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

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江南丝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文名

江南丝竹

地域

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分类

音乐

起源

明代

乐器

笛、箫、笙等

1简介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

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5支乐曲,

习称“五代同堂”。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

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

2丝竹音乐

江南丝竹是千灯非常流行的器乐合奏形式,其创始人陶岘就是千灯人。每逢婚丧节庆,千灯人都要用此或增加喜庆气氛,或致以对亲人的哀思。江南丝竹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其中有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鼓、板等。

编制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合奏时,每件乐器既富鲜明个性又互相和谐,手法常用加花变奏。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反映出江南人勤劳朴实,细致含蓄的性格特色。

千灯的丝竹队非常普遍。民间有众多丝竹班,服务于婚丧节庆。镇上组织了秦峰丝竹队,设有排练室、乐器陈列室等,12名成员主要来自文广站、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每天在丝竹馆内为游客进行演出。

江南丝竹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而得名。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3音乐特征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汉族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汉族民间的古典曲牌。

4艺术魅力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统乐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和《云庆》等。聂耳曾改《倒八板》为《金蛇狂舞》,很快风靡全国;刘天华改编创作的《变体新水令》也早已成为乐坛名曲,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历史沿革

关于江南丝竹的历史溯源,是在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可算是江南丝竹的前身。它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

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秘传鞠氏琵琶谱》的手抄本

中已载有《四合》一曲(据说此版本问世时间还要往上推溯很多年)。据研究,《四合》这一套曲自成一系,现在流行的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行街四合》、原板《三六》、《云庆》都与它有不少曲调联系。另在公元1895年李芳圆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附有《虞舜熏风曲》(俗名老八板)和《梅花三弄》(俗名三落),这些曲谱与江南丝竹中相关曲目的旋律大致相同。因此可以这样说,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江南丝竹乐曲已在民

间流行。1911年后,丝竹乐逐渐以上海为中心,并组织了许多演奏团体,如“文明雅集”、“清平社”、“钧天社”等。上海江南丝竹的班社有“清客串”和“丝竹班”(上海郊县有称清音班。所谓清客串系人们在业余之暇奏丝弄竹以自娱娱人。参加者来自社会各阶层中的丝竹乐爱好者。“丝竹班”分散在上海郊县,常在婚丧喜庆等场合中演出。

6曲式结构

一、基本曲调的变奏,如《中花六板》、《慢六板》、《欢乐歌》、《云庆》;

二、类似西洋音乐回旋曲式的循环式结构,如《老三六》、《慢三六》;

三、多曲牌联奏的套曲,如《四合如意》、《行街》。

以上这几个曲子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颇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八大曲。在1939年间,丝竹家在上海新世界游乐场内设“丝竹游艺”,将上述八曲分别写于八块牌子上,丝竹爱好者可从中任意选曲上台演奏,“丝竹八大曲“称谓则始于此。

演奏江南丝竹的组织有"清客串"和"丝竹班"两种。"清客串"为市民自娱性组织,演奏地点多在茶馆、私人住宅等地,常奏八大名曲,擅用细腻的加花手法,风格淡雅秀丽。除亲友婚丧场合前往演奏外(不受酬),不受聘参加民间婚、丧、喜、庆的演奏活动。"丝竹班"为民间职业性音乐组织,在农村中以吹鼓手兼奏者居多,风格粗犷朴实,气氛比铰热烈。

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它以二胡、笛子为两件主要乐器,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弹弦乐器有小三弦、琵琶、扬琴;管乐器还有箫、笙;打击乐器有鼓、板、木鱼、碰铃等,上海郊区农民乐队的演奏,往往加用大件打击乐器。江南丝竹著名的八首乐曲是《欢乐歌》、《云庆》、《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四合如意》、《行街》。此外,《鹧鸪飞》、《柳青娘》、《高山流水》、《霓裳曲》、《倒扳桨》等乐曲亦常演奏。

江南丝竹乐曲其结构除民间一般常见的曲牌联缀、循环、变奏的特点外,最有代表性的是以板腔变奏所形成的结构特点。这种特点所形成的一曲多变,构成丝竹乐中一簇一簇围绕母曲的套曲。如《老三六》、可衍变为《中板三六》(简称《三六》)、《慢三六》;《老六板》可衍变为《快六板》、《中六板》、《中花六扳》、《慢六板》(此五曲俗称《五代同堂》)。这些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又可由繁到简、由漫至快的顺序演奏。以《老六板》为例:其演奏顺序:《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中花六板》(一板三眼,旋律清秀流畅);《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平稳);《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

《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当板腔变奏应用于一首乐曲时,对比效果比较强烈。

江南丝竹乐合奏在突出主要乐器二胡、笛子的基本原则下,其它乐器灵活自如地、依据一定的规律特点相互对比烘托,默契协调,获得独特的韵味。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控制应用,音色圆韵饱满。高音清远含蓄,低音悠扬婉转。常用的演奏技法有垫音、打音、倚音、颤晋、气颤音、泛音等。二胡演奏右手要求弓法丰满柔和,连绵不断,力度变化非常细腻,左手传统演奏习用一个把位,常用的演奏技法有滑音、勾音、空弦装饰音、左侧音、垫指滑音等。

