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三报系媒体整合传播效果研究报告

湖南三报系媒体整合传播效果研究报告

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与路径

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路径 杨树弘 内容摘要:新媒体可以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忽略新媒体就是忽略未来;新媒体的重点发展战略及主要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战略;路径。 忽略新媒体就是忽略未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古诗,正好体现了当今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新媒体应运而生,从“鹅黄”到“翠绿”,分明昭示着这个市场的繁荣。而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关键词组是:媒体的未来。 看好数字新媒体,已经有若干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研究者、决策者的首肯和信心——新媒体,给人们以无尽美好的遐想。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是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①。 学界和业界对新媒体归纳为: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和播客。 事实上,新媒体正在瓜分着属于传统媒体的营销预算。美国Outsell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网络媒体上的营销花费占美国整体市场的比例从2005年16.2%上升到18.2%,而在包括电视、报纸在内的其他媒体上的营销花费所占整体市场比例却均有下降。在中国,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表明,网络广告在中国广告总支出中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1%上升至2005年的约3%,年复合增长率为41%。 忽视新媒体,就是忽视未来。 中国拥有4.2亿的互联网用户和3.15亿的手机用户,新媒体使用的绝对数量是惊人的。有人预言,数字新媒体到2009年会成为第三大媒体。 在一项中国政府的规划中,有关于新媒体的内容:2008年,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向数字媒体的转换。 新媒体,正似一道答案初显的“哥德巴赫猜想”。 影响性与冲击力:新媒体趋势 2007年春天,国家广电总局负责人在“新媒体战略”中首提新媒体为重点战略,并提出了广电的两个重要目标发展对象:数字化转换和新媒体开发。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向现代新媒体转变,这似乎是一个急切而崭新的课题。 据《世界媒体实验室》发布的《2007新媒体产业发展五大趋势》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加强,替代趋势加速”,表现在,2006年互联网用户达到1.23亿,2007年初网

媒体调研报告

益 阳 市 主 流 媒 体 调 研 报 告 班级:传播1033班 姓名:罗司南 学号:1024033336

前言 随着益阳市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加速了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在益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涌现了许多适应大众的文化需求的主流媒体,形成了报纸、网络、广电等多维的媒体体系。主流媒体的发展为宣传党的路线和政府的决策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丰富了益阳人们的文化生活,反映了市民的心声。 时间:2011年1-2月 对象:湖南省益阳市的主流媒体(益阳日报、益阳电视台、益阳网站、益阳广播) 目的:了解益阳市主流媒体的相关信息,依据相关的资料,对益阳市主流媒体的发展情况作相关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 方法:1实地调查了解 2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 3综合分析 过程:1.确定调查的对象; 2.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媒体的资料; 3.资料分析,根据资料准备下一步的调查; 4.通过相关渠道,对调研对象进行直接调查(直接访问、邮件 访问); 5.网络调查了解相邻省市同级媒体的发展情况; 6.对了解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7.撰写调研报告 1.刊物 益阳日报 期刊名称:益阳日报 主办/主管单位:中共益阳市委 编辑出版:益阳日报社 发行方式:自办发行 通讯地址:益阳市长益路52号 创报日期:1988年8月19日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617066139.html,/ 受众:市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公检法部门、普通市民以及关注益阳市的建设发展的人民。 形象定位:坚持党报原则,学习晚报风格,服务经济建设,贴近群众生活,关注社会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权 威性和指导性。 主要栏目:要闻、市长热线传真、网事,民声、百姓热线、时事新闻、桃花江。 办刊思想:推动益阳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强调社会责任,凝聚共同价值趋向和文化认同。加强好队伍建设,建好队伍强基础报纸的质量取决于报人。报人强则报纸优。只有一流的队伍,才有可能办出一流的报纸,这是不变的铁律,也是益阳日报创刊20年来所一贯坚守的

