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建筑环境学选择题

(整理)建筑环境学选择题

(整理)建筑环境学选择题
(整理)建筑环境学选择题

2014

1、如果噪声源在邻室,在邻室的墙面上敷设吸声材料的方法()

A、不起作用,因为不增加隔墙的隔声量是没有用的

B、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因为ieke降低邻室的整体噪声水平

C、会增加噪声干扰,因为吸声材料的隔声效果都比较差

D、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因为隔墙的歌声量会因此而增加

2、采用以下哪种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室内个处的空气品质的优劣?()

A、空气龄

B、排污效率与污染物年龄

C、空气龄加排污效率

D、空气龄加换气效率

3、室外空气温度升降的原因是()

A、空气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夜间向天空进行长波辐射而降温

B、空气因与地面传热而白天升温、夜间减温

C、空气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夜间则由于海陆风导致降温

D. 由于日、夜风的流向不同而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4.在30℃的空气环境中,人体的发热量与在22℃的空气环境中相比()A.更多,因为人体出汗蒸发促进散热

B、更多,因为高温会导致人体代谢率增加

C、更少,因为皮肤与空气的温度减少了

D、变化不大,因为发热量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活动量

5、晴天清晨树叶最容易结霜,原因是()

A、空气的温度下降低于露点温度

B、空气的温度下降达到露点温度

C、树叶表面的温度下降低于湿球温度

D、树叶表面的温度下降低于露点温度

6、夏季潮湿的空气环境导致人体不舒适的原因是()

A、高湿导致皮肤湿润度增加带来粘滞感,使人感到不舒适

B、高湿度导致大气压力降低,从而使人感到不适

C、高湿度导致人体热量散不出去,因而使人感到闷热

D、高湿度导致人体的汗出不来,因而使人感到闷热

7、常用CO2浓度来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衡量指标,是因为如果CO2浓度指标()

A、会使人中毒

B、会导致氧气浓度下降而使人窒息

C、表征了人体散发的污染物会影响感知空气品质

D、表征了室内散发的VOC也超标,影响人体健康

8、地下室的温度是()

A、春天最低

B、冬天最低

C、冬天比夏天低

D、夏天最高

9、Low-e玻璃能够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原因是()

A、对长波辐射的低发射率和高反射率

B、对近红外线的低透过率

C、对可见光的高透过率

D、有较低的综合传热系数

10、建筑的新风换气标准是根据()而制定的

A、排除污染物所需的新风量 B人体呼吸所需的氧气量C、保证风平衡 D、房间的空间体积

11、为了改善夏季热环境,双层玻璃窗温度会升高,影响室内热舒适()

A、应该通风,否则内层玻璃温度会升高,影响室内热舒适

B、应该通风,这样可以有效带走太阳辐射的热量,减少向室内传热量

C、不应该通风,因为这样会增加空调湿负荷

D不应该通风,因为这样会降低玻璃窗的热阻

12、高压钠灯光、光效很高,为什么没有用来作为室内光源?()

A、因为单光灯通量太高,室内使用会造成眩光

B、因为发热量太高,且寿命短、价格昂贵

C、因为在555nm波长附近的辐射功率很高,显色性差

D、因为产品技术还不成熟,所以还未能推广到应用中

13、室内有四个40dB的噪声源,综合的效果相当于()

A、44 dB

B、46 dB

C、83 dB

D、160 dB

14、天然采光能够节省人工照明的用电,在达到同样光环境水平条件下()

A、能够减少冷负荷,因为去掉了人工光源的发热量

B、会增加冷负荷,因为太阳辐射得热比人工光源的发热量大

C、冷负荷没有显著变化,因为太阳辐射得热抵消了减少了的人工光源发热

D、能够减少冷负荷,因为天然光的光效比普通室内人工光源高

15、在北方地区用玻璃封闭了南向阳台会使房间()

