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姓名:二年级()班学号:成绩:

(字体端正2分,卷面干净1分)

一、填空。(29分,每空1分)

1、5000克=()千克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

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

一本数学书重300()一袋大米50()

3、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4、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5、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6、按从重到轻排列。

600克1千克20千克3000克

( )>( )>( )>( )

7、把不对的单位圈出来,在不对的单位下改正。

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8、圈出下面物品正确的重量。

桃子小孩小兔鸡蛋

2克3千克2千克7克

200克30千克20千克70克

2千克300千克200千克700克

二、选择。(8分,每题2分)

1、18个1角硬币大约重18()。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三、计算。(共31分)

1、直接写出得数。(11分)

7000+600=36÷4=40÷8=2700-700=

8×3=0×9=65+40=900+100=

1千克+2千克=50千克-20千克=1千克-700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物体,( )大约重1克。 A.一枚2分硬 B.一个文具盒 C.一个鸡蛋 2、一头牛大约重( )。 A.100克 B.200克 C.200千克 3、1袋糖重500克,10袋这样的糖重( )千克。 A.500 B.5000 C.5 4、下面的三句话,说法不正确的有( )句。 ①5千克比5000克少。 ②一块橡皮大约重2千克。 ③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 A.1 B.2 C.3 5、小明重25千克,小芳比小明轻一些,小芳大约重( )千克。 A.26 B.10 C.22 6、一袋牛奶重200克,( )袋这样的牛奶重1千克。 A.50 B.5 C.10 7、一袋饼干的净含量是400克,4袋这样的饼干的净含量( )2千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8、妈妈买回2千克果冻,分给小丽和小华各一半,小丽分得() A.100克 B.10克 C.1000克 9、一千克盐和一千克棉花相比,()重。 A.一千克盐 B.一千克棉花 C.一样重 10、8吨﹣640千克=()千克. A.8640 B.7360 C.160 二、填空题 1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鸭重2000( )。 (2)小刚的体重为35( ),身高为136( )。 (3)一块橡皮重8( )。 (4)亮亮的妈妈去超市买了一袋大米,重10( ),一袋苹果,重2( ),一袋面包,重200( ),乘坐载重1000( )的电梯到达9楼。

12、在里填上“>”“<”或“=”。 6千克6000克 3098千克3098克 999克1千克 700克7千克。 13、一瓶墨水重200克,( )瓶这样的墨水重1千克,一个乒乓球重3克,50个乒乓球重( )克,1000个乒乓球重( )克,合( )千克。 14、一包薯条重200克,售价5元,( )包这样的薯条重1千克,买1千克需要( )元。 15、一瓶果汁重205克,( )瓶这样的果汁大约重1千克。 16、1800千克=( )吨( )千克。 1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000克 1200千克 9千克 20克 ( )<( )<( )<( ) 18、看图填一填。 一只鹅的质量=( )千克,一只鸡的质量=( )千克,一条鱼的质量=( )千克。 三、判断题 19、6千克海绵一定比6000克铁块轻。 ( ) 20、3999克与4千克相比,3999克重。 ( ) 21、小明出生时的体重大约3千克。 ( ) 22、一只鸡大约重500千克。 ( ) 2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四、计算题 24、计算(直接写出结果) 300克+1600克= 2000克+6500克﹣2千克= 400克+1070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 知识梳理 一、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比较物体轻重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还可以看包装上的标注等 二、千克的认识 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右叫作公斤.如果所用的称是以千克作单位,那么称重时指针指着几,就说明物品的质量是几千克.生活中人们习惯把质量称为重量. 三、克的认识 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 四、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模块一认识千克 例1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例2 下图的物品一共重多少千克?

例3 商店一共要运9袋大米,每袋重55千克,用下面这辆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 例4 “>”“<”或“=” 变式1 估一估,连一连

变式2 (1)4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2)如果每千克大米5元,买一袋大米要花多少钱? 变式3 看图填空

变式4 在括号里填上“克”或“千克”

