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体系和了解当前国际及国内发生的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要求

第一章引言【考核要求】

1、了解货币和经济生活的关系。

2、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

【考核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处处都有货币

二、货币流通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辨析各种货币学说。

3、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4、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5、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6、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考核内容】

一、货币的起源

二、形形色色的货币

三、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四、货币的定义

五、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

2、货币制度的演变

3、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信用

【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

3、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5、掌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和区别。

【考核内容】

一、信用及其与货币的关系

二、高利贷

1、高利贷的特点

2、高利贷的历史演变

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四、现代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五、

信用与股份公司

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考核要求】

1、掌握利息的实质,理解利息与收益资本化之间的关系。

2、掌握利率的概念及不同的利率种类。

3、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理解决定影响利率的因素。

4、掌握利率的作用及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考核内容】

一、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

二、利率及其种类

三、单利与复利

四、利率的决定

1、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2、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五、利率的作用

第五章金融市场

【考核要求】

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能在各节内容的学习中熟练运用这些概念。

2、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和金融市场的类型。

3、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和种类,能正确分析有价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并熟练运用有价证券价格的计算公式。

4、掌握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新证券的发行方式,掌握证券交易所及场外交易市场的各自特征。

5、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及种类。

6、了解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的含义,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资产选择以及如何进行资产选择。

【考核内容】

一、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1、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历史

2、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3、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分类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与种类

三、证券市场

四、金融衍生工具

1、衍生工具与原生工具

2、衍生工具的类型

3、衍生工具的作用

五、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考核要求】

1、准确把握本章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2、掌握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的分类、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

3、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体系。

【考核内容】

一、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二、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三、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了解存款货币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线索,掌握它的职能、作用。

3、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制度,了解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特点和国际发展的

新潮流。

4、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债业务。

5、了解西方金融创新的原因和现状及其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

6、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

7、了解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重点把握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意义和难点。

【考核内容】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作用

二、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1、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2、向全能化发展的趋势

3、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4、中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三、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四、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五、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六、金融创新

七、信用货币的创造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2、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3、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八、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第八章中央银行【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及运用。

2、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

3、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4、联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掌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5、了解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6、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考核内容】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

四、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五、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

1、金融监管及其范围

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3、金融监管的内容

第九章货币需求【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基本概念,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及运用。

2、能够较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

3、理解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4、了解不同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并能进行简要比较和评价。

5、能够从宏观、微观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较深入地分析,掌握不同角度分析的特点,

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6、了解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考核内容】

一、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2、西方的货币需求理论学说

二、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

三、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

第十章货币供给【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2、理解现金与货币、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的区别。

3、重点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了

解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4、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金率来间接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运作机理。

5、理解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 居民行为、企业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行为) 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影响。理解以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控制机制的缺乏以及近几年的一些新

变化。

6、认识和领会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7、重点掌握货币供给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争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理解我国货币

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

【考核内容】

一、货币供给的口径

二、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1、计划体制下的直接调控

2、市场经济下的间接调控

3、居民、企业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三、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四、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争

第十一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考核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基本知识点。

2、理解经济运行体系中货币均衡的含义。

3、理解与掌握总供给、总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

【考核内容】

一、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

1、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分类和度量指标。

2、正确理解各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理论,可以运用各种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

3、掌握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4、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对策。

【考核内容】

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1、通货膨胀的含义

2、通货膨胀的类型

3、通货膨胀的度量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说

2、成本推动说

3、供求混合推动说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四、通货膨胀对策

五、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考核要求】

1、正确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熟悉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过程,掌握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2、重点掌握一般性政策工具,熟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正确分析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了解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掌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与选择标准,熟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4、了解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正确理解货币政策时滞的含义,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异同点,能够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了解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考核内容】

一、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直接信用控制

4、间接信用指导

5、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1、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四、货币政策效应

1、货币政策的时滞

2、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十六章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考核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掌握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涵义、衡量指标、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及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从而达到使学习者认识和理解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理论的目的。

【考核内容】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

1、金融发展

2、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3、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