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声字解读(上)

形声字解读(上)

形声字解读(上)
形声字解读(上)

形声字解读(上)

【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

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到现代人手里,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其读音是模糊的。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少也有90%。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

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因此,这种“随文识字法”逐渐被人们所厌弃,也是必然的事。上世纪的80年代,识字改革已形成高潮,各种识字方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可惜,不管什么识字法,面对90%的形声字而束手无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识字法。我们已经不无遗憾地看到,多少识字法,莫不在形声字这只拦路虎面前败退下来,裹足不前,无所作为。期间,不时有人主张依据汉字科学,按照每个字的造字原理来“科学识字”。不过,现在的汉字科学,对形声字的解读问题,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阐释,这就大大降低

了“科学识字”的科学性,甚至让人怀疑,这种“汉字科学”难道真地存在吗?长时间来,多少为解决形声字的解读这一老大难问题而辛勤努力,百折不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本人也不顾地厚天高,莽撞地裹挟入这支队伍,与众人一起,试着来破解这一千古迷局。

一、形声字——汉字的主流和高级形式

自古及今,在识写和使用汉字时,面对一个个面孔各异的方块字,有些人不免会产生种种疑问。这个字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念?为什么有这个意思?为回答这些追问,早在1900多年前,汉代的文字大家许慎,就从造字方式的角度,提出“六书”理论,并依此撰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许慎的书,对当时的9353个汉字的形、音、义各方面,一一作出了回答,成为近两千年来文字学领域的颠峰之作。后人针对“六书”理论的某些缺憾与不足,不时有不同说法。清戴震提出“四体二用”说,今人唐兰首倡“三书”说。近年来,甚至有人提出“十书”说。但不管几书说,“形声”这一书的地位是确定而牢固的,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争议只在其它几书之中。

笔者认为,如果以“有无声音”标志为标准,汉字则只分为两类: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亦即“两书”。非形声字中,不论是单体象形因形见意,还是合体象形拼形会意,都是围绕着形与意的关系这一核心,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因而,把

这类非形声字称为“形意字”最为合适。当然“形意字”还可以往下再分为不同的小类。

从形意字和形声字的关系来看,形意字是由图画文字简化抽象而成的最早的文字,是汉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是有了“形意字”这一雄厚基础,才有形声字的产生和发展。可

以设想,如果没有这千百个形意字作为基础,肯定不会有形声字的产生。不过,与形声字相比,形意字毕竟只是汉字发展的原始形式和低级阶段。同样可以设想的是,没有形声这种形式的出现,汉字恐怕就难以得到发展,甚至难以存活和流传下来。仅凭千百个形意字,不可能满足记录汉语的需要。我们知道,世界上考古发现的另外几种古文字,都和汉字一样,脱胎于图画,以形表意。我不知道它们的消亡是否和解决不了字音问题有关,但汉字确实是由于形声方法的出现,才最终解决了汉字发展道路上字音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大

问题。几千年前的我们的先民们,不知哪一个聪明人,在一个形意字旁,标注了另一个形意字的音,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字。这种字,既能表达出长期以来难以表达的意义,更能读出其字音来。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自有文字以来始终困扰着人们的一个大难题。从那一时刻起,汉字就同其他文字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划清了彼此的界线而从此分道扬镳了。这一形声法,有效地解决了汉字的形、音与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汉字的大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而其他古文字,

或因无法解决形、音与义的关系问题而不得不忍痛舍弃了字形,只用抽象的字母去单独记音,拼音辨意了。回望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我们真要为形声法在当时那一关键的历史时刻所立下的伟大功绩而高声喝彩。

汉字到底产生于何时,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甲骨文的出土,让我们知道了,商朝的甲骨文字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当时的人们,早已解决了形声字问题,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已占20%以上。到了两千年前的许慎手中,形声字已达80%以上;到现代,更占到90%以上。可见,形声字是汉字的主流和高级形式。可以说,汉字的繁荣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形声字的繁荣和发展。

由此可见,无论从汉字的数量上,还是性质上,或是发展史上,形声字都占有十分独特的、绝对重要的地位。历来各种关于汉字构成的理论,不管是几书说,都没有对形声字的重要地位给予尊崇和重视,只是把形声字这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高级别的汉字等同于其他各类低级别的汉字。在汉字研究中,人们只是对各种造字法均分力量,作平面研究,并且只满足于说明各种造字法古时的存在,并不用以指导当今汉字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实践,不去对汉字特别是形声字做彻底的清理,更没有总体的宏观阐释。传统上普遍认为,由于汉字流传时间悠久,地域辽阔,形声字的实际读音已与作为声音标志的声旁的读音,相吻合的很少,绝大多数已不相吻合,

有的甚至相去甚远。一些看似形声的字,根本无法辨识,令人如坠五里雾中,形声字领域一片混乱,令人只能望而却步了。可以说,汉字的问题,首先是形声字存在的问题。汉字混乱,主要是由于形声字混乱无序;汉字难学,主要原因在于千百年来形声字始终处于纷纷扰扰、杂乱无章的局面,至今难以理出一个头绪。

二、形声字因声求义,以声为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音义与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正如现代文字学家唐兰所指出:“一个字的音和义,是属于语言的。”周作人说得很有意思,他在《十山笔谈》中批驳“汉字难”论时曾说:“汉字难学乃是外国人的说法,……若是在中国人,他平常说的是从母亲怀中学来的中国话,一个字的音与义原是熟悉的,余下来的只是一件事,即是认字形,这工作已经只剩三分之一了。”由此可知,一个字的音与义,要到口语中去寻求,也只能由语音来提供答案。

汉字依据“两书”所划分的“形意、形声”两类字,音与义对口语的依赖程度是不一样的。

形意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是具象的,明摆在人们眼前,可直接缘形见意或拼形会意;唯有字音,则需完全依赖于口语。例如“象”字,眼前就是一头大头大耳长鼻子的大象;“叶”字,眼前就是细树枝上挂着一片叶子,原本是对生的两片,右边的一片已经掉落,只留着一段叶柄。看见了字

形,头脑中很容易幻化出实物图形,口中不由得喊出名称,由此,字音就自然出来了。即使像“保”这样的因长期流传,

几经规范而早已固定下来的现代字形,只要联系甲骨字形就可知道,“保”字的两个部分原来是一体的,是一个大人,手

臂环绕到背后,背着一个小孩,就是右面的“子”,“口”是小孩的头,“十”字是小孩的身子和双臂。下面的一撇一捺,原来

是由于字形规范而被断开的大人的手。了解了字形演变的曲折经历,面对现代字形,人们的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个小孩,被大人(父母)紧紧环护在后背上,攀岩跳涧,狩猎采食,躲避危险,逃离灾难。人们会在想象中把字的两部分联系起来,把“亻”中代表手臂的那一撇与右边的那一撇一捺还原成

一支完整的手臂。人们会很自然地说出这个字是口语中保护、保守的“保”,字音也就出来了。原来这个“保”字根本就没有“呆人”的意思,和“傻子”没有任何关系。表现大象、叶片、保护这样的客观事物的图画,摆在不同民族人们面前,各族群人们的叫法是不同的,而在作为抽象简笔画的汉字“象、叶、保”摆在中国人面前,他们只能依据自己的语言而发出每个字的特定读音。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形意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字形确实可以直接表义,但字音,也确实只能从语音中来来。那种认为汉字可不经过语言而直接表义的说法,刻意在割裂汉字与语言的血肉联系,是十分错误的。

