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讲]易控工程中的报警及处理(一)

[第11讲]易控工程中的报警及处理(一)

[第11讲]易控工程中的报警及处理(一)
[第11讲]易控工程中的报警及处理(一)

第八章易控工程中的报警及处理

培训目的

1.掌握报警相关的背景知识

2.掌握易控的报警的配臵和管理方法

第一节概述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当出现象“锅炉的压力过高”、“安全门被打开”等严重或者需要引起注意的工况时,监控系统需要及时向系统运行人员、维护人员、主管技术人员、甚至管理人员以各种手段发出警示信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能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采取行动,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或危险,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可靠和高效率的运行。这就是“报警”所需要完成的功能。易控具有完善的报警机制来满足不同人员对报警的不同需求,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功能。

易控在工程开发其间指定需要报警的信号、这些信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报警、报警出现后如何通知相关人员、以及对报警信息的保存等处理等等。在工程运行期间,易控监控这些变量的状态或者数值,和所做的报警设定比较,决定是否发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可以通过画面上的报警信息窗口内的信息、语音报警等方式及时传递给系统的运行人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者MSN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等及时消息软件的对话消息和等多种形式发送给相关技术负责人员或工厂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也可以主动通过Internet来查看系统的报警信息。

易控对报警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显示和查询的效率。易控将报警信息按照严重程度进行的分类,可以使相关人员根据报警的紧急程度来采取先后处理措施。易控的报警信息分区(分组)功能,可以将相关联的报警组织到一起,从而能快速定位局部相关的报警信息。这种“关联”可以是物理位置上的同一区域,如把锅炉A有关的报警划分为一个区(“锅炉A”),锅炉B的报警划分为另外一个区(“锅炉B”)。这种“关联”也可以是逻辑关系上的一种联系,如把多个锅炉中有关压力的报警分为一个区(“压力报警”)。

报警信息的分类、分区和不同严重程度的划分等手段的使用,能够快速定位报警信息,提高了查看报警的效率,简化了报警的管理。

易控的报警和确认信息的历史记录功能,方便了事故分析,运行效率分析,是进行提高系统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

第二节报警基础

在学习和使用易控的报警功能之前,需要了解一些报警的背景知识和易控有关报警的基本概念。下面简述了一些在易控报警中常用的术语和概念。

报警概念含义

报警报警是一种警示信息,通知系统出现了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况,一般来说,一条报警信息的出现说明的是系统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但

也可以是不太严重的警示信息,让系统运行人员适度注意和了解即

可。

报警级别是警告信息的严重程度,表明发生的情况的严重程度,和需要引起注意和关切的程度。比如锅炉的压力超越高高限值,可能会引起锅

炉的爆炸,需要锅炉的运行人员立刻采取心动降压,因此其报警级

别应该设定为很高的报警级别。反之,如果我们需要一条提前5分

钟通知的消息,告知“锅炉运行将于5分钟后停止”,则此警告信

息就没有那么严重,因此需要将其报警级别设定为较低的报警级

别。

报警级别的高低取决于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具体情况,包括工程应用

的要求,产生信号的设备的性质,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质

量,有无备用设备,该设备的停机对系统造成的可能损失的大小等

等因素,需要工程开发人员据情确定。

报警级别不易划分过细,否则很难区分不同级别报警信息的重要程

度,不便于对报警信息的管理。易控的报警级别分“特级”、“紧急”、

“一般”和“不急”共四个级别。既能有效地区分出不同紧急程度

的报警,又简单明了,方便了用户使用。

有了报警级别以后,在存在大量报警信息时,就可以按照报警的界

别设臵过滤条件,快速找到重要的、紧急的报警。在系统出现严重

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只察看比较严重的报警,忽略级别较低的报警,

方便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还可以有选择地将不同级别的报警信息送

往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员,做到各取所需。

报警变量报警信息是和一个具体信号,相关联的,比如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压力过高”,而是说“某锅炉的压力过高”(如果有多个锅炉的话)。

具体的信号在易控中体现为一个变量。会产生报警信息的变量就是

报警变量。

易控的工程变量默认是不会产生任何报警信息的,用户需要明确指

因此不能指定设备变量为报警变量,而只能指定与其相连的工程变

量为报警变量。有关设备变量的内容,请参阅“易控和现场设备的

通信”一章。

一般组态软件中,报警的定义是作为工程变量的属性一起定义的,

即在定义变量的时候去定义报警,变量过多的属性使得报警的定义

十分不便。易控的“报警变量”是单独定义的,其连接到一个工程

的实时变量上,将报警配臵何和变量配臵分开,逻辑思路更加清晰,

系统使用更加简单。

易控的变量有多种类型,如开关型、整型、实型、字符串型、时间

型和数组型等。其中整型和实型统称为模拟型。只有开关型变量和

模拟型变量才能产生报警。

一个报警变量,可以产生多种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报警信息,如“锅

炉的压力高”和“锅炉的压力高高”是同一个变量产生的两种报警。

其严重程度可以不同。

报警恢复指报警变量的数值变化已经引起报警后,其数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进入不再需要报警的状态。

报警类型报警有开关量引起的报警和模拟量引起的报警。开关量报警有“开”、“关”和“变位”报警。模拟量有“越限报警”、“变化率报

警”和“偏差报警”。

开关报警指一个开关量信号的状态由“开”到“关”时,或由“关”到“开”

时,所引发的报警

变位报警指一个开关量信号的状态的变化所引发的报警

模拟量报警指一个模拟量信号的变化所引起的报警

越限报警指一个模拟量信号的变化超越了某一限定值所引起的报警。越限报警分“高”报警、“低”报警、“高高”报警和“低低”报警。其

中“高高”和“低低”意思是“太高”和“太低”。下图表示了一

个模拟量在其数值在不同范围变化时,易控发出报警的情况

偏差报警指一个模拟量信号的变化离开某一设定值达到一定偏差后所引起的报警。“偏差报警”分为大偏差和小偏差两种。如下图所示:

变化率报警指模拟量的数值变化过快引发的报警。变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V/(&T*(Vmax-Vmin)) *100%。其中&V是模拟量当前值和上一次

测量值之间的差值,&T为对应&V的两个数值的测量时间间隔,

Vmax和Vmin是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死区对模拟型变量的数值越限报警和偏差报警,当数值在定义的报警值附近频繁发生变化时,则会引发不必要的频繁报警和恢复信号,通过定

