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作者:admin 2010年05月12日来源:网络字体:(大中小)点击:3130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邹瑜徐伟冯小梅

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

1 前言

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2.1 《规范》的适用范围

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2)“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意旨不包括吸收式热泵。

2.2 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埋管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简称地表水系统)。其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也称地耦合系统(closed-loop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或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考虑实际应用中人们的称呼习惯,同时便于理解,本规范定义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系统中的地表水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河流、湖泊、海水、中水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水、废水等。只要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统称为地源热泵系统。

3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特点

(1)地源热泵系统受低位热源条件的制约

a、对地埋管系统,除了要有足够埋管区域,还要有比较适合的岩土体特性。坚硬的岩土体将增加施工难度及初投资,而松软岩土体的地质变形对地埋管换热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工程勘察完成后,应对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估。

b、对地下水系统,首先要有持续水源的保证,同时还要具备可靠的回灌能力。《规范》中强制规定“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监测。”

c、对地表水系统,设计前应对地表水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水面用途,地表水深度、面积,地表水水质、水位、水温情况综合确定。

(2)地源热泵系统受低位热源的影响很大

低位热源的不定因素非常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象条件,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低位热源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带来影响。如地埋管系统,岩土体热物性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很大影响,单位管长换热能力差别可达3倍或更多。

(3)设计相对复杂

a、低位热源换热系统是地源热泵系统特有的内容,也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地下换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稳态过程,影响因素众多,计算过程复杂,通常需要借助专用软件才能实现;

b、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考虑低位热源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方案设计时应对若干年后岩土体的温度变化;地下水水量、温度的变化,地表水体温度的变化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应采用的系统方案;

c、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系统相比,增加了低位热源换热部分的投资,且投资比例较高,为了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综合效益,或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低位热源不能满足供热或供冷要求时,通常采用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即采用辅助冷热源与地源热泵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辅助冷热源的过程,也就是方案优化的过程,无形中提高了方案设计的难度。

4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

4.1 地埋管系统

由于地埋管系统通过埋管换热方式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避免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地埋管系统的设计方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通常设计院将地埋管换热设计交给专业工程公司完成。除少数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公司,引进了国外软件,可作一些分析外,通常专业公司只是根据设计负荷,按经验估算确定埋管数量及埋深,对动态负荷的影响缺乏分析,对长期运行效果没有预测,造成地埋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因此,保证地埋管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是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的首要问题,在保证需求的条件下,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尽可能降低初投资及运行费用。

4.1.1负荷计算

地埋管系统是否能够可靠运行取决于埋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是否能长期稳定。

以一栋总建筑面积为2100m2的小型办公建筑为例,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北京、上海、沈阳和齐齐哈尔,利用TRNSYS模拟地源热泵系统连续运行五年后,地埋管换热器出口即水源热泵机组进口的传热介质温度波动情况,见表1-1,表1-2。

表1-1 地埋管换热器出口传热介质夏季最高温度(℃)变化

注:表中数据引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分析》表1-2 地埋管换热器出口传热介质冬季最低温度(℃)变化

注:表中数据引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分析》

由表1-1、表1-2可见,由于吸、释热量不平衡,造成岩土体温度的持续升高或降低,导致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传热介质温度变化很大,该温度的提高或降低,都会带来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的降低,不仅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供冷供热效果,也降低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节能性。为此《规范》明确规定,“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4.1.2地埋管换热器设计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是地埋管系统设计特有的内容和核心。由于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不仅受岩土体导热性能及地下水流动情况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同时建筑物全年动态负荷、岩土体温度的变化、地埋管管材、地埋管形式及传热介质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地埋管换热器有两种主要形式,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以下简称竖直埋管)和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以下简称水平埋管)。由于水平埋管占地面积较大,目前应用以竖直埋管居多。

岩土体热物性的确定

岩土体热物性的确定是竖直埋管设计的关键。《规范》中规定“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进行”。岩土体热物性可以通过现场测试,以扰动-响应方式获得,即在拟埋管区域安装同规格同深度的竖直埋管,通过水环路,将一定热

量(扰动)加给竖直埋管,记录热响应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获得测试区域岩土体的导热系数、扩散系数及温度。分析方法主要有3种,即线源理论、柱源理论及数值算法。实际应用中,如有可能,应尽量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同时分析,以提高分析的可靠性。

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要求测试时间为36~48h,供热量应为50~80W/m,流量应满足供回水温差11~22℃的需要,被测竖直埋管安装完成后,根据导热系数不同,需要3~5d的等待期,此外对测量精度等也有具体要求。【1】

目前测试设备有两种,一种是小型便携式,一种是大型车载系统,后者可以提供较大能量加热系统,最新设备还可以提供冷冻水测试冬季运行工况,具有更好精度及可靠性。

竖直埋管地下传热计算

地下传热模型基本是建立在线源理论或柱源理论基础上。1954年Ingersoll 和Zobel

提出将柱源传热方程作为计算埋管换热器的合适方法,1985年Kavanaugh考虑U型排列和逐时热流变化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

实际工程设计中很少使用这种乏味的计算,20世纪80年代人们更倾向于根据经验进行设计。80年代末,瑞典开发出一套计算结果可靠且使用简单的软件,其数值模型采用的是Eskilson(1987)提出的方法,该方法结合解析与数值模拟技术,确定钻孔周围的温度分布,在一定初始及边界条件下,对同一土质内单一钻孔建立瞬时有限差分方程,进行二维数值计算获得单孔周围的温度分布。通过对单孔温度场的附加,得到整个埋管区域相应的温度情况。为便于计算,将埋管区域的温度响应转换成一系列无因次温度响应系数,这些系数被称为

g-functions。通过g-functions可以计算一个时间步长的阶梯热输入引起的埋管温度的变化,有了g-functions,任意释热源或吸热源影响都可转化成一系列阶梯热脉冲进行计算。

