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

(1)人地关系说:代表:英国地理学家罗士培和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2)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3)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4)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5)以施吕特尔、苏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6)以杜能、韦伯为代表的区位学派。(7)拉采尔创立了环境决定论。(8)赫特纳主要研究地理学方法论。(9)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10)杜能首创了农业区位论。(11)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12)克里斯泰勒提出了中心地理论。(13)廖什创立了市场区位理论。(14)白兰士提出或然论/可能论/人地相关论。(15)麦金德创立陆权学派,提出了“大陆心脏学说”。(16)戴维斯主张地理学的统一论。(17)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拉采尔、亨丁顿(18)人地相关论:白兰士、白吕纳(19)适应论与人类生态论:巴罗斯(20)人地协调论与和谐论:罗士培(21)人地共创论:索恰瓦、景贵和(22)胡佛的运输区位论(23)行为区位论: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24)苏尔创立了景观学派。(25)人口地理学:拉采尔《人类地理学》、白兰士《人生地理学原理》(2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27)文化地理学: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克罗伯、昌群《什么是文化工作》、钱今昔、张文奎、王熙柽(28)有机组织:拉采尔、豪斯浩弗、契伦(29)政治景观:惠特莱西、哈特向(30)政治生态:范根堡、鲍曼(31)同一领域:琼斯(32)地缘政治学派: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学说、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论(33)政治地志学派:鲍曼、杰克逊(34)政治职能理论学派:哈特向、毛尔(35)统一场理论学派:琼斯(36)系统政治地理学派:布里吉(37)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38)海洋同盟论(克莱恩)

二、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1、社会性。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是社会现象的区域结构社会性表现:⑴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⑵人文地理学的历史性:不同区域人文现象的分布状况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并且还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2、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区域差异是人文地理学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根本点。还反映在区域研究、区域角度、区域革命等方面。

3、综合性。人文地理学是从区域的角度来研究人文现象的,这些人文现象内容繁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必须综合研究。研究对象具有综合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横断学科。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既有传统的研究方法,也有众多的现代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与方法论。

4.统一性。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与结合,即自然与人文的统一。

5.预测性。通过创建模型使其进入理论推导和科学预测阶段。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

A、主要观点:认为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B、理论的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萌芽,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的奴隶社会。

C、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孟德斯鸠主要研究气候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居住在炎热气候下的人秉性懦弱而寒冷气候使人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难的、伟大的、勇敢的行动。拉采尔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机械地应用于地理科学,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各种活动都受到环境的严格制约。亨丁顿通过《亚洲的脉动》、《气候与文明》等著作,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发展

的决定性作用。D、理论评价:肯定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先进性;反对神权、反封建,具有进步性;混淆了自然与人类的演化规律,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认为环境决定人类命运、社会的发展等观点是错误的。

四、可能论:

也称或然论。1、基本观点: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它包含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影响,也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2、代表人物:白兰士认为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直接作用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在起作用。白吕纳认为人地是互为影响的,人类活动不只是受制于地理事实,人的意志和才能可以使人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界。3.理论评价:人地相关论研究重心由自然转向了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用心理因素来解释,把社会现象的发展同生物变化等同起来,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人地关系,纠正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过于强调人类的心理因素。

五、农业区位论

A、理论前提: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种。4、距城市50英里以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的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B、理论内容:杜能主要分析两个问题:1、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2、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C、理论评价:1、驳斥了自然条件决定农业布局的错误观点,认为决定性因素是地块距离市场的远近。2、采用孤立化研究方法,为后来的区位论研究开辟了道路,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农业圈层不同,集约化程度不同的理论,在今天仍是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

六、中心地的等级性及其特点:

A、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

B、特点:1、中心地的等级由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级别所决定。2、中心地的等级决定了中心地的数量、分布和服务范围。3、中心地的数量和分布与中心地的等级高低成反比,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成正比。4、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商品和服务,还提供所有低于这一级别的商品和服务。5、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形成中心地体系。