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进入全媒体时代,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成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抢占传播新兴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为推动建设网络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全媒体时代,虽然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内容为王始终是内在要求。内容为王不只是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高质量,还要做好信息疏导、舆论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并且通过开放平台,让受众成为生产者,增强媒体和受众间的关联度和互动性。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提升内容传播效果。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拓宽全媒体信息服务。当前,以5G、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广泛渗透,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和方式,受众阅读内容不再只是见报,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手表等各种媒介,浏览图解、H5、音频、视频等内容,媒介和方式的改变让信息传播更加高效、高质、高量。未来,为了更好实现信息的深度传播和精准传播,我们要继续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加快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扎实做好标准、研发、试验和安全配套工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技术引领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能力。 以创新管理为保障,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媒体强调不同媒体形态的互动融合,要从宏观层面进一步优化媒体传播格局,以一体化的思维,释放一体化的效能,进一步健全媒体行业管理制度,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的 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在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下,其后逐步衍生了一个新 的领域,即新媒体营销。笔者在了解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界定、国内外不同营销方式的对比以及 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新媒体营销的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以及前景广阔 等新特点,这无论对新媒体的发展还是对新媒体营销的经营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新媒体营销;营销模式;营销新特点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在新的价值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的 重整的背景下,新媒体营销应运而生。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带来新的商机,而且将社会群体服务引领 到了社会的最前沿。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不仅在新媒体市场占有 着重要的席位,而且在市场格局中占领先地位,一时发展成为目前盈利的主流。在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 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 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 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新媒体营销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一环,发展成 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最终带领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二、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①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是以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为代表,他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 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 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②,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二是美国的《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即新媒体要向更“广”的人群;三是当代新媒体是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的一个标志,新媒体已 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工具,更是分众传播能够实现的最好方式,即信息传播须更“快”。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体现在新、广、快三个方面,因此,新媒体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 ①百度百科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617066139.html,/view/1299105.htm 2012年6月10日进入 ②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刍议新媒体作品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25 下/02/2013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新媒体艺术是随着信息科学及电子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它是综合了影像、网络、视频、计算机交互式媒体、电子媒介以及其他艺术材料而生发的新兴艺术。随着电子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新媒体艺术逐渐成为本世纪艺术的一大主流。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小众化,新媒体艺术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公共空间之中,无论文化活动、商业宣传还是艺术展览都能不同程度的使用到新媒体艺术,并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喜爱。 目前,新媒体艺术正随着技术设备的成熟和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传播开来,这其中既有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佳作,也有制作粗糙的简易作品。因此,从哪些方面来判别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优劣,从而使创作新媒体作品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讲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 1 创作理念的传达效果是否明确 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技术的先进﹐而是精神的高尚﹗因此,一个精神理念极其鲜明的作品,会带给公众诸多的反思和反省,得到公众的认同,激起公众的行动意识,这样的作品才是一个立意深刻的好作品。同时作品还要传达和体现出正确的精神和文明的理念,这种理念才是作品的根基和深层内涵,才是会被社会理解、被公众认可的。而借用新媒体艺术这种行之有效的创作形式,来拉近公众与作品的距离,借此还原真实的现实场景,希望借自己之手来改善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并借此提高公众的社会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相信在这种参与、互 动的体验过程中,使公众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认识文明的力量、认识公益的力量,从而带给公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为了更好的了解公众对新媒体广告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我在2010年12月做了一个关于新媒体广告的调查问卷。其中,参与调查的人员共120人,受访人群的年龄比较广泛在15-65间,以封闭式的问题来征得受访人群对新媒体广告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通过调查,如(表4.1)显示:在调查人群中,18-35岁人群相对处于较高值,即,对新媒体广告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都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年龄越大的人群峰值越低,其中20-30岁人群所占比例均超过其他年龄层。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广告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这是因为,年轻人对于现代科技的普及和接受程度更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基于现在消费市场的年轻化趋势,新媒体广告必然会有很大的接受和认知空间,也必定会对今后传播和接受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产生更大的媒体传达效果。 2 审美接受的创新方式是否具有时 代特点 黑格尔曾把“美学”定义为“美的艺术的哲学”。那么,我们也可以把新 媒体艺术美学看作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哲学。它隶属于美学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独特的特征。新媒体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学格调可以通过意蕴、意境、格调等属性体现出来。 意蕴蕴含在媒介材料之中。媒介材料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物质性的特征,是创作者对材料所体现出的特有审美感受,正是创作者的审美感受构成其作品的意蕴特征。意境多表现在中国古典的 诗词之中,是一种情景的特征,是创作者给公众所营造的审美感受,当公众感受到这样一种氛围时,就会产生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使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达到创作主体与接受客体的融合。格调是新媒体艺术表现出来的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接受者的审美想象相融合的一种精神升华。高格调的艺术作品能起到陶冶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从而使作品得到强有力的回应,在对话和交流中达到文化视野、精神文明的进一步提升,最终产生创作者和参与者情感上的共鸣,共同提升美和精神的境界。 这种审美接受方式的丰富化和再构建,召唤公众将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结合起来,丰富理想世界的同时去构建现实世界,使理想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产生意义,激发公众改造世界的信心和热情。从而达到作品所要体现出的感召精神文明回归的力量。 3 是否将传播环境有效的利用起来 新媒体作品之所以被成为开放的媒体是因为它在传播的方式上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如果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展示,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地铁、车站、步行街这样 刍议新媒体作品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文丨刘 鑫 摘 要:目前,新媒体艺术正随着技术设备的成熟和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传播开来,这其中既有艺术性、商业性俱佳的佳作,也有制作粗糙的简易作品。因此,从哪些方面来判别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优劣,从而使创作新媒体作品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讲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传播; 审美接受

