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鹏毕业论文范文幼儿园双语教育初探

奥鹏毕业论文范文幼儿园双语教育初探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园双语教育初探

学生姓名:朱文霞

指导教师: 张妮妮 教授

学科专业:学前教育 专业

学 号: 200909589904

学习中心:天津河北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1 年4月

注:此页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

摘要

随着幼儿园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双语教育以它独特的形式,为幼教改革开辟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当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引入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在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幼儿与双语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双语教育观、科学地运用双语教学法、双语教育的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双语;教育

前言

随着幼儿园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双语教育以它独特的形式,为幼教改革开辟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1]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要求将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适当地分配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之中,并渗透到其他各个领域以达到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目的。随着人类脑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有关双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展,人们发现:两种语言在脑机制上是相对独立的。两种语言可能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在人脑中分区有不同的脑区与母语和第二语言相对应。因此,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不会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种种的理论与实践例证让大家普遍感到在幼儿期实施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当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引入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之一,它无疑的成为与幼儿园其它领域课程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幼儿与双语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正确的双语教育观

正确的教育行为来自于正确的教育观,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这一重要思想。

(一)树立正确的语言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英语和汉语一样最基本的作用是实现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它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还是一种声音系统。幼儿学习英语就应该从声音系统的角度开始,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在幼儿双语教育过程中实施正确的引导。

1.倾听幼儿的讲话

当幼儿向教师说某件事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幼儿语言中的词语、句,更应关注幼儿语言中所传达的信息。当教师对幼儿所说的话表现出兴趣,并尝试着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幼儿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同教师说话,更加努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在日常双语活动中应充分让每一位幼儿去说去大胆表现。

2.提供幼儿可谈论的真实环境

幼儿一定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有话可谈。幼儿双语的学习更重视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周围环境中为幼儿提供熟知的事物:如动物、水果、人物、交通工

具等更有利于幼儿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掌握。

3.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

幼儿彼此之间的交谈,不仅是他们交谈意见的方法,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增强的途径。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他们将想法转化成词句,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长生活中要鼓励幼儿多运用已掌握的口语进行交谈。

教师与幼儿交谈,并不只是告诉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以及指导他们英语的交谈。

(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幼儿学习英语应从日常生活开始。幼儿接触最多的是他周围感兴趣的日常事物,这也是他们愿意与人交流的内容。当幼儿有了交流的欲望,那麽学起英语来就简单多了。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语言的学习也有其特殊性,它必须依赖于语言环境并且需要经常使用才能得到巩固。幼儿因其年龄较小,所以单靠一周一节、几节或一天一节的英语课是无法真正让幼儿真正掌握的,幼儿往往边学边忘,因此,幼儿的双语学习更需要贴近幼儿的实际及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在每天的晨间接待时,老师都用英语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并鼓励幼儿也用英语与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与父母再见,在进餐时用双语向幼儿介绍饭菜、午睡起床时提醒幼儿“make your bed ”等。

实践证明:幼儿园双语课程的实施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更为有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的知识有时要比在集体学习活动学到的知识更牢固,更扎实。

(三)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幼儿是独立的人,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特征和生活方式。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就必须尊重幼儿游戏和活动的权利。幼儿喜爱游戏,他们通过摆弄实物认识事物,通过操作实物反映事物。游戏与教学一体化正是尊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幼儿爱玩爱动,这是天性。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双语教学活动中多一些游戏,让幼儿参与进来、活动起来,这对幼儿双语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自主游戏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发自选的、不受外力约束的活动,幼儿依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选择游戏,并展示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通过和幼儿共同讨论主题,布置场地,提供材料,为自主性游戏创设氛围和空间。如:小班幼儿已经掌握了苹果、橘子、梨、桃、西瓜等水果后,组织幼儿玩开水果店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用英语打招呼、交谈等。中、大班幼儿更爱玩开医院、娃娃家、麦当劳等游戏,幼儿们在分享游戏乐趣的同时运用了所学习语言。

2.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是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具有一定功利性的活动。因为有明确目的,必须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过程指向结果。它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采用游戏化、探索式等手段来体现游戏般氛围,变枯燥的教学为有趣的活动。如:在教幼儿学习大小2个单词时,我们准备了许多两

个大、小不一样的水果,分别放在2个盒里,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幼儿去摸、看,体验出大、小,从而在游戏中学会单词。

(四)树立正确的兴趣观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渴望,英语的学习就是一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理解,他与母语的异同之处决定了幼儿对它接受起来既有兴趣,又有难度。应该明确的是,幼儿双语是在学习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激发幼儿对第二语言的兴趣是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的表现。“双语教学”要关注和尊重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通过“双语教学”发展这种兴趣。可以这样说:唤起幼儿对英语的喜爱是开展双语教育的第一步。

