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全集一、单元梳理

诗言志,歌传情,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特别的现象,出现时异军突起,衰落后很少再有人采用。《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三首》包括《涉江采芙蓉》、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为?古诗十九首?之一,产生于汉末,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不过,它的诗句仍具有自然质朴、不事雕饰的特点。《短歌行》是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归园田居(其一)》在组诗《归园田居》中有总括的性质,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最鲜明。

通过诵读,弄清字的读音,掌握词语意义和用法;反复吟咏,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思想感情;采用比较,领略文人五言诗写作技巧的发展;注意不同的作品在表达技巧上的独特性,本单元有叙事诗、抒情诗,有民歌、文人创作,有四言、五言、骚体等,在表达技巧上各有特色;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乃至语气语调,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培养问题意识,努力提高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复习《诗经》两首

(一)复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培养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二)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说文题

《诗经》中的篇章在创作出来后没有题目,后人往往以第一章的第一句的开头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命名。如《采薇》是这一章的第一句话中的两个字。

《氓》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从恋爱、结婚到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恨,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同她一刀两断。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出孰轻孰重。

2.明了背景

《国风》保存了不少民歌,这些民歌原来都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这些民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劳动和生活,表达了他们的要求愿望和苦乐悲欢,因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有不少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的诗篇,《氓》就属于这一类。

雅诗大部分是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和宴会演唱的乐歌,但也有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采薇》就属于这一类。

3.梳理结构

《氓》

第一部分(1、2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3-5章):追述婚后不幸的生活。

第三部分(6章):总叙女子被遗弃后的复杂悲愤心情和最后的决绝态度。

《采薇》

第一部分(1-3章):戍边的士兵思念家乡,盼望尽快回家的心情,同时也表达出了主人公的忧伤之情。

第一部分(4、5章):表达了主人公对猃狁的怨恨,和对自己阵营的自豪感。

第一部分(6章):写出了主人公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迫切、焦虑,也表露了主人公的痛苦心情。

4.感悟主旨

《氓》

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表现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

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痛斥了氓的无信无义、自私自利。

《采薇》

通过写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以及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的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

(三)精彩语段赏析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登上倒塌的墙,遥望那个从复关来的人;没有看见那个从复关来的人,眼泪扑簌簌地直往下流;看见了复关来的人,就又说又笑。直言其事,大胆直率,真实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纯真、热情的性格和渴望爱情的心理。这是赋的好处。诗中第一、二、五、六各章叙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经过,都运用了赋的手法。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树还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鲜嫩而润泽。斑鸠呀,不要贪食桑葚了!两句起兴,是隐喻又是告诫。结合本章后几句诗的内容,联系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这里对桑、对鸠的态度,实际上是女主人公对自己、对所有女人的态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而纷纷掉落。这句也是起兴,但更有意味。桑叶凋落,是秋天,诗句渲染了气氛;桑叶由绿变黄,爱情也由热变冷。诗句隐喻了主人公的遭遇;同时桑叶由嫩绿变枯黄,与士由?信誓旦旦?变为?二三其德??至于暴矣?何其相似!这些诗句用

桑叶起兴,又用桑叶由嫩绿变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到不幸,兴中含比,耐人寻味。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这两句是比喻。洪水再宽它也有个限度,洼地再大它也有个边际。以?淇水?、?隰地?比男子,以有限、有边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在诗中,这两句是主人公打算决绝时说出的,旨在表明主人公已经认识到氓的行为无法与自己相伴到老,想到氓连青梅竹马情、信誓旦旦意都不顾,自己还有什么可留恋的,诗句加强了主人公决绝与氓决绝的态度。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四句,以春风拂动的柳丝来渲染依依别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归途的艰难和心情的黯淡,以景写情,含蓄深永,被后人誉为三百篇中最动人的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在归途中忧伤地想起:?当年我离开家乡时,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蒙的冬天了。?在对家乡的浓烈的思念之下,他冒着风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挣扎着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更浓的远方……。?杨柳依依?一词既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态,又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雨雪霏霏?一句写出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满天飞舞,烘托出人物沉重压抑的心情。这两句写景,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对比强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是全诗最后一章,也堪称全诗的最佳段。写征人归途上的心情。在这个雨雪飞扬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长久的

