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电箱生产工艺文件

配电箱生产工艺文件

配电箱生产工艺文件
配电箱生产工艺文件

、目的

通过装配操作人员的精心装配,以保证提供合格、优质的成套开关设备。

二、适用范围

用于配电箱的一次二次元器件的装配、一次二次布线等生产的指导。

三、生产整体操作流程及基本要求

1、操作流程

2、基本安装要求

1)安装的零部件(元器件、柜架、紧固件、标准件等)必须是经检验后的合格品。

2)保证装配的正确、统一、完整性。

a)核对配套的元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接通和分断能力参数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表的要求。

b)所配电器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强制认证的产品应有认证标志。

c)同型号同规格的元器件应采用同一生产厂生产的同一安装尺寸的产品。

d)电器元件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附件、备件等在开箱验收后应有专人妥善保管。

3)柜体结构在成套装配的部分,应符合要求,如铰链和门的开启应转动灵活,开启角度不得小于90°,在开闭过程中不应损坏喷涂层。门的缝隙应调整一致,箱体同一缝隙均匀差V 1mm平行缝隙均匀关V 2mm

(4)所有元件安装固定在骨架支架上,不得有松动,元器件应整齐美观、不歪斜,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电器间隙、飞弧距离等)要求进行安装。元件安装及接线应使用正常,其功能不致由于相互作用而受到损害或误动作。

(5)柜内用以固定电器元件及连接导线的紧固件应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等现象,并应有防松措施,螺钉拧紧后,螺栓一端伸出螺母

部分露出2—5扣螺距,不允许低于螺母端面,元器件上不接线的螺钉也应

拧紧。同一元件使用的紧固件应是同一标准号、同一种工艺处理后的标准件。

(6)低压配电装置的电气间隙为12mn和爬电距离为20mm

(7)产品铭牌固定牢固、平整、端正,内容要完整并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及要求,所装电器元件的铭牌字迹,标注应清晰。

(8)柜体骨架应保证有可靠的电气接地,喷漆后产品在装接地线前必须

进行彻底的刮漆处理,并应有明显接地符号。接地螺钉应不小于M12 —次设备接地均采用编结铜扁线,但必须有接地标识(接地标牌或接地色标)。

压接头搪锡,截面不小于32mm

(9)注意文明生产,电器配件的搬运转移应小心轻放,不要互相磕碰, 安装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坏柜体及电器配件的油漆及镀层,产品安装完之后, 内部应清洁,无其它印痕及杂物。

四、安装接线步骤

1、领取图纸一领箱体、元器件

1)根据车间领导分配的生产任务单在资料管理员处领取加盖“受控”章的图纸资料;

2) 箱体的领取:依据任务单号上“生产任务单号”至箱体车间领取对应数量、型号 的箱体,小型元器如用液压车托运,两人协助完成。箱体放置于指定位置,摆放整 齐,箱体前后预留足生产安装空间。

3) 根据元器件单台明细至元器件仓库领取相应元器件;对照元器件清单逐项领取, 同时核对数量并检查及质量是否合格,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元件及材料 与图纸要求不符, 料不得使用。

4) 元器件的堆放、 防止损坏元器件。 妥善保管,如:断路

器、控制器、多功能仪表、复合开关、电容器等,待装配生产 完成后期放置在资料袋中随产品一起发货。在拆元器件包装时,应注意检查元器件 是否有问题,如表面有明显裂痕、外壳有破损、断路器无法分合闸等,如发现问题 及时向质检反应,待质检确认后向仓库更换。

2、图纸的熟悉:

1)依据《电气原理图》了解产品单台配置及布局情况:

3、一次元件的安装

工具、材料的准备

a. 工具:十字螺丝刀、扳手、卷尺、套筒扳手等;

b. 标准件:M8*20 M6*20

c. 元器件:图纸上对应型号的ABB 刀熔开关(含开关及熔体)1只、漏电断路器 3只、塑壳断路器1只、

d 箱体内分别给不同元器件用的不同规格横称;

基本安装方法:

(1) 电气元件的紧固应设有防松装置,一般应放置弹簧垫圈及平垫圈。 弹簧垫圈应放置于螺母一侧,平垫圈应放于紧固螺钉的两侧。螺丝紧固以平 垫被压平为准。

(2) “对角线”按压安装法:具有四个孔位的电气元件的安装首先安放 对角上螺丝,暂不拧紧,待另对角螺丝放入安装孔位后适当调整元器件至其 垂直于安装横梁后固定各螺丝。