演奏江南丝竹的著名音乐家有周惠、金祖礼、陈重、项祖英、林石城等。

7乐队组合

“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

“竹”——笛、箫、笙;

其它——板、板鼓、碰铃。

在上海郊县的丝竹乐队中有使用京胡、板胡和碟子等。

8宝贵遗产

江南丝竹音乐的产生和延续,对汉族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及戏曲、民俗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江南丝竹是江南水乡文化杰出的代表之一。

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江南丝竹班社均自行解散。至今,70岁以上的老艺人已相继离世,后继乏人,加上传统曲目传谱很少,江南丝竹日渐濒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欢乐歌》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全曲充满着愉快欢乐的情绪。

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本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式”。

“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

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民族器乐小合奏《江南好》就是据此改编的。

浅谈建筑与音乐的内在相关性

浅谈建筑与音乐的内在相关性 摘要:文章以建筑艺术欣赏的角度,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构筑形态与基本表现形式之间的相关性的特点分析人手,多方位、多视角地分析它们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与理性欣赏三者之间的特点;进而提出在建筑欣赏与音乐欣赏以及两者在时空定位上具有的相关性;探讨建筑作为城市的“音符”所具有的宏观形态的音乐旋律美。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和各门艺术的综合“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建筑与作为表演艺术的音乐“表面上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由于建筑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而且可以相互得到启发。 关键词:建筑;节奏感与韵律感;音乐;艺术 一、建筑艺术美与音乐艺术美的相关性 古希腊抒情诗人席蒙尼德斯有句名言:诗是无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在建筑界也有一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书中藐:“建筑空间和形象中的抑扬顿挫、比例结构及和谐变化,体现了音乐的旋律”。建筑,凝固的音乐;音乐,流动的建筑,人们对于这两种均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艺术范畴的欣赏,很自然地诉著于美感比拟,产生心理上的美感联想,从而达到视觉美和听觉美的相互转化。由此而产生出“具有音乐旋律美的建筑”和“具有建筑结构美的音乐”。“我们在音乐里所得到的感受和我们在凝视建筑形式的相互作用时所得到的感受完全相同”。建筑与音乐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关性。 1、构筑形态的相关性 (1)音乐。基本元素:曲体(乐素、乐节、乐句、乐段和乐章)、曲式(复奏式、连续式和混合式);润饰元素:曲调、音色和音质(乐器/嗓音);谱曲原则:统一与变化、节奏与旋律和和声等以及组合体:音乐旋律与乐章;求解过程:通过简单音符的组合同样可以创造出变化无穷的音乐旋律来,而真正体现主题需要的最佳解也是存在的,流芳百世的佳作就是例证。 (2)建筑。基本元素:点、线、面和体;润饰元素:色调、光影和质感;构图原则: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组合体:建筑空间组合;求解过程: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问,客观上存在无穷解,但有最佳解的必然,最佳解是既满足技术功能要求也满足审美要求的最佳表达。 2、节奏感与韵律感 建筑与音乐最为相似之处就是都能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它们都强调张力、比例和素材。音乐旋律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是通过节拍与旋律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悦耳动听的目的。对建筑而言,这种节奏感与韵律感来自建筑形体的规则或不规则变化引起的视觉刺激,进而激发人的心理上的美感联想。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节奏感是有规律的重复,富有单纯、明确的关系,富有机械美和强力美;韵律感是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富有充实的变化美。节奏是富于理性的,韵律是富于情感的。古希腊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

精选九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紫竹调》教案2花城版

江南丝竹《紫竹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按领奏顺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化而成。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伴奏音乐优美抒情。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着《紫竹调》音乐,进入教室。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听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内容。师:刚才我们听到声音是这个乐器发出的(教师出示实物笛子)。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遨游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二、认识民族乐器 1、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 2、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 3、观看笛子演奏图片、二胡演奏图片和琵琶演奏图片,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4、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弦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确区分它们。 三、介绍、欣赏《紫竹调》 1、教师简介《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江南丝竹教案

第三单元第七节丝竹相合 课型: 探究式音乐欣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景、歌、乐、语等几个方面让 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 音乐语言的甜美,并通过歌唱、交流、 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 南文化,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 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 乐器音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流传地域、 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二者的区 别与联系,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聆听《中花六板》、《广东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 乐风格。

教学难点: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相关知识的探究 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由“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两部分组成,在品 味江南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知识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交错。通过聆 听和感受音乐及对江南的人文、景观、语言的品味,激发学 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判断能力, 增进学生音乐文化修养,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聆听法、鉴赏法、体验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学习用具: 课前收集的江南文化资料、图片及创作素材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听音乐 的时候,注意观察画面上的乐器,并思考问题: 1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江南还是江北? 2音乐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播放带有江南画面的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音乐