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杨柳依依?回首往事,?雨雪霏霏?则抒发了戍卒强烈的思乡之情,?行道迟迟?书写了戍卒归途的艰难和他心力交瘁的境况。前三句既是写景写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现了戍卒无限悲伤的情感。叠字的使用,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味和表达效果。

(四)重点难点探究

1、《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

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2、体会《氓》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篇在回忆中运用对比。首先是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纯真与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写出了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受的耻辱。其次是氓婚前婚后的对比。婚前求婚,?氓之蚩蚩?;婚后生活,?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婚前婚后的变化也太惊人了。第三是氓与诗中的?我?的对比。?我?的勤劳、善良、贤惠反衬了氓的负心、粗暴,反过来,氓的开始热情求婚、最后负心粗暴反衬了?我?的始终如一,勤劳善良。

①?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主人公从自身经历中总结的人生经验,对比中衬托出男女对爱情的不同态度。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难以自拔了。这既是女主人公此番爱情经历的沉痛总结,也是对普天下妇女姐妹的真诚告诫。?可说?、?不可说?对比鲜明,直白如话,形象地表现出爱情生活中男女的不平等,此时,与其说是总结告诫,毋宁说是呐喊呼吁。对比增强了?赋?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结合全诗进一步体会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言行,给人多么鲜明深刻的印象啊!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是诗中男女主人公的行为对比。女子行为没有什么过错。男士的作为就有些前后不一致了。?爽?,差池,

错误。与?贰其行?构成鲜明对比,倒是女子的行为更像个男子汉,而男士的行为却要让世人唾骂了。对比之中更增添了语言表达的分量。

3、《采薇》中结尾的士卒回家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却用?雨雪霏霏?的景色结尾?

士卒回家,他的心中既高兴,又担心,百感交集,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所以用?雨雪霏霏?来衬托他当时的心情。

4、应如何看待《氓》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难以避免的。(还可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方面考虑)

(五)、基础知识积累

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

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

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赋者,敷陈其

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

所咏之词也?(朱熹)。在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隔行押韵,

但不拘泥。许多诗篇章节反复,多用叠字,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2、字音字形

生难字注音

氓(m?ng)之蚩(chī)蚩将(qiāng)子无怒涟(lián) 犹可说(tu

ō)也淇水汤汤(shāng) 徂(cù)

靡(mǐ)室劳矣渐(jīān)车帷(w?i)裳(cháng) 于(xū)嗟(jiē )

桑葚(shan) 罔(wǎng)极

隰(xí) 泮(pàn) 遑(huáng) 愆(qiān)期筮(shì) 陨(y

ǔn) 兮(xī)

多音字辨析

靡:靡(mí)费望风披靡(mǐ) 载:怨声载(zài)道一年半载(zǎ

i) 将: 扶将(jiāng)

将(jiàng)领将(qiāng)进酒卜:占卜(bǔ) 萝卜(bo) 汤:米汤(tāng) 流水汤汤(shāng)

形似字辨析

(1)望风披靡(mǐ) 羁縻(mí) 肉糜(mí) (2)斑鸠(jiū) 饮鸩(zhan)止渴

(3)善哉(zāi) 栽(zāi)树满载(zài)而归剪裁(cái) (3)睽睽

(kúi) 暌(kúi)离

(4)聘请(pìn) 驰骋(chěng) (5)虎视眈眈(dān) 耽(dān)搁

(6)台隍(huáng) 彷徨(huáng) 湟(huáng)潦

3、一词多义

贸:(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动词,交换财物。(2)古今一揆,

先后不贸。动词,变,改变。

谋:(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动词,商量。(2)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名词,计谋,计策。

