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课稿20

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课稿20

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课稿20

(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评课稿

我所要评的课是李老师今天早上上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李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整节课我认为李老师有两个亮点:一、李老师整节课从导入到教学过程都紧紧抓住实际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来引导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样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后学生如撞到有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学生自然就会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数量,方程很容易就会列出来.这种教法符合本节课的要求,对于每个问题李老师都能做到深入浅出。

.二、李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整节课李老师都是以提问、引导和学生讨论、实践、回答的方式贯穿于本节课,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亮点之外,李老师同样有两点不足:一、本节课李老师在时间方面把握不够;

二、李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到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专题练习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题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 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3.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 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c 4.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市场经济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 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 ×100%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 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师版

【例1】小敏和另两位同学去春游,买了三瓶矿泉水和两瓶可乐,可乐的价格是矿泉水的 1.5倍,一共花去了1 2.6元,求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难度】★ 【答案】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2.1元. 【解析】设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x元,则可乐的价格是每瓶x 5.1元, 则由题意可列方程为:6. +x = x ? x,解得:1.2 3= 2 5.1 12 答: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2.1元.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2】今有2分与5分硬币共27枚,它们总值为0.99元,问这两种硬币各多少枚?【难度】★ 【答案】2分硬币有12枚,则5分硬币有15枚. 【解析】设2分硬币有x枚,则5分硬币有()x- 27枚, 由题意可列方程:()99.0 .0= +x x,解得:12 - 02 05 27 .0 x, = 答:2分硬币有12枚,则5分硬币有15枚.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3】一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中国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5,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各多少张? 【难度】★ 【答案】外国邮票的张数为110张,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215张. 【解析】设外国邮票的张数为x,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5 x, 2- 由题意可列方程为:325 = x, x,解得:110 +x 2= - 5 答:外国邮票的张数为110,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215.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4】六年级学生若干人报名参加足球队,男女生之比为4 : 3,后来走了12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恰好是女生的2倍,求: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人? 【难度】★★ 【答案】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48人、36人. 【解析】设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43 、人, x x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 课前热身 1.A 种饮料B 种饮料单价少1元,小峰买了2瓶A 种饮料和3瓶B 种饮料,一共花了13元,如果设B 种饮料单价为x 元/瓶,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1)313x x -+= B .2(1)313x x ++= C .23(1)13x x ++= D .23(1)13x x +-= 2.如果方程3240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 3.方程0251x =.的解是 . 4.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则再过 秒它的速度为15米/秒. 【参考答案】1. A 2.m=1 3. 4x = 4.5 ◆考点聚焦 知识点: 等式及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大纲要求: 1. 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考查一元一次方程、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备考兵法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注意:(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在整式方程前提下,化简后满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像 21=x ,()1222+=+x x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要注意:①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②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

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首先本节课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带入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具体体现在对于不同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不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例如对于系数相同,系数互为相反数的,系数互为倍数的,系数没有特殊关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和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等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本节课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如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包括字迹书写,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性的特点,这种层次也反映了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的概括程度的高低。这里,化归是第一个层次,消元是第二个层次,代入和加减是第三个层次,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专题训练

一、数字问题。 要正确区分“数”与“数字”两个概念,这类问题通常采用间接设法,常见的解题思路分析是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把这个两位数加上18后,正好等于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的两位数,请问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二、日历中的方程(巧设未知数) 日历中的规律:横行相邻两数相差____;竖行相邻两数相差___。 1、观察一个月的日历,一个竖行上的三个数字之和是27,这三天分别是。 2、小斌外出旅行三天,这三天的日期之和是42,则小斌回来的日期是号。 3、如果某一年5月份中,有五个星期五,他们的日期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4号是星期 几? 4、在日历表中,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2x2个数,则它们的和一定能被___________整除。

三、水箱变高了-----等积变形问题 此类问题的关键在“等积”上,须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公式关系: 圆柱体积= 立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 1、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2、将一个边长为5m的正方形铁丝框改成长方形,且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问长 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 3、用长7.2m的木料做成如图所示的“日”字形窗框,窗的高比宽多0.6m。求窗的高和 宽。(不考虑木料加工时损耗) 4、鱼儿离不开水,用一个底面半径为20厘米,高为45厘米的圆柱形的塑料桶给一个长方形的玻璃养鱼缸倒水,养鱼缸的长为120厘米、宽为40厘米、高为1米,将满满一桶水倒下去,鱼缸里的水会升高多少? 5、一块正方形铁皮,四角截去4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折成底面边长是50cm的无盖长方