A、冬天变暖,夏天变凉

B、冬天变凉,夏天变暖

C、冬、夏均变暖

D、冬、夏均变凉

2013

1.如果噪声源在邻室,在邻室的墙面上敷设吸声材料的方法( )

A、不起作用,因为不增加隔墙的隔声量是没有用的

B、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因为ieke 降低邻室的整体噪声水平

C、会增加噪声干扰,因为吸声材料的隔声效果都比较差

D、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因为隔墙的歌声量会因此而增加

2.太阳辐射中主要的能量集中在( )。

A、可见光

B、红外线及长波辐射

C、可见光与近红外线

D、可见光与长波辐射

3.天然采光能够节省人工照明的用电,在达到同样光环境水平条件下( )。

A、能够减少冷负荷,因为去掉了人工光源的发热量

B、会增加冷负荷,因为太阳辐射得热比人工光源的发热量大

C、冷负荷没有显著变化,因为太阳辐射得热抵消了减少了的人工光源发热

D、能够减少冷负荷,因为天然光的光效比普通室内人工光源高

4.利用反射镜或者反射板来把太阳光引导到室内进行自然采光,直接把太阳光反射到室内的什么地方效果最好( )。

A、反射到垂直墙面上

B、反射到天花板上

C、反射到需要照明工作面上

D、反射到地面上

5.稳态环境的人舒适性的评价指标与动态热环境的的指标不同的原因是:( )

A、与变化的动态的热环境相比,人们更喜欢稳定的热环境。

B、动态热环境下核心温度与外层温度不同,且人体对冷刺激比热刺激更敏感。

C、人们不喜欢偏冷偏热的环境,所以变化的热环境很敏感。

D、人体在动态热环境中舒适性难以在人工气候室中测试出来。

6.我国北方的四合院有:北房、东厢房、西厢房、南房,其窗户和门分别朝向南、西、

东、北,请问那个房间室内环境质量最好( )?

A、北房,夏季太阳晒得少,冬季晒得多

B、南房,窗口朝北,采光好,太阳晒在南墙上蓄热效果好

C、东厢房,日照充分

D、西厢房,冬季早晨最冷的时候有太阳晒

7.室内有四个40dB 的噪声源和一个30dB 的噪声源,综合的效果相当于( )

A、90 dB

B、115dB

C、48 dB

D、49.8dB

8.办公室A 的平均照度是500lux,办公室B 的平均照度是300lux,我国普遍办公室的照明标准是300lux。这两个办公室的光环境水平哪个更好?( )

A、两个办公室都达到了照明标准,因此光环境水平没有区别

B、办公室A 的光环境更好,因为照度比较高

C、照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因此办公室B 的光环境更好

D、不能判定哪个更好,需要看照度均匀度的水平

9.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取决于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照度( )。

A、是一个单纯反映环境参数的变量,与物体参数无关

B、是一个单纯反映环境参数的变量,还与空气流速有关

C、不仅与环境参数有关,还与物体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有关

D、不仅与环境参数有关,还与物体接受太阳辐射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10.高层塔式住宅楼的上层单元为什么通风比较好?( )

A、因为有梯度风的存在,上不室外风速大。

B、以为上层单元接受了更多太阳辐射,所以热压大

C、因为楼梯间的热压拔风作用促进通风

D、因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促进了室外空气垂直流动。

11. 室外空气温度升降的原因是( )

A、空气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夜间向天空进行长波辐射而降温

B、空气因与地面传热而白天升温、夜间减温

C、空气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夜间则由于海陆风导致降温

D、由于日、夜风的流向不同而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12. 以下什么条件下用CO2 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是适合的?( )

A、有大量VOC 散发的新装修房间

B、人员聚集的场所

C、非禁烟的公共场所

D、高档酒店客房

13. 在30℃的空气环境中,人体的发热量与在22℃的空气环境中相比( )

