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钠镁铝练习题及答案

钠镁铝练习题及答案

钠镁铝练习题及答案
钠镁铝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练习班级座号姓名

常见的金属-钠镁铝

【必备知识梳理】

一、钠

1. 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Na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Na在常温下露置于空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与盐溶液反应(实质):Na先与H2O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再跟盐发生复分解

反应生成难溶性碱,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元素。

2.钠的保存方法:4.钠的工业制取:

二、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Na2O):色固体;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过氧化钠(Na2O2):色固体;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三、镁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Mg与N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与C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四、镁的化合物

1

.氧化镁(MgO):色固体,溶于水,熔点,是氧化物。

2

.氢氧化镁(Mg(OH)2):色固体,溶于水,是碱。

3

.碳酸镁(MgCO3):色固体,溶于水。

五、海水中提取镁:见必修1第98页。

六、铝

(1)与O2反应:铝能在纯氧中或高温下燃烧,常温下铝被O2氧化生成,因而具有抗腐蚀性。(2)铝热反应: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与氧化性酸反应:铝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常温下铁、铝遇冷的

浓HNO3、浓H2SO4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化学上

称为,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与碱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

1.Al2O3:

(1)物理性质:通常为白色固体,溶于水,有很高的。

(2)化学性质:典型的氧化物,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

为:、;

2.Al(OH)3:

(1)物理性质:色胶状溶于水的物质,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①两性氢氧化物:能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②受热易分解:。

八、铝三角:根据“铝三角”完成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1)Al3+→Al(OH)3

(2)Al(OH)3→Al3+

(3)Al3+→[Al(OH)

-4]

3+

(4)[Al(OH)4]→Al

(5)[Al(OH)4] →Al(OH)3

①Na[Al(OH)4]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Na[Al(OH) 4]溶液中通入足量CO2:③

(6)Al(OH)

-3→[Al(OH)4]

【基础测试】

1、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跑出过486.1公里的世界列车最高时速,这得益于全路铺设的优质无缝平滑的超长钢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钢,钢是用量最大的合金

B.钢的熔点比铁的熔点高,而铁的用途更广泛

C.我国在商代就开始使用铜合金

D.铝合金的强度、硬度比组成合金各成分金属的大

2、物质的量为0.10mol的镁条在只含

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

,反应

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提示:使用极值法解答A.3.2g B.4.0g C.4.2g D.4.6g

2

3、有Al2(SO4)3,FeSO4,CuCl2,NaOH四种溶液,将其两两反应,若有一种溶液滴入另两种溶液中均

产生了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原白色沉淀或消失或发生颜色变化,则可推断这一种溶液是()A.Al2(SO4)3 B.FeSO4C.BaCl2D.NaOH

4、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

应是()

A、Mg(OH)2+2HCl=MgCl2+2H2O

B、Mg2++2OH-=Mg(OH)2↓

C、Mg(OH)2MgO+H2O

D、MgCl2 Mg+Cl2↑

5、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生产必需品。下列表述中正确的

是()

A.NaCl的电子式为B.NaCl的水溶液是强电解质

C.23Na37Cl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是8:7 D.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氯气和金属钠

6、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

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

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

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

⑤D.③⑤②①④

7、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①氧化铁与铝粉混合发生铝热反应;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

③用CO还原铁矿石炼铁;④铜片投入氯化铁溶液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④

8、镁铝合金5.1g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

生11.2LNO2(标准状况下测定),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最多为

()

A.13.6g B.7.8g C.5.8g D.4g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有沉淀产生

B.在NaHCO3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浓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浓氨水,沉

淀仍不消失

D.向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没有现象,再滴入氯水溶液变红

10、“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K2SO4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B.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1、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12、金属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的反应中,产生标准状下的N2O气体5.6L,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并充分灼烧,最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为()A.58g B.29g C.40g D.20g

13、镁粉是制备焰火的原料,工业上通过冷却镁蒸气制得镁粉。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来冷却镁蒸气的是

()A.空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氩气

3

14、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5.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B同主族,B、C、D同周期,A、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C、D的原子序数之和,C的单质能分别跟B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请回答:

(1)B和C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_____ _____;

(3)D单质在A单质中燃烧的产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B单质能跟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盐的水溶液均

呈碱性,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学习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

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

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

量试剂。上述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记录

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g,测得氢气体积为b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

