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普通版第四册《守财奴》教案

语文人教普通版第四册《守财奴》教案

语文人教普通版第四册《守财奴》教案
语文人教普通版第四册《守财奴》教案

语文人教普通版第四册:《守财奴》教案

4.守财奴巴尔扎克

教学重点

1、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3、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题解

《欧也妮葛朗台》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一部杰出的作品,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刻画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他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对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他的全部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对金钱的追逐、聚敛、守护完全支配了他的心灵。课文通过对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的描述,刻画了这个守财奴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丑恶嘴脸,深刻的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节选部分很长,但文字浅显,

本人在施教的过程中着重从整体把握、情节梳理、性格分析、称谓变化的探究等方面组织、安排的。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

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

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

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

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

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

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

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

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

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导语的设置

请同学讲一讲《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故事。教师予以补充,严监生的吝啬根本不够级别,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里面,有

四大顶尖级的,他们是谁?请同学们回答。莎士比亚的《威

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果戈里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我们今天来看看是怎样吝啬的。

三、整体把握。

1、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略)

2、节选部分的整体把握。(性格和矛盾冲突)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并提出"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的问题。

思考后明确:介绍了葛朗台的性格。

交代了矛盾冲突。

然后深层研究,葛朗台的性格用文中的话来概括(执着狂--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执着狂)。

矛盾冲突的把握,着重的分析葛郎台的内心独白中的"那"究

竟指代的是什麽。就是放弃财产,向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

不动产拍卖,等于割他的脖子。这里既表现了他的视财如命

的性格也交代了矛盾冲突是与女儿争夺家庭财产。在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这两段在整个文中所起的作用--提领全文。后面

的情节就是围绕着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中心展开的,后面所写的内容就是表现他的执着狂和视财如命的性格。

四、梳理情节。

课文第三段开头写道"终于他主意拿定了",那麽他的主意究

竟是什麽?后文有交代,就是"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但是当他看到梳妆匣的时候,又是怎样呢?

又是什麽使他交回梳妆匣呢?通过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理清

文章的情节。

教师归纳: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主

要写了三件事:

抢夺梳妆匣(发现--抢夺--交回)

诱骗继承权(提出--诱骗--骗到)

看守密室(最后的弥留之际抓法器)

五、性格分析

葛朗台的性格是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作者在刻画这一性格的时候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提出问题:

(1)葛朗台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头,但是他的动作是和他的年龄是不相符的,请同学们找出与他年龄不符的动作的句子。

学生自己找,然后分析。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中的"纵""扑"动词。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中的"撬"字。

(2)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人物的语言反映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思想感情,更重要表现人物的性格。请同学们找出与他身份相符的句子。

"为什麽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

"--一言为定,"

"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3)找出与他身份相符的动作的句子。

"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

六、对葛朗台的称谓的变化。

七十六岁的葛朗台,作者起初称他为"老头儿"。"老头儿无

意中身边带着百宝钥匙,便自己开了大门"。"老头儿开门进去。"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

着的婴儿。"

在此之前,作者一直称其为"老头儿"。儿化,在语言现象中,本来表达的是一种亲昵的意味。"老头儿"本来是七十六岁的人,动作如此之神速、利落。真是超出作者的意料,作者的

讽刺意味特强,葛朗台如此的贪婪凶狠。面对葛朗台的所为,欧也妮四肢发抖。自己的父亲竟然不顾及女儿的感情,把情

人的感情的信物当做交易。

面对着葛朗台"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

就连作者与读者也看不顺眼,作者对他的称谓又发生了变化,称他为"老家伙"。这时候作者的感情,完全是憎恨,老家伙

那是女儿的感情的寄托呀,你怎麽竟敢这样啊!

