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doc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doc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doc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doc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

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

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

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献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3.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诗歌引入,铺垫情感。 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2.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3.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前的导读,看看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对待眼睛的?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相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生词的意思。 突如其来不由自主不假思索 不顾一切栩栩如生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重见天日夺眶而出 笼罩流淌呵护悲哀捐赠 痛快遵从骄傲自豪角膜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6 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献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前准备: 1. 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3. 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 诗歌引入,铺垫情感。 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 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2. 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3.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前的导读,看看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对待眼睛的?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相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生词的意思。 突如其来不由自主不假思索 不顾一切栩栩如生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重见天日夺眶而出 笼罩流淌呵护悲哀捐赠 痛快遵从骄傲自豪角膜 居然平静给予恢复照顾 3. 轮读完课文后,交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写了 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一家三代已经和准备捐献眼角膜的事情。在“我”1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而父亲毫不犹豫地将母亲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对此,“我”非常不理解。多年后,我遵照父亲的遗愿,把他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了。而“我”14岁的女儿为“我”和父亲的行为感到骄傲,并且说自己死后也会学外公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 这篇文章有两处强烈的对比,一是14岁时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对比,那时候的我不理解父亲的做法,而现在我能够遵从父亲的遗愿,亲手将父亲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二是14岁时的“我”和14岁女儿的对比,比起我当时的不理解,我的女儿却给予了支持,甚至感到骄傲。这两处对比体现了“我”思想的转变,也体现了长辈们的高尚情操对后代的深远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具有深刻的意义。眼睛折射出心灵的美好,永生则歌颂了关爱生命,真善美的人性永不泯灭。从这篇动人的捐献眼角膜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三代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性的伟大。学习这篇文章,一是可以培养学生对人性真善美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树立正确的捐献器官的看法。二是通过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能提出自己看法和问题,并能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解决问题。所以他们能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他们对器官捐献这一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要想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他们对器官捐献有个正确的认识,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词句和语言描写,理解三代人对眼角膜捐献的思想情感 变化。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教材目录题库

一年级上册目录: 汉语拼音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口耳目 3、在家里 4、操场上 语文园地一 有趣的游戏 课文 1、画 2、四季 3、小小竹排画中游 4、哪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 语文园地二 我们的画 6、静夜思 7、小小的船 8、阳光 9、影子 10、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这样做不好 识字(二) 1、比一比 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 语文园地四 我会拼图 课文 11、我多想去看看 12、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 14、自己去吧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园地五 该怎么办 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 20、小熊住山洞 语文园地六 小兔运南瓜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一年级下册目录: 识字1 1、柳树醒了 2、春雨得色彩 3、邓小平爷爷植树 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语文园地一 识字2 5、看电视 6、胖乎乎得小手 7、棉鞋里的阳光 8、月亮得心愿 语文园地二 识字3 9、两只鸟蛋 10、松鼠和松果 11、美丽得小路 12、失物招领 语文园地三 识字4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14、荷叶圆圆 15、夏夜多美 16、要下雨了 17、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识字5 18、四个太阳 19、乌鸦喝水 20、司马光 21、称象 语文园地五 识字6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23、王二小 24、画家乡 25、、快乐的节日 语文园地六 识字7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27、两只小狮子 1/ 7

28、小伙伴 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语文园地七 识字8 30、棉花姑娘 31、地球爷爷的手 32、兰兰过桥 33、火车的故事 34、小蝌蚪找妈妈 语文园地八 二年级上册目录: 识字1 1、秋天的图画 2、黄山奇石 3、植物妈妈有办法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园地一 识字2 5、一株紫丁香 6、我选我 7、一分钟8、难忘的一天 语文园地二 识字3 9、欢庆 10、北京 11、我们成功了 12、看雪 语文园地三 识字4 13、坐井观天 14、我要的是葫芦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16、风娃娃 17、酸的和甜的 语文园地四 识字5 18、称赞 19、蓝色的树叶 20、纸船和风筝 21、从现在开始 语文园地五 识字6 22、窗前的气球 23、假如 24、、日记两则 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语文园地六 识字7 26、“红领巾”真好 27、清澈的湖水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29、父亲和鸟 语文园地七 识字8 30、我是什么 31、回声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33、活化石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语文园地八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二年级下册目录: 1、找春天 2、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 3、笋芽儿 4、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5、泉水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我不是最弱小的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9、日月潭 10、葡萄沟 11、难忘的泼水节 12、北京亮起来了 语文园地三 13、动手做做看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15、画风 16、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17、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 句 18、雷雨 19、最大的“书” 2/ 7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第18课永生的眼睛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通过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永生的眼睛》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2

