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延安》读后感
- 格式:pdf
- 大小:204.28 KB
- 文档页数:2
读《保卫延安》有感第一篇:读《保卫延安》有感读《保卫延安》有感——“读红色经典扬革命正气”网络文明传播活动读完一本书籍,想必大部分人是很难从头到尾地描述一遍地,留给读书人的绝大多数是一种精神回味或者是良久的反思。
近来趁着公司“读红色经典,扬革命正气”活动的热潮,我也选了一本红色书籍来读,作为公司的一员,我认为此类活动意义很大,毕竟我们信仰的力量会时常薄弱,不时重拾经典也权当是给思想补补钙。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描写的是延安保卫战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更主要的是通过主人公周大勇连长带领的战士来刻画整个战争中解放军战士对国家忠诚和保卫国土的决心,或许是为了一场战役在雪中跋涉,也或者是在黑夜里屏息而又紧张的等待,这样的场景无处不在。
小说人物刻画形象饱满,外貌、语言、动作都细致入微,比如描写赵劲团长是这样写地“不管什么时候,他的皮带绑腿都扎得很整齐;身子挺得直铮铮的。
他负过十次伤,失血多,瘦棱棱的脸有些黄。
”这样的刻画让人感觉赵劲就在眼前,战争带来的伤害不止有战争过程中的死伤,更多的是战争后人们的状态。
整部小说读完了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仍然是第一章中李振德和孙子拴牛在遇到敌人后的整个过程,二人听到声响后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拴牛害怕的抱着爷爷,到后来爷爷被打,再到后来二人为了保护解放军,老汉带着敌人走了假路、抱着孙子从悬崖上跳了下去,整个描写过程透露着许多的压抑,回忆起描写的画面,仍然会感到内心压抑。
或许是因为我自己做了母亲,对孩子心中的那份惶恐,感同身受,一声炮仗响,儿子都会吓得发抖,紧紧的抱着我。
战争年代并没有什么安全感,这样的惶恐不只孩子有,老汉有,当时的百姓都有,在这样的状态下,百姓为了正义,为了解放军的安危,为了更多人民的自由,选择了牺牲。
而我们在和平年代,却偶尔会忽略了这份来自国家的、来之不易的安全感。
读红色经典的时候,你的心会不由自主的沉重,因为红色在历史的记忆中本来就是沉重的颜色;黄河水翻滚依旧,延安仍旧是最具有红色纪念的地方。
保卫延安读后感优秀5篇保卫延安读后感篇一《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它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红军在国民党军已绝对的优势兵力发动了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取得西北战场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诸多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和许多红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智慧与品质,感人肺腑。
要说最令人感动的文字,那便是撤出延安的一部分。
听到这个消息,书中的主角儿——第一连的战士们的举动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连长周大勇开始传达信息了。
描写这情景的话中,作者用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平时说话嗓门总是洪亮的…可是现在讲话喉咙里就憋了一团东西…”单单这么两三行,就生动地写出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战士们,得知我军撤出延安的悲痛、激愤和憎恶敌人的感情。
要知道他们是从山西不远万里赶来保卫延安的,刚到仅离延安八十里处,就得知我军撤出延安的消息!因此,战士们“就像听到命令一样刷地站起来”“呼哧呼哧地出气,脑子里轰轰作响”……这等感情,是一般人绝对体会不到的!第一章第三节中,作者杜鹏程以动人的笔调,描绘了美丽的延安,然后来了一个不能不让人撕心裂肺的过渡:“可是,如今——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的夜里,空旷旷的延安城躺在寒森森的黑暗里。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军撤出延安后的冷寂和凄凉。
整本书除撤出延安外,大致分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四个战役,我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最终收复了延安。
这本书,让老一辈的人仿佛回到了战场,使新一代的人体会到了以前战士、人民的艰苦。
它深刻地体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红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无穷智慧。
保卫延安读后感篇二《保卫延安》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1947年初,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胡匪。
大敌当前,彭德怀主动请缨,挑起重任。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这篇长篇小说真挚动人的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
保卫延安读后感
最近读了《保卫延安》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啊!