七、文化景观的概念、组成及类型:

A、概念: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人类的创造而形成的景观。

B、组成:文化景观的组成可以表述为:以自然因素为基础,人文因素为主导,自然与人文因素并重。文化景观三大主要组成部分为自然基底、具象材料和非具象材料。

C、类型:根据人口密集程度、人们从事的职业、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等可以分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具体的景观类型:农业景观、人口景观、语言景观、宗教景观、流行文化景观等。

八、人口增长类型:

1、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类型。也称“传统型”/“多产多死型”。

2、高出生、

低死亡、高增长类型。也称“过渡型”/ “多产少死型”。3、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也称“现代型”/ “少产少死型”。

九、人口构成类型:

人口构成分为自然构成、地域构成和社会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实质上就是人口的空间分布。A、人口自然构成:1.人口年龄构成,2.人口性别构成。B、人口社会构成:1.人口就业构成,2.人口文化教育构成,3.人口民族构成

十、人口迁移的形式及特点:

A、国际人口迁移:1、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有永久性和非永久性迁移之分。永久性移民是人口由一国迁入另一国后,改变了国籍或成为侨民。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非永久性移民是指暂时定居在移入国,一段时间后返回移出国的移民。二战后的国际劳务输出属于这种类型,是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主要输出到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国际难民也属于非永久性移民。2、国内人口迁移:指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移居现象。主要有三种形式: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和城市间迁移。

B、特点:1.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经接近尾声。2.国际劳务输出逐渐成为人口国际移动的主要形式。3.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4.发展中国家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突出。5.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区。6.由穷国迁向富国。

十一、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挑战:

A、问题: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2、人口总体素质偏低3、人口结构问题突出

4、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5、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

6、人口安全与健康隐患频发B、挑战:1、就业压力大2、贫富差距对社会的压力增加3、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十二、城市地域形态类型:

团块状、带状、星状、组团式和一城多镇型

十三、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2.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3.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十四、城市的形成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联系:

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人类的固定居民点—聚落,为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分人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者,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他们在交通方便与利于交换的地点聚集,以交换产品,这样的集聚地就是城市的最初形态。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由于阶级的出现、部落间的战争,人类开始在聚集区周围筑城,出于军事、政治、宗教等目的,兴建了城市,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十五、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A、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⑴总体水平,2000年城市化率为46.6%,预计2010年达51.8%。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以人口集中为特点的城市化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经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⑶发达国家内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欧、西欧、北美是高度城市化地区,从1960年开始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减缓。东欧、前苏联、南欧、日本当时还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1960-1980

年间,日本进入高度城市化国家的行列,前苏联成为发达国家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⑷发展中国家,南美的阿根廷、智利、乌拉圭20世纪初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巴西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西亚是另一个城市化进程很快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东非、西非、中非和东亚、东南亚、南亚。韩国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仍然显示了较快的城市化进程。B、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大城市化趋势明显,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出现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C、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⑴郊区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后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以住宅郊区化为先导,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首先迁往郊区的有商业服务部门。其后,事务部门开始外迁。同时,工厂也向郊区迁移。⑵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即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⑶再城市化。一些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城市实现了人口增长,出现了再城市化。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现象称之为生计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大城市数量激增,人口膨胀,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和超级城市数量都超过发达国家。

十六、旅游与旅游业的组成:

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是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三部分组成。三大旅游要素即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

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从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所有相关企业的总和。

十七、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征

A、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B、特征:1.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组合性和地域固定性。区域性是旅游资源最本质的特征。2.时间特征:季节性和时代性。

3.经济特征:可替代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开发利用的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

4.文化特征:感知决定性、内涵丰富性、民族性与地域性、需求的多样性。C、类型:根据属性划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旅游资源的分类

活动性质: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

开发状况:已开发旅游资源、即将开发旅游资源、潜在旅游资源

十八、旅游环境的概念

旅游环境,是由山(风景地貌和地貌构景)、水(水景或水文取景)、林木(绿化和园林生态)、建筑(与环境意境协调的或加强环境意境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以及天气变化、人文特色等和谐地组合起来的场所。

