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地理之世界的气候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之世界的气候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之世界的气候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之世界的气候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世界的气候之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近日,一名男子在下图 d 处看到浓雾如瀑布景观(如左图)。d 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夏季平均7 °C?12 °C,无论什么季节都可能下雨或下雪。冰岛是世界上唯一可全境观看北极光的国家。读图,完成各题。

1.d 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极地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原ft地气候

2.d 地观看极光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d 地多雾的原因有

A.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较丰富

B.极地高气压全年控制

C.冬季取暖用煤量大,大气污染严重

D.昼夜温差大,夜间降温快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

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

温,干湿分明

5.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

素是

A.洋流B.大气环流

C.地形D.纬度位置

图甲为世界 1 月平均气

温 10~22℃范围示意

图,图乙为某地年内各

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

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6.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

7.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 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读“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和“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题。

8.图中断层的成因及其南侧地形类型

A.挤压抬升ft地B.挤压断裂高原和平原C.张裂抬升丘陵D.张裂下陷平原

9.椰枣原产西亚和北非,为常绿乔木,喜温喜湿又耐旱耐碱。判断图中瓦德地区分布有大量枣椰树的依据是

①年均温较高②周边多沙漠分布③有大量盐沼分布④年降水量多⑤地处绿洲,有灌溉水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某

区域略图,下表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图表,完成各题。

10.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位置及气候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11.下列关于图示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2 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3 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 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9 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2.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3.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洋流B.风带和洋流C.纬度和风带D.地形和纬度

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的平均值,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 100 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M 地7 月份日平均日照数明显低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小

B、昼短夜长

C、气温较高

D、降水丰富

15.N 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6.M 地最可能位于()

A、大陆东岸

B、大陆西岸

C、大陆内部

D、青藏高原

17.洞里萨湖是中南半岛上的第一大湖,有湄公河注入其中。每年的 6-8 月,湄公河的河水注入洞里萨湖导致湖面上涨;而 12 到次年 2 月,洞里萨湖又会向湄公河流回吐。这里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8.图示两区域()

A.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地形平坦,有相同农业地域类型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ft、地震

19.两区域气候()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以冬雨型气候为主D.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

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

21.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上述“某月”是

A.1月B.4 月C.7 月D.10 月

23.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2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读下列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20.1 23.0 27.6 30.2 30.7 30.3 29.2 29.1 29.1 28.2 24.9 20.8

降水11 30 35 60 142 288 411 349 288 143 26 17 25.该气候资料所属气候类型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26.该地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5 月,而不是在7 月的原因是 ( )。

①地处低纬度,5 月太阳高度角已经很大②5 月降水量还不太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

③受西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强烈④受地形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7.该地在11 月至次年4 月降水量少的原因是 ( )。

①吹西南风②吹东北风③受大陆气团的控制④受赤道气团的控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读下图及文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ft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特别是 2005 年12 月份以来,我国遭到持续冷空气的袭击。在威海和烟台,短短 20 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 50 年来罕见的雪情。

材料二:近年来,ft东已成为

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

基地之一。

28.下列关于烟台、威海两

地,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受来自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

的影响B.纬度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C.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多暴雪成因相同D.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异常偏低

2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

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

较小D.年温差较大

30.下图所示为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部。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受信风影响,两地夏季降水较少

B.受纬度影响,两地冬季气候温和

C.受地形影响,甲地气温年较差高于乙地

D.受西风影响,甲地年降水量小于乙地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温暖广阔,珊瑚礁发育良好

B.地形复杂多样,风成地貌广布

C.植被覆盖率高,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地势高差较大,河流流程较短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1.图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3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全年盛行东南信风B.②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C.③地受飓风的影响较大D.④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33.当北京时间19:30 时,①地刚好日出,该日②地的

昼长是

A.11 小时40 分B.12 小时20 分C.13

小时D.15 小时

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两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各题。34.①地区降水

A.冬季多雨B.夏季多雨

C.秋冬多雨D.全年多雨

35.②地区利用当地典型农产品,可发展

A.葡萄酿酒B.橡胶加工

C.甜菜制糖D.玉米制乙醇

二、综合题

36.(6 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韩国某地区局部等高线(m)分布图。

材料二: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制作食材有白菜、萝卜、茄子、黄瓜、生

菜、辣椒、大蒜等。上图 A 地是韩国泡菜食材生产供应基地之一,下表为 A

地气候资料表。

(1)A 地的地貌类型是,该地貌是怎样形成的?(3 分)