专题三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无锡,第4题2分)方程2x﹣1=3x+2的解为() A.x=1 B.x=﹣1 C.x=3 D.x=﹣3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解. 解答:解:方程2x﹣1=3x+2, 移项得:2x﹣3x=2+1, 合并得:﹣x=3. 解得:x=﹣3,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解. 2. (2015?四川南充,第4题3分)学校机房今年和去年共购置了100台计算机,已知今年购置计算机数量是去年购置计算机数量的3倍,则今年购置计算机的数量是() (A)25台(B)50台(C)75台(D)100台 【答案】C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2015?浙江杭州,第7题3分)某村原有林地108公顷,旱地54公顷,为保护环境,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使旱地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x公顷旱地改为林地,则可列方程( )

A . 54?x =20%×108 B . 54?x =20%×(108+x ) C . 54+x =20%×162 D . 108?x =20%(54+x ) 【答案】B . 【考点】由实际问题列方程. 【分析】根据题意,旱地改为林地后,旱地面积为54x -公顷,林地面积为108x +公顷,等量关系为“旱地占林地面积的20%”,即()5420%108x x -=?+. 故选B . 4.(2015?北京市,第9题,3分)一家游泳馆的游泳收费标准为30元/次,若购买会员年卡,可享受如下优惠: 例如,购买A 类会员卡,一年内游泳20次,消费50+25×20=550元,若一年内在该游泳馆游泳的次数介于45~55次之间,则最省钱的方式为 A .购买A 类会员年卡 B .购买B 类会员年卡 C .购买C 类会员年卡 D .不购买会员年卡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 【难度】中等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5.(2015·深圳,第10题 分)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进价为( )元。 A 、140 B 、120 C 、160 D 、100 【答案】B . 【解析】设进价为x 元,则-x =40,解得:x =120,选B 。

5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评课稿

5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评课稿 5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评课稿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评课稿 听了潘**老师的《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一课,给我启发很多,他的课风趣幽默,自然流畅,结构严密,给听课的人一种享受,在享受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教法,一堂好课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首先,他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入手,很快使学生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因为是应用题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也觉得很没意思,但潘老师把题目改成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话题,譬如说去水立方去看跳水比赛,去看姚明比赛,问xxxx北京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2021的伦敦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大部分同学回答都不知道,于是潘老师说我给你们一个信息,“xxxx年奥运会上,我国获得金牌是2021年伦敦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4倍少13枚。同学们都在积极的思考,有的同学马上举手,有的同学相互讨论,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潘老师推到了高潮。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潘老师在讲解行程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按题目要求表演,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虽然在小学里已学过,但仍然是个难点,通过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等量关系很容易找到,并且好多同学都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的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这样操作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的很到位。 3、课堂结构安排的非常合理 潘老师的课安排的内容非常多,但整个一堂课上下来,听的人却不觉的累,主要是她这几方面做得很好,(1)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很合理,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并且讲与练时间搭配也很合理。(2)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

5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评课稿

5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评课稿 听了潘**老师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一课,给我启发很多,他的课风趣幽默,自然流畅,结构严密,给听课的人一种享受,在享受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教法,一堂好课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首先,他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入手,很快使学生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因为是应用题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也觉得很没意思,但潘老师把题目改成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话题,譬如说去水立方去看跳水

比赛,去看姚明比赛,问xxxx北京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2019的伦敦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大部分同学回答都不知道,于是潘老师说我给你们一个信息,“xxxx年奥运会上,我国获得金牌是2019年伦敦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4倍少13枚。同学们都在积极的思考,有的同学马上举手,有的同学相互讨论,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潘老师推到了高潮。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潘老师在讲解行程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按题目要求表演,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虽然在小学里已学过,但仍然是个难点,通过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等量关系很容易找到,并且好多同学都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的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这样操作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的很到位。