十九、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旅游收入。旅游收入是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最大贡献。狭义旅游收入是指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部门的收入,也称直接收入;广义旅游收入还包括间接为旅

游业服务的部门的收入,称为间接收入。旅游直接收入由交通运输、食宿接待、游览地、娱乐设施和旅游商品商店等部门获得,旅游间接收入主要是指旅游业给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带来的收入。旅游收入又可以分为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两部分。国际旅游收入是由境外旅游者带来的,特点是创汇成本低、资源损耗小、收汇及时、产品可重复使用且价格稳步增长。国内旅游收入是国内公民的旅游活动带来的收入。旅游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税收、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等。(二)旅游与创汇。1.旅游业具有创汇成本低的特点。2.稳中有升的价格是旅游产品销售的特征之一。3.旅游业的收汇比较及时。4.旅游创汇可以绕过关税壁垒。(三)旅游与区域经济结构。1.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旅游地向开放型经济转化。2.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可以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部门,甚至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3.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四)旅游与投资。旅游投资分为三类: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私人投资。政府投资一般仅限于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特点是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而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企业投资是旅游投资的主要部分,集中于收益快的项目,投资规模适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私人投资所关注的项目多是政府和企业难以顾及的,具有规模小、零星分散等特点。(五)旅游与税收。旅游税收主要有旅游经营者应缴的增殖税、营业税、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等。旅游业会给政府增加税收。(六)旅游与就业。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服务对劳务需求量大,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旅游就业人员包括直接就业人员和间接就业人员两部分。旅游就业人员特点:就业人员知识层次高,收入高;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大;旅游就业人员季节需求变化大。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1、接待国际旅游者,可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2、发展国内旅游,可以回笼货币,加速资金的周转,对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安定民心等有重要作用。

3、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4、旅游业的发展,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它还可以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七)旅游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1 有可能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尤其在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分依赖旅游业的地区。2 超前发展会冲击旅游地市场。旅游业的扩展甚至还会压缩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3 发展中国家旅游利润过多用于进口物资或被外国资本所带走,使本国经济成为附庸。

二十、文化区的概念及类型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在地球表面所占据的空间。文化区分为形式文化区和机能文化区。也有把乡土文化区作为第三类文化区。二十一、文化扩散的类型

文化扩散分为扩展传播和迁移传播。1.扩展传播。指思想或某种文化特征在空间上通过各该地的居民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随着这种思想接受的人越来越多,其空间分布也越来越大。扩展传播的三种类型:1)传染传播;2)等级传播;3)刺激传播2.迁移传播。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个人或集团从一地区迁移到另一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的地区。与扩展扩散相比要快。二十二、文化生态学的主要理论

人通过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即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地关系的主要观点: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和文化

决定论。

1.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把自然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2、可能论。也称或然论,指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环境包含着许多可能性,至于哪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性则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人地关系中文化发展的作用在于提供多种可能性,人对多种可能性中所作的选择受到人的文化遗产的指导。文化水平越高,则供其选择的可能性越多,自然环境的影响与限制就越小;反之,自然环境的影响与限制就越大。3.适应论。适应论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地域之间的关系。适应是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4.生态论。巴罗斯主张地理学的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5.环境感知。人对各种可能性的选择是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表现,它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由于环境和原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印象,这种对环境的印象就是一种环境感知。6.文化决定论。人从出现以后对自然环境带来变化,人作为自然的改造者,人决定和塑造了自然。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已达到相当程度,技术水平越高,社会对于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低。技术水平越低,社会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就越高。7.文化景观论。8.和谐论和可持续发展论

二十三、民族的特征

种族是以体质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和生理为特征,民族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为特征。氏族和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国家不一定必须有共同的语言,但民族则必须有共同的语言。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与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也是构成民族的必要条件。

二十四、行为空间与地理物象的概念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类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