1999年Yavuzturk和Spitler对Eskilson的g-functions进行了改进,使该方法适用于短时间热脉冲。

1984年Kavanaugh使用圆柱形源项处理,利用稳态方法和有效热阻方法近似模拟逐时吸热与释热变化过程。《规范》中附录B,采用类似方法,给出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供设计选用。

注:水平埋管由于占地问题,大多城市住宅或公建均很难采用。由于应用较少,国内外对其换热机理研究也很少,目前主要是根据经验数值进行估算。2003年ASHRAE手册给出了一些推荐数据,供设计选用。主流地埋管设计软件基本上均包括水平埋管的计算。

4.1.3设计软件

通常地埋管设计计算是由软件完成的。一方面是因为地下换热过程的复杂性,为尽可能节约埋管费用,需要对埋管数量作准确计算;另一方面地埋管设计需要预测随建筑负荷的变化埋管换热器逐时热响应情况及岩土体长期温度变换情况。加拿大国家标准

(CAN/CSA-C448.1)中对地埋管系统设计软件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

a、能计算或输入建筑物全年动态负荷;

b、能计算当地岩土体平均温度及地表温度波幅;

c、能模拟岩土体与换热管间的热传递及岩土体长期储热效果;

d、能计算岩土体、传热介质及换热管的热物性;

e、能对所设计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的结构进行模拟,(如钻孔直径、换热器类型、灌浆情况等)。

为此,《规范》中规定“地埋管设计宜采用专用软件进行。”

判断软件复杂程度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在满足埋管换热器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用户输入最少,计算时间最短;二是要求能模拟预测随建筑负荷变化,埋管换热器逐时热响应情况。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有建立在g-functions算法基础上瑞典隆德Lund大学开发的EED程序,美国威斯康星Wisconsin-Madison大学Solar Energy 实验室(SEL)开发的TRNSYS程序,美国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大学开发的GLHEPRO程序。此外还有加拿大NRC 开发的GS2000,以及建立在利用稳态方法和有效热阻方法近似模拟基础上的软件GchpCalc 等。

4.2 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系统是目前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最广的一种形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地下水项目已近300个。对于较大系统,地下水系统的投资远低于地埋管系统,这也是该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热源井设计必须保证持续出水量需求及长期可靠回灌

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是地下水系统应用的前提。地下水属于一种地质资源,如无可靠的回灌,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地下水大量开采还会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问题。在国内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地质及成井工艺的问题,回灌堵塞问题时有发生。堵塞原因与热源井设计及施工工艺密切相关,为此《规范》明确要求“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设计时热源井井口应严格封闭并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也是保障可靠回灌的必要措施。

水质处理

水质处理是地下水系统的另一关键。地下水水质复杂,有害成分有:铁、锰、钙、镁、二氧化碳、溶解氧、氯离子、酸碱度等。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通常根据地下水的水质不同,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除砂、除铁等。为了保证水源热泵机组的正常运行,《规范》要求“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统。”

地下水流量控制

抽水泵功耗过高是目前地下水系统运行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对国内部分地下水系统的调查时发现,大多地下水系统没有调节措施,长期定流量运行,只有少数系统采用了台数控制。据相关资料介绍,在不良的设计中,井水泵的功耗可以占总能耗的25%或更多,使系统整体性能系数降低。

根据负荷需求调节地下水流量,具有很大节能潜力。《规范》中也建议“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常用抽水泵控制方法有:设置双限温度的双位控制、变速控制和多井调节控制。在设计时应根据抽水井数、系统形式和初投资综合选用适合的控制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对水源热泵回灌下游水质跟踪检测三年多,未发现有污染和异常。欧洲、北美等地,已使用20~30年。只要严格控制凿井深度在浅表地层,严格禁止深入饮用水层以避免对饮用水的层间交叉污染,同时在设计、施工上严格把关,真正做到可靠回灌,地下水系统不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

4.3 地表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分开式和闭式两种,开式系统类似于地下水系统,闭式系统类似于地埋管系统。但是地表水体的热特性与地下水或地埋管系统有很大不同。

与地埋管系统相比,地表水系统的优势是没有钻孔或挖掘费用,投资相对低;缺点是设在公共水体中的换热管有被损害的危险,而且如果水体小或浅,水体温度随空气温度变化较大。

设计前应评估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

a、预测地表水系统长期运行对水体温度的影响,避免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确定换热盘管敷设位置及方式时,应考虑对行船等水面用途的影响。

b、掌握地表水的水温动态变化规律是闭式系统设计的前提。地表水体的热传导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太阳辐射热,二是与周围空气间的对流换热,三是与岩土体间的热传导。由于很难获得水体温度的实测数据,通常水体温度是根据室外空气温度,通过软件模拟计算获得。

c、与地埋管系统一样,闭式地表水系统设计也是借助软件进行。

d、利用TRNSYS建立地表水换热模型,模拟冬夏吸释热量不平衡时水体温度的变化。对地表水体进行10年运行期的换热模拟发现每年的温度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地表水体与外界环境换热量相对较大,一般可以消除冬夏吸释热量不平衡对水体温度的影响。

e、与地下水系统相类似,地表水系统同样面临水质处理的问题。就海水源系统来说,该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有着很长的海岸线,海水作为热容量最大的水体,理应成为地表水系统的首选低位热源。但海水对设备的腐蚀性成为海水源热泵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规范》中特别对海水源系统作了如下规定“当地表水体为海水时,与海水接触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的能力;与海水连通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滤、清理的功能。”

4.4 建筑物内系统

选用适宜地源热泵系统的水源热泵机组

国家现行标准《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中,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相应水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也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设计时应正确选用。