视频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传播与整合

视频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传播与整合 2007年,中国视频广告出现跨越式发展。无论是广告主数量、投放费用,还是广告互动效果都较之以往有快速提升。展望刚刚到来的2008年,视频广告的投放量增长将不可避免。艾瑞预计2008年中国视频广告(仅指以网络视频为载体的贴片广告等形式)收入将达到4.8亿元。与此相对应,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将增至2.4亿人,超过85%的中国网民将成为视频广告的受众。视频广告所具备的优于电视广告和传统网络广告的潜质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网络视频成为新营销载体 内容与互动优于电视广告——电视广告推送式的播放方式对网络视频用户的影响力在逐步降低。而网络视频所具有的随时点播和下载播放的优势以及多样的互动方式正好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根据艾瑞2007年5月的调研数据,63.3%的用户认为网络视频节目的丰富性优于电视。而且,网络媒体广告对受众产生的印象和电视广告只有1.9个百分点的差距。除此以外,广告主选择视频广告的原因在于该类广告在制作发布成本、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形式多样性等方面都远远高于电视广告。视频广告正在开拓电视广告之外一块新市场。 形式与效果好于传统网络广告——视频广告作为新的广告形式正在通过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体进行传播。随着中国宽带服务的普及,网络已经不在成为该广告推广的门槛。视频广告所承载的信息量、信息展现方式以及互动效果等指标均优于普通网络广告。而且视频广告在品牌记忆度、购买率和忠诚度等指标上相对传统网络广告也有大幅度提升。 国内视频网站已经开始将访问量变现 07年中国网络视频网站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视频广告收入的放量增长成为其主要推动力。目前网络视频运营商主要分为六类:门户类、视频分享类、电视机构类、在线影视类、视频搜索类以及P2P流媒体类,其中P2P流媒体和视频分享网站的视频广告收入增长最为迅速,主流P2P流媒体运营商广告收入均以突破千万人民币,而视频分享网站在经历了用户积累及用户体验的培养阶段以后,在07年下半年也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广告销售团队。随着视频网站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视频网站受众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未来的视频广告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 08年将进入视频营销元年。