3、课堂结构安排的非常合理 潘老师的课安排的内容非常多,但整个一堂课上下来,听的人却不觉的累,主要是她这几方面做得很好,(1)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很合理,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并且讲与练时间搭配也很合理。(2)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潘教师占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刚好相等。并且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 4、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很熟练, 制作的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形象,特别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的动画制作非常吸引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看了都哈哈大笑,这也给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4·台湾,第19题3分)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的杯子,杯深均为15公分,各装有10公分高的水,且表记录了甲、乙、丙三个杯子的底面积.今小明将甲、乙两杯内一些水倒入丙杯,过程中水没溢出,使得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若不计杯子厚度,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多少公分?() A.5.4 B.5.7 C.7.2 D.7.5 分析:根据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设后来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为3x、4x、5x,由表格中的数据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甲杯内水的高度. 解:设后来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为3x、4x、5x, 根据题意得:60×10+80×10+100×10=60×3x+80×4x+100×5x, 解得:x=2.4, 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3×2.4=7.2(公分).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2.(2014?滨州,第4题3分)方程2x﹣1=3的解是() .

二、填空题 1.(2014?浙江湖州,第11题4分)方程2x﹣1=0的解是x=. 分析:此题可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当x=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根据等式性质计算.即解方程步骤中的移项、系数化为1. 解:移项得:2x=1,系数化为1得:x=. 点评:此题虽很容易,但也要注意方程解的表示方法:填空时应填x=,不能直接填. 2. (2014?湘潭,第15题,3分)七、八年级学生分别到雷锋、毛泽东纪念馆参观,共589人,到毛泽东纪念馆的人数是到雷锋纪念馆人数的2倍多56人.设到雷锋纪念馆的人数为x人,可列方程为2x+56=589﹣x.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分类(全)

(一)和差倍分问题 1、已知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2,甲乙两数的和是60,求乙数。 2、某厂今年的产值是去年产值的3倍少25万,今年和去年产值总和是75万,求今年该厂的产值。 ¥ 3、两筐鸭梨共重154千克,其中第一筐比第二筐的2倍少14千克,求两筐鸭梨各有多少千克 4、初一(1)班举办了一次集邮展览。展出的邮票比平均每人3张多24张,比平均每人4张少26张。这个班级有多少学生一共展出了多少邮票 … 5、初一(4)班课外乒乓球小组买了两副乒乓球板,如果每人付9元,那么多了5元,如果每人付8元,那么还缺2元,请你根据以上情境提出问题,并列方程求解. 6、某校住校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2人无处住;如果每间住6人,则可以多住8人。问该校有多少住校生有多少间宿舍

7、学校准备拿出2000元资金给22名“希望杯”竞赛获奖学生买奖品,一等奖每人200元奖品,二等奖每人50元奖品,求得到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学生分别是多少人 ( 8、有某种三色冰淇淋50克,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的比是2:3:5,?这种三色冰淇淋中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分别是多少克 (二)调配问题 1、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有80人和60人,为了支援乙队,需要从甲队调出一部分人进乙队,使乙队的人数比甲队人数的2倍多5人,问从甲队调出的人数应是多少 @ 2、甲乙两运输队,甲队32人,乙队28人,若从乙队调走一些人到甲队,那么甲队人数恰好是乙队人数的2倍,问:从乙队调走了多少人到甲队 3、甲处劳动的有29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7人,现在赶工期,总公司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为在乙处人数的2倍,应分别调往甲处、乙处各多少人 .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评郑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九章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要求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直观判断某些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试解的方法明确不等式的解是一个范围。教学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寻求不等式的解。难点是:不等式解的探索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的构建,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郑老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尝试: 一、紧紧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不等式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可以有效刻画现实问题,教学时郑老师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充分发挥学习心理中的正向迁移作用,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的解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郑老师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不等式、如何列不等式、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值的寻找,遵循这样一条主线,教师通过列一列、判一判、想一想、练一练等多种方式,强调问题中的基本不等量关系,突出教学重点,既把握通则通法,又鼓励思维的灵活多样。 可见郑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本节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不等式等多个概念,老师做了大胆的调整,充分利用类比与概括,使整节课比较紧凑而又不失灵活。2、知识点落实的比较扎实。设未知数、列不等式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的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郑老师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检验解的合理性,概念的理解清晰透彻。3、借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题思路) (1)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2)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注意带上单位) 一、相遇与追击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行程问题基本类型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3.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 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列方程为。 2、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 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一列客车车长200米,一列货车车长28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车尾完全离开经 过16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 4、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公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自行车的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的速度是每小时3.6km,骑自行车的人 的速度是每小时10.8km。如果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来,它通过行人的时间是22秒,通过骑自行车的人的时间是26秒。⑴行人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⑵这列火车的车长是多少米? 6、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汽车速度是60千米/时,步行的 速度是5千米/时,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的这部分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千米。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过多少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汽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