表2 水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

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

不同地区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温差别较大,设计时应按实际水温参数进行设备选型。进入机组温度不同,机组COP相差很大;末端设备选择时应适合水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的特点,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提高系统节能率。

4.5 地源热泵系统优化

辅助冷热源优化配置

带辅助冷热源的混合式系统,由于它可有效减少埋管数量或地下(表)水流量或地表水换热盘管的数量,同时也是保障地埋管系统吸释热量平衡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主要形式。《规范》中规定“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对混合式系统的优化模拟分析,即以生命周期内费用最低为目标,对混合式系统运行能耗及投资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优化配置辅助加热及散热设备,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研究与分析的热点。

与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相关的软件有两大类,一类是埋管换热器设计软件,另一类就是能够提供方案优化分析、模拟系统能耗及经济分析的软件。许多软件均具备双重功能,如TRNSYS、GS2000等。

优化确定地下水流量

地下水系统设计时应以提高系统综合性能系数为目标,考虑抽水泵与水源热泵机组能耗间的平衡,确定地下水的取水量。地下水流量增加,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提高,但抽水泵能耗明显增加;相反地下水流量较少,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较低,但抽水泵能耗明显减少,因此地下水系统设计应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考虑部分负荷下两者的综合性能,计算不同工况下系统的综合性能系数,优化确定地下水流量。该项工作对有效降低地下水系统运行费用至关重要。

节能控制策略

地源热泵系统宜采用变水量设计

针对典型建筑模型,利用TRNSYS建立地下水能耗模拟模型,对定流量运行能耗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定流量运行能耗模拟结果

月份小时热泵制冷

电耗

热泵采暖

电耗

水泵电耗

合计耗电

量kWh kWh kWh kWh

1744013657461318270 21416010332416614499 321600528046139892 428800000 536242393019224315 643443308018605168 750883602019225524 858323398019225320 965521926018603786 1072960000 11801606667446411131 128760012416461317029总计876014626483523195594933百分比155134100

注:表中数据引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地下(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优化模拟分析》

由表3可见,水泵电耗占全年总耗电量的34%。如果水泵流量根据负荷需求进行变频控制,理论模拟结果为:大部分月份的节约电量都在一半以上,尤其是负荷较小的月份;所有水泵电耗由总电耗的34%降为19%。

可见采取变流量措施具有明显节能效益。

注:地埋管系统应根据负荷变化,配合变流量措施,采用分区轮换间歇运行的方式,使岩土体温度得到有效恢复,提高系统换热效率。

5 结束语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时间不长,我国在设计方法上的研究还很不够,受基础研究及实践经验限制,有些内容只能引用国外文献。随着地源热泵技术不断发展,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也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2003年ASHRAE 应用手册

(责编:)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 所谓坡地建筑,就是指的那些在高差较大的坡地地形上进行兴建的建筑物,其最大的特点是建筑物底部的嵌固端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1]。将坡地修整成为多个连续的台地,在各个台地上兴建多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缓解当今土地资源紧张问题的主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塑造良好建筑环境的积极尝试。不过,由于坡地的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所以在上面兴建建筑物的难度也较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非常高。笔者以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为例,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技术理论,简单谈一谈关于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和措施要点。 一、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项目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整个项目分为多个地块,其中D 地块场地条件尤为复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台阶形状,高差较大;在场区的中部横贯一条冲沟;西南临水库,勘察时场区地面标高最大值70.25m,最小值51.43m,地表相对高差18.82m。整个小区包括30号-39号共10个单体,一个地下车库以及一排商业网点,其中32 号楼和网点位于车库范围之外。由于场地高 差大,不同位置的主楼基础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大概可以分为三大

类:①东侧场地高的部分需要爆破;②西侧靠近水库的需要打桩;③ 位于冲沟边缘的主楼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2、地质概况 对烟台万科御龙山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分析,得出其地质层的基本分布规律和评价如下:①第一层:素填土,厚度不均,变化较大,松散,固结性一般,工程性质差;②第二层:粉质粘土,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可塑,工程性质较差;③第三层:上层粉质粘土,场区部分钻孔分布,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中层中砂,场区部分钻孔分布,稍密-中密,饱和,工程性质一般;下层角砾混粘性土,主要分布在冲沟区域及商业楼部分区域,松散-稍密,饱和,该层土质极不均匀,局部粘性土与角砾互层,工程性质一般;④第四层:上层全风化云母片岩,风化成砂状,遇水软化、泥化,工程性质一般,承载能力一般;下层全风化闪长岩,风化成砂土状,承载能力一般;⑤第五层:上层强风化云母片岩,场区局部分布,分布区域稳定,厚度连续,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级;中层强风化闪长岩,场区局部分布,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级;下层强风化花岗岩,场区局部分布,场区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性质较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 级; ⑥第六层:上层中风化云母片岩,场区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工程性质好,为场区稳定基岩;中层中风化闪长岩,场区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

35KV高压开关柜技术规范书

35kV开关柜技术规范书2015年08月22日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项目35kV交流高压开关柜设备。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GB156-93 标准电压 GB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311.2~GB311.6-83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763-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GB1408-89 固定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