ABB 刀熔开关的安装

a ) 打开开关上下前罩,收集其安装螺丝,统一收集摆放于纸箱内。

必须备有代用手续方可使用,否则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元件及材 拆取包装:拆包装时应将同一批元器件放到一个位置, 轻拿稳放, 元器件的附件如:固定螺丝、灭弧片、说明书等也需分类分产品

b)将开关正面垂直放置与水平位置上的两根横梁上,对准安装孔,“对角线”安装法安装,采用原装4个M8*20配套螺栓。固定时需保证开关位置垂直端正,固定面应平整,坚固螺栓用力适当,以免损坏塑料底板。

C)将前盖按原样固定在开关上。

d)熔断器的安装:有标识熔芯,其标识的方向应装在便于观察侧;

(安装应保证熔芯和熔断座接触良好,以免因熔芯温度升高发生误动作。安装熔芯时,必须注意不要使它受机械操作,以免减少熔芯截面积,产生局部发热而造成误动作。)

e)分合4-6次无卡住及操作力过大现象开关,合闸后定位要准确,三个刀切入深度应相等,手柄无回弹现象,在使用前或调整过程中在触头接触处涂工业凡士林。

安装时不得损坏开关触头及其它零件,不得损伤绝缘外壳。

断路器的安装

(出线漏电断路器、电容总开关塑壳断路器)

根据布局图布置元器件排列顺序,分别垂直正面放置断路器,断路器安装孔对准横

梁安装开孔,对角线安装,固定采用原装配套安装螺丝。

电容器的安装

a)如下图所示,分别放置电容侧两侧所用的塑料卡座;

b)在水平面上平行摆放电容器所用横称两根,放置电容器,调整两横称间距至塑料卡座安装孔对准横梁条形安装孔,电容器与横称保持垂直,水平放置的两个电容器间距为

CM

C)分别用4个6*20的螺栓+—平一弹+螺帽固定每个电容器,以弹垫被压平为准。

d)需两人协助将安放有电容器的横称放置于柜内补偿室,安装固定; 铜排及互感器的安装

铜排安装要求:

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元件的连接,一律用贯穿螺栓紧固,贯穿螺栓紧固应符合F表的规定。

注:方位的判定均以柜的正视方向为准。

a.母线的搭接接触面应保持清洁;

b.母线平置时螺栓应由下至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修侧,在将弹簧垫

圈压平后再旋转进半扣此力矩为宜,此时螺栓长度应露出螺母2~5扣;

C.螺栓两侧均应用垫圈,相邻螺栓的垫圈间应有3mm勺净距,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

母;

d.螺栓应受力均匀,不应使电器件勺端子受到额外应力;

e.母线安装完毕后不应有应力;

f.母线连接处可用专用绝缘套盒保护; 具体安装步骤:

出线断路器上铜排

连接横排的安装

3)进线刀熔开关下引铜排

4)测量互感器的安装

5)进线刀熔开关下引铜排与横排之间衔接铜排

6)进线刀熔上进线铜排

计量互感器的安装

电流互感器安装

1)电流互感器在铜排固定前放置安装;

2)电流互感器优先正面安装,方便维修,往铜排上安装时,顶丝和铜排之间加塑料垫片;

3)三个电流互感器安装时,优先采用水平排列,电流互感器之间最小有3mm勺间隙,有困难时采用“品”字型排列,B相的电流互感器与A C 相电流互感器之间最小有10mm勺间隙;

二次元器件的安装熔断器安装()

首先裁取适量长度勺高低导轨,固定在横梁指定位置上;然后放置熔断器座,两端

用固定端子固定,并用十字拧紧。然后拧开熔断器盖,放入熔断体,触头勺钳口应有足够勺压力, 管式熔断器两端勺铜帽与熔丝压紧接触良好。

仪表勺安装按照图纸布局图,注意电流表电压表勺位置。

转换开关勺安装信号灯安装:

信号灯安装首先拧开固定座,从仪表门正前方插入安装孔,固定座从背面旋进固定,保证接线端子统一垂直上下位置。

注意信号灯不同电压等级220V 380V 的位置。 一二次线配线

(140mm 、剥线钳、压线钳、管型端头压线钳、十字螺丝刀、 一字螺丝刀、卷尺、

C.接线端子:OT 端子、UT 端子、各种规格铜质线鼻子V 铜接头> d 其他辅料:扎带、? 8蛇形管、线号管

配线工艺流程

9) ■冷

一二次行线工艺要求

(1) 按行线图或电气原理图的要求确定布线方案。 (2)