(完整版)初一下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汇总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 一、一般行程问题(相遇与追击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行程问题基本类型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1、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3.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 度为每小时40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列方程为。 2、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 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一列客车车长200米,一列货车车长28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 车尾完全离开经过16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 4、与铁路平行的一条公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自行车的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的速度是每小时3.6km, 骑自行车的人的速度是每小时10.8km。如果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来,它通过行人的时间是22秒,通过骑自行车的人的时间是26秒。⑴行人的速度为每秒多少米?⑵这列火车的车长是多少米? 5、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汽车速度是60千 米/时,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的这部分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千米。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过多少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汽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 6、某人计划骑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由A地到B地,这样便可在规定的时间到达B地,但他因 事将原计划的时间推迟了20分,便只好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比规定时间早4分钟到达B地,求A、B两地间的距离。 7、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m的隧道需要20s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 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s,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求出火车的长度?火车的长度是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8、两列火车分别行驶在平行的轨道上,其中快车车长为100米,慢车车长150米,已知当两车相向 而行时,快车驶过慢车某个窗口所用的时间为5秒。 ⑴两车的速度之和及两车相向而行时慢车经过快车某一窗口所用的时间各是多少? ⑵如果两车同向而行,慢车速度为8米/秒,快车从后面追赶慢车,那么从快车的车头赶上慢车 的车尾开始到快车的车尾离开慢车的车头所需的时间至少是多少秒? 9、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前往相距25.5千米的B地,甲骑自行车,乙步行,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黄山中学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张慧 上课内容:鲁教版六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10月9日星期四第一节 上课地点: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赵校长、王校长(业务校长)、董主任(教导处主任)、王瑛(语文组教研组长)、李莉(英语组教研组长)、刘岩(政史地组教研组长)、郭慧(理化生组教研组长)、任凭(音体美组教研组长)、刘霞、赵燕、马元峰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数学备课组评课记录 上课人:饶建军 上课时间:2012.2.13上午第一节

