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军队未能占领日本之谜

中国军队未能占领日本之谜

中国军队未能占领日本之谜
中国军队未能占领日本之谜

[资料]中国军队未能占领日本之谜

1945年日本的分區佔領計畫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按照盟国商定的结果,盟军总司令部设在东京,中、美、英开始准备分别派出武装部队进驻日本。

战后盟国安排美、英、中等国派兵占领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苏、英、中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派军队对日本进行占领。

早在日本投降之前,美国就已确定了单独占领日本的方针。美国总统杜鲁门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他还说:“不容俄国控制日本的任何部分。”

8月11日,美国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由美苏分任占领区总司令的要求。8月13日,美国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被任命为占领日本的盟军总司令。

随后由中、美、英、苏四国成立管制委员会,对日本实行管制。虽然四国都被称为占领国家,实际上占领日本的是美国。英国所派军队不过3000人,而中国也只派了少量军队,二者都受美军控制。美国对苏联很戒备,一开始就没有邀请它派兵参加。

8月14日,杜鲁门总统发布了《一般命令第一号》,划分日军向盟国的各

受降区域。其中日本本土以及邻近各岛屿、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日本军队,向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官投降,这样美国在战争一结束就为自己完全控制日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按照盟国商定的结果,盟军总司令部设在东京,中、美、英开始准备分别派出武装部队进驻日本。

急于扬眉吐气的中国国民党政府表现还算积极,立即派出以朱世明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率先赴日熟悉情况。8月28日,美军先遣部队也到达厚木机场。30日,麦克阿瑟乘“巴丹”号军用飞机抵达日本。

10月,美国以公文形式致电中国政府,约请中国派一支5万人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希望由参加过印缅远征作战的孙立人统领的新一军去。然而,当时蒋介石正指挥国民党军队忙于抢占抗战的胜利果实,已经把最精锐的新一军派往东北,根本没有太多的兵力派到国外,因此只想派出一支5000人的部队象征性地去日本。可是美国一再要求中国至少要派遣一个师。最后,蒋介石决定由曾在越南河内担任接受日本投降任务的荣誉一师和荣誉二师合编成的六十七师前往。

进驻日本的中国军人要求五官端正、身高1.70米以上、小学以上文化,连以上军官还要进行交谊舞培训。

当时荣誉二师正在卢汉的指挥下执行北纬16度以北地区日本侵略者的受降任务,他接到国民政府的驻日占领任务后,立即把荣誉二师与荣誉一师整编成六十七师。荣誉二师系蒋介石嫡系部队,师长戴坚,少将军衔。该师建制完整,兵员充足,有精良的美式装备,是当时较为理想的赴日部队。

该师于1946年2月得到命令后,立即海运至上海江湾驻扎,等待坐飞机到

日本。在此期间,该师进行了严格整训,淘汰老、弱、矮、丑的官兵,并从其他部队中选调五官端正、身高1.70米以上、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兵员进行补充。整训待命期间,部队特别进行了军容仪表和国际交往礼节的课目训练,连以上军官甚至还进行吃西餐和跳交谊舞方面的训练。

5月,中国驻日占领军先遣人员、国民党上校参谋廖季威同国民党第六十七师师长戴坚等人从上海乘坐B—24重型轰炸机前往日本同美军商谈中国驻军地点问题。到达后,根据协商,中国占领军驻扎在日本爱知县,必要时再扩大到三重县和静冈县。

当时第六十七师编制为14500人,有步兵团3个、炮兵团1个、运输团1个,此外还有战车、工兵、通信等营各1个,驻扎日本后,将隶属美国第八集团军第一军团指挥。从1946年5月开始,国民党驻日本先遣人员在横滨不断与美军联系驻军的编制、装备以及车辆运输等问题。

6月初,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发布命令:占领军先遣队正式进驻日本。出国之日,国内各新闻机构都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大公报》、《新闻报》、《中华时报》、《自由中国》等均热情地报道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扬眉吐气的历史事件,有的报纸甚至将占领军人员全部名单及军衔广为刊载。这些内容在日本也同时见报,造成很大的政治影响。