形声字:其字形是由两种抽象符号构成,字形对于字义

是虚幻的,不能直接表现字义,字的音义两方面都要返回到口语中去寻求。其实,古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宋代小学家郑樵曾指出:“(六书中)五书尚义,谐声尚声。”他又慨叹:“文字之用,莫博于谐声,莫变乎假借。因文而求义而不知因声以求义,吾未见其能尽文字之情也。”他主张,形意字,“因文而求义”;形声字,“因声以求义”。他的观点多么明晰、准确。

三、认清声韵符的庐山真面目

传统认为,形声字“形旁表字义,声旁标字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首先,“形旁表字义”的观点是荒谬的。形意字进入形声字成为形意符以后,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指示符号,提示本字的意类所属。“两分”后,形意符相对集中,它的这种抽象性,表现得更加明晰凸显。如“摸、掏、揉、挠、扒、扬、抚、扪、抡、护”等字,字中的手旁并不表示具体的字义,只提示人们这些字都属于与手有关的同一个意义类别。如果说手旁这一意类符号表示的是具体的字义,那么,在3500常用字的形声字中,带有“手”旁的,共有160字,这160个字不是就都表示同一个意义了吗?每个字的具体字义是什么,形意符本身无力回答,只能从意义类别上略微提示一下,具体字义还要靠字音来回答。

其次,“声旁标字音”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声旁的真

实面目,说来话长,只能慢慢分析。既然形声字的字义要返回口语,靠字音来揭示,那么,就要读准字音,以便与口语中早已熟悉且不知讲说过多少遍的该字音义相对应,从而实现“因声以求义”。然而,形声字要“读准字音”,谈何容易!因为,我们手中仅有的一条可资凭借的线索——声旁,似乎历经三千多年雨雪风霜的侵蚀,早就变得凌乱不堪、面目全非了。据统计,声旁还能正确标注字音的,只占25%。尽管如此,要想解决形声字的字音问题,也只能从声旁入手,没有别的路径和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看待和评价声旁的真实作用这一解决形声字字音的核心问题。研究中摸索到,把同一声旁的形声字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的字族,进而归纳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先来看一个声韵符在为形声字标音时,它本身字音所起的作用。请看下面两例:

(1)“马”族:马-妈吗码玛蚂骂

(2)“尞”族:尞-撩僚嘹缭燎镣

平素分散的字现在集中在一起,多么清晰,多么整齐!上面两例,每族中的各个字的字音与声旁本身的字音之间,不但韵母相同,而且声母也相同,只有少量的字声调与声韵符存在差异。不过,这样的例子是很少的。再看下面的例子:(3)“秀”族:秀-绣锈透诱

(4)“果”族:果-裸裹棵颗课

(5)“我”族:我-鹅俄蛾饿

例(3)“秀”族中,“绣、锈”二字,字音与声韵符“秀”完全相同;“诱”用“秀”的韵母自成音节;而“透”,韵母也不相符,只用了“秀”的核心韵母ou,缺介音i。再看例(4)“果”族。5字中,前两字用了声韵符的韵母o,后3字竟变成了e;而例(5)“我”族,4个字的韵母竟全都变成了e,声韵符的原韵母干脆撇弃不用。看来,声韵符的韵母已完全不能正常发挥标音作用了。

难道这不就说明声韵符真的就失去作用了吗?难道形声字真的就已是一片混沌、不可索解了吗?是不是还有什么隐含的东西尚未发现呢?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一些,视角放大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族中的几个字,尽管它们的字音声母不一,韵母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同属于一个韵部。如例(3)“秀”族,我们以与现代汉语关系最密切的“十三辙”为标准来归类的话,族中4字应同属于油求辙,例(4)“果”族,5字同属于梭波辙。如果把族与族联系起来看,几个族可能属于同一韵辙,如例(4)和例(5)两族就同属于梭波辙。这样,所有的形声字所组成的一个个声韵族,就分属于十三个韵辙之下。在分析归类中发现,梭波和乜斜两辙的字,实际上是混同为一的,所以,为称说方便,我暂且把梭波和乜斜两辙混称为“波斜”辙。

上面列举的三例,从“十三辙”的眼光来看,“秀”已经非常成功

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核心韵母ou正确地为全族

各字标了音,这就足够了。如果硬要用声韵符与被标注字的声、韵、调三个方面都必须完全吻合为标准来要求它,就不但是太强人所难了,而且事实上也办不到。如果是那样,声韵符的作用将大大降低,形不成字族,并且,声韵符数量就不是目前的几百个,而是千万个,类似于古代字典的直注法了。再看例(4)“果”族,5字中,前两字用了原核心韵母o,后3字竟变成了e;而例(5)“我”族,4个字的韵母竟全都变成了e。按传统说法,这两个声旁已经基本或完全不起标音作用了,但从“十三撤”的视角看来,这不正是“梭波”辙内两个核心韵母o、e间正常的转换吗?这些声韵符不是已经出

色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重任了吗?

把“十三辙”引入形声字字音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形意

字进入形声字而成为声韵符,在完成标音任务时,它本身的声母、声调,包括构成原韵母的介音,都不再起标音作用,只有韵腹和韵尾在起作用,我把它称为“核心韵母”。这种“核心韵母”,即同一韵部中各字字音都含有的相同的韵腹和韵尾,古代韵书中叫做“韵基”。由此可知,每一韵部的各字中,只

有一个共同的“韵基”。“十三辙”之下的几千字,就只有十三个“韵基”。原来,在形声字中,声旁是以韵入字的。它并不标

注完整准确的字音,甚至也不标注完整准确的韵母,而是只标注字的韵部,或者说,只是提示一个字所属的韵部。由同

一个声旁标注字韵的形声字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家族,这个声韵符就是族长,率领自己的家族,进入自己所属的韵辙,成为这个联盟的一员。长期以来,一些有识之士把“声旁”改称“声符”以突出它的抽象性、符号性,本已是一大进步。由以上分析,依据它的“示韵性”,把它称为“声韵符”才更为准确(下文就把“声旁”一律改称“声韵符”)。

形声字中声韵符在工作中显现出的这种“示韵性”,大概多数不是由于长期流传造成的,而是当初造字时就明确地运用“核心韵母”的原则,即后来归纳成的“十三辙”标准来构造成字的。学者吕浩就注意到:“有不少形声字,在他们出现之初,就与他们的声旁读音不一致。这就涉及到形声字声旁的选择问题了。”很可惜,他得出的结论是声旁选择首要标准是能够参与表义。在他看来,选择声旁,只要能表义,那么,“经济性原则(笔画多少)”也就顾不上了。事实上,虽汉字简化是一大失败,但也有一个唯一亮点,即形声字声旁的置换。如“认、识”两字,是繁体“認、識”两字的简化,声旁置换后两字的笔画,分别由原来的14画、19画减少到4画、7画,而这两个字的字义,并没有受到丝毫伤害。因此,在“声旁示韵性”面前,“右文说”已毫无意义和必要。

至此,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形意字进入形声字后,作为形意符,它已经不能直接地表达这个形声字具体意义,而是只表示该字的义类所属,具有“提意性”;作为声韵符,它

也不是标注具体的字音,而是只揭示该字的韵部所属,具有“示韵性”。所以,自古以来把形声字中的抽象的形意符称为具体的“形旁”,把宏观的声韵符称为微观的、能标注具体准确字音的“声旁”,把这种由形意符和声韵符两种抽象的提示符号组合成的字叫做“形声字”,是不太确切的,这只是从表面的构形层面的叫法,从其本质上看,应该叫做“意韵字”才更为准确贴切。

四、一种极为普遍的怪现象

既然声韵符是揭示字韵的,那么,为什么在形声字中,存在着很多与声旁所在韵部风马牛不相及的奇怪现象呢?