饶建军:本节课是用导学案和课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加上问答的形式,以学生多练为主,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掌握新知。 胡雅萍:饶老师这节课是一次函数性质第一节课,主要是探索一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她先从一般的到特殊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只和k有关,k大于零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k 小于零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再通过两道例题加以巩固和提高,最后通过7道当堂检测,真正的做到了当堂消化吸收的作用。 胡强:饶老师整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她这节课应该提前发学案和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所以整堂课容量虽然比较大,但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罗阳:饶老师这节课紧扣学习目标,让学生对k的正负情况的讨论,得出y随x的变化规律。整节课上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学得有针对性,练习也设计的比较合理,难以程度适中。 吴亦峰:饶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整堂课十分完整,难以程度把握得十分合理。题目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整堂课让学生非常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数学备课组评课记录 上课人:胡雅萍 上课时间:2012.2.14上午第四节 胡雅萍:我上的这节课主要是一次函数性质的第二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增减性的情况下学习的一节课,这节课掌握的难度不是很大,通过画图学生很容易发现他的规律,很容易总结出来,但是做题时却错误率比较高,因为往往会忽略特殊的情况,b=0是,它也是个一次函数,所以我再当堂检测中增加了这题,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碰撞有所领悟。 饶健军:胡老师这节课先从一般的正比例函数切入,再到一般的一次函数,让学生非常清楚明白一次函数所处的象限先和k有关,再上下平移得出具体所在的象限。不仅如此胡老师又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典型例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典型例题荟萃 1、分配问题: 例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变式1: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变式2:某校组织师生春游,如果只租用45座客车,刚好坐满;如果只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一辆,且余30个座位.请问参加春游的师生共有多少人? 2、匹配问题: 例题2、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变式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变式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0个或制盒底3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利用白铁皮? 3、利润问题 (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60元,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 变式: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若要利润率是20%,应把售价定为________. (2)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8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_. 变式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6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获利20元,则原价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_. 变式2:一台电视售价为1100元,利润率为10%,则这台电视的进价为_____元. 变式3:一件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为15.2%,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多少? 变式4:一件夹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八折(标价的80%)出售,结果获利28元,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 变式5: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20%标价,然后打九折出售,售价为270元.这种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 变式6: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买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4、工程问题: (1)甲每天生产某种零件80个,3天能生产个零件。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课前热身 ABAB种饮料,一共花了133瓶元,如种饮料单价少1元,小峰买了21.瓶种饮料种饮料和xB 元/瓶,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果设种饮料单价为) 2(x?1)?3x?2(x?1)?3x?1313 A. B.2x?3(x?2x3(x?1)?13?1)?13. C.D 3m?2m?0?x?4 . 2.如果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则0.25x?1的解是3.方程. 4.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则再过 秒它的速度为15米/秒. x?4 4.5 1. A 2.m=1 3. 【参考答案】◆考点聚焦 知识点: 等式及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大纲要求: 1.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考查一元一次方程、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备考兵法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注意:(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在整式方程前提下,化简后满足只含有一个1??1???2x22x2?等不是一元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像,系数不等于0x. 一次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要注意:①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2(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②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③. 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移项”要变号. ◆考点链接 1.等式及其性质⑴等式:用等号“=”来表示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a?ba?c?;性质:①如果,那么⑵ a???ac baa?b?0c?? . ,那么;如果②如果,那么c 2. 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⑴方程: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 ⑵一元一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系数不等 ??0?a. 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于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②去;③移;④合并;⑤系数化为1.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去分母漏乘,之后又出现无括号可去的事情,再之后就错误。一同扩充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口诀,教授学生使用多情况分析法解出绝对值方程,前面学习绝对值时接触过最简单的绝对值方程,此处展开讲解。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新定义问题,分清代入对象,理清责任主体取整问题,取一个不大于或者不小于原数的整数,负数的问题比较棘手。恒大于零问题与分母不为零问题结合起来,难度上升。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人教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2:在求解应用题时,首先需要审题梳理信息,用什么方式梳理信息? 问题3:跟经济问题相关的六个概念是什么? 问题4:经济问题最常用的两个公式是什么? 问题5:某公司销售一种进价为21元的电子产品,按标价的九折销售,仍可获利20%,如果设该电子产品的标价为x元,请分别表达出售价和利润.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 1.某商店销售一种服装的进价是每件498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设这种服装的标价是每件x元,则这种服装的售价是( )元.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 2.某商场购进某种商品的进价是每件20元,销售价是每件25元.现为了扩大销售量,把每件的销售价降低x%出售,降价后,卖出一件商品所获得的利润为( )元.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 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4米、宽2米的长方形,然后将这个长方形改成正方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丝长度没变 B.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多1平方米 C.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D.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积等容问题 4.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是9,若设个位数字为a,则对调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后所得新的两位数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字规律问题 5.某年数学竞赛共出了15道选择题,选对一题得4分,选错一题扣2分,若某学生做了全部15道题得了36分,设他选对了x道题,则他选错题目的得分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得分问题 6.一商场购进某种商品的进价是每件8元,销售价是每件10元.现为了扩大销售,把每件的销售价降低x%出售,但要求卖出一件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是降价前所获得的利润的90%,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4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桂林·3分)如图,直线y=ax+b过点A(0,2)和点B(﹣3,0),则方程ax+b=0的解是() A.x=2 B.x=0 C.x=﹣1 D.x=﹣3 2.(2017广西南宁3分)超市店庆促销,某种书包原价每个x元,第一次降价打“八折”,第二次降价每个又减10元,经两次降价后售价为90元,则得到方程() A.0.8x﹣10=90 B.0.08x﹣10=90 C.90﹣0.8x=10 D.x﹣0.8x﹣10=90 3.(2017海南3分)若代数式x+2的值为1,则x等于() A.1 B.﹣1 C.3 D.﹣3 4.(2017·湖北荆州·3分)互联网“微商”经营已成为大众创业新途径,某微信平台上一件商品标价为200元,按标价的五折销售,仍可获利20元,则这件商品的进价为() A.120元 B.100元 C.80元 D.60元 5.(2017·内蒙古包头·3分)若2(a+3)的值与4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为() A.﹣1 B.﹣ C.﹣5 D.

