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表水工艺处理基本知识

地表水工艺处理基本知识

地表水工艺处理基本知识
地表水工艺处理基本知识

给水工艺处理基本知识

一、城镇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分类和组成

供水系统分类:

供水系统是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组成的总体工程。

供水系统的分类:

⑴按水源分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系统;

⑵按供水方式,分为重力供水系统、压力供水系统和混合供水系统;

⑶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供水和消防供水系统;

⑷按服务对象,分为城镇供水和工业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组成:

供水系统一般由取水构筑物、原水输水管(渠)、水处理构筑物、调节及增压构筑物、配水管网等部分组成。

1.取水构筑物: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

2.原水输水管(渠):将取水构筑物取集的原水送入净水厂处理的管(渠)

设施。

3.水处理构筑物:对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用户对水质要求的各种构筑物,

通常把这些构筑物布置在水厂。

4.调节及增压构筑物:贮存和调节水量、保证水压的构筑物,如清水池、泵

站等,一般设在厂内,也可在厂内外同时设置。

5.配水管网:用以向用户配水的管道系统。

分质、分压和区供水:

统一供水系统是指城镇供水系统将生活、生产、消防三者合一,统一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

除了统一供水系统外,还可分为:分质供水系统、分压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系统。

1.分质供水系统

根据不同用户对水质要求不用,采用分质供水的系统。如将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用水与城镇供水系统分开单独设置的供水系统;将海水或城市污水处再生后作为厕所冲洗、绿化等杂用水供水系统。

2.分压供水系统

根据管网分压的不同要求,分别供应的系统。如城镇中某些高层建筑区,或地势较高的地区要求较高的供水压力,可采用不同的压力供水系统。

3.分区供水系统

在一个城市中由于地形不同形成分别供水的成为分区供水系统。按布置方式可分成并联供水系统(由同一泵站分别向二区单独供水);串联供水系统即高区泵站从低区取水,然后向高区供水。

影响供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1.城市规划的影响

2.水源的影响

3.地形的影响。

.供水水量、水质、水压要求

供水量一般由以下各项组成:

1.综合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用水

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4.管网漏损水量

5.未预见用水 6 消防用水。

供水系统中水厂设计规模应按上述1-5项的最高日用水量之和确定。在净水厂各个构筑物设计时,还应考虑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他用途所需要的用水量。

水质要求:

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是指居民用户的龙头水要求达到的水质。

水压要求:

供水管网的最小服务水头是指城镇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可维持的最小水头。

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供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一层为10m,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增加4m。

二、取水系统

.供水水源

地下水源的特点:

水质澄清、水温稳定、分布面广。但地下水径流量较小,有的矿化度和硬度较高,如铁、锰、氟、氯化物、硫酸盐等。

地表水源的特点:

水量充沛、流量较大,由于受地面各种因素影响,水质通常表现出与地下水相反的特点。例如,河水浑浊度较高(特别是在汛期),水温变幅大,有机物和细菌含量高,地表水易受到污染。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形式

按水源分,有江河、湖泊、水库、海水取水构筑物;

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分,有固定式(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和活动式(浮船式、缆车式)两种。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

1.设在水质较好地带

2.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具有稳定河床和河岸

3.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影响

4.尽量不妨碍航运和泄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体规划的要求。

三、水泵与水泵站

.水泵的基础知识

泵的分类

泵分为三类:叶片式泵、容积式泵、其他类型泵。

1、叶片式泵

叶片式泵是通过工作叶轮的高速旋转运动,将能量传递给流经其内部的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的泵。

(1)按工作原理分: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它们的叶轮入流方向皆为轴向,所不同的是叶轮出流方向。

(2)按泵轴的工作位置分为卧式泵、立式泵、斜式泵;

(3)按压出室形式可分为蜗壳式和导叶式泵;

(4)按叶轮的吸入方式可分为单吸式泵和双吸式泵;

(5)按泵的叶轮级数目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

2、容积式泵

容积式泵是通过工作室容积周期性变化,将能量传递给流经其内部的液体。按工作室容积变化的方式又可分为往复式泵和回转式泵。属于往复式的有活塞泵;属于回转式泵有齿轮泵、螺杆泵。

3、其他类型泵

其他类型泵工作原理各异,如射流泵、水锤泵、气升泵等。它们基本上都是利用工作液体传递能量来输送液体。

泵站分类:

按其在城镇供水中的作用可分为一级泵站、二级泵站、加压泵站。

一级泵站的功能:将水从水源输送到净水构筑物的泵站,又称进水泵站、浑水泵站。

二级泵站的功能:将净化后的水输送到管网、用户或水塔的泵站,又称送水泵站、清水泵站。

加压泵站的功能:在管网中提高水压的泵站,又称中途泵站。

离心泵

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是离心泵在启动之前,应先用水灌满泵壳和吸水管道,然后驱动电机,使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此时,水收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叶轮,经蜗形泵壳中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道,由压水管道输入到管网中去;与此同时,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吸水管而源源不断地流入水泵叶轮,水又受到高速转动叶轮作用,被甩出叶轮而输入压水管道。这样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泵的主要零件组成

(1)叶轮:叶轮的作用是将动力机的机械能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传递到液体,使被抽液体获得能量;叶轮常由盖板、叶片、轮毂组成。叶轮有封闭式、敞开式、半开式之分,一般都用封闭式。

(2)泵轴:用来旋转泵的叶轮,常材料是碳素钢和不锈钢。叶轮和轴之间用

建来连接,泵中一般采用平键。

(3)泵壳:泵壳通常铸成蜗壳型。泵壳顶上设有充水和放气的螺孔,以便在泵启动前用来充水和排出泵内空气。泵壳底部设有泄水螺孔,当泵停车检修时用来放空积水。

(4)泵座:泵座上有与底板或基础固定用的法兰孔。在泵座的横向槽底设有泄水螺孔。以便随时排出由填料盒内流出的水滴。

(5)填料函:在泵轴穿出泵壳时,泵轴与泵壳之间存在着间隙,有间隙就会泄露,就必须采用轴封措施。填料盒就是一种起着阻水或阻气作用的轴封手段。

.水泵的运行和维护

泵的运行:

1.启动前检查:

(1)盘车检查。用手转动联轴器,感觉是否灵活、是否均匀、有无受阻和异常声响。

(2)轴承和填料函检查。检查轴承中润滑脂或润滑油是否清洁、适量、油位是否符合标准线;填料函水封冷却阀是否打开,填料压盖扣紧程度是否合适。(3)水位与闸门检查。检查吸水井水位是否足够,吸水管侧闸门是否全开、压力管侧闸门是否全闭;

(4)仪表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是否处在合适位置,真空表、压力表是否正常;

(5)外部条件检查。供配电设备、电动机是否完好,真空吸水条件是否成熟,周围环境是否正常。

2.开泵

(1)灌水或抽真空。都应先打开泵顶上抽气阀,当进行一段时间后,如发现水泵上水标管已显示有水或真空表上已达到额定真空度时,则表示水泵和吸水管已充满水,此时可开泵。

(2)向值班调度报告。水泵真空完成后,即向值班调度或能决定开泵的负责人报告,得到明确启动命令后,即可启动。

(3)启动。启动前要注意现场人员不要距电机、水泵太近。启动按钮开关时,要沉着、果断,目光要注意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

(4)开启出水闸门。水泵启动后压力读数开始上升,当水压已达到零流量的封闭扬程时,即可徐徐启动出水闸门。

(5)检查启动后的情况。再次对电机、电气设备、轴承、填料函、各项仪表做一次全部检查。

(6)填写开泵记录。每次开泵后都要认真在值班日志薄上填写开泵记录。3.运行中的检查

(1)查看仪表。水泵、电机的压力表、真空表、电流表、电压表直接反映了水泵电机是否正常工作,检查时如果超过水泵额定值,则属不正常、要仔细追查原因。

(2)音响和振动。在正常运行时,机组应平稳、声音应正常、连续而不间断。(3)注意温升。泵与电动机轴承温升一般不得超过周围温度35℃,最高不超过75℃。

(4)观察滴水。水泵填料函处一般经验应以每分钟60滴左右速度一滴滴地淌水。

4.停泵

(1)首先徐徐关闭出水阀;

(2)切断电源开关,停止电机运转;