例如“红”,声旁“工”本身所在的韵部是“中东(eng、ong)辙”,而“江”并不属“中东”辙,这该作何解释?《说文》:“江,从水工声,古双切。”许慎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工声”却是“古双切”。难道这不是声旁不起作用,形声字一片混乱的有力证明吗?是的,这种怪现象确实大量存在。经归纳统计,声韵符在标音时,像前文所举几族例子那样只属一个韵辙情况,大约占三分之二,竟有三分之一的字族,都有些字无法被声旁所揭示的韵辙所包容和涵盖,都跑到本韵之外去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6)发花辙“加”族:加-① 嘉枷架驾(茄)痂

└瘸

② 贺茄(注:例中圆括号

内为多音字)

声韵符“加”在族中标了三个音,除了本身的a外,又标了e、ie,分属于“发花、波斜”两辙。“茄”字本身就是多音字,分属两辙;“痂”字本属“发花”,构成二级形声字“瘸”,又归属了“波斜”。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还不能说明形声字混乱,相当多的形声字,声旁已经失去了标音功能了吗?是的,确实有些混乱。不过,看到下面的几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请看:

(7)“牙”族:牙-① 呀鸦芽蚜雅讶② 邪

(8)“夹”族:夹-① 荚颊侠狭峡② 挟

(9)“差”族:差-① 槎② 搓磋蹉嵯嗟

(10)“那”族:那-① 哪娜② 挪(娜)(11)“化”族:化-① 花华② 讹货靴

└ a、哗铧桦b、烨晔(12)“麻”族:麻-①(摩)② 磨魔摩

└ 蘑

(13)“乍”族:乍-① 炸诈② 昨作以上几例不难看出一种现象,就是有些本属“发花”辙的声韵符,同时也标注出属“波斜”的音来。这意味着,两辙存在着

由声韵符作为媒介的语音联通现象。现在两族间的联通,是“发花”向“波斜”的输出或传导,是否还有相反的情况呢?再看下面“波斜”辙的几个例子:

(14)“末”族:末-① 抹沫茉② 袜(抹)(15)“合”族:合-① 鸽盒颌② 哈蛤洽恰

(16)“则”族:则-① 侧厕测② 铡

(17)“舌”族:舌-① 活括舍② 刮话

└阔└ 啥

(18)“可”族:可-① 坷苛呵何河(阿)② 阿

└ 荷└ 婀└

└ 嗬

以上例子说明,确实存在着“波斜”对“发花”的反向输出或传导。我把这两辙间存在着的输出或传导而形成的两辙间的联系和沟通现象,叫做“韵辙联通”现象。其中,如果是像上

面所列举的两辙间相互输出或传导的联通现象,称为“双通”

或“互通”;如果只是单方向的输出或传导,叫做“单通”。经研究,这种韵辙联通现象大量存在,且规律性较强。并且,这种“韵辙联通”现象,甚至在多音字中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

关系中,也普遍存在。

仔细观察例(6)和例(17),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

象:例(6)“加”族的“痂”,属“加”的本韵“发花”,当它整个做了声韵符构成二级形声字“瘸”以后,就跑到因“韵辙联通”而产生的“加”的变韵“波斜”里去了。例(17)中的“舍”所构成的二级形声字“啥”,也是由本韵“波斜”跑到变韵“发花”里去了。

再看例(11)中的“华”,它的二级形声字有5个,前3个“哗铧桦”属本韵“发花”,后2字“烨晔”属变韵“波斜”。下面的例子更有趣:

(19)“工”族:工—① 功攻贡空红虹② 缸肛杠扛江项

└ 控腔

└ 鸿

“工”族所在的“中东”辙,与“江阳” 辙是互通的。本韵的“空”有两个二级形声字“控腔”,前一个是本韵,而后一个是变韵;变韵中的“江”,它的二级形声字“鸿”,又回到了本韵。这是什么?知恩图报?投桃报李?战略伙伴?互助互惠?“韵辙联通”,还真有点“肥水不流外人田”、“打折了骨头连着筋”的意思。

经归纳统计,形声字声韵族“韵辙联通”的具体类别,计有互通15组,单通多族9组,单通单族16组,3种联通总计40组。详见文后附表。

形成这种联通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大概由于或是两辙的韵尾相同或相近,或是韵腹相同或相近,还有的声韵符本身

就是一个多音字,原本就身兼两辙或多辙。有的或许还有更深的历史渊源,需到近古甚至中古汉语中去寻求,因为北方方言原本就是在广大地域内多种子方言长期磨合、相互包容、相互妥协而逐渐形成的,各种子方言的方音都会在共同语中留下自己的印痕。

“韵辙联通”现象的发现,让我们看到,形声字声韵符本

身的音变现象,呈现出清晰的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对于每一个声韵符,我们不仅能根据所属的韵辙,准确地读出它的本音,也同样可以根据“韵辙联通”规律准确读出它的变音。这样,长期以来声韵符所蒙受的冤枉委屈终于得以彻底洗雪。

五、重新认识形声字

形声字,是和形意字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类文字。形意字那简笔画似的字形能直接表义,这种字字形实实在在,字义可以由字形领会得出。而形声字,字形的两个部分,都是抽象符号,字形显得比较虚幻,故字形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字义来。形声字,传统所说“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结论,是

完全错误的。

形声字的字义,要由形旁先提示出字义的类别,再由声旁揭示出韵部所属,紧接着,循着韵部的这条线,回到口语当中,搜索自己语库中从0岁开始就储存积攒起来的语言资料,找出相应的音节的语义,最后,回到眼前,确认字形,将之收储于自己的字库之中。这就是识读形声字的全过程。

形声字识读,如果能以字族为单位来学习,这样,族内各字间,既可互相启发,互相提示,又可互相印证,互相区别,收到整体输入,批量识字,轻松愉快,优质高效的识字效果。这种远不止事半功倍的大好事,将使形声字的识读变得极为简单。

千百年来,形声字给人们留下了杂乱无章、混乱不堪的坏印象。人们,也包括我们自己,给了我们的语言文字一个“汉语难、汉字难”的恶劣评价。这让我们一代代人的心中何其纠结,发出多少长吁短叹啊!

这种局面的造成,全是因为五里雾中那声韵符,成岭成峰,朦胧迷茫,见仁见智,金盾银盾,让人莫衷一是。感谢我们的祖先,固执地以图画手法,“随体诘诎”,“画成其物”,更以形声一法,使得汉字的发展,如江水决堤,滚滚涛涛,蔚为壮观,好一派盛大景象。也多亏找到了形声之法,才确保汉字的发展没有滑到众民族以拼音字母单纯记录语音,拼音辨意的道路上去。原本祖先发明创造的形声字,清晰明澈,朗若晨星,字字皆可准确辨识,是我们后人不但没有能力把握驾驭,准确辨识,反而加给她们那么多的污泥浊水,诅咒谩骂,恶谥差评。说起来,我们理应给我们的祖先赔个礼,道个歉,我们实在是愧对我们的列祖列宗。

今天,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拨去千年历史迷雾,声韵符的真实面目终得显现,笼罩在形声字之上的纷繁凌乱、混

沌迷朦,顿时变得云开雾散,天朗气清。以声韵符为首领的一族族的形声字,好象是些训练有术的战士,横成列,竖成行,有如门捷列夫笔下《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可以说,形声字的千古之谜,由此将被彻底揭开。“汉语难、汉字难”的百年符咒,很快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成为遥远的过去。被蹂躏、摧残百多年的古老汉字,必将从此焕发出无限美好的青春活力和迷人风采。