贿:(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名词,财物。(2)厚贿之。

动词,赠送财物。

(3)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动词:用财物收买。

陨:(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动词,枯萎,衰败。(2)陨身灭

国。动词,灭亡。

罔:(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动词,没有。(2)罔疏则

兽失。名词,渔猎用的网。

(3)罔罪而众。副词,不。

靡:(1)靡有朝矣。动词,没有。(2)望其旗

靡。动词,倒下。

(3)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动词,浪费。

宴:(1)总角之宴。形容词,快乐。(2)宴安鸩

毒。形容词,安逸,安闲。

(3)添酒回灯重开宴。名词,用酒饭招待客人。

聘:(1)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动词,访问,探问。(2)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动词,聘请,招请。

(3)乃假货币以聘。动词,旧时以礼物订婚。

载:(1)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连词,又。(2)载以牛车。动词,装载。

(3)怨声载道。动词,充满。(4)春日载阳。副词,开始。

岁:(1)岁赋其二。名词,年。(2)岁月如流。名词,泛指时间,光阴。

(3)成有子九岁。名词,年龄。(4)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名词,年成,收成。

弭:(1)象弭鱼服。名词,弓。(2)内难未弭。动词,消除。

(3)治国家而弭人民。动词,安抚,安定。

1、?? 古今异义

(1)氓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ng。如:氓之蚩蚩今义:流氓,音máng。

(2)涕古义:眼泪。如:涕泣连涟。今义:鼻涕。

(3)贰古义:不专心。如:世贰其行。今义:作数词,?二?的大写。如:贰佰。

(4)君子古义:指将帅。如:彼路斯何,君子之车。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5)小人古义:称兵士或地位低的人。如: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三、复习《离骚》

(一)复习目标

1、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

3、分析理解屈原的政治抱负和崇高人格。

4、学习本文运用的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

(二)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说文题

离通?罹?,遭;骚,忧,愁。?离骚?即罹忧,亦即遭到忧患的意思。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决不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

流合污的决心,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2.明了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历来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司马迁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

3.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7节):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种精神被司马迁称赞为?正道直行?。

第二部分(8-13节):表达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强烈愿望,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4.感悟主旨

本文通过追述自己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写作者遭逢乱世理想不得实现,表白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矢志不变的决心。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高尚情操,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三)精彩语段赏析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两句一是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是表达诗人追求理想、坚守节操的决心。?哀?:哀伤,哀叹。?民生?:泛指人生,也包括屈原自己。?善?:爱好,崇尚。?所善?:?所?字结构,名词短语,崇尚(爱好)的美德。屈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核心一方面是为国家为人民,一方面是为自己刚正不阿、追求理想的秉性,为此即使弄得九死一生,他也毫不后悔。诗句直抒胸臆,表达理想,是诗人人格力量的有力体现。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及比喻手法,借以描述政敌对自己的诽谤、诬陷,不仅提示了政敌的卑劣,也表现出自己的坚贞。诗人还将自己的品德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物化为可见的?蕙?、?茞?,以芳草比喻美德,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美德时还感受到了生动具体的香花美草,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

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做出了选择。

(四)重点难点探究

1、从诗歌节选部分看,课文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他因小人当道、楚王昏聩而?哀民生之多艰?,他?好修以为常?,把?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作为自己的?心之所善?,然而?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君王却?终不察夫民心?,导致君王偏听偏信,对他?朝谇而夕替?。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甚至?宁溘死以流亡?,从而表现出诗人屈志忍辱、恪守节操、正道直行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2、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①押韵。

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里,?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度?是韵脚。

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③大量使用对偶句。

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④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

如?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五)基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及?楚辞?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出身贵族,很有才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重用,当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但由于上官人夫等人的嫉妒陷害而遭楚怀王疏远。后又遭楚襄王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传说五月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可见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此外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是以屈原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2、字音字形