义一个“报警恢复的缓冲数值区间”即“死区”,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个

问题。例如对越限报警来说,有时候可能会发生信号值刚刚越过报警

限值,立刻又回到限值之内,这样可能会造成报警总是刚一出现立刻

又消失,难以捕捉。当使用报警死区以后,当变量值越过限值后立刻

产生报警(报警还没有恢复除外),但是当测量值恢复到限值另一侧后,

并不是立刻解除报警,只有当变量值继续恢复并且和限值之差的绝对

值超过报警死区后,报警才会恢复。例如:变量的高限=80,死区值

为2。则当变量值增加到80时立刻产生高限报警,当变量值减小到78

时,恢复高限报警。对偏差报警也同样存在死区的概念。死区只对报

警的恢复有效。

报警延时对变化速度很快的信号,为了避免在设定的报警点附近频繁地发生报警,需要消除这种由于过度“敏感”而产生的不必要报警,这就

是报警延时。设定了报警延时之后,当变量值发生变化使报警条件

成立时,系统并不立即报警,而是继续监测报警条件,只有当报警

条件持续成立并且持续的时间超过报警延时后,系统才产生报警。

对越限报警和偏差报警都可以定义报警延时。

报警确认或称“报警应答”,对已经发生的报警,有时候需要操作人员的明确确认,确认操作显式表明操作人员已经得到的这条报警信息的通

知,报警确认的信息可以显示出来和记忆。

报警区对存在大量报警信息的系统中,将报警信息进行的一种分组管理的手段就是报警区(其它软件中称为“报警组”),报警区是一个逻辑

概念,可以将相关联的某些报警划分到一个报警区中,这样方便了

报警的管理。易控默认不设报警区(即所有报警都在同一个大的报

警区中,不进行分区)

报警过滤指在报警信息中进行筛选,获取所需要的报警,过滤的条件可以是报警区、报警级别、时间和报警的类型等等。

报警显示指将发生的报警信息显示在易控的画面上。易控有一个专门用于显示报警信息的画面组件:报警窗。报警窗是一个复杂的画面功能组

件,可以显示实时报警、历史报警,对报警信息进行过滤、确认和

打印等诸多操作。

报警文本指报警发生后,系统显示报警时除了显示发生报警时间等信息外还会显示的针对该报警的提示信息,使用户查看报警时获得的信息更

加直观,报警值和报警文本都是显示在报警查看方式中的重要信

息。

报警送达指将发生的报警信息除了显示在易控画面上之外,还可以将报警信息以其它形式送往关心该报警的人员。易控可以将报警信息变成电

子邮件、手机短信、MSN或者Yahoo Messenger等及时消息软件的

消息送到接受者的邮箱、手机和即时消息软件的在线或者离线消

息。

报警存储指将发生的报警信息保存在计算机或网络中,供系统运行或事故分析。

声音报警报警的发生还可以用声音的形式进行通知。这样系统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听觉就可以获得系统的报警通知。

报警通知的声音可以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蜂鸣声、系统声音、用户

录制的声音文件,还可以是计算机语音,即计算机自动朗读文本。

比如可以指定当同一报警区中的报警出现时,发出一种声音;可以

指定同一严重程度的报警出现时,发出一种声音;可以指定同一报

警类型的报警出现时,发出一种声音;可以粗放到所有的报警都发

出同一种声音,也可以细分到每一条报警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同

时有多个声音出现冲突时,易控按照他们的紧急程度和先后顺序自

动解决这些冲突。

和其它组态软件不同,易控中的声音报警不需要用户编写任何“脚

本程序”(易控的用户程序)。十分方便。

报警和事件“事件”是与“报警”相关联的一个概念。在监控系统中,来自

生产过程的信号的警告,在易控中通过报警来表达,操作员需要对

它做出响应。操作员在进行系统监控的过程中,在获取报警信息后,

需要进行一些其它操作,这就是“事件”。“事件”还包括操作员的

系统登录和注销等。“事件”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确认,但可以记

录,供事故分析之用。事件的记录可以是本机的数据文件,也可以

是位于网络上的数据库。有关“事件”的内容,请参考“运行和数

据记录”一章。

第三节报警的产生

使用易控的报警功能,首先需要定义哪些信号(变量)会产生报警,这些变量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报警,其严重程度

如何,系统中的报警信息是否足够多,

或者是否需要分类快速定位这些报警

信息。即需要对工程的报警要求进行配

置。

报警的配置从定义报警变量开始,

这是报警的源头,如果没有信号需要报

警,则不需要配置报警的其它部分。对

报警较多的系统,还需要对报警进行分

区(分组)管理。易控的报警区表示一

个工程中所有报警信息的一部分。

使用易控的开发系统来配置工程

的报警。配置从工程树的“报警”节点

开始。如图8.1所示。

图8.1 易控工程窗口中的报警节点

报警节点下的“报警变量”节点用于配置哪些变量需要定义报警,“报警区”节点用于配置细分的报警区,如果系统的报警信息不多则不需要配置,可以认为没有分区的报警都位于同一个总的区间中。对报警分区与否对系统的运行不造成任何影响,只是不能选取部分报警进行查看。易控默认的报警区为空(没有分区)。报警节点下的“报警配置”节点用于报警的存储和报警的送达和声音报警等的配置。双击工程树节点或选中节点右键菜单的“打开”指令可开始具体的配置工作。

一、报警变量

配置报警变量就是指定哪些变量需要报警?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报警?报警的紧急程度如何?报警变量的描述等等信息。

报警变量的定义是报警的源头,有了这些配置,易控的运行系统就可以按照这个要求发出报警通知。

报警变量的配臵过程

双击开发环境工程窗口中的“报警变量”节点,在工作区中打开一个报警变量配置工作页,在该表格中建立新的报警变量、修改它们的配置或者彻底删除不需要的报警变量。

报警变量页是一个类似Excel的编辑表格。在表格的“变量名称”一栏中挑选报警变量,在“报警配置”一栏中,配置报警的类型,在“报警级别”一栏中指定该报警的紧急程度,在“报警区”一栏中指定该报警属于哪个报警区,在“说明”一栏中可以对该报警进行描述。使用非常简便,如下面图8.2所示,这里不再赘述。

图8.2 开关量报警的配臵

图8.3 模拟量报警的配臵

图8.4 报警变量配臵工作区

二、报警区

配置报警分区就是指定在报警较多时,是否对它们进行分区,有哪些分区,分区的名称和描述是什么,等等信息。

报警区的配臵过程

双击开发环境工程窗口中的“报警区”节点,在工作区中打开一个报警区配置工作页,在该表格中建立新的报警区、修改它们的名称和描述,或者彻底删除不需要的报警区。该页是一个类似Excel的编辑表格,使用非常简便,如下图所示,这里不再赘述。