附件1:韵辙联通概目

A、互通

1、发花→ ← 波斜

2、波斜→ ← 一七

3、波斜→ ← 怀来

4、一七→ ← 姑苏

5、一七→ ← 怀来

6、姑苏→ ← 灰堆

7、姑苏→ ← 波斜

8、遥条→ ← 波斜

9、遥条→ ← 油求

10、言前→ ← 人辰

11、人辰→ ← 中东

12、江阳→ ← 中东

13、发花→ ← 一七

14、一七→ ← 灰堆

15、言前→ ← 波斜

16、发花→ ← 怀来

B、单通(多族)

1、一七→ → 油求

2、灰堆→ → 发花

3、灰堆→ → 波斜

4、灰堆→ → 怀来

5、油求→ → 一七

6、油求→ → 姑苏

7、中东→ → 言前

C、单通(单族)

1、发花→ → 姑苏

2、发花→ → 言前

3、姑苏→ → 遥条

4、姑苏→ → 人辰

5、怀来→ → 姑苏

6、怀来→ → 中东

7、遥条→ → 发花

8、遥条→ → 一七

9、遥条→ → 姑苏

10、油求→ → 灰堆

汉语里大量形声字的由来及构成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14375977.html, 汉语里大量形声字的由来及构成方式 作者:潘鑫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8期 摘要:从历代形声字的发展来看,形声字已经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因此,分析研究形声字是很有意义的,而要分析形声字,涉及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形声字的来源及其构成方式。形声字的来源是指用不同构成方式构成的形声字进行共时的、静态的分析归纳的结果,形声字的构成方式是指形声字形体符号的生成方式。可以说前者是静态的,而后者是动态的。通过对二者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形声字具体产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汉语形声字由来构成方式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世界上的文字众多,但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表音体系的文字,一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一般来说,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汉字则是表意文字。汉字的发展最初来自图画和记号,先人通过图画和记号来代表一定意义的内容,因此字形结构与它所代表的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六书”中的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都表现了这一特点,都是不带标音成分的表意字,由于它们都不表音,远不能适应语言词汇日益发展的需要,于是兼声义的形声字便应运而生。 形声字是指有意义和读音标记的汉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就下过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是指依据词语指称的客观事物所属的类别关系,选取一个字来做意义的标志:“取譬相成”则指选取一个与造字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一个字作读音的标志,这两个标志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新字。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有人统计:甲骨文除去重复的字不计,约有4500个,已考识的有1700个字,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1];《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其中形声字有7697个,约占百分之八十二[2];宋代《通志六书略》共收字24235个,其中形声字21343个,约占百分之八十八[3];到 了清代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个,其中形声字42300个,约占百分之九十[4],图表表示如下: 从以上的统计可以看出,三千多年来汉字中的形声字不断增加:从约占甲骨文的百分之二十增加到现在的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成为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汉字结构形式,这说明形声字已经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因此,分析研究形声字的结构,了解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对于学习掌握汉字是很有意义的。而要分析形声字,实际上涉及两个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形声字的来源及其构成方式。形声字的来源是指对用不同构成方式构成的形声字进行共时的、静态的分析归纳的结果,形声字的构成方式是指形声字形体符号的生成方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具体阐述。 一、汉字中形声字的来源

形声字大全表说课材料

形声字大全表

形声字-声母类推表 zh声母 丈:zhànɡ丈、仗、杖。 专:zhuān专、砖,zhuǎn转(转 身、转达),zhuàn转(轮子转动)、 传(传记)、啭。(传又念chuán[宣传]) 支:zhī支、枝、肢,chì翅。 止:zhǐ止、芷、址、趾。(耻念chǐ) 中:zhōnɡ中(中央)、忠、钟、盅、衷,zhǒnɡ种(种子)、肿,zhònɡ中(打中、中暑)、种(种植)、仲。(冲 念chōnɡ[冲锋],又念chònɡ[冲 床、冲劲儿])

长:zhānɡ张,zhǎnɡ长(生长、班长)、涨(涨潮),zhànɡ胀(头昏脑胀)、帐、涨(豆子泡涨了)。(长又念chánɡ[长短、特长]) 主:zhǔ主、拄,zhù住、注、炷、柱、驻、蛀。 正:zhēnɡ正(正月)、怔、征、症(症结),zhěnɡ整,zhènɡ正、证、政、症。(惩念chénɡ) 占:zhān沾、毡、粘(粘贴标语),zhàn占(占据)、战、站。(砧念zhēn,钻念zuān[钻研),又念zuàn[钻石])

只:zhī只(两只手、只身)、织,zh í职,zhǐ只(只有),zhì帜。(识念 shí[识别],炽念chì) 召:zhāo招、昭,zhǎo沼,zhào召(号召)、诏、照。(召又念shào[姓]) 执:zhí执,zhì贽、挚、鸷;zhé 蛰。 至:zhí侄,zhì至、郅、致、窒、蛭。(室念shì) 贞:zhēn贞、侦、祯、桢。(帧念 zhènɡ) 朱:zhū朱、诛、侏、洙、茱、珠、株、铢、蛛。(姝、殊念shū) 争:zhēnɡ争、挣(挣扎)、峥、狰、铮、睁、筝,zhènɡ诤、挣(挣脱)。

对外汉语教学之形声字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之形声字教案 一、课文分析 汉字是汉语的书面形式,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字也是必须掌握的工具。但汉字难认、难记、难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很多同学认为,汉语难就难在汉字上。另一方面,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以其独特的“方块字”的字形特征以及兼表意音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学习者的兴趣。而形声字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者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学习更多的汉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本课应教授的内容 1、几个基本概念 ①形声字:中国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其中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就叫形声字,现代汉字的造字主要为形声字,一般为形符在左,声符在右。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②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造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如构成“字”的部件“宀,子” ③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汉语字典里根据不同偏旁划分的部目,如亻、氵、艹、木、纟等, 注:部首的范围小于偏旁的范围。也就是说:是部首的就一定是偏旁,

是偏旁的不一定是部首。 2、部首五个:亻、氵、口、木、纟 3、生词:①亻:介,休,信 ②氵:江,浅,洗 ③口:叮,叨,吐 ④木:李,桥,枯 ⑤纟:线,细 4、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教会学生使用部首查字法和拼音查字法查找不认识的汉字 二、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1、难点:概念的掌握 2、重点:部首的学习,工具书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目标:使学生理解汉字的字形特征,认识到汉字构造的规律;学会工具书的使用 2、要求:①掌握几个的常用的部首及相关的汉字 ②可以自己列举学过或者见过的形声字 ③学会自己使用汉语字典或词典寻找不认识的汉字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点到、互相问候 2、进行新课:形声字

现代汉语

373.偏旁和部首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偏旁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汉字的部首和偏旁的关系是:所有的部首都可以作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比如“你”字,偏旁有“亻”和“尔”,部首只有“亻”。/“春”字,偏旁是“春字头”和“日字底”。部首则是“日”字,部首里没有“春字头”。/“一”字,只有部首,没有偏旁。/“她”字的两个偏旁是“女”和“也”,部首是“女”。/“雷”字的两个偏旁是“雨”和“田”,部首是“雨”。 374.请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广。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是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羊、马、鸡、酒、日、月、雨、雪、风、见、杀、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3)能产性。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例如“天”这个基本词就构成了“天才、天空、天然、冬天、白天“等一系列双音节合成词,其中“天然”又可以进一步构成“天然气、天然免疫”等多音节合成词。 375.汉字简化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汉字简化的方式主要有六种。(1)草书楷化,例:马【马】、门【门】。(2)同音或异音代替,例:后【後】、干【亁、干、榦】。(3)换用简单符号,例:邓【邓】。(4)保留特征或轮廓,例:门(门)。(5)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例:惊(惊)、灶(竃)。(6)简化部件,云【云】。 376.请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 第一,词义的概括性,抓住整类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点,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点。如:老师。第二,词义的模糊性,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如单独说“人”,它的词义就是模糊的,男人、女人、老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包含在内。第三,词义的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什么事物可以不同。如: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等。 378.请举例说明部件和部件的组合方式。 部件和部件的组合方式有下列七种。(1)左右结构,你。(2)左中右结构,班。(3)上下结构,霜。(4)上中下结构,赢。(5)全包围结构,团。(6)半包围结构,包。(7)穿插结构,爽。 379.举例说明笔顺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言),从左到右(词),从外到内(同),从外到内后封口(国),从中间后两边(小). 380.举例说明词义演变有那几种方式? 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下列几种:(1)词义的扩大,如:“诗”,古代专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现代泛指一般诗歌,词义的范围扩大了。(2)词义的缩小,“丈夫”,古代指成年男子。《说文》“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后来只指配偶的男性一方,即“妻之夫”而言。概念外延缩小了,就是把意义范围缩小了。(3)词义的转移,如:“脚”,原指小腿。中古以后,“脚”指踝骨以下部分,当“足”字解。今义则把原来的“小腿”转移到小腿以下的部位了。381.请举例说明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有哪几种?

