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侠客行》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2.98 KB
- 文档页数:5
侠客行李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的风格和广阔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其中《侠客行》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以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李白高远的诗歌境界。
本文将为您带来《侠客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侠客行》原文: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译文及赏析: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赵客,缠绕着皮肤的缨络,吴钩上覆盖着明亮的霜雪。
这里的“赵客”指的是身份尊贵的客人,缨指的是其头上所佩戴的饰物。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示了侠客的威猛和高贵。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银鞍映照着雪白的马匹,飒沓间犹如流星般闪耀。
银鞍照白马,表达了骑士的豪迈和王者之气。
而流星的形象则暗喻了侠客行走的迅捷和无影无踪。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步行十步就能杀一人,行走千里却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这句诗描述了侠客的高超武功和神秘身影。
他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行走千里,并且能在转瞬之间击杀敌人,不留一丝痕迹。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完成了使命后,轻轻拂去衣袖离去,将身份和名声深深隐藏。
侠客行走江湖,乃是为了正义,完成了使命后,便会毫不留恋地离去,将自己的身份和声名融入茫茫人海。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闲暇时光,来到信陵饮酒,剑横于膝前。
侠客行走江湖,为国家百姓除害,但也有自己的闲暇时光,可以放松心情,品味人生。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品尝着炙热的朱亥肉,举杯劝慰君王。
这句诗表达了侠客的豪迈以及奉献精神。
他不仅有与死神搏斗的侠客风度,也有尽忠报国的君子之风。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喝下三杯酒后,便郑重地答应了请求,五岳山也变得微不足道。
这句诗展现了侠客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精神。
李白《侠客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侠客行李白〔唐代〕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注释: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迅疾的样子。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
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2023年侠客行的赏析侠客行的原文赏析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
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
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
侯主要是智谋取胜。
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
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
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
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
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
《侠客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侠客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侠客行唐代: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注释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李白《侠客行》译文及赏析李白的《侠客行》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以雄浑的词句和豪放的意境展现了侠义的精神和英雄的形象。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侠客行》译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风骚老将闲。
不矫健武夫狂,难消受侠客之名。
赖有大刀日夜陪,四百里长峰连叠障。
百步穿杨,人脚稳:睥睨万人,不降眸,往来独傲然。
杨志挂冠过朝﹔酣歌脱帽掷青缸。
相逢处,便是山川名。
黄海太行绝壁峭,白天片云深处藏;沙场秋点兵,星星草木更咏诗。
江山千古事,快意拜云天。
《侠客行》赏析:李白的《侠客行》通过描绘一位侠客的形象,将骑射技艺、英雄气概和侠义精神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代侠客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诗的前两句中,黄河远远地上白云之间,将侠客置于辽阔的河山之间,给人一种豪迈的开朗感。
描述中提到的“风骚老将”则表达了侠客身份的高贵和超凡脱俗的风采。
诗中提到的“不矫健武夫狂,难消受侠客之名”揭示了侠客的特殊身份和责任,不仅有超人的武技,还要承担道义的担当。
然后,在诗的第三、四句中,李白以极富力量感的词语来描绘侠客的武器,表现出侠客的威武和不凡。
大刀是侠客的象征,日夜相伴,显示出侠客的坚毅和忠诚。
四百里长峰连叠障则是指侠客行走的路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这种艰辛并不能动摇侠客的决心和信念。
接着,在诗的第五句中,李白用“百步穿杨,人脚稳”来形容侠客的射箭技艺,显示了侠客的英雄本色和过人的能力。
而“睥睨万人,不降眸,往来独傲然”则展现了侠客的高傲和自信,他们不畏强权,独立思考,以坚定的信仰引领自己的人生。
随后,在诗的第六、七句中,李白以杨志为例,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英勇而豪迈的侠客形象。
杨志挂冠过朝,显示了侠客不拘一格、不受世俗桎梏的特质。
诗中的“酣歌脱帽掷青缸”则是揭示了侠客豪爽洒脱的个性和豪情壮志。
最后,在诗的末句中,李白通过“相逢处,便是山川名”展现了侠客四海为家、不受约束的自由状态。
他们行走在黄海和太行绝壁之间,追求自己的理想与自由。
《侠客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侠客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侠客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侠客行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翻译侠客经鸿都门出城,当时天空正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这一片阴暗之中。
身上的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剑上还沾染着仇敌微红的馀血。
胯下的飞马频频地发出惊叫,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注释鸿都门:东汉洛阳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
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整座城楼。
“宝剑”句:言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
惊:《乐府诗集》作“嘶”。
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及陵邑。
汉文帝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村,汉霸陵城在灞桥区谢王庄附近。
赏析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
“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
此时彤云密布。
这“阴云”,是自然景色。
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
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
这“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
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
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
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
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
”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用它衬托侠客的形象。
诗的上一句是用比喻说明剑的锋利。