6月中旬,先遣队由“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率领,从上海龙华机场空运直达日本羽田机场,而后由陆路转赴先遣队驻地名古屋。日本当地政府对先遣队的到来侍应恭谨。为了给即将抵达日本的第六十七师设营布防,先遣队在名古屋全面部署和接收了占领军所需的营房、仓库、港口、车场以及游乐场所等设施。

蒋介石打内战使占领军进驻日本化为泡影

就在中国驻日占领军大部队正在准备进驻日本的时候,蒋介石也正在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准备。1946年6月18日,蒋介石发布密令,电告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要他调集部队,围歼李先念部,并命令其攻击部队于6月26日前秘密完成包围之势。

6月26日,刘峙统率30万大军,向宣化店地区的中共军队发起进攻,点燃了全面内战的战火。

与此同时,农历七月初一,驻日先遣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随后朱世明电告南京政府,请调“中国驻日占领军”出发正式进驻日本。

然而,自电报发出之后,国民党政府应拨给驻日占领军的后勤物资依然迟迟不能到位,这令朱世明焦急万分,经去信确认才知道这些物资早已分发至反共战场。几天后,朱世明突然接到国民政府来电,要求先遣人员立即全部返回,且驻扎上海机场的驻日占领军已经接到命令,将投入到反共战场,而驻扎在上海的六十七师也已奉命开往苏鲁豫解放区。

国民党政府还告知朱世明,国军只要在鲁南或江苏泰兴地区一得手,即可将第六十七师调回并按原计划进驻日本。

第六十七师到达苏中之后,被收编到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担任)所在部队的第六十五和六十九师。1946年7月6日14时,汤恩伯发布进攻黄桥、姜堰、海安的命令。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和谭震林的指挥下,经过一个半月的战斗,一举击溃国民党的进攻。其中,原第六十七师所在部队到达海安、如皋一带不久,就遭到我华东野战军的重创。

8月28日,粟裕、谭震林所在的华中野战军发来电报,向中共中央和毛主

席汇报了刚刚结束的苏鲁豫解放区战果,内容涉及到编在增援部队中的六十七师的伤亡情况。电报称:我军于26日在如皋西南地区歼灭六十九师之九十九旅后,又于27日在上述地区歼灭由如皋来援之敌六十五师之一八七旅及七十九师一个团,第二次由如皋增援之一个团亦被歼一半。

至此,原来的第六十七师、准备派到日本的驻日占领军就这样覆灭在反人民的战场上。

日本人个个衣衫褴褛,男男女女提着破皮包或布包低头疾走,听不见人声笑语。他们在盟军占领人员面前低声下气,一看到插着中、英、美、苏四国旗帜的车辆就点头哈腰

在六十七师无法到达日本后,国民党政府只好保留了先遣的驻日军事代表团。中国驻日代表团机构有办公厅,下设4个组、7个处,此外还有宪兵40人。代表团总部设在日本东京都的麻布区。团长最初为朱世明,后改由商震担任,最后由何世礼担任,他们都是军人,副团长是沈觐鼎,时称首席顾问。

中国驻日代表团的性质虽是外交机构,但因当时中日没有邦交,即使在私人之间,原则上也不能随便来往,必须得到“盟军总部”的允许。美国驻日占领军的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同时又是盟军最高统帅,盟军总司令部实际上成了美军总部,在占领日本期间,任何问题,中方均需向美国交涉,才有希望得到解决。

中国驻日代表团虽然受制于美国,但他们还是感受到了在日本国土上作为战胜国所受到的尊敬。据当时跟踪驻日军事代表团报道的重庆《东南日报》名记者赵浩生回忆,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其驻日军事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在日本享有各种特权。在神户,工作人员下榻的神户大厦是专门用来接待占领国人员的。从神户到东京的火车也有占领国人员的专用车厢。到了东京,住进“外人记

者俱乐部”,更是进入了特权阶层。这些待遇都是日本平民乃至大部分官员们所无法享受的。

赵浩生回忆说,当时的日本,从东京到横滨,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瓦砾。日本人个个衣衫褴褛,很少看到穿皮鞋的。即使在商业中心银座和最拥挤的东京车站,也只是见到男男女女提着破皮包或布包低头疾走,听不见人声笑语,只有一片沉重的木屐声。他们在盟军占领人员面前显得低声下气,在街上一看到插着中、英、美、苏四国旗帜的车辆就点头哈腰,给人的感觉好像是真的无条件投降了。一些了解日本国民性的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分析说,日本是个非常讲究现实的国家,胜了,它就耀武扬威、作威作福;败了,它便俯首称臣。当时工作人员在日本看到的现象的确如此。