江南丝竹论文

江南丝竹乐漫谈 一、江南丝竹乐的含义 “丝”指弦乐,包括弹拨乐和拉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乐器是相对于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丝竹乐伴歌唱,在中国早已有了。汉乐府中就有“相和歌”,史籍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记载(《晋书.乐志》)魏晋南北朝的丝竹,除伴奏歌唱外,还单独演奏(多半在歌唱之前)。这种情况,在今日说唱音乐中也常可见。明清以来,因戏曲、曲艺的蓬勃发展,丝竹乐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丝竹乐大多风格细腻、柔和、善于表达喜悦愉悦的情绪。各种旋律乐器都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点,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旋律骨架而即兴发挥,常构成支声复调。它的地方色彩很浓郁,各乐种大多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主奏乐器。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清咸丰庚申年(1860)的《秘传鞠氏琵琶谱》手抄本中已有《四合》一曲,可见当时已在民间流行。江南丝竹最初在农村中流行,后在承筝茶馆中作为民间自娱与人,助兴消遣的一种手段,一直十分兴盛。据现有艺人们的回忆,1911年成立的“文明雅乐”是个江南丝竹的民间集舍,此后至今,一直未衰。江南丝竹风格清新幽雅,流畅柔婉,旋律精美,支声性复调织体丰满.所用乐器有:二胡、笛、琵琶、扬琴、三弦、中胡、秦琴、箫、笙以及板、板鼓、碰铃等打击乐器,以二胡与笛子为主。主要典型曲目有: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号称“八大曲”。二、江南丝竹乐的由来 江南丝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三、江南丝竹乐的特点

吹打乐《小放驴》江南丝竹《行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吹打乐:《小放驴》。 2.江南丝竹:《行街》。 3.艺术实践:《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参与音乐活动’体会两首乐嶋不同风格,增强对民族酬音乐的认识、了解及喜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及对音乐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乐曲,通过视唱或听唱来熟悉乐曲旋律,聆听中判断演奏乐器,初步体会乐曲风格。 2.游戏法来参与音乐活动,深入体会并表现作品。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首乐曲表达的情境。 能够听辨出“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不同的音乐风格。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听辨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分辨两种不同风格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播放《行街》《小放驴》音乐片段 教师:刚才听到的两个音乐片段分别叫:《行街》和《小放驴》,请根据音乐风格将图片与音乐片段相连(出示图片:江南景色、小桥人家、节日欢庆、及北方粗矿农民、玉米垛、秋收等等〉。《行街》源自江南的丝竹乐,描述的是江南的秀美;《小放驴》源自河北的吹打乐,表现的是北方人的爽朗和粗矿,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音乐能带给我们这样不同的感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学 习江南的丝竹乐《行街》及河北的吹打乐《小放驴》。 二、进人新课 1.欣赏《行街》: A.欣赏慢板部分。 ①初听(播放慢板部分) 教师:首先,我们来听听《行街》的片段,请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怎样?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你能说说都听到了什么乐器吗? 学生:慢速;为了表达优美、悠闲的情绪;演奏乐器为二胡、笛子、笙等。 【设计意图】

江南丝竹教案

欣赏课《江南丝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 爱好。 2、能力目标: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掌握其音乐特色, 直到形成此风格的原因。 3、知识目标:能通过学习辨别江南丝竹音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并了解民族管弦乐团的编配。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江南丝竹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乐器及其音色。 2、通过欣赏典型的江南丝竹音乐,掌握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风景视频。 提问:这是那个地区的风景?有谁去过这些地方,来给大家说说,江南和我们北方在气候、地理方面有什么不同? 2、在江南地区,有一种我国的传统乐种——江南丝竹。

(二)欣赏《欢乐歌》 1、请大家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 思考:画面中出现那些乐器?(二胡、琵琶、中阮、扬琴、古筝、竹笛)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流行于江南,盛行于沪宁杭地区。 提问:请同学根据“丝竹”的字面意思,说说演奏《欢乐歌》的这些乐器那些为“丝”那些为“竹”呢? 2、完整欣赏《欢乐歌》 思考:这首曲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流畅明快、起伏多姿、欢快活泼) 3、请大家看黑板,这是《欢乐歌》中的一段旋律,请大家视唱一 下: 1=D 1/4 (三)欣赏《三六》 1、请同学们欣赏另一首江南丝竹乐曲《三六》的片段。 思考:a.这首乐曲和《欢乐歌》相比较在越推编制上有什么区别?增