1.利用生动的卡通形象唤起幼儿对英语的喜爱。

幼儿喜爱的事物就特别容易接受,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在最初开展英语活动时,采用了拟人化和情感渗透的方法,选择了几种可爱的、色彩鲜明的卡通形象,如:威威兔、波波熊、嘟嘟猪等,作为幼儿们的玩伴,参与到幼儿英语教育活动之中,用他们的形象代替教师,赋予他们英语的语言,与幼儿们发起互动,这种充满童趣儿的氛围,使幼儿们自然地接纳了英语这种第二语言,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将幼儿对卡通形象喜爱的情感转移到对英语的喜爱上,激发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引导幼儿选择他们喜爱的英语名字,使每个个体都具新鲜感。

《纲要》指出: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在英语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要有一个英文名子,英文名字的选择能激发幼儿自我意识的存在,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英文名字时,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字,英文名字来源的范围很广泛,有的是动物,如:elephant (大象),有的是水果,如:mango(芒果),有的是颜色,green (绿色),×××小朋友长得很漂亮,大家给他起名叫beauty,两个小朋友是好朋友,因此他们一个叫艾伦,一个叫艾迪。因为名字都是孩子们自己起的,所以便于幼儿记忆。在英语活动中,提起每个幼儿的名字,大家都会觉得非常有趣,因此参与英语活动的意识大大增强。

二、科学地运用双语教学法

(一)形象直观法

形象直观法(是James J. Asher 加州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80年代提出的)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直观的物体形象。因为3至6岁阶段,是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段,形象或表象影响或支配着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实物,图片或影视效果等新颖的教具,将教育内容呈现在幼儿眼前。如:中班在认识“Watermelon ”时,利用图片和猜谜的形式,通过“circle----green---sweet”,再配上教师的手势让孩子经过一系列的猜想得

到西瓜的形象,听到老师的发音“Watermelon”。这样教师以英语指令配合直观形象的肢体动作,使幼儿在听听、看看、猜猜中理解语意,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内化过程。有如,小班“A pple and Orange”,的活动时,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真的大苹果和小橘子,将它们放入两个不透明的盒子里。引导幼儿通过“Passing down”的游戏,摸一摸并猜猜盒子里放的是什么东西?最后请小朋友从盒子里拿出,老师用英语告诉孩子们:“Apple ,apple ,apple. A big apple。”“Orange, orange, orange. A small orange.”这样,孩子们会很快从视觉上发现一个大,一个小,并从老师的语气中发现新词big和small,这样就会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新词。

此外,在日常的各环节中,我们也注意了运用视、听等教育手段向幼儿渗透相关的英语知识。如,看到干净的东西就说:clean,看到脏的东西就说:dirty;看到桌子就说:table,看到椅子就说:chair。而且让幼儿边说边指着相应的事物,因为幼儿这个时期的思维方式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还要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并联系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学习和记忆。

(二)情境创设法(又称交际法、功能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功能法的代表人物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进行幼儿双语教育时我们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从缓解幼儿对新语言的陌生和抗拒心理。如《May I come in》的句子,对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讲掌握起来比较难。所以教师在班里布置了一个场景:一个拱形门和一把小椅子,还有一个礼物盒。告诉孩子大家一起去“串门”,教师便示范边说“May I come in?”和“Come in please ! ”小朋友一看就听懂了。纷纷模仿教师的样子便敲门边说“May I come in ? ”。

此外,在户外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中我们也注意学习内容与环境相结合。将学过的英语句子作为交流的工具,引导孩子随时随地使用。同时也为幼儿创设师生间、同伴间相互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如两个人撞在一起,提醒他们互相说:“I’m sorry ! ”和“That’s OK !”;两个人互相帮助,提醒他们都要说:“Thank you .”和“you’re welcome .”这样孩子们就能正确地使用学过的知识。实践证明:在相应的环境中学习,更易于幼儿理解、掌握语言和使用语言。要避免只重视语言活动及脱离实际生活学习语言的现象。

(三)重复循环法

重复循环法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纠正幼儿双语发音的有效方法。幼儿期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是记忆力不强,只能用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来加强记忆。针对幼儿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的特点,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来为幼儿巩固知识。如,学习《Spring is coming》的诗文活动,其内容是:“ Spring is coming . Sun is shining , Tree is growing , We are happy .” 当时正好是春天,所以小朋友很感兴趣,但是他们总记不住诗文的内容。为此教师制作了春姑娘、太阳、小树和小朋友的头饰,让孩子们朗诵时戴上。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让教具成为无声的老师。这样不用老师说话,头饰就给孩子们一个提示,提醒他们诗文的内容。然后再让孩子互相交换头饰,一人一句地连续朗诵,

