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87)

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arxist Theory and Work on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学科代码)(030501)

●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硕士应达到的要求:熟悉马克思主义有关经典著作,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比较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及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4、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和研究的工作干部,机关、企业、社区从事政治工作的管理干部。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导师介绍)

高惠珠,女,1948年8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价值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社区研究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知识和价值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师范大学女教授联谊会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哲学、价值哲学以及应用伦理学。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20世纪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新时期的政治伦理》(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信仰与务实的交融》(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两人合著《经济伦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此书2006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百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西方人生哲学对话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曾独立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一次,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上海市“精神版)等三部;曾在《哲学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研究》等省市以上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

文明办政治文明研究成果”三等奖一次,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两人合著)1次,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次。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上海市教委哲社重点课题1项、主持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

毛勒堂,男,1970年2月出生,复旦大学哲学博士,2004届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第五届中青年“优秀学术骨干”。200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被聘为上海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济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上海市教委2、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主要导师介绍)

高惠珠(见上)。

潘宁,女,1960年5月出生,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2006年1月至5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波尔大学讲学与学术研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专著1部,多人合著7部。在全国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6项获省厅级科研奖,2项获国家级科研奖。现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三)学制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必修课程:

(1)学位基础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3学分)

Selected Reading on Marxist works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3学分)

Special Research on Marxist History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3学分)

Special Research on Marxist Basic Principle

(2)学位专业课(中英文课程名称)

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3学分)

Special Research on Developing Theory of Society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专题研究(3学分)

Special Research on Marxist Hominology

经济哲学专题研究(3学分)

Special Research on Economical philosophy

3、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2学分)(限选)

Study (studies)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2学分)(限选)

theory and method of Moder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2学分)(任选)

Marxism and ideological trend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政治伦理研究(2学分)(任选)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thics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培养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方式: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方式,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附参考版本,根据本专业情况自拟)

1、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向由教研室安排的一个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该小组认可后、或根据该小组意见加以修改以后确定论文选题。论文的选题应便于考核学生对本专业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本学科领域内近期有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具备完成论文的相应条件。

在中期考核结束以后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应事先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作出的工作,研究的基本主题和基本方法,研究的思路和论文的结构,撰写的计划和进度,主要的观点和创新点,所掌握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观点、思路和结构。硕士研究生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研究生论文的修改不得少于两稿。

2、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目录、正文、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所有注码必须注明国别(或时代)、作者(或译者)、书刊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及出

3、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2)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9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3)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3-5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

(4)答辩委员会由5-7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4、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使学生较深入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西方社会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基本教学内容

导论 社会发展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形态

第一章 社会发展规律论研究

§1。1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之认识

§1。2西方分析的历史哲学之认识

§1。3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规律论辨正

§1。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二章 社会结构论研究

§2.1涂尔干对近代社会结构及动力的探讨

§2.2鲁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2.3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再考察

§2.4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社会结构理论的扬弃和超越

第三章 社会过程论研究

§3.1汤因比与其《历史研究》

§3.2韦伯对社会结构再生产问题的探讨

§3.3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3.4马克思的社会过程理论的当代性

第四章 社会选择论研究

§4.1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研究方法论启示

§4.2社会选择机制研究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演进

第五章 社会发展论研究

§5.1西方传统发展思想沿革

§5.2马克思的五种生产理论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5.3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

第六章 现代科技、现代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6.1全球化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6.2透视STS学科崛起的历史成因

§6.3当代社会发展中不可低估的两大要素

(三)主要参考资料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版,

沃尔什(英),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庄国雄、马拥军、孙承叔主,《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旷三平主编,《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刘森林著,《重思发展——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四)任课教师:高惠珠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教育,夯实相关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1。1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发源地

§1。2 “提纲”的要点及精神内核

§1。3今天重读“提纲”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2.1《形态》的写作背景

§2.2《形态》内容提要

§2.3关于《形态》的研究新成果述要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3.1《共产党宣言》诞生简况

§3.2《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核

§3.3《共产党宣言》序言及需正确理解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四章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著作——《资本论》(节选)

§4.1《资本论》的写作史

§4.2《资本论》总体内容提要

§4.3要着重领会的问题及其当代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5.1指引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写作背景)

§5.2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5.3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第六章 《哥达纲领批判》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6.1马克思带病写作的缘由

§6.2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6.3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启示

第七章 《帝国主义论》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7.1在与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斗争中诞生的光辉著作

§7.2《帝国主义论》的重大理论成果

§7.3《帝国主义论》在全球化时代的启示

第八章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8.11922年12月23日——1923年3月2日《最后的书信和文章》 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

§8.2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8.3理论创新与主要贡献

(三)主要参考资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四)任课教师:高惠珠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专题教学和研究,能够全面、深入和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分析当代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原理“整体性”研究

