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PPT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堂达标】 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征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解析:选D。本题选取有关鲁迅回忆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的情形,要求分析其原因,命题形式新颖,体现了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20世纪初年,当时西方的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禁锢人民的思想,所以青年向往拜伦的精神。 2.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写道:“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荒诞主义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应属于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 3.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以离奇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巴黎圣母院》 C.《安娜·卡列尼娜》 D.《人间喜剧》 解析:选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雪莱的作品,并非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排除A;《安娜·卡列尼娜》和《人间喜剧》都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并非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C、D;由所学知识可知,B符合题意。 4.右图 泰戈尔 作家的诗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位作家是( ) A.印尼人B.印度人 C.日本人D.苏联人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泰戈尔是印度著名文学家。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1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①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③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点。 2、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三、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课时:1节 五、教学过程 【单元引言分析】(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出现了许多流派,不同的时期,盛行的流派也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根据单元引言第二段的内容,找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流派是什么?(边听学生回答,边展示PPT) 同学们,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来看下毛主席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展示材料: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毛泽东)从毛主席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应,请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课本P105) 从同学们概括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因素是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边说边用PPT展示)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均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D.人性解放的渴望 2.(2018·天津高二检测)拜伦、雪莱、海涅等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强调个性、想象和情感 3.(2018·西拟)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代主义 4.(2018·梅州质检)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取代浪漫主义而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流地位。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 A.拜金主义泛滥 B.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失望 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给人们造成心灵创伤 5.(2018·石家拟)巴尔扎克创作了《人间喜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可见( ) A.文学作品起到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B.巴尔扎克和拿破仑都崇尚民主共和 C.巴尔扎克完成了拿破仑未竟的事业 D.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6.(2018·太拟)“……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所引诗句判断,《荒原》是一部( ) A.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B.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民族主义文学作品 7.荒诞派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基础达标 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 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B 2.(2013·福建会考)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 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答案:C 3.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B.反封建残余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三幅作品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故选A项。 答案:A 4.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他”是() A.雪莱B.雨果 C.海明威D.贝克特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D 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答案:A 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同步强化训练第八单元: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1.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激发出极大地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 ) 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B.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C.注重如实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答案:B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茫和痛苦,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与材料中“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不符,故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项正确 2.德国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年)曾说:“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它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有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符合这种创作思想的是(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印象派绘画 D.民族主义音乐 答案:B。材料“朝向你的内心王国”表明该创作思想体现主观感受,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项正确。3.19世纪上半叶,英国某位著名诗人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B。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与材料时间“19 世纪上半叶”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19 世纪上半叶”“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信息可知,他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故B项正确 4.席勒曾这样评论一种艺术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百年孤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 拉文学成就;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学方法】 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 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 其中的历史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 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 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你曾经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 【讲述新课】 一、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S)(课件3—9)) 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 现实的不满)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 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 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 生。[来源:学.科.网]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 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选择题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可知这一文学流派是在启蒙运动后才出现的,所以A项不正确,因为古典主义在17世纪已经出现;重视“想象”与“直觉”,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且时间上也符合,所以B项正确;现实主义是揭露与批判现实的黑暗的,缺少想象,所以C项不正确;现代主义是反传统反理性,而不是“非理性”,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 2.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该小说家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解析:古典主义倾向于对古代英雄的歌颂;现代主义是采用反传统反理性的手法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未来的迷茫;现实主义是对社会现实的再现;浪漫主义是批判现实,对未来充满希望。由此,可知选D项。 答案:D 3.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具有这种特点的作品应当是() A.《唐璜》 B.《西风颂》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解析:“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体现出其特征是客观与写实,这符合现实主义流派。A、B两项均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D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选C项。 答案:C 4.19世纪30年代以后,思想敏锐的作家们用锋利的笔头真实地再现社会的众生万象,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同时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属于上述作家的是() A.雨果 B.海涅 C.普希金 D.马尔克斯 解析:根据材料意思以及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来判断,题干描述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雨果和海涅属于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属于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属于20世纪哥伦比亚的作家,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5.“现代派作品中所反映的人与人的关系往往极端冷漠、残酷和变态,这些作品中的主角也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彼此的了解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下列作品与这一风格相符的是() A.雨果的《悲惨世界》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雪莱的《西风颂》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解析:《等待戈多》是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作品。 答案:D 6.“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上述语言最有可能出自() A.雪莱 B.巴尔扎克 C.贝克特 D.泰戈尔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随堂作业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随堂作业——练双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知识点一浪漫主义文学 1.“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听到了无处不在而又隐匿不见的布谷鸟的叫声;在雪莱、拜伦和济慈的诗中,听到了大海的怒涛,西风的呼啸,云雀欢乐的鸣叫,夜莺幽怨的啼鸣,大地上永远不死的蛐蛐和蝈蝈的啾啾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诗人” () A.对自然的热爱B.对自由的追求 C.对未来的幻想D.对现实的批判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人物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他们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所以选B项。A是材料的表象;C、D与材料不符。 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反映出社会各阶层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②注意发掘人的本能情感

③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为特点 ④以歌颂资产阶级革命为主要题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浪漫主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文学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是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表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望,而不是以歌颂资产阶级革命为主题。 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在浪漫主义文学领域,各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英法两国成就最高。这主要是因为() A.英法资本主义发达,资产阶级革命较早 B.两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浓厚 C.拜伦、雪莱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旗帜 D.其他国家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流 答案:A 解析: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法两国文学的繁荣,与两国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4.“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1.(2019·全国卷Ⅲ·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考点】近代西方文学艺术流派的特点 【解析】依据材料中“细节的真实”和“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可知该文学流派强调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A项和D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B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 【答案】C 2.(2019·江苏单科·17)“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考点】世界文学发展 【解析】材料中扫烟囱的孩子由“笑嘻嘻”到“哭哭啼啼”的描绘,表明作者用浪漫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满;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工业化初期”可判断出该诗歌的风格是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8年题组 (2018·全国卷Ⅱ·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考点】19世纪的文学艺术 【解析】在戏剧《钦差大臣》里,一名小官路过偏僻小城时,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作者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腐朽、荒唐,故答案为B项。俄国进入资本主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

1.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下列作品最能说明上述材料的是() A.《人间喜剧》B.《百年孤独》 C.《等待戈多》D.《巴黎圣母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代表,故A项正确;《百年孤独》是20世纪现代主义作品,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是20世纪的现代主义作品,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说:“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浪漫主义在创作风格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符合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B 3.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它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它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美术领域,其特点是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D项正确。 答案:D 4.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真实地展现了英国社会的黑暗,揭露了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下列作家中,与狄更斯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A.维克多·雨果B.普希金 C.列夫·托尔斯泰D.泰戈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