图8.5 报警区配臵工作区

第四节报警的查看

有了定义的报警变量这个报警源头以后,易控的运行系统就可以根据这些变量的实际情况发出报警通知。系统的运行操作人员需要及时查看和确认这些报警信息。这一工作是通过放置于画面上的“报警窗”来进行的。

图8.6 运行时操作人员通过画面的“报警窗”组件来查看报警信息

一、报警窗

“报警窗”画面组件(控件)位于开发环境的画面图形工具箱的“常见”分类中,如下图所示。

图8.7 图形工具箱中的“报警窗”画面组件

在需要查看报警的画面上放置一个“报警窗”画面组件,在属性窗口中配置该组件的属性,使其具有所需要的外观,显示所需要的报警内容,和操作功能。

报警窗组件是一个功能十分丰富的组件,可以配置一个报警窗显示哪一部分报警,显示报警的哪些内容,报警时间的格式,不同的外观风格,是否允许应答或确认报警,是否运行查询报警,是否有工具栏以及工具栏的样式,显示报警信息的字体、颜色等等许多信息。有关画面图形组件的绘制、属性的配置过程,请参考画面一章,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的图8.8、图8.9、图8.10和图8.11是报警窗组件的外观示例。

图8.8 带工具栏和状态栏的报警窗

图8.9 无工具栏和状态栏的报警窗外观

图8.10 最简单的报警窗外观

二、报警查看

在工程运行时通过“报警窗”实时观察报警信息。根据配置的不同,可观察的报警信息内容可以不同,比如,报警信息的内容和显示的左右顺序,新出现的报警出现在窗口的上方还是下方,是否可以看到报警的恢复信息,是否可以按照报警类型、报警区和报警级别进行报警消息的过滤,是否可以查询历史的报警信息记录等等。

报警的过滤是通过点击报警窗工具栏上的“报警类型”、“报警区”和“报警级别”三个区域的弹出式菜单或下拉列表来实现的。在报警窗的配置时,这些过滤条件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在运行时也可动态调整。

图8.12 按报警类型锅炉报警信息

图8.13 按报警区过滤报警信息

图8.14 按报警级别过滤报警信息

若想调整查看的方式,需要更改所观察的报警窗的配置。

三、报警确认

在工程运行时通过,有两种方法来确认已经发生的报警。一是通过画面上的报警窗组件,二而通过用户程序指令。

通过点击报警窗的工具条左端的绿色“对号”图标可以确认在报警窗中选定的报警。注意:报警窗组件的配置可以是不能应答报警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确认报警。

图8.15 报警窗工具条

图8.16 报警窗工具条的报警确认按钮

通过用户程序指令确认报警,是通过操作画面上的按钮等任何图形对象的操作事件来进行的。具体的方法是在这些图形对象的操作事件中配置确认报警的指令。

可以一次确认一条报警,也可以一次确认所有的报警,还可以一次确认一个报警区的所有报警。对应的用户程序指令是:

?Alarm.AckTag();

?Alarm.AckAlarmZone();

?Alarm.AckAllAlarm();

它们分别是确认一条报警,确认一个报警区内的所有报警,和确认所有的报警。用户不必记忆这些指令,也不需要程序开发能力,利用易控的图形化编程等技术可以很方便编写调用这些指令的程序。易控提供了可视化等用户程序编制方法,不需要编程经验和记住这些指令及参数,有关用户程序的使用请参考“用户程序”一章。

四、报警查询

报警窗可以作为一个查看报警历史记录的客户端使用,这时需要配置报警窗的允许查询功能。

图8.17 配臵有历史报警信息查询功能的报警窗工具条(部分)

运行时报警的查看、过滤和确认等都可以通过报警窗的工具条上的按钮进行。可以动态对系统中的报警信息按照报警区、紧急程度和时间等来进行过滤筛选。具体的操作不再赘述。

五、远程报警查看

工程的运行操作人员监控画面上查看报警信息是必须的,但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和工厂的管理人员有时需要从非现场的远程查看工程的运行情况如报警情况。远程可以是通过现场的局域网,也可以是因特网。报警的远程查看需要使用更高级的版本,详情请咨询九思易软件公司。

易控还提供其它的报警方式将报警信息主动送至远程,以便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最重要的一些系统运行情况。这些方式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和网络条件,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易控可以将用户感兴趣的报警信息作为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MSN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等即时消息软件的对话消息发送。这样位于远程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对话消息了解系统的重要报警状况。详情请见下一节的内容。

第五节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即时消息报警

对易控运行系统已经发出的报警信息,除了系统的运行操作人员需要在画面上及时查看和确认以外,有时候需要将报警信息主动送达非现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易控提供以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即时消息等发送方式。

一、手机短信报警

09工程力学答案-第11章---压杆稳定

11-1 两端为铰支座的细长压杆,如图所示,弹性模量E=200GPa,试计算其临界荷载。(1)圆形截面,25,1 d l == mm m;(2)矩形截面2400,1 h b l === m m;(3)16号工字钢,2 l=m l 解:三根压杆均为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故采用欧拉公式计算其临界力: (1)圆形截面,25,1 d l == mm m: 2 29 2 22 0.025 20010 6437.8 1 cr EI P l π π π ? ??? === N kN (2)矩形截面2400,1 h b l === m m 当压杆在不同平面约束相同即长度系数相同均为1 μ=时,矩形截面总是绕垂直短边的轴先失稳 2 0.040.02 min(,) 12 y z y I I I I ? ===,故: 2 29 2 22 0.040.02 20010 1252.7 1 cr EI P l π π ? ??? === N kN (3)16号工字钢,2 l=m 查表知:44 93.1,1130 y z I I == cm cm,当压杆在不同平面约束相同即长度系数相同均为1 μ=时 4 min(,)93.1 y z y I I I I ===cm,故: 2298 22 2001093.110 459.4 2 cr EI P l ππ- ???? === N kN 11-3 有一根30mm×50mm的矩形截面压杆,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试问压杆多长时可以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荷载?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比例极限σP=200MPa。 解:(1)计算压杆能采用欧拉公式所对应的 P λ 2 2 99.35 P P P E π σλ λ =→=== (2)矩形截面压杆总是绕垂直于短边的轴先失稳,当其柔度大于 P λ可采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力。故 0.7 80.83 1.229 0.03 99.35 x P y z l l l l i μ λλ ? ===>> =→mm,

