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系的特征 - 政治(思想品德)学科专业知识

联系的特征 - 政治(思想品德)学科专业知识

联系的特征 - 政治(思想品德)学科专业知识
联系的特征 - 政治(思想品德)学科专业知识

联系的特征- 政治(思想品德)学科专业

知识

一、考点: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特征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

(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依赖人的意识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2)表现

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他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1)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1)原因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并且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2)表现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尊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具体联系的建

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二、真题再现

(一)单选题。

(2016年山东临沂单选第66题)随着高铁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显著增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和完善,这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重新书写我国经济版图。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B.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联系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联系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人们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B。解析:“一小时生活圈”说明“人们可以利用事物固有联系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联系”,B符合题意;A说法有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并不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说法有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C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

(2016年山东临沂单选第46题)“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把丝绸之路从传统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逐步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

②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④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解析:作答该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发挥了整体的最佳功能。“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整合各个要素形成的新的联系,这有利于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因此①②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系的多样性,认为事物与自在事物的关系,因此③④与题意不符;答案B正确。

(二)多选题。

(2016年山东东营多选题第63题)地铁从规划、设计到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多行业、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和完整的产业链,地铁经济可为地产、机械、通讯、建材、广告等近30多个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这表明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AD。解析:地铁可以为地产、机械、通讯等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这些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明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016年山东潍坊青州多选题第61题)2016年12月16日,来自全球的2000多位代表,共聚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大会组委会提出的倡议之一:共享网络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深度融合,保障网络空间数据流动的自由和有序,早日形成联通全球的网络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说明()。

A.产业与互联网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客观的

B.事物的普遍联系表明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C.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联系的普遍性就是指事物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横向联系

【答案】AB。解析:互联网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的,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A正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与该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B正确;C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D说法片面,不能认为联系仅仅指事物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横向联系;因此,本题选AB。

(三)材料分析题。

(2016年广东广州天河区材料分析题第49题)阅读以下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问题,缺乏产业职称和服务配套,转移到城镇的农民的就业和升级就难以保障;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规模问题,城镇化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城市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参考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搞好产业支撑和服务配套,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推进城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城镇化目标,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

③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三、考点预测

(一)单选题。

1.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A。解析: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说法不科学,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不变化的事物,①不选;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说法错误;根据卤水的特性来点制豆腐这说明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③正确;“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A。

2.李克强2016年1月5日考察太原清控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总理说:“晋商精神体现出‘无中生有’。他们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最早是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今

天你们创业创新,也要凭借头脑中创意‘无中生有’。”下列对总理的讲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③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④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解析: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凭借头脑中创意“无中生有”,是人为事物联系的结果,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总理的讲话告诉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认识和利用事物间联系的前提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④错误;故选D。

3.2016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落实之年,中东三国正处在“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和关键节点上,中国梦与中东三国梦的融合,是打开中国梦与中东梦、与世界梦相融合的重要的“筑梦空间”。“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表明()。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③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重要意义

④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说法绝对,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②错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表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重要意义,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答案为D

(二)多选题。

1.科学家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这表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BD。

2.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稿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AC。解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联系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中介”是实现世界普遍联系不可缺少的要素。据此,A、C为应选项。B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该命题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联系的基础乃是世界的客观物质性,而信息并不等同于客观物质性。

(三)材料分析题。

1.巴山舞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是由长阳民间舞蹈工作者将土家人喜闻乐见的民间古老的”跳丧”活动中的舞蹈收集整理、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民族舞。它一经问世便深受青睐,被宜昌人民奉为本土文化的瑰宝。《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当众多的进口娱乐性舞蹈风靡一时之际,重山叠峰中的巴山舞却占据了那么多朴实的心灵,这种文化景观,带给人们许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独特的审美领域。”从跳丧到长阳巴山舞,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巴山舞

