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之令狐文艳创作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之令狐文艳创作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之令狐文艳创作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之令狐文艳创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令狐文艳

《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根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引导学生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

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二)新知探究

1、五四运动的爆发(10分)

①、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内容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要求、结果)

3、五四运动的扩大及结果(8分)

师: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师:结合教材第61页内容,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生: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师: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生: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师: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师: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生: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在讲述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10分)

①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思,并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和五四精神的内涵。

②、弘扬五四这个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说明“在和平年代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关注“理性爱国”这一话题,提高学生对国际现象的理性认识。

5、最后,在激昂的《中国共青团团歌》的背景音乐下,我展示以下几幅图片,突出五四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伟大的中国梦而

努力奋斗!

观看《五四运动》片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明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勇于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这也达到了学习历史,以史鉴今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探讨本节课所学所感。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教材第62页的课后活动

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

五四运动说课稿精装版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 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我将其归结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初二学生实际,本课的三维目标我是这样确立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史料、图片和电影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五四精神;难点则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运用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我将采用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以激昂雄壮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入课题: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28分钟) 本节的三个子目,我将其分为三个篇章,即寻源五四、感知五四、弘扬五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第十三课五四运动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 教而不研则罔 课 题:五四运动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时代的曙光》的单元主题下,它发挥了动员广泛的群众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促进先进的中国人从以西方为师到以俄为师、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重大转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设置 课标: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知识目标:掌握五四运动过程、爆发背景、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资料、运用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PPT 材料辅助,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的历史观。通过感悟“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64512188.html,][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64512188.html,] 学情分析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大胆地发表见解。 “四基三点” 基本知识:掌握五四运动过程、爆发背景、历史意义 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资料、运用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 科网] 重难点处理方法 针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相关史料和影视片段,带领学生感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如视频导入、图片和史料的呈现) 针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来源:Z 。xx 。https://www.doczj.com/doc/864512188.html,]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864512188.html,]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 图示法 学法:读图法 分析法 流程及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2分钟) 视频导入(图片导入) 解读目标 (1分钟) 自主学习 (10分钟) 要求:1、先整体感知课本,仔细阅读,并作好勾圈点划。 2、注意动脑筋、图表、图片、地图、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 3、学生讲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叙述其过程) 合作交流 (5分钟) 小组交流五四运动的影响 展示释疑(10分钟) 分层展示重点内容 知识拓展 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比较[来源:学,科,网Z,X,X,K] 达标检测(5分钟) 课堂小结(2分钟) 评价设计 ; 分值评价、激励性语言评价 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能力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说课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是岳麓版高一历史17课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五四精神 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

(四)教具准备及课时安排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 二、教法采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本人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小组讨论回答得分法等,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本人还将采用倒叙法,打破教材结构,把五四运动背景放到五四运动经过、结果之后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讲授。对五四运动经过和结果的讲授,本人将采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融于其中。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充满激情,自始至终的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三、学法指导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课堂中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并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深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等,并指导学生用归纳法构建知识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情境设计: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北京大学100周年华诞上的讲话内容:“同志们,朋友们,今天五四青年节,79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提问“五四运动精神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来导入。 二、讲授新课(38分钟) (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13分钟) 本目的讲授,采取指导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进行角色表演的方法来突破。 场景: 时间:1919年6月28日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括: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 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根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引导学生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知识。 、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 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二)新知探究 1、五四运动的爆发(10分)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19171919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 运动说课稿 https://www.doczj.com/doc/86451218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 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五四运动》word说课教案

《五四运动》word说课教案 三官寺中学邓春艳 《五四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五四运动》。根据现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优化思考五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 一、教材分析 《五四运动》是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重点课。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世纪的中国命运。本课的重点是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是五四精神的理解及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目标定位 针对八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理性思维也有了一定发展的特点,同时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影响等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三、教法分析

根据本课内容及学习要求,针对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较低的特点,我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歌曲、视频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程度不一的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情景设置法:五四运动的时代离现在比较远,学生难以想象。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共鸣。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以激昂雄壮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因势利导引入要学习的课题:五四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本节课新课讲授过程中,我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四个小标题:五四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来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言简意赅的标题能让学生迅速理清课文的思路,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 1、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因为八年级学生还未接触过世界历史,所以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本课的一个难以理解的内容。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巴黎和会的视频。教师设问: 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吗,以什么身份参加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合理要求,结果怎么样,中国是当时的战胜国,为什么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呢,中

第13课 五四运动 知识点

第13课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概况: 前期: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 后期:时间:1919年6月3日地点: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4、结果:直接目标得以实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5、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 6、五四精神:爱国、进步 7、相关节日:五四青年节 【材料研读】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课后活动】 (1)C (2)假如你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名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行 径,请你拟写一张进行爱国宣传的传单。 告全国同胞书 亲爱的同胞们: 中国代表在法国巴黎和会上的正义要求,遭到了英、法、美等列强的拒绝。帝国主义列强竟然还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 同胞们:青岛危急!山东危急!中国危急!中华民族,危难当头。希望全国各界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同胞们:快觉醒吧!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家园,请加入我们的行列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北京爱国学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些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

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之令狐文艳创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令狐文艳 《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根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引导学生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