“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BDDCD ABAAD ACDC

16、(1)NaOH溶液(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3)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6H2O=2Na[Al(OH)4]+3H2↑(5)(6)偏小

4

高中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知识网络】 一、镁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2Mg+O 2 =2MgO 3Mg+N 2Mg 3 N 2 Mg+Cl 2MgCl 2 Mg+2H+=Mg2++H 2 ↑ Mg+2H 2O Mg(OH) 2 +H 2 ↑ 2Mg+CO 2 2MgO+C MgO+H 2O=Mg(OH) 2 MgO+2HCl=MgCl 2+H 2 O MgCl 2(熔融) Mg+Cl 2 ↑

Mg2++CO 32-=MgCO 3 ↓ MgCO 3+2H+=Mg2++CO 2 ↑+H2O MgCO 3+CO 2 +H 2 O=Mg(HCO 3 ) 2 MgCO 3+H 2 O Mg(OH) 2 +CO 2 ↑ Mg(OH) 2+2H+=Mg2++H 2 O Mg(OH) 2MgO+H 2 O Mg 3N 2 +6H 2 O=3Mg(OH) 2 ↓+2NH3↑ 二、铝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4Al+3O 2=2Al 2 O 3 3S+2Al Al 2S 3 2Al+3Cl 22AlCl 3 2Al+6HCl=2AlCl 3+3H 2 ↑

2Al+6H 2O 2Al(OH)3+3H 2↑ 2Al+Fe 2O 3 Al 2O 3+2Fe 2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 Al 2O 3+6HCl =2AlCl 3+3H 2O Al 2O 3+2NaOH =2NaAlO 2+2H 2O 2Al 2O 3(熔融) 4Al+3O 2↑ Al 3++3H 2O=Al(OH)3+3H +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Al 3++3OH -=Al(OH)3↓ Al 3+ +4OH -=AlO 2- +2H 2O Al 2S 3+6H 2O=2Al(OH)3↓+3H 2S ↑ Al(OH)3+3H + =Al 3+ +3H 2O Al(OH)3+OH -=AlO 2-+2H 2O AlO 2-+CO 2+2H 2O=Al(OH)3↓+HCO 3- AlO 2-+H ++H 2O=Al(OH)3↓ AlO 2-+4H +=Al 3++2H 2O 3AlO 2-+Al 3++6H 2O=4Al(OH)3↓ 三、铁及其化合物

全国各地备战高考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全国各地备战高考化学分类: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一、镁及其化合物 1.以硼镁泥(主要成分为MgSiO3、Fe2O3及少量A l2O3、FeO和MnO)为原料制备高纯 Mg(OH)2的流程如下: 己知: ①常温下此体系中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时的pH范围如下表所示: pH值Mg(OH)2Mn(OH)2MnO(OH)2Fe(OH)2Al(OH)3Fe(OH)3 开始沉淀时9.37.17.87.6 3.7 2.3 沉淀完全时10.810.89.89.6 4.7 3.7 ②温度高于340℃时Mg(OH)2开始分解为MgO和H2O。 (1)“浸取”时,为提高镁的浸取率可行的措施为__________。 a.将硼镁泥制成浆料 b.降低浸取温度 c.用盐酸多次浸取 (2)“浸取”时,MgSi 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铁、铝”时,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Mn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3所得滤渣中含有MnO(OH)2和__________。 (5)“沉镁”时,反应温度与Mg(OH)2的产率如图所示,当温度超过60℃,随温度再升高,Mg(OH)2产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MgSi O3+2HCl+(n-l)H2O=MgCl2+Si O2·n H2O4.7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钠镁铝及其化合物AB卷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 A卷全国卷 钠及其化合物 1.(2016·课标全国卷Ⅱ,12,6分)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解析A项,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错误;B项,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错误;C项,亚硫酸钠和碳酸钡加入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正确;D项,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错误。 答案 C 镁、铝及其化合物 2.(2015·课标全国卷Ⅱ,13,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解析A项,发生的反应依次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由此可知开始时无气泡,最后才有气泡产生,错误;B项,常温下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铝钝化,不生成气体,错误;C项,开始时NaOH过量,发生反应Al3++4OH-===AlO-2+2H2O,无沉淀生成,错误;D项,草酸(乙二酸)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其褪色,正确。

