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34个考点整理

【精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34个考点整理

【精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34个考点整理
【精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34个考点整理

【精品】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专题:平面镜

成像实验探究

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

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

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去蜡烛B,并在像A'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4)实验中应选择_____ 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A、蜡烛B、蜡烛B的像)

(5)观察像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 ___造成的;

(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实验中要求蜡烛A和蜡烛B

(8)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9)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 _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10)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11)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10)相同的操作

(12)小红将镜前蜡烛点燃,她的目的是.

(13)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14)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原因是

(16)实验基本步骤:

(17)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样做是否合理?_______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实验中用棋子代替蜡烛做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你认为应该. 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

(20)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尝试重合,是用未点燃蜡烛代替_____________;记录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21)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关于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实验中,珍珍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

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3)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

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

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

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他们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

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

(24)小伟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经过三次

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

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25)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6)某次实验过程中调皮的小明同学正对竖直玻璃板站立,他

的脸宽为20cm,两眼的距离为10cm,在玻璃板上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玻璃板中恰好看到自己的整个脸的像,则玻璃板的宽度为 cm.

(2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盒。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8)观察者看到点燃的蜡烛A,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看到未点燃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_________而成的_____像,看到的点燃蜡烛A的像,是由于_________而成的_____像。

(29)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小明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30)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无意中小红将铅笔接触到玻璃板,发现笔尖与其在玻璃板中的一个像距离为6mm,聪明的小红马上明白并得出玻璃板的厚度为 mm。

(31)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2)小明在实验中猜想看到的B蜡烛不是真实的蜡烛而是B蜡烛的虚像,你是如何认识的?说出你的观点?

(33)三角形纸条表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

平面镜对光束的反射作用,相当于

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将纸条理直,表示________________。

纸条的定点S’即为。通过模拟虚像的形成,还可以看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34)在观察未点燃蜡烛的像时,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一侧观察;在判断像的虚实时,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答案:

1、测出多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2、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不能;虚

4、平板玻璃;蜡烛B的像

5、点燃的蜡烛分别在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分别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6、不变

7、完全相同

8、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9、较黑暗;蜡烛B的像

10、相等;垂直;相等

11、B

12、使此蜡烛亮度增加,所成的像更容易观察

13、与桌面垂直

14、利用透明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通过比较确定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15、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16、A在桌面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中央画一直线,取一玻璃板并使其前表面对准直线,垂直立在桌面上;B在玻璃板前竖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取另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沿桌面移动,观察蜡烛B 与A的像能否重合,并记录两个蜡烛的位置;C多次改变点燃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记录多组物与像的位置;D取走蜡烛B,取一光屏放在看到的像的位置,从玻璃板与光屏之间看光屏上是否出现像;E撤掉玻璃板,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各组的物距和像距,记入表格。整理器材。

17、无论怎样在玻璃板后面沿桌面移动未点燃蜡烛,都无法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

18、不合理;实验次数过少,记录的物距像距数据太少,所得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19、棋子不是光源,亮度低,成像不易看清楚;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20、点燃蜡烛的像;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

21、更换多组大小不同的蜡烛,并多次改变点燃蜡烛与平面镜间的距离,完成多组探究。

22、右;

23、P;没有测量像与P面的距离作为像距

24、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一组物点与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得出结论(或将纸沿直线对折,观察像点与物点是否重合)(注意:不能直接连接各对应的物点像点)

25、光的反射定律

26、15

27、刻度尺、光屏

28、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虚;光的反射;虚

29、暗;C

30、3

31、不能

32、看到的是蜡烛B的虚像。蜡烛B反射的光经过平板玻璃时,在其两个表面分别发生一次折射,人眼迎着折射光线感觉到的是蜡烛B折射形成的虚像

33、将纸条沿镜面打折;人对反射光束的感觉;S点的像;对称

平面镜成像实验题

平面镜成像 1.(5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块 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在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与B, 一前一后,竖放在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 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就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用两段等长的蜡烛就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 到蜡烛A所成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就是像。 (4)采用了替代的方法,用替代点燃的蜡烛的像。实验时观察到两者能完全重 合,此现象表明。 (大小、不能、虚像、另一支相同的蜡烛、像与物大小) 2.(5分)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 蜡烛A与B的要求就是,这就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 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您推测可能的原因就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瞧不清跳棋的像。请您帮她想个办法瞧清跳棋的像: 。 (1)二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蜡烛与桌面不垂直); (3)用手电筒照亮跳棋。 3.(5分)如下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就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 (2)如果有3mm厚与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答: 。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与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 与物距相等”。您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否合理?答: 。理由就是: 。 (4)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 4.(5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 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 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与B,点 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 在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一、实验装置 二、探究过程 1.验证玻璃杯是否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回。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 1.刻度尺的作用:; 2.白纸或坐标纸作用:; 3.为何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4.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原因:; 5.为何选择茶色玻璃板:; 6.为何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五、注意事项 1.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出现什么现象: ; 3.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 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 5.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 6.字母“F”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六、习题精练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应选择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4)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6)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9)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10)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1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12)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1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_。 (1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2.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整理)平面镜成像实验题目38820