浅谈全媒体时代

浅谈全媒体时代 媒介环境不但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媒介与人的关系,更改变了媒介环境中为之运作的人。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形态迅速兴起,成为除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之外占据中国媒体舞台的新兴力量。 "全媒体"――omnimedia,它最初源于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名为"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美国家政服务公司。这是一家同时包含报纸专栏、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形式在内,并统一进行管理,进而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的所谓"全媒体"公司。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受限,这家家政公司涵盖的"全媒体"显然不够全面,也没有手机电视、户外电视等媒介形态,因而更倾向于"multimedia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全媒体的其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全",而是一种概念上的方向和趋势,全媒体是一种以全"为理想化目标的多媒体,多媒体与全媒体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近义词的关系。然而,这家家政公司自己可能都没有预料到,这种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全媒体思路竟无意间道破了传媒业巨变的天机。 全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一种媒介形态,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和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我们需要弄清全媒体时代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些媒介环境的特征变化是节目主持人在新时期进行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全媒体不排斥任何单一媒体的行为,单一媒体的价值优势还能带动整个媒体联盟的发展融合,与此同时,它覆盖面广,几乎无孔不入的渗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信息接受面覆盖程度高。例如网络技术就将传统媒介的单一属性向试听全媒体的终端进化,存在于传统意义当中的媒介界限正在日渐消失。原有的时空和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研究·融合与发展38 无论身处各行各业,新闻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极大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产业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感,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强烈冲击,与此同时,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媒体人参与新闻的传播,新闻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亲民。面对这个新媒体当家作主的年代,人们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1.关于新媒体 1.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而言的。它主要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互联网渠道,将资讯信息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报刊、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的分散传播,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强烈需求。由于新媒体传播渠道和设备的普及以及发展,人们想要获取新闻,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文化。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而言,新媒体传播更加数字化、高端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了解新闻并且分享新闻。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2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想要获取信息不再趋于集中报刊书籍,难以有大量空闲时间专注于电视新闻。在这样的一个高速消费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就能够使受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及认可。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大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更多样化的趣味性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传统书籍已经从实物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可以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迎合了时代需求,提高了互动性。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传播实效性 一则新闻想要进行传播,传统的渠道就是电视和书籍报刊。书籍和报刊往往是报道的前一天的内容,甚至是更长时间之前发生的社会形态,有效时间内受众看到新闻时,早已是时过境迁,其时效性差强人意。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标志性特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得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的操作系统,操控界面逐渐趋向人性化,为媒体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以迎合时代及公众对媒体服务方式的需求。 2.2新闻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互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众群体不再是单向地接收讯息,而是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想法,这种互动性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所欠缺的。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使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形式得以突破,产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在评论区里,人们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自由发挥个性话语权,在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方式直接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可以说新闻传播从高高在上的分享者,成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的桥梁,变得更加亲民。 2.3传播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之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具有即时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的,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七点准时开始,那么人们想要从中获得讯息,就必须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去关注电视台的播出。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很难有固定的闲散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摘 要:当今社会,受到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人类已经身处于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用户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变成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互动中。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38-02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8617066139.html,ki.11-4653/n.2017.12.007 文/丁理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四中传播媒介的优点和不足 一、印刷媒介: 1、定义:印刷媒介,就是指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2、优点: (1)读者拥有主动权。读者在接触印刷媒介时,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上它优于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受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才能接触到其内容。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所以受众如果想回头再看,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比如将电视节目录下来。可以说,印刷媒介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是稍纵即逝的,若不经过专门录制,就会很快消失。而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却能将信息有效地保存下来。正因为这样,印刷媒介更能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除了一些综合性的报纸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他媒介那样强调以标准化的内容来适应大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电子媒介为了这争取最大数量受众,都力求能适应大众的口味,强调老幼皆宜,雅俗共赏,这就导致了内容上的同一化趋势。而专业化、专门化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往往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并对他们在某一方面施加特殊影响,这就适应了专业化、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在知识界与教育界,印刷媒介更是拥有广泛的类型化受众。 3、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 (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

新媒体地传播特征

单元编号:010102 单元标题:导论 知识点标题:“公共”概念透视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学习目标: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建议时间:4 小时 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讲授 学习内容: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具有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 络高速传播,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并且具有计算机检索功能、超文 本功能,是一种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传播允许读者与作者之 间进行网络交流,能及时反馈,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 步骤一:回顾新媒体及相关概念。 步骤二: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具体的说,新媒 体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转成数字,经过转播,数字在操 作平台上还原为一定的信息。。 更新速度快,而且更新成本低。新媒体传播的更新周期却可以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 的周期可以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 新周期更长。 新媒体传播可以做到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统一。新媒体传播的即时刷新提高了新 闻的时效性,其本身“接收的异步性”又方便受众随时随地的接收。接收的异步性可 以使受众不需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可按自己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 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互联网能够使用户共享全球信息资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信息量上可以与海量 信息的网络媒体相提并论。报纸若多印 1 万字内容,就需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 行、成本带来很多问题。广播、电视更是这样,内容要准确到几十秒、几秒时间,字有时要算 到 几十个。新媒体传播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是硬盘。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体现在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营销效果及其常见技巧介绍

新媒体营销效果及其常见技巧介绍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以及移动设备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是信息碎片化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新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大部分人对于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效果依然持怀疑态度。 一、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并有效互动。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之前,过去的营销方式是硬性推广,而新媒体营销则不同,新媒体使得与消费者沟通的互动性增强,有利于取得更有效的传播效果。企业要做的就是让目标用户参与,让品牌融于消费者的互动活动当中,融于口碑当中,形成另一种传播源,不断向下扩散。那么营销将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让消费者置身事外,他们将永远无法体味个中滋味,更无法成为营销的“病毒载体”。 在网络时代,泛滥的信息让人们的决策成本空前提高,简单的信息告知传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营销期望。因此,让用户成为你营销计划中的一部分,变成营销的“病毒载体”,一并来完成企业的营销拼图,就成了每个企业都望穿秋水的期待。通过它,企业能够与受众实现更多的互动,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反馈信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这个崇尚个性化、参与和体验的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有效的降低了营销成本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不仅使企业宣传品牌的方式多元化,而且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比如过去很多企业以为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一下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