(3)停泵后,关闭真空表、压力表及冷却水管的闸阀,对没有底阀靠真空泵启动的,则打开真空破坏阀,使泵内水放回吸水井中;半地下室的泵房,还需关好吸水管的阀。

(4)做好泵体清洁卫生,与周围环境的清扫;

(5)填写停泵记录。

泵的故障与排除

水泵一般常见的故障原因如下所述:

(1)充水或启动困难:故障原因一般是底阀和吸水管有漏水;水泵底部放空螺丝或阀门关闭;水泵或吸水管漏气、真空泵抽不成真空等。

(2)水泵启动后不出水或水量过小:故障原因一般是泵壳中存有空气;

或电压、频率太低;吸水管有堵塞,有空气带入水泵等。

(3)振动和噪声:故障原因一般是水泵安装不完善;泵与电机安装不同心;进入空气或发生气蚀;轴承损坏或磨损。

(4)水泵开启不动或开动后轴功率过大:故障原因一般是轴承安装不良;

联轴器间隙太小或电压过低等。

(5)轴承发热:故障原因一般是轴承安装不良;轴承缺油或油太多;油质不良,不干净等。

(6)电机过负荷:故障原因一般是转速过高,流量过大,电机或水泵机械损失过大等。

(7)填料函发热:故障原因一般是填料压盖太紧;填料函位置安装不对;

水封环位置不对或冷却水不足;填料函与轴不同心等。

四、饮用水常规处理

概论

原水中的杂质

原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这些杂质不外乎两种来源:一是自然过程;二是人为因素即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这些杂质按

图4-1 水中杂质分类

1.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水中下沉或上浮。下沉的一般是大颗粒泥砂及矿物质废渣等;上浮的一般是体积较大而密度小的某些有机物。

胶体颗粒尺寸很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下沉。水中所存在的胶体通常有黏

土、某些细菌、病毒、腐殖质及蛋白质。天然水中胶体一般带负电荷,有时也含有少量带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悬浮物和胶体是使水产生浑浊现象的根源。也是饮用水的主要去除对象。2.溶解杂质

溶解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无机溶解物是指水中所含的无机低分子和离子。有机溶解物主要来源于水源污染,也有天然存在的,如腐殖质等。

当前在饮用水处理中,溶解的有机物已成为重点去处对象之一。

各种天然水源的水质特点

1.地下水

水在地层渗滤过程中,悬浮物和胶质已基本上或大部分去除,水质清澈,且水源不易受到外界污染和气温影响,因而水质、水温较稳定,一般以作为城镇饮用水的水源。

由于地下水流经岩层时溶解了各种可溶性矿物质,因而水的含盐量通常高于地表水。地下水硬度高于地表水。含铁地下水分布较广,地下水中的锰与铁共存,但含量比较少。

2.江河水

江河水易受自然条件影响,水中悬浮物和娇态杂质含量较多,浊度高于地下水。其最大缺点是:易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各种人为污染,因而水的色、臭、味变化较大,有毒有害物质易进入水体。水温不稳定,夏季不能满足工业冷却用水要求。

3.湖泊及水库水

湖泊及水库水,主要由河水供给,水质与河水类似。但由于湖水流动性小,储存时间长,经过长期自然沉淀,浊度较低。只有在风浪时以及暴雨季节由于湖底沉积物或泥沙泛起,才产生浑浊现象。水的流动性小和透明度高又给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藻类的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因而湖水中一般含藻类较多。同时,湖底积存大量腐殖质,一经风浪泛起,湖水也易受废水污染。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是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为强制性标准。

几种常见的生活饮用水指标及限值如下:

1.微生物指标: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菌落总数(CFU/ml):100;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4.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

供水处理方法概述

1.常规处理工艺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过滤。

处理对象是水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用以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浑浊度。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澄清工艺系统中还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构筑物,但过滤是必不可少的。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杀灭致病微生物。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方法。

2.除臭、除味

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澄清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可采用。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去除;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发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曝气法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微滤机或气浮法去除,也可在水中投加除藻剂去除;因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除盐措施去除。

3.除铁、除锰和除氟

当地下水中的铁、锰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除铁、除锰技术。常用的方法:自然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前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和砂滤池;后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和接触氧化滤池。还可采用药剂氧化、生物氧化法及离子交换法等。通过上述方法(离子交换法除外)可使溶解性二价铁和锰分别转成三价铁和四价锰沉淀物而去除。

4.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

对污染水源来说,水中溶解性的有毒有害物质,特别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简称“三致物质”或“三致”前体物(如腐殖酸)是常规处理方法难以解决的。于是,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前者置于常规处理前,后者置于常规处理后,即: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粉末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或高锰酸钾氧化法;生物接

触氧化法等。各种预处理法除了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外,还具有除味、除臭及除色作用。

深度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活性炭联用法;膜过滤法等。

混凝

混凝机理

混凝剂对水中胶体粒子的混凝作用有三种: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卷扫作用。

1.电性中和作用主要是降低或消除排斥能峰。一般投加高价电解质或聚合离子。

2.吸附架桥作用。理论认为不仅带异性电荷的高分子物质与胶粒具有强烈吸附作用,不带电甚至带有与胶粒同性电荷的高分子物质与胶粒也有吸附作用。当高分子链的一段吸附了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形成“胶粒—高分子—胶粒”的絮凝体。高分子起到了胶粒与胶粒之间相结合的桥梁作用,故称为吸附架桥作用。

3.网捕或卷扫作用是指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或卷扫水中胶粒以致产生沉淀分离。所需混凝剂量与原水杂质含量反比,即原水胶体杂质含量少时,所需混凝剂多,反之亦然。

混凝剂和助凝剂

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称为混凝剂。为改善絮凝效果所投加的辅助药剂称助凝剂。

1.混凝剂

(1)硫酸铝

1)分子式为Al

2(SO

4

)

3

·18H

2

O,分为液体和固体。

2)固体硫酸铝外观为灰白色粉末或块状晶体。在空气中长期存放易吸潮结块,由于有少量硫酸亚铁存在使产品表面发黄。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反应。

3)混凝作用与投药后水的PH值有关。当PH较低时,形成的络合物以带正电荷居多,可通过吸附和电中和使胶体脱稳;PH较高时,则形成带负电荷较多,主要起架桥联结作用;当药剂投加量充分、PH值适中时,则可通过网捕达到聚凝。

(2)碱式氯化铝

1)分子式Al

n (OH)

m

Cl

3n-m

是一种高分子无机化合物,其分子量较一般的混凝剂

大,但最大不过数千,比有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分子量要小。

2)碱式氯化铝的絮凝体较硫酸铝的致密且大,形成快,易于沉降,混凝效果好。碱式氯化铝在混凝过程中消耗碱度少,适应的PH范围较硫酸铝宽且稳定。与硫

酸铝比较,含Al

2O

3

成分高,具有投药少,节省药耗,降低治水成本等优点。

3)其混凝效果与盐基度关系密切。原水浊度越高,使用盐基度高的碱式氯化铝,其混凝沉淀效果好。当原水浊度在80~10000NTU时,相应的碱式氯化铝最佳盐基度在40%-85%之间。

(3)三氯化铁

1)固体三氯化铁为黑棕色结晶,大部分为薄片状,属于六方晶系,吸湿性强,易溶于水。三氯化铁水溶液稀释时,能水解生成棕色絮状氢氧化铁沉淀,其水解与浓度有关。

2)三氯化铁腐蚀性强,不仅对金属有腐蚀,对混凝土也有较强腐蚀,使用中要有防腐措施。

3)三氯化铁混凝效果受温度影响小,絮粒较密实,适用原水的PH约在之间。

(4)硫酸亚铁

O 在水中溶解时,将分解成二价铁离1)硫酸亚铁又称绿矾,分子式FeSO4·7H

2

子和硫酸根离子,二价铁离子与水中碱度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而二价铁化合物是一种可溶性物质,絮凝速度很慢,且受PH值严格限制,因此一般需使其氧化成氢氧化铁。

2)理论上当PH≥7时,二价铁可氧化成三价铁,但实际上却很难被完全氧化。因此只有PH大于,且原水有足够碱度和氧存在时应用硫酸亚铁絮凝才有较好效果。

3)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硫酸亚铁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很缓慢,此时可投加强氧化剂氯,直接将亚铁变为高铁。

(5)聚合硫酸铁

1)其絮粒形成速度快,颗粒密度大,沉降速度快,对于COD、BOD、色度等有一定去除效果,对于处理水的温度和PH值适应范围很广,原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较低。

