2)均认为可持续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不能只顾某一方面。

(3)可持续农业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软件”指

可持续农业的外部环境,即人们的观念、政策体制等,“硬件”指技术上的创新。

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网络辅导热招中

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保过辅导简章

2011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可持续设计的现状与反思

可持续设计的现状与反思 [摘要]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设计的研究在生命周期、材料、服务系统等方面,多集中于学术界的研究,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可持续设计应该与现实接轨,将可持续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可持续发展生命周期服务系统 1.可持续设计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设计”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对人类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的深刻思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这不是一种单向的从生长到消亡的线性发展模式,而是一种“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发展模式。“可持续设计”并非单纯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而是提倡兼顾使用者需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企业发展的一种系统的创新策略。[1] 2.国外研究现状 丹麦工业大学的LEO•ALTING教授于1993年提出对环境、职业健康、资源消耗产生最小影响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生产,并成立了绿色产品生命周期中心,从事对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经济及控制、工艺及生产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 荷兰的Delft大学及应用科学研究机构TNO开发了生命周期分析和清洁生产等环境工具,并取得了UNEP的支持。[3] UNEP和SETAC于2002年启动了生命周期行动,对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4] Atsushi Suzuki等人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对产品的生态设计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运用生命周期仿真原理的加权清单,评估以环境改善为基础的产品的环保性能。[5] Ching-Jui Chang认为包装的可持续设计是通过减少不必要材料的使用,使用环保材料代替塑料,并增强其结构强度,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拓扑结构优化方案。[6] Prof. Stan Rickel认为在可持续设计中可再生材料和产品系统发挥重大作用,并设计一种手用工具能有效地分裂可再生材料竹子来改善制造系统。[7]瑞典的Lennart Y等人在研究中特别阐述了基于可持续设计思想的材料选择方法。[8] E. Manzini, C. Vezzoli指出创新战略设计,重点从设计产品转向设计和销售产品及服务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符合特定客户的需求,重新定位目前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的做法和趋势。[9] D. Maxwell等人从爱尔兰的环境优先产品设计战略和世界其它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系统得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个有效地工业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系统(SPSD)设计方法。[10] 3.国内研究现状 张雷等根据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系统边界的确定原则,结合现有产品的生命周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1-7-15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农大博士摘要: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特征;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国际粮农组织(FAO)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能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上应用恰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农业资源角度来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转化率,使农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

工业设计史课题研究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 学期:15-16-1 班级:工业设计 姓名:牛振宇 学号:2014023821 工业设计教研室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也就应运而生,它们不断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1 绿色设计 1.1 绿色设计的基本内容与产生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 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 Conscious Design),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绿色产业服务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前言 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金银花、猕猴桃、核桃等经济作物。为加快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通过半年调研的目的,是寻找一条最适合我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模式,经验和做法,到2020年我县规划发展猕猴桃30万亩,涉及28个乡镇,现将水城县猕猴桃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可持续发展成效 水城县自2000年从四川苍溪引种红阳猕猴桃,近13年的种植试验表明,红阳猕猴桃比较适合水城的气候特点,成熟期比原产地提前1个月,表现为早熟。经后熟处理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0.94%,果糖0.9g/100g,维生素C168.8mg/100g(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品质较原产地好,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所以,在水城又被赋予了“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新名字,主要优点是:早熟、果实中等大小,果心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好,硬度适中,贮运性较好,抗逆能力强。2007年经省内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并顺利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由水城县统一打造的“黔宏牌”红心猕猴桃,曾获2007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先后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2013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此,国内外订单纷纷青睐水城,产品闻名全国,基地单价一度达到60元/公斤,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5~8倍,是四川红阳猕猴桃的2~3倍。由于水城独特的区域小气候,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在中国发展了千年的农业而言,精耕细作一直是中国很多年保持的特色。就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就是最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地雏形,比如秸秆还田,保持地利,引渠灌田等等。当然,中国面朝黄土的农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保持着对环境的友好对以后的人们会有如此大的启发,说到底他们就是依时而作,依地而作,能够让地利有最大的发挥。话说,其实华北大面积的盐碱地就是过度耕种导致的地力摊薄,水土流失,从而土地再无法保持水份,之后就是大量盐碱从土地中的析出,。当然,像这样的反面例子确实有很多,这都是在不断敦促我们认识到环境友好型生产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生产也好,资源也好,说到底就是尊重自然,在保护自然的最大限度内开发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即所谓的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当然,那是大家的共识,其实我个人更大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其环境友好的基本层次,那是人们被动的改变自然,是受自然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深究化,便是所谓的循环经济,这是我对于人们能动的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的认同,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去建造一个可以往复循环的经济体系,提高所谓的资源利用率以及重复使用率,或者延长所谓的产出链,将所有的环节联系起来,将所谓的废物转化成可以使用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一个合理 的不断发展的体系。 当然,举个实例,来证明这种不断循环的真正好处,这可以间接

