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读谱方法

常用读谱方法

常用读谱方法
常用读谱方法

常用读谱方法:

“识读乐谱”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学读谱就象学读书一样,是需要花费一番工夫的。只有提高了读谱能力,才能更顺利地遨游在音乐的天地之中。

读谱的内容包括:乐谱谱面上音符的高低、时值、强弱以及跳音、顿音、连线、重音等记号;还有乐曲的调性、节拍、和弦记号、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及乐句的分句等。另外,学生还要理解乐谱的内涵,例如旋律的走向、乐曲的风格等等。

1、依靠学生最突出的特点----耳。耳朵听辨力好、模仿能力强。以听为主,在发展听觉的基础上去培养和建立音高的概念,才能唱准旋律。

2、采用对比的方法。将同一段旋律用连线、跳音和非连线、跳音演奏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连线、跳音等不同种类的音符对音乐的情绪与风格所起到的影响,并用采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比如:手势高低表示音的高低;跺脚表示重音;同学之间互相拉手表示连线;抱肩表示保持音……学生边做动作边演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会顺利地掌握乐曲,而且又会感到识谱是一件既容易又有乐趣的事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器乐进入课堂。我感到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因此我把竖笛、口琴引入课堂,通过口琴、竖笛等乐器的吹奏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既降低了视唱主题的难度,感受、表现了音乐的情感,又在审美的过程进行了技能的练习。例如:在欣赏一些短小的、易于演奏的乐曲音乐主题或片段时,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节奏,投入其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接着试着吹奏主题,帮助他们解决视唱主题时的音准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识谱能力。

总之,我们在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运用音乐学习工具,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热分析考试考试)20121210)

热分析习题 一、填空(10分,共10题,每题1分)。 1、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样品坩埚与坩埚间的温度差与温 度的关系的方法。(参比) 2、同步热分析技术可以通过一次测试分别同时提供-TG或 -TG两组信号。(DTA-TG ,DSD-TG)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 系的方法,其纵坐标单位为。(mw或mw/mg) 4、硅酸盐类样品在进行热分析时,不能选用材质的样品坩埚。(刚玉) 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根据所用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为热流型DSC 与 型DSC。(功率补偿) 6、与差热分析(DTA)的不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又可以 用于分析。(定量) 7、差热分析(DTA)需要校正,但不需要灵敏度校正。(温度) 8、TG热失重曲线的标注常常需要参照DTG曲线,DTG曲线上一个谷代表一个失重阶段, 而拐点温度显示的是最快的温度。(失重) 9、物质的膨胀系数可以分为线膨胀系数与膨胀系数。(体) 10、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衡量材料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指 标。(热稳定性) 二、名词解释 1.热重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2.差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输入到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4.热膨胀分析答案: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定试样尺寸变化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方法。 三、简答题 1.DSC与DTA测定原理的不同 答案:DSC是在控制温度变化情况下,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与参比物间温差为零所需供给的热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扫描曲线。DTA是测量T-T 的关系,而DSC是保持T = 0,测定H-T 的关系。两者最大的差别是DTA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而DSC的结果可用于定量分析。DTA在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的实际温度已不是程序升温时所控制的温度(如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细讲解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目录 1、历史分析法 2、全店框架分析法 3、价格带分析法 4、三维分析法 5、增长率分析法 6、销售预测方法 1、历史分析法的概念及分类 历史分析法指将与分析期间相对应的历史同期或上期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比,目的是通过数据的共性查找目前问题并确定将来变化的趋势。 *同期比较法: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上期比较法:时段比较、日别对比、周间比较、 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历史分析法的指标 *指标名称: 销售数量、销售额、销售毛利、毛利率、贡献度、交叉比率、销售占比、客单价、客流量、经营品数动销率、无销售单品数、库存数量、库存金额、人效、坪效 *指标分类: 时间分类 ——时段、单日、周间、月度、季度、年度、任意 多个时段期间 性质分类 ——大类、中类、小类、单品 图例 2框架分析法 又叫全店诊断分析法 销量排序后,如出现50/50、40/60等情况,就是什么都能卖一点但什么都不 好卖的状况,这个时候就要对品类设置进行增加或删减,因为你的门店缺少 重点,缺少吸引顾客的东西。 如果达到10/90,也是品类出了问题。 如果是20/80或30/70、30/80,则需要改变的是商品的单品。 *单品ABC分析(PSI值的概念) 销售额权重(0.4)×单品销售额占类别比+销售数量权重(0.3) × 单品销售数量占类别比+毛利额权重(0.3)单品毛利额占类别比 *类别占比分析(大类、中类、小类) 类别销售额占比、类别毛利额占比、 类别库存数量占比、类别库存金额占比、