小学课本中常见的形声字

小学课本中常见的形近字哀()拔()板()必()衰()拨()版()心()泊()弛()充()厨()伯()驰()允()橱()从()代()叨()悼()丛()伐()叼()掉()堤()丢()度()秆()% 提()去()席()杆()功()风()即()幻()攻()岗()既()幼()架()捡()扛()炼()驾()检()杠()练()梁()快()颗()巨()粱()块()棵()臣()倔()均()寇()历()· 倔()钧()冠()厉()嘹()峦()矛()勿()瞭()恋()予()匆()诞()柜()稿()慌()涎()拒()搞()谎()

豪()桂()乖()槐()毫()佳()乘()愧()滑()挤()桦()混()》 猾()济()哗()棍()狡()箭()叫()斤()绞()剪()纠()斥()今()竞()境()酒()令()竟()镜()洒()拷()拉()凌()隆()烤()垃()陵()窿()楼()虑()仓()买()】 搂()滤()仑()卖()埋()慢()眉()蜜()理()漫()媚()密()模()免()末()乃()摸()兔()未()及()鸟()趴()陪()评()乌()扒()部()坪()漂()魄()气()恰()| 飘()魂()乞()洽()漆()掐()嵌()粒()

膝()陷()崭()泣() 遣()抢()拳()躯()遗()枪()掌()驱()扰()仍()删()晌()拢()扔()栅()响()¥ 师()拭()视()适()帅()试()现()括()疏()熟()署()竖()蔬()塾()暑()坚()塔()塌()塘()踢()搭()蹋()糖()惕()梯()啼()体()填()涕()蹄()休()慎(), 廷()士()玩()忘()延()土()顽()妄()微()唯()喂()慰()徽()维()偎()蔚()稳()纹()戎()西()隐()蚊()戒()酉()夕()舷()衔()箱()歹()弦()街()籍()

形声字大全表

形声字大全表 形声字-声母类推表 zh 声母丈:zhànɡ丈、仗、杖。专:zhuün 专、砖,zhuǎn 转(转身、转达),zhuàn 转(轮子转动)、传(传记)、啭。(传又念chuán[宣传]) 支:zh?支、枝、肢,chì翅。止:zhǐ止、芷、址、趾。(耻念chǐ) 中:zhōnɡ中(中央)、忠、钟、盅、衷,zhǒnɡ种(种子)、肿,zh?nɡ中(打中、中暑)、种(种植)、仲。(冲念ch ōnɡ[冲锋],又念ch?nɡ[冲床、冲劲儿]) 长:zhünɡ张,zhǎnɡ长(生长、班长)、 涨(涨潮),zhànɡ胀(头昏脑胀)、帐、涨(豆子泡涨了)。(长又念chánɡ[长短、特长]) 主:zhǔ主、拄,zhù住、注、炷、柱、驻、蛀。正:zhynɡ正(正月)、怔、征、症(症结),zhtnɡ整,zhanɡ正、证、政、症。(惩念ch?n ɡ) 占:zhün 沾、毡、粘(粘贴标语),zh àn 占(占据)、战、站。(砧念zhyn,钻念zuün[钻研),又念zuàn[钻石]) 只:zh?只(两只手、只身)、织,zhí职,zhǐ只(只有),zhì帜。(识念sh í[识别],炽念chì) 召:zhüo 招、zhǎo 沼,昭,zhào 召(号 召)、诏、照。(召又念shào[姓]) 执:zhí执,zhì贽、挚、鸷;zh?蛰。至:zhí侄,zhì至、郅、致、窒、蛭。(室念shì) 贞:zhyn 贞、侦、祯、桢。(帧念zh anɡ) 朱:zhū朱、诛、侏、洙、茱、珠、株、铢、蛛。(姝、殊念shū) 争:zhynɡ争、挣(挣扎)、峥、狰、铮、睁、筝,zhanɡ诤、挣(挣脱)。志:zhì志、痣。折:zhy折(折跟头),蜇(被蝎子蜇了),zh?折(折磨)、哲、蜇(海蜇),赫浙。(折又念sh?[折了],誓念shì) 者:zht者、赭、锗;zhū诸、渚、潴,

现代汉语汉字部分练习题(含答案)(1)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汉字部分练习题(含答案)(1)

第三章文字 一、填空题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 。人类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语言在______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_______ 。 2、文字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产生,依附于______而存在的,不记录______的任何图形、符号都 不是文字。 3、汉字是记录汉语的______,它是______的结合体,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______中逐渐创 造出来的。 4、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_______的文字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_______年前。距今有______年 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5、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______创造出来的,我国历史上流传的汉字是_______一个人创造出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6、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文字,一类是______文字。汉字是_______ 体系的文字。由于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的,所以又被称为是______文字。 7、现行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如果按照构成形声字的偏旁的作用来划分,现行汉字可以称为 ______文字。 8、汉字产生以来,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 _、以及______、______等字体。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 9、甲骨文是指______时代刻写在_________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指_____时代铸或刻在_______上 的文字。

现代汉语1(1)

1.何谓“语系”?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可以分为哪些语系?汉语和英 语在世界语言谱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语系”是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 1)汉藏语系, 2)印欧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乌拉尔语系, 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7)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 8)南亚语系, 9)达罗毗荼语系。 汉语普通话:汉-西藏语系汉语族北方语支 英语:印度-欧罗巴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在语言谱系分类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泰语族。汉藏语系包含的语言和方言有400多种,汉语是形成较早、流通较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其中包括十多种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在各种语言当中,英语和德语,荷兰语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语言最为接近。英语起源于欧洲西部。 2.语言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在语言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语音、词汇、语法。其中,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决定了每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 语言的意义是内容,形式是语音,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从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 3.什么是语音的四要素?它们在语言(汉语和英语)中是如何体现

的?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声调,语调 音强:轻声 音长:轻声、儿化 音质:每个音的音质都不同,这样才能区别意义 4.什么是发音部位?普通话辅音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每一类辅音具体的位置是怎样的。 发音部位在语音学上指的是辅音发音时,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 22个,包括双唇音: b p 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 zhchsh r ng 舌根音: g k h 舌面音: j q x (二)辅音音位 普通话由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即: /p/、/p/、/m/、/f/、/t/、/t/、/n/、/l/、/k/、/k/、//、/x/、/t/、/t/、//、/t/、/t/、//、//、/ts/、 /ts/、/s/。 5.什么是发音方法?普通话辅音按照发音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它们具体是如何发音的。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阻碍的方式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可以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 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2、看声带是否颤动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是浊音,又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音叫清音, 又叫不带音。浊音共四个,其余声母都是清音。 3、看气流的强弱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共有等p、 t、K、q、ch、c六个;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有b、d、g、j、zh、z 等六个。