2.助凝剂

水厂内常用的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活化硅胶。

(1)聚丙烯酰胺(PAM)

无色无味无臭,能溶于水,没有腐蚀性。在常温下比较稳定,高温时易降解,并降低絮凝效果。投加量一般以原水混凝试验或水厂的生产运行经验确定。由于产品中含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单体和游离的丙烯晴而有极微弱的毒性。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中规定丙烯胺含量应小于μg/L。一般规定,聚丙烯酰胺允许投加量每年使用时间超过1个月的不得超过1mg/l,每年使用不超过1个月的,不得超过2mg/L。

(2)活化硅酸

活化剂的用量即加酸量多少一般不以PH控制,而以加酸后的水玻璃溶液剩余碱度来控制。

影响混凝效果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很多,但以水力条件、PH值、碱度、水温和混凝剂投加量最为主要。

1.水力条件

(1)对混合的要求

混合要求快速、充分。因为混凝剂水解作用的时间极为短促,缓慢、不恰当的混合将导致投药量增加、反应效果不好。一般混合时间要求为10~30s。

(2)对絮凝的要求

1)控制好流速,絮凝池的流速一般要求由大变小,在较大的流速下,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充分碰撞吸附;在较小的流速下,使胶体颗粒能结成较大的絮粒。

2)充分的絮凝时间和必要的速度梯度。速度梯度就是水在絮凝水中流动时,靠近池壁、池底的流速或靠近中心或水面的流速是不同的,在非常靠近的两层水流之间的流速差就叫速度梯度,用“G”表示。G值大,颗粒相互碰撞的机会就增多,混凝效果可以好些,但G值过大也不好。同时,絮凝时间对混凝效果也有很大影响,絮凝时间长则颗粒的碰撞机会就多。所以絮凝效果应决定于GT

值。

PH值对混凝的影响很大。混凝剂加入水中后要形成氢氧化物才能起混凝作用。但氢氧化物能否以胶体状态存在水中,则要看水的PH值。例如氢氧化铝只有当PH值在~时,氢氧化铝的溶解度最小,水中就有有利条件形成大量的氢氧化铝胶体,混凝效果就好。

3.碱度

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相作用的物质含量,在水中主要指重碳酸根、碳酸根、氢氧根等。

混凝剂加入水中后由于水解作用,氢离子的数量就会增加。如果这时水中有一定的碱度去中和,PH只就不会降低。所以在水中缺碱度时必须向水投加石灰等碱性物质,以提高水中PH值。

4.水温

水温低,化学反应慢,影响混凝剂的水解,水中杂质和氢氧化物胶体之间彼此碰撞机会也减少;水温低,水的粘度大,颗粒下降阻力增加,絮体不宜下沉。提高低温水的混凝效果常用方法是适当增加混凝剂投加量或增加投加助凝剂。

5.其他方面

混凝剂品种、投药量、配制浓度、投药方式也影响混凝效果。

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1.混凝剂溶解池和溶液池

混凝剂有固体和液体之分。固体混凝剂也要将固体溶解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投入水中。

溶解设备一般建造溶解池并配以搅拌装置。常用的搅拌装置有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搅拌、水力搅拌。

溶液池是配置一定浓度溶液的设施。通常用耐腐泵或自流将溶解池内的浓药液送入溶液池,同时用自来水稀释到所需浓度以备投加。

溶解池容积一般为溶液池的20%~30%。

2.混凝剂投加

混凝剂投加设备包括计量设备、药液提升设备、投药箱、必要的水封箱以及注入设备等。根据不同投药方式或投药量控制系统,所用设备也有不同。

(1)计量设备

药液投入原水中必须有计量设备,并能随时调节。计量设备多种多样,如: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苗嘴、计量泵等。

(2)投加方式

投加方式:水泵前投加,虹吸投加,水射器投加,加药泵投加

3.投加量自动控制

最佳投加量:既定水质目标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一般采用混凝搅拌试验,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然后进行人工调节。

自动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数学模型法:需要大量的生产数据、涉及仪表多

现场模拟试验法:根据试验结果反馈到投药,仍有一定滞后。

流动电流检测器(SCD):流动电流是指胶体扩散层中反离子在外来作用下随流体流动而产生的电流。

絮凝监测器:利用光电原理检测水中絮凝颗粒变化

、混合及混合设备

水泵混合:投药投加在水泵吸水口或管上。

管式混合:管式静态混合器、扩散混合器,混合时间2-3秒

机械混合:搅拌

、絮凝设备

?隔板絮凝池:

由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

水头损失由局部水头和沿程水头损失组成。

往复式总水头损失一般在-,回转式的水头损失比往复式的小40%左右。

特点:构造简单、管理方便,但絮凝效果不稳定,池子大。适应大水厂

?折板絮凝池:

通常采用竖流式,分同波折板和异波折板。

折板可以组合应用。例如,前部异波、中部同

波、后面平板,这样组合有利于絮凝体逐步成

长而不易破碎。

同波折板:折板波峰对波谷平行安装。

异波折板:波峰相对安装。

?网格(栅条)絮凝池:

其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进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交错流动,一般分3段控制。前段为密网或密栅,中段为疏网或疏栅,末段不安装网、栅。

?机械絮凝池:

浆板式和叶轮式

水平轴式和垂直轴式

调节容易,效果好,大、中、小水厂均可

但维修是问题。

沉淀和澄清

沉淀池和澄清池形式

1.沉淀池形式

按沉淀池的水流方向可分为竖流式、平流式、辐流式。

竖流式不常用;辐流式沉淀池多采用圆形,池底做成倾斜,水流从中心流向周边,流速逐渐减小。辐流式沉淀池主要被用于高浊度水的预沉。

2.澄清池形式

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积聚的泥渣与原水中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清水较快分离的净水构筑物,可较充分发挥混凝剂的作用,提高澄清效率。

澄清池按泥渣的情况,一般分为泥渣循环(回流)和泥渣悬浮(泥渣过滤)等形式。泥渣循环(回流)型常有的形式为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泥渣悬浮型常有形式为脉冲澄清池、悬浮澄清池。

平流式沉淀池

构造:进水区、沉淀区、存泥区、出水区

(1)进水区

进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进水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为防止絮凝体破碎,穿孔墙孔口流速不宜大于。

(2)沉淀区

沉淀区的高度一般约3~4m;长度L决定于水平流速V和停留时间T,即L=VT;沉淀区的宽度取决于流量Q、池深H和水平流速V,即B=Q/HV

(3)出水区

沉淀后的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目前一般采用指形堰出水。

(4)存泥区和排泥措施

排泥方式有斗形底排泥、穿孔管排泥、机械排泥。

斜板与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是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60°)的众多斜板放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水从下向上流动(也有从上向下、水平向流动),颗粒沉于斜板底部。清水在池顶用穿孔集水管收集;污泥在池底用穿孔排污管收集,排入下水道。

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

1.机械搅拌澄清池:主要由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及分离室组成。上部是圆筒形,下部是截头圆锥形。加过药剂的原水在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内与高浓度的回流泥渣相接触,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结成大而重的絮凝体,在分离室中进行分离。

2.水力循环澄清池:主要由进水管、喷嘴、喉管、喇叭口、第一絮凝室、第

二絮凝室、泥渣浓缩室、分离室组成。原水与回流泥渣在喉管中剧烈混合后,送入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流出的泥水混合液在分离室中进行泥水分离。清水向上,泥渣一部分进入泥渣浓缩室,一部分吸入喉管重新循环。

高密度澄清池

主要由絮凝区、推流区、沉淀区、浓缩区、泥渣回流系统、剩余泥渣排放系统组成。

加注混凝剂的原水经快速混合后进入絮凝池,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在絮凝区中加絮凝剂完成絮凝反应。絮凝采用螺旋搅拌器。水以推流方式进入沉淀区。在沉淀区中泥渣下沉,澄清水进一步经斜管分离后由集水槽收集出水。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下部浓缩,浓缩泥渣的上层用螺杆泵回流与原水混合,底部多余的泥渣由螺杆泵排出。

过滤

概念

过滤:水流通过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以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称过滤。

滤料:用以进行过滤的粒状材料,一般有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石。

滤池的分类:

1.按滤速不同分类:快滤池、慢滤池;

2.按滤料和滤料组合分类:单层滤料滤池、双层滤料滤池、三层滤料滤池;