类别来客数占比、类别货架列占比 表格例 3价格带及销售二维分析法 首先对分析的商品按价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 *指标类型:单品价格、销售额、销售数量、毛利额 *价格带曲线分布图 *价格带与销售对数图 价格带及销售数据表格 价格带分析法 4商品结构三维分析法 *一种分析商品结构是否健康、平衡的方法叫做三维分析图。在三维空间坐标上以X、Y、Z 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品类销售占有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每个坐标又分为高、低两段,这样就得到了8种可能的位置。 *如果卖场大多数商品处于1、2、3、4的位置上,就可以认为商品结构已经达到最佳状态。以为任何一个商品的品类销售占比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随着其商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都会有一个由低到高又转低的过程,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商品同时达到最好的状态,即使达到也不可能持久。因此卖场要求的商品结构必然包括:目前虽不能获利但具有发展潜力以后将成为销售主力的新商品、目前已经达到高占有率、高成长率及高利润率的商品、目前虽保持较高利润率但成长率、占有率趋于下降的维持性商品,以及已经决定淘汰、逐步收缩的衰退型商品。 *指标值高低的分界可以用平均值或者计划值。 图例 5商品周期增长率分析法 就是将一段时期的销售增长率与时间增长率的比值来判断商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不同比值下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表示) 如何利用商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营运(图示) 6销售预测方法[/hide] 1.jpg (67.5 KB) 1、历史分析法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缩写、谱图和功能说明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得缩写、谱图与功能说明

A 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 AES 原子发射光谱法 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 ASV 阳极溶出伏安法?ATR 衰减全反射法?AUES俄歇电子能谱法 C CEP 毛细管电泳法?CGC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IMS 化学电离质谱法 CIP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 CLC毛细管液相色谱法 CSFC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SFE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SV 阴极溶出伏安法?CZEP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D DDTA导数差热分析法?DIA注入量焓测定法 DPASV 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DPCSV差示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 DPP 差示脉冲极谱法?DPSV 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DPVA差示脉冲伏安法?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 DTA差热分析法 DTG差热重量分析法 E?EAAS电热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ETA 酶免疫测定法?EIMS 电子碰撞质谱法 ELISA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 EMAP 电子显微放射自显影法?EMIT酶发大免疫测定法?EPMA 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法 ESCA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学法 ESP 萃取分光光度法 F?FAAS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ABMS 快速原子轰击质谱法 FAES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 FDMS 场解析质谱法 FIA流动注射分析法 FIMS场电离质谱法?FNAA 快中心活化分析法?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NMR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法?FT—MS傅里叶变换质谱法?GC 气相色谱法?GC—IR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法?GD-AAS 辉光放电原子吸收光谱法?GD-AES 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类技术。该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要承受程序控温的作用,通常指以一定的速率升(降)温。其二,要选定用来测定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是热学的、力学的、声学的、光学的以及电学的和磁学的等。其三,测量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要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可用各种热分析方法跟踪这种变化。表1中列出根据所测物理性质对热分析方法的分类。其中以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的历史最长,使用也最广泛;微分热重分析(DTG)和差示扫描置热法(DSC)近年来也得到较迅速地发展。下面简单介绍DTA、TG和DSC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表1热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差热分析(DTA)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一般说来,相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图1为差热分析装置示意图,典型的DTA装置由温度程序控制单元、差热放大单元和记录单元组成。将试样S和参比物R一同放在加热电炉中进行程序升温,试样在受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着焓的改变,从而使它与热惰性的参比物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差热分析中温差信号很小,一般只有几微伏到几十微伏,因此差热信号经差热放大后在记录单元绘出差热分析曲线。从曲线的位置、形状、大小可得到有关热力学和热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IR图谱分析方法

IR图谱分析方法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饱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例如:比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 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 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 2200~2100 cm^-1 烯 1680~1640 cm^-1 芳环 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 ,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 C=O, O-H, 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 ………