A、更多,因为人体出汗蒸发促进散热

B、更多,因为高温会导致人体代谢率增加

C、更少,因为皮肤与空气的温度减少了

D、变化不大,因为发热量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活动量

15.在北京,寒冷冬季室外空气湿度偏高(90%),会产生的影响( )。

A、气闷,因为空气密度增加导致大气压力增加

B、更冷,因为服装会变潮湿导致服装热阻下降

C、会变的比较暖和,因为汗液蒸发减少会导致散热减少

D、导致感觉干燥,因为空气含湿量低

16.在北方地区,高放射率的百叶窗帘的最好挂法应该是( )。

A、夏天挂在室外侧,冬天挂在室内侧

B、夏天挂在是内侧,冬天挂在室外侧

C、一直挂在是内侧

D、一直挂在室内侧

17.空气温度超过37,人体就无法散热了,必然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不对? ( )

A、对,因为空气温度比人的体温高,所以不能往外散热。

B、对,因为空气温度比人的体温高,所以会反向传热。

C、不对,可以通过提高风速来强化传热

D、不对,人体可以通过排汗进行潜热散热

18. 用空气龄来评价室内气流分布,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

B、室内气流场的均匀程度

C、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

D、室内气流组织的排污能力

19. 在有人的房间里出去有害微生物的合理方法是:( )

A、在房间里释放臭氧

B、在房间里用紫外线灯照射

C、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D、再循环送风系统里加高效过滤器

20.一个空调房间,只有一面外墙,室内热源为一个大功率灯,如果把该等投射到外墙内表面上,与投射到内墙相比,对房间空调冷负荷有何影响 ( )

A、冷负荷会降低,因为外墙内表面温度升高,会使室外传入室内的热量减少。

B、冷负荷会增加,因为外墙内表面温度升高,与室外传热峰值叠加,提高了冷负荷的峰值。

C、没有变化,因为无论投射到那个墙面上,灯光设备的的热都不会变化。

D、与墙体的蓄热性能有关,有的会增加负荷,有的会减少负荷。

2011

1、低压钠灯、荧光高压汞灯等一类气体放电灯一般不用于室内照明,是因为:()

A、发热量大,能耗高

B、显色性差

C、单灯光通量太高,室内使用会造成眩光

D、会散发污染性气体

2、人体的产湿量随着_________而上升。()

A、温度的上升

B、温度的下降

C、湿度的上升

D、湿度的下降

3、声功率级和声压级这两个评价指标在应用上有何区别? ()

A、声功率级用于评价声源,声压级用于评价空间声环境

B、声功率级用于评价自由声场,声压级用于评价室内声场

C、声功率级用于评价噪声,声压级用于评价小噪声

D、声功率级用于评价工业建筑,声压级用于评价民用建筑

4、办公室内有一复印机和一人员工位。由于活塞流的空气龄最短,所以:()

A、只有在没有其他污染源的时候才应该采用活塞流

B、只有在多重污染源共存的情况下才应该采用活塞流

C、不管室内如何布局,都应该采用活塞流

D、只有当复印机布置在人员的下游时才应该采用活塞流

5、PMV最适用于一下哪种热环境的评价?()

A、自然通风的环境

B、用变动风速送风的空调环境

C、参数连续稳定的办公室空调环境

D、地铁车厢的车站的空调环境

6、为什么中午12点太阳辐射最强,但室外空气温度却是下午2~3时最高?()

A、由于大气长波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的作用,导致空气气温延迟

B、由于地面有热惯性,因此导致气温升温延迟

C、因为大气层体积很大,存在很大的热惯性

D、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高温气流的到来会有一些延迟

7、ISO773推荐的PMV-PPD体系中,当PMV=0时,PPD为()。

A、0%

B、5%

C、10%

D、15%

8、平均辐射温度在热舒适评价方面反映了:()

A、与多个围合表面间辐射换热的综合作用

B、太阳辐射与空气温度的综合作用

C、黑球温度与空气温度的综合作用

D、长波辐射和太阳辐射的综合作用

9、采用以下哪种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室内各处的空气品质的优劣?()