§1。1 “整体性”问题的凸显

§1。2 “整体性”的内在逻辑

§1。3 “整体性”视域的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研究

§2.1唯物主义范畴考察

§2.2辩证法范畴考察

§2.3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研究

§3.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

§3.2认识的结构和机制

§3.3真理和价值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研究

§4.1社会有机体理论

§4.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4.3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当代演绎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研究

§5.1劳动的哲学阐释与劳动价值论

§5.2资本的本质与剩余价值理论

§5.3资本的历史意义及其限度

第六章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研究

§6.1共产主义范畴考察

§6.2被误解的马克思共产主义

§6.3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价值意蕴及其当代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四)任课教师:毛勒堂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 课程名称:经济哲学专题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哲学和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使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关联,更加深刻地把

握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史上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和经济学革命,自觉树立经济学的哲学关怀和哲学对经济生

(四)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经济哲学概述

§1。1经济哲学兴起的存在论分析

§1。2经济哲学如何可能

§1。3经济哲学研究的图式

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

§2.1马克思的思辨哲学批判

§2.2马克思的国民经济学批判

§2.3在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中开启解放世界的通道

第三章 经济正义研究

§3.1作为经济哲学范畴的经济正义

§3.2经济正义思想之历史追寻

§3.3经济活动正义之现实审视

§3.4经济制度正义之哲学查审

第三章经济正义与当代中国

§4.1经济正义与“效率-公平”

§4.2经济正义与科学发展

§4.3经济正义与和谐社会

第四章市场经济的哲学审视

§5.1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历史

§5.2市场经济的哲学透视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维度

(三)主要参考资料

余源培、荆忠:《寻找新的学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张雄、陈章亮主编:《经济哲学:经济理念与市场智慧》,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张雄:《经济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丹尼尔·豪斯曼:《经济学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加拿大]D.保罗·谢弗:《经济革命还是文化复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年版。

(四)任课教师:毛勒堂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较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把握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特别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 论

§1。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形成

§1。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方法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第二章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2.2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2.3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

§3.1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

§3.2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3.3《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二)

§4.1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4.2《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4.3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

第五章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上)

§5.1《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5.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

第六章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下)

§6.1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

§6.2原始社会的研究和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论证与深化

§6.3哲学发展的回顾和面向新世纪纲领的提出

§6.4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探索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

§6.5面对世纪之交的理论分歧和挑战

第七章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

§7.1伯恩斯坦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7.2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斯坦主义的斗争

§7.3法国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

第八章 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

§8.1反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

§8.2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

第九章实践呼唤的理论飞跃

§9.1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

§9.2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9.3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第十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10.1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10.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十一章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苏联模式

§11.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

§11.2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11.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11.4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和失误

第十二章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12.1卢卡奇和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12.2柯尔施与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12.3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他的西方革命道路

§12.4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十三章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

§13.1苏联的改革和“新思维”的出台

§13.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

§13.3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十四章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围绕马克思主义而出现的思潮和流派

§14.1 “欧洲共产主义”

§14.2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思潮的继续

§14.3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趋向

§14.4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趋势

(三)主要参考资料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马克思主义史》(1—4卷),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四)任课教师:潘宁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化,专题讲授为主,自学为辅,讨论与社会实

践相结合。平时30分 (小测验,作业、心得等),期末撰写论文70分。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人学专题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基本理论,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现实中的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哲学主题的转换与人学思想的演变

§1。2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问题

§1。3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现实存在论

§2.1现实的人存在的具体形态

§2.2现实的人存在的历史形态

§2.3现实的个人是三重性存在物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具体人性论

§3.1抽象人性论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3.2社会群体的具体本质和应然人性

§3.3人的个体的具体本质和应然人性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自我塑造论

§4.1 自然进化对人生成的作用与局限

§4.2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及其客观结果

§4.3理想信念对自我塑形的导向作用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成论

§5.1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自我生成的活动

§5.2社会交往是人的群体自我生成的活动

§5.3个人自我生成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生存价值论

§6.1人的自我价值及现实形态

§6.2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

§6.3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人权观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自由解放论

§7.1人的自我实现与自由解放

§7.2人的自由个性与人解放

§7.3人的自由解放的三重性问题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论全面发展

§8.1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内涵

§8.2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历程

§8.3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三)主要参考资料

武天林著:《马克思主义人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黄楠森:《人学的足迹》,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陈志尚主编:《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李中华主编:《中国人学思想史卷》,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赵敦华主编:《西方人学观念史卷》,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袁贵仁著:《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锐生煮:《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四)任课教师:潘宁等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化,专题讲授为主,自学为辅,讨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平时30分 (小测验,作业、心得等),期末撰写论文70分。