3.按过滤流向分类:上向流滤池、下向流滤池;

4.按控制方式分类:普通快滤池(单阀、双阀、四阀、鸭舌阀)、无阀滤池、虹吸滤池、移动罩滤池、V型滤池、翻板滤池;

5.按冲洗方式分:单纯水冲洗(含小阻力、中阻力、大阻力)、气水反冲洗、水冲洗与表面冲洗滤池。

滤池运行中的主要指标:

1.滤速:每平米滤池面积在1h内滤过的水量,m/h表示。

2.水头损失:滤层上面水位与过滤后水位之间的高差,m表示。

3.冲洗强度:滤池反冲洗时,单位滤池面积上冲洗水或气得流量,q表示。

4.膨胀率:冲洗前滤料厚度与冲洗时滤料膨胀后的厚度之比,%表示。

5.杂质穿透深度:过滤时,若从滤料中某一深度取的水样恰好达到了过滤后的水质要求,该深度就是杂质穿透深度,m表示。

6.滤料含污能力:滤池内单位面积滤料在一个周期内所截留的杂质重量,以kg/m3表示。

7.工作周期:滤池两次冲洗间隔实际运行时间,h表示。

消毒

消毒的对象: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及原生动物胞囊。

消毒方法: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

液氯消毒:

1.氯气物理性能: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气化、易溶于水。

2.液氯消毒原理:氯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次氯酸部分离解成次氯酸根和氢离子。其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它可以深入细菌内部氧化破坏细菌的酶系统使细菌死亡。次氯酸根带负电荷,难以接近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杀菌能力

比次氯酸差得多。

3.加氯量:水中加氯量分为需氯量和余氯量。

需氯量:是指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部分。

余氯量:是指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

我国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l,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l。

(1)一般加氯量:设计加氯量应根据试验或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按最大用量确定,并使余氯量符合要求。一般水源的滤前加氯为~l;滤后或地下水加氯为~l;氯与水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

(2)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工艺多用于污染比较严重的水源,对去除水的嗅、味、色度效果很好。

当水中氨氮等含量较高时,可采用折点加氯。即控制加氯量超过水中剩余氯曲线从下降又上升的转折点的加氯方法。

0 M 加氯量(mg/l) 0 A 加氯量(mg/l)

图1 加氯量与剩余氯量的关系图2 折点加氯

当水的污染程度较严重时,而且水中的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的成分主要是氨和氮的化合物,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如图2所示,当需氯量OA满足以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剩余氯也增加,当剩余氯增至峰点H时,A-H段主要是NH2Cl(一氯胺)和一定量的NHCl2(二氯胺),此时氯与氨的重量比理论值为4:2:段称之为氯胺消毒。

继续加氯,水中的氯胺(NH2Cl、NHCl2)逐渐被氧化成不起消毒作用的氮气和其他化合物,剩余氯逐渐下降,最后降至B点,水中的剩余氯全部被消耗,最低点B称之折点。

再继续加氯,水中的余氯从折点B又重新上升,此时新增加的余氯几乎都是游离余氯(HOCl),这是消毒能力最强的成分。这就是折点加氯的全过程。

4.加氯机:保证液氯消毒时的安全和计量正确。目前常用的加氯机有转自加氯机、自动真空加氯机、自动真空加氯系统。

5.液氯蒸发器:提高氯瓶出氯量,并保证加氯系统均衡均衡投加的辅助装

置。

6.漏氯吸收装置:以对氯吸收较快且经济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与氯化合的药剂。生成较稳定的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

二氧化氯消毒

1)二氧化氯性质:常温常压下深绿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爆炸、易溶于水,水溶液为黄绿色,随浓度的增加转成橙红色。

2)消毒原理:二氧化氯既是消毒剂又是氧化能力很强的氧化剂,对细菌的膜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破坏细菌内含硫基的酶,从而迅速灭活细菌。

3)二氧化氯的优点:杀菌能力比氯强,相同条件下投加量比氯少,余量在管网中保持较长时间,不水解,收PH值影响较小。

4)制取和投加:

1.制取:可用氯酸钠和硫酸制取,也可用氯酸钠和盐酸制取。这两种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氯纯度可达75%,成本低,但投资大,耗电,产品有效转化率通常只有50%。除此之外还可才用亚氯酸钠和盐酸(硫酸)制取,制取的二氧化氯纯度大于95%,不存在自由氯,不会产生三氯甲烷,理论上亚氯酸钠转化率80%,设备一次投资少,运行安全可靠,但原料价格较贵。

2.投加:

二氧化氯用于预处理时,为达到除藻、去铁、去锰效果,一般应在混凝剂加注前5min左右投加。

二氧化氯用于除臭或出厂饮用水消毒时,投加点设在滤后。与水接触时间应不小于30min。

在管道中投加,采用水射器,水射器设置尽量靠近加注点。在水池中投加,采用扩散器或扩散管。投加浓度必须控制在防爆浓度一下,水溶液浓度可采用6~8mg/l。

其他消毒法

其他消毒法有氯胺消毒、漂白粉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紫外线消毒。

清水池

清水池功能

一般情况下,水厂的取水构筑物和净水厂规模是按最高日平均时设计的,而配水设施则需满足供水区的逐时用水量变化,为此需设置水量调节构筑物,以平衡两者的负荷变化,清水池就是起该作用的水量调节构筑物之一。同时,还起消毒接触池的作用,在容积计算上,应满足消毒接触时间的要求。

清水池的组成

主要有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排水管、透气孔、检修孔、导流墙和池顶覆土等部分组成。布置应保证池水能经常流通,避免死水区。

五、饮用水生物预处理

生物预处理基本概念

常规处理的水质不能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时,需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的处理工艺,预处理方法有预沉淀、化学氧化、活性炭粉末吸附。

生物预处理:是借助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对水中氨氮等含量较高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同时也对水中COD、色度、臭味、藻类、铁、锰等部分去除。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进行人工充氧,强化好氧微生物繁殖孳生条件,形成生物膜。当原水进入生物处理构筑物时,在足够的充氧条件下,与附着生长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不断接触,通过微生物自身生命代谢活动——氧化、还原、合成、分解等过程,以及微生物的生物絮凝、吸附、氧化、硝化、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水中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转化和去除。

影响生物预处理的因素:

1.温度(低温时微生物活性受抑制);

2.停留时间;值和余氯(最佳PH6~8之间);4.溶解氧

弹性填料生物预处理

弹性填料生物预处理是以弹性立体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方法。

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

悬浮填料生物预处理的悬浮填料由聚丙烯为原料,填料可随水流在曝气区和非曝气区翻腾,不需安装填料支架。

颗粒填料生物预处理

与砂滤池相似,也称淹没式生物滤池。与砂滤池主要差异是滤料改为适合生物生长的颗粒填料以及增加了充氧用的布气系统。

生物滤池的运行可采用上向流也可以采用下向流方式,或两者交替运行,以提高滤池的处理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颗粒填料应用最多的是页岩陶粒。

布置: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滤池由配水系统、配气(布气)系统、生物填料、承托层、冲洗排水槽以及进、出水管道及阀门组成。

六、饮用水深度处理

臭氧——活性碳处理

臭氧活性碳处理,也称生活活性炭法(BAC),它是利用臭氧氧化、颗粒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所组成的净水工艺。

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在供水处理中的应用

1.臭氧单独使用:

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消毒,将臭氧作为生活饮用水或游泳池的消毒原料。

二是在混凝沉淀池前投加臭氧,作为常规处理的预处理,作用是氧化铁、锰,去除色度和臭味,改善絮凝和过渡效果,取代前加氯,减少氯消毒副产物,以及促进有机物的氧化降解。

2.臭氧——生物活性碳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也分为两种:

一是过滤后投加,然后经活性炭吸附再经消毒后出厂;

二是在沉淀后投加,然后经活性炭吸附,再经过滤、消毒后出厂。

臭氧系统

组成:1.气源系统;2.臭氧发生系统;3.臭氧与水接触反应系统;4.尾气处理系统。

活性炭吸附处理系统

活性炭吸附机理

(1)吸附作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指水中污染物质在活性炭表面富集或浓缩的过程。

(2)吸附特性:活性炭能去除水中部分有机微污染物(常见的有:腐殖酸、异臭、色度、农药、烃类有机物、有机氯化物、洗涤剂、致突变物质及氯化致突变前驱物);活性炭也能去除水中部分无机污染物(如某些金属离子及其他化合物、剩余的氯和氯胺、将氰化物氧化为无毒的氰酸盐、某些放射性元素)。