工程力学第11章答案

第11章强度失效分析与设计准则 11-1对于建立材料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试选择如下合适的论述。 (A )逐一进行试验,确定极限应力; (B )无需进行试验,只需关于失效原因的假说; (C )需要进行某些试验,无需关于失效原因的假说; (D )假设失效的共同原因,根据简单试验结果。 正确答案是 D 。 11-2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y x σσ>)若为脆性材料,试分析失效可能发生在: (A )平行于x 轴的平面; (B )平行于z 轴的平面; (C )平行于Oyz 坐标面的平面; (D )平行于Oxy 坐标面的平面。 正确答案是 C 。 11-3 对于图示的应力状态,若x y σσ=,且为韧性材料,试根据最大切应力准则,失效可能发生在: (A )平行于y 轴、其法线与x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或平行于x 轴、其法线与y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内; (B )仅为平行于y 轴、法线与z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 (C )仅为平行于z 轴、其法线与x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 (D )仅为平行于x 轴、其法线与y 轴的夹角为45°的平面。 正确答案是 A 。 11-4 承受内压的两端封闭的圆柱状薄壁容器,由脆性材料制成。试分析因压力过大表面出现裂纹时,裂纹的可能方向是: (A )沿圆柱纵向; (B )沿与圆柱纵向成45°角的方向; (C )沿圆柱环向; (D )沿与圆柱纵向成30°角的方向。 正确答案是 A 。 11-5 构件中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试选择合适的准则对以下两种情形作强度校核: 1.构件为钢制 x σ= 45MPa ,y σ= 135MPa ,z σ= 0,xy τ= 0, 拉伸许用应力][σ= 160MPa 。 2.构件材料为铸铁 x σ= 20MPa ,y σ= 25MPa ,z σ= 30MPa ,xy τ= 0,][σ= 30MPa 。 解:1.][MPa 135313r σσσσ<=-=强度满足。 2.][MPa 3011r σσσ===强度满足。 11-6对于图示平面应力状态,各应力分量的可能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形,试按最大切应力准则和形状改变比能准则分别计算此几种情形下的计算应力。 1.x σ= 40MPa ,y σ= 40 MPa ,xy τ= 60 MPa ; 2.x σ= 60MPa ,80-=y σMPa ,40-=xy τMPa ; 3.40-=x σMPa ,y σ= 50 MPa ,xy τ= 0; 习题11-2、11-3图 习题11-5图

第10章 给水排水工程图

第10章给水排水工程图

第9章给水排水工程图 9.1 概述 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方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指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消防用水及屋面排水等工程。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是用来表示民用建筑内部的厨房、浴厕及工业建筑中锅炉房、澡堂、化验室以及需要用水的车间等各卫生器具、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类型、大小、在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的图样。它主要包括管道平面布置图、管道系统轴测图、安装详图、图例及施工说明等。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见表9-1~9-6所示。在给水排水施工图中,许多的器具和设备都是用图例来表达的。对于标准产品,须在图例中注明标准详图的图号或者产品规格。 表9-1 管道连接图例 表9-2 管道图例

表9-3 管道附件图例 表9-4 给水配件图例

9.2 建筑给水工程图表9-5 卫生设备图例 表9-6 其他图例

9.2.1 建筑给水管道的组成 建筑给水管道一般由下列各部分组成(图9-1)。 1、引入管; 2、水表; 3、干管; 4、立管; 5、支管; 6、用水设备。 9.2.2 建筑给水的布置方式 1、直接供水方式(图9-1(a)) 2、设置水箱的供水方式 3、设置水箱和水泵的供水方式(图9-1(b)) 4、分区供水方式(图9-1(c))

9.2.3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原则: 1、保证供水安全,力求管线简短,平直。 2、使用方便,避免或者尽量减小与建筑,结构框架,暖通,电气各方面的矛盾。 3、便于施工,便于使用中的维护与管理。 9.2.4 建筑给水管道平面布置图的内容 1、比例和线型 建筑给水管道平面图的比例,可以采用与房屋建筑平面图相同的比例,一般为1:100的比例来绘制。如果卫生设备或管线布置比较复杂的房间,用1:100的比例不能够表达清楚时,可用较大一些的比例如1:50来作图。 管道平面图中重点突出给排水的管道布置和卫生设备,,这些内容要用粗实线绘制;房屋建筑只是一个辅助内容,所以房屋的平面图用细实线绘制。 2、管道平面图的数量和图示范围 由于底层室内管道与户外管道相连,底层管道平面图要求单独绘制一个。

软件工程复习提纲(附答案)

软件工程 第一章软件工程介绍 1、软件的特性:P3 软件是设计开发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制造; 软件不会磨损; 大多数软件仍是根据实际的客户需求制定的。 2、计算机软件的七大分类:P5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程/科学软件、嵌入式软件、产品线软件、Web应用软件、人工智能软件。 3、遗留系统发生系统演化的原因:P6 软件需要修改其适应性,从而可以满足新的计算环境或技术的需求 软件必须根据新的业务需求进行升级 软件必须扩展以具有与更多现代系统和数据库的协作能力 软件架构必须进行改建以适应多样化的网络环境 4、软件神话:管理者,用户,从业者P13 5、软件的定义:P3 软件是: 指令的集合,通过执行这些指令可以满足预期的特征,功能和性能需求; 数据结构,它使得程序可以充分利用信息; 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第二章过程综述 1、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工具,过程,方法P8 过程:软件过程将各个技术层次结合在一起,并实施合理地,及时地开发计算机软件 方法:为建造软件提供技术上的解决方法。 工具:为过程和方法提供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支持。 2、通用软件过程框架:沟通,策划,建模,构建,部署P9 沟通:这个框架活动包含了与客户之间大量的交流和协作,还包括需求获取以及其他相关活动 策划:指为后续的软件工程工作制定计划。 建模:它包括创建模型和设计两方面。创建模型有助于客户和开发人员更好得理解软件需求;设计可以实现它。 构建:它包括编码和测试。 部署:软件交付到用户,用户对其进行评测并给出意见 3、能力成熟度模型:P22 ??? 第0级:不完全级; 第1级:已执行级;