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作用。日本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的资源近乎苛求般的使用。在家庭式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当人和牲畜排出废物,便用沼气池收集起来,然后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以及生火,之后将发酵过后的沼料灌入田中,用这些自然肥料来肥田,大大减少对于化学肥料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之后在销售完所生产的农业产品之后,再将一些农产品的残品次品喂食给牲畜,这样又可以大大减少养殖的饲料问题。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闭环的经济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环节的供料,这是实现整个循环过程所必需的条件,在农业经济学上,这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最优化组合。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益,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在中国珠三角地带也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我认为这是对于日本模式的一种发展,因为它将牧副鱼紧密的结合起来了,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大规模进行养蚕,大力发展蚕丝业,然后将蚕的废物掺入鸡饲料,作为鸡的主要饲料,之后将鸡排泄的废物倒入鱼塘,将富含蛋白质的废渣喂食给鱼类,最后在鱼售空后,进行清塘,将塘里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来培育桑树,整个经济系统就循环起来了,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珠三角常见的生产方式,已经给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大结构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质上的双赢,同时这个过程中没有对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是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出口,也是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目标。应该来说,我们要实现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得从老祖宗所谓的“地

绿色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ΞΞΞ 刘志峰 刘光复(合肥工业大学) 1 概述 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新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以及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们以各种途径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终于使人们警觉到:只顾发展不顾环境的传统模式是不能持久的,有害于人类的长远利益。在现实生活中,从大气、水源、噪音的污染到海洋的“赤潮”现象;从有害的“酸雨”到高层建筑群的“高楼风”公害,外界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不可再生等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以及社会再生产系统中由于过度消费造成的不可逆后果,已经制约了企业再生产的继续,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产品,人们将会从环保的角度来进行审视,除了关心产品质量、寿命、功能以外,更加关心产品造成的环境污染。那种传统的靠大量消耗资源得以支撑的工业发展模式,必须代之以资源节约型的在环境和资源基础上都可以长期支持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型。 人类需求和欲望等的满足以及生物圈承受人类活动的能力的制约,使企业逐渐意识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保护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 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就必须有大量的投 入。而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为主要投入手段。这种以自然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特征的短期粗放型经济行为可以取得一时的发展(高产值、高消益),带来经济的繁荣。但从长远来看,它却存在着以下弊端;(1)导致了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发展,不计自然资源成本,导致过度使用甚至大量浪费;(2)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的自然资源不仅仅具有经济资源的价值。这是因为自然资源同时又是地表环境和大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大量消耗、浪费了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资源消耗和工业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破坏,将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高技术努力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千方百计节约自然资源,把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统筹考虑的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健康发展,也即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耗时多利用、少排放。 可持续发展的最广泛定义是“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深刻,内容丰富,但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强调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但这应该是和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当是凭借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 1《机械设计》1997N o 1 设计领域综述 ΞΞ Ξ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金项目。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 1.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按12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粮食还不足400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3倍,但因人口也增长了1倍多,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所消耗,平均每人增加的粮食不多。 2.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有较大波动。 3.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4.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受污染的耕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为了摆脱我国农业的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持农业生产率稳步增长,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办几件大事: 1.建设一批治理大江大河大湖的水利设施和引水工程;