镁和铝

镁和铝 1.复习重点 1.镁和铝单质的化学性质; 2。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重点是Al2O3、Al(OH)3的两性。 2.难点聚焦 1.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具有一些共同性质,是由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相似性决定的。金属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去价电子变成金属离子,这些释出的价电子,不在属于那个或那几个指定的金属离子,而是整体金属的“集体财富”。它们在整个晶体内自由移动,人称“自由电子”。有人描述金属晶体内的实际情况是“金属离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换言之,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使许多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 但是金属晶体中的“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有相对强弱之分。一般来说,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作用”愈强,其熔沸点相对较高,密度、硬度也相对较大。 例如:同一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数目相同,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减小。如:碱金属熔点钠比钾高,硬度钠比钾大。 同一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价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升高,硬度逐渐增大。如:按钠、镁、铝的顺序熔点依次升高,硬度逐渐增大。 2.金属的物理特性及解释 (1)金属都是电的良导体,通常情况下,自由电子在金属晶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当金属的两端存在电势差的时候,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电子便作定向的移动,酷似人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人流”一样,电子的定向移动也便成了电流。 (2)在金属晶体内,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相碰撞,引起两者的能量交换,致使整块金属达到了同样的温度,这是金属导热的原因。 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由于这两种性质都与自由电子有关,所以善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镁、铝及其化合物作业

跟踪检测(七)镁、铝及其化合物1.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因此,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须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应用场合使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制银色漆颜料⑤用明矾净水⑥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⑦制易拉罐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⑨包装糖果盒小食品A.③⑤⑧⑨B.⑥⑧⑨ C.③⑤⑨D.③⑤⑥⑦⑧⑨ 解析:选D由铝的应用可知,铝制炊具、铝制易拉罐、明矾净水、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使用铝包装糖果和小食品、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都有可能使铝元素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都需要加以控制。 2.(2019·朝阳区模拟)某小组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①中铝片发生了钝化 B.②中产生的气泡可能是氮氧化合物 C.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D.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A正确;加水稀释硝酸浓度变稀,产生气泡说明铝和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②中产生的气泡可能是氮氧化合物,故B正确;③中沉淀溶解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故C正确;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铝表面形成的氧化物薄膜溶于稀硝酸为复分解反应,过程中不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3.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备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又称铝热反应,常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B.利用②③反应都能产生氢气,产生等量氢气消耗Al的质量相等且转移电子数也相等 C.常用反应⑥制备Al(OH)3,方法是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高中化学 镁铝教案

镁铝 一、镁和铝 1 2、物理性质 共同点:密度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银白色金属. 不同点:Al的上述性质都比镁略高. 3、化学性质 (1)跟O2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在空气中都因生成氧化膜,具有抗腐蚀能力. 2Mg+O22MgO4Al+3O22Al2O3 3Mg+N2Mg3N2Mg+Br2MgBr2 2Al+3S Al2S3 (2)跟某些氧化物 2Mg+CO22MgO+C 2Al+Fe2O32Fe+Al2O3 (铝热反应) (3)跟水反应 Mg+2H2O Mg(OH)2+H2↑(冷水慢,沸水快) 2Al+6H2O=2Al(OH)3+3H2↑(一般不反应,只有氧化膜被破坏后反应) (4)跟酸的反应 Mg+2H+=Mg2++H2↑ 2Al+6H+=3Al3++3H2↑(常温下,在浓H2SO4、浓HNO3中钝化) (5)跟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例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3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同温、同压下),则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 )

A.3.6g B.2.7g C.5.4g D.1.8g [例2]由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铁 C、铝 D、镁 4、制取:电解法 MgCl2Mg+Cl2↑2Al2O34Al+3O2↑ [例3]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的反应方程式为:2RbCl+Mg MgCl2+2Rb,对于此反应,能够进行正确解释的是( ) A.Rb比Mg金属性强 B.铷的沸点比镁的低,当把铷蒸气抽走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MgCl2对热的稳定性比RbCl弱 D.高温下,Mg2+离子得电子的能力比Rb+离子弱 二、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1 2 Al 3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镁铝铁》专题突破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镁铝铁》专题突破【考纲要求】 1.了解镁、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以铝为例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一般性质。 3.以铁为例了解变价金属的性质。 【知识网络】 1、镁及其化合物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梳理】 考点一.镁、铝及其化合物 1.镁与铝