可惜的是,作为战胜国最重要体现的中国军队没有进驻日本,这使得中国对日本的管制缺乏威慑力和强制力,也使得后来中国试图限制日本并要求其彻底反思战争罪行的愿望没有实现,而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体制的改造也很不彻底,这些都给今天的世界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 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 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 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 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 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 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 挥。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 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 “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称 为“八路军”。新四军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 的人民军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

我国战国时代的精锐军队名称

中国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军队!要有称谓的,带上朝代和将领!如三国时期高顺的“陷阵营”,宋朝岳飞的“背魏军”等! 我国战国时代的精锐军队(从游侠网搜集整理的) 史书记载的战国时代七国四强勇,是战国时代最能战的部队。有兴趣做战国Mod的人看看吧……嘿嘿 1.铁鹰卫士(携盾郎) 所属:秦国 创立者:司马错 个人评价:百战之精英 闻名战绩:横扫东亚(六国、匈奴和百越蛮族) 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这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而其中一半都来自曾经的杀神白起千人队,岂非异数? 2.武陵铁骑(胡刀骑士) 所属:赵国 创立者:武陵王 闻名战绩:北击匈奴200里…… 个人评价:传说中的“胡服骑射”是中国第一支精锐骑兵 汉族的人打仗,原来都是用车。将官们乘车,每辆车后跟几十名步兵。车是计算兵力和国力的单位,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一乘就是一辆兵车。当时的胡人(匈奴)打仗是用骑兵。比较起来,胡人的骑兵比汉人的兵车机动、轻便得多。赵武灵王鉴于这种情况,在赵国也练骑兵,叫赵国人都学骑射,这在巩固国防上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可是要学胡人骑马,必须改穿胡人便于骑马的衣服。武灵王叫当时的贵族大臣都改穿胡人的衣服,这就叫“易胡服”而其中精锐则称为胡刀骑士。 3.技击骑士 所属:齐国 创立者:孙膑 闻名战绩:围魏救赵 个人评价:武技高手 齐国最重训练其中以技击骑士为最,分能力敌合则布阵,技击骑士个个弓马娴熟,能征善战。荀子说:“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锱金。”“技击”即武艺,齐国的士卒个人技艺很高。 4.武卒 所属:魏国 创立者:吴起 个人评价:步战之王者 闻名战绩:大破50万老秦军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十支军队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十支军队 一、周穆王时代的西周军 西周军队在实现了灭商大略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采取了守势,这其中既有殷商旧势力和其它少数民族的牵制,更有周人内部的矛盾,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周人当时的综合实力不足以威慑远敌,直到周穆王时代,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从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到西周灭亡,周人在当时地域极限内的强势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二、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子就是吴王阖庐的将军,而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血肉之躯验证并完善了《孙子兵法》的军队。当时的吴军在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方面与中原诸侯国相比无不处于劣势,而他的邻居楚国更是个幅员五千里带甲一百多万的大国,而且有着称霸中原的辉煌历史。而阖庐的军队不过区区三万人,却在孙武子的调教下拥有了超一流的战斗力,最终西破强楚、五战入郢,与齐晋争锋,名冠诸侯。要注意,是用三万人打败了一个常备军超过百万人的国家,并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保持了这一战斗力。战国时代的军事家慰缭子___就是那个帮助秦始皇制定攻灭六国大略的人,在仔细研究了五战入郢的战例后说道:用十万军队就能横行天下无敌手的人是齐桓公;用七万军队就能够横行天下的人是吴起;仅用三万军队就能纵横天下的,这个人只能是孙武。而孙武子所指挥的军队正是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 三、秦军 中国历史一支军队的强大,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秦军之强,强在先进的军事制度,强在“被山带河、四塞以固”的地形。古代军事力量对比,骑兵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一个政权的军事力量是否强大,往往与其是否占有产马区有关,汉唐之强,皆是因为政府牢牢控制了西北的产马区,宋所以弱,也和始终没有控制产马区有关。在古代对决中,骑兵要比步兵更具有战斗力,所以兵法有十个步兵对抗一个骑兵的战法。在战国七雄的力量的对比中,秦军占有西北产马区的优势是其它各国不能比拟的,而秦也是最早以军功定赏罚的政权,一个普通士兵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全家人就能免除一年的劳役,这也是秦军士兵争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第一课:勿忘百年国耻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绚丽的中华文明。 当历史滑向19世纪,这个古老的民族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当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后,东方的中华民族为她的沉睡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当前前后后八个国家武装侵略中国, 十几个国家先后与腐朽的晚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民族浩劫。 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百年国耻,从1840年开始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不完全,文章陆续加入)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虎门条约》(1843.10.0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07.0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10.24)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1845.11.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08.0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07.05)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1858.05.2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天津条约》(1858.06.1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天津条约》(1858.06.1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1858.06.2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58.06.2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0.10.14) 第二课:我的家乡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资料:中国军队称谓的历史演变 工农红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专题五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专题五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井冈山会师:意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5、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三大战役 ㈠辽沈战役:结果: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㈡淮海战役:结果: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㈢平津战役:结果: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㈣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7、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作用: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8、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①人民群众的支持;②人民解放军的顽强作战;③党的正确领导;④国民党政治腐败,不得人心…… 9、人民军队的名称: 一、1927年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二、抗战时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三、解放战争时期称为人民解放军 四、抗美援朝时期一部分军队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五、现在军队的名称是人民解放军 10、为什么说人民军队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保卫者? 一、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在解放战争中,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中华民族共和国。、 三、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保卫,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1,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1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会讲一些战斗英雄故事。 在抗美援朝中,火烧邱少云,黄继光堵枪口