模块二认识克 例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例6 选一选 (1)一瓶酱油的净含量为2千克,如果把这瓶酱油放在盘秤上称一称,盘秤上会显示() A、2千克 B、比2千克大 C、比2千克小 (2)一个的质量约为()克 A、20 B、200 C、200 (3)下列选项中()的质量以“g”作单位比较合适 A、一个鸡蛋 B、一辆汽车 C、无法比较 (4)(易错题)3999克与4千克相比,() A、4千克大 B、3999克大 C、无法比较 例7大瓶装牛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克?两瓶牛奶的净含量一共是多少克?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有意识地去感受。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1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1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还有“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这些素材生活,选自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带着新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周围,去了解物体。 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 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 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 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 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单元测试题与及答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单元测试题精选(含答案) 学校: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枚纪念币重80_____,横线上应填的单位名称是( ) A .千米 B .克 C .吨 D .米 2.把1千克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每人分得( )。 A .100千克 B .10千克 C .100克 3.一瓶香油约重100( ) A .克 B .千克 4.一袋盐重500克,( )袋盐重2千克。 A .2 B .3 C .4 5.下列数量中最重的是( ) A .200克 B .5千克 C .4500克 6.1千克棉花和1千克钢铁,( )重。 A .棉花 B .钢铁 C .一样 二、填空题

7.5000克=(________)千克6千克=(_________)克8.下面的物品有多重?填一填。 9.计算 50克+80克= ________ 100克- 40克= ________ . 40千克÷5=________ 6千克×7= ________. 72克÷9=________ 3千克+5千克+10千克=________. 4千克+500克=________克6千克-700克=________克10.5000克=(____)千克6千克=(____)克200克+800克=(____)克=(____)千克 11.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苹果约重100(____)一个鸡蛋约重55(____) 一个铅球重4(____)一只母鸡重4000(____)一本数学书重300(____)一袋大米重25(____)12.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 1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猜一猜 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奶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 认识各种秤,指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 (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0”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 3、掂一掂 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交流感受。 4、找一找 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

5、小结 (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 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根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情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 2、掂一掂 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三)发现1千克和1000克的关系 1、算一算 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0克。(一起数到1000克) 2、称一称 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1”呢?启发学生发现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克。(简单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 3、设疑激思 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0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4、读一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 1、小组活动 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流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2、代表汇报 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 3、拓展思维 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 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千克和克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千克和克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比一比谁重() A.B. 2.小明比小樱轻1千克,小云比小明轻2千克,最重的是() A.小明B.小云C.小樱 3.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B.千克C.克 4.质量最接近1吨的是() A.10瓶矿泉水B.25名六年级学生 C.1000枚1元硬币D.100升水 5.平均每个同学体重25千克,()名同学重1吨. A.40B.4C.400D.4000 6.水果店运进1吨水果,卖出600千克,还剩() A.1600克B.400克C.400千克 7.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重. A.铁B.棉花C.一样 8.大写字母T代表() A.千克B.吨C.克 9.一袋面粉重25() A.克B.千克C.吨 10.一瓶醋重500克,4瓶醋重() A.2千克B.2000千克C.200克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如图,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吊着4只不同重量的鸽子,号鸽子最重,号鸽子最轻,号鸽子和号鸽子一样重.

12.在天平的一端放入物品,另一端放入积木块(每块积木块质量相等)来测各种物品的质量,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物品积木块数 5 卷笔刀 5 尺 笔袋7 钢笔10 橡皮3 (1)最重的物品是:. (2)最轻的物品是:. (3)轻重相同的物品是:和. (4)钢笔与笔袋相比,比重块积木块. (5)笔袋与橡皮的质量之和,与的质量相等. 13.450千克=吨 14.1号空杯重克; 2号杯中的水重克; 估计3号杯中的水重克.

15.2千克铁和2千克水重.(填“一样”或“不一样”) 16.把158kg、20000g、1t400kg、5000kg,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7.一枚一元硬币大约重6. 18.两块巧克力重5克,块这样的巧克力重1千克.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一袋盐重25吨..(判断对错) 20.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7t60kg+450kg 10km﹣8km200m 2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判断对错) 22.1吨铁要比1吨棉花重得多..(判断对错) 23.1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共5小题) 24.一辆重3000千克的车上装着2台同样的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现在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能安全通过? 25.工地上需要沙子1800千克,水泥900千克,准备用一辆载重3吨的火车来运这些沙子和水泥,会超载吗? 26.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27.小华家买回2千克食盐,用了800克,还剩多少克? 28.一台机器重570千克,有8台这样的机器,一辆载重3吨的汽车能一次运走吗?(写出计算过程) 五.操作题(共2小题) 29.估一估,如图物品各有多重,再连一连 30.估一估、连一连.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练习题

=== 31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作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作单位。 2、一个大冬瓜约重6()。一个菠萝大约重700()。 3、一个2分硬币约重()克,()个2分硬币约重1千克,所以1千克=()克。 4、比56千克多9千克是()千克,81千克比23千克多()千克。 5、3千克=()克9000克=()千克 6000克=()千克10千克=()克 4500克=()千克()克6543克=()千克()克200克+800克=()千克1500克-900克=()克 1千克-500克()18千克-9千克()300克+700克()3千克×3=()56克÷8=()63千克÷9=() 二、想一想,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个足球重250(),李珠体重是32(),一个雪梨重160()一个乒乓球重(),一袋洗衣粉重(),一支牙膏重100()三、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1988克2千克7千克7000克3千克200克3千克 460克6千克62克 四、连一连。 62千克10千克1000克 五’解决问题。(27分) 1.1千克水果糖平均装两袋,5千克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8袋这样的水果糖重多少千克? 2.商店把20千克软糖,36千克硬糖混合在一起平均装在8个袋子里,每袋装多千克?