二.填空题 1. (2017·浙江省绍兴市·5分)书店举行购书优惠活动: ①一次性购书不超过100元,不享受打折优惠; ②一次性购书超过100元但不超过200元一律打九折; ③一次性购书200元一律打七折. 小丽在这次活动中,两次购书总共付款229.4元,第二次购书原价是第一次购书原价的3倍,那么小丽这两次购书原价的总和是元. 2.(2017·黑龙江龙东·3分)一件服装的标价为300元,打八折销售后可获利60元,则该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80 元. 3.(2017·湖北荆门·3分)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购置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共100台,已知笔记本电 脑的台数比台式电脑的台数的还少5台,则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有台. 三、解答题 1. (2017·湖北武汉·8分)解方程:5x+2=3(x+2) . 2. (2017·江西·8分)如图是一根可伸缩的鱼竿,鱼竿是用10节大小不同的空心套管连接而成.闲置时鱼竿可收缩,完全收缩后,鱼竿长度即为第1节套管的长度(如图1所示):使用时,可将鱼竿的每一节套管都完全拉伸(如图2所示).图3是这跟鱼竿所有套管都处于完全拉伸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已知第1节套管长50cm,第2节套管长46cm,以此类推,每一节套管均比前一节套管少4cm.完全拉伸时,为了使相邻两节套管连接并固定,每相邻两节套管间均有相同长度的重叠,设其长度为xcm. (1)请直接写出第5节套管的长度; (2)当这根鱼竿完全拉伸时,其长度为311cm,求x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文全学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思路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受益匪浅。 从本节课看,这节课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文老师课前认真地分析、把握教材,教学过程有条理性,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奥运会为背景,设计了三个情景。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列出了三个方程。通过这三个情景,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和奥运相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实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人文教育。在已经列出的三个方程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并总结了这三个方程的共同点。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的教学模式。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教师设计了“辩一辩”这样一个习题,即时有效地协助学生巩固新知,能协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之后的对方程的解和利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求解这两个知识点的讲解上,我觉得陈男老师处理的是比较好的,书本上是首先说明什么是方程的解,然后再举例说明利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而陈男老师是让学生通过检验尝试法去发现X=4能够令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从而引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过程能够很好的协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利用尝试检验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学会了判断一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陈男老师一开始并指出了解方程的大方向: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设计好的三个变化。让学生在这三个变化在感受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同时在这三个变化中,要求学生回顾小学里学过的等式的性质,来说明上述变化的准确性。最后带领学生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最后要求检验来证明解的准确性。然后 是例题讲解,课堂小结。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非常完整的,过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始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该说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情景的背景选择,三个情景都以奥运会为背景,是否会显得单调,不同的背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会用更好的效果? 2、一直以来,我们都有感觉应用题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是否应对应用题应做一定的分析,协助学生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 3、教师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几个关键的字是否应做一定的解释,比如说,一元就是一个未知数的意思,这样的话,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协助。如二元一次方程等。 4、在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时候,先复习回顾等式的性质是否更好?按照教案上的设计有本末倒置的感觉。 5、对于方程的解的检验,在刚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这个时候,我个人觉得应该写出它的过程。待学生熟练后能够省略。 6、例题的解答过程在黑板上完成后,我觉得不宜马上擦掉,这样无法起到示范的作用。板书能否写的小点,这样能够减少擦的次数。 7、是否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第一个应用题,教师给出的答案太快了,学生根本没充足时间去考虑。 8、能不能适当地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从而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