生难字注音

謇(jiǎn)谇(suì)蕙(huì)傺(chì)溘(ka)鸷(zhì)圜(yuán)朕(zhan)

椒(jiāo)岌岌(jí)谣诼(zhu?)攘(rǎng)诟(g?u)芰(jì)荷兰皋(gāo)

多音字

度:置之度(dù)外测度(dúo)曲:是非曲(qū)直曲(qǔ)调

冠:沐猴而冠(guàn)衣冠(gūān)好:好(hǎo)事多磨好(hào)客

形似字辨析

(1)扰攘(rǎng)土壤(rǎng)穰(ráng)年(2)谣诼(zhu ?)啄(zhu?)木鸟琢(zhu?)磨

(3)宅(zhái)院叱咤(zhà)(4)溘(ka)然唠嗑(kē)瞌(kē)睡

(5)诟(g?u)骂污垢(g?u)邂逅(h?u)(6)悔(huǐ)恨教诲(huì) 阴晦(huì) 侮(wǔ)蔑

(7)驰(chí)名驾驶(shǐ)一张一弛(chí)

3、一词多义

弥:(1)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形容词,长久。(2)芳菲菲其弥章。副词,更加上。

(3)弥山跨谷。动词,满,遍。

犹:(1)唯昭质其犹未亏。副词,还是。(2)民之归也,犹水之就下。动词,如同,好象。

(3)周犹不堪竞,况郑乎。副词,尚且。

其:(1)苟余其情信芳。副词,确实。(2)其若是,孰能御之。连词,如果。

(3)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语气词,难道。(4)北风其凉,雨雪其霏。副词,不译。

之:(1)哀民生之多艰。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长余佩之陆离。助词,用于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突出修饰语。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4)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5)曾子之妻之市。前面?之?为助词,的。后面?之?为动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演讲》

《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演讲,把握演讲的要求。 2.培养学生语言流畅、主题明确、感情真挚地进行演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信的态度和勇气。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演讲中自然流畅、清楚明白、感情真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和人生,有自己正确的见解和立场。 教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提前预习《演讲》。 2.准备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稿。 3.制作好教学课件。 4.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确立出评委。 5.组织一名摄影小记者、三名文字小记者,借好摄像设备。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读生活情境。 2.教师导入本节内容:同学们,你有过当众发言时吞吞吐吐的尴尬吗?你有过面试时两脚发抖的紧张吗?记得西方国家有人这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个是原子弹——另一个是什么?(可让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另一样就是演讲!演讲,真的那么令人害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演讲吧。 二、精彩赏析,借鉴学习: (一)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请快速回答下列问题。 1.演讲的定义 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是指对听众讲述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对某一问题阐述见解的口语交际形式。

2.演讲的特点:针对性、鼓动性和艺术性 3.演讲的基本要求: (1)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整体把握演讲的基本要求,然后师提问:演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主题明确,内容充实 ②感情充沛,张弛有度 ③神情自信,仪表端庄 ④语言丰富,表达流利 (二)下面是几段精彩的演讲,大家思考,这几段演讲的精彩之处在哪里,体现了哪些演讲的技巧? 1、案例一 在华盛顿的某个口才训练班里有位福林先生,他刚参加训练时,从一家报社所发行的一本小册子里仓促且大略地搜集了一些关于美国首都的资料,然后向众人演讲。他虽然在华盛顿住了许多年,却没能举出一个亲身的经历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只是一味陈述着这个城市的妥善建设,所以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枯燥、生硬,大家听得不耐烦,他自己也讲得痛苦。 出人意料,在两星期后发生了一件事情:他的新车停放在街上,竟有人开车把它撞个稀烂,并且逃逸无踪。这可把福林先生害惨了,这件事是他切身的经验,所以当他说起这辆撞的稀烂的汽车时,异常激动,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怒气冲天,好像维苏威火山在眼前爆发了。两星期前,同学们听他的演讲时还觉得烦躁无聊,时常在椅子上扭动,现在却给了福林先生热烈的掌声。 思考:为什么前后两个星期,听众的反应会如此不同?福林先生学到任何独特的演讲技巧了吗? 师生讨论分析:福林先生第二个周的演讲之所以会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最关键的一条是他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内容清楚,感受深刻,这是他熟悉的主题,自然而然,语言就充满了热度,听众很容易就被感染。著名的演讲家卡耐基先生认为,谈论熟悉而确信的主题,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是精彩演讲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只是罗列口号或资料,很难引起听众兴趣。 2、案例二 林肯做律师时,曾在一次诉论中以充沛的情感赢得了胜利。一天,一位老态龙钟的女人来找林肯,哭诉自己被欺侮的事。这位老妇是独立战争时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月靠抚恤金维持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