《永生的眼睛》教案 本文是关于《永生的眼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语。板书:永生。请你读。什么是“永生”? 2、继续看老师写。板书:的眼睛。一起读。 二、初读解题 1、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86页,快速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然后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开始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指名说。 3、你很会读书。永生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把眼睛角膜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眼睛角膜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永生。板书:眼睛角膜读读这个词。 1)关于眼睛角膜你有哪些了解呢? 2)幻灯1。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快速默读一下。 现在你对眼睛角膜有了哪些认识? 3)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人死后,如果愿意捐献眼睛角膜,那么通过角膜移植还能使盲人重见光明呢! 4、我们来看看文中几次写到捐献了眼睛角膜? 交流:两次。哪两次。第一次是捐赠了琳达妈妈的眼睛角膜。第二次是捐赠了琳达爸爸的眼睛角膜。你找找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每次捐赠眼睛角膜琳达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画出她的表现。 三、细读感悟 (一)走进两次捐献。 1、第一次,琳达的态度是——痛苦难忍。 请读读书中具体的句子。 幻灯2 1)相机正音。(评:这儿有组多音字,冲进了冲着爸爸。你读的很好。)

我们一起读读。 2)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痛苦、生气、不情愿)你来读读。 是呀,妈妈刚刚去世就有人要取走她的眼睛角膜,这怎能不令琳达感到生气呢?谁还愿意来读读? 3)你还读出了什么?你来读读。 是呀,眼睛角膜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离去时身体却少了一部分,这对14岁的琳达来说,多么痛苦。带着这份感受谁再来读读。 4)现在,他的这份痛苦和不情愿你感受到了吗?一起再来读读。 2、第二次,琳达的态度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遵从遗愿 幻灯2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1)指名读句。 2)遵从遗愿还可以说成是遵照遗愿、按照遗愿。 3)一起读。 3、是什么使琳达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父亲的话。 (二)走进父亲的两次语言。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父亲说的话,读一读。指名交流。 幻灯3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1、谁来读读第一段话。 2、这段话中的“有意义”指的是—— 3、你能结合下面这段话把“有意义”说得更具体吗? 4、是呀,光明天天伴随着我们,我们不足为奇;可盲童的世界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幻灯4深情旁白。 5、同学们,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那多么美妙!谁还能说? 6、看着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听着这一声声感人的话语,同学们,你会觉

花的勇气导学案

20《花的勇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吕、厘、刷、滥”4个生字。掌握“乏味、泛滥、辽阔、遗憾、气魄、清晰、改天换地、傲然挺立、神气十足、怦然一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学习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 导学案、课堂练习本、双色笔。 学习时间 一课时 课前 学案自学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作者在爱花—()花—盼花—()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 (二)再读课文 1.认读课后生字,(给家长或伙伴)认读一次,确定无误后,在书上注音并各组两个词,再脱离课本完成下面的题目。

给加点字注音: 吕.()先生泛滥( ..).厘.()米 刷.()牙 2.在文中划出“乏味、泛滥、辽阔、遗憾、气魄、清晰、改天换地、傲然挺立、神气十足、怦然一震”这些词语,并熟记在心,找家长或同伴进行听写。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家长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三)读一读:把课文有滋有味地读给家长或同伴听,并请他们评价一下你的朗读。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提示: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4.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并摘抄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 1.听写“乏味、泛滥、辽阔、遗憾、气魄、清晰、改天换地、傲然挺立、神气十足、怦然一震”等词语。(小组内互相审核,红笔纠错) 2.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参考课前提示,1号回答,其他组员补充) 3.组内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或者故事。 2.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学生闭眼感受) 师: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学生发言) 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 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二)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语: 笼罩流淌捐赠器官盲童酷爱屡屡 遵从失明楼主突如其来不假思索不顾一切 热泪盈眶与世长辞重见天日夺眶而出 指名读,要求读准。

永生的眼睛18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导学案预备年级语文科编号:18 日期:2011年01月18日 编制人:张新权审核:罗晔先审批人:韩仕杰班级:姓名: 《永远的眼睛》学习案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琳达一家人无私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并体会琳达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热爱生命,正确对待死亡,无私奉献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什么是器官捐赠?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2.什么是角膜捐献? 角膜捐献是指在逝世后捐出眼角膜以帮助因角膜病变而失明的人重见光明。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薄膜,可让光线进入眼内,眼角膜会因为外伤或感染而受损。损伤的部分因损伤而浑浊的角膜可以由叫做角膜移植的手术来替换,手术过程中,浑浊有病的角膜由捐献者健康的角膜代替。成功的角膜移植可以使视力恢复正常。所以,捐献眼角膜可以使因角膜病变而失明的人重见光明。 3.角膜捐献的意义:

角膜病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角膜盲人”占全部盲人总数的1/4,人数约为800万,其中我省约有两万多人;在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的青壮年人,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但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3000例,绝大多数的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有16个人会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二、自主学习 1.先注音再组词。 给()()遵()屡() 丧()享()署() 萦()辍()烁() 膜()捐()酷() 2.解释本课词语到书上相应词语旁边。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文()、回()、容()、翻()、()思、友() jiāo ( )阳、()傲、()花、()气、上()、香() zǔ ( )挡、()织、()力、()国、()成 4.简要概括课文讲述的感人故事。 5.围绕不同人物,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给每部分安小标题。 三、交流展示

《花的勇气》导学案设计

《花的勇气》导学案设计 《花的勇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新词。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我要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得到感染与熏陶。 学习方法感情朗读读文;结合课文内容及插图展开联想 知识链接 冯骥才,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讲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与《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被选入语文课本的作品有《感谢生活》《挑山工》、《珍珠鸟》等等、本文节选自她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预习任务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读通读熟课文,想想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

事?、 3。画出喜爱的地方,标出用的好的词语反复品味,写写自己的感受、 ★预习收获 一、我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整抄写一遍) 寂寞乏味泛滥遗憾气魄改天换地神气十足拔地而起怦然一震傲然挺立 二、课文内容我明白。 1、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维也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件事。具体地讲写了作者爱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经过,最终作者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因为。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 ,因为。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可见,作者的情感在不断发生改变。 3、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 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第三稿)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蒙眼画鼻子”,一位同学将 蒙上眼睛来到讲台上,为这张笑脸添上鼻子,另一位同学则在下面指挥她,怎么走到讲台上, 怎么拿起粉笔,怎么画鼻子,帮他完成。 2、提问:平时我们画鼻子是多么容易的一件小事,来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感受? 3、是啊,没有眼睛的世界一片黑暗,做什么事都不方便,据我所知,仅在中国盲人就 有400万,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苦苦的等待,甚至度过一生,那是多痛苦的日子啊。 4、可幸的是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角膜移植手术,让许多盲人有了恢复健康,重 获光明的可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个关于捐赠眼角膜的故事。好,上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8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打开课本到86页,咱们先来关注课题上方绿框框内的导读提示,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3、结合这里的提示,你觉得可以通过做哪些批注来学习这篇课文? (如果说到字词),你是从解决词语入手的。 (如果说到句子),你是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的。 (如果说到体会),你是从读后的感受入手的。 4、看来同学们懂得充分利用导读提示做小老师,总结大家的提议,我理出三点朗读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介绍了哪些人物,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你最 有感触?做好批注。 (3)画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思考:谁为谁骄傲,为什么而骄傲。做好批注。 三、精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物?(板书:母亲,父亲,琳达,温迪)外 国人的名字是音译的,不好记,跟我读一次。温迪是琳达的?(女儿)父亲、母亲就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咱们理清了人物关系。可以叫得亲切一点,再来试试。 2、找到带有骄傲的句子了吗?(课件出示)请女同学读第一句,请男同学读第二句。 咱们先来关注这一句。谁给这句话做了批注?你来说说看? (是的,你有自己的想法,你理解得比较透彻) 3、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谁为谁骄傲?(温迪为外公和妈妈骄傲)为什么?(外公捐 赠了外婆的眼角膜,死后捐赠自己的眼角膜) 4、知道“眼角膜”是什么吗?(出示图片)眼角膜覆盖在眼球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

四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4)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 学设计(4)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尤其是“父亲”和“温迪”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一家人以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2、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008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当时我们每位同学、老师及社会上很多有爱心的人为他们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才使得今天四川的儿童重返校园、四川人民重建家园,这都是因为人人心中充满一颗爱心。爱是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走入课文《永生的眼睛》感受琳达一家人的爱心之旅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感受作者一家人奉献了怎样的爱。(交流) (预设:父亲按他们生前的约定捐母亲的眼角膜、我捐父亲的眼角膜、温迪准备捐眼角膜…… 三、自读自悟,品析感悟 1、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导读梳理一下今天要解决哪些问题?(交流) 出示阅读思考: (1)画出文中深受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 (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做标题? 2、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过渡:从大家刚才自读课语文找语句的时候,老师感觉你们非常认真,谁先来把自己找到的语句和大家交流交流。 3、交流感动的语句 1)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自由调控)

春潮冯德英阅读答案

篇一:春潮冯德英阅读答案 冯德英春潮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写出春潮有什么特点?急,十分急冯德英春潮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写出春潮有什么特点?急,十分急草帽仔wagdt 2014-10-14篇二:春潮冯德英阅读答案必修作业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春潮春潮教材说明: 《春潮》是义务教育课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 这一切都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第二部分由弱到强,春潮逐渐宏大,直至“不可抗拒”。这一部分紧承上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气势磅礴的开江场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观潮》中潮来之时的录像资料。 二、背景介绍。师:《春潮》一课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冯德英先生的《苦菜花》,进入教材有改动。《苦菜花》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老根据地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还乡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三、质疑问难。 四、初读感知。 2、教师范读课文 自然段读轻、舒缓;3自然段读雄宏高昂;4自然段读欢快、自如。 春潮的气势(3——4) 1、小组合作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小组合作自学,教师参与、巡视、指导) 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师:请同学们就自学时碰到的尚不能解决的难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有问题先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教师这样引导:既然大家没有问题了,那我们今天就来点刺激的挑战)