①共同点:均为银白色,属于轻金属(<4.5g/cm3),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②不同点:密度:Mg

2 Al(OH)3 4.镁铝的工业制取流程 (1)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 海水(或苦卤、光卤石溶液等)??→?熟石灰 Mg(OH)2盐酸 过滤?? →?MgCl 2溶液?→?? MgCl 2·6H 2O 加热干燥气流中 ?????→?HCl MgCl 2) (熔融电解??→?Mg 。 要点诠释: ①MgCl 2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味苦、易潮解,是制取镁的重要原料。 ②苦卤就是提取过食盐后的海水;光卤石成分为KCl·MgCl 2·6H 2O 。 ③海水的成分为:Na +、Mg 2+、Cl -、Br -等。 ④MgCl 2溶液变成MgCl 2·6H 2O 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以铝土矿为原料提取Al 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 2O 3,含SiO 2、Fe 2O 3、MgO 等杂质,提取Al 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Al 2323 SiO 2 Al 3+、Fe 32+、Cl -Mg(OH)2Fe(OH)3 2、NaOH Al(OH)NaCl 、NaHCO 3Fe 2O 3、MgO 2、Na 2 3、H 2SiO 3 Al(OH)NaCl 、NH 4Cl NH 3 H 2O 5.铝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铝三角及相关图象 (1)铝三角

高考化学镁铝铁(提高)

高考总复习《镁铝铁》 【考纲要求】 1.了解镁、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以铝为例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一般性质。 3.以铁为例了解变价金属的性质。 【知识网络】 1、镁及其化合物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梳理】 考点一.镁、铝及其化合物 1.镁与铝 ⑴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化合价颜色 密度 (g·cm-3) 熔点沸点 硬 度

12 Mg 1.60×10-10m +2 银白色 1.74 645℃1090℃很软13 Al 1.43×10-10m +3 银白色 2.70 660.4℃2467℃较软要点诠释: ①共同点:均为银白色,属于轻金属(<4.5g/cm3),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②不同点:密度:Mg

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暂无解析)—考点11 镁铝及其化合物(高考)

考点11 镁铝及其化合物 1.(2013·山东理综·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盐酸 D .稀硝酸 答案:A 2.(2013·上海化学·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 ,加入过量NaOH 溶液,加热,得到0.02mol 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衬垫;顾虑,洗涤,灼烧,得到1.6g 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 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 (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答案】B 3.(2013·江苏化学·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参考答案】A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 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 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 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 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5.(2013·上海化学·23-26)金属铝质轻且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在国防工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完成下列填空: 23.铝原子核外电子云有 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4.镓(Ga )与铝同族。写出镓的氯化物和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硅与铝同周期。SiO2是硅酸盐玻璃(Na2CaSi6O14)的主要成分,Na2CaSi6O14也可写成Na2O ·CaO ·6SiO2。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若用玻璃瓶塞容易形成粘性的硅酸盐而无法打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长石是铝硅盐酸,不同类长石其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由钠长石化学式NaAlSi3O8可推知钙长石的化学式为 26.用铝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是工业上较常用的方法。如: 2Al+4BaO ??→ ?高温 3Ba ↑+BaO ·Al2O3 常温下Al 的金属性比Ba 的金属性 (选填“强”“弱”)。利用上述方法可制 取Ba 的主要原因是 。

高考化学试题汇编镁铝及其化合物

2009届高考化学试题汇编:镁铝及其化合物 1.(广东省六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 利用,在实验室中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其实验方案如下: (1)所加试剂①、②分别是。 (2)从滤液E中得到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是 ;从滤渣F制取胆矾的第一步操作最好采用。 (3)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步设计明显不合理,请你予以指出,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正确的设计方案是 。 答案 (1)NaOH溶液和稀硫酸(2分) (2)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将滤渣F在空气中灼烧(1分)(3)由滤液A制得氯化铝溶液不合理,所得氯化铝溶液中含有大量NaCl杂质。(2分)向滤液A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Al(OH)3沉淀,过滤,向Al(OH)3沉淀中加入盐酸至沉淀溶解(3分) 2.(广东省广州六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测试卷)一定量的Mg和MgO的混合物投入100ml 2mol/L的稀HCl中完全溶解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mol/L的NaOH溶液,要使Mg元素全部沉淀出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小是 A.100ml B.50ml C.25ml D.由于Mg、MgO的质量未知无法判断3.(湛江师院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级第三次月考)(6分)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请根据下列条件: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②6种单质分别属6个不同的主族。写出满足上述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 (2) ; (3) 。 答案 2Mg+CO22MgO+C ;3A l+6HCl===2AlCl3+3H2↑;2F2+2H2O===4HF+O2; Mg + H2O Mg(OH)2 + H2↑;H2S + Cl2=== 2HCl + S。他合理写法也可。 4.(湛江师院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级第三次月考) (10分)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 2MgO;②3Mg+N2 △ Mg3N2;③2Mg+CO2 △ ④Mg+H2O △ MgO+H2↑⑤Mg3N2 +6H2O ===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 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导管导管口间的连接是: a →()()→( )()→()()→h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气后,应先点燃_______装置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B、C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镁铝.总结