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写水的清沏。
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写剑的寒光。
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
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纯钧”)。
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
《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
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
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
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
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
唐诗三百首《侠客行》赏析《侠客行》是中国唐代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长诗,由唐代文学家杨维桢创作。
本文将对《侠客行》进行赏析,从诗歌结构、意境描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侠客行》的诗歌结构。
全诗共十四句,每句四个字,总共五十六字,句句平仄对仗工整有力。
整首诗以七言绝句为基本形式,通过排列组合而成,结构紧凑,节奏韵律明显。
这种严谨的结构为表达主题和刻画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意境展现了《侠客行》的情感内涵。
诗中描述了一个江湖侠客的形象,通过风雨中的奔逐和边关征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侠客英勇无畏、忠诚义气的情感。
其中“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两句形容词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侠客英勇壮志和迅捷的形象,通过景物的描绘塑造了侠客行云流水般奔驰的氛围。
此外,《侠客行》还展示了唐代文学的艺术特色。
唐代文学以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而著名,而《侠客行》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诗人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充满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其中的“卧龙、雄图、大漠、豪举”等词语,通过修辞手法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边塞苦难生活的描绘,凸显了侠客胸怀大义、挺身而出的豪情壮志。
综上所述,《侠客行》是一首在诗歌结构、意境描绘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它通过精彩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侠客英勇壮志和忠诚义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在唐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通过对《侠客行》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唐代文学的辉煌与丰富。
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将一直闪烁着文化的光芒,为后人提供灵感与启迪。
让我们一同赞美《侠客行》这首伟大的诗篇,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和文化魅力。
唐代李白《侠客行》赏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全诗原文如下:《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词句注释⑴侠客行: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六十七收此诗,列于《杂曲歌辞》。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⑵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缦,没有花纹。
缨,系冠帽的带子。
⑶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⑷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⑸“十步”两句:言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⑹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⑺“将炙”两句:朱亥、侯嬴都是战国侠士。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受到信陵君的礼遇,成为信陵君门客。
炙,烤肉。
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吃。
⑻“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⑼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
⑽“救赵”两句:用战国信陵君救赵的故事。
秦军围攻赵都邯郸。
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用侯嬴之计,窃得魏王兵符,朱亥锤杀魏将晋鄙,自将魏军救赵,遂解邯郸之围。
侠客行赏析李白侠客行翻译,这首古诗,主要赞扬了游侠的风骨和气派,表露了作者对游侠的倾慕之情。
本文李白侠客行翻译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导读:在李白那个时代,受‘贞观之治’的影响,国家富强,交通发达,民族文化大融合,所以造就了当时民间的尚武之风,而作者李白也因此受了影响,身上佩着一把剑,对行侠仗义的游侠更是充满着倾慕和向往!其原文如下:侠客行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字词解释:⑴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侠客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⑵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⑶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⑷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⑸“十步”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⑹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⑺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
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⑻“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⑼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
李白《侠客行》原文|译文|鉴赏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这任侠意识为尚的背景之下创作的。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李白《侠客行》原文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及注释译文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杨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閤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注释(1)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2)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侠客行》诗词赏析《侠客行》——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句子解析与画面描述这首《侠客行》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以豪迈奔放的笔调,描绘了一名侠客的形象和事迹,以及他对正义和忠诚的不懈追求。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句子的解析和画面描述:“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位侠客的形象。
他佩戴着华丽的头饰(“缦胡缨”),手持锋利的吴钩剑(“霜雪明”),展现出他的威武和勇猛。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侠客的英勇和迅捷。
他骑着一匹白马,马蹄银色的鞍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银鞍照”),急速驰骋(“飒沓如流星”),凸显了他的速度和力量。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两句诗描绘了侠客的武艺高强和行事风格。
“十步杀一人”说明了他的武艺之高,“千里不留行”则表现了他行动的迅捷和任意。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几句诗描绘了侠客的品行和性格。