中国军队的称谓变化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 6万人。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 03万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

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红军练兵活动的雏形——体育运动助力战备训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对各个苏区连续发动“进剿”“会剿”和大规模“围剿”,红军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整训练兵活动,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实战锻炼部队。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应编制武装组织及其战术的课本作为红军士兵的训练材料,并规定以大队为单位,充实士兵会娱乐部的工作,开展捉迷藏、打足球、音乐、武术等游艺活动。此后,体育运动便成为红军进行战备训练的重要内容。当时,红军部队普遍采取“三操两堂”制,即每天出三次操、上两次理论课。出操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练兵,开展射击、刺杀、劈刀、投弹、爬山、跳障碍、过独木桥、爬云梯等军体项目。 在中央苏区,每逢“五一”“八一”、十月革命节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红军各部队都要举办运动会。即使在长征途中,红军也结合练兵,因陋就简地开展体育运动。1936年5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炉霍举行“五一”运动会。这次运动会最具特色的是根据朱德的建议临时增加了许多军事项目,如识图、测距、架桥、搭帐篷、烧牛粪、烧饭等。因为红军当时正准备过草地,这些军事项目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陕北后,陕甘苏区和红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红军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步兵,终于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大规模的学习和练兵了。 八路军新四军军事整训——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战方式也开始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但其军事技术和战术主要依靠在战争实践中学习提高,“极少训练,尚不巩固”。 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军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指出:为最后驱逐日寇出大城市与交通要道,并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非有一倍至数倍于现有的军事力量不能胜任”。但受种种条件限制,当时不可能也不宜大量扩军,因此提出“今年秋冬两季,在不妨碍战斗与生产条件下”“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为将来的大发展与大反攻准备条件。 8月22日,陈毅受毛泽东、刘少奇的委托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要求“华中部队整训应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大项,而以练兵为中心”,要“打破陈规,采用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群众运动的练兵办法”,“练兵内容,着重提高战斗技术”。由此,全军开展了以投弹、射击、刺杀、土工作业为主,以游击战术和攻坚战术为辅的大练兵运动。 大练兵运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季。八路军、新四军在训练内容和方法上由此逐步走向正规,战术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开展更大规模对日寇的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 全军练兵与新式整军——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之基 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形势,发出《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指出:“各地必须抓紧练兵工作”,“练兵内容:军事上练三大技术,练守城,练夜战”。各解放区军民积极响应号召,利用战斗间隙,进行各种战术、技术训练,有效提高了野战和攻坚能力。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反动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群众性的练兵运动被迫中止。12月24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要求“在每一个战役或战斗结束后,干部战士应本着团结与互助互学的精神,从指挥上、战术上、技术上、各兵种协同上、各部门工作配合上,进行检查和总结”。全军各部队遵照这一指示,采取群众评议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经验总结。这一方法后来发展为战前在阵地上召开“诸葛亮会”,研究敌情,研究打法,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但由于部队扩编,新成分增加,特别是补入大批从国民党军中解放过来的士兵,部队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存在许多不纯的现象。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提高官兵对党的土改政策的认识和战斗积极性,全军部队普遍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开展新一轮的群众性练兵运动,积累了丰富的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作战形式也开始由野战向城市攻坚战转变。 志愿军战地大练兵——“冷枪战”显威巩固阵地斗争 1951年底,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了夏秋季防御作战的胜利。“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被