离骚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 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必背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 必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 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是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胜,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悲夫!固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今,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如泣如诉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游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

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教案一松柏 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教案 一、导入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 二、简介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 (一)基础知识(齐读) (二)整体把握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 四、诵读课文 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 教师配乐朗诵 五、品味经典 缘情入文轻吟低唱 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 1-3节:悲 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 身处何时:莫—阳 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 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 如何表现: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 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 朗读 4-5节:壮 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必背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是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胜,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短歌行》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学习。 生:(他是我哥哥), 师:噢,你告诉他我很佩服他。他这篇文章,本来她读,他身体不适,我就代劳了 教师读学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真的醉了吗?如果他没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哦,他好象已经醉醒。那江头的屈原一定醉了,彻彻底底的。“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好象又错了,屈原说他没醉,恩……哦!酒醉的人总说自己没醉……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有了!辛弃疾醉过!“醉里挑灯看剑”,对!是他!他“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哦……还有那位“独上兰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应该责怪酒吧?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来酒不是愁的梦……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象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及通过诵读品味、交流质疑和书面表达等方式,感受诗中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在变化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的心灵之美、自由独立的人格之美,培养自身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 象,能够较 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 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第2 课时。 五、文本简析

《卫风?氓》选自《诗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习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经典诗作形成整体认知,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增强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而《氓》作为《诗经》名篇,显然是“先秦诗”一课的重点内容,它对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源头《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手法,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联系上节课的内容导入。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学习。 (二)体会、鉴赏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题目:我感受到的她是的心绪,我的依据是(诗中具体词句);我看到了一个(填形象特点)的她。 要求:①先个人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②小组成员间确定分工,梳理好表达时的文字。③回答问题时需要一名同学先诵读出相关章节,再由一名同学给出结论和依据。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纷纷幵始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探求。生成性的语文课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有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戏、狂奔、乱跑,新的活动不断生成。教师就是站在那麦田悬崖边的守望者,守望着这片麦田,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 在这堂课的设计上,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和幵发性学习的欲望为起点,课堂上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将他们带到思维的边缘,让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二、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的独特心境,体会作者的情态与志趣。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融化在一起,表现出故都之秋的特色和作者的独特感受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用阅读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将本文分为两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从内容和背景方面研读文章,感悟探究作者情

感;第二课时从语言和艺术手法方面,体察作者情感。这是第一课时的设计方案。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散文 是不陌生的,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 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既要让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色,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 系;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五、本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已远,学生在把握作者情感上有一定的难度,也难以领悟主观色彩笼罩之下的景物描写的妙处。所以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引导学生推敲本文悲凉、伤感情调的由来。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园地 10-10 1950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安工大附中高一备课组 本单元教学设想: 一、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 本单元包括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优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总教学目标。 三、实施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分析写景 2、体会情感 3.注重审美 4、品味语言 5、读写结合