A、空气龄加排污效率

B、空气龄加换气效率

C、空气龄

D、排放效率与污染物年龄

10、关于得热与冷负荷存在差别的原因,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围护结构有蓄热能力

B、内扰随时间变化

C、室内表面存在长波辐射或短波辐射

D、围护结构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偏小

11、夏天空气湿度高会使人感到更闷热的原因是:()

A、出汗湿润衣服,导致服装热阻增大

B、皮肤被汗水湿润的面积增大而产生粘滞感

C、热量无法通过出汗带走,导致人体的散热量偏少

D、高湿导致人体发热量增大,从而使得体温偏高

12、在同一个建筑空间,与采用送风空调相比,采用辐射空调:()

A、不节能,因为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增加了

B、不完全确定,取决于室内设计参数和能源系统的类型

C、更节能,因为没有吹风感,不需要低温冷水

D、更节能,因为只需要处理显热负荷就可以满足要求

13、夏热冬暖地区传统建筑的围护结构比较轻薄,但比较注重遮阳和自然通风。用现代的眼光看,这种特点对于建筑节能:()

A、有好处,因为主要围护结构得热来自太阳辐射,自然通风可以改善热舒适

B、有好处,因为可以使得室内气温维持在26℃以下的小时数最多,空调能耗最小

C 、没有好处,应该改用热惯性大的围护结构或者相变材料,以控制室内的高温

D、没有好处,应该改用保温性能好的围护结构,并注重围护结构气密性,降低空调能耗

14、Low-e玻璃能够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原因是()

A、对长波辐射的低发射率和高反射率

B、对可见光的低透过率

C、对近红外线的低透过率

D、对紫外线的高反射率

15、服装吸收了汗液后,服装热阻如何变化?()

A、热阻增加

B、热阻降低

C、热阻先降低后升高

D、热阻先升高后降低

16、背景噪声50dBA,四台风冷热泵机组组装在一起,每台风冷热泵的噪声为76dBA,请问机组前1米处测得的总噪声级约为多少?()

A、304dBA

B、130dBA

C、82dBA

D、79dBA

17、人体的全了发热量会随着__________的上升而___________。()

A、活动强度,上升

B、空气湿度,上升

C 、空气温度,上升

D 、空气温度,下降

18、

19、常用2CO 浓度来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衡量指标,是因为如果2CO 浓度超标:( )

A 、表征了室内散发的VOC 也超标,影响人体健康

B 、会使人中毒

C 、会导致氧气浓度下降而使人窒息

D 、表征了人体散发的污染物会影响感知空气品质

19、采用冷辐射吊顶用于夏天空调,需要18℃的冷水为天然冷源。以下哪些城市可以用地下水作为天然冷源:( )

A 、西安,室外空气年平均温度13.3℃

B 、长沙,室外空气年平均温度17.2℃

C 、成都,室外空气年平均温度16.2℃

D 、南宁,室外空气年平均温度21.6℃

20、指向性因数和指向性指数的作用是什么?( )