加了什么乐器? (一个是小乐队,一个是民族管弦乐队。大软、贝司、打击乐)通过看视频,思考一下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编配是什么样的呢? 吹管乐器:竹笛笙唢呐箫管子巴乌等。 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扬琴古筝阮古琴等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京胡板胡等 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板鼓云锣定音鼓方响编钟等 那么,他们在乐队中,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呢? b. 《三六》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和《欢乐歌》有什么共同点?(都非常欢快、喜庆、热烈、明朗)由此可见,江南丝竹音乐在音乐

从《每日必弹》浅谈琵琶常见指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5857720.html, 从《每日必弹》浅谈琵琶常见指法 作者:喻可睿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琵琶大师、教育家刘德海先生编著琵琶练习曲《每日必弹》中,常见的弹挑、轮指、扫拂、速度等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在几种指法在经典曲目中的的运用思考进行探讨。 关键词:《每日必弹》常见;琵琶;指法;浅谈 【中图分类号】 G6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49-01 《每日必弹》由我国琵琶大师、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乐器系主任、副院长刘德海先生编著,是每个学习琵琶的人都值得拥有的基本功学练的“葵花宝典”。这本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琵琶基本的左右手演奏技法、技巧。除了书中的四十五首练习曲,书后的“琵琶新思维99话题”,也给让人感受深刻。 我们常说“练曲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琵琶是民族器乐中难度最大的乐器,左右手十个指头的灵活性、力度、协调性都需要长期练习。基本功就像修房子是夯地基,只有基础打的牢固,才能弹出好听的乐曲。基本功训练难在坚持、承载坚持、贵在坚持。《每日必弹》是我们在练习基本功时很好的朋友,除了对每个技法针对性的练习以外,为了避免日复一日的练习枯燥,刘德海先生也提出了“以曲带功”的观念,选用简单旋律练习,以提高学习兴趣。2018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敦煌国乐刘德海琵琶研修班”培训会上,刘德海先生也从《每日必彈》这本书开始,向我们介绍起琵琶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重点指导了其中练习中常见的问题,让听课学员受益匪浅。 刘老先生说琵琶美的核心是调和文化,琵琶的演奏也用该表现出风调雨顺的感觉。这里便提到琵琶弹挑的手型问题。琵琶弹挑的手型其实分为龙眼形、凤眼形和丝竹形。龙眼形的食指中关节和大指小关节稍稍隆起,两指交叉,此手型演奏出来的音色厚实,善慢善文善轻快;凤眼形的食指与大指稍稍伸直,两指交叉,此手型,音色坚挺,善慢善武,更善强善快速;丝竹形手腕趋平,掌心放松单靠手指发力。丝竹形综合了龙眼形和凤眼形,音色上可以营造出江南丝竹的风格。刘老先生也提出了琵琶的音色是丝竹声音,琵琶的母亲在江南这样的观点。如《诉——读唐诗有感》的主题一乐段中,我们就采用侧锋出弦的龙眼手型,让声音呈现流水的感觉;《陈隋》一曲中使用的更多的则是凤眼形的手法,坚挺的声音搭配低沉悲哀的意境。在实际演奏中,弹挑手型的选择并没有完全的正确或错误,更多的适合与不适合。通常更多的是“非龙非凤”的常态手型。而弹挑如何练习的统一也是我们练习中的重难点。为了达到音色的统一,我们通常采用重音换置法,同时应该加强连续单挑的训练,如《每日必弹》的《开门三件事》第一件事的弹挑练习的音乐,用单挑的训练。

听紫竹调

时间: 2019.04.23 课题:紫竹调 执教者:杨飞虹 年级:五年级 紫竹调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沪剧曲牌《紫竹调》的欣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一定的参与意识。 2. 通过演唱沪剧《燕燕做媒》,进一步感受沪剧的独特魅力。简单了解沪剧的相关知识。 3. 了解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知道几首沪剧名曲。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沪剧曲牌《紫竹调》的欣赏,感受乐曲音乐旋律委婉起伏、节奏密集多变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一定的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1. 初步掌握乐曲多变的旋律,简单学唱沪剧。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二、欣赏《紫竹调》 1. 导入,多媒体播放乐器合奏《紫竹调》 师:刚才一段音乐你觉得把我们带入了什么地方?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小结:秀美的江南风光也孕育了清新的江南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一曲江南丝竹音乐《紫竹调》. 3. 简单介绍江南丝竹。 4. 听音乐选乐器 (1)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了解三种乐器的演

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2)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调》听音乐选乐器) 5. 完整欣赏《紫竹调》 (1)听赏《紫竹调》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2)再听全曲,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 (3)先随着伴奏用哼唱一下《紫竹调》的曲调。 6. 欣赏沪剧《燕燕做媒》 师:现在老师要让大家欣赏沪剧《燕燕做媒》,听听哪段唱段和我们刚才欣赏的乐曲相似? 7. 介绍沪剧,了解我们本土剧种。 8. 学唱《燕燕做媒》 三、师小结 师: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四、结束课业。