GB2706-89 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 GB2900.1-82 电工名词术语基本名词术语 GB330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GB3804-90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7354-87 局部放电测量 GB11022-8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SD/T318-89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 DL/T402-91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539-93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DL/T593-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条件 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SDGJ14-86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GB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SDJ9-88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SD334-89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技术条件 IEC-298 1kV以上52kV及以下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2.2 环境条件 2.2.1周围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40℃ 最低温度:-15℃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液压系统设计举例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是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确定液压系统主要参数、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计算和选择液压件以及验算液压系统性能等。现以一台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为例,介绍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1 设计要求及工况分析 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的动力滑台实现的工作循环是:快进 → 工进 → 快退 → 停止。主要性能参数与性能要求如下:切削阻力F L =30468N ;运动部件所受重力G =9800N ;快进、快退速度υ1= υ3=0.1m/s ,工进速度υ2=×10-3m/s ;快进行程L 1=100mm ,工进行程L 2=50mm ;往复运动的加速时间Δt =;动力滑台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μs =,动摩擦系数μd =。液压系统执行元件选为液压缸。 负载与运动分析 (1) 工作负载 工作负载即为切削阻力F L =30468N 。 (2) 摩擦负载 摩擦负载即为导轨的摩擦阻力: 静摩擦阻力 N 196098002.0s fs =?==G F μ 动摩擦阻力 N 98098001.0d fd =?==G F μ (3) 惯性负载 N 500N 2.01 .08.99800i =?=??= t g G F υ (4) 运动时间 快进 s 1s 1.0101003 11 1=?==-υL t 工进 s 8.56s 1088.010503 322 2=??==--υL t 快退 s 5.1s 1.010)50100(3 3 2 13=?+=+= -υL L t 设液压缸的机械效率ηcm =,得出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负载和推力,如表1所列。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摘要: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使得坡地建筑越来越多。坡地的地形处理是一种在新型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工作,比平坦的地形更复杂,通过设计,探讨边坡的环境如何结合实际需要,分散的高和低的地形,科学合理利用,建筑设计点的地形,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与建筑环境的生态原则相一致的。 关键字:坡地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坡地建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愈发地受到欢迎,坡地建筑指的是建在地面起伏较大处的建筑物,坡地是自然界的原生态资源,坡地建筑应该是景观建筑、原生态建筑和人文建筑。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使坡地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坡地建筑的定义 坡地建筑,即建于地面不同地形坡度的建筑物。坡地建筑是基于地貌环境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其他建筑不同,它不同于一般的一段时间,风格,流派或功能划分的建筑类型。它具有以下特性:环境形态的复杂性—坡地环境是坡地建筑生成基因之一,它的空间属性和形态特征直接影响了坡地建筑形态的组织与体现。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由于它千变万化,庞杂浩繁,因而很难准确地以某一种方式加以分类。坡地建设用地常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和安全性等人居环境的条件要素。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可使人们享受

10kV高压开关柜技术规范书1012

东方希望铝业低温烟气余热利用项目 10kV高压开关柜 技术协议书 买方:炬能热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卖方: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2015年10月 12日

目录 第一章、技术规 (3) 第二章、供货围 (23) 第三章、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25) 第四章、设备监造、检验/试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27 第五章、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30) 第六章、技术差异表 (31) 第七章、招标文件附图(共3) (32)

第一章、技术规 1总则 1.1 本规书适用于东方希望铝业低温烟气余热利用项目10kV交流高压开关柜设备,它提出了该设备的使用条件、设备的功能设计、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性能、试验、包装、运输、提供备品备件、仪器仪表供货及现场所需安装指导、技术服务、技术资料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招标方在本规书中提出了高压开关柜设备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书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如未对本招标文件提出偏差,将认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符合招标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偏差(无论多少)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中的技术差异表中。 1.4投标方须执行本招标文件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合同签订后一周,按本规的要求,投标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等清单给招标方,招标方确认。确认完毕投标方开始生产。 1.6在签订合同之后,招标人保留对本技术规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的权力,投标人应承诺予以配合。 1.7 本技术规在高压开关柜采购合同签订后,自动生效成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各方严格履行。本技术规中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1.8 投标方在投标书和投标澄清书中承诺事宜对于本高压开关柜的合同仍然有效,投标书和投标澄清书与本技术规不同之处,以本技术规为准。 2 工程概况 新建热网首站。热网首站新建10kV开关柜11面。在原厂备用间隔新增10kV馈线开关柜2面,为热网首站新建10kV开关柜配电。 3 设计和运行条件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考试重点复习题(含答案)

1.从结构的体系上来分,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主要有:_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_框架-剪力墙_结构,_筒体_结构,悬挂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 2.一般高层建筑的基本风压取_50_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采用_100_年一遇的风压值;在没有_100_年一遇的风压资料时,可近视用取_50_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乘以1.1的增大系数采用。 3.震级――地震的级别,说明某次地震本身产生的能量大小 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地面及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基本烈度――指某一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设防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采用,对重要建筑物,报批后,提高一度采用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设防烈度为_6_度及_6_度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5.详细说明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 小震不坏:小震作用下应维持在弹性状态,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中震可修:中震作用下,局部进入塑性状态,可能有一定损坏,修复后可继续使用大震不倒:强震作用下,不应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6.设防烈度相当于_B_ A、小震 B 、中震C、中震 7.用《高层建筑结构》中介绍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一般计算的是这些结构在__下的内力和位移。 A 小震 B 中震C大震 8.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 标准。请问建筑物分为哪几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按本地区设防烈度,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除甲乙丁外的一般建筑 丁:属抗震次要建筑,一般仍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 9.下列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D) A 8°抗震设计时 B 跨度较大时 C 有长悬臂构件时 D 9°抗震设计

机床夹紧、进给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 选修课

设计参数: 不计惯性负载 题目:在某专用机床上有一夹紧进给液压系统,完成工件的先夹紧后、后进给任务,工作原理如下: 夹紧油缸: 快进→慢进→达到夹紧力后启动进给油缸工作 进给油缸: 快进→慢进→达到进给终点→快速退回 夹紧油缸快速退回。 夹紧缸快进速度:0.05m/s 夹紧缸慢进速度:8mm/s 最大夹紧力:40KN 进给油缸快进速度:0.18m/s 进给油缸慢进速度:0.018m/s 最大切削力:120KN 夹紧缸行程:用行程开关调节(最大250mm) 进给缸行程:用行程开关调节(最大1000mm) 一、工况分析: 1.负载分析