不停的建新网站和推广,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并具资源共享。比如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QQ上建立粉丝群,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建立互动有奖游戏。这些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不仅提升低成本的平台,而且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很多品牌的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要花巨资去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你的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价值或有趣,他们就会疯狂地帮你免费传播。比如某一信息,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到N个李四到N个王五到N个赵六,这根链条,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并且理论上可以呈现出倍数的病毒式传播效应。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本消耗在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上,之后的传播链,可以让用户们免费自行完成。 多对多形式的“对话”所造成的N级传播,也是传统媒体的一级或者两级传播所相形见绌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些事情,在社会化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传播的速度令人惊讶—几乎达到了一夜之间传遍天下的地步!这种成本低但见效不错的传播模式,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生意难做的情况下更加倍受欢迎! 三、新媒体提升了广告的创意空间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使社区营销、精准营销、事件营销、病毒营销、数据库营销、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焦点渗透等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不断出现。在社会化营销中,创意就是我们的营销源泉,新媒体营销就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创意可遇不可求,但是一旦拥有了创意,并通过用户的参与,其整个营销的效果就有极大提升。

公关公司企业一季度公关总结(传播)报告

一季度公关传播总结报告 (2010年2月22日-3月31日) 一、公关工作报告部分 1、工作概述:一季度互联星空媒体传播的公关工作进行简单陈述,包括所提供的媒体选择方案,稿件的撰写,公关传播的组织与实施; 2、工作结果汇报:对本轮公关传播工作进行客观的汇报,其中包括目标媒体的选择,稿件的撰写和确认,媒体发布情况; 3、工作效果评估:对文章发布的整体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包括稿件投放情况、稿件发布的字数等方面,并用直观的图表反应; 4、工作总结:对本轮公关传播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分析在公关传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5、公关建议:根据这一轮传播总结,对现阶段的公关传播提出建议。 二、公关简报部分 1、撰写稿件

2、公关传播剪报

第一部分:公关工作报告 1、工作概述 1)新闻传播目标 一季度主要以宣传悠易“融资”与“剩余流量”的新闻为主。通过公关信息的传播,扩大本公司在境内外行业的知名度,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增强现有投资者信心。同时营造良好的公司生存环境,让相关利益群体(广告主、媒体等)产生好感与期待,以实现推广公司品牌和目标受众者了解公司产品的目标。运用多样化的公关手段,最大限度的增强悠易公司在市场上的“声音”力度。 2)媒体方案: ●眼球效应:以话题带动综合宣传 策划主题事件本身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大众眼球,并为媒体开展报道制作话题。结合公司融资后在行业中的技术、资本、广告经验等优势,发起剩余流量的话题推广,在平面媒体实现大版面报道,在网络媒体,尤其是各主流门户网站、重点区域的门户网,进行阶段性的多频次的新闻报道,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立体组合:平面与网络的媒体联动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_郭枫