谱分析-相关函数法

海浪谱分析—相关函数法 一、 基本概念 已经提出的海浪频谱很多,其中大部分是由观测到的波要素连同某些假定推导出来的,大部分则利用定点波面记录通过特殊的谱分析方法得到。后一方法是目前得到海浪谱的主要手段。 在固定点连续记录到波面()t η,通常认为它是弱平稳的过程,其相关函数为: ()()()[]τηητ+=t t E R (1.1) 由已有理论可知此过程的单侧谱为 ()()dt e R S t i ωτπω-∞ ? = 2 (1.2) 假定海浪为具有各态历经性的平稳随机过程,可利用过程中的现实(一次波面记录)的离散值n x x x ,...,,21计算相关函数 ()()()t R t R m x x N t R N n n n ?-=?=-=?∑-=+ννννννν??,...,2,1,0,1?1 (1.3) 式中,N 为样本容量;ν-N 为乘积n n x x ν+的个数。由此相关函数并参照式(1.2)可得谱的估计值为 ()()t t e t R S t i m ?

代入式(1.5),t N T ?=,可得 ()21 2 1 221?∑∑=?=??=??=N n t n i n N n t n i n e x N t t e x t N S ω ωππω(1.7) 当1=?t 时,上式变为 ()πωπωω <=∑=,21 1 21?N n n i n e x N S (1.8) 而 ()()t S t S ??=ωω1 ??(1.9) 式(1.8)右侧称为周期图,它可通过对样本实行离散傅里叶变化得到。 因此估计谱通常有两种途径,其一通过相关函数,其二通过周期图。在每一途径中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不管用何法,都要对实测记录取离散值,并进行中心化处理。采样间隔的选取,非常重要。在图(1.1)中,细线代表谱中圆频率为1ω的组成波,今按时间间隔t ?读取波面值,连接这些离散值得粗线所示的圆频率为()12ωω<的波动。容易推想,许多高频率的波动可表现为同一低频的波动。 设定义圆频率 t N ?=πω(1.10) 则可证明频率,...4,2N N ωωωω±±的波动,由于离散化的结果均变现为频率()N ωωω<的波动。 设k r ,都是整数,t k t ?=,则 ()t i r i ae ae N ωωωη==+2(1.11)

红外谱图峰位分析方法

红外谱图分析(一)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的。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来。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C、C═O等,都有自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根据化学键的性质,结合波数与力常数、折合质量之间的关系,可将红外4 000~400 cm-1划分为四个区:4 000~2 500 cm-1 氢键区 2 500~2 000 cm-1 产生吸收基团有O—H、C—H、N—H; 叁键区 2 000~1 500 cm-1 C≡C、C≡N、C═C═C 双键区 1 500~1 000 cm-1 C═C、C═O等 单键区 按吸收的特征,又可划分为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一、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红外光谱的整个围可分成4 000~1 300 cm-1与1 300~600 cm-1两个区域。 4 000~1 300 cm-1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由于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位于高频围,并且在 该区域,吸收峰比较稀疏,因此,它是基团鉴定工作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 在1 300~600 cm-1区域中,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复杂光谱。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而称为指纹区。指纹区 对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 指纹区可分为两个波段 (1)1 300~900 cm-1这一区域包括C—O,C—N,C—F,C—P,C—S,P—O,Si—O等键的伸缩振 动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

材料分析方法说明

红外汲取光谱 1 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直线距离,单位为米(m)、厘米(cm)、微米(μm)、纳米(nm)。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102cm=106μm=109nm。 2频率(v)单位时刻内通过传播方向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时刻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Hz,即s-1),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 3 波数(σ)每厘米长度内所含的波长的数目,它是波长的倒数,即σ=1 / λ ,波数单位常用cm-1来表示。 4传播速度:辐射传播速度υ等于频率v乘以波长λ,即υ=v λ。在真空中辐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并达到最大数值,用c 表示,c值准确测定为2.99792×1010cm/s 5周期T: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固定点所需要的时刻间隔,单位为秒(s)。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特征性高。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特征红外光谱,因此把红外光谱分析形象的称为物质分子的“指纹”分析。(2)应用范围广。从气体、液体到固体,从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从高分子到低分子都可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3)用样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