活性炭的性能指标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主要由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决定。

活性炭处理工艺流程:

(1)预氧化+常规处理+臭氧化生物活性碳:

(2)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化生物活性碳:

(3)絮凝沉淀+臭氧化+砂滤+生物活性碳:

(4)地下水曝气+常规处理+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

作为生活饮用水处理,除采用海水作原水外,通常采用微滤(MF)、超滤(UF)或纳滤(NF)。

原因是RO不仅操作压力高,能耗大,而且在去除水中2,也能把有益于人体的元素去除。

MF或UF可截留水中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操作压力较低,但对溶解性小分子物质不能去除,对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很低。

因此,当水中含有溶解性有机物时,或者采用NF,或在应用UF的同时,辅以臭氧和粉末活性炭。

NF的膜选择性介于RO和UF之间,使它不仅可以对水质软化和适度脱盐,还可有效去除原水中传染病毒、低分子有机物(杀虫剂)、高价重金属等,并可在较低压力下运行。因此,纳滤膜已成为生产生活饮用水的首选膜。

膜处理的优缺点:

优点:1.水质优良;2.用药少;3.占地面积少;4.由于压力做驱动力,便于实现自动化,管理人员少,运行管理简单;5.反洗水可重复利用。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当被处理水通过膜时,水中的一些物质吸附或沉降在膜表面及膜孔中,导致过滤时膜阻力增加,严重时可使膜完全堵塞。

有效控制、减缓膜污染的措施主要有:1.压缩空气及化学剂反洗;2.投加臭氧与活性炭;3.预絮凝;4.其他:如前置一个预过滤器;采用间歇曝气;强化前处理工艺等。

水厂应急处理技术

城镇供水安全,包括水源地的安全、水厂和泵站的安全、输配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的安全等。

安全的标志是水量保证和水质安全。

供水水质安全性一是要保证供水水质不给人体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危害;二是指供水系统在遭受突发性事故威胁时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应急和恢复功能。水厂应急处理技术是指在水源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时应采取的技术对策。对于常规处理工艺来说,一般都应有投加粉末活性炭或投加高锰酸钾的应急储备。

投加粉末活性炭

作用:对去除水中臭味和色度有明显效果;有助于对藻类的去除;可使高锰酸钾盐含量(COD

Mn

)明显降低;还可以对水中的酚类及芳香族化合物、农药、消毒副产物及前提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粉末活性炭种选择:有煤质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之分。一般认为煤质活性炭更易沉降而且价格便宜。

投加量:需经过试验确定,在确定处理目标后,可通过吸附曲线确定最佳投加量。

投加点:(3种)1.水源吸水井投加;2.混合前投加;3.絮凝初期投加。

投加高锰酸盐

作用:高锰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对锰的去除、对色度、臭味的去除、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对藻类的去除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投加点:通常在混合工序先投加高锰酸盐,再投加混凝剂;长距离输水时,也可在取水水源处投加。

投加量:应根据主要去除对象经过试验对比确定。

投加方法:投加系统由药剂配置和投加两部分组成。通常将固体高锰酸钾加水稀释成浓度为2%~5%的溶液,然后投加。

其他应急处理技术

其他技术有:颗粒活性炭砂滤池改造法、化学沉淀法、对还原性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法等。

七、除铁除锰除氟

除铁除锰方法:

1.除铁方法:主要有曝气氧化法、氯氧化法、接触过滤氧化法等。

2.除锰方法:主要有高锰酸钾氧化法、氯接触过滤法、生物固锰除锰法等。

影响除铁除锰的主要因素:

1.铁和锰在处理过程中相互干扰;

2.水中溶解硅酸的影响(硅酸盐在曝气氧化除铁系统中能与氢氧化铁表面进行化学结合);

3.碱度、PH值的影响(水的PH值越高,越有利于反应向铁锰氧化方向进行);

4.有机物的影响(吸附的难以被氧化的有机质铁锰络合物降低滤料的催化作

用和氧化再生能力)。

工艺流程:

1.除铁工艺流程: Cl

2

(1)空气自然氧化法:原水曝气沉淀池滤池除铁水 PAC

Cl

2 Cl

2

(2)氯氧化法:原水絮凝池沉淀池滤池除铁水 (Fe>2mg/l)

Cl

2

(3)接触氧化法:原水曝气装置接触过滤池除铁水

空气自然氧化不需投加药剂,滤池负荷低,运行稳定,原水含铁量高时仍可采用,但不适合用于溶解性硅酸含量较高及高色度地下水。

氯氧化适应能力强,几乎实用一切地下水。

接触氧化不需投药、流程短,出水水质良好稳定,但不适用于含还原物质多、氧化速度快以及高色度原水。

2.除锰工艺流程:

KMnO4

(1)高锰酸钾氧化法:絮凝沉淀过滤

Cl

2

(2)氯接触过滤法:过滤除锰水

空气

(3)生物固锰除锰法:曝气除锰水

3.除铁、除锰工艺流程:

硫酸铝

Cl

2

(1)含铁含锰原水:絮凝池沉淀池除铁滤池

除锰除铁水除锰滤池

空气 Cl

2

(2)含铁含锰原水:除铁滤池除锰滤池除铁除锰水

空气 KMnO4

(3)含铁含锰水:除铁滤池除锰滤池除铁除锰水

(完整版)金属热处理知识点概括

(一)淬火--将钢加热到Ac 3或Ac 1 以上,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奥氏体化后,以 大于临界冷速的速度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结构钢通过淬火和高温回火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强度和塑韧性的配合;弹簧钢通过淬火和中温回火后,可以获得很高的弹性极限;工具钢、轴承钢通过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可以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对某些特殊合金淬火还会显著提高某些物理性能(如高的铁磁性、热弹性即形状记忆特性等)。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分类——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离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盐浴加热表面淬火、红外线聚焦加热表面淬火、高频脉冲电流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单液淬火——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投入一种淬火介质中,使之连续冷却至室温(图9-1a线)。淬火介质可以是水、油、空气(静止空气或风)或喷雾等。 双液淬火——双液淬火方法是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先投人水中快冷至接近M S 点,然后立即转移至油中较慢冷却(图9-1b线)。 分级淬火——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先投入温度约为M S 点的熔盐或熔碱中等温保持一定时间,待钢件内外温度一致后再移置于空气或油中冷却,这就是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奥氏体化后淬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冷却介质中等温保持使钢发生下贝氏体相变的淬火硬化热处理工艺。 等温淬火与分级淬火的区别是:分级淬火的最后组织中没有贝氏体而等温淬火组织中有贝氏体。。。根据等温温度不同,等温淬火得到的组织是下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等混合组织。 (二)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铁,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金属热处理 工艺。回火的目的:为了稳定组织,减小或消除淬火应力,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第一类回火脆性:①淬火钢在250~400℃回火后出现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又称为低温回火脆性。几乎所有工业用钢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这类回火脆件,而且脆性的出现与回火时冷却速度的快慢无关。 第二类回火脆性:①指合金钢(含有Cr、Ni、Mn、Si等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并在450~650℃回火后产生低韧性的现象,也称为高温回火脆性。。。。。回火后缓冷促进回火脆性,而快冷抑制回火脆性。 (三)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m以上40~6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 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如果终锻温度比较高和锻造后冷却速度比较慢,会出现网状碳化物的缺陷。这种网状碳化物在球化退火时不易被消除,需要在球化退火前用正火工艺进行消除。 (四)退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如 炉冷、坑冷、灰冷等)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退火作用——退火过程使组织由非平衡向平衡过度,它可以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消除铸造偏析,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减小变形,防止开裂;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能,一般硬度的最佳切削范围为170~230HB;提高塑性,便于冷变形加工;消除淬火后的过热组织以便再进行重新淬火;脱氢,防止白点等。6.5.3 退火工艺的分类