2.增加农田浇灌面积,同时把现有浇灌面积中的相当一部 分建成能够抵御旱涝灾害的稳产高产农田,并积极推广节水浇 灌技术; 3.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要农产品商品基地;加强农业区域 综合开发,改造一批中低产田,有步骤地开垦宜农荒地; 4.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的建设, 改造和建设草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5.大力抓好科技、教育兴农,逐步把农业生产体系转移到 光进技术基础上来; 6.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 进军。 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州在农产品的市场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没有按照自治州确定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来规划布局。已建的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不完善,仓贮条件差,辐射能力有限。随着我州香梨、葡萄、色素辣椒、西红柿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已势在必行。 二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我州八县一市农业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手段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于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业部门不能给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各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056 专题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Study on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李文华1,成升魁1,梅旭荣2,刘某承1,洪传春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3.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110004) Li Wenhua 1, Cheng Shengkui 1, Mei Xurong 2, Liu Moucheng 1, Hong Chuanchun 3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3.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 摘要: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当前,中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和空间格局变化造成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第二,“水减粮增”矛盾突出和“北粮南运”难以为继;第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战略、粮食生产区再平衡战略和贸易替代战略。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补偿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od security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t present, Chin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ve been faced with three problems. First, due to the shrinking of sown areas and the quality reduc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China’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cannot provide sustainable support for its food production. Seco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grain demand and the decreasing water resource” has become obvious and the “north-to-south grain transfer”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hird, the agricultural eco-environment has deteriorated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cannot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efficient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trategy, rebalancing strategy in the grain production area and the trade substitu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se strategies,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water resource;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co-environment; ecosystem services; eco-compensation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和水土资源差 异很大。南方水多地少,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北方水少地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东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优越;西部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目前 收稿日期:2016-01-04;修回日期:2016-01-08 作者简介:李文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学;E-mail: liwh@https://www.doczj.com/doc/867347698.html,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3-ZD-7)DOI 10.15302/J-CESS-2016008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今年已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各地正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力争到2020 年,全国粮食产能再新增1000 亿斤。面对日益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牢记活动宗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对国家发展养蜂业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问题认真反思,对蜜蜂授粉在现代农业中的增产作用积极献策,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努力解决养蜂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开拓进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围绕发展主题,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我国养蜂业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和培育起来的新兴事业。作为事业,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城乡各地迅速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养蜂业的发展首先是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得到重视,蜜蜂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得到认可,养蜂业在农业生态、增产技术领域占有相当位置,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证。蜜蜂授粉功能的研究和利用,是养蜂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在国际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养蜂业状况与国际社会相距较大,养蜂发挥的作用相对单一。长期以来养蜂业关注的首要是蜂产品,蜂产品生产的基本方式是“追花夺蜜” 。由于蜂群配置主要为蜂产品生产服务,造成的负面效应相当突出:养蜂业与农业生产基本脱节,蜜蜂授粉增产措施

基本搁置,养蜂业真正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社会认可度持续降低,整个行业趋于农业生产边缘化;而单纯生产蜂产品“追花夺蜜” 的习惯做法,放蜂路线长、风险大、时效差,产能低,基础非常脆弱,在当前蜂产品市场持续看好的情况下,仍出现养蜂人员队伍萎缩、蜂产品的案例分析和调研整理,摸清了阻碍养蜂业发展的症结,理顺了发展养蜂业必须紧密围绕农业生产,紧紧抓住蜜蜂授粉公益性作用的发挥,以此为龙头普及养蜂技术、扩大养蜂群数(夯实养蜂业基础、)带动养蜂各项工作开展的思路,并于去年9 月向中央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提出了“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农业增产措施亟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的建议,“建议”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 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和蜂资源丰富,应采取有力举措,充分发挥蜂业的作用” 等重要指示为我们继续践行科学发展观、理清发展思路增添了动力。农业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初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10]5 号)《蜜蜂授粉技术规程和(试行)(农办牧》[2010]8 号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 等指导思想,揭开了我国养蜂业发展五十多年来的新篇章。二、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应对挑战,打开局面国家发展养蜂业,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这在1957 年12 月,农