二十五、政治地理要素

一、政治地理现象。二、政治地理单元。三、政治地理结构。四、政治地理过程。二十六、政治地理过程

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结构要素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1.政治扩散。指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扩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2.政治整合。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3.政治分散。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方式主要有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等。

4.主权的变化。

二十七、国家权力的概念

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它即包括物质因素(硬国力),又包括精神因素(软国力) 。

二十八、地缘政治学的主要观点

地缘政治学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国1、家有机体学说2、生存空间论3、有机边疆论4、成长尖端论5、空权论

二十九、城市的交通问题和社会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表现形式:①交通堵塞。②交通事故。③公共交通问题。需求大于供给,需求波动大。④步行者问题(包括骑自行车者)。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步行交通量仍很大。⑤停车问题。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

城市社会问题。1.就业问题。结构性失业问题,不充分就业问题。2.贫困问题。

3.老年人问题。

4.社会责任感缺乏。

5.种族与社会争端。

三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环境影响绝对不可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同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其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和决策体系等五大体系的支撑。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第三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4.简要说明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5.简述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6.简要说明特尔斐法工作步骤? 7.简要说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8.简要说明RBD 和CBD 的关系? 二、论述题 1.比较分析名山类旅游地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特点。 2.论述旅游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1)时间集中指数:也称为季节性强度指数,() ∑=-= 12 1 2 1233.8i i x R R 值越接近于零,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学传统厉害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 在这里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就不要说了,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科学院虽然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其地理学在全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五个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学府,也是考研难度最大的学校和研究院所。 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些学校拥有人文地理学的博士点,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高校,但是这几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学的难度并不小,热度可想而知了。在这些高校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难度应该相差不大,都是211的院校,而且人文地理学综合实力并不差,具体排名可以参考上面的网站,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是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估计是这批学校里最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且是211工程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一个档次上次的,报考人数和报考难度相差不大,但是华南师大因为地处广州,而且学校公费比例大,所以相对比较热门。浙江大学虽然没有博士点,但是由于是全国知名大学,所以报考人数并不低,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少,难度非常大。云南大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是211,而且人文地理学还可以,报考虽然不如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可是并不会差到哪去,但是2011年人文地理学需要调剂的。南昌大学虽然是211,可是人文地理学只有一个硕士点,而且是挂靠在南昌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力相信大家都知道,排名在全国不怎么样。所以并不是很热门,难度也不是很大。前几年因为有个方面不考数学,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报考,最激烈的一次就是2008年。不过从2009年开始要考数学后,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每年都需要调剂,不过2011年没有调剂。延边大学在吉林延吉,地处偏远,不过由于是211,所以并不需要调剂。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一般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就不要多说了,由于本身实力和地理位置等相关原因,并没有上面的学校那么热门。不过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基本是不需要调剂的,一志愿报考人数一般都能录满。 不过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的学科学位点,增加了不少新的学校,但是现在因为没有招生,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知道。 可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招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但是一般都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分支科研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难度大家应该知道。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卷)_试卷_B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点、线、面是GIS的三类基本要素,能实现点面之间转换,但不能实现线面之间的转换。() 2、世界上第一个GIS产生于美国。() 3、TIN数据结构和四叉树结构都是可变分辨率的数据结构。() 4、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采用平板技术。() 5、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与数据库中的层次数据模型概念相同。()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 2、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3、“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 4、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成DEM:() A.等高线数字化法 B.多边形环路法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5、生成电子地图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关键技术步骤是:() A.细化 B.二值化 C.符号识别 D.符号化 6、描述地理实体本身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数据为:() A.属性数据 B.几何数据 C.关系数据 D.统计数据 7、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 A.缓冲区分析 B.包含分析 C.网络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 8、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9、对于估算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方便的编码方法是:() A.游程编码 B.块码 C.四叉树编码 D.链码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共7题,共70分)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2、GIS中地图投影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分) 3、如何描述GIS的数据质量?