A 、是描述室内声场特征的专用指标

B 、用于描述室内声场的反射声声场分布

C 、用于描述声场的混响水平

D 、用于描述有方向性声源形成的声场分布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经济学原理测试题(选择及计算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为生产产品B,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200元 B. 1200元 C. 1000元 D. 800元 答案:A 根据教材定义,似乎应该选择答案B,但我们并不知道生产产品A时所花费的成本,生产一套桌椅和生产一套组合柜都要用到电锯,但显然二者的其他投入如时间、人工、材料等是不同的,因而只能以A产品的利润作为B产品的机会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思考: ①按教材的定义,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收益(视不同应用的成本相同);②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利润(不考虑投入差异);③综合运算(考虑投入的差异):A的机会成本=B的收益+(A的成本-B的成本)——。 第一种算法一般只在两种应用的投入品完全相同时适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显得更合理一些。(例如,一台机器用来生产A,总投入为100,利润为150;用于生产B,总投入为200,利润为200。采用第二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150;采用第三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350,如果扣除生产B的投入200,剩余部分与第二种算法相同;相比之下第一种算法的机会成本250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但令我感到纠结的是不知道你们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如何,如果考研,特别是经济学有关的研究生,对方选择的经济学教材是否高鸿业的就有影响了,所以最好我们同学对这几种算法都有了解,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算法解决问题。 2. 在短期生产中,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达到最小值。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平均可变成本 D. 平均不变成本 3.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上升的 B. 下降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4. 经济学中所指的经济利润是指() A. 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正常利润 C.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超额利润 5. 短期中,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则有()。 A. 平均成本上升 B. 平均不变成本上升 C. 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上海交大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达到最小值 B. 等于MC C. 等于A VC+AFC D. 以上结果都正确 7. 外在不经济引起LAC曲线()。 A. 向上移动 B. 向左移动 C. 沿LAC曲线下移 D. 不发生变化 8.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收支相抵点 B. 停止营业点 C. 厂商均衡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 9. LAC曲线同LMC曲线之间关系正确的有()。 A. LMC﹤LAC时,LAC上升 B. LMC﹤LAC时,LAC下降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附答案)

1.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2.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 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3.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

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4.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水体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一方面植被覆盖地面,可减少地面吸收的热量,另一方面,水体和植被的蒸发量加大,带走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热量,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空气温度的降低。水体蓄热能力大,有利于降低日间热岛强度。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公式为:out L out air z Q aI t t αα-+= 由公式可以看出,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还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吸收率有关。 6.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正误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篇一:《经济学原理》(a卷)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a卷答案) 20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 级别: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c)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 a、既定资源的配置b、资源总量的决定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b)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d)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 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c)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c) a、与数量轴平行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b)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收入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d)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11、假定某国2006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20,而2007年的物价指数为150,则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为(b) a、20% b、25% c、50% d、125%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西方经济学原理多选复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2 二、多选题 56. 机会成本概念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有() A. 经济中存在着闲置的资源 B. 资源实现充分利用 C. 资源只有一种用途 D. 资源有多种用途 57.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市汽车拥有量飞速发展,其中特别是私人轿车的发展已超过了公用轿车,为此,北京市政府在公共交通方面增加了大量投资,扩建了公路和增设了交通标志。公路与交通标志使用具有:() A. 排他性 B. 非排他性 C. 抗争性 D. 非抗争性 58.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市汽车拥有量飞速发展,其中特别是私人轿车的发展已超过了公用轿车,为此,北京市政府在公共交通方面增加了大量投资,扩建了公路和增设了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越多:() A. 私人边际成本越高,社会边际成本越低 B. 私人边际成本越低,社会边际成本越高 C. “免费搭车”的人越少 D. “付费搭车”的人越多 59. 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A. AC=AR B. 总亏损=FC C. AVC=P D. AC=P 60. 当两种商品间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时,表明() A. 这两种商品为相互替代商品 B. 这两种商品为相互补充商品 C. 这两种商品无任何关系 D. 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61. 如果一种商品是吉芬商品,那么() A. 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呈反方向关系 B. 该商品属于低档商品 C.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可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也可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 该商品的需求情况不符合需求定理 62.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造成() A. 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 B. 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 对该商品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D. 对该商品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63.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减弱时,将导致该商品的() A. 均衡价格上升 B. 均衡价格下降 C. 均衡数量增加 D. 均衡数量减少 64. 商品价格变化将引起()