(2)每年初冬是 A 地泡菜制作的最佳时节,试分析原因。(3 分)

38.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4)问题。(28 分)

(1)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具有和两种规律。(4 分)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差异显著。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12 分)

(3)简要分析丁地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6 分)

(4)乙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珠江三角洲大体相当,但两者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各不相同,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为。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因素是(双选): (6 分)A.珠江三角洲平原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B.乙地受大分水岭阻挡,降水较少

C.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耕作历史悠久D.乙地地广人稀,可进行自流灌溉

39.(10 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哥伦比亚轮廓图及波哥大气温—降水柱状图,图乙为肯尼亚轮廓图及奈瓦沙湖畔气温—降水柱

状图。

材料二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花卉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带动了一批新兴的花卉生产国。哥伦比亚、肯尼亚就是其中的代表,通常采用农场经营,每个农场面积约 20 到 40 公顷,生产 2~3 个品种,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质花卉品种,产品大量出口,在欧美市场有很高占有率。

(1)读材料一,与奈瓦沙湖畔相比,说明波哥大的气候有何不同。(4 分)

(2)简述哥伦比亚和肯尼亚发展花卉生产的相同特点。(6 分)

参考答案

1.C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d 地位于西风带,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C 对。该国是岛国,不受大陆气团影响,A 错。位于北极圈以南,受海洋影响多,不是极地气候,B 错。缺少高原地形,

D 错。

2.观看极光应在极夜时期,极昼时期不易看到,所以 d 地观看极光的最佳季节是冬季,D 对。A、B、C 错。3.d 地受西风带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较丰富,遇到岛屿上的较冷空气,形成多雾的现象,A 对。该地受副极地低气压和西风带影响,B 错。冬季取暖用地热资源,大气污染少,C 错。根据材料,昼夜温差小,夜间降温慢,D 错。

考点:区域气候类型及成因,极光的观赏季节,区域多雾的原因。

4.A

5.C

【解析】

试题分析:

4.图示为42°N,所以 7、8 月份为夏季,统计图显示夏季降水少,所以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5.①地降水明显偏少,②地降水集中在冬季,降水总量偏多。两地纬度相同,①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②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出现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

6.C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大陆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而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故选C。

7.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图 5 全年高温,降水分布不均分干湿两季,且降水为渐变趋势,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 B。

【考点定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判读

【方法总结】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温没有明显区别,主要区别表现在降水上。降水区别: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 200mm 的月份数少于 3 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 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 的月份数大于3 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 2000mm 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有渐变的趋势。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有突变的趋势。

8.B

9.C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示北非,断层地处阿特拉斯ft南侧,是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由于挤压断裂形成断层;由图示等高线可判断:断层南侧是海拔大于 500 米的高原和小于 500 米的平原为主。选 B 正确。9.瓦德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年均温较高;受副高压影响大,附近多沙漠、有大量盐沼分布;椰枣耐干旱、

耐盐碱、喜湿润;瓦德地区在阿特拉斯ft东侧ft麓地带,地处绿洲,有灌溉水源。选 C 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北非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0.A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从最冷月等温线的变化看,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从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看,冬季盈余量大,位于冬雨气候区。选 A。

11.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从表格信息看,3 月水库流入量与流出量相等,达到一个极值点,其后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库的水量在减少。答案选 B。考点:等温线规律判读,水量盈余率的判断。

12.B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2.读图,甲地位于南美洲,7 月份是冬季,降水较多。1 月份是夏季,降水少,应是地中海气候。乙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沿岸,冬雨夏干,属于地中海气候。B 对。

13.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分布的纬度相似,所受的气压带、风带相同,不是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 C、D 错。甲地海拔较高,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气温较低,地形、洋流是主要影响因素,A 对。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

14.D

15.C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14.日照时数主要受昼长和天气状况的影响,而两地的纬度差异并不是很大,所以昼长差异和太阳高度角大小并不是影响其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原因。M 地日照时数低,主要原因是 7 月降水多,云量多,日照时间短。故选 D 。15.②地夏季日照时数长,说明以晴朗天气为主,夏季炎热干燥,该纬度可能为地中海气候。故选 C。

16.①地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可能为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选 A。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候类型分布

