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懂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北宋)为什么宋朝会形成这样的社会局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去了解它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方针:先南后北。

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出示材料:宋太祖与宰相赵普的对话)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教师提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学生结合课本,归纳宋太祖在军事、行政、财政三方面采取的措施

(1)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控制军队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①派文臣做知州,知州三年一换

②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3)财政:①取消节度使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②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把中央集权制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强了皇权。

(二)重文轻武政策

(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北宋的什么治国政策?(重文轻武)

1.(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目的)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表现)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答案提示:(1)重文臣: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2)重文教: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多媒体出示材料:宋朝发达的经济)重文轻武的后果,读材料: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

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多媒体出示问题:宋朝重文轻武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合课本知识,谈谈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启发: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提示:

(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3)影响:(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消极)文臣掌兵,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教师讲述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

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PPT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想一想: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3.强化中央集权政策 (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2)政治上:①在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 ②在地方,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 牙。对知州进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留一部分作必要支出,其余一切权力都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动脑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答案: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安徽省滁州市十二中学 徐继仕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五代十国的地图和北宋与少数民族并立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结合教学过程制作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开心辞典”里曾有这样一题: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朝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庶,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同学们你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大家学习第一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大家阅读28页第一段回答:“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一、北宋的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以()为都城,

史称北宋。他就是()。 师:这里有一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哪几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大家议一议“陈桥驿兵变”的实质是什么? 师:大家看正文第二段北宋的统一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宋朝建立时以出现()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师:大家看投影仪上面的两个图对比下两图,说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五代十国时: 国家分裂,朝代更换频繁; 北宋初期: 国家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 观察下图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生:没有。 生:辽、西夏、吐蕃、大理、西州回鹘 师:下面学习“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师:看材料一”杯酒释兵权”。那几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看材料二 :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这么做? 生:(1)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稳定。(君弱臣强)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上面的史料上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时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呢? 军事上(收兵权):他是如何做的?看课文29页第一段 生:军事上: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师:行政上(夺臣权):他是如何做的?大家看课文30页一二两段。 生:1、在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师:财政上(制财权):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回答。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看该页的第三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统编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兰州市第十六中学王道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隋唐时期的国家和社会状况,分析五代十国出现的原因【讲授新课】 欣赏历史课本剧《陈桥兵变》

一、北宋的建立 学生归纳: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 教师提问: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了新的王朝后,又是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呢?故事还要从参加了陈桥兵变的这些人身上说起。 欣赏历史课本剧《杯酒释兵权》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小组探究: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尝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 1.军事上:解除大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除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些小细节上,赵匡胤也无不对下属官员进行各种管制和约束,比如官帽。 课堂小拓展:看官帽,猜朝代。 课堂小游戏:诗句接龙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导学提纲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今开封),史称北宋。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主观原因:吸取五代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的措施。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措施: (1)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在中央设掌管政务,掌管军务,形成“二府”并立的格局。设“”掌管财政;三大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都由皇帝决定。 (3)派担任州、县主官。 (4)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 (6)设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 3.影响:收回了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政权;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目的:为防止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削弱权力、降低其地位,与此同时,文官、文士的地位却明显提高(重文轻武);“二府三司”(甚 至枢密院)主官基本由担任;制度日趋完备,主要选拔文士,武举科录取人数很少,影响不大。 随堂练习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与右图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郾城大捷 3.“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 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A.长安 B.临安C建康 D.东京 4.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设“二府”“三司” C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D.设立强大的边防军 5.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 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6.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7.下列人物中采取过重文轻武政策的有() ①宋太祖②宋太宗③唐太宗④唐高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8.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9.下列有关宋朝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反思

很长时间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了,今年下了高一。我将带领四个代课老师和两个正式在编的教师完成高一的政治教学任务,很长时间以来,对政治课教学缺乏有效的思考,一直是用自己对政治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和对课堂的执着来感染着学生学好政治。 这次上xx当指导教师的时间中,在批阅老师们的作业和在学习这次省远程培训的相关文本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总结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首先,最大的收获是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对教材的综观思维。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的宏观思维、中观思维和微观思维给了自己很好的启示。 其次,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选择,这需要我们统筹考虑。 再次,如何切实搞好教学的微观设计,我们必须学会将教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将情境活动化,将教学活动序列化,从而有效的完成微观教学设计。