常用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

常用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 摘要: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常用字中超过七成的字是形声字,但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字的形音义都在发生着变化,汉字的结构类型随之发生变化,汉字的构字理据也发生了变化,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一份子,其构字理据亦有改变。本文主要从形声字声符和意符两个角度对形声字进行理据分析。 关键词:形声字声符意符理据性 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部分。最初的形声字是在假借字上添加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声符而产生的。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构成,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汉字的形音义都由于各种原因在不断变化着。字形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隶变和简化这两次重大的变革,以及在书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讹变;字音主要体现在古音和今音的变化;字义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词义的假借和不断的引申。由于这些变化,一部分形声字的理据弱化,甚至丧失,形声字的范畴发生变化。我们有必要对形声字的理据性进行新的分析。 声符和意符是形声字的左右手,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字中声符和意符都保留功能或部分保留功能的汉字为形声字。一般认为,意符表意,声符表音。不过,部分形声字的声符亦具有表意功能。所以本文着重从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意符的表意功能、声符的表意功能三个方面来说明现代汉字形声字的理据性,而对于部分理据丧失的形声字,本文将分类说明理据丧失的原因。 关于声符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声符是汉字体系中的表音符号”,有的学者认为“把部首以外的半边一概视作声符、其中包括表音的和不能表音的,还有形式类似声符而实际不是的”总的来说,声符就是形声字中表示形声字读音的部分。常用形声字共有928个声符,包括137个不成字声符和791个成字声符。如果声符能够精确表示字音,那么对于我们辨读汉字就能够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声符的声韵调与字音完全相同的汉字在形声字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中国汉字在识读起来往往会出现“秀才只识半边字”的情况。我们将形声字与其声符的语音关系进行比较,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声韵调完全相同;声、韵同,调不同;声、调同,韵不同;韵、调同,声不同;声同,韵、调不同;韵同(近),声、调不同;调同,声、韵不同;声、调、韵都不同。而以声符表音功能的强弱可把声符分为完全表音声符,部分表音声符和不表音声符。其中不表音字符也就是声韵调都不同的形声字占到将近所有形声字的五分之一,比例并不是很大,毋庸置疑,声符的表音功能相对比较强大。 苏培成先生的曾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中提到:“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拼音文字的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起来,就能表示出词的读音,这就是它的理据。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理据表现为部件和字音、字义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汉字,能够从它的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语素,这样的字叫有理据,反之,看到了部件不能引起联想,这样的字就是没有理据。”我认可苏培成先生的观点,汉字语音和语义上的联系我们都称之为理据性。从声符的表音功能看来,无疑,形声字可以从字的构件了解字的读音,形声字是具有理据性的。 从意符的角度分析也是同样的道理。意符,是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具有表意功能。从一个形声字的意符可以联想到字的意义,这说明,形声字是有理据的。 上文提到并非所有声符都具有表音功能,那那些含不具有表音功能的声符的形声字是否就不具有理据性呢?另外,语言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语音的发展变化,致使很多原来声旁与字音相通、相似的读音,变得不通或不相似了,这种变化最明显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批形声字表音度的下降。表音功能的衰弱又是否影响形声字的理据性呢?

汉字·形声字-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汉字·形声字-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汉字·形声字 教学目的: 一、懂得形声字的造物点,提高认字、用字的能力。 二、学习掌握形声字的形、声结合方左。 教学重点: 1.了解形声字构造特点对掌握汉字的意义。 2.形声结合方式。 课时:1课时。 教法:讲练结合 教具:幻灯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定认导入: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有这样一类汉字,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板书) 二、举例讲解: 1.“桐”:“木”(形旁)“同”(声旁)表示“桐”的意义与树木有关。 “同”表示读音。 我们把表示字意的部分叫形旁(也可以叫义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音符)。 们湖郊苹态围 2.形声字组合简便,造字能力强。用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组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表示同一类事物的字。如:用“木”做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棵、桨”等与树木有关的字。 用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可以组成许多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意不同的字。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岗。”等读“gāng”的字。懂得这一规律能帮助我们推测表声字的读音和意义。 3.做练习二 根据下列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测它们的读音,然后按这个音的音序去查字典,看推测得对不对。铬氖梗撑酬 4.小结:形声字的声旁一般可以推测其读音,但是,由于古今读音有变化,因此,不能完全依据声旁来读。所谓“不识字,读半边”是靠不住的。(撑,棵)平时学习要注意,还要勤查字典。

5.归纳形声字六种结构形式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硝 右形左声:攻、功、颈、削、瓢、故、鹉、雌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晨。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忿、膏、凳。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 内形外声:闷、问、闻。 6.卡片归类练习。(以上内容) 三、作业:练习一、三、四。 形声字 构成方式: 1.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硝 2.右形左声:攻、功、颈、削、瓢、故、鹉、雌 3.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晨。4.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忿、膏、凳。5.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违、赶6.内形外声:闷、问、闻。 汉字·形声字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一)期末考试A卷专业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号姓名尚淑婷成绩 1.归类题:(20分) (1)刃火川渴休上江磊 答:象形字火、川;指事字上、刃;会意字休、磊;形声字渴、江。 (2)把部位相同的字归为一类: 辽刚忝固裨匣思旬 答:左右结构辽、裨、刚;上下结构忝、思;内外结构固、匣、旬。 (3)把形旁和声旁组合方式相同的形声字归为一类: 花把阔问切盒娩战裳府辨零 答:左形右声把、娩;右形左声战、切、辨;上形下声花、零;下形上声裳、盒;外形内声府、阔;内形外声问。 2.分析音节结构(18分)

3.分析下列合成词的结构类 型:(12分) 肉麻:偏正云集:联合 动员:动宾扩大:补充 船只:偏正月亮:偏正 放牧:动宾面熟:主谓 4.分析下列各几组句子中划 线的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并 指出哪些是多义词,哪些是 同音词。(10分)(1)A、他胸前别着校徽。 B、过马路别乱跑。 (2)A、他说话的神气特别认真。 B、少先队员戴着鲜红的领帽,显得很神气。 C、他神气活现。 答:(1)别是多义词 (2)神气是同音词 5.通过下列句子来分析儿化的作用:(10分) (1)我们的头儿不停地摇着自己的头。

(2)校长画了一幅画儿。 (3)人活着就得做活儿。 (4)他瞪大眼盯着那个眼儿。 (5)他在信中给我透了个信儿。 (6)小孩儿长着苹果脸儿,骑着小马儿,拿着鲜花儿。 答:(1)我们的头儿不停地摇着自己的头:“头”是人体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头儿”是头目、领导,儿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2)校长画了一幅画儿:“画”是动词,“画儿”是名词,儿化有区别词性的作用。 (3)人活着就得做活儿:“活”是动词,“活儿”是名词,儿化起到区别词性的作用。 (4)他瞪大眼盯那个眼儿:“眼”是眼睛,“眼儿”是小孔,儿化起到区别词义的作用。 (5)他在信中给我透了个信儿:“信”是书信,“信儿”是消息,儿化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6)小孩儿长着苹果脸儿、骑着小马儿、拿着鲜花儿;这里的儿化有表示细小、可爱、亲切的修辞效果。 6.普通话中的声母和辅音有何不同?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10分) 答:声母虽然主要由辅音充当,但声母和辅音并不相等,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ng;有的辅音则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母中的韵尾,如n;有的音节的开头还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即零声母。可见,普通话中的辅音是大于声母的。 韵母虽然主要由元音充当,但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韵母不仅可以由一个元音或两个、三个元音组成,而且也可以由元音加辅音构成,可见,普通话中的韵母是大于元音的。