17.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 10-次年 4 月,受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雨季是每年的 6-9 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选 B 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18.A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18.读图,图示两区域甲是尼罗河三角洲,乙是恒河三角洲。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A 对。地形平坦,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甲是地中海农业,乙是水稻种植业。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甲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ft、地震。乙位于板块内部,D 错。

19.两区域气候乙为热带气候类型,甲是亚热带气候类型,A 错。甲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受季风环流控制,B 错。乙以夏雨型气候为主,C 错。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 对。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区域气候差异及成因,板块构造,气压带风带分布。

20.B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20.读图,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①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地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三种气候类型,B 对。

21.结合前面分析,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中西部地区,①错。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②对。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③对。④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④错。所以B 对。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成因,主要分布规律。

22.C

23.A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22.读图,图中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特点表示,赤道低压带等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北半球是夏季,所以“ 某月” 是 7 月,C 对。23.读图,气压带风带北移,甲地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该月份,盛行东南风,A 对。

24.结合经纬度判断,乙地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是地中海气候。该月份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 对。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风带的风向,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

25.B

26.A

27.B

【解析】

试题分析:

25.判断气候类型要根据以温定带,以雨定型的方法。该地最冷月在 1 月,且最冷月均温为20.1℃,大于了15℃,为热带,该地降水总量累计为 1800 mm,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要大于 2000 mm,所以排除,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大于 1500mm,符合该地的特征,因此,可以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故选 B。

26.该地终年高温,应位于低纬度,5 月份太阳高度大;该地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强烈是在 6-9 月,降水量大,降水对气温会带来影响,③错误;每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盛行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旱季,降水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不太强,②正确;5 月和7 月盛行风向一致,因此,地形对该地气温的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 A。

27.每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盛行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旱季,降水量较少,②③正确,故选 B。考

点:气候类型判读、成因及特征

28.C

29.C

【解析】

试题分析:

28.冬季该地区受偏北风影响,由于烟台、威海位于ft东半岛的北侧,为偏北风的迎风坡,故多降雪,其

成因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的降雪都属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而形成。

29.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由于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

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考点:降雪成因

【答案】

【小题 1】B

【小题 2】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乙两地都位于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但是由于受到ft地的阻挡,乙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小题 2】珊瑚礁多发育在热带副热带的海洋浅海地区,该区域纬度较高珊瑚礁不能发育;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流水地貌发育,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岛屿以ft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且急促,故而 D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31.A

32.B

33.C

【解析】

试题分析:

31.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为墨西哥,该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多储藏于墨西哥湾沿海与近海地带,①地靠近墨西哥湾,因此是图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点,A对。②、③、④距墨西哥湾较远,B、C、D 错。

32.读图,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不是全年盛行东南信风,A错。②地位于墨西哥,为热带草原气候,B对。③地

海拔高,临太平洋,受飓风的影响较小,C 错。④地为热带草原气候,D 错。

33.读图,根据经度,①地在西六区,北京在东八区,可以计算出当北京时间 19:30 时,①地是 5:30。若此时刚好日出,则①地昼长 13 小时。两地纬度相同,则昼夜长短相同,所以该日②地的昼长是也是 13 小时,C对。A、B、D 错。

考点: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时间计算,昼长计算。

34.B

35.A

【解析】

试题分析:

34.①地区 5-9 月逐月累计降水量增加快,说明 5-9 月降水多,应为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降水多,选 B 正确。

35.②地 5-8 月逐月累计降水量变化不大,说明 5-8 月降水少,10-12 月逐月累计降水量增加快,说明冬季降水多,为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适合发展水果园艺业,如葡萄、油橄榄、柑橘等;橡胶主要分布在热带;甜菜和玉米分布在温带,所以选 A 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气候特征分析;农作物分布

36.36.

(1)冲积扇(洪积扇);(1 分)ft区河流(水流)携带大量碎石和泥沙从出ft口(或峡谷)冲出,在地势平坦开阔处流速减慢,致大量泥沙在ft前堆积,形成冲积扇。(2 分)

(3)原因:韩国大多数蔬菜适宜夏秋季节收获,初冬制作泡菜原料丰富;初冬为相对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泡菜储藏;冬季新鲜蔬菜少,泡菜的市场需求量大。(任答 3 点给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读等高线地形图,A 地位于河流流出ft口处,为冲积扇。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的地貌形态。(2)从原料、温度、劳动力和市场等角度综合分析 A 地泡菜制作的最佳时机。

考点:地貌成因分析,泡菜生产活动的原因分析。

37.37.