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如何去考虑以上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活动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消费活动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同时也是中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首先是一个消费者,这也是我们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把消费作为教材第一单元的原因。本单元的主题知识围绕着消费什么,消费的媒介是什么,什么是消费,消费有哪些类型,我们的消费状况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变化,个体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知识。 其次,在教学微观设计的时候,我们第一单的核心知识点有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知识。商品的知识包括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商品交换经历的阶段及本质,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发展,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工具与外汇,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与价格),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等知识点,如何将这些知识点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境活动化、活动序列化是我们在以后的集体备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解读: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赵匡胤黄袍加身图片,问题:这位黄袍加身做了皇帝的人是谁?(赵匡胤)显示后人对赵匡胤的评价,提出问题:赵匡胤到底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称帝后如何通知他的王朝呢? 二、出示目标,初步感知 1、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等基本史实。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具体表现。 3、了解赵匡胤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历史影响。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北宋的建立 1、学生列举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2、教师讲解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学习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就做了皇帝。这段历史,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 3、补充介绍太祖长拳,激发学生兴趣。 4、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和《北宋形势图(1111 年)》,引导学生认识到:北宋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背景(原因):观察五代十国的更迭表,结合旧知,思考:五代十国有些什么特点? 政局动荡不安,王朝个个短命。政权均为武将纂位夺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一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初中政治优秀教案竞争与合作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政治优秀教案《竞争与合作》教 学设计及反思 《竞争与合作》教学设计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竞争与合作在激发个人潜能和加快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锻炼顽强的毅力和树立坚定的信心以面对生活中的竞争和挑战,善于把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力争上游,懂得以正当的方式参与竞争;同时学会与人合作,锻炼合作能力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具备参与竞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锻炼能够面对竞争中的挫折与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形成正当参与竞争的品质;使学生形成宽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胸怀,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形成关心集体、重视集体

荣誉、为集体作出贡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教学难点:面对竞争的压力 四、知识要点: 一)竞争是前进的动力 1、竞争是个人前进的动力 2、竞争是集体前进的动力 3、竞争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面对竞争的压力 1、竞争压力的积极作用 2、竞争压力的消极影响 3、锻炼适应竞争的心理素质 4、正当竞争,坚守人格 5、中学生应善于面对竞争的压力 三)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1、社会生活离不开团结合作 2、团结合作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3、培养合作的能力 4、竞争与合作,建设美好集体,创造美好社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4X100米接力比赛,我想大家都参加过吧,即使没有参加,也观赏过吧?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你能说说4X100米接力比赛给你哪些启示吗? 小结:这项比赛就是竞争与合作的结果,无论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广阔的社会天地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与合作时时处处在进行着,它们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构成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们这一课就来学习《竞争与合作》,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一点帮助。 二)竞争是前进动力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1 社会风景区“在马拉松比赛中”

【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

初中政治优秀教案《竞争与合作》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政治优秀教案《竞争与合作》教学 设计及反思 《竞争与合作》教学设计 一、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竞争与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竞争与合作在激发个人潜能和加快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锻炼顽强的毅力和树立坚定的信心以面对生活中的竞争和挑战,善于把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力争上游,懂得以正当的方式参与竞争;同时学会与人合作,锻炼合作能力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具备参与竞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锻炼能够面对竞争中的挫折与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形成正当参与竞争的品质;使学生形成宽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胸怀,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形成关心集体、重视集体荣誉、为集体作出贡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教学难点:面对竞争的压力 四、知识要点:

一)竞争是前进的动力 1、竞争是个人前进的动力 2、竞争是集体前进的动力 3、竞争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面对竞争的压力 1、竞争压力的积极作用 2、竞争压力的消极影响 3、锻炼适应竞争的心理素质 4、正当竞争,坚守人格 5、中学生应善于面对竞争的压力 三)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1、社会生活离不开团结合作 2、团结合作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3、培养合作的能力 4、竞争与合作,建设美好集体,创造美好社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4X100米接力比赛,我想大家都参加过吧,即使没有参加,也观赏过吧?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你能说说4X100米接力比赛给你哪些启示吗? 小结:这项比赛就是竞争与合作的结果,无论在校园生