已知最大夹紧力为40KN,则夹紧油缸工作最大负载 140 F KN = 已知最大切削力为120KN,则进给油缸工作最大负载 2120 F KN = 根据已知负载可画出负载循环图1(a) 根据已知快进、快退速度及工进时的速度范围可画出速度循环图1(b) 图1(a) 图1(b)

2.确定液压缸主要参数 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可知系统最大负载约为120KN 参照负载选择执行元件工作压力和主机类型选择执行元件工作压力最大负载宜选取18p MPa =。动力滑台要求快进、快退速度相等,选用单杆液压缸。此时液压缸无缸腔面积1A 与有缸腔面积2A 之比为2,即用活塞杆直径d 与活塞直径D 有d=的关系。为防止液压缸冲击,回油路应有背压2P ,暂时取MPa P 6.02=。 从负载循环图上可知,工进时有最大负载,按此负载求液压缸尺寸。根据液压缸活塞力平衡关系可知: M e F A p A p η+= 2211 212A A = 其中,M η为液压缸效率,取95.0=M η 2 46 2 111046.8910)3.04(95.031448)2 (m p p F A M e -?=?-= - = η m A D 1067.014 .31046.894441 =??== -π m D d 075.0707.0== 将D 和d 按GB2348-30圆整就近取标准值,即

10kV固定式高压开关柜技术规范书

五河华府·御水湾住宅小区10KV配电工程 HXGN15-12高压开关柜 技术规范书 安徽金石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九月

目录 1.总则 2.使用环境条件 3.技术参数和要求 4.试验 5.供货范围 6.卖方在投标时应提供的资料和技术参数7.技术资料和图纸交付进度 8.包装、运输和储存 9.技术服务与设计联络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10kV 固定式高压开关柜,它提出了该产品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本规范书的条款,除了用“宜”字表述的条款外,一律不接受低于本技术规范条款的差异。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 GB156 — 1993 标准电压 GB311.1 — 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1408.1 — 1999 固定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 GB3309 — 1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GB2900.1 -1992 电工名词术语基本名词术语 GB3804 — 1990 3 ~63kV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7354 — 1987 局部放电测量 GB/T11022 — 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条件 GB14808 — 2001 交流高压接触器 GB16926 -1997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SD/T318 — 1989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 DL/T402 — 1999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DL/T486 — 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DL/T539 — 1993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 DL/T593 — 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DL/T404 — 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上述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本技术规范出版时,所列标准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供需双方应探讨使用上述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标准之间有矛盾时,按技术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结构工程师必知的100个设计要点

方案阶段 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 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 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 距离, 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 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当需要在 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 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 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 产生的放大作用, 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在1.1~1.6 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 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 有时边坡 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 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 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 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 6。高 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 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 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 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 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 应设置伸缩缝,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框架 结构为 55m, 剪力墙结构为 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问题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word文档

10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本章提要:本章介绍设计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对于一般的液压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②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③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④发热及系统压力损失的验算;⑤绘制工作图,编写技术文件。上述工作大部分情况下要穿插、交叉进行,对于比较复杂的系统,需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最后确定;在设计简单系统时,有些步骤可以合并或省略。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对液压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内容、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1.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2.液压系统技术性能的验算。 教学难点: 1.泵和阀以及辅件的计算和选择; 2.液压系统技术性能的验算。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来表示设计的步骤及方法。 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内容、基本步骤和方法。

10.1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是整机设计的一部分,它除了应符合主机动作循环和静、动态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当满足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效率高,经济性好,使用维护方便等条件。液压系统的设计,根据系统的繁简、借鉴的资料多少和设计人员经验的不同,在做法上有所差异。各部分的设计有时还要交替进行,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下面对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予以介绍。 10.1.1 明确设计要求、工作环境,进行工况分析 10.1.1.1 明确设计要求及工作环境 液压系统的动作和性能要求主要有:运动方式、行程、速度范围、负载条件、运动平稳性、精度、工作循环和动作周期、同步或联锁等。就工作环境而言,有环境温度、湿度、尘埃、防火要求及安装空间的大小等。要使所设计的系统不仅能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还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良好的空间布局及造型。 10.1.1.2 执行元件的工况分析 对执行元件的工况进行分析,就是查明每个执行元件在各自工作过程中的速度和负载的变化规律,通常是求出一个工作循环内各阶段的速度和负载值。必要时还应作出速度、负载随时间或位移变化的曲线图。下面以液压缸为例,液压马达可作类似处理。 就液压缸而言,承受的负载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工作负载,导向摩擦负载,惯性负载,重力负载,密封负载和背压负载,现简述如下。 (1)工作负载w F 不同的机器有不同的工作负载,对于起重设备来说,为起吊重物的重量;对液压机来说,压制工件的轴向变形力为工作负载。工作负载与液压缸运动方向相反时为正值,方向相同时为负值。工作负载既可以为定值,也可以为变量,其大小及性质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坡地建筑设计要点

坡地建筑规划设计 一、坡地建筑六大设计要素 历史要素 开发坡地住宅要探寻它的传统,以前的坡地住宅怎么做,人们为什么要做坡地住宅,这都对今天的坡地建筑开发有非常大的意义。 建筑形态要素 对于坡地建筑单体,最复杂的就是住宅和地形结合的地方接地模式。复杂多变的接地模式是坡地单体住宅的典型特征。 总体布局要素 坡地建筑讲究自由的总图布局,主要是跟地形结合,有两种布局形式,一个是分散式布局,一种是集中式布局。 交通要素 坡地建筑的路网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网,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方面是地形的限制,第二个是成本的原因。 工程成本要素 作为开发商,肯定对成本要素要非常重视。因为在坡地上面做住宅,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成本上面。总图规划和项目运作都跟平地没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成本上。 情感要素 除了工程技术和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投入情感。具体来讲就是对待土地的心态和态度。五、坡地建筑景观设计1、坡地景观设计优势平缓错落的坡地地形比平地更容易营造立体绿化、立体园林,不会像平地营造水景必须掘地挖渠通道等,破坏原生地。 二、“三要四不”原则