(10分) 4、空间数据输入的误差有哪些?具体如何进行检查?(12分) 5、叙述将下列图像压缩成二维行程编码(MD)的计算机实现过程。(10分) 6、为什么要研究GIS空间数据库模型?或者说,关系数据库模型管理空间数据存在哪 些局限性?(10分) 7、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指标中,叙述GIS评价的专业性能指标。(10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试卷B 1、╳ 2、╳ 3、√ 4、╳ 5、╳ 1、C 2、B 3、B 4、A 5、D 6、A 7、A 8、B 9、D 10、A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1)、GIS与一般MIS的区别是:GIS离不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都是GIS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一般MIS (数据库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也很有限。如电话查号台是一个一般MIS,只能回答用户询问的电话号码,而通信信息系统除了可查询电话号码外,还提供用户的地理分布、空间密度、最近的邮局等空间关系信息。 2)、GIS与CAD/CAM的异同点是: GIS与CAD共同点是: a.都有空间坐标系统; b.都能将目标和参考系联系起来; c. 都能描述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WebGIS课程》期末考试复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WebGIS: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是Internet与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拓展和完善GIS的一项新技术。 2.简答 (1)WebGIS的组成以及各个承担的功能: 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地理信息 通信协议:通过相关协议,设定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及数据访问接口,是地理信息在Internet上发布的关键技术。 WEBGIS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操作GIS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 (2)WebGIS的基本架构: (3)WebGIS的特点。 1、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 2、分布式体系结构:有效平衡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处理负载 3、发布速度快,范围广 4、数据来源丰富,分布储存 5、用户界面友好 6、平台无关 7、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4)WebGIS的作用。 <1>促使传统工作站版的GIS走向分布式、大众化,使GIS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2>空间数据的分发、获取、浏览更加方便、快捷; <3>更加友好的、互动的可视化界面,是对传统GIS的一种革新; <4>使空间分析无处不在,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GIS的分析功能; <5>将GIS与其他软件系统之间的集成变得更加容易,推动了GIS向纵深快速发展,使GIS走向企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补充知识点: WebGIS基本思想:就是在Internet网上提供地理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服务 WebGIS的功能:地图服务、数据查询服务、地理编码服务、要素服务、导航或位置服务、个性化地图服务、远程数据维护功能。 3.论述 结合实例说明当前WebGIS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至少四个)。 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三维GIS、移动GIS (1)基于分布式计算的WebGIS 要实现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必须采用标准的、开放的和广泛支持的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例如,CORBA具有完美的平台无关性和兼容性,如与JAVA结合,可解决代码复杂、实现困难的问题,因而受到日益广泛的支持,必将成为未来WebGIS发展的主流技术 (2)三维GIS 目前GIS大多提供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三维显示和操作功能,但与真正的三维表示和分析还有很大差距,真正的三维GIS必须支持真三维的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空间数据库,解决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问题。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关于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关于2017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70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

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61高等数学(B)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 方向(70)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8城乡规划 (4)880地理学综合 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就业前景 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 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共招生14人,下设4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陶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旅游研究院院长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

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首师大考博英语 首师大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专业词汇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苏尔:文化景观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3)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题目_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二、填空题 1、 空间关系特征。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 4、 5、 8,属性查询是一种较常用的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又分为简单的属性查询 10、根据栅格数据叠加层面的不同,将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运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布尔逻辑运算、重分类和数学运算复合法。 11、从缓冲区对象方面来看,缓冲区最基本的可分为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 13、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属性、时间。 14、GIS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 四部分。 26 度、专题准确度。

28 1.什么是GIS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 GIS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方法: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储存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场所。 特点: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控制方法。 a)传统的手工方法: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 检查包括目视方法、会知道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 b)源数据方法:数据集的源数据中包含大量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 通过它可检查数据质量,同时通过跟踪源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c)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 据的质量。 3.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 a)空间拓扑关系: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关系; b)空间顺序关系:描述实体在地理空间上的排列顺序; c)空间度量关系:描述空间实体的距离远近关系,一般用欧式距 离表示。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