"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

妮便倒在母亲床上。"在此葛朗台不但不顾及女儿的感情,

而且就连女儿的生命也放在一边。对自己的女儿竟凶狠、专

横到如此的地步。开头本来想向女儿屈服,但是当看到金子,他就得意忘形了。所以作者在这里喊出了最严厉的称谓,挖

出了葛朗台的老底"箍桶匠",你是怎样发家的,你就是靠的凶狠的本性起家的。

总之,作者采用不同的称谓,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的性格,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七、人物塑造的方法

(一)正面刻画

小说正面刻画人物主要是从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动作两方面进行的,节选部分作者在这方面可以说达到了娴熟的地步。

1、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对话和独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符合身份和性格的语言描写。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刻画了葛朗台的视财如命的性格。

"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符合其商人的身份。

当财产继承权诱骗到手后。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2、动作描写

(1)与他年龄不符的动作。

(2)与他身份相符的动作。

(二)侧面渲染

佣人拿侬、医生裴日冷、公证人克罗旭、太太和女儿

总之,对葛朗台性格分析,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在

此不过多罗嗦。当然对一个人物的分析见仁见智,写出来供

大家批判!

八、布置作业。

1、写作训练:《我的丈夫葛朗台》《我的父亲葛朗台》《葛朗台自述》

2、领悟"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

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一句的含义。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段生活场景。

[提示]:如有人对足球、电脑、股票、游戏机的痴迷,对

学习、读书、工作、实验、观察的痴迷......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小说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教案)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 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ān (参加) héng(横跨) zhuǎ(鸡爪 gàn(干部)参{ 横﹛爪﹛干﹛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麻雀》(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麻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赞美的“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的思想感情,激发在困难和险阻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搏斗”、“无可奈何”等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理解、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方法及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感情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注意:我问的是“伟大”而不是“最大”。) (学生可以有多种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读懂课文,理清层次 (一)读预习,想想预习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后面几句提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二)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1.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展?最后哪几个自然段写结果?(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5自然段。第三段6~7自然段。) (三)指导运用方法概括段意。 1.说说上课书学过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2.学习新的方法。 ①读第一段。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段意:猎狗随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从巢中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②读第二段。思考:写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怎么样)?(段意:写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了小麻雀。) ③读第三段。思考:事情结果怎样?(用谁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回答。)(段意:写小麻雀得救了,猎狗被带走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doc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不知道各位老师对教案有多少了解?都会写教案么?下面 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一)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二)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三)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一册)

语文复习教案 (共计12课时)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复习巩固12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能读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认记“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复习巩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方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的方法。使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4、复习巩固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演讲稿、读后感、建议书、简单的活动总结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复习巩固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正确地修改病句;扩句和缩句。 2、复习巩固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抓住说明性文章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方法。 复习难点: 1、复习巩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正确地修改病句;缩句;概括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复习巩固在作文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三、复习措施: 1、扎实:复习的知识以本学期必学知识为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他们下一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后进生,更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从字到词、句、篇,不放过任何的一点。 2、分层:为了防止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在复习时与平时的教学一样,也要注意实行分层教学。对优等生来说,设置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的或加深的题目。而后进生,我们则应更多地“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习与复习,扎实基础。的下一学年的后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书写标题。这篇课文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读前两首的标题,点评。 2、和老师一起书写标题,注意写法。 3、指名说,你了解敬亭山、洞庭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读注释对我们学习诗歌很有帮助。 4、这两首诗一首写山,一首写水,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 1、指名读。 2、了解作者。 指名说,你们了解李白吗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

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如《静夜思》等) 3、练读,注意把每个字读准,了解诗的意思。 4、齐读。 5、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6、同学交流 A、指名说,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前两句: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云彩也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 后二句: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质疑:后两句,是敬亭山看着我还是我看着敬亭山呢敬亭山不是人,为什么可以看呢(可以让学生质疑) B、要深入理解这首诗,还需要联系整首诗,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谁再来说一说。 指名说。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象到—— C、同学们,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诗句或词语体会到的 指名说。 作者的心情很孤独、很寂寞;“只有”说明当时的作者十分孤独、寂寞;他又觉得敬亭山是他的知心朋友,没有离开他,作者十分感激他,也十分喜欢他;敬亭山也像人一样,天天看着他,有了感情。 7、结合背景,理解诗的情感。 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此刻,当他独自面对敬亭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 8、反复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指名读,点评。 9、齐读。 10、试背,体会情感表演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 指名说。 师小结:读好题目了解作者;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可用更简练的词语概括步骤,以便学生记忆与运用) 五、作业: 1、依据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整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动机。 班级中有些孩子还特别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努力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并引导他们在学有余力之时,自主学习。但是还是个别孩子,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上课的常规还很不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本学期还应重点对他们进行课堂常规教育。还有部分孩子,学习态度认真,但学习起来却显得有点吃力,应在本学期学习中,加强对这几个孩子的课外辅导。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样就方便于自己因材施教了。 这个学期,在课外阅读的要求上,一定要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和奖励机制下,有较高的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的阅读尚需指导,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均须引导。写字方面,孩子们做的还是很不够,这学期将继续进行指导。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一定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