这样几遍下来,孩子们自然地记下了全部诗文。

此外,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也随时随地、充分地提供给孩子们说英语的机会。在散步、环节转换时,和孩子们一起说字母,小诗,数来宝等学过的知识,慢慢地孩子记住了许多并形成了习惯,有时他们自发地就说起来。户外活动前教师还和小朋友一起数人数,先请他们站成Little train ,老师说:“Let’s count !”小朋友就大声地数起来:“One 、 two 、three、four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双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要为幼儿创造重复使用英语的机会,而且教师还要主动地启发、带头使幼儿逐步形成使用英语语言的习惯。

(四)激励教育法

激励教育法就是指用语言、实物等手段对幼儿进行正面刺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步把“我”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有了自我意识,表现出独立性并有了初步的荣誉感。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能力,当幼儿取得进步时,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以使其增强信心,产生做新的尝试的愿望。

在英语活动中,教师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到前面展示的机会。当孩子表演一段后,就充分地说肯定他进步之处,也请小伙伴认同他的优点。同时调动小朋友一起鼓励他,充分使用表扬用语“Very very good”,“You’re great”,“You’re clever”,“Wonderful”“well done”,这样孩子听了很高兴也就更愿意说英语了。除了语言方面的奖励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奖励。当孩子有了一定进步后,教师可以用小粘贴、小手工、剪纸作品等实物送给孩子。因为幼儿阶段具有间接目的占优势的特点,为了得到礼物他们也会认真学习。

三、双语教育的反思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教育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幼教专家或同行的新理论、好做法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向自己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从中积累自己的经验。

(一)突破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真正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流程,是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刚开始从事双语教学时,一些教师想马上让孩子掌握一些字母、单词或开口就能说出一句英语,而且在一个活动中连珠炮似的不停地说英语,听得孩子不知所措,教育效果当然可想而知。通过反思教师们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调整,将激发孩子的英语兴趣放在首位。在一次活动中只挑选1—2个重点词句让孩子听说,并且在活动过程中采取中英文交替出现的方式。如,“Look at me!”然后解释一下“大家看着我!”这样孩子马上明白了;又如“Listen to me!”(大家听我说)。久而久之这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孩子们耳熟能详了。

(二)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具。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不同教具的使用有时会促进孩子学习,变成了孩子身边能够互动起来的老师。有时也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成为一种无形地干扰。

在一次活动中,教师精心准备了许多小鸟的舞蹈动作,让孩子们一边学小鸟一边说:“B for Bird”。可孩子们当时的表现是:只有少部分孩子能边作边说“B for bird”,而其他幼儿中有的只说单词bird,有的却沉醉在模仿动作上。这次活动所缺少的,正是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反思教师用大张纸画出一个美丽的动物园zoo,每当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时就出示给孩子们做背景环境,并且为孩子们准备相关头饰,提出要求;“小朋友一定要大声说“m for monkey ”,礼物就变出来了!”这时的孩子早已按捺不住,站起来不停地说“m for monkey”并不停地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可见为幼儿提供合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英语的关键,它能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

(三)创新教法、促进师幼互动。

由于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极为多样化的,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真正需要,并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研究、探索,要创造性地解决双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把教育过程简单化、模式化、程序化。正如《纲要》中指出的:[5]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在小班一次双语活动时,学习字母N 和单词 nurse(护士),复习完前面的字母后出示卡片将字母N介绍给孩子,孩子们很快掌握读音。这时幼儿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师及时感觉到了孩子们传递来的信息。但心中也不乏困惑,单词还没有学完!如果到此停止,那么孩子掌握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影响。于是教师临时决定改变一下教学形式,玩起了Little Train(小火车)的游戏。“呜——小火车开来了,Little Train启动了!”

孩子们扮演小火车在教室里跑起圈来,并不停地喊:“Little Train,Little Train……”。教师机智地说:“Little Train开到了医院里,医院里有个nurse 阿姨,Hello nurse!”孩子们觉得有意思,就不停地打招呼。

通过这件事,使教师们深深体会到:在双语活动过程中的反思,使教师成为双语教育的研究者。不但要研究自己的教育过程,更要研究孩子们的反应。将孩子们的反应看作是重要的教育评价信息,并要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改进、调整自己得双语教学活动。

结论

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因此只要我们引导的得法、教育的得当,他们学习的质与量就会超乎会我们的预想。作为教师正确的教育观,会促进其在双语

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同时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也势必会将的双语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更好的遵循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抓住英语学习的科学性。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快乐地开口,让早期英语学习成为孩子终身的兴趣,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构建幼儿园全语言教育》袁爱玲摘自《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9

[2]《让孩子学会交往》沈水英摘自《幼儿教育》 1999、2

[3]《外语教学法》余正、张明红、摘自《学前英语教学活动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2

[4]《儿童发展和个性》美国:P,H 墨森等著谬晓春译

[5]《师幼互动》《幼儿园纲要解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