第2级:已管理级; 第3级:已定义级; 第4级:已定量管理级; 第5级:优化级; 第三章过程模型 1、简述惯例框架包含的主要活动:P19 沟通、策划、建模、构建、部署 2、简述瀑布模型所包含的主要框架活动:P24 沟通、策划、建模、构建、部署 3、简述瀑布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所面临的问题(缺点):P24 实际的项目很少遵守瀑布模型提出的顺序 客户通常难以清楚地描述所有的需求 客户必须有耐心,因为只有在项目的后期,他们才能看到可执行的程序。 4、演化过程模型生产的背景:P26 在开发工程中,业务和产品需求经常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最终的产品难以实现; 严格的交付时间使得开发团队不可能圆满完成软件产品,但是必须交付功能有限的版本以应对竞争或商业压力; 很好地理解了核心产品和系统需求,但是产品或系统扩展的细节问题却没有定义。 5、简述基于原型开发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P26 原型开发范型开始于沟通,定义软件的整体目标,明确已知的需求,迅速策划一个原型开发迭代并进行建模,快速设计产生一个原型,对原型进行部署,然后由客户或者用户进行评价。根据反馈,进一步细化软件的需求。 6、原型开发的缺点:P27 为了尽快完成软件,开发者没有考虑整体软件质量和长期的可维护性。 为了使一个原型尽快运行起来,往往在实现过程采用折衷的手段。 7、统一过程的三个特点:P34 用例驱动,以架构为核心,迭代并且增量 8、简述统一过程(UP)的5个阶段的主要内容:P34 起始,细化,构建,转换和生产 UP的起始阶段包括客户沟通和策划活动 UP的细化阶段包括用户沟通和通用过程模型的建模活动 UP的构建阶段与通用软件过程中的构建活动相同 UP的转换阶段包括通用构建活动的后期阶段以及第一部分通用部署活动 UP的生产阶段与通用过程的部署活动一致

工程力学第11章-压杆的稳定性问题答案

工程力学第11章-压杆的稳定性问题答案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详细解答(教师用书) (第11 章) 范钦珊唐静静 2006-12-18

2 第 11 章 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11-1 关于钢制细长压杆承受轴向压力达到临界载荷之后,还能不能继续承载有如下四 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不能。因为载荷达到临界值时屈曲位移将无限制地增加; (B )能。因为压杆一直到折断时为止都有承载能力; (C )能。只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正确答案是 C 。 (D )不能。因为超过临界载荷后,变形不再是弹性的。 11-2 今有两根材料、横截面尺寸及支承情况均相同的压杆.仅知长压杆的长度是短压 杆的长度的两倍。试问在什么条件下短压杆临界力是长压杆临界力的 4 倍?为什么? 解:只有当二压杆的柔度 λ ≥ λ 时,才有题中结论。这是因为,欧拉公式 F = π EI , 只有在弹性范围才成立。这便要求 P λ ≥ λP 。 Pcr (μl ) 2 11-3 图示四根压杆的材料及横截面(直径为 d 的圆截面)均相同,试判断哪一根最容易 失稳,哪一根最不容易失稳。

习题11-3 解:计算各杆之柔度:λ= μl ,各杆之i 相同 i

3 3 (a ) λa = 5l i (μ = 1) (b ) λb (c ) λ = 4.9l i = 4.5l (μ = 0.7) (μ = 0.5) c (d ) λd i = 4l i (μ = 2) 可见 λa > λb > λc > λd ,故(a )最容易失稳,(d )最 不容易失稳。 11-4 三根圆截面压杆的直径均为 d =160mm ,材料均为 A3 钢,E =200GPa ,σs = 240MPa 。已知杆的两端均为铰支,长度分别为 l 1、l 2 及 l 3,且 l 1=2l 2=4l 3 =5m 。试求各杆的临 界力。 解: i = d / 4 = 160 / 4 = 40mm , μ = 1 λ = μl 1 1 i = 5 ×10 40 = 1.25 3 λ = μl 2 2 i μl λ = 3 3 i = 2.5 ×10 40 = 1.25 ×10 40 = 62.5 = 31.5

工程制图习题及答案

1.工整、清楚、均匀、整齐。 2.图形、实物。 3.尺寸数字、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线终端。 4.定形尺寸。 5.定位尺寸。 6.数值、无关。 7.豪米。 1.完工。2一次、清晰。3定形、定位。 4上方、中断、向上。5平行。6圆心。7顶、水平。8A0、A1、A2、A3、A4。9徒手。 10计算机。11圆规、分规、三角板、丁字尺。12相切。 1.x. 2.z. 3.x、z. 4.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 5.投影。 6.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二(2)1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3斜投影法、正投影法。4唯一、位置、形状。5实长、实行。6点。7直线。 二(3)1.直线、类似形。2.水平、正立、侧立。3.第一分角。4.主、俯、左。5.粗实线、虚线。6.长、高、长、宽、高、宽。 二(4)1铅垂、正垂、侧垂。2一般位置直线。 3投影面平行线、水平、正平、侧平。4平面。5该平面。6同面。7不变。 二(5)1平行、相交、交叉。2平行、平行。3交叉。4实长、倾角、平行、实长。5点、实长、垂直。 二(6)1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2一般位置平面。3垂直面。4直线、倾角。5平行面。6实形、直线、平行。 1. 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 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3.多面正投影图。 4.①正面投影与点的水平投影。 ②正面投影与点的侧面投影。 ③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 5. 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_ 投影面垂直线。 1 平行、相交、交叉三种。 2. 同面投影也一定平行。 3. 同面投影也一定相交,同面投影。 4.也反映直角。 5.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和投影面平行面。 1. 取点,取线,取线,取点。 2.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___。 3. 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 4.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 5. 积聚性法线面交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1.(1) 将已知的各投影联系起来阅读 (2) 运用形体分析读图 (3) 运用线面分析读图 第九章 3、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均须编写序号,相同规格尺寸的零、部件应另编一个序号.编号时,在零、部件可见轮廓内画一小实心圆,用细实线引出到该视图最外端轮廓线的外面,终端画一横线或圆圈(采用细实线),序号填写在指引线的横线上或圆圈内,序号数字要比尺寸数字大一号,在较大幅面的图样中,编号的字高可比其尺寸数字高度大两号.若零件很薄(或已涂黑)不便画圆点时,可用箭头代替,另外也可以不画水平线和圆,在指引线另一端附近注写序号,序号字高比尺寸数字大两号;指引线尽量分布均匀,不要彼此相交,也不要过长.当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指引

软件工程第11章

11.1 软件测试的目的。 答: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11.2:什么是白盒测试?什么是黑盒测试? 答:白盒测试永成结构测试,这种方法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透明的盒子,测试人员根据程序内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中所有逻辑路径是否都按预定的要求正确的工作 黑盒测试也成行为测试,这种方法吧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北部特性,只根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他的功能需求 11.3:某模块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等覆盖标准分别设计最少的测试用例 Figure 1待测试模块的流程图 答: X>=80 and Y>=80? X+Y>=140 and (X>=90 or Y>=90)? 入口 T=1 T=3 T=2 返回 Y N Y N a b