. 3.一箱苹果重 48 千克,平均分给 6 个人,每人分得几千克苹果?现又来了 2 个人,这 时每人分得几千克苹果? 4、小林的体重是 30 千克,爸爸的体重比小林的 2 倍还多 10 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 克? 5、 有两袋苹果,第一袋苹果重 9000 克,第二袋苹果比第一袋少 6500 克,第二袋苹果重 多少克?两袋苹果一共种多少克? 6.养鸡场第一季度产蛋 2568 个,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少产蛋 168 个,第二季度产蛋多 少个? 7、猜一猜,有多重? 8、平均分给 5 个班,每班分到多少克桃子?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教案(经典教案)

《千克和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图片(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千克。 出示两种食品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重吗? 生:我可以掂一掂。 生:我还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什么作单位吗?是千克,它又可以写成kg。(板书“千克”)。千克又叫公斤。 出示一张秤的图片,让同学们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二)认识克。 师:学习了千克后,老师这有一袋食品,同学们谁能帮老师称一称啊? 师:咦,这袋食品的重量不足1千克,我们要怎么记呢? 生:我们可以用比“千克”还要小的单位来记录它的重量。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重量的单位除了千克,

还有一个,那就是“克”,它还可以写作g。(板书“克”)所以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就是135g。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看看大约重多少克。 (三)学会千克和克的换算。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好,蘑菇老师知道大家学得很好,所以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重多少克?大家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就是1000克。 生:1000克的数字太长了,有没有办法把它简便的记一下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的很好。其实1000克=1千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1千克=1000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30) 找同学回答图上的每台秤所显示的数字各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30) 学生思考,在书本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1、认识秤。 提问: __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测试题.doc

克、千克、吨 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 1、吨用字母()表示,千克用字母()表示,克用字母()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袋洗衣粉重800()。(4)一部电梯的最大载重约是1()。(2)一包水泥重 50()。(5)一头大象约重2() (3)一根粉笔重约5()。(6)一个鸵鸟蛋的重量约是1500()(7)一支牙膏长 15()(8)火车每小时行 180() (9)一个苹果重120()(10)一块橡皮重15 () (11)一张床长 2 ()(12)一袋面粉重25() (13)买 2()苹果需要 9 元钱(14)火车每小时行150()(15)一枚硬币厚约1()(16)一枝铅笔约重10() (17)你平时上课用的课桌长为1(),宽为 60(),高为 7 ()。 3、2000g = ()kg 5000kg = ()t ()千克 =8 吨 3t= () kg ()克 =8 千克6000 克=()千克 3 千米 + 50 米 =()米6050 千克 = ()吨()千克 6 米 = ()分米45 毫米 = ()厘米()毫米 3 吨 = ()千克7000 米 = ()千米 120 分 = ()时50 千克 +3000 千克 = ()吨()千克 4、水果店出售水果情况 种类苹果桃草莓 上午5000 克15 千克2400 克 下午9 千克()克()克 合计()千克17 千克 6 千克 二、在○里填上“>“、“<”或“=”。

4000 克○ 40 千克805 克○ 8 千克 500 克 75 克○ 705 克 1 千克 30 克○ 1030 克 6800 克○ 6 千克 800 克 1 千克○ 100 克 三、判断 1、一根火腿肠的质量为100 千克。( 2、一颗大白菜重 4 克。() 3、爸爸的体重是175cm。() ) 4、一瓶果汁重500. 千克。() 5、举重冠军能举起250 千克的杠铃。() 四、选一选 1、下列各重量中最重的是(),最轻的是( 吨千克 C.8560克 2、一瓶醋重 500 克, 4 瓶醋重()。 A 、2 千克B、2000千克C、200克 )。 3、3 盒草莓共重24 千克,平均每盒重()。 A 、800 克 B 4、1 吨 880 千克比 A 、120 千克 B 、8000 克 C 2 000千克少( 、 80 千克 C 、8000 千克)。 、 220 千克 5、北京牌载重汽车的载重量是8000 千克,合( ) 吨。 B .80 五、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 350 克白糖和 260 克红糖,买的白糖比红糖多多少克?