2018年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

2018年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关键词:士兵提干大学毕业生士兵张为臻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解放军 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排名榜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排名榜 中国历史上很多军队拥有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那么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都有哪些吗?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排名榜,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排名榜1:蒙古铁骑扫欧洲,克中东,灭金朝,平南宋,在整个十三世纪里无敌于天下。这样一支军队谁人不怕。 与传统的游牧民族军队不同,这支军队既有超强的个人战斗力,又有汉人所擅长的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既能进行大规模骑兵作战,又配备当时最先进的火炮,具有超强的远距离打击能力。真是将科技优势与战斗力完美结合的典范,难怪欧洲人将之称之为”黄祸“。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排名榜2:大秦虎师秦军扫六合而得天下,兵威之猛,世所罕见。秦军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军队中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常胜军,与岳家军等私家军性质的武装相比,秦军无论是谁指挥,都可以打出辉煌的战绩,其军队的强大令人瞠目结舌。 秦军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军事制度,足够激起士兵心中对战争的渴望,秦军还有当时世界上最严明的军事纪律,军令如山,誓死前行。秦军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车和弩箭。这一切都使其称霸天下。 汉军战匈奴,前后近百年,终解除边患,秦军河套会战一战定乾

坤,打的匈奴十年不敢南下牧马,真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可以说,汉朝军事的成功是吸取了秦军优点的结果,但若两军相争,秦军无疑是占据了上风的。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排名榜3:满洲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 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 八旗确实是一支横行天下的无敌之师,斗明朝,平朝鲜,战沙俄,一统中华,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军事里最后的辉煌。这支军队的装备是相对低劣的,但他的尚武精神和士气都是最出色的。严格的军事编制,险恶的生活条件,强大的生存能力,使这支军队最终能击败明朝统一华夏。 但是这支军队最终还是重复了蒙古大军的悲剧,在占领中原以后迅速蜕化,蜕化速度甚至是蒙古军的几倍,到17世纪下半叶,这支军队就基本已经变成了一群无用的草包,与蒙古葛尔丹的战役基本都是由汉绿营军承担,八旗铁骑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成为了绝唱,只能寄生在北京的茶楼里按月领取铁杆庄稼过活,可谓是昙花一现。 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军队排名榜4:陈庆之白袍军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很拉风的歌谣便是指陈庆之的白袍军队。