条件组合覆盖自己做吧 11.5:分别简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的任务 答: 单元测试:对软件的最小单元(软件构件及模块)进行验证 集成测试:堆积成后的软件进行测试,用来揭露设计阶段产生的错误 确认测试:发现软件与需求不一致的错误,主要检查软件是否实现了规约规定的全部功能要求 系统测试:对阵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进行的测试,检查是否符合系统工程中对软件的要求,能否与计算机系统的其他元素协调地工作 11.6:什么是α测试?什么是β测试?(重要内容) α测试指软件在开发者对用户的指导下进行测试。经α测试的软件称为β软件 β测试指由软件的最终用户在一个或多个地方所进行的、开发者不在现场的测试 11.7:什么是回归测试? 对已经进行过测试的的子集的重新执行,以确保对程序的改变和修改,没有传播非故意的副作用。 11.8:简述边界值分析方法的作用 在超出程序处理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揭露程序中的错误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软件工程标准规范 河北省制图院 2015年1月30日

1.前言 1.1项目背景 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网络化地理信息应用如同雨后春笋,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使用地理信息的方式与频率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这一重大应用需求,国家测绘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性决策。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河北省地理信息局下属的河北省制图院自主研发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促进地理信息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目标,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1.1.1软件系统名称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是实现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1.1.2政策依据 1)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要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

2)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到2010年,我国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基础测绘公共产品;到2020年,要实现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国家测绘局在《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平台整合社会、经济和人文等信息,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到2010年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化。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国办发2001-53号):要求各级测绘部门与当地发展计划等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本地区地理空间信息协调机制的建设,解决好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等问题。注重发挥测绘部门的整体优势,实现与同级政府部门的网上适时数据传输与服务,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设施的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4) 《中办国办公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要求各部门建设基于广域网络的信息系统,应首先使用国家统一建设的电子政务网络,不得独自新建或租用商用广域网络链路。 5)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国家测绘局2010年10月):要求各级测绘部门全力做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到2015年初步完成国家级节点和有条件省、市节点的建设,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6) 国家测绘局《关于推进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议的函》(国测函[2008]100号):向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提出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软件工程之需求规格第11章软件的质量属性

软件工程之需求规格 第二部软件需求工程:第十一章软件的质量属性

目录 11.1 非功能需求 (3) 11.2 质量属性 (4) 11.3 定义质量属性 (6) 11.4 属性的取舍 (14)

第11章软件的质量属性 许多年前,我参加了一项工程,在该项目中用新的应用程序替换许多已有的主机( m a i nf r a m e)应用程序。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组设计了一个基于窗口的用户界面并定义了新的数据文件,其容量是旧文件的两倍。虽然新系统满足了技术上的规范,但并没有达到客户可接受的程度。用户总是抱怨用户界面运行缓慢,并且新的数据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太大。 用户没有陈述对新产品的一些特性的期望,这就不能在他们所提出的功能需求中体现出来。糟糕的是,开发者和用户没有详细地讨论新技术方法所牵涉到可能的性能,从而导致了用户期望与产品实际性能之间的期望差异。比起仅仅满足客户所要求的功能,软件的成功似乎更为重要。 11.1 非功能需求 用户总是强调确定他们的功能、行为或需求—软件让他们做的事情。除此之外,用户对产品如何良好地运转抱有许多期望。这些特性包括:产品的易用程度如何,执行速度如何,可靠性如何,当发生异常情况时,系统如何处理。这些被称为软件质量属性(或质量因素)的特性是系统非功能(也叫非行为)部分的需求。 质量属性是很难定义的,并且他们经常造成开发者设计

的产品和客户满意的产品之间的差异。就像Robert Charette(1990)指出的那样:“真正的现实系统中,在决定系统的成功或失败的因素中,满足非功能需求往往比满足功能需求更为重要”。优秀的软件产品反映了这些竞争性质量特性的优化平衡。如果你在需求的获取阶段不去探索客户对质量的期望,那么产品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只能说你很幸运。但更多的可能是客户失望和开发者沮丧。 虽然,在需求获取阶段客户所提出的信息中包含提供了一些关于重要质量特性的线索,但客户通常不能主动提出他们的非功能期望。用户说软件必须“健壮”,“可靠”或“高效”时,这是很技巧地指出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从多方面考虑,质量必须由客户和那些构造测试和维护软件的人员来定义。探索用户隐含期望的问题可以导致对质量目标的描述,并且制定可以帮助开发者创建完美产品的标准。 11.2 质量属性 虽然有许多产品特性可以称为质量属性(Quality Attribute),但是在许多系统中需要认真考虑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开发者知道哪些特性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那么他们就能选择软件工程方法来达到特定的质量目标( Glass 1992; DeGrace and Stahl 1993)。根据不同的设计可以把质量属性分类(Boehm 1976; DeGrace and Stahl 1993)。一种属性分类的方法是把在运行时可识别的

工程力学第一章答案

范钦珊教育教学工作室 FAN Qin-Shan’s Education & Teaching Studio eBook 工程力学习题详细解答 (教师用书) (第1章) 2006-12-18

(a) (b) 习题1-1图 C (a-2) D R F (a-3) (b-1)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一1 图a 和b 所示分别为正交坐标系11y Ox 与斜交坐标系22y Ox 。试将同一个力F 分别在两中坐标系中分解和投影,比较两种情形下所得的分力与投影。 解:(a ),图(c ):11 s i n c o s j i F ααF F +=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 i n j F αF y =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 i n 1F F y = 讨论:?=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b ),图(d ): 分力:22)tan sin cos (i F ?ααF F x -= ,22sin sin j F ? α 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 2α?-=F F y 讨论:?≠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一2 试画出图a 和b 两种情形下各构件的受力图,并加以比较。 习题1-2图 (c ) 2 2x (d )

比较:图(a-1)与图(b-1)不同,因两者之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1一3 试画出图示各构件的受力图。 习题1-3图 B 或(a-2) B (a-1) (b-1) F (c-1) 或(b-2) (e-1)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答案-第十一章解析

11-6 图示悬臂梁,横截面为矩形,承受载荷F 1与F 2作用,且F 1=2F 2=5 kN ,试计算梁内的 最大弯曲正应力,及该应力所在截面上K 点处的弯曲正应力。 解:(1) 画梁的弯矩图 (2) 最大弯矩(位于固定端): max 7.5 M kN = (3) 计算应力: 最大应力: K 点的应力: 11-7 图示梁,由No22槽钢制成,弯矩M =80 N.m ,并位于纵向对称面(即x-y 平面)内。 试求梁内的最大弯曲拉应力与最大弯曲压应力。 解:(1) 查表得截面的几何性质: 4020.3 79 176 z y mm b mm I cm === (2) 最大弯曲拉应力(发生在下边缘点处) ()30max 8 80(7920.3)10 2.67 17610x M b y MPa I σ -+-?-?-?===? 6max max max 22 7.510176 408066 Z M M MPa bh W σ?====?6max max 33 7.51030 132 ******** K Z M y M y MPa bh I σ????====? x M 1 z M M z