江南丝竹乐

8、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及江浙—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常用乐器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萧、笙和小件打击乐器板、鼓,铃等,其中以二胡、笛子为主奏乐器。 江南丝竹乐的音乐主题大都比较简朴明朗.表现了民间吉庆的风俗情景。乐曲气氛热烈,情绪明快舒畅。演奏时往往由慢到快,形式上常用循环性的“重尾”(即“合头”)和单曲板式变奏,或用领奏与合奏的“赛”等手法,使音乐情绪逐渐高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江南丝竹反映了江南人民爽朗乐观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他们对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由衷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旋律大都较为轻快、典雅、细腻、流畅,并有绵延起伏等特点。在演奏时,各种乐器都根据同一个基本主题,通过旋律的装饰加花,奏法上的多种变化,力度上的强弱起伏,组合成和谐的支声复调,乐声悠扬,韵味婉转圆润。江南丝竹乐曲大多来自民间器乐曲牌,著名的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八首,号称“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 (1)《行街》 《行街》(又叫《行街四合》,因在民间的喜庆集会时,特别是婚礼行列在街上行进时演奏而得名。它是由几首民间曲牌组合而成的套曲。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它是由《四合》中的“小拜门”、“玉娥郎”和另一首曲牌衍变而成的多段体,前面是优美抒情的慢板,后面是活泼跳跃的快板,两部分的对比性很强,全曲热情奔放、活跃明快,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氛,具有浓郁感人的生活气息。 (2)《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是江南丝竹乐曲中以曲调优雅抒情、婉转动听而著称的一首乐曲,此曲简称《中板》,也曾有人把它改名为《熏风曲》。以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为基础加花变奏而成。《老六板》(又名《老八板》)是—首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814年《弦索备考》中的《十六板》,旋律原来较为朴素,规整,经加花开展后,《中花六板》的旋律变得更加悠扬、曲折。(3)《慢六板》 《慢六板》是在《老六板》基础上放慢加花而形成的一首乐曲,此曲缓慢、平稳、细腻。根据《老六板》旋律变化而成的乐曲共有五首:《老六板》、《老花六》;3、《快花六》;4、《中花六板》;5、《慢六板》。这种把一个基本曲调逐步放慢加花的旋律扩展手法,是江南丝竹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4)《欢乐歌》 《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小型的单曲板式变奏体乐曲。全曲由“欢乐歌”原形和变体“花欢乐歌”两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起承转合关系的四段体。起段两句分别落在“徵”、“宫”音上;承段两句落音是“羽”、“宫”;转段用一系列短小的乐汇展开,落在“商”音上,形成对比;合段中有承段开始的旋律因素。欢乐歌在演奏时,先奏慢速的花体,后奏快速的原形,快板旋律欢快、明朗,富于推动力。整首乐曲节奏鲜明活泼,曲调优美华丽。全曲紧凑凝练,一气呵成。(5)《云庆》 (6)《四合如意》 (7)《慢三六》 (8)《三六》 是一首在全国流传广泛的江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895年版的《南北

《紫竹调》教案1

《紫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2.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按领奏顺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化而成。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伴奏音乐优美抒情。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学生随着《紫竹调》音乐,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听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2. 导入新课内容。 师:刚才我们听到声音是这个乐器发出的(教师出示实物笛子)。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遨游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二、认识民族乐器 1. 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 2. 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调》听音乐选乐器动画。) 3. 观看笛子演奏图片、二胡演奏图片和琵琶演奏图片,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4. 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弦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确区分它们。 三、介绍、欣赏《紫竹调》 教师简介《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教师播放《紫竹调》,学生感受歌曲曲调特点。 师: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这里就是水乡周庄,它的特点是水多桥多,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很有江南水乡特色,看着这些画面,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美丽的水乡中了。 请学生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师:请同学们先随着伴奏用la哼唱一下课本《紫竹调》的曲调。 听赏《紫竹调》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师:下面就请听《紫竹调》合奏部分,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 再次聆听《紫竹调》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四、拓展 1. 用乐器来进行伴奏。 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即兴伴奏。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得最贴切。 2. 分组练习。 3. 全班即兴表演。(教师要在分组练习时,对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为学生的即兴伴奏提供些节奏或组合方式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即兴伴奏的特点和简单的方法。) 4. 教师进行简短评价和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江南丝竹乐(金波)