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也是其特色。坡地有高差,做到户户有景的机会比平地上更加理想,因为坡地,一般有园林、山谷、河道,在小区设计的同时保护山区的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1.三要原则 (1)要显山露水不要影响到坡地山水自然的美,尽量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 (2)要依山就势依山造势,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户型。例如花园洋房,情景洋房。 (3)要错落有致增加景观的开阔道。山坡建筑可以令空间更加丰富,因为错落有致,令到天际线更加多层次感。 2.四不原则 (1)不随意伐木除了保护生态环境来说,具体来讲,超过15米以上的大树,或者是有价值的树种,珍贵的树种,要尽量的保留,不要砍伐,必要的时候可以移栽。 (2)不大量挖填土尽量不做大量的挖土和填土。 (3)不做太高的挡土墙认真地做总图设计,利用坡地的原件,减少很多挡土墙,挡土墙最好不要超过1.5米。 (4)架桥道路不要过高如果坡地建筑区内的道路要横过山谷,这个架桥道路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1.5米,因为挡土墙和高架桥,不单只是建筑成本比较贵,而且在视觉上会影响山坡的生态,要令到小区里面的规划一方面可以减少道路面积,做到局部的人车分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本效益。三、坡地建筑设计的七大重要环节 1.发挥坡地山体应有的特性 因为山体建筑的平地是有限的,大规模的绿化空间,大规模的广场不容易做到,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不必将平地建筑的一些条件和设计的元素强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韩庭军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韩庭军 发表时间:2019-09-18T15:54:09.6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韩庭军[导读] 在安装装配式预制构件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损伤装配式件的力学性能,在整体上提升使用的性能。身份证号码:23108419831124**** 摘要:目前,新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轻建筑系统发展,并正在努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多层建筑。装配式建筑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同时也满足了“绿色建筑”的要求,这也是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项目要求、项目地附近地质条件等因素,将设计人员对建筑物的表达反映在设计图纸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引言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结构要求。过对建筑工程中实践应用装配式结构的分析,本文总结了这种新型建筑结构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模式存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了装配式结构的设计要点。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充分掌握各种施工要点,同时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在安装装配式预制构件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损伤装配式件的力学性能,在整体上提升使用的性能。1装配式建筑简介所谓装配式建筑,简单来说就是指的预先制造好建筑结构中的各个构件,再统一将构件运送到施工场地,在施工现场用它们装配成形的建筑。早上个世纪初,人们就已经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但是最初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外表形式比较单一,所以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而到了现代,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科技与材料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有了不断的改进,时至今日,装配式建筑结构已经变得非常灵活和多样。我们可以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比喻成为一项设备生产活动,先成批量地加工好零件,再用零件拼装成最终的产品。所以,相较于传统形式的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的最大优点体现在其的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以及环保性能佳。就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2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原理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原理和现浇建筑基本类似,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将一些结构连接,并利用一些特殊构造方式实现装配建筑的完工。装配式建筑也使用了很多的节点设计,结构的刚度差异对工程质量也会产生影响,为了增强整体的抗震能力,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节点进行可靠合理的设计。装配式建筑结构能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还可以使设计与施工形成一种统一协调性。在进行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提前进行有关构件的设计以及预制作,从而保证在进行施工作业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有效提升建设施工的工作效率。然后,使用装配式结构进行施工作业,能够极大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还能加强施工作业各步骤之间的配合度。而且,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属于标准化的建设技术,能够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向着标准化方向前进。由于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技日新月异,这使得装配式结构制作的必要构件从生产工艺上开始变得更加先进,精度变得更高,装配式结构工艺的标准化使得建设工程变得节能环保,返工浪费情况大大减少。最后,装配式建筑结的优越性,可以在保障安全可靠情况下极大的加快建设效率减少工程所用时间。进行实际的工程作业时,整个施工企业首先要对装配式结构用计算进行全面化的数据化处理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工程进行分析与完善。总而言之,使用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建筑设计,不仅全方面地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施工工作效率,而且在保障质量安全下对工程建设周期全面的优化与缩短。3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3.1总设计图设计装配式建筑总设计图需要对整个建筑结构以及整体建筑设计过程进行总的概述,目的在于将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概念化。对于预制的构件与建筑设计空间之间,必须确保满足这一空间设计中,构件与预制构件装配设计空间足够,减少重复提升吊装的次数,尽量保证一次性完成装配任务。对于装配式任务,最主要的在于保障施工现场机械能够在安全运转的基础上高效进行工作,在机械运转过程中,同样需要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以及工作中相关器械以及与预制构件完整。同时有序整齐摆放预制构件,以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地面平整,降低因地面不规则而出现的施工隐患。并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工地现场清理,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从总设计图中设计人员、施工工人能够较为直观分析建筑各个空间结构以及相应的预制构件、构件节点位置,提升了建筑施工效率。 3.2整体性的结构设计在高层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对于整体性的机构建筑进行特别的关注,这是由于在整体性的结构设计中对于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具有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筑的不同细节设计部分都需要与整体的结构性设计相适应。为了使得建筑的整体结构具有的形式更为合理的分布形式,需要从整体的结构入手,对于建筑的设计进行规划。在应用的叠合板材料中,需要采单向的板材进行应用。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的内部的不同预留结构装置,对于整体的结构工作作出相应的预留,在开洞的位置中,需要规范化的对于受力钢筋进行应用。洞口位置所用的钢筋,需要根据其应用的位置以及应用的长度对于钢筋进行截断。在外面的收进楼层中,需要结合剪力墙的应用状况对于其后的钢筋设计进行浇筑的工作,并且使得墙体能够整体的平均接受力的分布。在楼层的剪力墙中,需要就其顶部的建筑状况对于其后的设计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水平式的后浇带存在着超过两根的后相连接钢筋,就能够保证整体的结构应用需求。 3.3平面、立面设计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平面、立面设计属于基础部分。在这一部分基础设计中,首先进行平面设计,设计中要与实际装配建筑具体情况相联系,并综合建筑各个部分与相关尺寸要求,科学布置内部空间,选择合适承重墙与管井具体位置,合理划分建筑内部各个空间大小,以便于发挥其空间作用。在这基础上保持建筑外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立体设计需要采用标准化、系统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设计实施方式。同时在对建筑外墙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录建筑整体的美观性,选择不同的外墙材料来进行搭配装饰,从而使得建筑美观性得到有效提高。此外还应当充分结合各种不同的组件,来提高建筑立面效果。结束语