(3) 最大弯曲压应力(发生在上边缘点处) 30max 8 8020.3100.92 17610 x M y MPa I σ ---???===? 11-8 图示简支梁,由No28工字钢制成,在集度为q 的均布载荷作用下,测得横截面C 底 边的纵向正应变ε=3.0×10-4,试计算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已知钢的弹性模量E =200 Gpa ,a =1 m 。 解:(1) 求支反力 31 44 A B R qa R qa = = (2) 画内力图 (3) 由胡克定律求得截面C 下边缘点的拉应力为: 49max 3.010******* C E MPa σε+-=?=???= 也可以表达为: 2 max 4C C z z qa M W W σ+== (4) 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2 max max max 993267.5 8 C z z qa M MPa W W σσ+ = === q x x F S M

软件工程课程描述

理工类《软件工程概论\ Fundament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课程描述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软件工程概论》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软件工程概论》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 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软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并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软件开发文档。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软件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运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模型、方法和过程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增强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和规范化意识,提高高效率、高质量开发软件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要求: 1.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 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学,软件的生存期和软件开发模型等。 2.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获取的方法、分析建模与需求规格说明,掌握数据建模的实 体联系图、数据规范化,掌握描述系统行为模型的状态转换图,掌握层次方框图、IPO (HIPO)图。掌握验证软件需求的必要性、方法。 3.了解软件总体设计的目的、任务,掌握软件总体设计的过程、设计原理和启发规则,掌 握描述软件结构的工具以及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能够将具体的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的结构图,即变换分析技术和事务分析技术。 4.了解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的目的、任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掌握人机界面设计的方 法、过程设计的工具以及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了解程序复杂程度的定量度量。5.了解如何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培养良好的编码风格,掌握软件测试的目标、准则、方法 和步骤。 6.了解软件测试的概念、原则与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技术(白盒测试、黑盒测试);软 件测试的步骤;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面向对象的测试策略;可用于类层次上的测试方法;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 7.了解软件项目提交的概念、原则;用户的培训;用户文档的书写。 8.了解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软件维护过程、软件可维护性和维护文档。 课程联系 1.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高等数学》、《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 2.后续课程:《课程设计》、《中小企业项目开发》、《网站建设》等。 学习成果

软件工程第十一章

11.1概述 1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软件质量定义为: (1)与所确定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的一致性。 (2)与所成文的开发标准的一致性。 (3)与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所期望的隐含特性的一致性。 11.1.2 软件质量的度量和评价 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1)可以直接度量的因素,如单位时间内千行代码(KLOC)中产生的错误数。 (2)只能间接度量的因素,如可用性或可维护性。 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为了定量地评价软件质量,必须对软件质量特性进行度量,以测定软件具有要求质量特性的程度。

11.1.3 软件质量保证 1. 什么是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的质量保证就是向用户及社会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产品,确保软件产品从诞生到消亡为止的所有阶段的质量的活动,即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所有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活动。 2. 质量保证的策略 质量保证策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以检测为重。产品制成后才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只能判断产品的质量,不能提高产品质量。 (2)以过程管理为重。把质量保证工作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上,对制造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质量控制。 (3)以新产品开发为重。 3. 质量保证的主要任务 (1)正确定义用户要求。 (2)技术方法的应用。 (3)提高软件开发的工程能力。 (4)软件的复用。 (5)发挥每个开发者的能力。 (6)组织外部力量协作。

(7) 排除无效劳动。最大的无效劳动是因需求规格说明有误、设计有误而造成的返工。 (8) 提高计划和管理质量。 4. 质量保证与检验 软件质量必须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加以保证。 11.2 质量度量模型 11.2.1McCall质量度量模型 这是McCall等人于1979年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针对面向软件产品的运行、修正、转移,软件质量概念包括11个特性,其定义如下: (1)面向软件产品操作。 (2)面向软件产品修改。 (3)面向软件产品适应。 11.2.2 ISO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 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由三层组成。 11.3 软件复杂性 11.3.1 软件复杂性的基本概念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很多,主要有: (1)规模,即总共的指令数,或源程序行数。 (2)难度,通常由程序中出现的操作数的数目所决定的量来表示。 (3)结构,通常用于程序结构有关的度量来表示。 (4)智能度,即算法的难易程度。 软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程序的复杂性。程序的复杂性主要指模块内程序的复杂性。它直接关联到软件开发费用的多少、开发周期长短和软件内部潜伏错误的多少。同时它也是软件可理解性的另一种度量。

工程力学(天津大学)第11章答案

第十一章 梁弯曲时的变形 习 题 11?1 用积分法求下列简支梁A 、B 截面的转角和跨中截面C 点的挠度。 解:(a )取坐标系如图所示。弯矩方程为:x l M M e =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x l M y EI e -='' 积分一次和两次分别得:C x l M y EI e +-= '2 2, (a ) D Cx x l M EIy e ++- =3 6 (b) 边界条件为:x =0时,y =0,x =l 时,y =0, 代入(a )、(b)式,得:0 ,6 ==D l M C e 梁的转角和挠度方程式分别为: ) 6 2(12 l M x l M EI y e e + -= ',)6 6(13 lx M x l M EI y e e + - = 所以:EI l M y l EI M θEI l M θe C e B e A 16,3, 62 = - == (b )取坐标系如图所示。 AC 段弯矩方程为:) 2 0(11l x x l M M e ≤ ≤= BC 段弯 矩 方程为 : )2 (22l x l M x l M M e e ≤≤-= 两段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分别为: (a) (b) 习题11?1图 x

AC 段:11x l M y EI e - = '' 12 11 2C x l M y EI e +-=', (a ) 1113 11 6D x C x l M EIy e ++- = (b) BC 段:e e M x l M y EI +- =''22 22 22 2C M x l M y EI e e ++-=', (c ) 2 2223 22 6D x C x M x l M EIy e e +++- = (d) 边界条件为:x 1=0时,y 1=0,x 2=l 时,y 2=0, 变形连续条件为:21 2121 2 y y y y l x x '='== =,时, 代入(a )、(b)式、(c )、(d)式,得:, 8 D 0,24 11, 24 2 2121 l M D l M C l M C e e e = =-== , 梁的转角和挠度方程式分别为:AC 段: ) 24 2(12 1l M x l M EI y e e + -= ',)24 6(113 11 lx M x l M EI y e e + - = BC 段: )24 112(122 2 2 l M x M x l M EI y e e e - +-=',)8 24 112 6(12 222 32 2l M lx M x M x l M EI y e e e e + - + - = 所以:0 ,24, 24== = C e B e A y l EI M θEI l M θ 11?2 用积分法求下列悬臂梁自由端截面的转角和挠度。 解:(a )取坐标系如图所示。弯矩方程为: 2 2x q M - = 习题11?2图 B A (a ) B