江南丝竹乐《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教学理念] 通过让学生聆听感受与体验丝竹音乐的地方风格,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对丝竹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同属于丝竹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音乐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广东音乐则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教学目标] (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三)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四)能积极探讨音乐作品中不同音乐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讨论为教学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通过声像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认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理解加花变奏的手法。 2、学会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方法,听清几种常见丝竹乐器的音色。 (二)难点: 初步掌握两种不同丝竹乐的音乐风格,学会归纳总结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音像资料,笛,箫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播放江南丝竹音乐《紫竹调》,提问学生音乐的名字及所属地区 2、引导学生背诵《忆江南》来描述江南的美,并引出江南音乐之美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道谷听风】763415662 src="https://www.doczj.com/doc/865857720.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1" width=750 height=480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865857720.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1"> 野培新-《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中文名: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英文名: Elegant Sound From China 艺术家: 野培新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龙源之声CCD-2784]DSD 发行时间: 2009年09月27日 地区: 大陆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图片 src="https://www.doczj.com/doc/865857720.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2" width=500 height=456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865857720.html,/DownloadImg/2011/ 09/0720/17218849_2" APPENDURL="1"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865857720.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2"> 出版:中国唱片总公司 出品: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公司 唱片编号:CCD-2784 ISRC:CN-A01-09-0028-0/A.J6 商品条码:9787799920122 录音师:李小沛王恒 录音棚: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 专辑介绍: 风华国韵系列唱片复生民乐典藏盛世的绝代风华。中国顶级国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唱,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极尽秀研,完美展现,聆听优美、细腻的江南丝竹音乐,领悟传统与经典的永恒时尚!

从江南丝竹说起

“xx丝竹赛事盛,丝竹xxxx。” 7月20日,在太仓市银潮老年活动中心内,几十支丝竹乐队顶着酷暑,以-流的技艺参加“第十二届郑和杯,夕阳红艺术节”。演出铿镪有力,抑扬顿挫、井然有序,使出浑身解数,角逐“民乐魁首”。 “娄东昆曲社”乐队,参演一曲《长生殿·小宴》。时而舒缓流丽委婉,令人顿刻欣喜欲狂;时而欢快跌宕起伏,着人随之屏息急促。 “沪太两地毗邻情,共编丝竹神仙曲。”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首。 最近,意外获得苏出准xx 2008年6月的洞箫、二胡、琵琶、扬琴四本一套《江南丝竹文曲专辑》,封面醒目标着丝竹文曲: “霓裳曲、灯月交辉、中花六板、琵琶词、朝元歌、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妆台秋思、寒江残雪、青莲乐府、怀古、阳八曲”共十二首,以角、徵、宫、商、羽、五音标注。左下方并列署名发源地太仓市江南丝竹协会和发祥地上海国乐研究会。首末页上分别对两团体作了简介,独树-帜、耐人寻味。 有着渊源历史、相毗邻的两个兄弟单位,亲如一家,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相互合作,联手打造传承、改革、发展中国民乐崭新篇章,怡情音律,驰誉艺林。值得敬佩点赞,值得奉为楷模。 特别是身处繁华大都市的上海文艺团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甘愿放下架子,俯身到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足迹不下楼十年”,研制‘水磨腔’的“昆曲娘家”太仓。共同探讨,携手传承。高风亮节,敬佩不已。 “江南丝竹似明珠,源自昆曲‘水磨腔’。”

江南丝竹,顾名思议,流行于江南地区,以丝弦乐器(弦子、提琴、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等)和吹管乐器(笛、箫、笙等)为主要组成的器乐演奏形式,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艺术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结构简洁,小型灵活;音乐情趣,轻盈明快;风格鲜明,精致细腻。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常与民间风俗活动密切结合,适合婚丧喜庆,宴宾娱客,庙会、街会等场合。是群众喜闻乐见,具独特魅力的艺术。 《xx曲谱》【原序一】红学家xx曰: “昆山腔,南曲之-派,盖明初即有之。及嘉、隆间,太仓有魏良辅者,夙娴旧曲,喉转新声,清唱南词,曰水磨调,以宫商五音配合阴阳四声,其度腔出字,有头腹 尾之别,字清、腔纯、板正,称为三绝。古代乐府(包括宋词元曲)于声辞间,尚或有未谐之处,至磨调始祛此病,且相得而益彰,盖空前之妙诣也。” 对于“江南丝竹”外行的我,当发现“霓裳曲”骤生惊喜,联想昆剧《长生殿》中戏曲祖师爷唐明皇李隆基——出色的音乐家,亲自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等十几首乐曲,还会演奏多种乐器。 “琵琶词”分明与昆剧《琵琶记》剧名同;“朝元歌”与《玉簪记》曲牌【朝元歌】类同;名曲《鹧鸪飞》与《紫钗记》【折柳·阳关】曲牌 【鹧鸪天】类同,《老三六》与《单刀会》曲牌[胡十八]……有据可证,江南丝竹与昆曲如孪生姐妹,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紧扣密箍联系在一起! “要追溯xx丝竹,需结缘xx演绎。” 太仓东临东海、长江,南临上海,西连昆山,北接常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著名的“南熏关”,“六国码头”。民间素有“邻里丝竹相闻,山歌对唱成风”的习俗。孕育了流丽委婉的昆曲和温文尔雅的江南丝竹奇葩。浸润经典雅致的娄东文化(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徐上灜兴琴、四王兴画……)。 《振飞曲谱》【原序一】红学家俞平伯又载: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江南丝竹的兴趣,并树立主 动、积极学习音乐的愿望。 2、通过完整的聆听音乐,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探究。 3、让学生了解江南丝竹,知道何谓江南丝竹,明白其音乐风格特 征,乐队的特点,并能哼唱《欢乐歌》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征。 2、了解江南丝竹的乐队编配。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1、对比法 2、探究法 3、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笛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由老师吹奏一段乐曲,提问:我演奏的这段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我演奏的这个乐器叫什么? 学生回答:笛子。乐曲名不知。