(1)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 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或答不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 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2 月份气温较高(2 分)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4 分)丹麦深受海洋影响(海洋性气候),增温较慢(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 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所以赞成。若从经济效益角度看,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 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所以不赞成。

(2)与同纬度大陆东部地区相比,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美洲大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海洋和暖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降温慢,气温比大陆东部温度高(大陆东部受冬季风影响温度低);同样受海洋影响增温慢,最热月为 8 月。

考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气候特点及成因

38.38.

(1)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分异)(1 分)、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分异)(1 分)。

(2)甲地:常年盛行东南信风,处于大分水蛉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3 分)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ft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3 分)

(3)气候温和,草质优良;(2 分)地广人稀,地租低廉;(2 分)临近港口,交通便利。(2 分)

(4)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2 分);AB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南北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

规律。

(2)图中甲地位于大陆东岸,来自东澳大利亚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丙地同是位于大陆东岸,但处于西风带内,且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因素促进了当地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温和湿润,草质优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广人稀,地租低廉;临近港口,交通便利。

(4)乙地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珠江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两地气候干湿程度差异大。AB 正确。

【方法总结】

(1)如果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东西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则体现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则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自然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则体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从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一般而言,受低压带或低压中心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多,受高压带或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反之降水较少;ft地迎风坡处降水多,背风坡处降水少;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而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3)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回答;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等方面回答。其中自然因素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增强。

(4)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可从土地、资源、水源等方面回答;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基础、地理位置等方面回答。【考点定位】该组试题综合考察地域分异规律、气候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等。

39.(1)(4

分)

高原ft地气候;降水相对较少,但较均匀;年平均气温较低。

(2)(6 分)

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高;全年均可种植,产量大(或单产高);质量高,市场

竞争力强;生产成本低;商品率高。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地气候直方图可知,波哥大为高原

ft地气候;降水相对较少,但较均匀;年平均气温较低。

(2)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大;技术

先进和管理水平高;全年均可种植,产量大(或单产高);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生产成本低;商品率高。考点:气候特征比较,农业区位因素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 [字体:大中 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

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分六个小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0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①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 1; ②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③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④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量出标杆影子L2; ⑤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⑥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Φ(校园经度=120°E-ΔT/4min)。 六、实验结果 实际测量的结果各组平均值(24.88°N,118.56°E)与GPS卫星测得校园经纬度(24.60°N,116.69°E)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1、实验的器材不够精确:如皮尺、拉尺易偏移,存在微小误差,测量的标杆太粗或者不够垂直等;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野外地貌认识的开放性教学 摘要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传统地理学科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地地理环境进行教学,这使得地理学习枯燥无味,且让人感觉地理科不具实用性。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多次开展实地教学,在此把其中一次以野外地貌认识的综合实践课整理,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教学探究野外地貌综合实践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地理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最好的地理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零距离向自然环境学习,这样既直观又能激发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同时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强调:“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国情,关注环境,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年高一是我省课程标准教材第二届学生,在高一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开展过四次野外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进行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实验记录,还有观察日出并据日出时间及当地经纬度计算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室外的地理课的教学。在此我把第三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二、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地貌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却视而不见,因此完全有必要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教学。基于“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对不同地理的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地理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利用身边的丰富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的思路。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拓展应用使知识内化。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牢靠扎实,而且印象深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学科观测、地理实验。 (2)结合实例分析探究具体地貌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对地貌形态进行描述。 (2)让学生对地形的成因做简单分析。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及答案