瞿秋白与人民军队早期名称的演变

收稿日期:2007212215 作者简介:翟爱东(19512),男,江苏东海人,副教授,编辑,主要从事瞿秋白研究。 第23卷第3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3月Vol.23No.3 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R 12008 瞿秋白与人民军队早期名称的演变 翟爱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瞿秋白在中共领导的早期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史上,尊重来自基层党组织的首创精神,积极贯彻共产国际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组织工农红军的决议精神,对于中共领导的早期人民军 队名称的演变,起到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瞿秋白;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中图分类号:I210.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0704(2008)0320086203 在中共领导的早期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史 上,曾先后用过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的名称。中共领导的早期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是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的产物。这其中,瞿秋白曾起到过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到1927年春季,革命势力就由广东推进到长江流域。此前,瞿秋白虽已是中共中央局委员,但他的具体工作主要是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随着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此时的瞿秋白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1927年7月3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点名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认为陈不组织讨论共产国际关于发动土地革命、组织新的革命军队等紧急指示精神,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结果是迁就了国民党右派而压制了农民运动,丧失了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南昌起义使用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起义后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在筹划及领导南昌起义的过程中,瞿秋白充分显示出他的政治敏感性。7月21日,瞿秋白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日,李立三、邓中夏提出举行 南昌起义的建议,得到瞿秋白的支持和赞同。其次, 瞿秋白为南昌起义作了许多具体工作。7月25日,瞿秋白在武汉向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他在庐山与鲍罗廷商定的关于南昌暴动与秋收起义联动的提议,7月26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加仑也出席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在南昌暴动的方针。南昌起义失败之后,国民革命军余部于11月到了湘粤赣边境。1928年4月,朱德、陈毅挥师东进,在毛泽东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的接应和掩护下,到达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的湖南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以瞿秋白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对于我党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打响向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革命壮举,揭开了其后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的中国革命史。 二 1927年8月19、20日,湖南省委就讨论贯彻中央关于秋收起义的情况向中央写信报告。信中说明了关于秋收起义的革命性质和政权问题,关于秋收起义打什么旗子的问题,等等。8月23日,中共中央同时收到湖南省委19、20日发出的两封信件,瞿秋白随即组织召集中央常委开会,专门讨论湖南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湖南省委关于秋收起义纲领中的有关问题作了指示。 ? 68?

基层党组织称谓的历史演变

基层党组织称谓的历史演变 9月16日 建党初期,党内没有关于基层组织的称谓。党的一大召开前夕,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没有必要建立复杂的组织体系,因此一大决定只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中央局和地方委员会。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有五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 一大召开后,我们认识到党不能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能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党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为了保障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组织内部必须要有能够适应革命需要的组织体系。鉴于此,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这一时期党的组织系统分四个层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地方支部和组。组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早称谓,这样的组,当时共有70多个。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一大时期的50多人发展到四大时期的994人。为吸收工人和贫农一般的革命分子入党,扩大党在国家政权和革命中的影响,四大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作出调整,“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将“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改为“有三人以上即

可组织支部”。党的基层组织的称谓也由“组”变为“支部”。支部的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党员,吸收党员,更要做好宣传群众和教育群众的工作。 1945年7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第一次提出把党的基层组织从党的支部扩展到党的总支部和基层党委。七大前夕全国共产党员发展到121万,这就决定了必须按照生产单位和群众的集合点来建立党的基础组织。刘少奇指出:“党的基础组织,一般称为党的支部,特殊地称为党的总支部或党的工厂、机关、学校委员会。”在有党的总支部或有党的委员会的工厂、机关、学校等,为便于开展工作,也应当设立党支部,但是这种总支或委员会,仍是一个生产单位或工作单位中的基础组织。但是,七大通过的党章沿用了过去的惯例,规定“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 八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将党的基层组织定为基层党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党员和党的组织有很大的发展,1949年底党员数量450余万人,到八大召开前夕全国党员增加到1000余万人。根据之前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最小的可以只有三个党员,而最大的却可以有上万个党员。因此,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它的组织形式,需要有很大的伸缩性”。八大党章把党的基层组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党员超过一百人的基层组织,成立基层党委员会,下面设立

元旦历史演变

元旦历史演变 历史演变称谓演变 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节日演变 [1]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1]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中