2 黄冈地区重点中学第一轮复习化学教案 第八章 镁 铝 一、考纲要求 1. 应用晶体结构有关知识、判断类型、推断性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构成了四种晶体结构基本类型;四种晶体类型构成的微粒不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强弱也不同,影 响到晶体产生不同性质,特别是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反过来由晶 体的性质也可推断晶体结构、判断晶体类型.(§ 2.1) 2. 掌握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相互转化规律.(§2.2) 3. 掌握 Al 2O 3、Al(OH)3 两性的应用;掌握铝热剂和铝热反应.掌握 Al(OH)3 有关反应的定量关系,提高计算能力.(§2.3) 4. 关于水的硬度及其计算.——是高考考查的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2.4) 二、知识结构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实 例 NaCl 晶体 金刚石 干冰 镁、铝 构成晶体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相互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 力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较强作 用较大 性质 硬度 较大 很大 很小 较大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很低 多数较高 导电性 熔化时或水 溶解能导电 非导体 良导体 2. 镁和铝的性质 物理性质 共性:密度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银白色金属. 不同点:Al 的上述性质都比镁略高. 化学性质 1. 跟 O 2 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在空气中都因生成氧化膜,具有抗腐蚀能力. 点 燃 Mg+O 2 2MgO 点 燃 4Al+3O 2 2Al 2O 3 点 燃 3Mg+N 2 Mg 3N 2 点 燃 Mg+Br 2 MgBr 2 ? 2Al+3S Al 2S 3 2. 跟某些氧化物 点 燃 2Mg+CO 2 2MgO+C ? 2Al+Fe 2O 3 2Fe+Al 2O 3 (铝热反应) 3. 跟水反应 ? Mg+2H 2O Mg(OH)2+H 2↑(冷水慢,沸水快) 2Al+6H 2O 2Al(OH)30+3H 2↑(一般不反应,只有氧化膜被破坏后反应) 4. 跟酸的反应Mg+2H + Mg 2+ +H ↑ 2Al+6H + 3Al 3+ +3H ↑(常温下,在浓 H SO 、浓 HNO 中钝化)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09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40

专题09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化工生产上有广泛用途的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是以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 含Fe2+、Fe3+等杂质离子)为原料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注:氢氧化亚铁沉淀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的成分是Fe(OH)2和Fe (OH)3的混合物 B.“…”的操作步骤为:氧化和调节pH等分离和提纯过程 C.“热解”产生的CO2对生成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有重要的作用 D.“料液II”呈酸性 【答案】B 【解析】A.由题给信息可知,氢氧化亚铁为絮状沉淀,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沉淀为Fe (OH)3,A错误;B. 由以上分析可知,除去铁元素,应进行氧化、调节pH,生成Fe (OH)3沉淀,B正确;C.加入碳酸氢铵生成碱式碳酸镁,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C错误;D.“料液Ⅱ”呈碱性,D错误。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g在CO2中的燃烧是置换反应 B.将Mg(OH)2沉淀转化为MgCl2,是镁原子失电子转化为Mg2+ C.电解得到镁的过程可以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Mg在CO2中燃烧的反应中,C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A、Mg在CO2中燃烧的方程式为2Mg+CO22MgO+C,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A正确;B、将Mg(OH)2沉淀转化为MgCl2的过程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B错误;C、电解得到镁的过程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Mg在CO2中燃烧的反应中,CO2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4→0,化合价只降低,只作氧化剂,镁是还原剂,D错误。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镁铝复习