XINWEN AIHAOZHE2012·12(上半月)新闻与传播研究 媒体公益传播 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传播活动。大众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传统媒体公益传播。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往往是以公益广告、公益节目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位置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舆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公益传播渐渐显露出较为明显的问题与局限。 以公益广告在报纸杂志的传播为例,报纸杂志的公益传播依托的是其作为历史较长的媒体所积淀起的公信力,好的报纸杂志具有强大的“品牌”价值,而公益广告的公益价值恰恰需要建立在海量的发行基础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之上。但是,平面的公益广告往往缺乏创意,由于创意不足,导致其所传达的理念不能深入人心,大众从“看到”到“参与”之间的转化率极低。另外,随着报纸杂志市场的细分化与专业化,许多媒体不再具有公益广告所需要的“量”的基础,广告投放效果甚微且成本增加,同时,公益广告也很难与专业媒体的定位和内容相融合。此外,由于报纸杂志有固定的发行周期,时效性相对较差,间断的、相对独立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不能起到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公益理念的作用,针对社会事件的公益宣传有滞后性,同时缺乏反馈与互动。 新媒体公益传播。近年来,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媒体指数化的成长,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网络、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媒介成了更为广泛应用的传播手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传播公益理念的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活动等发起者和受众都极其广泛,可以说公益尤需传播,而新媒体独具优势。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极强,每个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是传播者、监督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知情与传播“特权”被弱化,信息的监察权力也分散在受众之中,且传播者、接收者、监督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变换频繁,信息制造与传播在广泛的受众群体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及时性。此外,新媒体制造与传播信息的成本极其低廉,近乎为零,对受众多为免费,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大众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主动性,同时,形式、内容多样的新媒体体现出小众化、个性化的特点,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关注热度和极强的影响力。 基于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所遇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能体现出以下特质: 1.交互性。新媒体传播是双向的,尤其是通过网络,在公益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并引起主动的再传播,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对信息具有再加工的权力,交互性极强。 2.非强迫性。基于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受众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在公益传播中,受众可以自由转换身份,其主动性对传播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受众并不是完全分散的,多以兴趣、行业等细分化标签为基础聚集起来,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信息的传播热情相对较高,同时,参与感能带来一定的愉悦,使传播的主动性更强。 3.时空广泛性。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的时空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基于公益传播的教育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征,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环境更适合进行公益传播,同时,新媒体环境大大降低了公益传播的成本。 4.多元性。新媒体环境有利于公益传播形式的创新,例如,视频、动画、短信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微博、社区、主页等可以积极运用在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中,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事件进行差异化的包装宣传,使公益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图文、电视广告的层面,更加生动、富有创意,进而深入人心,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公益传播的功效 新媒体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公益活动往往通过“滚雪球”式的人际关系加之媒体宣传进行传播,而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等媒介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构建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在不断的分享与互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起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而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吸引认同感的过程。 新媒体环境使以往的“大公益”碎片化,“微公益”渐渐成为趋势,公益活动的主导角色不再由政府、企业、公益组织所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郭枫 【摘要】互联网时代构建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网络、SNS社区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出强大的宣传功效,其与公益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而更多更好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各公益主体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此同时,相关制度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手段的局限,使得新媒体公益传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集结政府、公益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进行完善与解决。 【关键词】新媒体,公益传播,互联网,信息 29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一、传播内容 1信息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新媒体这类传播途径,并且在宽广的传播范围中自由散布消息,因此,新媒体可以传播的信息量十分艰巨大,人们在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平台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新媒体也可以创造出多元化的传播内容。 传播途径也不仅限于官方渠道,还可以通过民意选出新媒体消息发言人,从而进一步扩大传播量。 2传播性质: 对于新媒体而言,其代表的传播群体身份多种多样,因此性质也显得比较随意。 3传播主体: 在新媒体中,传播主体可能是多元化的,可以和群众联系起来,构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形式。 二、手段 1传播机制: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机制则更加广泛。大多数新媒体采用的是新型多角度传播机制。如互联网媒体,信息一旦传播开来,群众就能马上做出反馈,并且这类反馈不属于“一对一”的沟通,而是“一对多”的散射式信息传递,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传播链条不同: 新媒体具有较为优良的实时性特点,这是由于新媒体的从传播机制是在数字化平台上产生的,因而不易遭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此外,新媒体传播速度很快,所以不论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都难以破坏新媒体的传播链条。 3传播身份: 在新媒体中,传播者可以很容易的发布匿名消息,任意一种虚拟称谓都可以作为传播身份。 三、传播效果: 1曝光率: 大城市曝光率要高于传统媒体 偏僻地区低于传统媒体 2受众参与度: 新媒体信息传播具备很强的实时性,因此也拥有更多的参与群众。 3传播信息的影响力: 新媒体的覆盖率逐渐上升,其增长速度和电子科技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

关于新闻媒体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新闻媒体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 2009.7-2009.9 暑期实践报告 未开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于2009年暑假期间做了一次简要的调查,并分析研究报告以作分析探讨。此报告就所见所闻并结合本专业(新闻学)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探讨了新闻学的相关问题,特别是针对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详尽细致地研究新闻学领域的传播规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数据中分析出结论,并以此提升了研究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且强调,调查报告中所得出的结论均为个人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的,乃一家之言,仅宜教学和参考之用。 一、总述。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态度和行为所产实际影响。由于各种新闻媒介的不同特点及受众需求的信息量的程度等,使得传播效果的测定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人们很难用量化的数据去测定某条新闻报道的信息量的大小。但是对于单一的媒介个体而言,我们是可以从横向或纵向比较对其有个层次化的认识。而且,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态度受大众媒介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强弱区分的,但这一切还要取决于受众。由于手中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每一个受众个体所接受的信息是受其需要决定