平面镜成像实验(cgy) (11·陕西)30.(1)如图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答案:虚 (11·贺州)17.(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与A完全相同而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答案:像与物大小 (11·长春)19.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答案:无关变短 (11·宁德真题)2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图所示使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这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当A向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答案:大小靠近 (11·南平)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图中的B应选用__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 (2)蜡烛A在B中所成的是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案:(1)薄玻璃板(2)虚 (11·聊城)12.小峰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1)大小 (2)A (3)虚 (11·威海)20.(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棋子薄玻璃板(茶色)刻度尺格子纸(单位一CM) 三、实验方法:(科学探究七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四、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将白纸对折,画出玻璃板的位置。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放好玻璃板,注意将物体所在的玻璃板一面对齐所画的线上。 3、把物体放在玻璃板前某个位置。观察像的正倒。再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绕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观察像的虚实。 4、将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放到玻璃板后不停移动,直至和像重合,观察物像的大小关系。 5、在物体与像的同一位置用笔做上记号。再重复实验两次。并且观察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影响像的大小。 6、取下物体和玻璃板,用笔连接每次实验中物与像的记号,观察物象连线与玻璃板的位置关系。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注意估读)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以上数据记在表格中。 7、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规律,交流讨论。 五、总结规律: 平面镜成、的像;物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 六、交流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镜子? 2、实验中玻璃板应如何放置?如何验证是否放好? 3、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 实验中用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是为了比较物象的; 4、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如何变化? 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5、像的移动速度与物体的移动速度谁快谁慢? 6、若将实验中的白纸换成带有小方格的纸有什么好处? 7、本实验用三角方块代替蜡烛有何优点和缺点? 七、你对本次实验还有什么疑惑或改进方法?

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题练习题: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1.(2019重庆B卷,1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______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 ;移去蜡烛B.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__(选填"虚“或“实”)像。 2.(2019 青岛,1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如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蜡烛向镜面靠近,所成像的大小。 3.(2019长春,2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2019呼和浩特,1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进一步实验与分断,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__;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m处移动至3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______________m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5.(2019江西,27)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 1. (2019随州,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 (2019绍兴,7)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以下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3. (2019 攀枝花,4)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的反射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 D .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A. 甲: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 素 C. 丙: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 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 素 D. 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4. (2019山西,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 D .形影不离 5. (2019鸡西,20)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m ,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 大” 、 “变小”或“不变“)。 6. (2019扬州,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 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______ 来代替平面镜; 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__________ 。 (2019淮安,12)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 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造成光污染。 7. (2019年郴州,19)小明身高 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镜中像的高度为m。 8. (2019襄阳,2)在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影子 B. 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 C. 池里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案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MN为平面镜,在图1中正确画出反射光线。 2. 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 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 面夹角的度数。 4. 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两束反射光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5.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7. 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在平面镜前的物体 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0. 如图所示,发光点S置于平面镜MN前,想一想人要看到S的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你能画出人可以看到S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范围吗 11. 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12.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镜面向下且足够大),放置于地面上方并与地面平行。P为不透光的长方形物体,S为点光源。试画图作出P右侧能被S照亮的范围。 15.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16.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S′ 17.小宇同学家的阁楼上有一个小型物理实验室,如图3所示.但他每天做光学实验时感到很麻烦,因为需要跑到有天窗的一间才能做实验.你能否帮他将阳光引到实验室,并使阳光垂直射到实验台上?请画出一条光线的光路图,画好法线,用箭头标出光线的方向. 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制作的昆虫观察箱.请你画出她通过平面镜观察昆虫下部的光路图(可取昆虫下部的 任何一点作图) 1. 2. 3. 4. 6.7. 8.9. 10.11. 12. 被不透明物体P挡住的从点光源S射出的光线射不到平面镜上,不可能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P右侧的地面;从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反射光线被物体P挡住,也不可能照亮P右侧的地面。只有那些射向S右上方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并且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不被物体P挡住,才能照亮P右侧的地面。为了准确地确定这个范围,可以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确定S的像点S”。照亮P右侧地面的光就如同从S”出发一样。从S”画一条刚好不被P挡住的平面镜入射光线,其反射光线S”Q是被照亮范围的最右端,从S”画一条刚好不被P挡住的平面镜反射光线S”R是被照亮范围的最左端,因此R、Q之间为照亮的范围。 19. 先作出电光源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SO作出入射光线,沿OP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练习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 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 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 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 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 (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如何改进?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平面镜成像实验训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1)不用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做实验,是因为玻璃板既能光,又 能光。 (2)为了更清楚的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所成的像,实验应在较 (填“亮”或 “暗”)的环境中进行。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 (5)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 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 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 3、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 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 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 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 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 (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5、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7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6、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 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含答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 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像的大小不变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8.如图8-6所示,小华家的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 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9.如图8-7所示,眼睛处在平面镜前的E点处,眼睛 不能看到的是() A.A点的像 B.B点的像 C.C点的像 D.D点的像 二.填空题 1.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2.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三.实验题 1.照如图8-9所示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 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测量如下 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平面镜成像实验题

平面镜成像 1.(5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块 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在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 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所成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采用了替代的方法,用替代点燃的蜡烛的像。实验时观察到两者能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 (大小、不能、虚像、另一支相同的蜡烛、像与物大小) 2.(5分)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1)二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蜡烛与桌面不垂直); (3)用手电筒照亮跳棋。 3.(5分)如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答:。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答:。理由是: 。 (4)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 4.(5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 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 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实验中: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的像A′; 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B与A′重合,即B 看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的位置就是像A′的位置。 ——等大

探究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 3 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看不到A的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的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看光屏,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是薄玻璃?选择较薄的玻璃;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带答案)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 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 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21∶10 B.10∶21 C.10∶51 D.15∶01 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 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 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 17.如图8-5所示,树上P点停着一只乌鸦,而地上有几个小虫,那么,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它飞的路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为它设计一条飞行线路,在图中作出示意图,你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