钠、镁、铝复习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Na 2 S Na 2O NaOH Na Na 2O 2 Na 2CO NaCl CH 3COONa NaHCO 1、以下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钠在空气中能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 B 、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保存在CCl 4中 C 、钠能和CuSO 4溶液反应置换出Cu D 、钠投入水中立即熔化成小球,说明其熔点低且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 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3、用等量的小苏打制取CO 2可用①煅烧法②与酸作用法,两种方法得到CO 2的量( ) A .①大于② B .①小于② C .相等 D .无法比较 4、对于①a g Na 2CO 3 ②a g NaHCO 3的混合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分别配成等体积的溶液,②的pH 大 B .分别与盐酸反应时, ②耗酸量大 C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②放出CO 2多 D .分别配成等体积的溶液,②中Na +浓度大 5、可用于判断NaHCO 3粉末中混有Na 2CO 3的实验方法是: ( ) A 、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 、滴加盐酸时有无气体放出 C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D 、溶于水后,滴加BaCl 2溶液,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6、将CO 2气体持续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有沉淀或晶体生成的是: ( ) A 、CaCl 2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Na 2CO 3饱和溶液 D 、NaHCO 3溶液 水

7、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 N A B.常温、常压下,0.5mol臭氧中含有氧原子为1.5N A C. 标准状况下0.5N A个Br2所占的体积约为11.2L D. 7.8g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 N A 8、在1.00L 2.00mol·L-1NaOH溶液中通入33.6L标准状况下的CO2,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 的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 9、现拟用50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某研究性学习小组 甲、乙、丙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将50mL NaOH溶液盛装在锥形瓶中,用导气管通过CO2气体。 乙:将CO2气体通入50mL NaOH溶液中至过量,加热蒸发过滤得晶体,然后加热晶体完全分解,把所得粉末溶于水即制得Na2CO3溶液。 丙:①用25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CO2气体至不再溶液;②小心煮沸溶液; ③冷却后再加入25mL 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即得Na2CO3溶液。 试回答: (1)甲、乙、丙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2)甲实验方案中,由于CO2的通入量不同,溶液中的溶质不同,可能的情况是(有几种写几种;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①,②,③, ④,⑤…… (3)乙实验方案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实验中如何判断晶体已经完全分解 。 (4)丙实验方案中,②③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你认为是否合理(填“合理”“不合理”),其原因是 。 写出丙方案中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

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镁铝及其化合物

镁铝及其化合物 课 题 镁、铝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的 1.掌握镁、铝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2.掌握Mg 、Al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作业检查及纠错 二、课前回顾 1.铝热反应是什么? 2.Mg(OH)2与Al(OH)3的比较? 3.怎样理解两性物质与物质的两性? 三、针对上节课的练习 1.按右图装置持续通入X 气体,并在管口P 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X 、Y 可以是() A .H 2、NaHCO 3 B .CO 、Na 2CO 3 C .CO 、Na 2O 2 D .H 2、Fe 2O 3 2.下图中A 至F 是化合物,G 是单质。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节选)(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 、Al 、Fe 、Cu 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 性质及其应用。

写出A、B、E、F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课前回顾 1.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与铝粉混合后在较高温度下剧烈反应生成Al2O3和其它金属并放出大量的热的反应,叫铝热反应。 2. Mg(OH)2Al(OH)3 物理性质均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稳定性Mg(OH)2===MgO+H2O不稳定性2Al(OH)3===Al2O3+3H2O 碱性Mg(OH)2+2H+===Mg2++H2O两性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制备 Mg2++2OH–===Mg(OH)2↓ Mg2++2NH3·H2O===Mg(OH)2↓+2NH4+ Al3++3NH3·H2O===Al(OH)3↓+3NH4+不用强碱 AlO2–+CO2+2H2O===Al(OH)3↓+HCO3–不用强酸 3.(1)两性物质指即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如Al2O3、ZnO、Zn(OH)2、Al(OH)3、氨基酸、蛋白质等。 (2)物质的两性,如强碱弱酸盐(NaHCO3、KHS、Na2HPO4等)弱酸弱碱盐(CH3COONH4、NH4HS)等,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作用,但只能说这种物质的性质有两性,不能将它们称为两性物质,因为这些化合物不是由本身直接电离出的H+和OH–参加反应,并且生成物不全是盐和水。 三、针对上节课的练习 1.解析:A中NaHCO3分解生成CO2,C中Na2O2在此条件下不与CO直接反应。 答案:A 2.解析:酸式碳酸盐受热分解通常可产生三种化合物,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和单质应联想到CO2、H2O与Na2O2的反应,据此采用代入验证的方法便可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A.NaHCO3B.Na2CO3E.Na2O2F.NaOH 四、知识点梳理 (一)镁及其化合物 1.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镁是一种轻金属,它的密度只有铝的密度的2/3;另外,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 这些特性使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在 冶金工业上,镁常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2.镁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氧化生成氧化物保护层,具有抗腐蚀的性质。