的,所以大众新闻媒介无法左右手中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思想。也就是说,提升新闻媒介的影响力必须要符合受众的需求。很显然,大众媒介的影响力的提升,必须坚持“受众中心论”的思想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由于经济、社会等一系列因素,各种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使得任何两种不同的传播媒介之间书去了可比性。所以此报告所涉及的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比较均为同一种传播媒介不同传播阶段的纵向比较。例如,在调查中得知,在农村地区电视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报纸、广播、网络等其他传播媒介。可以说,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娱乐休息,电视对农村地区人口的影响相对于报纸、广播、网络都是起主要作用。这两者之间就失去了传播效果的可比性,失去比较的现实意义。 二、受众的需求决定媒体信息传播效果。 在调查过程中,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在收看电视节目中,什么样的节目最能激发你看电视的意愿?虽然受调查者的回答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回答概括起来主要就是:能够满足他们的当前需求的电视节目最能激发他们看电视的意愿。节目越接近受众需求越受受众欢迎,越能得到受众的关注。受调查者的回答千差万别,但无论是为了工作生活还是为了娱乐消遣,他们所看的这些节目都能满足满足他们这些需要。例如,当去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全国有众多观众都想第一时间了解比赛的战况。有的想知道当前的奖牌榜排名,有的想知道某一运动员表现如何,等等。观众之所以这样热衷于

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这种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30 年代。众所周知:那一年代是战争罪恶弥漫的年代。人们都沉溺在深深的恐惧中,期盼着胜利消息、畏惧着战败噩耗的到来。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恐慌之中,我们是没有办法期待他们能正确认识、分析所得消息的真实性的。所以,人们对大众传播始终存在着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而一些社会科学家们的研究往往又会强化人们对媒介的这种恐惧。在战火弥漫的年代,大多数无助的人们都会无奈地选择相信政府。所以,当交战国值其所言所行具有比以往更大的权威性与说服性的战争年代,宣布相信大众传播能产生强大效果时, “魔弹论”也就得到推广,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同时,一些大众传播中的特殊事件验证了魔弹效应。如:许多人仍然相信是赫斯特报系一手挑起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哥伦比亚《火星入侵地球》广播剧等类似事件。 这种理论盛行多年,直至40年代才逐渐被打破。所以,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变动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它直接或间接德推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发展!当然,客观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媒的发展。但是,战乱消息满天飞也不可避免地加

剧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心理压力。毕竟,没消息才是好消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影响颇大的“魔弹论”呢?在我看来,受众是复杂的,能动的,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出于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评价之后,才决定是否接纳。而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也表明,受众对于宣传信息必须先入“心”入脑,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魔弹论”这种理论的产生并没有科学的根据,它过分夸大了传播效果,将其单纯化,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它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可以被传播任意影响和改变的。所以说,这种理论只能是特定社会时期(如:世界大战期间)的产物,而不能算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17066139.html,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常敏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8期 摘要:新时期,在互联网科技的强势推动下,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层出不穷,不仅 在媒体界掀起一股热潮,而且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新的变革。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致使传媒媒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的新契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新的突破呢?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已然成为媒体人新的课题。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传播效果;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2 现如今,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所向,且未来媒体信息平台也必定会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基准,推出更生动多元化的信息,向人们时刻传递着正能量。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望对促进媒介完美融合有指导性的意义。 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层次较为低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然而二者的内在含义又不尽相同。传统媒体的信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公信力强,但是传播的范围小。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依托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其反映的信息存在诸多的虚假成分,且内容缺乏内涵,尽管拥有较多的用户群体,但是终究不能得到用户的完全信赖。为此,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强化新媒体平台的公信力,而新媒体平台又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广范围地传播信息,从而扩大影响力。但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便不难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于生硬,例如只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信息以版块的形式发布于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缺乏创新元素,所以依然不能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 (二)资源匮乏和信息错误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每天都可以享受最新鲜的快讯,但是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相对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况且微信微博作为当下时兴的新媒体平台,最讲究的莫过于时效性,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多元化的信息供用户浏览,但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为公众及时更新事件的进展,这就直接影响了二者的融合。此外,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大多是人为采集发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