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企业技术负责人培训教材(2015更新)

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企业技术负责人培训教材(2015更新)

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企业技术负责人培训教材(2015更新)
信息技术设备、音视频设备企业技术负责人培训教材(2015更新)

内部资料

信息技术设备

音视频设备

CCC认证企业技术负责人培训教材

2015年9月

目录

第1章信息技术设备的CCC认证 (1)

1.1CCC认证简介 (1)

1.2产品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2)

1.3证书管理要求 (7)

1.4标志使用要求 (11)

1.5认证技术负责人的要求及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变更要求 (12)

第2章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概述 (14)

2.1概述 (14)

2.2适用的范围 (14)

2.3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 (17)

2.4术语和定义 (21)

第3章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 (24)

3.1标记和说明 (24)

3.2电源接口 (27)

3.3电击和能量危险的防护 (27)

3.4SELV电路 (32)

3.5TNV电路和与通信网络的连接 (32)

3.6限流电路 (42)

3.7受限制电源 (43)

3.8保护和连接保护措施的测试要求 (45)

3.9电气绝缘 (47)

3.10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47)

3.11布线、连接和供电 (50)

3.12结构要求 (51)

3.13电池要求 (55)

3.14发热要求 (56)

3.15外壳的防火 (60)

3.16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 (63)

3.17抗电强度 (66)

3.18故障试验 (68)

第4章音视频设备产品标准概述 (70)

2.1标准概述 (70)

2.2适用范围 (70)

2.3安全和设计原则 (74)

2.4术语和定义 (74)

第5章音视频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 (77)

3.1标志和说明书§5 (77)

3.2辐射危险§6 (79)

3.3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发热§7 (82)

3.4防触电的结构要求§8 (84)

3.5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触电危险§9 (85)

3.6绝缘要求§10 (93)

3.7故障条件§11 (97)

3.9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13 (102)

3.10电池§14 (107)

3.11保护接地§15.2 (109)

3.12直插式设备§15.4 (109)

3.13稳定性和机械危险§19 (112)

3.14防火§20 (114)

3.15外壳防护等级 (115)

第6章关健元部件和材料安全要求 (120)

6.1关键元部件和材料的描述: (120)

附表一 (122)

附表二............................................................................ - 129 -

第1章信息技术设备的CCC认证

1.1 CCC认证简介

1.1.1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体制介绍

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由质检总局领导,认监委统一管理,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督管理机构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

(1)制定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规章和制度;

(2)审核、批准,并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

根据国务院授权,主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主要职能包括:

(1)拟定、调整并与AQSIQ联合发布《目录》;

(2)制定和发布与《目录》中产品相关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实施规则》),确定《目录》中产品认证适用的认证模式;指导处理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中的重大事宜;

(3)制定和发布认证标志,规定认证证书的式样和格式;

(4)指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检查机构和认证标志发放机构;

(5)公布获证产品及其企业名录;

(6)指导各地质检行政部门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7)受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投诉、申诉,组织查处重大认证违法行为。

3)各地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简称各地质检行政部门)

根据CNCA的指导和安排,各地质检行政部门开展以下监督查处工作:

(1)对所辖地区《目录》中产品实施监督。监督的重点为:未获得认证或未加施认证标志的产品;假冒、伪造认证标志的产品以及消费者投诉的产品;严禁未获得认证的《目录》中产品进入本辖区;

(2)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视具体违法情况,对违反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产品的生产者、经销商、进口商,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罚则予以处理;

(3)对于监督检查和查处过程中发现的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检查机构和认证人员违规或违法行为报CNCA,由CNCA全权负责查处,各地质检行政部门给予配合,涉及经济处罚的根据CNCA委托,由相应的省级质检行政部门执行。

(4) 受理、审批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申请。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机构

1)指定的认证机构

(1)在认监委指定的工作范围内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展认证工作;

(2)对获得认证的产品,颁发认证证书;

(3)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跟踪检查;

(4)受理有关的认证投诉、申诉工作;

(5)依法暂停、注销和撤消认证证书;

(6)对认证机构的派出机构和签约的检查机构、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审核监督;

(7)保证认证结果的准确,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指定的检查机构

(1)在认监委指定的工作范围内,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展检查工作;