师:乐曲名《欢乐歌》。 师:除了笛子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二)新课教学: (1)请同学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 提问: ①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即乐曲的意境? ②里面用了哪些民族乐器?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笛子1把、二胡1把、琵琶1把、古筝1架、阮1把、扬琴1架。 乐曲意境:清新秀丽,优美动听。 (2)主要的乐器介绍 ①笛子:江南丝竹中用筒音为a韵六孔曲笛,音色醇厚、圆润。演奏中讲究清新的“韵味”,发音饱满、悠扬,柔而不暗,明而不刚,笛子用连音演奏悠扬的旋律,在合奏整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力度的艺术化是笛子在江南丝竹中主要处理的特色,乐曲中一会儿悠然轻吹,一会儿清脆明亮,起伏的旋律使得江南丝竹乐韵味无穷,引人入胜.

②二胡:江南丝竹中主奏乐器,主要演奏乐曲的主干旋律,一般不为旋律加花。在合奏中当笛子的声部出现句逗时,二胡声部常用并和笛子作主旋律声部填充,让乐曲的主旋律在笛子和二胡声中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地进行。 ③琵琶:琵琶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乐器,在演奏江南丝竹乐曲中,琵琶的润饰手法很丰富,右手的半轮、全轮、双弹、夹弹、扫都有运用,左手运用吟、猱、绰、注、擞、带、板、颤、推等技巧,音乐表现楚楚动人,别具色彩。琵琶的吟音如同风中树叶落入平静的水面产生的波动涟漪一样。 ④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於陕西和甘肃一带。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耕相迭奏。 ⑤柳琴与月琴,为了和琵琶、阮的区别。 (3)欣赏乐曲:《三六》 ①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即乐曲的意境? ②里面用了哪些民族乐器?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柳琴 1把、木鱼1个、琵琶3把、阮3把、扬琴2架。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 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江南丝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文名 江南丝竹 地域 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分类 音乐 起源 明代 乐器 笛、箫、笙等 1简介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 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5支乐曲, 习称“五代同堂”。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 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

高二《紫竹调》

教学内容:《紫竹调》 教学课时:2课时 执教:董议丹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紫竹调》,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清新、柔美、秀丽、委婉的特点唱出来。 2、通过学唱与欣赏,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紫竹调》。用歌声唱出《紫竹调》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初步感受。 1、课前播放《紫竹调》伴奏音乐。 2、问:你们知道刚才的音乐是什么乐曲吗?生:这是我们江苏的民间小调《紫竹调》。 3、师:接着请大家仔细的听一听,老师下面播放的这首《紫竹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后有何感受?(播放笛子独奏《紫竹调》) 生:笛子。优美、动听。师:这是一首富有江南韵味的民间小调。 4、师:我们江苏的民间小调用江南丝竹乐器来演奏更能表现出江南秀美柔婉之风,更富情韵。笛子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江南丝竹乐队中常见的乐器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乐器的图片,誰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演奏一下,做个演奏的姿势也行。(出示二胡、琵琶和笛子的图片,指名说名称、并奏一奏。) 5、师:下面就请听合奏曲《紫竹调》,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播放合奏《紫竹调》) 二、驾舟游河、学唱新歌。 1、出示古镇图片。师: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对,这里就是古镇同里,同里的特点是水多桥多,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很有江南水乡特色。因此水上游也就成了同里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富有特色的旅游船,穿着水乡服饰的船娘不但船划得好,歌唱得更动听。老师在同里耳闻目染也学了一首,下面请大家听老师来唱一唱。(师范唱)

江南丝竹乐音乐教学教案

江南丝竹《霓裳曲》欣赏教案 上虞市肖金中学丁金阳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感受江南丝竹曲调抒情优美及风格清新的流畅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江南丝竹并感受其抒情优美清新流畅的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的艺术魅力。 三、教材分析: 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末,上海地区的业余丝竹团体的活动促进了演奏艺术的提高,丰富了乐器的表现力形成了江南丝竹独特的曲调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和艺术魅力。往往以一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形成。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以及《霓裳曲》。主要乐器为二胡、琶琵、扬琴、笛、箫及一些打击乐器。 江南丝竹《霓裳曲》又名《小霓裳》有别于清代李芳园所辑琶琵大曲《霓裳曲》。这首乐曲原先是民间乐曲牌《玉娥郎》,最早由杭州丝竹艺人移植,全曲由“玉兔东升”“银蟾吐彩”“皓月当空”“嫦娥梭织”“玉兔西沉”等五段及尾声组成。具有古代舞曲的特征,有月里嫦娥翩翩起舞的意境。乐曲采用我国民间音乐“合头”和“合尾”的手法,使主题音调贯穿全曲,乐曲重复时,乐段开头相同部分称为“合头”,结尾相同部分称为“合尾”。此主题乐曲一次变化重复,各