Word文字处理软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Word 2010文字编辑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 把文档的标题文字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B. 把选定的英文单词翻译成相应的中文词 C. 打开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D. 把当前文档保存成一个低版本的文档 2、在Word中,打开文档是指()。 A. 为指定的文档创建一个空白文档窗口 B. 为指定的文档开辟一块硬盘空间 C. 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中读出并且显示出来 D. 将指定的文档从硬盘调入内存并且显示出来 3、在Word的文档编辑中,如果选定的文字块中含有几种不同字号的汉字,则在工具栏的“字号”下拉列 表中,显示出的字号是()。 A. 选定文字块中的第一个汉字的字号 B. 选定文字块中最后一个汉字的字号 C. 文字块中使用最多的字号 D. 空白 4、启动Word有多种方式,在下列给出的几种方式: (1)在桌面上双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2)在“快速启动”栏中单击Word快捷方式图标 (3)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级联菜单中单击Word程序名 (4)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程序和文件”找到Word应用程序后,单击该程序图标 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只有(2)、(3)是正确的 C. 只有(2)、(3)、(4)是正确的 D.(1),(2)、(3)、(4)都正确 5、在Word中,要把整个文档中的所有“电脑”一词修改成“计算机”一词,可能使用的功能是()。 A. 替换 B. 查找 C. 自动替换 D. 改写 6、Word的主要功能是()。 A. 文档的编译 B. 文档的编辑排版 C. 文档的输入输出 D. 文档的校对检查 7、在Word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选项为()。 A. 字体 B. 页边距 C. 纸张方向 D. 纸张大小 8、在Word 2010中,要在文档中加入页眉,页脚,应该使用()选项卡中的相关命令按钮。 A. “插入” B. “开始” C. “页面布局” D. “文件” 9、在Word中输入文本时,当输入满一行时会自动换到下一行,这样的换行是插入了一个()。 A. 硬回车符 B. 分页符 C. 分节符 D. 软回车符 10、在Word 2010中,在“字体”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中不能实现的功能是() A.缩放 B. 间距 C. 位置 D. 字形 11、在Word中,能将剪贴板上的内容拷贝到“插入点”处的操作是() A.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剪切”按钮 B.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复制”按钮 C. 单击“开始”选项卡中“替换”命令 D. 按Ctrl+V键 12、在Word 的“字体”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字符格式是() A. 上标 B. 加下划线 C. 字符间距 D. 首行缩进 13、下面哪种方法可以选择一个矩形的文字块( )。 A. 按住Ctrl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B. 不能一次选定,只能分步来选 C. 按住Al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到矩形字块的右下角 D. 按住Shift键,再按下鼠标左键,并推动到进行字块的右下角 14、在Word主窗口中,要给一段选定的文本加上边框,应从()选项卡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 A. “插入” B. “视图” C. “开始” D. “文件” 15、在编辑Word文档中,“Ctrl+A”表示( )。

(完整版)高中地理之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世界的气候之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近日,一名男子在下图d处看到浓雾如瀑布景观(如左图)。d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夏季平均7 °C?12 °C,无论什么季节都可能下雨或下雪。冰岛是世界上唯一可全境观看北极光的国家。读图,完成各题。 1.d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极地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d地观看极光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d地多雾的原因有 A.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较丰富 B.极地高气压全年控制 C.冬季取暖用煤量大,大气污染严重 D.昼夜温差大,夜间降温快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 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 温,干湿分明 5.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 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纬度位置 图甲为世界1月平均气 温10~22℃范围示意 图,图乙为某地年内各 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 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6.世界1月平均气温 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7.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读“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和“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题。 8.图中断层的成因及其南侧地形类型 A.挤压抬升山地 B.挤压断裂高原和平原C.张裂抬升丘陵 D.张裂下陷平原 9.椰枣原产西亚和北非,为常绿乔木,喜温喜湿又耐旱耐碱。判断图中瓦德地区分布有大量枣椰树的依据是①年均温较高②周边多沙漠分布③有大量盐沼分布④年降水量多⑤地处绿洲,有灌溉水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图为某 区域略图,下表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图表,完成各题。 10.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位置及气候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11.下列关于图示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 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 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 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 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 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 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 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 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 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 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 ◆教材分析 教材借第二、三节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本节最后一个标题“气候与人类活动”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3、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方面说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4、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收集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过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气候的学习,认识到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应该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分析; 2、通过讨论,关注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世界气候分布上说出图中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地区。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讲授新课】

高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学案

第2节世界的气候地理第二篇世界地 【目标解读】 1.应用气候成因分析的一般方法,建立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为例); 2.应用气候成因分析的一般方法,理解和阐释一些非地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学会应用气候资料,判读气候类型并分析气候成因。 【自主学习】 1.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 气流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降水多;气流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降水少。 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湿润,降水多;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降水少。 2.描述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1)气温: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2)降水:冬夏降水、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冬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3.世界气候分布 (1).模式图(北半球为例):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气压带、风带、冬夏季风、洋流性 质,填出气候类型名称。