-建筑环境学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即 直接 辐射和 间接 辐射。 2、 风速 和 风向 是描述风特征的两个要素。 3、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的影响。外扰主要包括 室外气候参数 和 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 4、 人体的能量代谢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 、 环境温度 、性 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长短。 5、 热感觉投票的选项有热、暖、 中性 、 稍热 、稍凉、凉和冷。 6、 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特性可分为化学污染、 物理 污染和 微生物 污染。 7、 空气净化的主要方法有: 过滤器过滤 、 吸附净化法 、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 和紫外线照射法等。 8、 机械通风从实现方法上可分为三类:稀释法、 置换法 、 局部保障法 。 9、 换气效率定义为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 活塞 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换气效率越 高 ,说明房间的通风效果越好。 10、 声压级的定义式为 Lp=20lg(p/p0) ,其中参考声压等于 2*10-5 Pa 。 11、 累积分布声级 L 10=60dB 表示整个测量时间内有10%的测量时间,噪声都超过60dB 。通常在噪声评价中多用L 10、L 50 、 L 90 。 12、 舒适的光环境应当具有以下四个要素:适当的照度水平、 舒适的亮度分布 、 适宜的 色表与色温、 避免眩光干扰 。 13、 亮度对比不变时,视角越小,需要的照度越 大 。在相同的亮度对比条件下,识别相同的视角作业所需要的天然光照度要明显 低于 人工光的照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 C )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A .1 B. 1.2 C. 1.5 D. 2 2、 普通玻璃能够有效地阻隔( C )。 A .可见光 B. 近红外线 C.长波红外线 3、 以下选项中,( D )是评价自然通风环境中人体热舒适的。 A .PMV B. 有效温度 C. 热损失率HDR D. 适应性模型 4、 下列污染物中,( D )不是有机挥发物VOCs 。 A. 甲醛 B. 甲苯 C. 四氯化碳 D. 氨 5、 房间容积V 与通风量Q 的比值V/Q 定义为( C )。 A. 换气次数 B. 换气效率 C. 名义时间常数 D. 排空时间 6、 在理想活塞流通风条件下,等于房间的名义时间常数的是:( B )。 A. 房间入口处的空气龄 B.空气微团的驻留时间 C. 房间的平均空气龄 D. 空气微团的残留时间 7、 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声压级比原来增加( A )。 A. 3dB B. 4dB C. 5dB D. 6dB 8、 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的是( A )。 A. 照度 B. 光通量 C. 明度 D. 亮度 9、 湿黑球温度适用于( D )。 A. 室内中等环境 B. 室内偏热环境 C. 室外寒冷环境 D. 室外炎热环境 10、 夏季服装的热阻一般为( A )。 A. 0.5clo B.1.5clo C. 2.0clo D. 4.0clo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是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2. 热岛现象 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 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到岛现象。 3. 操作温度 反映环境空气温度ta 和平均辐射温度tr 的综合作用。 To=(hr*tr+hc*ta)/(hr+hc) 4.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