简正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相应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汲取峰。每个原子在空间都有三个自由度,假如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其运动自由度就有3n 个,这3n个运动自由度中,包括3个分子整体平动自由度,3个分子整体转动自由度,剩下的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关于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为3n-6,但关于线性分子,其振动自由度是3n-5。例如水分子是非线性分子,其振动自由度=3×3-6=3. 红外汲取光谱(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耀时,分子汲取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汲取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的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应用红外光谱能够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以此推断出分子的立体构型;依照所得的力常数能够明白化学键的强弱;由简正频率来计算热力学函数。二是用于化学组成的分析,红外光谱最广泛的应用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用红外光谱法能够依照光谱中汲取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第章谱分析

第六章 谱分析 Spectral Analysis 到目前为止,t 时刻变量t Y 的数值一般都表示成为一系列随机扰动的函数形式,一般的模型形式为: 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这个结构对不同时点t 和τ上的变量t Y 和τY 的协方差具有什么样的启示。这种方法被称为在时间域(time domain)上分析时间序列+∞ ∞-}{t Y 的性质。 假设+∞ ∞-}{t Y 是一个具有均值μ的协方差平稳过程,第j 个自协方差为: 假设这些自协方差函数是绝对可加的,则自协方差生成函数为: 这里z 表示复变量。将上述函数除以π2,并将复数z 表示成为指数虚数形式)ex p(ωi z -=,1-=i ,则得到的结果(表达式)称为变量Y 的母体谱:

注意到谱是ω的函数:给定任何特定的ω值和自协方差j γ的序列+∞ ∞-}{j γ,原则上都可 以计算)(ωY s 的数值。 利用De Moivre 定理,我们可以将j i e ω-表示成为: 因此,谱函数可以等价地表示成为: 注意到对于协方差平稳过程而言,有:j j -=γγ,因此上述谱函数化简为: ω的下面我们考虑)1(MA 过程, 此时:z z θψ+=1)(,则母体谱为: 可以化简成为: 显然,当0>θ时,谱函数)(ωY s 在],0[π内是ω的单调递减函数;当0<θ时,谱函数)(ωY s 在],0[π内是ω的单调递增函数。

对)1(AR 过程而言,有: 这时只要1||<φ,则有:)1/(1)(z z φψ-=,因此谱函数为: 该谱函数的性质为:当0>φ时,谱函数)(ωY s 在],0[π内是ω的单调递增函数;当0<φ时,谱函数)(ωY s 在],0[π内是ω的单调递减函数。 一般地,对),(q p ARMA 过程而言: ) (ωY s 利用上述谱公式,可以实现谱函数与自协方差函数之间的转换。 解释母体谱函数 假设0=k ,则利用命题6.1可以得到时间序列的方差,即0γ,计算公式为: 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上式说明母体谱函数在区间],[ππ-内的面积就是0γ,也就是过程的方差。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缩写、谱图和功能说明

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缩写、谱图和功能说明

A 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AES 原子发射光谱法AFS 原子荧光光谱法ASV 阳极溶出伏安法ATR 衰减全反射法AUES 俄歇电子能谱法

CEP 毛细管电泳法 CGC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CIMS 化学电离质谱法 CIP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 CLC 毛细管液相色谱法 CSFC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SFE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SV 阴极溶出伏安法 CZEP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D DDTA 导数差热分析法 DIA 注入量焓测定法 DPASV 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CSV 差示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DPP 差示脉冲极谱法 DPSV 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DPVA 差示脉冲伏安法 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 DTA 差热分析法 DTG 差热重量分析法

EAAS 电热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ETA 酶免疫测定法 EIMS 电子碰撞质谱法 ELISA 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MAP 电子显微放射自显影法EMIT 酶发大免疫测定法 EPMA 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法ESCA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学法ESP 萃取分光光度法 F FAAS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BMS 快速原子轰击质谱法FAES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DMS 场解析质谱法 FIA 流动注射分析法 FIMS 场电离质谱法 FNAA 快中心活化分析法 FT-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NMR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法FT-MS 傅里叶变换质谱法

GC 气相色谱法 GC-IR 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法 GC-MS 气相色谱-质谱法 GD-AAS 辉光放电原子吸收光谱法 GD-AES 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GD-MS 辉光放电质谱法 GFC 凝胶过滤色谱法 GLC 气相色谱法 GLC-MS 气相色谱-质谱法 H HAAS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HAES 氢化物发生原子发射光谱法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TLC 高效薄层色谱法 I IBSCA 离子束光谱化学分析法 IC 离子色谱法 ICP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ICP-AA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移调乐器的记谱和读谱方法 十