高考化学复习练习题镁铝及其化合物

天津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镁、铝及其化合物基础题 1.下列关于镁、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镁-铝制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不活泼 B.浓HNO3、浓H2SO4能用铝制器皿盛装是因为铝与浓HNO3、浓H2SO4不反应 C.镁、铝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D.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是利用了Al的还原性比Fe强 解析:镁-铝制品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是形成了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A 错误;浓HNO3、浓H2SO4能用铝制器皿盛装是因为铝遇浓HNO3、浓H2SO4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应,B错误;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C错误。 答案:D 2.下列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制备Al2S3 B.用镁粉和空气反应制备Mg3N2 C.用铝粉和MnO2制得锰 D.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得单质铝 解析:Na2S溶液与AlCl3溶液反应,S2-与Al3+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2-+6H2O===3H2S↑+2Al(OH)3↓,反应无法获得硫化铝,故A错误;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故B错误;铝热法可冶炼锰,故C正确;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Al,故D错误。 答案: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镁制容器可盛装热的浓硫酸 B.镁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 C.氢氧化镁能溶于过量氨水 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只有MgO 解析:镁与热的浓硫酸发生反应;氢氧化镁不能溶于氨水;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有MgO、Mg3N2和C。 答案:B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高考化学 镁和铝知识精讲

第六节镁和铝 【 【易错指津】 1.镁是活泼金属,虽不跟碱性溶液反应,但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也能与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反应产生H2。 2.注意对Al2O3、Al(OH)3两性的理解,以及对Al3+、AlO2-存在条件的认识。 Al2O3、Al(OH)3仅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如在氨水和碳酸中均不溶),Al3+、AlO2-只能分别存在于酸性与碱性溶液中。 Al3+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OH-、CO32-、HCO3-、SO32-、S2-、AlO2-,其中OH-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均是“双水解”。 AlO2-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HCO3-、NH4+、Al3+、Mg2+、Cu2+。其中H+和HCO3-是因为直接反应(AlO2-+ HCO3-+H2O=Al(OH)3↓+CO32-),其余也是“双水解”。 3.注意正确理解图象的涵义。 图示中每个曲线或每条曲线的转折点(拐点),都反映了特定的反应,若没有找对,或对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所需加入(或通入)溶液(或气体)的量之比没搞清,易导致错误。 注意研究以下几个实验现象及产生沉淀的量与加入物质的量的数量关系的图象: ①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②向AlCl3和MgCl2混合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④向HCl、MgCl2、AlCl3混合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③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直至过量;⑤向H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AlO2溶液直至过量。 这些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的命题内容,认真研究一定会有益处。 4.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3。所以在碱性溶液中Mg2+总是转化为Mg(OH)2沉淀,产生的MgCO3也会在加热的条件下逐渐转化为Mg(OH)2[MgCO3+H2O(沸水)=Mg(OH)2+CO2↑]。【典型例题评析】 例1 在下列各物质中,加入过量盐酸后,最终不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1997年上海高考题) A.偏铝酸钠溶液 B.苯酚钠溶液 C.硅酸钠溶液 D.硫代硫酸钠溶液 思路分析:各选项中产物依次为Al(OH)3、C6H5OH、H2SiO3、S。但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过量的盐酸中。 答案:A 方法要领:注意盐酸的量,氢氧化铝溶于强酸;苯酚微溶于水,通常呈浑浊,而不是沉淀,常用分液法分离。复习中注意归纳物质的化学性质,搞清反应物用量不同时的有关实验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镁铝及其化合物