☆课程名称:政治伦理研究(任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流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从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上提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改革实践的理解,扩展有关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有关专业学生的政治理论学术素养。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作为实践哲学的政治伦理

§1.1关于政治的三种基本理解

§1.2层级架构的形成:权力、价值、伦理

§1.3政治伦理学的兴起

第二章政治伦理的历史考察

§2.1中国古代政治伦理评析

§2.2 西方古代政治伦理评析

§2.3现代政治伦理(古典时代)评析

第三章政治伦理的现代谱系

§3.1 现代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评析

§3.2现代保守主义政治伦理评析

§3.3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评析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上、下)

§4.1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伦理思想

§4.2列宁的政治伦理思想

§4.3毛泽东的政治伦理思想

§4.4邓小平的政治伦理思想

第五章政治制度伦理

§5.1政治伦理学的旨归

§5.2政治价值与制度伦理

§5.3“以德行政”与“以法治国”

第六章正义与政治

§6.1关于正义的不同认识

§6.2正义:国家层面上的道德批判

§6.3正义:国家层面上的道德理想

第七章良心与政治

§7.1关于良心的不同认识

§7.2利益——公益——共同信念

§7.3公民权利、公民良心与公民责任

第八章公共行政伦理

§8.1公共行政的道德责任

§8.2政府道德化与社会秩序供给

§8.3“权力资本化”现象批判

(三)主要参考资料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上、下册)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高惠珠:《新时期的政治伦理》,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四)任课教师:高惠珠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任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1.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背景

§1.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内容

§1.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

第二章弗洛伊德主义评析

§2.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

§2.2弗洛姆的人道主义

第三章存在主义评析

§3.1海德格尔思想评析

§3.2萨特思想评析

第四章唯意志主义评析

§4.1叔本华的生命意志

§4.2尼采的强力意志

第五章实用主义评析

§5.1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5.2第二节杜威的实用主义

第六章 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评析

§6.1 保守主义的发展概况

§6.2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政治

第七章 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评析

§7.1 传统自由主义

§7.2 新自由主义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评析

§8.1 后现代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8.2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

§8.3 后现代主义的评析

(三)主要参考资料

车铭洲主编:《现代西方思潮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宾克莱著:《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93年出版

万俊人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万俊人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四)任课教师:周中之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限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和理论前沿,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

§1.1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1.2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根源

§1.3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发展

§1.4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

§2.1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质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

§2.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

§3.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3.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的基本原则

§3.3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标志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4.1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2教育价值类型及特点

§4.3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4.4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系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

§5.1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结构

§5.2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结构

§5.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6.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特点与功能

§6.2环境的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6.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6.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建设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7.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方法论

§7.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结构

§7.3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7.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要求

§7.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8.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和功能

§8.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要形态

§8.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发挥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

§9.1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9.2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

§9.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与领域的新发展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

§10.1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质

§10.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

§10.3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石书臣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四)任课教师:石书臣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限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1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2.1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在俄国首先建立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2.2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与经验教训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创立和发展

§3.1毛泽东早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

§3.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

§3.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4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4.1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5.1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特点

§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第六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研究

§6.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6.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6.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第七章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7.1政治文明概述

§7.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7.3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八章依法治国研究

§8.1法治的含义

§8.2依法治国的含义与作用

§8.3依法治国的发展

第九章统一战线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研究

§9.1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9.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点

§9.3我国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及其发展

第十章“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和平统一研究

§10.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0.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10.3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论

§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原则

§1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1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理论研究概况

§12.2邓小平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12.3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推进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三)主要参考资料

《邓小平文选》第2、3卷;

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政治报告;

李君如著:《邓小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周中之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四)任课教师:周中之等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培养计划表

(硕士)

必修课

研究方向院(系、

所)

课程类别

其他

培养

环节

名称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备注:1、由于篇幅的原因,各类课程数目由各专业自定,不必按照表中给定行数填写。

添加研究方向的简介,主要导师介绍从简

公共课:英语?请仔细了解研究生公共课部分

公共选修课:英语口语、计算机

添加盲审环节

本条改为:论文格式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排版

统一具体到两级标题,即:章、节

Ideology Politics

1995年版。

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学总学分

时一二三四五六

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工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2.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法政学院 学 科、

专 业课 程

名 称

第一外国语周学时各学期教学周时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免修科学技术哲学免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

读3360

3360333603

3360333603336032360323603学位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学位专业课专业外语

2360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专

题研究

经济哲学专题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思潮(任选)236033政治伦理研究(任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限选)

23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限选)

学术讲座与文献研讨论文写作与答辩

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理论

任课教师考核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高惠珠

课程论文

潘宁毛勒堂

潘宁周治华高惠珠潘宁等毛勒堂等

高惠珠周中之课程论文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课程论文

周中之课程论文石书臣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评审

答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