移调乐器的记谱和读谱方法十 移调乐器的记谱和读谱方法.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移调乐器的记谱和读谱方法.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移调乐器的记谱和读谱方法 管弦乐谱表上,乐器必须按照声部进行归类。最常见的做法是把相同音色的乐器归为同一声部,通常声部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木管、铜管、打击乐、色彩性乐器和弦乐。如果乐队中有合唱,那么合唱谱位于中提琴声部和大提琴声部之间,这一点很没有道理。在铜管乐队的谱表上,声部的归类就非常混乱了,没有规律可寻。 对于谱号的使用,规定是这样的: (1) 移调乐器使用高音谱号,低音乐器可以高移八度以上,记在高音谱号上; (2) 非移调乐器中,高音和中音乐器使用高音谱号,低音乐器使用次中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倍低音乐器高移八度记在低音谱表上; (3) 全音域乐使用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4) 记谱音需要低移八度的有:短笛、木琴、钟琴和钢片琴; 例外的情况有: (1) 中提琴使用中音谱号,只有在高音区才使用高音谱号; (2) 圆号在低音区使用低音谱号,记谱音比实际音低四度(高音谱号则是高五度); (3) 大号按实音记谱,通常和长号写在同一张谱表上; (4) 吉他和男高音使用高音谱号,记谱音比实际音高八度。 移调乐器对于调号的使用有如下规定: (1) 移调木管乐器的调号参照非移调乐器的调号,F调调乐器的调号多一个升号(或少一个降号),bB调乐器的调号多两个升号(或少两个降号);

热分析常用方法及谱图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 l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TG) l 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l 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l 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 l 动态热机械法(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谱图分析的一般方法 《热分析导论》刘振海主编 《分析化学手册》热分析分册 TGA DSC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 1. 典型图谱 分析图谱的一般方法——TGA的实测图谱

I、PVC 35.26% II、Nylon 6 25.47% III、碳黑14.69% IV、玻纤24.58% 已知样品的图谱分析 与已知样品各方面特性结合起来分析 如:无机物(黏土、矿物、配合物)、生物大分子、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热分析谱图都有各自的特征峰。 与测试的仪器、条件和样品结合起来分析 仪器条件样品 应用与举例 TGA DSC/DTA TMA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测试条件 TGA 升温速率 样品气氛

扫描速率 样品气氛 升温速率对TGA 曲线的影响 气氛对TGA 曲线的影响 PE TGA-7 测试条件: 扫描速率:10C/min 气氛:a. 真空 b. 空气 流量:20ml/min 样品:CaCO3(AR) 过200目筛,3-5mg 扫描速率对DSC/DTA曲线的影响气氛对DSC/DTA曲线的影响 气氛的性质

两个氧化分解峰 曲线b: 一个氧化分解峰, 和一个热裂解峰 影响测试图谱结果的因素——样品方面 TGA/DSC/DTA 样品的用量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 样品的性质 样品用量对TGA/DSC/DTA曲线的影响 样品的粒度与形状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样品的性质对曲线的影响——TGA/DSC/DTA TGA/ DSC/DTA 热分析曲线的形状随样品的比热、导热性和反应性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种物质,由于加工条件的不同,其热谱图也可能不同。如PET树脂,经过拉伸过的PET树脂升温结晶峰就会消失。 PET 树脂的DSC 曲线 TGA应用 成分分析 无机物、有机物、药物和高聚物的鉴别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游离水、结合水、结晶水的测定,残余溶剂或单体的测定、添加剂的测定等。 热稳定性的测定 物质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的测定,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等 居里点的测定 磁性材料居里点的测定 可用TGA测量的变化过程