我爱三峡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

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 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师生评价。 二、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

“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标签:内容] 我爱上了看课外书_小学生作文 我以前一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而且又不太爱学习。我不喜欢书,更不喜欢读书、作文。直到今年表哥来到我家之后,他的一番话改变了我的喜好。使我爱上了看课外书。??? 去年暑假,我的表哥来到我家,知道了我的学习情况后,跟我讲了许多道理,讲了学习的用处,他对我说:“沈程啊,现在这个社会,不用心读书可不行啊!你现在虚度光阴,倒蛮舒服的,将来呢?你想过吗?你能干什么呢……”听着听着,我觉得是啊,表哥的话真的好有道理好有道理。我心里想,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干什么呢?于是我捧起了我以前一向不喜欢的课外书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不由觉得看课外书倒也挺有味道的,渐渐地渐渐地,我就被书里那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了,渐渐地渐渐地也就开始喜欢上了看课外书。? ??暑假里,我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自清散文精选》等5本课外书。它既充实了我的课外生活,又让我学到了一些课外知识。觉得收获还真不小。于是我又从渐渐地喜欢课外书变成了爱上了课外书。现在,只要我一有空,我就会看课外书,同时,我也尝到了看课外书的甜头。??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彩虹》名师教案

《彩虹》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3.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4.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2.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猜谜语,引入课题。 1.教师ppt呈现一则谜语:高高空中一座桥,不用水泥和木料。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形成真奇妙。(打一看到的自然现象)学生猜到——彩虹。 2.教师板书课题:彩虹。教师引导学生识记“虹”,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虹”是“虫”加上“工”,可以利用加一加方法认识,还可以采用换一换方法,“红”的“纟”旁换成“虫”字旁就变成了“虹”。 3.齐读课题,教师引问: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看到彩虹你会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彩虹》,走上这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ppt出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3.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座: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广”,里面是“坐”。比一比识字:“坐”表示坐这一动作,而“座”通常是座位,让座。组词:座位,让座。 (2)浇: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识字法,“晓”的“日”字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浇”。组词:浇花,浇水。 (3)提:左右结构。采用加一加方法识记,提手旁加上一个“是”就变成了“提”。组词:提水,提高。 (4)洒:左右结构。比一比方法识记:和“酒”有点像,里边加上一横就是还有“酒”,去掉一横就是“洒”没了。加一加方法“三点水”加上“西”就是“洒”。组词:洒水,洒落。 (5)挑:左右结构。换一换方法识记:和“桃”有点像,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组词:挑水,挑东西。 (6)镜: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方式,“仙境”的境,提土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镜”,组词镜子,放大镜。 (7)拿:上下结构,采用加一加方式认识,合加上手为拿。组词:拿着,加拿大。 (8)照:上下结构,采用字谜识字:一个日本兵,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滴了四点血。 (9)裙:左右结构,采用字谜方法:龙袍(打一字)组词:裙子,衣裙。 师重点引导:“裙”的偏旁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跟衣服有关。如:衬衫,裤,袜,袖。 5.全班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6.去掉拼音读生字。小组赛读。 7.全班齐读本课“我会认”的词语,小组赛读。 三、朗读长句,再读课文。 1.ppt出示文中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①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吗? ②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了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19、棉花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13个二会字。 2.认识“病、奇、医”等七个生字。 3.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病、奇、医”三个字。 2、认识课文的二会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 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出示棉花姑娘伤心的图片和开心的图片。) 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认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他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 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 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 齐读第1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 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 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小组内分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