2.结合教材P24-25,理解每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会准确描述每种气候的特征,能正确判读各类气候所对应的统计图表等 【合作探究】 2.赤道穿过东非高原,但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分析其原因。 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4.总结归纳下列三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分布地区,并对比这三组气候类型的异同。(1)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归纳】 形成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巩固练习】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图(图1),回答 1-4题。 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7年4月5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1 (二)基本理念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 (一)学科核心素养2 (二)课程目标4 三、课程结构4 (一)设计依据4 (二)结构5 (三)学分与选课6 四、课程内容7 (一)必修课程7 (二)选修Ⅰ课程10 (三)选修Ⅱ课程15 五、学业质量标准 (28) (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28) (二)水平说明 (34) 六、实施建议34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

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65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会描述天气和气候。 2、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学过程: 1、阅读P57图 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和各位同学对自己地区气候的描述,思考下列问题: (1)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常用到 __________要素 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 (2)讨论谈话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 (3)请概括一下你对气候的理解?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4)结合书本中三位同学对气候的描述,尝试描述郧西地区的气候特点: (5)根据刚才我们对气候的理解和天气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关注的时间、要素、和特点等方面作比较) 知识小结: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6)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明天大风降温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2、气候的地区差异:(重点) (1)回顾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A、 B、 C、 (2)回顾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A、 B、 C、 D、 (3)阅读书本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完成表1、表2。 表1 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填在下表中 表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主要分布地区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1. 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A. 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下列气候类型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的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苔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冰原气候 3.我国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读图分析: (1)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2)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河流域 D.澳大利亚中部 6.非洲有明显干湿季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草原气候 7.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8.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 A.亚洲中部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中部 9.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 10.亚洲、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营原气候 11.拥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B.北美洲、南美洲 C.亚洲、非洲D.亚洲、北美洲 12. 世界各大洲中气候类型最多的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13.世界上具有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地中海四种气候类型的大洲是 A.亚洲、欧洲、非洲 B.南美洲、北美洲、亚洲 C.北美洲、欧洲、非洲 D.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区域地理 世界的气候练习及答案

高二世界的气候 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3.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下表为该地气候资料表。读图表完成4、5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气温 (℃) 171716141198911121416均温13 雨量(mm)89797694114122119104941049479 雨量 1 168

4.该地气候的突出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C.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 D.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 5.图中P部分对应月份的牧草不能够满足需要,主要原因是() A.雨雪频繁 B.降水太少 C.乳牛大量繁殖 D.气温太低 6.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7.就全球范围来看,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8.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沙漠,但是在我国却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洋流因素 读同纬度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示各区域中,具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A.F和K B.E和G C.D和F D.K和H 10.图中G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洋流因素 C.受季风的影响 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会描述天气和气候。 2、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学过程: 1、阅读P57图 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和各位同学对自己地区气候的描述,思考下列问题: (1)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 ,常用到 __________要素 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 (2)讨论谈话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 (3)请概括一下你对气候的理解?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4)结合书本中三位同学对气候的描述,尝试描述郧西地区的气候特点: (5)根据刚才我们对气候的理解和天气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从关注的时间、要素、和特点等方面作比较) 知识小结: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6)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明天大风降温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 2、气候的地区差异:(重点) (1)回顾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A、 B、 C、 (2)回顾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A、 B、 C、 D、 (3)阅读书本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完成表1、表2。 表1 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填在下表中 表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主要分布地区