大胆地把跳丧解放出来,变祭礼性舞蹈为群众自娱性舞蹈,赋予它新的生命。在结构上,打破原始跳丧许多旧程式和流行区域的界限,吸取各地精华,通过提炼实行综合利用,重新结构而成。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巴山舞乐留存至今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长阳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使巴山舞保持其舞蹈的原生形态,留存至今。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现代巴山舞在结构上,打破旧的程式和界限,吸取各地精华,重新组合多个种类的动作。

③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巴山舞是宜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宜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汲取了本土营养才得以打破传统显现魅力。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

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 31.参考答案 (1)经济学原理: ①市场的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价格垄断是企业主体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伤害他人利益。(2分) ②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2分) ③宏观调控。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罚款。(2分) (2)政治学原理 ①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2分)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2分) ③政府依法行政,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32.参考答案 ①教师要目的明确。“时事评析”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课题。(3分) ②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主题。可以通过“新闻播报”、“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组织。(3分) ③课堂活动要有逻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评析的难易程度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分) ④教师应具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学生针对时事的评析汇总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也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3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 33.参考答案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以突出问题性、突出探索性、突出主体性为特征。(4分) ①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比较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4分) ②该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性问题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4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

第一章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 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 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2.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3 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26.参考答案 (1) 人生来且始终都是平等的。 (2)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3)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5) 天赋人权及主权在民。 27.参考答案 (1) 概念:以“述”为主,重在交代史实。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 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2) 特点:①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能有效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掌握基本史实。 ②历史讲述法比较适用于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③在使用讲述法时,需要注意 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而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是内容繁复、彼此关联 的,应用讲述法时要正确,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④根据各课不同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讲述法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行交互策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参考答案 (1) 历史通俗读物。历史通俗读物比较简单易懂,能将历史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通过阅 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各类通史。通过各类通史的阅读,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脉络,有利于 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史观的形成,如唯物史观和全球化史观等。 (3) 断代史、专门史书籍。阅读断代史、专门史书籍可以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某一历史 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专门史相关知识。 (4) 史学研究论文。史学研究论文的研读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 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 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6 分,共48 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2019年教师资格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卷

2019年政治教师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样题模块比例题型学科知识40%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课程理论知识20%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27%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13%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约40%合计100% 非选择题:约60%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这说明 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D.生产决定消费 (2)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特性是 A.人文性B.社会科学性 C.思想性D.实践性 2.简答题 (1)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出效率,政府管宏观,法律管公正。”(2)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 3.材料分析题

下列是某老师一堂公开课的实录片段。 课题:“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轻松优美地结合当前时政的引入(播放两会录像)。 (2)探究第一个问题——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提供图文并茂的6组信息资料,归纳知识点一。(3)探究第二个问题——人大如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个事例两组对比图片,归纳立法权,根据 事例归纳出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并小结得出第二个知识点。 (4)探究第三个问题——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播放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某老师的录像,展示她 提交的课程设置改革立法议案和其他有关事例,归纳出人民代表的职责和职权,得出第三个知识点。 (5)联系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我和人大有关系吗?设置活动——“假如我是本市人大代表”。 (6)课堂小结。巧妙联系学校旁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导学生要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 课堂评议时,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堂课很精彩。 问题: 请结合上述课堂实录片段分析这堂课的精彩之处。 4.教学设计题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 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 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鼓励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活动、参与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要点精编◣ 考点1·分封制 (1)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作用 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1

(1)背景 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4·古罗马的法律 (1)分类 ①成文法与习惯法。 ②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区别是适用范围) 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背景: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目的:解决民族矛盾与经济问题。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③自然法:法律观念;“自然法之父”西塞罗,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影响 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