经济学原理选择题整理

单项选择 1.计划经济体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方式是:() A 分散决策 B 竞争生产 C 纵向传递信息 D 要素市场定价 2.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 机会成本 B 稀缺性 C 规范经济学 D 生产什么的问题 3.政府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直接关系到:() A 生产什么B生产多少 C 如何生产 D 为谁生产 4.下列哪一项不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A 2009 年中国GDP增长达8% B 2006年中国失业率为4% C 穷人不应该纳税 D 商品房的价格上升速度已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 5.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 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 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D 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 第一章导论 1.经济学可定义为: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 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 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 个人的生财之道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 如何生产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4.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A 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B 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价格必定上升 5.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A 选择导致稀缺 B 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C 人们是自私的,其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 D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 6.稀缺性的主要含义是:A 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B 需要用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应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生活水平会逐渐下降 7.时间:A 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 B 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 C 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D 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 8.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是由谁来回答:A 政府 B 生产者 C 消费者和政府 D 消费者和生产者 9.经济学家谈到的“混合经济”是指:A 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 B 政府和个人都要做出决策 C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 D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相互关系1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 D 广告业雇员人数 11.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 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 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 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 12.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A 规范经济学 B 实证经济学 C 宏观经济学 D 微观经济学 13.实证经济学:A 把价值判断和意见结合起来 B 主要研究“是什么”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标准 D 关注“应该是什么” 14.下列哪一项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A 失业救济太低 B 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 C 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D 失业救济太高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94415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第 1 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C 、为谁生产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C 、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 、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 A 、选择会导致短缺 B 、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 、 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 、 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 、 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 、 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 、 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 、通货膨胀 B 、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 、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膨胀 C 、 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 、 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 、 1982 年 8 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 10% B 、 1981 年失业率超过 9% C 、 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 、 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 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 、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 、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 、 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 2005年 D 、 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 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 你肯定赚不少钱)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D 、以上都包括 )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 , 资源总是不足的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1.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问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即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基于建筑环境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是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室内各种微气候环境所形成的机理及其与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相互间的关系。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 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1.与太阳的光辐射,气温、湿度,风和降水等因素有关。 2.以太阳通过某地区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为平均太阳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作为世界标准时(世界时);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标准(称为北京时间)。 3.相对位置可用纬度,太阳赤纬d,时角h,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A表示,其中前三个参数、d、h是直接影响和A的因素,因为是表明观察点所在位置,d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h是表明时间的变化。当太阳离地球最远时,太阳光是垂直于直射地面的,具有很高的辐射强度,所以最热而形成了夏至,当太阳距地球最近时,太阳光是斜射地球表面的,其辐射强度很弱,因此最寒冷导致了冬至。 4.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 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

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A.萨姆向店主支付1美元买了1夸脱牛奶。 B.萨莉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时赚4.5美元。

A.萨姆向店主支付1美元买了1夸脱牛奶。答:属于过程(4)和(8),消费者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购买消费品,支出货币。 B.萨莉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时赚4.5美元。答:属于过程(1)和(5),萨莉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劳动,获得工资收入。 4.什么是竞争市场?简单描述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的市场类型。 答: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还有垄断市场。在这个市场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章消费者选择理论多选题答案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1. Emilio购买价格为10美元的比萨饼和价格为2美元的苏打水。他的收入为100美元。如果以下哪一个事件出现,他的预算约束线就会平行向外移动? A.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5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减少为50美元。 B.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仍保持不变。 C.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8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为120美元。 D.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到400美元。 【答案】D 【解析】预算约束线:10x+2y=100 对于A:5x+y=50,此预算线和原预算线是同一条曲线。 对于D:20x+4y=400,预算线平行向外移动。 2.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该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的__________. A. 收入 B. 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 C. 对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的认知 D. 需求弹性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

3. Mathew和Susan是衬衫和帽子市场上的两个追求最优化的消费者,他们用100美元买一件衬衫,用50美元买一顶帽子。Mathew买了4件衬衫和6顶帽子,而Susan买了6件衬衫和12顶帽子。从这些信息,我们推断,Mathew的边际替代率是每件衬衫__________顶帽子,而Susan是每件衬衫_______顶帽子。 A. 2, 1 B. 2, 2 C. 4, 1 D. 4, 2 【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RS=MUx/MUy=Px/Py. 对于两个消费者,其预算线分别是100x+5y=700;100x+5y=1200。 4. Charlie只购买牛奶和早餐麦片,牛奶是正常物品,而早餐麦片是低档物品,当牛奶价格上升时,Charlie购买的__________. A. 两种物品都更少 B. 牛奶更多,早餐麦片更少 C. 牛奶更少,早餐麦片更多 D. 牛奶更少,但对早餐麦片的影响并不清楚 【答案】C 【解析】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综合影响。 5. 如果通心粉价格上升而消费者购买更多通心粉,我们就可以推断: A. 通心粉是正常物品,而且收入效用大于替代效应