10KV高压开关柜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

10kV高压开关柜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

工程编号:批准:审定:校核:编写:

目次 1 总则 2 技术要求 3 技术服务 4质量保证和试验 5设备规范数量和供货范围 6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7 包装、运输和储存 8 附表 附表1 买方应填写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 附表2 差异表 附表3 设备需求表 附表4 随机备品备件(包括进口件)清单 附表5 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清单

1 总则: 1.1本规范书适用于10kV高压开关柜招标,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有关最新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应按水平较高标准执行。1.4如果买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认为卖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范要求。如有任何异议,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5本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随合同一起生效。本规范书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确定。 2、技术要求: 2.l设备制造应满足下列规范和标准: a.GBI 56-93《标准电压》 b.GB311.1-8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C.GB311.6-83《高电压试验技术》 d.GB763-96--《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e.GB14O8-89--《固体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 法》 f.GB27O6-89--《交流高压电器内热稳定试验方法》 g.GB2900.1-82--《电工名词术语,基本名词术语》 h.GB33O9-89--《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i.GB38O4-9O--《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j.GB7354-87--《局部放电测量》 k.GB11O22-89--《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1.GB148O8-93--《交流高压接触器》 m.IEC42O-199O--《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的组合 电器》 n.SD/T318-89--《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

【精品】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 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机械的一个组成部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要同主机的总体设计同时进行.着手设计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机地结合各种传动形式,充分发挥液压传动的优点,力求设计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的液压传动系统。 1.1设计步骤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并无严格的顺序,各步骤间往往要相互穿插进行。一般来说,在明确设计要求之后,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液压执行元件的形式; 2)进行工况分析,确定系统的主要参数; 3)制定基本方案,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选择液压元件; 5)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6)绘制工作图,编制技术文件。 1.2明确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是进行每项工程设计的依据。在制定基本方案并进一步着手液压系统各部分设计之前,必须把设计要求以及与该设计内容有关的其他方面了解清楚。 1)主机的概况:用途、性能、工艺流程、作业环境、总体布局等; 2)液压系统要完成哪些动作,动作顺序及彼此联锁关系如何; 3)液压驱动机构的运动形式,运动速度; 4)各动作机构的载荷大小及其性质; 5)对调速范围、运动平稳性、转换精度等性能方面的要求; 6)自动化程序、操作控制方式的要求; 7)对防尘、防爆、防寒、噪声、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8)对效率、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制定基本方案和绘制液压系统图 3。1制定基本方案 (1)制定调速方案 液压执行元件确定之后,其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控制是拟定液压回路的核心问题.

方向控制用换向阀或逻辑控制单元来实现。对于一般中小流量的液压系统,大多通过换向阀的有机组合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对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现多采用插装阀与先导控制阀的逻辑组合来实现。 速度控制通过改变液压执行元件输入或输出的流量或者利用密封空间的容积变化来实现.相应的调整方式有节流调速、容积调速以及二者的结合——容积节流调速。 节流调速一般采用定量泵供油,用流量控制阀改变输入或输出液压执行元件的流量来调节速度。此种调速方式结构简单,由于这种系统必须用闪流阀,故效率低,发热量大,多用于功率不大的场合。