公司员工培训流程图

公司员工培训流程 一、公司培训 公司上层或安全负责人进行培训。 1.讲解公司的架构,考勤制度、薪金发放、假期、处罚、辞职等问题。 公司架构: 考勤制度: 一、为加强考勤管理,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员工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外出办理业务前,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三、生产部:按月26/27天制上班,应结合生产需要及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员工调休或补假,已实际出勤小时计算工资,即206小时/月;如超出正常出勤小时数,报车间主任备案,由财务部按不同工种岗位计算加班薪资;行政部:按月26/27天制上班,周一至周六为工作日,周日为休息日,应结合生产需要及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员工调休或补假;安保及门卫为全月上班制,人员由办公室统一安排白班及夜班的工作;财务部、营销部、品控部、工设部均按月26/27天制上班,如因生产需要,由各部门自行安排,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四、严格请、销假制度。员工因私事请假1天以的(含1天),由部门负责人批准;3天以的(含3天),由副总经理批准;3天以上的,报总经理批准。副总经理和部门负责人请假,一律由总经理批准。请假员工事毕向批准人销假。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凡在公司工作人员有事请假,必须按请假流程作业程序,请假若没有行政备案,一律按旷工处理。 五、上班时间开始后5分钟以上(含)到班者,按迟到论处,每次处罚10元并扣操行分1分,5分钟至10分钟(含),按迟到论处,每次处罚20元并扣操行分2分;10分钟至3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天论处,旷工半天者,扣发当天的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按照市最低工资标准1280元计算),并扣操行分5分;提前10分钟以下班者,按早退论处;超过30分钟者,按旷工半天论处。月累计迟到、早退3次记旷工1次,扣2个工作日薪酬;月无故旷工2天扣5个工作日薪酬;月累计无故旷工3次按自动离职处理; 六、工作时间禁止打牌、下棋、串岗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有违反者当天按旷工1天处理;当月累计2次的,按旷工2天处理;当月累计3次的,按旷工3天处理。 七、参加公司组织的会议、培训、学习、考试或其他团队活动,如有事请假的,必须提前向组织者或带队者请假。在规定时间未到或早退的,按照本制度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处理;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的,视为旷工,按照本制度第六条规定处理。 八、员工按规定享受假期,必须凭有关证明资料报总经理批准;未经批准者按旷工处理。员工病假期间只发给基本工资。 九、经总经理或分管领导批准,决定假日加班工作或值班的每天补助20元;夜间加班或值班的,每个补助10元;节日值班每天补助40元。未经批准,值班人员不得空岗或迟到,如有空岗者,视为旷工,按照本制度第七条规定处理;如有迟到者,按本制度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处理。

工厂生产管理知识

工厂生产管理知识 工厂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如下10个方面: 1、人员调配、劳动组织 2、生产调度 3、生产产品数量提高和质量的稳定 4、成本控制 5、工艺改进 6、质量要因分析 7、生产统计 8、定额核算 9、安全生产 10、现场管理 因此需要下列知识: 1、掌握系统工程、量本利分析、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要因分析法(4S)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2、熟知《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3、懂得企业心理学,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必学的书: 管理心理学、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企业劳动组织与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班组长建设等。 具体的管理方法如: 1、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企业内员工的理想,莫过于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管理气氛。5S管理籍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真、善、美的品质,从而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实现共同的梦想。 一、什么是5S管理 5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管理。5S管理起源于日本,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革除马虎之心,凡事认真(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 2、遵守规定 3、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 4、文明礼貌 没有实施5S管理的工厂,职场脏乱,例如地板粘着垃圾、油渍或切屑等,日久就形成污黑的一层,零件与箱子乱摆放,起重机或台车在狭窄的空间里游走。再如,好不容易导进的最新式设备也未加维护,经过数个月之后,也变成了不良的机械,要使用的工夹具、计测器也不知道放在何处等等,显现了脏污与零乱的景象。员工在作业中显得松松跨跨,规定的事项,也只有起初两三天遵守而已。改变这样工厂的面貌,实施5S管理活动最为适合。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大全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大全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1.金属组织 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 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工艺及工艺管理知识教学文案

工艺及工艺管理基础知识 一基本术语 工艺:工艺就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含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工艺文件、工艺纪律检查、工具、设备、人员、装配顺序、现场等等。 工艺性:工艺性是指在现有生产条件(设备、人员技能、检验手段等)下,对产品(包括零部件)进行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工艺管理:就是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就是对工艺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使之运转正常,并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的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或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工艺路线:工艺路线又称工艺流程,是指产品的零部件从加工到装配、检验、包装、入库整个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 ★工艺方案工工艺路线,工艺方案强调的是对产品进行制造时人员、设备、工装等工艺元素进行的组织;工艺路线强调的是形成产品所经过的路线。 工艺设计:编制各种工艺文件和设计工艺装备等的过程。 工艺文件: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的各种技术文件。 ★工艺文件分工艺管理文件(包括工艺方案、工艺流程、过程FEMA控制计划、材料消耗定额明细/汇总表、工时定额明细表、工艺通知、工艺更改通知单等)和工艺规程文件(包括各类工艺卡、工序卡、调试卡、作业指导书、检验卡等)两大类。 工艺规程:按相关标准格式编制的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现场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生产调度、质量检验、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具管理、经济核算的技术依据。 工艺过程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工序卡片:详细说明某个工序的每个工步的加工(或装配)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教案文件

质量治理体系差不多知识培训讲义 第一章强制性产品认证 第一节概述 所谓3C认证,确实是“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缩写为“CCC”,简称“3C”认证)。 3C认证是我国新的安全许可制度,统一并规范了原来的“CCIB认证”和“长城认证”,符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是我国质量认证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政策之一,既能从全然上强制企业提高治理水准和产品质量,又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秩序。 《强制性产品认证治理规定》2001年12月3日公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从今年5月1日起(现已延期至8月1日),凡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19大类132种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的,一律不准出厂或进口,更不得上市销售。 第二节 3C认证步骤 3C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1 认证申请

1.1 申请单元划分 1.2 申请资料 2 型式试验 3 初始工厂审查 4 获证后监督 4.1 认证监督检查频次 4.1.1 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12个月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4.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 获证产品出现严峻安全、环保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安全、环保质量方面的投诉并经查实为生产厂责任时; 2) 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 足够信息表明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治理体系等,从而可能阻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4.2 监督的内容 4.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从获证起的四年内,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范围应覆盖附件4的全部内容。每个工厂的复查时刻通常为1~2个人日。 获证后的第五年,应按附件4的规定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全面审

工艺基础知识--入门篇

工艺基础知识目录 (一)工艺技术 1、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2、机构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3、工艺文件 4、工艺参数 5、工艺定位夹紧符号 6、产品图及特性值符号 7、生产准备工作的六个阶段 8、工艺纪律 二、刀具 1、对刀具材料的要求 2、刀具的组成 3、刀具几何参数 4、常用刀具材料 5、冷却液 三、机床夹具 1、定义 2、分类 3、机床夹具的组成 4、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基本原理 四、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一)金属材料 1、钢的编号 2、铸钢与铸铁 3、其它(略) 五、公差配合与技术质量 (一)互换性 (二)公差有关术语 1、基本尺寸 2、极限尺寸 3、实际尺寸 4、极限偏差 5、公差 6、表面热处理 1、万能量具 2、专用量具 3、检验具 4、检测设备 (四)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2、表面粗糙度符号 3、标准方法 (五)形位公关各项目的符号 一、工艺技术 1、工艺基本术语 (1)机械制造: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 (2)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3)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4)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的各种技术文件。 (5)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6)工艺参数:为了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所需选用或控制的有关量。

(7)工艺装备(工装):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 (8)毛坯:根据零件(或产品)所要求的形状、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 (9)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对象。 (10)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 (1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2)安装:工件(或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13)工步: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续表面)和加工(或装)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 部分工序。 (1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15)工艺尺寸:根据加工的需要,在工艺附图或工艺规程中所给出的尺寸。 (16)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 (17)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8)工艺(序)卡:按产品或零部件的某一工艺阶段受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它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这个阶段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19)工艺附图:附在工艺规程上用以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装地的简图或图表。 (20)检验工艺卡:按工艺过程中零件的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才性质等的重要性,而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规定了检验百分比和使用的量、检具以及合格标记等。 (21)夹具:用以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的装置。 (22)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23)粗加工:从坯料上切除较多的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比较低,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比较大的加工过程。 (24)精加工: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比较高,表面粗糙度数值比较小的加工过程。 (25)半精加工:介于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所进行的加工过程。 (26)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CAPP):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原始数据、加工条件和加工 要求,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编码、编程直到最后输出经过优化的工艺规程化的过程。 (27)计算辅助制造:利用计算机分级结构将产品的设计信息自动地转换成制造信息,以控制产品的加工、装地、检验、试验、包装等全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全部物流系统和初步的生产调度。