常见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常见象形字: 动物:牛羊马鱼龟象虎鹿鸟 自然:月雨泉瓜水日山水田井禾米木火丘果川雷贝申气竹 人体:人口丫目女手首子又心耳眉血臣自 器物:车舟伞弓页门皿网刀 其他:凹凸大佳乌来止几斤主蜀欠止戈升万宀 首:甲骨文象人头侧视形。金文则突出一个眼睛,以代表整个面部,上加一层头皮几根头发,以示头盖。 臣:甲骨文象竖目形。字形画顺服的奴隶俯身时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 又:甲骨文象右手形。 申:甲骨文、战国玺印文象闪电形,本义是电。 眉:甲骨文、金文、小篆象眼目上的眉毛形。 果:甲骨文象树上结有果实形。小篆将甲骨文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血:甲骨文象用牲血祭祀时盛在器皿中的血滴形。 雷:甲骨文象闪电中发出雷声形。金文加形符雨成形声字。小篆是一个声符被部分省略的形声字。 常见指事字: 上下中一二三朱甘本末刃卡甩曰寸亦丹旦匈父母王引身匈立彭 会意字的特点: 1. 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 2. 偏旁都是形符,即表义的偏旁。 常见会意字: 名词:武森林雀光宗男步朋北岩妇事东孙李杏包灶晶炙集兵众友 形容词:明益香磊仨劣歪冤碧好炎嵩安 动词:休取涉祭吠弄祝看出析信伐比使闯采焚获删戒耸奋从监宿弃 虚词:如即既及为 甦奮矗 ?光:明也,火在几上,光明意也。炙:炙肉也,肉在火上。 ?闖:馬出門貌,馬在門中。采:禾成秀,人所收者也。 ?東:日在木中。集:群鳥在木上也。 ?奮:鳥張毛羽自奮奮也。兵:械也,廾持斤并力貌。 ?从:甲骨文从二人相随,本义是相听从。 ?北:以一左一右背对着的二人表示背离。本义是背离。作北方讲,是字形的假借。

简化字中的会意字: ?宝寶笔筆尘塵泪淚灭滅

汉字的会意和形声

汉字的会意和形声 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 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 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这项成果提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中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的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这项成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汉字的造字方法将成为拆分的最终标准:象形/会意/形声

●汉字的类型 ------------------遵循字的类型可以让拆字变得标准 现在有许多输入法编码者能坐下来踏踏实实地将汉字拆分成子字(或部件) 希望将来无论对字根的键盘对应关系如何变化,都可以应付自如。 可是,不同的输入法作者对字根的认识不同,必将导致这种劳动只能是个性的劳动, 不具备普及的可能。那么有没有可供普及使用的拆字标准呢? 我想,解玲还需系玲人。汉字从象形的简单笔画开始,发展到较复杂的会意字(包括指事字),最后,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形音字。成字的制造停止后,还是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于是聪明的中国人,改而用造字的原理,来制造词组。现在,汉字进入造词的快速发展阶段。 好了,基本将造字的过程给做个交待。现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按汉字的三大类型(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来拆分可以实现拆分过程基本无异议了。 下面做一尝试: 众晶曙仞刃刀凹官神伸只要婶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文字试题) 一、填空题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人类有了文字,就空破了语言在______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_______。 2、文字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产生,依附于______而存在的,不记录______的任何图形、符号都不是文字。 3、汉字是记录汉语的______,它是______的结合体,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______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4、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_______的文字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_______年前。距今有______年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5、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______创造出来的,我国历史上流传的汉字是_______一个人创造出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6、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文字,一类是______文字。汉字是_______体系的文字。由于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的,所以又被称为是______文字。 7、现行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如果按照构成形声字的偏旁的作用来划分,现行汉字可以称为______文字。 8、汉字对邻国的文字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_______等国过去都借用过汉字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至今,______等国家还在使用汉字。 9、联合国把我国的规范汉字作为工作用的_______种文字之一,汉字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汉字产生以来,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以及______、______等字体。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11、甲骨文是指______时代刻写在_________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指_____时代铸或刻在_______上的文字。 1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______。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___和_______为典型代表。以上两种字体合称______。 13、隶书分为_____、_____两种。 14、楷书又叫_____、______;一般说的草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行书产生于_____,是一种介于_____和_____之间的字体,它笔画__________ ,字形却____,好写好认,切合实用。 15、印刷体常用的有下列几种变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根据书写工具的不同,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两种。 17、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______和______。 18、_____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它的组合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常见的有_____类、_____类、_____类、____类、_______类、_______类等六类二十五种。 20、偏旁是构成_____的基本单位。______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______。 21、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六书”之中,______是造字的方法,_______是用字的方法。 23、形声字是由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其组合方法主要有六种,如“语”是_______,“期”是______,“竿”是________,“盆”是_______,“阁”是______,“辩”是_______。 24、现代汉字的独体字多半是从古代_____字演变来的,一小部分是______字,大部分是_____字,它是汉字向______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25、《说文解字》把9353个汉字归为_____部,《字汇》和《康熙字典》把部首归并为______部,《新华字典》和新《辞海》分别把部首定为_____部和____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又将部首定为________部。 26、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积极制定了稳步地进行文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当时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27、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______,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形声字知识复习

形声字知识复习 一、汉字的“六书”(六种造字法)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 例如:会意字——休、采、从、众、磊、旦、牧、武、比、尖、尘、保、伐、付、冤、莫、双、夯、合、守、扫、仁、台、屎、昌、拜、秉、伏等。 指事字——上、下、本等 我国的汉字,主要是形声字。 二、形声字的造字方法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范畴,也叫“意符”;“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类别,也叫“声符”。如:“仗”字,“亻”是形旁,“丈”是声旁;又如“枝”字,“木”表示这个字意义(树木类),是“形旁”,“支”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是“声旁”。又如:“盆”字,“分”是“声旁”,“皿”是形旁。又如:“匪”字,“匚”是“形旁”,“非”是“声旁”。 三、形声字的类型 1、左形右声——如:钱、财、消、熔、材、渣、冻、珠、衬等; 2、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剔、翎等; 3、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管、菲、篷等; 4、下形上声——如:柴、酱、盆、浆、垄、恕、烈、蚕等; 5、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 6、外形内声——如:匪、匐、固、围、座、建、辽、逃、病等。

四、常见部首表示的意义类别(举例说明) 1、“月”字部(也叫“肉月”部)的字,跟身体部位有关,如:脸、胸、臂、肝、背、肩、胛、腊等; 2、“日”字部的字,跟“太阳、日子、时间有关”,如:明、昨、晚、旬、暇、晕、晖、晌、昔等; 3、“扌”字部的字,跟人的动作、行为有关,如:打、提、挽、搀、扫、拧、扶、挣、援、捋等; 4、“艹”字头的字,跟“花草”有关,如:芍、黄、药、茱萸、苇等; 5、“王”字部的字,跟“珠宝、玉石”有关,如:瑕、环、玭(pín 珍珠)、琳琅、玛瑙等; 6、“衤”字部的字,跟“衣服”有关,如:袖、袄、襟、补、衬、被、裆、初、裸、褂等; 7、“礻”字部的字,跟“祭祀、礼仪”有关,如:祝、祀、神、祈祷、社、祥、礼等; 8、“目”字部的字,跟“看或眼睛”有关,如:瞧、瞅、瞥、瞟、盯、盲、眠、睡、盹、眉睫、眨等; 9、“歹”字部的字,跟“灾难”有关,如:殃、殉、残、殁、殓等; 10、“贝”字部的字,跟“钱财”有关,如:赠、财、账、败、贪、贫、赚、贵、贻、贷、贩等; 11、“忄”部首的字和“小”字多一点部首的字,都跟“心理活动”