扒谱方法

扒谱方法 1、识谱 最好对各种谱例都熟练,许多人学习音乐不爱唱谱,实际是犯了最最严重的错误,多唱谱 可以提高乐感,节奏感,甚至旋律感,让自己对乐曲的每个细节都做到心中有数。 识谱大致可以这样突破: 练习唱音阶1234571(高音)和弦内音135246357461572613724 四度1425364b7516273五度152637415263 然后打乱各种组合都唱唱,比如13243546576172等等 自己再去试试其他组合,一定要唱准,记在脑袋里,下次可以毫不费力的脱口而出 如果自己无法判断准不准就找听的准的人帮你听,再不行,可以在guitar pro上写出来跟着计算机唱 练习节奏,1拍,半拍,四分之一拍,后半拍,三连音,四连音,各种延音符号等等,各种节奏的排列组合唱到条件反射为止,如果你在唱的过程中还在思考,还在犹豫,说明离识谱还差的远,一定要滚瓜烂熟。常犯的毛病是,打拍子不连贯,不稳,总是要想。然后把节奏换成音符,唱准,就成功了。 当然识谱还是需要多唱谱才能渐入佳境,光看光哼哼是没用的。如果不唱谱,大家一起来鄙视他,嘿嘿。记住,一定要唱。 一般说来,如果可以毫无问题的识谱,听力的问题就解决了 2、扒谱工具 一把琴,一个电脑,一个耳机 琴是用来对照用的 电脑用来放曲子,建议大家用cool edit pro扒谱,它可以定点在歌曲的某一部分反复播放,我以前是用磁带机,但是明显不如这个方便 耳机的干扰比较小,很细微的声音也听的清,如果你一定要用音箱,只要听的清,也可以 扒谱步骤: 现在可以动手了 选曲要合适,如果是刚开始,就不要选择太难的曲子,一般民谣类,舒缓的比较适合。最好吉他声部也要明显一些,听的清楚就可以。 扒谱以前要确定歌曲的调式,拍子 调式一般这样判断,先听出歌曲的主旋律,再到琴上去找是哪个调,如果你无法听出旋律,就听最后一个结束的音,不是1就是6,很少会有其他情况,然后看看这个1或者6是哪个调的1或6 拍子可以这样确定,跟着低音或者鼓声走,低音往往响在重音上(但是这个不一定,只是大多数情况是这样),鼓也是响在重音上的,特别是低鼓和军鼓,低鼓响在一个小节最强的拍子上,军鼓响在较强的拍子上。确定了曲子的强拍特征后跟着这些点唱12或者123或者1234,看看哪个比较合适,能够正好对上点,那就是哪个了当然12和1234听上去差不多,这个要看曲子的气氛,比较舒缓的是4拍,比较急促的(比如进行曲一类的)是2拍扒谱最好先听低音,也就是bass,bass确定了和声的性质,如果b

案例研究分析方法介绍

案例研究分析方法介绍 1.案例研究的起源 案例研究最早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其目的是为了在法律文献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法律的原理原则。此后,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被普遍应用于法律、商业、医学及公共政策等领域中。案例研究的另一个来源是是医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学工作者的个人描述,通常被称作“个案记录”或者“个案历史”。作为研究方法的案例研究不同于作为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作为教学性案例研究的材料是经过精心处理的,以便更有效的突出其有用之处,而在研究型案例研究中这种行为是绝不允许的;此外,教学性案例研究不须考虑研究过程的严谨性,也不考虑忠实的呈现实证数据,而研究性案例研究则有及其严格的要求。 2.案例研究的核心内涵 案例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与调查法和实验法并列成为实证研究的重要方法。案例研究与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通常会结合使用,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对于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各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Jennifer Platt对案例研究的定义为“一整套设计研究方案必须遵循的逻辑,是只有当所要研究的问题与其环境相适应时才会适用的方法,而不是什么环境下都要生搬硬套的教条。”Robert Yin则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在这样一种研究情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

例证据来展开研究。Robert Yin的定义得到了广大的学者的认同。虽然目前对于案例研究尚没有完全严格的定义,但总体来说,作为一 种研究思路的案例研究包含了各种方法,涵盖了设计逻辑、资料收集技术,以及具体的资料分析手段。就这一意义来说,案例研究既不是资料收集技术,又不仅限于设计研究方案本身,而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思路。 根据Robert Yin等学者的观点,案例研究方法适用于解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具体来说,案例研究具有以下几种用途:其最重要的用途是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因素之间假定存在的联系,这与案例研究的前提密切相关,即案例的现象与背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复杂程度又是实验或调查都无法解释的。用评估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解释某一方案的实施过程与方案实施效果之间的联系。第二个用途是描述某一刺激及其所处的现实生活场景。第三个用途是以描述的形式,列示某一评估活动中的一些主题。第四个用途是探索那些因果关系不够明显、因果联系复杂多变的现象。第五个用途是进行元评估,即对某一评估活动本身进行再评估。 3.案例研究的分类体系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研究维度,因此一个清晰的分类体系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按研究目的分类探索性案例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解释性的案例研究。按分析单位分类整体性案例研究和嵌入性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可以选择单案例研究,也可以选择多案例研究。两者都属于案例研究的变式,