四、单元教学安排 《荷塘月色》2课时,《故都的秋》2课时,《囚绿记》2课时,表达交流2课时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体会《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 问题预设: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 问题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 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 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 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5、句式 (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 (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一词多义 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 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实词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ù)袅.娜(niǎo )峭楞楞 ..(léng)蓊蓊 ..郁郁(wěng) B.颤.动(zhàn)落蕊.(ruǐ)潭柘.寺(zhè)脉脉 ..含情(mò) C.涸辙.(hé)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揠.苗助长(yàn) D..漪.澜(yī)深邃.(suì)黑.(xū)混混沌沌 ..(d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幽辟弥望缕缕清香 B.缈茫宛然歧韵平平仄仄 C.嘻游瞥见镶嵌急不暇择 D.嫩绿攀缘峻峭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 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 D.幽静赏玩软弱 5.对下列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人都曾经被譬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是纯洁、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社会中,许多人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离骚教案

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屈原及《离骚》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 一、《诗经》 (一)通假字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2.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3. 岁亦莫止。(莫,通“暮”。) (二)古今异义1.至于顿丘(①古义:到达。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三)、重点实词、虚词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布:货 币。一说布匹。贸,换,买。 2.来即我谋。即:就。谋:商量 3.送子涉淇涉,渡诃。 4.匪我愆期愆(音qiān):拖延。 5. 将子无怒将qiān g:愿,请。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n):破 颓的墙。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载,,:一边,,一边,, 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 里指嫁妆 10.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11.渐(jiān)车帷裳渐:浸湿12.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1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准则。德,心意。 1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15.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 兴:早起 1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真实;旦旦,诚恳;反,违反。17.雨雪霏霏雨yù,下,作 动词;霏霏,纷纷 二.《离骚》 一、重点词语 1.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2.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3.溘:宁溘 (ka)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4.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 受)3.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2.以为:① 制芰(jì)荷以为衣兮(把,,作为)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3.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 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四、词类活用 1.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2.)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 动,使,,加高)3.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改错:偭(mi 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3.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 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六、特殊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人教版高中 语文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翁仲(wēng)蓊郁(wěng)酒瓮(wèng) 踱步(duó)媛女(yuàn)婵媛(yuán) 脉脉(mò)脉络(mài)乘凉(chéng) 煤屑(xiè)独处(chǔ)乍看(zhà) 颤动(chàn)颤栗(zhàn)战栗(zhàn) 翁仲:指墓前的石人。婵媛:婵娟;(姿态)美好。 嬉戏(xī)桂棹(zào)水藻(zǎo) 衣裳(shang)霓裳(cháng)旋律(xuán) 旋风(xuàn)宁静(níng)宁愿(nìng) 鹢首(yì)梵婀玲(fàn.ē)纤腰(xiān) 翩跹(xiān)迁延(qiān)阡陌(qiān) 束素(shù)速度(sù)似乎(sì) 似的(shì)暂时(zàn)崭新(zhǎn)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袅娜(niǎo.nuó)凫水(fú) 倩影(qiàn)靓女(liàng) 霎时(shà)刹那(chà) 倾泻(xiè)泄露(xiè)

宛然(wǎn )婉约(wǎn ) 酣眠(mián)岷山(Mín) 敛裾(jū)拮据(jié.jū) 虎踞(jù)倨傲(jù) 点缀(zhuì)辍学(chuò) 啜泣(chuò)参差(cēn.cī) 惦记(diàn)掂量(diān) 拈花(niān)黏稠(nián) 斑驳(bān)弥望(mí) 消弭(mǐ)麋鹿(mí) 2、《故都的秋》郁达夫 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45年在苏门达腊被日寇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厦门(xià)大厦(shà)蟋蟀(xī.shuài) 平仄(zè)混沌(hùn.dùn)馄饨(hún.tun) 露脸(lòu)露马脚(lòu)夹袄(jiá) 夹被(jiá)夹克(jiā)夹肢窝(gā)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赏玩(shǎng)品尝(cháng)偿还(cháng) 拓展(tuò)碑拓(tà)潭柘寺(zhè) 芦花(lú)庐山(lú)槐树(huái) 傀儡(kuǐ)魁首(kuí)魅惑(mè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