这本书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书中描写的那些战斗场景,真的是太惊心动魄了。
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和小伙伴们分成两拨,拿着自制的“武器”,在村子里的小巷子里跑来跑去,嘴里还喊着“冲啊!杀啊!”,感觉自己就像是战场上的英雄。
记得有一次,我们玩得正起劲呢,我一不小心摔倒了,膝盖都磕破了,流了好多血。
但是我根本顾不上疼,爬起来继续战斗。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还真是幼稚又好笑,但也有着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保卫延安》里的战士们不也是这样吗?他们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退缩,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这种精神真的太让我敬佩了!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什么是真正的奉献。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都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像我小时候玩打仗游戏一样,虽然那只是个游戏,但也让我体会到了一点点奋斗和拼搏的感觉。
而现在,我们要把这种感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未来,努力奋斗!让我们一起保卫我们的国家,就像当年那些战士们保卫延安一样!哎呀,不说了,我得赶紧去为我的梦想努力啦!。
保卫延安读书心得《保卫延安》是现代作家杜鹏程所写,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当代战争文学的开山作和里程碑。
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保卫延安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保卫延安读书心得篇1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的不易,它是无数革命烈士拼智斗勇,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生活在阳光明媚的新中国里,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荣幸,骄傲与自豪。
这是我看完《保卫延安》后最大的感触。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
主要围绕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与我军的敌人浴血奋战,以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艺术地艺术地概括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历史性进程。
作品还深刻地揭示了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党中央、毛主席对整个战局的正确分析和英明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部署和指挥,我军将士从高级指挥员到普通战士为誓死保卫党中央而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陕甘宁边区群众和全国人民对战争的支援。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我们坚强勇敢的战士们的坚强不屈。
周大勇,他是一个连长,一个指挥员,同时也是普通战士中的一员。
他很普通然而却又英勇非凡,他的成长正体现着一个普通的勇敢的战士是怎样成为一个坚强不摧的革命战士的过程。
艰苦斗争的锤炼使得他意志坚强,他是一个浑身汗毛孔里都渗透着忠诚的人,而对他来说,只有党、祖国和人民才最重要。
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光荣、快乐的事情恐怕就是为祖国、为人民而战斗,而奉献。
这样的战士,才是真正的人民战士和民主英雄;这样的英雄,无论遇到什么都不会出卖党、出卖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这部作品突出地描绘了周大勇英雄性格的特征: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我们在周大勇这个主人公身上,能够强烈而亲切地感觉到在战争全过程中战士们的思想情绪。
从周大勇所属的这个纵队西渡黄河来作战的时候起,即从作品开头起,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这样的军队是完全以对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忠诚和坚决战斗到底的精神武装了起来的,尤其是以保卫延安战争的正义性、参加这样战争的光荣感和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之下的胜利信心,以及对于敌人的无限的仇恨,武装了起来的。
保卫延安读后感《保卫延安》这本书,就像一扇时光之门,把我一下子拽进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
书中描绘的那些激烈战斗的场景,让我仿佛能听到枪炮的轰鸣,看到战士们冲锋陷阵时那坚定无畏的眼神。
那些为了保卫延安、保卫革命根据地而舍生忘死的战士们,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无比高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于战争细节的描写。
比如说有一场战斗,敌我双方在一个狭小的山坳里遭遇了。
我方的战士们在山坡上埋伏着,紧张地等待着敌人的出现。
太阳高悬在天空,烤得地面发烫,战士们的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可他们的眼睛却一刻也不敢离开前方。
当敌人终于进入了埋伏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枪炮声瞬间响彻山谷。
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了出去,喊杀声震耳欲聋。
有个年轻的小战士,第一次参加这样激烈的战斗,心里紧张得要命,但当冲锋号响起的那一刻,他什么也顾不上了,端着枪就跟着战友们往前冲。
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嗖嗖地飞过,有一颗子弹甚至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他感觉脑袋一热,伸手一摸,满手是血。
可这时候哪还顾得上受伤啊,他咬着牙继续往前冲,直到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还有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
在一次战斗中,我方的弹药快要耗尽了,而敌人却还在不断地进攻。
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捡起石头,挥舞着大刀,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有个老兵,身上已经多处负伤,但他依然顽强地战斗着。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同志们,为了延安,为了胜利,跟他们拼了!”最后,当援军赶到的时候,他已经累得瘫倒在地,但脸上却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每一次战斗,都意味着有战士会牺牲,有家庭会失去亲人。
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顽强,他们那种为了信仰、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没有了战争的硝烟,没有了生死的考验。
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先烈们。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卫延安读后感800字《保卫延安》读后感篇一读了《保卫延安》,我就像被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漩涡之中,久久不能平静。
以前,我对战争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历史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什么战役、什么伤亡数字之类的。
但《保卫延安》可不一样,它就像一部超级大片,把延安保卫战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眼前。
书里描写的那些战士们,那可都是真英雄啊!就说周大勇吧,这家伙简直就是战神下凡。
我读到他带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跳都跟着加速了。
他就像一头勇猛的狮子,不管敌人的炮火有多猛,他都毫不畏惧地往前冲。
“冲啊,同志们,为了延安,为了胜利!”我仿佛都能听到他那充满力量的呼喊声在耳边回荡。
可是,战争哪有那么容易啊。
我看到战士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儿。
那战场上的画面,真是惨不忍睹。
子弹像雨点一样飞,炮弹在身边炸开,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就像恶魔在张牙舞爪。
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我的心也跟着一揪一揪的。
这时候我就在想,战争真的是太残酷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解决问题吗?也许有吧,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延安,为了心中的信仰,战士们只能选择战斗。
我又想到自己,要是我在那个战场上,我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吗?我觉得我可能会吓得腿软。