苏教版三上千克和克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三上千克和克单元 测试题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 1、5000克=()千克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2、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3、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 1988克○ 2千克 7千克○ 7000克 3千克200克○ 3千克 460克○ 6千克 62克○ 62千克 10千克○ 1000克 1千克○1010克4、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 常用()作单位。 5、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克。 6、一个5分硬币重1克,()个5分硬币重10克。 7、1000克比700克多()克,1千克300克=()克 8、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 二、选择。 1、18个鸡蛋大约重1()。A、克B、米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B、<C、= 3、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三、连一连。 一只梨一只母鸡一头牛一只羊一枚2分硬币 200千克35千克5克160克3千克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袋面粉重25_______ 一个鸭蛋约60____ 一辆卡车可以装货4000____ 一块水果糖约重3_ _ 爸爸的体重约70_____ 四个苹果约重500___ 一个苹果约重100 一个铅球重4_____ 一本数学书重300_____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一、填空。 1、5000克=()千克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 3、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4、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5、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二、选择。 1、18个鸡蛋大约重1()。A、克B、米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B、<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A、240B、2400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600=72÷7=98÷8=2700-700= 12×3=0×24=65+40=900+100= 1千克+2千克=50千克-20千克=1千克-700克=2、列竖立计算。 96÷8=56÷2=75÷3=87÷3= 四、列式计算。 1、95里面有几个5? 2、被除数是78,除数是5,商几余几?

五、连一连。 一只梨一只母鸡一头牛一只羊一枚2分硬币 200千克35千克5克160克3千克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2、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3、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4、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5、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6、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重庆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重庆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下图,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A. 30 B. 60 C. 100 2.下面的物体,大约重1千克的是()。 A. 一头猪 B. 一个大冬瓜 C. 2包食盐 3.一瓶醋净含量是500克,如果把这瓶醋放在盘秤上称一称,那么,盘秤上显示的质量()。 A. 等于500克 B. 比500克大 C. 比500克小 D. 无法确定 4.1吨钢材与1000克棉花相比() A. 钢材重 B. 钢材轻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5.5千克和6千米相比( )。 A. 5千米比6千克多 B. 5千米比6千克少 C. 无法比较 6.()最接近1千克. A. 一根跳绳的长度 B. 汽车的载重量 C. 两包盐的重量 7.王力的体重是45( )。 A. 克 B. 千克 C. 米 8.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和5个苹果差不多重的是()。 A. 一颗草莓 B. 一个菠萝 C. 一匹马 9.1千克油和1千克水比较()。 A. 油重 B. 水重 C. 同样重 10.一个足球约重()克。 A. 60 B. 440 C. 6000 11.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重。 A. 铁 B. 棉花 C. 一样重 D. 不一定12.一袋食盐重500克,两袋食盐重()。 A. 1千克 B. 1克 C. 100克 二、填空题

13.比较大小。 1010________1200 308________199 3千克________3000克 80克________2千克1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重200________ 一只重80________ 15.在横线上填上“>”“<”或“=”。 6900克________7千克 8千克________5千克 2019________2109 490________1000 16.在横线上填上“>”“<”或“=” 1千克________999克 6000克________6千克 8克________8千克 3700克________3千克 6900克________7千克 8400克________84千克 1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6千克=________克 2000克=________千克 6000克=________千克 5千克=________克 2千克=________克 5000克=________千克 18.桃心飘向哪儿? 2千克________ 2000克 5千克________ 4900克 800克________ 1千克 3500克________ 4千克 4千克________ 3800克 5千克________ 500克 19.1千克里面有________个10克,998克与1千克相差________克。 20.在横线上填上“>”“<”或“=”。 4千克________400克 3100克________3千克 100克________1千克 8千克________8000克 4050克________5千克 6000克________6千克 三、解答题 21.五个小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连一连并写出算式。 22.一袋大米重50千克,一辆卡车可以装160袋这样的大米,这辆卡车可以装多少吨大米? 23.1千克小麦可以磨出0.85千克面粉,1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多少千克面粉? 1000千克呢? 24.估计一下32个西红柿大约重多少千克。 25.小兰体重26千克,小刚体重32千克。

最新《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最新《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 教学重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2、物体质量的估量。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生:1盒饼干110克。生:一桶豆油5千克。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学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一个橡皮头。……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学生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生:500克。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生:砂糖。生:一样重。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师称重,学生观察)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师:所以……(板书)1000克=1千克。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 (师辅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