导线以横平竖直原则,折弯部分的圆角半径应不小于

R1(X

(3) 导线的落料要按照图样规定选择线径截面,导线应压接铜街头连接,其剥头长 度应超出铜接

头孔径深度的1mr — 3mm 剥头时不应损害和折断铜芯线。

导线的连接

(1)无论单股导线或多股导线,分线时不能握死弯,用手握 90度活弯, 分线点

直接对应开关的接线点。

(2)导线从分线点到元器件接线点的长度,以元器件的具体位置而定,导 线到相同电器元件的接线点弯曲一致。

(3) 采用单股导线时,端头应折回头弯,回头弯的长度以线皮间距元器 件裸铜接点1mn 为标准,回头弯水平压接;电器元件为螺钉压接时,单股导 线应弯圈,弯圈应为螺钉直径的倍,弯圈方向同螺钉紧固前进方向一致;压 接处线皮外露1mm 压接牢固。 4)采用多股一次导线时,端头要涮锡,涮锡后保持线皮的清洁。两根 以上的导线连接时采用冷压接线片,压接时用专用压线钳压接两道,压接的 顺序- 先压导线端,压接后涮锡,涮锡的质量保证锡从接线片的开口处进入 接线片内。接线片涮锡后套热缩管,热缩管要剪成直角,同一排导线的热缩 管成型后,应保持高度一致。

(4)多股铜芯线与铜接头压接时,铜接头的孔径截面应和导线截面相配合,铜接头 的安装孔应和电器元件接点螺钉直径相一致,导线塑料部分应与铜接头端头靠紧,铜接 头压接后不应有松动现象。

(5) 一次导线与铜接头处应有套管,其颜色根据相序而定 A 黄B 绿C 红N 淡蓝, 套管的长度为

工具材料的准备

a.工具:斜口钳

b.导线:(一次)

图纸指定线径的导线

(二次) 选用黑色多股软线,计量部分:电流回路:BV4mm t 压回路:;

其余电流回路选用mm 2,电压回路选用BVR-1mm 鼻。

15mm~20mm

(6)导线束捆扎力求间隔均匀,线束排列层次分明,尽量减少弯曲与交叉,导线或导线束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除爪形垫圈外,螺钉上均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旋紧程度以弹簧垫圈压平为准。

(7)导线应远离发热元件,最小距离应大于15mm应避免将导线敷设于发热元件上方。

(8)根据走线方案需弯曲转换方向时,用手指进行弯曲,不得用尖嘴钳等锋利工具弯曲,以保证导线绝缘层不受损伤。导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导线外径的 2 倍。

(8)导线端头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的螺钉应旋紧,不得松动,接线后各导线应整形,以达到美观、线路挺直、接点牢固。

(2)线束敷设导线线束在板或梁后敷设,分支水平线束用塑料扎扣捆绑,垂直线束用

螺旋管缠绕捆绑,捆绑时导线不应交叉,采用扎带捆绑时间距80mm在开关等元器件的分线处适当增加扎扣,保证分线点直接对应元器件的接线点。整条线束横平竖直,参照物安装梁边、U型竖梁。

(3)线束固定

水平线束固定间距250mm尽量使用扎扣捆绑固定,无法固定时采用30*30的吸盘固定;垂直线束固定间距300mm直接固定在U型竖梁(U型竖梁前立面的内面),线束转弯处增加固定点。经过电气梁端头时注意防护。具体生产步骤:

1)打印线号管:

依据“电气接线图”中每一元器件接线位置打线号,具体显示为“线路编号-接线位置编码”,如:A相测量互感器2TA的S1端连接至电流表PA1的1端,S1端线号管标记为“A412-PA1:T,而PA1的1端标记为“A412-2TAa:S1”

设置线号管长度应为20~25mm线号打印清晰、牢固,不同线径选用其相

应线号管,不得任意混用。

2)测量导线:

用BVRImm软导线,根据元器件布置,确定走线方案,测量记

录各部分导线所需长度,注意加上一定预留量,记录该数据。

3)导线加工:

在下线机中设定所需导线的长度,选择相应导线放入机器,依

据项目数量设置所需导线根数。同一长度的导线加工完成后捆扎,注明使用导

线端头号码管的标识,然后将此扎导线挂在线架上开始进行下一根导线的加

工。

4)套号码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