(完整版)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总结 一. 气候特点、成因、分布表:类 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农业生产统计图 热 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2000mm 以上终年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 水稻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全年可耕作,随播随收 热 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干湿两季,700-1000 mm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 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为主,湿播旱收 热 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 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墨西哥等终年高温少雨,250mm 以下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绿洲农业、畜牧业 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吕宋岛等 终年高温,分为雨旱两季,1500-2000mm 之间 5-10月, 西南季风控制,11-4月,东北季风控制 热带季 雨林(热带 草原) 水稻、茶叶、甘蔗、小麦,湿播旱收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均有分布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 季风环流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为主,水稻、甘蔗、柑橘、茶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皆有分布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 夏:副高控制冬:中纬西风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灌溉农业,水果蔬菜,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等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 35°-55°大陆东岸 亚洲东北部沿海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00-800mm 季风环流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为主,小麦、玉米、谷子、苹果、梨、甜菜等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70°温带大陆内部(包括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不足500mm 深居内陆,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 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棉花、瓜果、小麦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 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700-1000mm 终年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带落叶阔叶林 畜牧业为主 苔原气候北纬70°-80°大陆北冰洋沿岸 最热月气温<5℃,降水少终年受极地气 团控制苔原 畜牧业为主 冰原气候北纬80°-90°大陆 格陵兰岛内部和南极大陆 全年酷寒,月均温均在0℃以下;降水稀少。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冰原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脉 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温和 干湿度岁海拔增高而变化 畜牧业、立体农业为主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摘要:地理综合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层面,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可以 全方位地提升地理学科的知识能力和地理模型构建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实践 引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对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转变授课模式、开展具体户外活动等方式,实现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 地理素质培养教育工作。 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习惯中随处可见,尤其是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目标也是将所掌握的知识合理地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备课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理、运用地理达到增强学生对地理深层次认识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地理《城市空间结构》介绍的高级住宅区分布特点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同学呈现出高级住宅区的分布情况。学生对这些高级住宅区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从而自主总结出高级住宅区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教师通过尽可能地创设具体的实际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 从生活中认识地理、了解地理并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高级住宅区的特点与自己居住的城镇地图相结合,找出城镇适合建立高级住宅的地域,并指出选址合理的理由,从而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进一步深化地理课程知识。通过地图的联系,学生可以构建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 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联合实际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学习理论知识的乐趣,增加学习地 理知识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二、转变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模式 为加强学生地理知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课堂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形式促进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地理想象能力,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与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空间构建能力相结合,加 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促进自身知识的完善,增强了学习的体验感,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先进的教学仪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地球公转》一章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构建四个地球的昼夜变化图像,并在这些图像中呈现出一年四季地球受到的光照影响,通过投影设备可 以将四个季节的地球昼夜分布图依次展开,利用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锻炼提供基础。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后仔细观察这些图像的特点,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地球不同季节的光照分布模型。学生通过对每个模型进行对比,在自己的思维中区分各自的特点。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光照的不同对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 三、开展具体户外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具体实践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课后作业人教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1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右图为某地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黑龙江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表示该气候类型的图是() 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完成第3~4题。 3.以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符合图中小男孩居住地所属气候类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我们还能从中推测出()

①这里多风沙②这里水资源缺乏③这里有大面积的沙漠④这里森林茂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下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6.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降水多②气温年较差大③光照充足④降水季节差异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在一次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某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据此完成第7~8题。 7.该中学生的家乡最有可能是()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B.地中海沿岸 C.中国的山东半岛 D.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8.该中学生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9.与下列景观图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寒带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哪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寒带气候 11.读某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及局部海陆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在图1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图,雨热不同期的是图。 (2)将图2中的A、B、C、D四地与图1中所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填注气候类型名称。 A 甲:

高中人文地理考查实践活动

高中人文地理调查实践方案 一、地理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从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到现实之中去实践,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进一步认识自然、社会,体现地理科学的奥秘; (2)体现乡土地理教育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2.意义: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的自然、社会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的一项生活体验性活动。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 二、实践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次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校外指导学生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鉴定;识别城市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现状;调查荒废土地的演化历史,探寻其荒废的原因;了解社会对荒废土地的认知态度和期望;目前政府对荒废土地的管理、长远规划等。此外,学会判读地图,在地图上定点;绘制调查路线和简易的区域素描图;学会采访和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编写课外实践报告。 三、课堂教学内容和依据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区 四、调查实践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考察活动路线、活动环境及安全因素估计,实地探测。 2.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做“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3.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4.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活动纪律教育。 5.实践活动小组划分。 (二)走访调查阶段 本次综合实践内容为高中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涉及地图判读、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经济、国家政策等诸多内容。 地点一:磁灶镇陶城路 第一组: (一)活动内容 1.观察、记录废弃土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面积、形状。 2.观察、记录废弃地目前利用状况。 3.观察、记录废弃地周边土地利用状况、交通状况。 (二)任务1.记录并整理废弃地的利用现状; 2.亲手绘制废弃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3.采集和整理相关图片 4. 结合自然地理要素总结该片土地废弃的原因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

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3.室内总结,绘制考察线路图将实地考察的结果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典型考察目标,并绘制考察线路图。 二、野外实践考察方案的设计 1.预期目标 通过对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了解本地该地貌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探究流水溶蚀的过程; 学习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相机拍摄一组反映该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过程的原始记录; 运用考察素材撰写考察报告,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举行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和答辩会,提高学生合作与思辩能力。 2.考察前准备工作相关知识简介及介绍考察方案;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考察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准备考察工具:笔记本、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