他做完事后,会拂去衣服上的尘土(“拂衣去”),深藏自己的姓名和身份(“深藏身与名”),不显山不露水,表现了他的谦逊和低调。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这两句诗描绘了侠客在闲暇之余的日常生活。
他喜欢造访信陵君这样的权贵(“信陵饮”),并在他们面前展示自己的武艺,将剑放在膝盖前(“脱剑膝前横”),表现出他的豪放和不羁。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这两句诗描绘了侠客与他人的交往。
他与朱亥、侯嬴等豪杰英雄一起品尝美食(“将炙啖朱亥”),一起喝酒(“持觞劝侯嬴”),表现了他的豪爽和洒脱。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这两句诗描绘了侠客的诚信和重情义。
“三杯吐然诺”表示他酒过三巡后便会承诺他人之事,“五岳倒为轻”则表明他的情义比山还重。
《侠客行》译文及赏析《侠客行》译文及赏析1《侠客行》唐代: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杨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閤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
啖,吃。
李白古诗侠客行赏析李白古诗《侠客行》赏析李白,唐朝时期的文学巨匠,其创作涵盖了多种主题和体裁。
其中,他的古诗《侠客行》以其激昂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探索其艺术特色和意蕴。
《侠客行》是李白后期创作的一首辞章体的古诗,字数不多,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诗的开头四句即表达了诗人对于侠客豪情壮志的赞叹和景仰:“赤壁生,犹忆江南烟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李白以“赤壁”为背景,回忆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
他通过描绘江南的烟雨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豪杰英雄的仰慕之情。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李白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侠客的英勇壮丽,通过叙述侠客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场景,展现了侠客的高尚情操和豪迈精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山海,跨嶽岭。
世事洞明皆学问。
”李白通过对侠客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于侠义精神的钦佩和推崇,并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一句点明侠客不仅有着高超的武艺,更兼具博闻强识的智慧。
李白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对侠客的忠诚和无私付出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孤身出入将寒食,老病门前万户泪。
对此怀抱何时见?哥舒死而无怨尤。
”这里,诗人用“孤身出入将寒食”的描写,表达了侠客艰苦的生活环境。
同时,通过“老病门前万户泪”的抒发,传递了侠客为人民服务的辛酸与忧愁。
最后一句“哥舒死而无怨尤”更是以最高的赞誉来描述侠客的品质,展示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为报倾城随太守,青云谱上骄吏曾。
”作为结尾,李白通过这两句诗来衬托侠客的身份和境遇。
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只是默默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甘愿以普通侠客的身份度过一生。
《侠客行》以其激情壮烈的文字和气势磅礴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李白对于侠客的景仰和推崇。
同时,诗中所描绘的侠客形象也成为了李白塑造艺术形象的标志之一。
通过对侠客的描述,李白旨在唤起读者对于侠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追求与理解。
李白《侠客行》全诗翻译赏析《侠客行》唐代伟大诗人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十首”之一,收录于《李太白集》中。
侠客行李白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⑦。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⑧。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⑩。
千秋二壮士,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注释:(1)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2)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朱亥、侯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
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
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的。
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合纵以抗秦。
诗词阅读题李白《侠客行》原文注释及赏析《侠客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以豪情悲壮的笔调展现了侠士精神的伟大与追求。
本文将为您呈现《侠客行》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侠客行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首先,让我们对诗中的词语进行注释解读。
1. “赵客缦胡缨”:赵客,这里指的是古代北方的士兵,缦胡缨是指领子上的装饰,暗指装饰豪华的士兵。
这样的豪华与华丽表明了他的武功强大。
2. “吴钩霜雪明”:吴钩是一把名剑,这里描述了剑上镶嵌的宝石在霜雪的照耀下闪烁明亮的光芒。
3. “银鞍照白马”:银鞍照耀下,白马映射出闪耀的光芒,象征着主人的高贵和威严。
4. “飒沓如流星”:形容骑士行动迅速,犹如流星闪烁的速度。
5.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描述了侠客的高强战斗力和追求正义的决心。
6. “事了拂衣去”:事情完成后,披衣而去,表示不留痕迹,保持低调。
7. “深藏身与名”:隐藏自己的身份和名字,不攀附权势,以避免引来麻烦。
8.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信陵是古代宴会的地点,这里暗示侠客在宴会上自由自在地喝酒,毫不拘束;脱剑膝前横,表示把剑横放在膝上,以示豪气。
9.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将炙指烤熟的肉,啖朱亥是一种食物;持觞劝侯嬴,举起酒杯劝宴会主人喝酒。
10.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示喝了几杯酒之后,愿意毫不犹豫地答应他人的请求,对于攀登五岳这样的壮举也视为轻而易举。
11.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形容侠客由于热衷而激动,在身心的振奋中开始展露出豪情壮志。
12.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意指救赵国平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以直正义,挥舞着金锤;邯郸先震惊,指侠客的英勇行为使得邯郸城的人对他感到震惊。
李白《侠客行》全诗翻译赏析李白《侠客行》全诗翻译赏析《侠客行》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十首”之一,收录于《李太白集》中。
侠客行李白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⑧。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⑩。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注释:(1)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2)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
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
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
侠客行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侠客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重要诗歌作品。
由唐代文学家、诗人李白创作,广泛流传至今。
本文将为读者呈现侠客行的原文翻译,并对整首诗进行赏析,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脍炙人口的名篇。
侠客行原文翻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请留脚步,踏过这寒山蜿蜒的石径,在那片白云升腾之处,有一座人家在那里。
停下马车,坐下来痴迷于这枫林的晚景吧。
秋霜覆盖的树叶与二月的花儿一样鲜红。
迥临飞鸟去无迹,万径人踪灭有声。
怜我伯牙琴侠士,落魄江湖浪迹千。
侠士形迹临飞鸟一般,无迹可寻,万径上的人踪也消失无声。
可怜的我,是那伯牙琴侠士,流浪在江湖之中,漂泊千里。
膝前如花似锦履,身若浊金如白玉。
舞罢明月不归去,肠一曲天涯如瞳瑠。
脚下踩着华美如花似锦的履子,身上浑身上下就像浊金所铸,一如白玉雕琢。
结束了翩翩起舞后,明月不肯归去。