宜阳县实验中学 2011年高考一轮镁铝及其化合物 1.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ˉ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Al3+ B、Al(OH)3 C、AlO2ˉ D、Al3+和Al(OH)3 2.若1.8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A.Al B.Mg C.Fe D.Zn 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 Tl3++ 2Ag ==Tl+ + 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4.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 + N2 + 3 C 高温 2 AlN + 3 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5.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A.MgS04 B.NaAl02 C.A1C13D.FeCl3 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 B.Al(OH)3 C.Al Cl3 D.Al2O3 7.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8.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一定一样多9.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Al AlCl 3Al(OH)3 B HNO3NO NO2 C Si SiO2H2SiO3 D CH2=CH2CH3CH2OH CH3CHO 10.实验室将9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

高考化学复习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既可用于食品包装,也可用作建筑材料 B.Al2O3既可用来冶炼金属Al,也可用作耐火材料 C.明矾[KAl(SO4)2·12H2O]既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作消毒剂 D.Al(OH)3既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也可用来制备一些铝盐 解析:A项,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因此铝可以制成铝箔用于食品包装,金属铝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如铝合金门窗等,正确;B项,电解熔融的Al2O3可冶炼金属Al,由于Al2O3具有耐高温的性质,也可用作耐火材料,正确;C项,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后,Al3+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Al(OH) 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用作净水剂,但Al(OH)3并不具有消毒作用,错误;D项,Al(O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正确。 答案:C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O2通入NaAlO2溶液中:AlO-2+CO2+H2O===Al(OH)3↓+CO2-3 B.Al2O3与过量氨水:Al2O3+6NH3·H2O===2Al3++6NH+4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Al3++3OH-===Al(OH)3↓ D.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解析:A项,电荷不守恒,质量不守恒;B项,Al2O3不溶于氨水;C项,AlCl3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是NaAlO2而不是Al(OH)3沉淀。 答案:D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bca(“→”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 解析:A、

高中化学镁铝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判断

镁铝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判断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正误判断 1.(2017·全国卷Ⅱ)向2 mL 0.1 mol·L -1的FeCl 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现象为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则还原性:Fe>Fe 2+。( ) 2.(2018·全国卷Ⅱ)向盛有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可探究维生素C 的还原性。( ) 3.(2014·四川)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 4.(2014·安徽)常温下,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 5.(2014·全国卷Ⅱ)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 6.(2015·江苏)制备Al(OH)3的方法是向1 mol·L -1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6 mol·L -1 NaOH 溶液。( ) 7.(2015·重庆)Al 2O 3和MgO 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 ) 8.(2015·福建)铝罐可久盛食醋。( ) 9.(2015·福建)铝合金用于冶金工业。( ) 10.(2016·浙江)已知MgO 可溶于NH 4Cl 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MgO +2NH 4Cl +H 2O =MgCl 2+2NH 3·H 2O(或NH 4Cl +H 2O NH 3·H 2O +HCl,MgO +2HCl =MgCl 2+H 2O)。( ) 11.(2017·江苏)给定条件下可实现CaCO 3――→高温CaO ――→SiO 2 高温 CaSiO 3的转化。( ) 12.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 2O 3制备Al,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13.(2019·全国卷Ⅲ,7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 14.电解MgCl 2溶液可获得金属镁( ) 15.Al 2O 3和MgO 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 ) 16.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 3++4NH 3·H 2O =AlO -2+4NH +4+2H 2 O ( ) 17.明矾作净水剂,其中明矾起还原作用( ) 18. 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 19.Al 片溶于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Al +2OH -+2H 2O =2AlO -2+3H 2↑( ) 20.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所以盐酸和稀氨水都能溶解Al(OH)3( ) 21. (2018·广东佛山调研)铝与烧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Al +2OH -=AlO -2+H 2↑( ) 22. (2018·江苏卷)KAl(SO 4)2·12H 2O 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 23. (2018·江苏卷)因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 24.(2017·全国Ⅱ卷)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铝质工件为阳极( ) 25. 镁铝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可用于制造飞机材料( ) 26. 由MgCl 2溶液制备无水MgCl 2,将MgCl 2溶液加热蒸干( ) 27. (2017·天津卷)蒸发Al 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制备无水AlCl 3( ) 28.(2016·浙江卷)已知MgO 可溶于NH 4Cl 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MgO +2NH 4Cl +H 2O =MgCl 2+2NH 3·H 2O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