坡地建筑设计要点

坡地建筑设计控制要点 一、建筑方案 1、建筑方案公司一定要有坡地建筑设计的经验,其次必须紧扣规划用地条件(尤其注意有无航空限高等特殊因素)、产品策划报告; 2、方案开始设计前,一定要对用地清表(主要清楚场地内杂草、灌木、遗留构筑物、建筑物等),并对清表后地形进行等高线测绘。等高线测绘范围一定要超出红线,延伸20~30米,如相邻的市政道路或小区比较近,也纳入测绘范围(小区测绘关键性区域); 3、建筑单体方案基本确定后,反扣到总平图上,首先确定道路线型、交叉路口的标高。因为只有道路标高确定后,才能确定建筑单体的±0.00的绝对标高,并且将前花园入口与小区道路相交位置的标高标出来。 4、梳理场地内的挡墙。坡地建筑的特点所决定了场地内或红线周围有一定的挡墙,并单独用线性表示,并且将建筑主体内的挡墙用另一种线型标示出来。存在掉层的别墅,别墅之间的室外挡墙的起点与终点一定是半地下室挡墙; 5、单体建筑设计的时候尽量少采用单跨结构、花池等,注意控制赠送面积的方式; 二、施工图阶段 1、地质勘查。(1)如公司成本控制得比较严格,建议对建筑单体一柱一勘察。这样做不仅责任明确,而且可以减少现场处理基础超深问题的时间;(2)挡墙的地质勘察。按照建筑总图上挡墙的平面布置,建议按间距10~15米布孔,并查明有无滑坡体; 2、挡墙设计。(1)建议这一部分由地勘单位进行。因为现在的建筑设计单位对超过图集高度的挡墙,在技术上有一定困难,且没有相关的设计资质;(2)地勘单位对现场的情况比较熟悉(应注意在地勘招标时,应将挡墙设计纳入其中);(3)挡墙设计一定要结合景观总平图; 3、施工图设计。(1)施工图设计单位一定要有坡地设计经验;(2)形成完整的《设计任务书》。在设计之前应对设计单位全面交底,问题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其中可以纳入建设单位设计部各专业的看法、设计思路,因为这个时候你比设计单位熟悉方案、场地等,千万不能含糊其词;(3)首先需要在建筑总平图上把室外和主体内的挡墙标示出来,一是为了方便结构专业分析场地,方便结构建模;二是,如果需要提前做场平的话,可以提前招标、施工(个人建议最好施工图出完后在进行场平,因为场平除了建筑总平图之外,还需要看建筑单体图,在存在吊脚层的时候尤其重要,可以避免开挖过深);(4)时间控制节点尽量合理。尤其注意,同样面积的坡地建筑施工图设计时间是平原建筑的1.5~2.5倍,有些地形复杂的可以达到3倍;(5)在设计经济指标中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一定要讲明如何计算,明确计算公式,计算范围等。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郭冲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郭冲 发表时间:2019-09-11T15:54:04.1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郭冲 [导读] 地震带来的震荡可能会使建筑物变形,甚至是出现倒塌的现象,即便是经过地震没有很大的影响,其基本的抗震能力也会进一步降低。 河南中核五院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较大,特别是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和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常见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从而更好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 一、抗震设计面临的问题 1、建筑高度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我国的建筑物大多以高层建筑为主,对于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有着一定的标准要求。但是有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全然不顾设计标准,超过设计标准加建楼层,一旦发生地震,这些建筑物的抵抗力就会大大的降低,地震带来的震荡可能会使建筑物变形,甚至是出现倒塌的现象,即便是经过地震没有很大的影响,其基本的抗震能力也会进一步降低。 2、建筑位置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而且人口的数量仍旧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国可实际应用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相关开发商可能不会考虑建筑的地点是否适合建造房屋,对地理位置不能够进行合理的选择。建筑的地点需要具备开阔的基本性能,地理位置要平坦,土体要坚实,河流附近和山坡边缘都不是合适的建筑地带,在选择地址的时候应该考察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在类似的地带建造房屋,对于地震活跃的地带和大陆板块的衔接地带都应该尽可能避免建造房屋,这样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 3、建筑材料问题 建筑的选材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对于地震频发的地区,其建筑材料的选择更加有严格的要求,在我国的建筑过程中,其建筑结构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一旦发生侧移就会带动更大程度的位移,建筑结构中的钢框架一旦发生位移就会造成建筑结构的负载增加,相应的抗震性能就会减弱,应该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1、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 抗震设计时,要保证发生小地震时安全,不会给住宅造成毁坏;当发生中级地震时,住宅所受的损坏不大,不会为居民带来安全威胁,并且住宅所损坏的结构可以修复并继续使用;当出现大地震时,不会倒塌,可以给人们空间、时间及时逃离。结构抗震设计目标总得来讲就是:小震安全可靠、中震损坏可修、大震高楼不倒。 2、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优化结构抗震设计的目的。首先,住宅结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刚性和弹塑性,在地震力影响住宅时不会因为刚性过硬或者弹塑性过大,使得其的结构发生无法修复的形变。其次,由于强震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余震,这时就不允许住宅结构过度追求抗震能力,这会导致住宅刚性过大,而无法承受余震带来的压力,这就要求在抗震设计时既要抗住强震的破坏力,又要承受得了余震的多次侵扰。最后,为了避免刚性太小,导致住宅结构在余震攻击下变形过大而无法修复,所以要求建筑具备延性良好的分体系,防止住宅在强震中集体崩塌。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强弱与周边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抗震能力弱的建筑会直接威胁到建筑结构内及周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周边建筑和设施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实践,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谨慎选择建筑抗震结构、合理的布局减少地震带来的能量、建筑中设置多重抗震防线,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1、谨慎选择建筑抗震结构 谨慎的选择建筑抗震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选择强度较优、刚度较高的建筑结构主体,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结构的变形,同时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针对建筑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必须的措施,防止安全性问题的出现。 2、合理的布局减少地震带来的能量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中对建筑采取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和定量分析能有效的减少地震灾害的能量输入,增加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在建筑进行施工中其地基要尽量的选择在比较坚硬的场地,同时要尽量的避开地震活跃范围,减少地震余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共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3、在建筑中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要设置多重抗震防线,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可以将延展性好的构件加入到建筑物的抗震体系中,可以将其视为第一道防线,同时可以将一些其他的建筑构件作为第二、第三道防线,这样在地震发生时,第一道防线遭到破坏后,可以利用其他的防线进行抵抗地震的后续冲击力,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常见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4.1防震缝的设计 在预防地震的基础原则上展开抗震结构的设计,对于一些没有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应该在一定的地点设置相关的防震缝,利用防震缝可以有效的分解建筑的内部结构,使得建筑内部结构呈现出独立的单元,缝隙的两侧应该预留出合适的宽度,这样可以使得防震缝同上层建筑物分开,当地震发生时,防震缝可以很好的减缓地震带来的波动程度,建筑的某一单元受到损害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