热处理基本知识

第二节钢在热处理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可以使钢发生不同的组织转变,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获得不同的性能。 一、钢在热处理加热与保温时的组织转变 ——钢热处理加热的目的是获得部分或全部奥氏体,组织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称奥氏体化。 加热至Ac1以上时:首先由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P→A); 加热至Ac3以上时: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将转变为奥体(F→A); 加热至Ac cm以上时: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将转变成奥氏体(Fe3C I→A)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共析钢奥氏体化:热处理加热至Ac1以上时,将全部奥氏体化,过程如下图。 亚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F+P,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3以上时,F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 过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P+Fe3C,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 m以上时,Fe3C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 2、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奥氏体晶粒对性能影响: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小、均匀,冷却后的室温组织越细密,其强度、塑性和韧性比较高。 [奥氏体的晶粒度]:晶粒度是指多晶体内晶粒的大小,可以用晶粒号、晶粒平均直径、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GB/T8493-1987将奥氏体晶粒分为8个等级,其中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 4级5级6级7级 [本质粗晶粒钢]:热处理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的钢。 [本质细晶粒钢]:热处理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的钢。一般完全脱氧的镇静钢、含碳化物元素和氮化物元素的合金钢为本质细晶粒钢。 3、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 热处理工艺参数:加热速度、加热温度越、保温时间,其中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最为显著。 钢的化学成分:大多数合金元素(锰和磷除外)均能不同程度地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特别是与碳结合能力较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铬、钼、钨、钒等)及氮化物元素(如铌、钒、钛等),会形成难熔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颗粒,弥散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因此,大多数合金钢、本质细晶粒钢加热时奥氏体的晶粒一般较细。 原始组织:钢的原始晶粒越细,热处理加热后的奥氏体的晶粒越细。

企业工厂安全生产基本常识

安全生产是企业工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也是企业工厂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员工有了健康的身体,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得到了保障,才能帮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可以提醒企业工厂要搞好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时刻警醒员工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事事小心,清除安全隐患,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有关制度章程: 制定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规章、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主要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企业消防安全制度等。 二、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四级台帐”制度: 1、企业层层分解、落实,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消防安全体系和分层责任制,横向到边,纵向到人。 2、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群众义务消防队; 3、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火方案,落实火灾、爆炸、坍塌、中毒等事故发生时保护人员疏散、撤离、抢救等安全措施,并确定专门的负责人; 4、配备安全设施、消防器材,落实定期维护、保养措施,改善安全条件,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有记录; 5、建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援演练,使其提高安全意识,掌握预防事故、扑救火灾及逃生自救互救的一般知识; 6、组织事故自救,保护事故现场,协助事故原因调查。

三、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1、生产车间、场所、作业现场要遵循“轮加罩、轴带套、台加栏、洞加盖”,防止轮、轴、洞、台等处的被卷入、甩落、滑倒等事故的发生; 2、窖池、阴井、下水道、发酵池、化浆池、水井等可能有气体沉积的场所、场地,施 工、作业时要采取防毒措施,注意使用防毒面具,并做好通风等工作。如发现有人中毒,切

第四章 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本知识(答案)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1、钢的分类:|(1)-碳钢:含碳量低于2%的铁碳合金;-合金钢:在钢中特意加入一种或几种其它合金元素组成的钢;-生铁:含碳量高于2%的铁碳合金.,可通过铸造方法制造零件,所以又称铸铁. (2)按化学成分分类: 碳钢-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中碳钢:含碳量为0.25~0.55%;-高碳钢:含碳量大于0.55%. 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3.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3.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10%; 2、洛氏硬度与布氏硬度值近似关系: HRC≈1/10HB 3、热处理及其常用工艺方法 热处理的定义-利用钢在固态下的组织转变,通过加热和冷却获得不同组织结构,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统称热处理. 常用热处理工艺方法: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一起缓慢冷却下来,以期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4、完全退火:AC3以上30~50℃,用于消除钢的某些组织缺陷和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等温退火:加热到AC3,以上30~50℃,较快的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下等温到奥氏体全部分解为止,然后出炉空冷.适用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尤其广泛用于合金钢的退火。优点是周期短,组织和硬度均匀。 5、正火-正火和退火加热方法相似,只是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空冷),得到的是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强度、硬度比退火的高,与退火相比,工艺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主要用于低碳钢获得满意的机械性能和切削性能、过共析工具钢消除网状渗碳体、中碳钢代替退火或作为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 6、淬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共析钢、过共析钢)或AC3以上30~50℃(亚共析钢),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冷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用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 7、回火-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冷却(炉冷、空冷、油冷、水冷等) -目的:1)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消除内应力(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淬火组织趋于稳定,同时也使工件尺寸趋于稳定;2)获得所需的硬度和综合机械性能。 8、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PWHT、ISR):目的是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改善组织、稳定尺寸,避免制造和使用过程产生裂纹; 9、试述T8A的含义:含碳量为8‰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10、怎样区别无螺纹的黑铁管与直径相似的无缝钢管? 答:无缝钢管是用优质碳钢、普通低合金钢、高强耐热钢、不锈钢等制成。不镀锌的瓦斯管习惯上称为黑铁管,从管子内壁有无焊缝和管子直径来判断。 11、何谓钢的热处理? 答:所谓钢的热处理就是在规定范围内将钢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这个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速度和方法冷下来的一种生产工艺。 12、试述T7的含义。 答:T7的含义为:含碳量为7‰的碳素工具钢。 13,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由炉中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序。其作用是:消除内应力,提高强度和韧性,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应用:高碳钢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1、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协调.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 矛盾;协调的主要手段是:生产、战争、道德、管理; 2、管理的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不当管理者的人也需要学习管理 *不学管理就不明白社会的真假美丑善恶; *人不是从事管理就是被人管理,有利于了解相互行为,增强生存能力;、*相对资源的有限性需要借助管理来实现更多的欲望; 4、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就是用相同的资源实现更大的效益.效率与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的管理,即要讲求效益、也要讲求效率; 5、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表现为确定目标和过到目标的步骤; *组织:目标变成现实需要的人力、资源、分工合作合理配置的过程; *领导:运用职权和威信,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控制:保证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检查和纠偏工作; 6、管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没有固定法则演算,没有精确定律; 2、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哲学、经ZYB渣油泵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法学、数学等; 3、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文盲也能当好管理者;

4、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学的起源及发展,ISO的发展;熟读经书、结交高人、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是学好管理的不二法门 7、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着特征就是拥有直接下属 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就是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8组织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1、个人之所以要加入组织就ZYB-B可调压渣油泵是因为自己无法独自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 9、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充当着三方面共十种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 2、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3、决策方面;企业家、资源KCG高温齿轮泵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10、常见的管理者错位现象 1、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抓权、不清楚自己定位、不信任别人、职 业习惯; 2、中层管理者上传下达。不承担责任不得罪人 3、基层管理者只贯彻落实不管结果。要么死执行要么不执行; 11、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ZYB可调压渣油泵职权一般包括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支配权是命令,必须服从;强制权是威胁,迫使服从;奖赏权是奖励, 诱使服从; 12、管理者的职权并不总是有效的

员工培训流程图

员工培训流程图 功勋员工、劳模、标兵评选制度 第一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敬业爱岗、认真奉献的员工,为了鼓励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公司特制订本办法,对在自己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表彰。 第二条评选办法:每月初由店经理根据先进评比标准评出。 第三条连续三月被评为先进者,报片区经理批准后转为标兵,若片区经理考核不合格者按原岗位标准评定。 第四条连续四次被评为标兵者,报片区经理批准后转为劳模,若片区经理考核不合格者按原岗位标准评定。 第五条连续六次被评为劳模者,报片区经理批准后转为转为功勋员工,若片区经理考核不合格者按原岗位标准评定。 第六条先进待遇:月评定级别工资+80元奖金+工龄工资+一级员工分红。 第七条标兵待遇:月评定级别工资+180元奖金+工龄工资+一级员工分红。 第八条劳模待遇:月评定级别工资+280元+工龄工资+领班分红。 第九条功勋员工待遇:月评定级别工资+500元+工龄工资+领班分红,特制领花一枚。