人教版《永生的眼睛》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永生的眼睛》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 案 《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俺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某个人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假如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这个人的眼睛也将得到永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俺”以及可爱、才气横溢的孩子。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感动、让人怀念,让人学习。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但也有一局部小朋友比较自私,不懂得关爱他人。俺们学校一直坚持搞“感恩”教育。这正好是一篇渗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唤醒小朋友们的爱心。促使小朋友们都来为他人、为社会献爱心!本校的同学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特别是上网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本课中,

同学对于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了解得不多,可以鼓励大家借助网上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使之更多地了解有关内容,以及捐助的意义,从而对于“爱的奉献”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词: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协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出示: 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 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永生的眼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永生的眼睛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其重要代表作。 一、读一读 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丢字,改字,不读破句。 二、画一画: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语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做一做: 1.把生字所连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决。 四、想一想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 五、问一问: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交流分享: 一、对学(5分钟) 1.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2.互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交流“想一想”1、2的问题。 4.互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二、组内群学(2分钟)组内交流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解疑(7分钟) 1.大组长总结汇报学习情况。 2.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在班上再次研讨。 学后小结(1分钟) 当堂检测(5分钟) 3.老师重点引导以下问题: 课文中“我”对母亲、父亲、女儿捐献角膜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针对母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父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小结(1分钟) 当堂检测(5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Tū rú qí lái xǔ xǔ rú shēng zūn cóng chóng jìan tīan rì ( ) ( ) ( ) ( ) 2.师生共议: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学习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眼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眼睛》教案 Lesson 18 "eternal eyes" teaching plan of fourth grade Chinese Volume II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眼睛》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学习目标: 1.掌握6个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 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 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4.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琳达一家三代人的善举,对光明 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5.从重见光明者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感受光明的可贵,生 活的美好。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 姓名年龄职业学历 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④您会捐献角膜吗?() 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永生的眼睛教案

18*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3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3.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2.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十一周《触摸春天》辅导总结丨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花繁叶茂】形容花草长得十分茂盛。 造句:人们穿梭在这花繁叶茂的小径上。 【浓郁】(花草等的香气)浓重。 造句:玫瑰开花了,浓郁的香气使人沉醉!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造句:美丽的九寨沟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 形容来往频繁。文中指安静来回在花丛中走动。造句:北京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老的胡同,穿梭其中,使人浮想联翩。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都可以阳光地面对生活,都可以敏锐地感受春光,感受身边美好的世界。生活不偏袒任何人,无论你是否拥有强健的体魄,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与精彩。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竟然”表示作者对盲童拢住蝴蝶这一举动的惊讶和出乎意料,对于正常人来说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安静却做到了。“神奇的灵性”指的是盲童安静美好的内心世界、对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指向四周或远处看。虽然盲童安静不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但是她从蝴蝶的挣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和热烈,感受到了蝴蝶对生命的渴望。她“仰起头来张望”,表现出了她对光明、对生命的向往和热爱。 《触摸春天》通过盲姑娘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的事情,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谁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永生的眼睛》一文通过写琳达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歌颂了他们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 高尚品质!课堂在线知识要点词语空间站

小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144课时 设计者:新密市米村中心校贾寨小学语文组 背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既要完成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第三学段的阅读作准备。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也相应提高。教学中要继续强调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的能力。 目标 (一)认识至少200个字、书写至少200个字,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和句子含义,并学会运用文中语句。 (二)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习作时会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内容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单元导语、连接语、泡泡语、课后习题、教材后附有的八篇选读课文。 3.课外资源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教学挂图、同步阅读、教学录音带、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同步练习、课外读物:《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 (二)教/学活动 1.识字与写字:自主学习200个随文要认的字,会正确书写200个生字。注意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生字。会写的字用识字规律认记。 2.阅读理解:17篇精读课文学习时要根据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文中喜欢的部分。利用课后练习加强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十五篇略读课文学习时先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从内容和表达方法两方面讨论、交流学习课文。 3.三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以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 4.习作:八次习作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写自己观察和看到的人、景、事、物,还有看图想象、写童话故事等。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所做;应该写具体、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口语交际: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在互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平时测验(10%)+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10%) (1)平时检测: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2)课堂表现:课堂上随机提问8—10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