工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介绍了工业设计中可持续设计的涵义,简要论述了它的主要特征及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体现,就深化可持续设计观念提出了几点初步的建议,以期增强人们的可持续设计意识,赋予设计新的内涵。 1 可持续设计思想的提出及涵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高强度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和过度消费,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设计活动本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在工业革命所引发的“高消费阶段”却违背了设计的根本目的。为了人类未来的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人们开始提倡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绿化环境,在设计界更加提倡协调人与自然的设计,保护环境、节约材料能源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人称之为“循环再生”设计,表示其设计不仅仅是为人类的工业产品而设计,也要为自然、人类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而设计,可持续设计思想由此应运而生。 所谓可持续设计,就是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系统,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2 可持续设计的特征及在工业设计中的体观 (1)可持续设计是设计观念的又一次演进与发展。在产品达到特定功能的前提下,材料、能源在制造、使用过程中消耗得越少越好,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对环境污染越小越好。以快餐盒为例,通常设计中考虑到容积、人机尺度、码放、保温性和开启方便性,加之考虑造型、色彩等因素就可以做出一个好的设计,但从环境保护观念衡量,如果盒材使用后形成了白色污染,就不能算是好设计。可持续设计是跳出产品、企业的小圈子、站在人类根本利益基点上全方位的设计观念。 (2)可持续设计需讲求功能效果,以人为本,积极运用人体工程学的理论。设计中既要重视人体在静态条件下的生理状况,也要重视人体在动态条件下的生理状况。设计要以人为本,首先考虑的是使用者的需求与健康。例如“绿色手机”是采用“内藏式碗状天线”技术的低辐射绿色环保手机,正面(贴近大脑的一面)辐射极小,约为手机反面辐射的三分之一;“健康空调”就是为解决人们对房间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提出的;超薄型、超窄型、迷你型和超大容量极限等设计的洗衣机也是为消费者个体设计的。 (3)可持续设计应该考虑合理使用材料,以最贴近自然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以最少的用料实现最佳的效果。拿汽车来说,它带给人类的除便捷和舒适外,也给人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积极研制开发和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是可持

关于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重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多年参与农业初级品生产,长期思考“三农”问题,最近结合个人对本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对重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庆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种植规模小、普遍投入不足: 通俗说法是:没有钱的种粮食,稍有余钱的种果树,有钱的人才种蔬菜。重庆本来就穷,多数涉农企业根本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大规模种植蔬菜、水果,即使种植了果苗、菜苗,也是粗放式管理:无基础设施,用水、施肥不足,用药不够,修剪不到位;果园杂草丛生最普遍的现象;这种“差钱式”管理导致的结果是:果树病虫害严重、长势差、不挂果,品质差、外形不美观、“大小年”严重;蔬菜多是露地种植,平时只施用氮肥,病害严重时就施用廉价的化学农药(甚至剧毒农药),土壤有益微生物被大量毒杀,造成土壤板结、沙化、盐分超标,导致产品产量逐年降低、投入增加,效益减少。加之很多农业种植企业又是小规模经营,根本不可能大力宣传、创立自己的品牌;农业生产这样搞,哪有效益可言? 2、生产方式落后,土地浪费严重;分散种植,管理困难,食品安全成最大社会问题: 重庆农业普遍还是“靠天吃饭”,除种子、农药、肥料稍有技术含量外,其他的种植方式与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区别,还是锄头挖土、牛儿犁田,施肥、灌溉还是双肩挑粪桶,物流输送还是离不开人的双肩,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抵御。种植户为省钱乱用违禁农药,为挣钱大量施用激素,生态环境受到极大损害。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导致科技普及、管理都很困难;很多农户、企业负责人不懂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种植思路还是“广种薄收”,劳动强度大,单亩产量、效益十分低下;为了增加产量,大量施用违禁化学农药、激素,对土壤、水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种植的农产品已到人人怕吃的地步。 3、很多农业企业不是钻研种植技术和市场营销,把获取政府补贴作为了主要工作: 农业是投入大、回收慢、效益低的行业,确实需要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但农业企业不能只盯着补贴,要自身“有造血功能”才行。目前政府下拨的农业科研经费、项目资金真正用在具体种植项目上的很少。不公平的是大多数真抓实干的农业企业得不到政府的补贴,而那些“关系硬”、不干事的企业反而可能得到大笔政府财政资金。很多政府树立的“龙头企业”根本没有起到帮扶重庆农业的作用,反而成了祸害重庆农业的罪魁,比如:重庆hh集团、重庆jc公司等,他们以卖Y柑橘苗赚政府的钱为目的,名义上是帮扶重庆