第十条标兵、劳模、功勋员工的降级、除名条件 1、标兵、劳模、功勋员工如果达不到相应的岗位标准,分店经理(主管领导)要口头警告,并给一周时间改正。 2、一周时间内依然不能改正,再次警告,并给十天时间改正。 3、依然无法改正取消其称号,降为普通员工,重新定级。 4、降为普通员工后,用三天时间观察其表现,连普通员工标准都达不到者,除名处理。 第十一条管理岗位上的人员每年在全公司评定,进行一次性奖励。 简阳同等称号待遇比外地降低100元/月。 附:岗位考核表 先进标准考核表 序号考核内容考核结果 1 熟练掌握完成本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 2 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 被考评人:考评人: 备注:合格用“是”,不合格用“否”表示。 操作要点: 上述两条全部合格即为先进员工。 人事部门随时抽查被选为先进的员工,如发现该员工有明显不合格之处,且存在一点以上的,立即上报总经理,总经理视情节轻重处罚该部门主要领导。 先进员工原则上每个月评选一次,特殊情况也可每月评选数次,待遇要从下月发工资时发放。 劳模评定标准考核表 序号考核内容考核结果 1 熟练掌握完成本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 2 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 3 与上级及同级员工关系融洽。 4 忠于企业,不说不利于企业的话,不做不利于企业

工厂品质管理知识

品质知识 二、详细内容规纳: 1、5W3H思維模式: What,Where,When,Who,Why,How,How much,How feel (1)Why:为何----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如此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做这项工作的原因或理由) (2)What:何事----什么事?做什么?准备什么?(即明确工作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 (3)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在哪里做?(工作发生的地点)? (4)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检查?(时间) (5)Who:何人----谁去做?(由谁来承担、执行?)谁负责?谁来完成?(参加人、负责人)? (6)How:如何----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用什么方法进行)? (7)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果?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概括:即为什么?是什么?何处?何时?由谁做?怎样做?成本多少?结果会怎样?也就是:要明确工作/任务的原因、内容、空间位置、时间、执行对象、方法、成本。 再加上工作结果(how do you feel):工作结果预测,就成为5W3H 2、8D/5C报告 (一)8D报告: D0:准备 D1:成立改善小组 D2:问题描述 D3:暂时围堵行动 D4:根本原因 D5:制订永久对策; D6:实施/确认PCA D7:防止再发生 D8:结案并祝贺 (二)5C报告:5C报告是DELL为质量问题解决而提出来的,即五个C打头的英文字母的缩写:描述;围堵措施;原因;纠正措施;验证检查。相比于8D报告简单了些,但是基本思想相同。 为了书写更优良的5C报告,需要遵守“5C”准则: C1:Correct(准确):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准确,不会引起误解; C2:Clear(清晰):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清晰,易于理解; C3:Concise(简洁):只包含必不可少的信息,不包括任何多余的内容; C4:Complete(完整):包含复现该缺陷的完整步骤和其他本质信息; C5:Consistent(一致):按照一致的格式书写全部缺陷报告。

工艺知识

工艺知识 一、基本概念 1、工艺与技术 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后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是人类在劳动中积累起来并经过总结的操作技术经验。 2、工艺知识 迄今为止,工艺知识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与工艺工作有关的知识均可以称为工艺知识。狭义的工艺知识是工艺设计过程中要用到的工艺知识,如毛坯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设备与工艺装备选择及切削用量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制造业来讲,知识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工艺知识。我们认为,工艺知识就是在企业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准备、制造和经营管理活动中,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与工艺有关的知识。工艺知识是使产品设计变为成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它是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经济技术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工艺知识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产品设计、工厂布置设计、设备配置、工艺规划、工艺装备设计制造、工艺定额编制、生产计划、现场加工、售后服务等)的各个环节,既来源于产品设计、企业现实条件,又来源于工艺情报、科学试验、制造和售后服务等的总结,以及有关人员的专业工艺知识。 工艺知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艺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工作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实践过程,而工艺工作离不开工艺知识的支撑。工艺知识具有决策作用、、反馈控制作用和积累共享作用。 (2)、工艺知识是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更新换代的保证。在产品和技术引进过程中,样机、设计图样是可以买到的,但工艺技术和成分配方等是很难得到的,尤其是制造技术的关键、诀窍(隐性知识)是保密。因此,这些技术难点往往就成为国产化的关键。 (3)、工艺知识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实践表明,产品存在大量质量问题,往往由于工艺知识落后和工艺管理不善和工艺纪律松弛导致的。同时,工艺技术的每项重大进展和应用,会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 (4)、工艺知识管理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工艺知识管理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工艺知识管理上不去,其他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根基。 3、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一台机器,往往由几十个甚至上千个零件组成,其生产过程是相当复杂的。由原材料制成各种零件,并装配成机器的全部过程,成为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生产准备、制造毛坯、机械加工、装配、检验及试车、油漆和包装等。 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变为成品的过程,成为工艺过程。例如毛坯的铸造、锻造和焊接,改变

内部培训工作流程图

XXXX空调设备文件 XXX字[XXXX]XXX号签发人:XXX XX空调部培训运作指引 一、目的 为充分利用XX空调公司部的智力资源,促进公司部培训的良性开展,积极培养和提高所有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特制定本运作指引。 二、适用围 本指引适用于XX空调公司部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培训。 三、部培训申请和安排 各部门提出部培训需求。为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工作安排,各部门应在拟定培训日前至少10天将部培训项目申请表(见附页)有效送达管理部,否则将由管理部统一安排时间。管理部在接到培训需求后1天作出答复。 1.管理部自主安排相关部培训。 2.管理部将于每周五在全公司围公布下一周培训计划。 四、培训讲师确定 管理部和培训需求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培训讲师。为帮助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公司鼓励部员工走上讲台讲课。 部讲师总体要求:

1.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能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公司培训工作的开展; 2.在某一岗位专业技能上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3.形象良好,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备编写讲义、教材、测试题的能力。 为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部培训的活动中来,公司将在取得培训效果的基础上给予部讲师一定的授课补助,具体标准如下: 五、培训教材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公司规定所有的部培训都必须具备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由部讲师编制,管理部跟进。教材应在培训时间前2天反馈至管理部人力资源管理处,否则取消部讲师授课资格。 六、培训效果评估 为提高培训质量,每次培训结束后,应书面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对象有:(1)讲师的授课情况;(2)学员的知识接受情况。管理部负责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存档。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计划

金属热处理工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1总体目标 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所必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内容包括金属的机械性能、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及金属材料等部分。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1)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基础知 识,为学习各门专业工艺学课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①基本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 ②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以及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③懂得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般原理。 ④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1.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①会评价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②运用Fe-Fe3C平衡相图解决工程问题; ③能为工程零件及结构正确选材; ④能为工件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教学要求 2.1理论知识要求

2.1.1职业道德 2.1.2会评价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2.1.3运用Fe-Fe3C平衡相图解决工程问题; 2.1.4能为工程零件及结构正确选材; 2.1.5能为工件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2.1.6热处理工艺管理知识。 2.1.7热处理各种淬火介质的冷却性能知识。 2.1.8热处理辅助设备、控温仪表知识。 2.1.9.热处理质量检验及校正知识。 2.2操作技能要求工装制作基础知识 (1)识图及绘图。 (2)钳工操作一般知识。 电工知识 (1)通用设备常用电器的种类及用途。 (2)电气传动及控制原理基础知识。 (3)安全用电知识。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 (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 (3)环境保护知识。 质量管理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是为了使金属工件获得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钢铁、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热处理。 金属材料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1.金属组织 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 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热处理必备基础知识整理

热处理知识: 一、强化 1、细晶强化:细小等轴晶的晶界长,杂质分布较分散,各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小,晶粒越细小,强度、硬 度、塑性、韧性都好。 2、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 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3、第二相强化:当合金中有第二相金属化合物质点存在时,使质点周围基体(固溶体)金属产生晶格畸变, 同时增加了基体与第二相的界面,两者都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提 高。 合金硬度、强度优于纯金属,因为2、3、 4、热处理强化(相变强化):利用重结晶的方法使相或组织发生变化。 二、相和组织 1、铁素体: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2、奥氏体:碳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3、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4、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 5、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 三、热处理知识 1、热处理: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2、退火: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 种热处理工艺。 3、正火: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5、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 艺。 6、调质处理: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工艺称调质处理。 7、表面热处理:改变钢件表面组织或化学成分,以其改面表面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