乐段的头尾保持不变,而在中间将主题展开衍生,或引进新的素材;加以扩充,体现了江南丝竹结构的特色。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笛子、二胡、幻灯机、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笛子、二胡实物并投影琶琵、扬琴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这些乐器的乐曲的音乐特点。 (二)新课讲述: 1、让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课文所列小标题的含义、“玉兔”“银蟾”是指什么,“合头”“合尾”是什么意思 2、放录音,并在每一乐段开头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欣赏 3、提问同学,指出“玉兔”指月亮,“银蟾”指月宫。简介乐曲结构特点,介绍“合头”“合尾”,投影出“合头”“合尾”的谱例,叫笛子吹的较好的同学吹奏谱例,其他学生则根据录音带的速度、节奏为其打节奏并轻声哼唱谱例,引导学生感受江南丝竹的曲调风格和艺术特色、风格。 “合头”:0 6 | 5 5 | 57 6 56 | 11 2 | 2 21 6561 | 5 5 6.165 | 4245 6.165 | 3 323 | 5 61 6535 | 2 —|· “合尾”:5 6 | 6 56 3256 | 2.5 3235 | 2 35 3217 | 6157 6 | 0 2.3 | 112 335 | 2321 6561 | 5 6 12 | 6165 3561 | 5 —| · 4、简单介绍江南丝竹的形成及发展,曲式结构的特点,曲调的特色,乐器的特色: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琶琵、扬琴;“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笛子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圆润,常用打音、倚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匀音,尤有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

教案《紫竹调》赏析

丝竹和鸣 -----《紫竹调》音乐欣赏教材分析:《紫竹调》是有沪剧曲调改编、发展而成的江南丝竹代表曲目。几个声部多为主旋律的变奏,主要采用“加花”“声部呼应”“嵌档”“变速度”变奏等手法。全曲为羽调式,配器和艺术效果也显现出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特征,较好地发挥江南丝竹音乐的特长。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生对江南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多元化的自豪感及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感受、体验、视唱、对比、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江南丝竹音乐特点及乐段中“加花”“声部呼应”“嵌档”“变速度”的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从作品中理解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特点,了解江南丝竹,并认识琵琶、竹笛、二胡、扬琴等乐器,并听辨其音色特点;视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理解乐段中“加花”“声部呼应”“嵌档”“变速度”等变奏手法。 教学重点:从乐曲中理解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主奏乐器的变化、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及“加花”“减花”“嵌档”等变奏手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琵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电影《金陵十三钗》片尾曲《秦淮景》,学生随音乐有序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3、师弹奏琵琶,学生复习歌曲《无锡景》,提示歌曲演唱的情绪 (设计意图:以电影片尾曲作为课前热身,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教学安排做铺垫。让学生亲临琵琶,感受琵琶,

从师的演奏中去让学生体验“丝”乐器风格特点,更好地表达江南音乐细腻、柔美、典雅的意境) 二、新课导入 1、导语:“我们通过歌声感受江南水乡无锡的秀丽风光,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民众对家乡的眷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同样是以细腻、柔美、典雅风格著称的,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紫竹调》。” 2、揭示课题—丝竹和鸣《紫竹调》 三、乐曲赏析—《紫竹调》 1、介绍江南丝竹乐器。“丝”是形容用丝做弦的弦乐器,如琵琶、二胡、扬琴等;“竹”是形容用竹做的管乐器,如笛子、箫、笙等。其他是板、板鼓、碰铃等,并听辨其音响特点。 2、出示课件,师用琵琶弹奏旋律,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3、完整聆听乐曲,思考:1、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2、全曲由哪些乐曲演奏?(提示:从刚介绍的丝竹乐器入手) 4、难点剖析: 1)乐段3解析:聆听主奏乐器。【琵琶主奏,二胡伴奏】思考:主题旋律与之前对比?说说发生的变化。(“加花”变奏手法讲解。并举例说明。“声部呼应”,两条音乐织体相互交融,形成“对话”。“你快我慢、你急我缓、你高我低、你复杂我简单”凸显江南丝竹的即兴性,并音响听辨。) 2)乐段4,聆听主奏乐器。【二胡主奏,竹笛、琵琶伴奏】(“嵌档”变奏手法讲解,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先全曲欣赏,让学生对全曲音乐风格有个初步印象,问题的设计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点乐段的解析,更直观地让学生对于乐曲中出现多种变奏手法理解。) 5、观赏江南丝竹专题片中传承人访问,对于乐曲中音乐变奏“加花”“减花”“嵌档”的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