建筑环境学选择题资料

2014 1、如果噪声源在邻室,在邻室的墙面上敷设吸声材料的方法() A、不起作用,因为不增加隔墙的隔声量是没有用的 B、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因为ieke降低邻室的整体噪声水平 C、会增加噪声干扰,因为吸声材料的隔声效果都比较差 D、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因为隔墙的歌声量会因此而增加 2、采用以下哪种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室内个处的空气品质的优劣?() A、空气龄 B、排污效率与污染物年龄 C、空气龄加排污效率 D、空气龄加换气效率 3、室外空气温度升降的原因是() A、空气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夜间向天空进行长波辐射而降温 B、空气因与地面传热而白天升温、夜间减温 C、空气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夜间则由于海陆风导致降温 D. 由于日、夜风的流向不同而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4.在30℃的空气环境中,人体的发热量与在22℃的空气环境中相比()A.更多,因为人体出汗蒸发促进散热 B、更多,因为高温会导致人体代谢率增加 C、更少,因为皮肤与空气的温度减少了 D、变化不大,因为发热量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活动量 5、晴天清晨树叶最容易结霜,原因是() A、空气的温度下降低于露点温度 B、空气的温度下降达到露点温度 C、树叶表面的温度下降低于湿球温度 D、树叶表面的温度下降低于露点温度 6、夏季潮湿的空气环境导致人体不舒适的原因是() A、高湿导致皮肤湿润度增加带来粘滞感,使人感到不舒适 B、高湿度导致大气压力降低,从而使人感到不适 C、高湿度导致人体热量散不出去,因而使人感到闷热 D、高湿度导致人体的汗出不来,因而使人感到闷热 7、常用CO2浓度来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衡量指标,是因为如果CO2浓度指标() A、会使人中毒 B、会导致氧气浓度下降而使人窒息 C、表征了人体散发的污染物会影响感知空气品质 D、表征了室内散发的VOC也超标,影响人体健康 8、地下室的温度是() A、春天最低 B、冬天最低 C、冬天比夏天低 D、夏天最高 9、Low-e玻璃能够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原因是() A、对长波辐射的低发射率和高反射率 B、对近红外线的低透过率 C、对可见光的高透过率 D、有较低的综合传热系数 10、建筑的新风换气标准是根据()而制定的 A、排除污染物所需的新风量 B人体呼吸所需的氧气量C、保证风平衡 D、房间的空间体积

经济学原理考试题目

判断题 1.食盐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手机的需求价格弹性。Y 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的作者是凯恩斯。N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配 置问题。N 4.对职业足球比赛的需求就是在一定时期,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每一价格水平上门票价格和消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Y 5.股票是吉芬物品,因为股价越高越有人买,而股价下跌时没人愿意买 股票N 6.如果牛的价格上升了,我们将会预期到牛排的供给将会增加。N 7.当消费者收入变动2%时,需求量变动4%,则需求收入弹性为2。Y 8.当消费者收入变动2%时,需求量变动4%,则需求收入弹性为0.5。 N 9.任何两个具有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都可以建立弹性。Y 10.消费者均衡理论说明了,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为了作出支出决策要计 算边际替代率,并使之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N 11.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N 12.当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α+β>1时,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13.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不会存在亏损的情况。N 14.学校体育的开展具有正的外部影响。Y 15.一个人均GDP高的国家通常生活水平或生活质量都高于人均GDP低 的国家.N 16.CPI包括进口照相机价格上升,但GDP平减指数不包括。Y 17.工资是转移支付的一个例子,因为是从企业到工人的转移支付.N 18.如果名义利率是12%,通货膨胀率是7%,那么,实际利率就是5%.Y 选择题 1.游泳运动和健身俱乐部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1.5,则可以判断(AD ) A、这两种体育产品为替代关系 B、这两种体育产品为互补关系 C、这两种商品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 D、这两种体育商品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 2.货币政策的三种主要工具是(D ) 政府支出、赋税,以及法定准备金 货币供给、政府购买,以及赋税 铸币、现金,以及活期存款 公开市场活动、法定准备金,以及贴现率 3.六一儿童节时的玩具比普通时间段的玩具的需求价格弹性(B )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一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 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特 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 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 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产的所 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 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性的问 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 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产量(产 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