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

紫外吸收光谱UV 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荧光光谱法FS 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 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拉曼光谱法Ram 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 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ESR 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 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 质谱分析法MS 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的变化 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

鼓号队乐谱及训练方法

鼓号队训练方法及乐谱总谱号曲练习: 长音练习: 号曲练习(一) 吐音练习: 吐音是通过舌头的运动产生的,发出“吐吐吐”的声音。分音符吐音练习:

号曲练习(二) 分音符吐音练习: 号曲练习(三) 前八分后分音符吐音练习: 号曲练习(四) 以上四首号曲练习曲是较为简单的练习曲,有关鼓号曲的练习我们将在鼓谱解释里面重点的介绍。

少先队鼓号队总谱介绍 为丰富少先队鼓号队的艺术表现力,使用一组新的少先队鼓号队礼仪用曲。少先队鼓号队总谱是在吸收少先队建队多年来流行的鼓号谱基础上创编的,乐曲简单易学,先易后难,设计规范,便于记忆。学习总谱是鼓号队员的必修课程,总谱共分套,套为间奏鼓,其余套乐谱均为小节。 0套间奏鼓 我给大家念一遍:(念大鼓、大擦谱,小擦谱,小鼓谱) 0套鼓很短,加上反复仅为小节,他的作用是在套和之间起中间段的连接作用,也就是说,每套之间都要打间奏鼓。他的另一个作用是为号队至套的连续演奏提供小节的间隙时间。用套鼓开始或结束,起止整齐,宏观效果好。套鼓简单易学,可作为队员的入门练习曲,打击队员要掌握好

乐曲的速度和力度,速度要平稳,力度要均匀。小擦队员要学会演奏空拍,请大家看总谱: 小擦队员要学会打空拍“”和连击“×”的声音。我给大家做一下套小擦演奏的示范动作。 0套的训练先分声部练习,练熟声部以后,再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以后各套练习曲我将讲解其中重要的部分。 请大家看套间奏鼓的分声部练习: 第一套(开场曲): 第一套开场曲

这套乐曲是队员的基本功练习曲,训练要领:打击队员要练好前小节老三尺,(××× 0 ××× 0)小擦、小鼓队员演奏第拍和第拍时要弱一些。 第小节至第小节,演奏时要保持实质,不能越奏乐快。 号队队员演奏由易到难,向从低处到高处登台阶一样,要演奏好附点音符。 打击乐结束句为标准结束句,除第套外,其余乐曲结束句,打击乐演奏方法均与第一套相同,这种方法便于记谱。 我们介绍第二套(进行曲),这套乐曲在小节中,大鼓谱设计了个分休止符,号曲舒缓,稳健,适用于行进演奏。在行进中便于调整速度,统一步调,请大家看总谱: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第五讲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赵德友 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四大调控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总量、速度、结构分析 1.经济发展速度 (1)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 %100?= 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 当年价生产总值 名义发展速度 名义发展速度不反映生产规模的物量发展,因此计算发展速度一律使用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 (2)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上年现价生产总值现价生产总值 上年不变价生产总值不变价生产总值= ??=?% 100%100 %100?= 实际发展速度 名义发展速度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叫通货膨胀指数。 (3)各产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略) (4)环比发展速度 设第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t 设第t-1年的生产总值为Y t-1,则第t 年的环

比发展速度R t 为: %1001 ?=-y y R t t t (5)定基发展速度 设第k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 ,第k+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t ,则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为: %100,?= ++y y S k t k k t k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为: R R R S t k k k k t k ++++???=......21, 2.经济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等于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r t 为: %1001 1 ?-= --y y y r t t t t 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为: %100,?- = ++y y y s k k t k k t k 环比经济增长速度r t =环比发展速度R t -100% 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100% 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g k+t ,k 为: t k t k t t k y y g ++=, 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h k+t ,k 为:

常用读谱方法

常用读谱方法: “识读乐谱”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直比较关心的问题,学读谱就象学读书一样,是需要花费一番工夫的。只有提高了读谱能力,才能更顺利地遨游在音乐的天地之中。 读谱的内容包括:乐谱谱面上音符的高低、时值、强弱以及跳音、顿音、连线、重音等记号;还有乐曲的调性、节拍、和弦记号、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及乐句的分句等。另外,学生还要理解乐谱的内涵,例如旋律的走向、乐曲的风格等等。 1、依靠学生最突出的特点----耳。耳朵听辨力好、模仿能力强。以听为主,在发展听觉的基础上去培养和建立音高的概念,才能唱准旋律。 2、采用对比的方法。将同一段旋律用连线、跳音和非连线、跳音演奏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连线、跳音等不同种类的音符对音乐的情绪与风格所起到的影响,并用采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比如:手势高低表示音的高低;跺脚表示重音;同学之间互相拉手表示连线;抱肩表示保持音……学生边做动作边演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会顺利地掌握乐曲,而且又会感到识谱是一件既容易又有乐趣的事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器乐进入课堂。我感到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因此我把竖笛、口琴引入课堂,通过口琴、竖笛等乐器的吹奏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既降低了视唱主题的难度,感受、表现了音乐的情感,又在审美的过程进行了技能的练习。例如:在欣赏一些短小的、易于演奏的乐曲音乐主题或片段时,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节奏,投入其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接着试着吹奏主题,帮助他们解决视唱主题时的音准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识谱能力。 总之,我们在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运用音乐学习工具,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热分析方法的多种联用

热分析方法的多种联用 热分析是表征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多年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工业中。近年来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根据DIN EN ISO 9000 标准,热分析仪器已经成为QA/QC、工业实验室和研究开发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热分析是测量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参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热分析可应用于成分分析(如无机物、有机物、药物和高聚物的鉴别和分析以及它们的相图研究),稳定性测定(如物质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等),化学反应的研究(如固-气反应研究、催化性能测定、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热测定、相变和结晶过程研究),材料质量测定(如纯度测定、物质的玻璃化转变和居里点、材料的使用寿命测定)以及环境监测(研究蒸汽压、沸点、易燃性等)。热分析方法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的归纳和分类,目前的热分析方法共分为九类十七种,在这些热分析技术中,热重法、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机械分析应用得最为广泛。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机械分析可用于研究物质的晶型转变、融化、升华、吸附等物理现象以及脱水、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现象。快速提供被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热分解产物、热变化过程的焓变、各种类型的相变点、玻璃化温度、软化点、比热、纯度、爆破温度和高聚物的表征及结构性能等。 目前,热分析仪器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将不同仪器的特长和功能相结合,实现联用分析,扩大分析范围。一般来说,每种热分析技术只能了解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某些方面,而一种热分析手段与别的热分析段或其它分析手段联合使用,都会收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如DTA-TG、DSC-TG、DSC-TG-DTG、DTA-TMA、DTA-TG-TMA等的综合以及TG与气相色谱(GC)、质谱(MS)、红外光谱(IR)等仪器的联用分析,热分析联用种类有很多,下面举几例加以简单说明。 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简称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热重分析法通常可分为两大类: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是等压质量变化的测定,是指一物质的挥发性产物在恒定分压下,物质平衡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以失重为纵坐标,温度T为横坐标作等压质量变化曲线图。等温质量变化的测定是指一物质在恒温下,物质质量变化与时间t的依赖关系,以质量变化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获得等温质量变化曲线图。动态法是在程序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物质质量的变化对时间的函数关系。热重法实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TG曲线) 如图1曲线a所示。TG曲线以质量作纵坐标,从上向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作横坐标,自左至右表示温度(或时间)增加。

谱方法解偏微分方程

谱方法解偏微分方程 学生:石幸媛,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陈慧琴,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号:200808101125

摘要 本论文分析的是偏微分方程的谱方法解。在此,我借用向新民编的《谱方法的数值分析》中第67页例2.1方程进行计算。根据例2.1的谱方法计算方式,给该方程具体的函数进行计算,求解其值,并绘图。最后研究比较一阶波动方程的Fourier谱方法与Fourier配点逼近有什么不同与相近之处,做出结论。 关键词:Fourier配点逼近,截断函数,插值函数,Fourier谱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spectral method. Here, I use the Xiang Xinmin series" numerical analysis of spectral method" on page sixty-seventh example 2.1eq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ase of 2.1spectral methods for computing method, give the specific function for calculating equation, solving its value, and drawing. The final study comparing a first-order wave equation in Fourier spectral method and Fourier collocation approximation of what is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make a conclusion. Key words: Fourier collocation approximation, truncated function, interpolation function, Fourier spectral metho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