我平时连个小虫子都害怕,更别说面对枪林弹雨了。
我可能会成为那种拖后腿的人,哎呀,这么一想还挺惭愧的。
延安,那可是革命的圣地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敌人想把它夺走,那就是想把我们的希望给掐灭。
战士们保卫延安,就像是在守护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他们知道,如果延安没了,那对于全国的革命形势来说,就像是房子没了顶梁柱一样。
《保卫延安》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现在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吃饱穿暖,那都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觉得我们可不能忘了这些英雄们,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要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那怎么对得起那些牺牲的战士呢?《保卫延安》读后感篇二《保卫延安》这本书,真的是让我看得心潮澎湃,又五味杂陈。
保卫延安读后感800字五篇《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保卫延安读后感一《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取得西北战场辉煌胜利的故事。
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除撤出延安外,还写了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我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然后再次向延安进军。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
“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
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作者还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
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
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
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
”作者还侧面描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颂了陕北人民对我党我军的拥户和有力支援。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对解放军战士和指战员的种种精神深深敬佩,还感受到了我军的无限智慧。
无论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人民解放军,都有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和战略转移的巧妙做法,《保卫延安》就表现了这种智慧。
《保卫延安》读后感保卫延安读后感范文【精选】《保卫延安》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保卫延安》读后感一《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并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
“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
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
书中,作者还第一次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也是从书中,我认识了彭德怀将军。
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
他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伟大的人民勤务员。
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
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
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
红色经典保卫延安读后感这本书写的是保卫延安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以前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但是这本书就像一把大扫帚,把那些迷雾全扫光了,让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
书里的人物各个都像活过来了一样站在我面前。
像周大勇,那就是个超级硬汉。
他带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提到嗓子眼儿了。
他每一次面临危险都不退缩,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战场上,保卫着延安,保卫着背后的人民。
他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他也有自己的害怕和担忧,但是他为了信念,能把这些都抛到九霄云外,这就特别让人佩服。
而且书里描写战争场面那叫一个精彩。
子弹飞啊,炮弹炸啊,我感觉自己就像在战场上的一个小土堆后面躲着看打仗似的。
我看到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前赴后继,心里就一阵阵地激动。
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他们倒下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难过,就好像我失去了自己的朋友一样。
我觉得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能让我感受到当时人们的那种精气神儿。
不管是战士还是老百姓,大家都为了保卫延安,保卫自己的家园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这种团结就像一个巨大的盾牌,任敌人怎么攻击都打不破。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候紧张得手心出汗,有时候又被战士们的英勇感动得热泪盈眶。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可以做出多么巨大的牺牲。
我现在想想,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可真是来之不易啊,那都是这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要是在那个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呢?反正读完这本书,我对那些英雄们的敬意那是蹭蹭地往上涨,就像火箭发射一样!这书真的值得一读,让我收获满满啊!。
保卫延安读后感保卫延安读后感(精选11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卫延安读后感(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保卫延安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保卫延安》这一长篇连续剧的剧情简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军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和蟠龙镇的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们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光辉形象!我的感受是:周大勇的独立营在接应从晋西北送来的粮食时,战士们一路忍饥挨饿,艰难的往榆林进发,克服了许多的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的吃苦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还有就是胡宗南命令部队实施整体推进,互相呼应的方型战术,妄图把我军赶过黄河。
彭德怀想到了一招对付敌人方型战术的办法,命令周大勇的独立营佯装向蟠龙青化撤退,我军神勇出兵,并故意扔掉重击连武器等迷惑敌人,诱敌一个旅的部队。
彭德怀趁机指挥解放军主力在羊马河全歼敌编138旅。
这使我更加佩服彭德怀将军的深谋远虑和神勇用兵了。
故事中还用很多情节使我深受感动,并让我明白了文中的“一片土地一片血”的含义,让我更加对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充满敬意!保卫延安读后感2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近代多少革命先驱、思想先进青年心中的革命乐土。
1947年三月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国共谈判的面纱,部署数十万兵力对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保卫延安》正是在此种紧张的战争气氛中,张开了一幅幅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
虽然国民党反动军队数量和装备上占都有绝对的优势,军队人数远胜于我军,但是党中央、毛主席对整个战局的`正确分析和英明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部署和指挥,和从高级指战员到普通战士浴血奋战、誓死如归保卫党中央、保卫革命的精神,陕甘宁边区群众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和拥护让这些优势化成了“谈笑间的飞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