活中,还是在广阔的社会天地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与合作时时处处在进行着,它们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构成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们这一课就来学习《竞争与合作》,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一点帮助。 二)竞争是前进动力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1 社会风景区“在马拉松比赛中” 思考:落在后面的运动员为什么没有放松努力? 观众们为什么仍然为后面到达的运动员热情鼓掌? 结合刚才的情景,谈谈你对生活中“竞争”的意义的理解。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组讨论后,让每个小组代表交流本小组的观点,选出优胜组。 (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竞争的作用和意义:竞争的意义在于每个人全力以赴地参与和争取,以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竞争是大家参与的活动,名列前茅只能是少数。竞争对于胜利者固然意义重大,对于大多数没有获得名次的人意义同样重要。) 2、竞争是前进的动力 (1)竞争是个人前进的动力,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中学皮多云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 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赵匡胤图片、陈桥驿兵变视频、北宋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 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三、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教师归纳:利: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弊:造成地方贫困。 3.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 加强。 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 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髙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将文人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对象,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学习此内容时,可结合P31《宋人科举考试图》介绍: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等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阅读课本以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 点的形成和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 渠道感悟历史,学会历史事件的叙述方法。通过探究赵匡胤实施集权的原因、 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师活动(大标题为板书设计)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新课 播放微课《“他”是谁?》, 内容为赵匡胤在当上北宋朝开国皇帝前的简单生平。 提问:“他”是谁? 过渡:赵匡胤是如何当上皇帝、建立北宋的?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北宋的政治》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内容猜测并 回答微课中的人物为- -赵匡胤 强调 赵匡胤“胤”字的读 音和写法。 一、陈桥兵变显智慧,黄袍加身夺帝位 ——北宋的建立 1、陈桥兵变 2、北宋建立的概况 国号:宋(史称北宋) 时间:960年 都城:东京(开封) 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祖【说一说】学生讲述陈 桥兵变的故事,了解赵 匡胤是如何当上北宋 开国皇帝的。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 P28子目一第一段,注 意勾划重点(关键词), 一起回答北宋建立的 基本信息。 学生讲故事相当于 训练叙述历史事件 的方法,注意进行 点评是否具备六要 素。 学生通过北宋形势 图要注意北宋只是 统一了中原和南方 地区而不是全国。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教学反思。 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 3.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4. 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 5. 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它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6.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总之,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间相互合作进行。它也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反思的常用方法 由于教学反思本身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一般教学反思按反思类型来分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按反思方法来分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在我们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1、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2、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学技巧、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学习重点】宋太祖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学习难点】宋太祖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为 东京,作为都城,史称________。赵匡胤就是。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解除禁军将领的,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之权。(2)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权力。(3)取消节度使的权力,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 4.宋朝把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 5.为防止唐末以来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掌握军政大权。 6.后继的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的格局逐渐形成。 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增加,提高进士地位。 8.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有利于和社会的安定。 二、合作探究 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议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他评价的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请你说说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三、练习巩固 1.北宋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朱温 C.赵匡胤 D.赵构 2.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 B.开封 C.洛阳 D.灵武 3.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4.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5.宋朝有意开始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封建帝王是() A.宋太祖 B.唐太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6.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高宗 D.宋仁宗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宋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2)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960 赵匡胤陈桥驿开封北宋宋太祖 2.先南后北 3.(1)兵权发兵(2)分化事权文

北宋的政治 优秀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的影响。通过补充史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 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3教学准备 1.下载截取视频:《黄袍加身》与《杯酒释兵权》片段。 2.制作课件《北宋政权示意图》《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4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图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5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黄袍加身》片段。 教师:这个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来了解。 学习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课件或板书展示)