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精)

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剑 根据武冈市农业局党委的安排,武冈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组织了全体站员参加的“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推动武冈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大和谐”活动,站员们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武冈市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现状,以及全国和国际的大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一些心得和建议总结如下: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武冈市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资源问题日益尖锐化,武冈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全市农业的未来任重道远。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二、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 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内容提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可持续研究,亟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摘要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1 号国情报告所得出

的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结论,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 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更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广为关注。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战略观点(注:根据研究者所提出见解的学科侧重或学科倾向,大致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概括为农业生态学、农业和农业地三大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按照研究者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区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针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应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在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学三大学科领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观点。 (一)农业生态学家的观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马世骏院士为首的生态学家,就开始倡导中国应该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80年代中期,马世骏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筹备工作。认为应以生态控制方法

产品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7347698.html, 产品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作者:李姝瑶朱琦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现代设计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而不断跨越,但是,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传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倡绿色设计制作,应是现代设计的主要内涵与主题所在。 关键词:产品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1-0054-01 一、绿色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最早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在他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中,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类意识到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可利用的资源日趋枯竭,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繁衍,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掀起了“绿色消费”浪潮,继而席卷了全世界。绿色冰箱、环保彩电、绿色电脑等绿色产品不断涌现,广大消费者也越来越崇尚绿色产品。绿色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现代设计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产品绿色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可归纳为“三R”,即“少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绿色设计的重要性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论文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姓名:葛夫鹏 学号:3136604067 年级专业:13级环境设计2班

目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九、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未来应选择的模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到农村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时而生成。在此之前,若干国家的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常规农业现代化投入获得高产的反思,提出了侧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模式。人类出现之后,自然协调功能慢慢萎缩,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思维的发达,成了主宰自然优势物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我们国家的不断完善、进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农业需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结合,对环境负责的生产体系需要统一考虑一系列物理的、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 1)缩短施肥周期,减少农田养分流失,确保农田中的和外部投入的养分的有效结合。 2)保护和增强土壤储蓄养分、水分和抗侵蚀的能力。 3)有效使用轮作、作物覆盖、绿肥、作物残渣和动物粪便。 4)加大豆科作物和其他来源生物氮的使用。 5)在有机养分供应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平衡、有效地使用化肥。 6)通过作物耕作、栽培手段,包括害虫统一治理和其他形式的生物控制,对害虫、疾病、杂草采用天然控制办法。 7)当害虫监测清楚表明对作物构成威胁、经济损失达到临界值,且使用其他方法明显无效时,考虑使用杀虫剂。 8)保持作物和畜禽的多样性,提高其生物和经济稳定性。 9)选用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抗害虫能力的作物品种。 10)对生态过程开展更广泛地多学科研究,重点强调具抗病原、抗虫、抗微量元素缺乏和抗毒性的作物育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