历史学科学习知识与教学方案计划能力(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复习重点 1、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 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主要历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2、史学研究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理论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史学研究方法(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考据法)(2)历史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方法、口述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生态史学方法、社会史学方 4、论证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历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以下内容: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要懂得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孤证不立由若干证据组成证据链方可成立,常常是史无定论 5、历史表述方法:长编法(创于北宋司马光)和类叙法(始于班固《汉书》) 1、教学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1)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传统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教的流畅 (2)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学习﹔传统备课往往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出发以完成大纲相 关内容为目标 (3)教学设计以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系统规划﹔传统备课往往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愿望进行 安排,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较低。 3、教学设计的内容(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教学设 计结果评价阶段)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得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得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与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性质与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与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得设计,选择恰当得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得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与组织学生得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得基本类型与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得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得基本线索与总体趋势,掌握重要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得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得基本规律与历史发展得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得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得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 3、了解多样性得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得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得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得历史信息进行辨析与阐释,运用可靠得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得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得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得编排体例与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得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得知识水平与学习经验,分析学生得学习需求。 3、能够恰当地确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并采取有效得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得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得教学过程及完整得教学环节。

教师资格高中笔试科目:《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高中笔试科目:《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 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s://www.doczj.com/doc/866329259.html,/html/jiaoshi/yueduziliao/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包含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和两大通史。这一部分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中,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涉及的都是历史学科知识;从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与非选所占分值较近;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章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 考纲要求: 1.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2.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考点呈现: 1.本章内容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是高中历史课程新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等。 第二章中国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分析等。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三章世界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世界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科技革命、国家关系等重大历史史实。

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方法及应用

【内容提要】政治学科水平的形成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知识是水平的基础,若要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学科知识,需要建构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实践证明,学科水平的形成源自对知识细节及其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砌和积累,而是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从现象到本质地把握知识结构,领悟知识内涵。所以在建构学科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学科规律,坚持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建立相对应的知识体系。作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尝试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角度,分别通过抓主线、分块面、扣核心等几种方法构建学科体系。希望学生“抓点、连线、织网,打通界限”,夯实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达到高考水平要求。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水平的载体。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对学生都提出的较高水平要求。知识与水平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水平的基础。所以学科水平的养成要以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离开学科知识谈学科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学科水平的形成源自对知识细节及其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所以,对知识实行细致入微的有效梳理,建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使用达到一个更高层次,也会对学生学科水平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砌和积累,而是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从现象到本质地把握知识结构,领悟知识内涵。所以在建构学科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学科规律,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建立相对应的知识体系。作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尝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总结了一些建构学科体系的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成绩。 一、宏观建构法 宏观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就是指立足于学科各大模块,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思想体系,建构全书结构体系,协助学生形成学科思想,产生全新的整体性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抓主线──宏观领悟 知识面是由许很多多的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层面。我们要在点线学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 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开发、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3.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4. 设计教学时,能够注重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能够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 1.能够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 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2)法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面临大量财政赤字。 (3)法国森严的社会等级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4)启蒙思想在法国不断传播,民主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 27.参考答案 教师在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重视、熟悉、关心、理解、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以平等的地位处理教学上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和探索,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等。 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始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活动,教师要进行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既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 28.参考答案

(1)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立足于初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放眼高中历史教材,理清历史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立足于课标的基础上,要使高中教学目标与初中教学目标衔接。教师应该在熟悉理解课标,并且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方面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使得学习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3)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衔接,贯彻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全方面的提高。 (4)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内在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新旧知识的学习程度,也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对高中历史各模块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5)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所以需要加强对史料的运用。高中历史课堂应该精选、精用史料,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由历史证据构建起来的。让学生在分析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备考指南(圣才出品)

模块一备考指南 第1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 1.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活动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中国历史概览)【圣才】

第1章中国历史概览 1.1 考纲解读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1.2 核心讲义 一、中国古代史概览

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丁村人、桐梓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和北京人。 2.具有代表性的氏族聚落 (1)半坡聚落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半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粟,由此可知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烧制陶器,可以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2)河姆渡聚落 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建造的干栏式房屋,防潮防水,充分显示了河姆渡居民的聪明才智。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开创了农耕文化。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共同哺育了中华文明。 3.传说时代 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历史进入传说时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号神农氏,相传教人农耕,遍尝百草发明医药。黄帝号轩辕氏,相传造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数和音乐。这些发明创造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先民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 4.三代更迭 (1)夏 约公元前2070年,治水有功的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死后,其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