我的心思满是天涯漫舞的景象,宛如眸子里的瑠璃一般。
窳行夜市蒲萄色,与子揵手自芳菲。
分明怕他月明见,夜里无人音信稀。
紧张的夜市上,蒲萄散发着深色的香气,我与你手牵手,一同赏花芳菲。
明月照耀之下,我害怕被他察觉,夜晚里音信稀少,无人察觉。
眉清目秀付微媚,温柔言声几曾地?脱隐西陵主沉醉,红颜弹指老于杰。
一双眉眼清秀,微媚柔情的表情,声音温柔动人。
曾多少次地对你说过这话?脱下隐居的身份,成为西陵的主人,陶醉其中。
红颜弹指一挥间,老去千古英贤。
无情无义万夫仇,对我心头如雪霜。
梨花似雪香载酒,黄州若见湖南王。
无情无义的敌人,千夫所指,对我而言宛如冰雪之寒。
梨花像雪一般,散发着酒香,黄州的人要碰到湖南的王。
身负绝艳传佳说,一曲声名远播扬。
千里之外传佳绩,不知归路何处找?身负绝艳的佳说传遍天下,一曲歌声名噪四方。
但在千里之外,传佳绩的同时,也不知道如何找寻回归的路。
六侠形态吟轻吟,五月皆谣才涤尘。
陶渊明狂叫鸟鸣静,无学孔明似水深。
六个侠士形态吟唱着轻吟,五月所有的谣曲都能洗净尘埃。
唐代李白《侠客行》赏析
--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
全诗原文如下: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词句注释
⑴侠客行: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六十七收此诗,列于《杂曲歌辞》。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⑵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胡缨:即
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缦,没有花纹。
缨,系冠帽
的带子。
⑶吴钩:宝刀名。
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⑷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⑸“十步”两句:言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
⑹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
三千余人。
⑺“将炙”两句:朱亥、侯嬴都是战国侠士。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
是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受到信陵君的礼遇,成为信陵君门客。
炙,烤肉。
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吃。
⑻“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
五岳还重。
⑼素霓:白虹。
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
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
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也可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
大事了。
⑽“救赵”两句:用战国信陵君救赵的故事。
秦军围攻赵都邯郸。
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用侯嬴之计,窃得魏王兵符,朱
亥锤杀魏将晋鄙,自将魏军救赵,遂解邯郸之围。
⑾烜赫:形容声名盛大。
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⑿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
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
禄阁任校刊工作。
白话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愿为知己两助擂刀,一诺重于泰山。
眼花耳热之后,胸中之意气,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是盖世之英豪。
要做人就要像他们这样的侠士一样,传名百代,为人称颂。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 [3] [4]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
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
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
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
“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
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
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
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
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
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
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
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
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
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
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品赏析:
前人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李白这首《侠客行》亦当
如是。
这首古风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
生活的向往。
前八句描绘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
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
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侠客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乱发突鬓,身佩
弯刀,白马银鞍,扬鞭疾骋,这是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画。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庄子》典故,夸剑之锋利,诗未言杀何等样人,不过所谓侠客,总是杀不义之人,为人报仇之类。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
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
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
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
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
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比五岳还重的
诺言。
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
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
诗人不仅在
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末
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
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
无遗。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
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
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
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
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
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
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
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
前八句写
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
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
勇敢。
侯主要是智谋取胜。
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
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
识信陵君的。
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
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
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李白这
首诗亦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