形声字与象声字

汉字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像“人、手、口、目、日、月、山、水”等。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像“江、打、花、晨、闻、圆。梦、辫”等。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在甲骨文当中有20%为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已经有80%的字是形声字,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例如: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江棋诂昭.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期胡邵.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空箕罟苕.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汞基辜照.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阁匈.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哀厄辩 形在一角:裁载栽 声在一角:醛渠. 原文不变 可增加一些内容: 形声字的声旁可以帮助我们读准字音,判断字的平卷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音,对以这些音为难点的方言地区的人有利。 声旁的读音跟形声字的读音相通。声旁作为单字时念卷舌音,相应的形声字也卷卷舌音,声旁念平舌音,相应的形声字也念平舌音,依次类推,可判断形声字的鼻边音、前后鼻音。也可以由形声字的读音,反推过来,判断声旁的平卷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音。

形声字大全教案资料

形声字大全

形声字大全表 形声字-声母类推表 zh声母 丈:zhànɡ丈、仗、杖。 专:zhuān专、砖,zhuǎn转(转身、转达),zhuàn转(轮子转动)、传(传记)、啭。(传又念chuán[宣传]) 支:zhī支、枝、肢,chì翅。 止:zhǐ止、芷、址、趾。(耻念chǐ) 中:zhōnɡ中(中央)、忠、钟、盅、衷,zhǒnɡ种(种子)、肿,zhònɡ中(打中、中暑)、种(种植)、仲。(冲念chōnɡ[冲锋],又念chònɡ[冲床、冲劲儿]) 长:zhānɡ张,zhǎnɡ长(生长、班长)、涨(涨潮),zhànɡ胀(头昏脑胀)、帐、涨(豆子泡涨了)。(长又念chánɡ[长短、特长]) 主:zhǔ主、拄,zhù住、注、炷、柱、硅、驻、蛀。 正:zhēnɡ正(正月)、怔、征、症(症结),zhěnɡ整,zhènɡ正、证、政、症。(惩念chénɡ) 占:zhān沾、毡、粘(粘贴标语),zhàn占(占据)、战、站。(砧念zhēn,钻念zu ān[钻研),又念zuàn[钻石]) 只:zhī只(两只手、只身)、织,zhí职,zhǐ只(只有),zhì帜。(识念shí[识别],炽念chì) 召:zhāo招、昭,zhǎo沼,zhào召(号召)、诏、照。(召又念shào[姓]) 执:zhí执,zhì贽、挚、鸷;zhé蛰。 至:zhí侄,zhì至、郅、致、窒、蛭。(室念shì)

贞:zhēn贞、侦、祯、桢。(帧念zhènɡ) 朱:zhū朱、诛、侏、洙、茱、珠、株、铢、蛛。(姝、殊念shū) 争:zhēnɡ争、挣(挣扎)、峥、狰、铮、睁、筝,zhènɡ诤、挣(挣脱)。 志:zhì志、痣。 折:zhē折(折跟头),蜇(被蝎子蜇了),zhé折(折磨)、哲、蜇(海蜇),赫浙。(折又念shé[折了],誓念shì) 者:zhě者、赭、锗;zhū诸、渚、潴,zhǔ渚、煮,zhù著、箸。(楮、储、褚念chǔ) 直:zhí直、值、植、殖(繁殖),zhì置。 知:zhī知、蜘,zhì智。(痴念chī) 珍:zhēn珍,zhěn诊、疹。(趁念chèn) 真:zhēn真,zhěn缜,zhèn镇。(慎念shèn) 振:zhèn振、赈、震。(辰、宸、晨念chén) 章:zhānɡ章、漳、彰、獐、嫜、璋、樟、蟑(蟑螂),zhànɡ障、嶂、幛、瘴啄:zhuō涿,zhuó诼、啄、琢、椽 z声母 子:zī孜,zǐ子、仔(仔细)、籽。 匝:zā匝,zá砸。 宗:zōnɡ宗、综(综合)、棕、踪、鬃,zònɡ粽。(淙、琮念cónɡ,崇念chónɡ)卒:zú卒(小卒);zuì醉。 责:zé责、啧、帻、箦。(债念zhài) 则:zé则;cè侧、厕、测、恻。(铡念zhá)

常见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字

常见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字 常见象形字: 动物:牛、羊、马、鱼、龟、象、虎、鹿、鸟 自然:月、雨、泉、瓜、水、日、山、水、田、井、禾、米、木、火、丘、 果、川、雷、贝、申、气、竹 人体:人、口、丫、目、女、手、首、子、又、心、耳、眉、血、臣、自器物:车、舟、伞、弓、页、门、皿、网、刀 凸、大、佳、乌、来、止、几、斤、主、蜀、欠、止、戈、升、万其他:凹、常见指事字: 上、下、中、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廿、卅、朱、甘、本、末、刃、甩、曰、寸、亦、丹、旦、叉、尺、灭、太、早、斥、串、交常见会意字: a: 安、奥 b:罢、掰、百、拜、班、斑、般、半、保、报、暴、北、甭、比、笔、闭、扁、便、表、别、瘪、冰、兵、丙、秉、并、步。 c: 采、蚕、曹、曾、差、尘、成、承、乘、赤、充、臭、初、楚、畜、矗、穿、闯、春、辞、此、从。 d: 带、道、盗、登、典、奠、吊、叠、定、丢、冬、兜、断、对、多。 f: 乏、伐、罚、法、烦、肥、吠、分、奋、奉、伏、凫、付、父、负。 g: 告、哥、各、公、宫、共、骨、谷、鼓、古、寡、乖、官、规。 h: 寒、好、合、黑、轰、吼、厚、幻、皇、灰、会、惠、昏。 j: 及、吉、即、棘、集、脊、计、季、既、继、祭、加、家、夹、尖、间、监、兼、茧、见、件、建、匠、皆、孑、解、介、戒、筋、晶、居、绝、军、君。

k: 卡、看、科、肯、孔、寇、困。 l: 劳、牢、里、立、利、栗、俩、帘、连、料、劣、林、另、流、六、旅。 m: 买、麦、卖、卯、美、绵、棉、苗、蔑、名、明、鸣、命、莫、某、牧。 n:拿、男、闹、内、嫩、尿、聂、弄、奴。 p:抛、佩、朋、皮、辟、票、品。 q: 奇、乞、启、起、弃、器、妻、牵、侵、秦、青、庆、秋、囚、区、取、全、雀。 r: 仁、容、如、乳、辱、若、闰。 s: 塞、扫、森、傻、煞、闪、扇、善、舌、设、射、省、师、实、守、兽、束、耍、双、爽、死、寺、宋、送、素、肃、算、孙、索。 t: 昙、忐、讨、套、忑、体、甜、粜、彤、秃、突、图、退、妥。 w: 歪、外、丸、威、尾、委、位、我、卧、屋、吴、武。 x: 析、悉、喜、鲜、闲、衔、相、香、嚣、信、杏、休、须、穴。 y: 岩、炎、艳、舀、要、益、逸、役、意、音、引、荧、盈、狱、渊。 z: 灾、宰、赞、葬、灶、则、斩、找、折、阵、执、炙、众、粥、肘、咒、昼、祝、奏、足、族、尊、坐。 常见形声字 1(左形右声 妈骑机河桥球响惊江哪漂们像跟把狗猴奶城旗清搭啊吧吗样仔现种格呀啦梅饭物孩醒枝论经淋油植龄站扶材评访懂认 张情值仿抬慢辆级请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蝉惜碗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