软件工程1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I》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I 课程代号:07323020 学时数:64 学分数:4 适应专业: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作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任务是从工程化角度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特别是对象式系统开发方法、软件测试与管理的能力。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软件常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并且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管理、组织。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前课程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原理。通过它们,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理解软件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概念,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内容 1.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的特征、软件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软件工程化方法的特点;软件研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软件危机”。帮助学生建立软件工程的整体框架以及学科的体系结构,促使学生将进一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要求掌握软件、软件工程、软件过程以及软件开发模型等概念。难点和重点是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概念。 2.软件管理 软件管理的特点;开发计划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组织管理和文档管理;软件的质量标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的度量手段和软件过程的管理以及CMM技术等。要求掌握软件的规模、质量、复杂度的度量以及CMM等概念。 3.系统分析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计算机系统工程、系统需求识别、可行性研究、成本与效益分析、分配与权衡、系统结构的模型化、系统定义与评审、软件计划书。掌握系统结构的模型化以及可行性分析等概念。 4.需求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导论_第11章

1、选择 1、下列不属于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的是(B) A模块化 B强耦合 C强内聚 D可重用 2、下面不属于面向对象设计中存在的内聚是(C) A服务内聚 B类内聚 C模块内聚 D一般-特殊内聚 3、(D)是能够在类似系统中重用分析、设计和编程结果的关键因素。 A安全性 B可靠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4、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软件,原则是先进行(A)然后再进行(B)。A系统设计 B对象设计 C程序设计 D软件测试 5、在软件开发方法中,下列哪一个对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开发要求最高(B)。 A结构化方法 B原型化方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控制流方法 6、具有单一、完整的功能,且经过反复测试被确认是正确的,是可重用软构件(A)特点。 A模块独立性强 B高度可塑性 C接口清晰、简明、可靠 D详尽的文档说明 2、判断 1、命令层次即用过程抽象机制组织起来的,可供选用的服务的表示形式。(对) 2、面向对象方法只支持数据抽象,不支持过程抽象。(错) 3、对象可以是完全孤立的。(错) 4、利用多态性可以使对象的对外接口更加一般化,从而降低消息连接的复杂程度。(对) 5、当问题域子系统过分复杂庞大时,应该把它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对) 6、设计则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对) 3、填空 1、 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即层次组织和块状组织。 2、 常见的任务有事件驱动型任务、协调任务、优先任务、关键任务和时钟驱动型任务等。 3、 对象模型是进行对象设计的基本框架。 4、 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类构件有3种重用方式:实例重用、继承重用和多态重用。 4、简答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第十一章

第11章面向对象设计11.1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1. 模块化 2. 抽象 3. 信息隐藏 4. 弱耦合 5. 强内聚 6. 可重用 11.2启发规则 1. 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 2. 一般\|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 3. 设计简单的类 4. 使用简单的协议 5. 使用简单的服务 6. 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图11.1理想的设计变动情况

2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11.3软件重用 11.3.1概述 1. 重用 2. 软件成分的重用级别 3. 典型的可重用软件成分 11.3.2类构件 1.可重用软构件应具备的特点 2. 类构件的重用方式 11.3.3软件重用的效益 1. 质量 2. 生产率 3. 成本 11.4系统分解 图11.2典型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型 1. 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2. 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3 图11.3典型应用系统的组织结构 3. 设计系统的拓扑结构 11.5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1. 调整需求 2. 重用已有的类 3. 把问题域类组合在一起 4. 增添一般化类以建立协议

4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图11.4窄菱形模式5. 调整继承层次 图11.5阔菱形模式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 5 图11.6把多重继承简化为单一层次的单继承 6. ATM系统实例 图11.7ATM系统问题域子系统的结构 11.6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1. 分类用户 2. 描述用户 3. 设计命令层次 4. 设计人机交互类 11.7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1. 分析并发性 2.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11.8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11.8.1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1. 文件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心得体会

软件工程心得体会 软件工程心得体会一:软件工程心得体会 软件工程心得体会未接触软件工程之前一直都很想学这门课程,因为觉得这门课很牛,是那些有工程师称号的高手才摆弄的东西。学了一个学期的软件工程课,终于知道了个软件工程的大概。学的时候总觉得很抽象,理解起来好像不难,但总是摸不着头脑一种很茫然的感觉。曾经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学习这门课程第一个收获是,知道了二者的不同之处。以前做过的一些小型的软件比如加密软件,我也只是在程序旁边附上一个软件的说明,看来已经很接近作坊了。不过大的项目没有接触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还是第一次。我想也是程序的不断复杂化导致了软件危机的发生,使得人们不得不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经过倪老师的讲解,理解了软件工程,就是一套用于软件的团队开发,以提高软件质量和程序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规范。其核心就是,对于软件开发的5个重要组成部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维护,如何组织这5个部分的工作,以及如何完成每一个工作。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永无止境。起初,对软件工程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分工比较混乱。

在划分模块后明确了各自分工,渐渐形成良性循环。在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团队合作十分重要,争议固然存在,但通过讨论、协商,群策群力,在不断磨合中能够达成一致与默契。团队成员中能力各有高下,互相尊重,各取所长,不宜妄自菲薄。组长多加协调,组员积极配合,才能合作愉快。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尽快接受新的知识,顺应变化,学为所用。 上《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我的收获大概如下:我们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呢?上面已经给出了一些原因。专业点讲,软件工程最终是为了实现“软件制造业”的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提高其劳动生产效率。只有如此,软件业才能实现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才能“做大做强”。没有管理的设计是失败和混乱的设计,没有设计指导的编程是无序的忙碌的。根据开发的软件的规模,应该适当程度的运用软件工程化的思想,需要灵活,毕竟我们开发的软件大多数是中小型的,大型的并不多见(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只要涉及人员间的交流和沟通,或多或少都要需要软件工程才能更有效率,工作成果更稳定。 其实开发软件,就像是解决一个逻辑问题。想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写程序的。首先是要有一个想法,即我写的这个程序是要干什么的;然后就是对要实现的核心功能大概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