首先让学生看《陈桥兵变》,阅读教材第 37 页的小字部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视频和教材上的内容,大家是否知道陈桥兵变之后成立的政权的名称、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学生回答: 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宋朝。 教师课件展示《北宋政权示意图》,让学生找一找北宋的疆域范围和北宋的都城,并适当补充北宋称呼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宋朝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今天所学习的朝代是北宋。教师进一步讲解:陈桥兵变中产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黄袍加身"(视频展示),赵匡胤通过兵变这种手段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是否能够稳定住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由此导入下一子目。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课件或板书展示) 1.历史背景 让学生思考当时北宋的统治区域与唐朝相比有哪些变化? 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当时北宋的情况并不乐观,与唐朝时期的大一统不同,北宋政权周边存在着多个大大小小的政权,所以北宋的形势并不安全。 教师提问:陈桥兵变有没有什么危害? 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总结,危害就是武将专权,这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也是导致五代十国动乱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解决的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在听取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宰相赵普的献策,进行汇总,从赵普的话中学生归纳出:第一,集中军权;第三,集中行政权;第三,集中财政权。 2.具体措施 (1)军事上,集中兵权。 教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朝中大将的权力。(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杯酒释兵权",进一步了解该事件的经过。) 教师:中央设置枢密院,代替原来的机构管理军事。 (2)行政上,集中行政权,加强皇权。 教师:中央设置政事堂管理政务,设置三司管理财政,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地方上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即知州知县,由皇帝统一任命。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1 (含答案)

经典精品试卷第6课北宋的政治

1.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赵光义 B.赵匡胤 C.赵光胤 D.柴荣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宋朝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 A.削弱相权 B.派文臣做知州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4.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北宋初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的时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做皇帝也太艰难了,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宋太祖说此话的目的是() A.提醒石守信等人不要有异心 B.要求石守信等人要管好部下 C.要求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加强皇权 D.感谢石守信等人助其登上皇位 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7.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 A.实行养兵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由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引出潜能的话题。 一、认识自我 的潜能 1、每个人都有巨大的 潜能 出示一组数据,请三 名学生上台来看5秒后, 写出答案。 提问:①为什么当农 民看到儿子被卡车压在下 面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 车抬了起来?②为什么第 二次却再也抬不动那辆车 了? 2、人的潜能是多方面 的研究证明,每个人至少 有七个方面的智能:语言 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 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和自我认识智能。 3、要善于发掘潜能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 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 能。 例如:乒乓球运动员 邓亚萍…… 活动一:挑战记忆力。 看数据5秒后,写出答 案。看谁记得快、记得 多。 活动二:看课本第51 页中的主题画,思考并 回答老师的提问 活动三:列举 举例说明在这七 个智能方面有突出表 现的佼佼者有哪些? 活动四:议一议 我有哪些特长,还 有哪些潜能未被开 发? 理解发现潜能是 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一个人通常都存有极大 的潜能,在面对需要时,就 能做到似乎不可能的事。 认识到人的潜能是多方面 的 知道每个人的内部都有相当 大的潜能,名人有,普通人 也有,就看你有没有去发现 而已。 了解发掘潜能的重要意义

二、发掘自己 的潜能 1、经常给自己积极的 心理暗示 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 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 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 发掘潜能。如:经常、反 复地对自己说: “我感觉一天比一天 好,我身体健康,学习很 顺利。我很走运。” 512大地震中,抢救 被困人员的最佳时间是72 小时,但不吃不喝被救出 时间最长的达150多小 时,这些人有着一个共同 的心愿,一定要活着出去, 正是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 我,他们才活了下来。 2、设立更好的自我形 象 在心里想象出一个比 自己更好的“自我”的形 象,能够激励自己的斗志, 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 3、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潜 能 列宁说“向大目标走 去,从小目标开始。”我 们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培养 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 在紧要关头或有机会时便 会发挥你的潜能。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大胆展示自我,小组成员 间团结合作,使自身的听 说讲演能力、综合归纳能 力得以提高,这些都是你 们发掘自我潜能的表现。 活动五:在书本 P52,给自己写下积极 自我暗示语,并读给大 家听。 活动六:看课本第53 页中的主题画,思考并 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个 孩子的回答,对他日后 成为建筑设计师有影 响吗?你怎么样来理解 他的回答呢? 活动七:说说你打算怎 样在生活实践中开发 自己的潜能? 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开发 潜能,过积极上进的生活。 培养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 我的能力。 使开发潜能落实到行动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