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3]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1][3]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3]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能力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2.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其中搭配不正确 ...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洪秀全--义和团运动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丁汝昌--威海卫之战 2.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 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3.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北伐、西征 4.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A.沙俄侵华的罪证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D.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5.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6.1898年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织兴中会②建立中国同盟会③创办黄埔军校④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D.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9.小强的爷爷出生于民国5年,也就是公元() A.1916年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10.对下面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国宪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A.胡适和鲁迅B.民主和自由 C.民主和科学 D.科学和自由 13.下列是李大钊发表的文章,其中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的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4.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 ,正确的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B.六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军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中国军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就是“求和”,就是不停地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1840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在109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一个受欺负的国家,共受到外来侵略470多次。从1840年到1919年的79年间,中国与列强签订了900多个不平等条约,平均下来几乎每月一个。其中从1840年到1905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有745个之多。而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实质内容就是10个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害民。 和约越签越多,而和平越来越少,这和约签到最后,就要亡国灭种了。这种局面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宣告结束。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平,不是靠和约得来的,而是靠战斗得来的,也是靠战斗扞卫的。解放军建军以来,总共与世界上21个国家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解放军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势如破竹,消灭国民党军队800万。解放军在反侵略战争中,先后与世界21个国家亮剑交锋,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正是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积累了和平发展的红利,奠定了和平崛起的基石。历史已经证明,解放军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队;历史必将证明,解放军一定会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队——成为一支最有力扞卫中国安全、最有力扞卫世界和平的军队。 近代中国军队,从八旗军、北洋军、黄埔军,到解放军,经历了一个从“常败”到“常胜”的曲折过程,只有解放军才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常胜军。那么,近代中国军队是如何从“战无一胜”的“常败军”凤凰涅磐,成为“百战百胜”的“常胜军”呢? 一、八旗军:光绪皇帝叹息“战无一胜” 清政府的军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堪一击,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先是能征善战的八旗军,后来是绿营,接着是湘军、淮军(包括北洋水师),最后沦为屡战屡败的垃圾军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105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虽然也打过一些胜仗,例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打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但是总的看来,这百年的中国战争史确实是一部“常败史”,这一时期的中国军队实在是一支“常败军”。这一时期中国军队的惨败,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古今中外大国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外海和内河水师,其中外海战船按照纸面统计有890艘,而当时英国有战舰560艘(1836年的数字),从数字上看似乎中国占优,但是中国战船比英国战舰质量相差很远。当时中国除少数军队在边关驻扎,还有85万常备军分驻内地各省。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岸,发动了鸦片战争,在为时2年的战争中,英国先后投入海陆军兵力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

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50式海军军服式样借鉴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海军服装,同时也参考了友好国家及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 50式军服最漂亮的要数女军人的连衣裙了,那是一种仿苏式裙服。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做为东方阵营的“老大哥”,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风俗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0式军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苏军服装样式,如大檐帽、套头衫。而女军人的连衣裙则完全是“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的军队版,体现了苏联革命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50式军服装备全军后不久,又根据国家和军队的实际作了多

中国军队轻武器发展史

手枪:毛瑟M1896(驳壳枪)、勃朗宁M1903、大正十四年式(王八盒子)、独撅子(民间土手枪)、国产51式手枪、国产54式手枪、国产59式手枪、国产64式手枪、67式微声手枪、国产77式手枪、国产80式冲锋手枪、国产84式微型手枪、国产91式匕首枪、QSZ92式9毫米手枪、QSZ92式5.8毫米手枪、QSW06式5.8毫米微声手枪、QSB11式5.8毫米匕首枪、QSB11式5.8毫米手枪 步枪:三八式步枪、99式步枪、中正式步枪、汉阳造步枪、八一式马步枪、莫辛-纳甘步枪、Kar98k毛瑟步枪、捷克zh-29半自动步枪、M1903春田步枪、M1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FN M1930)。56-1式半自动礼宾枪、53式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81-1式自动步枪、84式自动步枪、86式自动步枪、87式5.8毫米突击步枪、95式自动步枪(QBZ95-1)、99式自动步枪、03式自动步枪、 机枪:DP轻机枪、MG34通用机枪、布伦轻机枪、捷克式重机枪(ZB-37)、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马克沁M1910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ZB-26)、大正三年式重机枪、日本92式重机枪、民国24年式重机枪、勃朗宁重机枪、卅节式重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96式轻机枪、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53式重机枪、56式班用机枪、67式通用机枪、75式高射机枪、81式7.62轻机枪、QJY88式通用机枪、95式班用机枪。 冲锋枪:德制MP18冲锋枪、司登冲锋枪、PPSh-41冲锋枪、汤姆森冲锋枪、百式冲锋枪、M3式冲锋枪、50式冲锋枪、79式冲锋枪、64式冲锋枪、85式冲锋枪、JS9冲锋枪、05式冲锋枪、06式冲锋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