(2)与指定认证机构签署执行检查工作的相关协议,在规定的权限内,对出具的检查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指定的检测机构

(1)在认监委指定的工作范围内,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展检测工作;

(2)与指定认证机构签署执行检测工作的相关协议,在规定的权限内,对出具的检测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指定的标志发放管理机构(CCC认证标志发放管理中心)

(1)发放和管理认监委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的“CCC”标志;

(2)受认监委的委托,对于特殊式样的“CCC”标志以及认证证书持有者自行印刷、模压等方式使用认证标志的设计方案进行核准和管理。

1.2 产品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的典型模式通常包括认证申请、受理申请、产品的初次检测(型式试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初次检查、综合评定、发证、产品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监督等环节。典型的产品认证程序主要环节及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行工厂检查;有些产品不进行工厂初始检查,采取的认证模式为型式试验+符合性声明+获证后监督;有些产品采取的认证模式为产品抽样检测+产品一致性审查+获证后监督。

1.2.1 认证申请

申请单元划分:

1.2.1.1.1 原则上按产品类别、型号、规格、工作原理、安全结构等的不同划分申请单元。同一申请单元内有多个型号时,应对同一单元内所有型号做出确切描述。

1.2.1.1.2 原则上按申请单元申请认证。同一生产者(制造商)、同一产品型号,不同生产场地生产的产品应作为不同的申请单元,但不同生产场地生产的相同产品只做一次型式试验,其他生产场地的产品需送样核查,并出具报告。同一生产场地,不同生产者(制造商)生产的相同产品,应作为不同的申请单元,必要时送样,进行一致性核查,并出具报告。

1.2.2 申请文件

申请认证应提交正式申请,并根据需要随附以下文件:

1)产品总装图、电气原理图、线路图等;

2)关键元器件和/或主要原材料清单;

3)同一申请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之间的差异说明;

4)认证技术负责人的任命书及认证机构考核认定证明等材料;

5)其他需要的文件。

1.2.3 型式试验

1.2.3.1 型式试验的送样

1.2.3.1.1 型式试验的送样原则

型式试验送样应从认证申请单元中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型式试验。根据需要,申请单元覆盖的其他产品需送样做补充差异试验。申请整机认证时,整机内的关键安全元器件应按对应要求单独送样进行检测。若关键安全元器件已获得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国家认监委规定的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可免于单独送样检测,但仍需满足整机检测标准的要求。申请整机认证时,申请单元内非代表性样品型号的电磁兼容关键件与代表性样品型号不一致时,送样原则见实施规则的要求。

1.2.3.1.2 送样数量

型式试验的样品由认证委托人负责按认证机构的要求选送。认证委托人对选送样品负责。整机产品的送样数量见实施规则的规定。随整机检测的元器件的送样数量见实施规则的规定。

1.2.3.1.3 型式试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型式试验后,应以适当方式处置试验样品和/或相关资料。

1.2.3.2 型式试验的检测标准、项目及方法

1.2.3.2.1 检测标准

认证检测依据的标准见实施规则的规定,检测时应采用标准的现行有效版本(国家认监委另有规定的除外)。

1.2.3.2.2 检测项目

1)安全检测项目

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认证的安全型式试验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包括产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全部适用项目。产品的安全检测项目原则为GB4943规定的全部适用项目。

2)电磁兼容检测项目(有规定要求时)

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认证的电磁兼容试验的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包括电磁兼容标准规定的全部适用项目。产品的电磁兼容检测项目原则为GB9254和GB17625.1规定的全部适用项目。

1.2.3.2.3 检测方法

依据标准规定的和/或引用的方法和/或标准进行检测。

1.2.3.3 型式试验报告

型式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型式试验项目部分不合格时,允许认证委托人进行整改;整改应在认证机构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视为认证委托人放弃申请;认证委托人也可主动终止申请。

认证机构按照规定的内容组织制定统一的《型式试验报告》格式。《型式试验报告》内容应准确、清晰、完整,并包含对申请单元内所有产品和认证相关信息的描述。

认证机构/实验室应及时向认证委托人提供《型式试验报告》,认证委托人应保证在其生产企业内能获得完整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

1.2.4 初始工厂检查

1.2.4.1 检查内容

工厂检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1.2.4.1.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按照确保产品一致性、促进认证结果持续有效的原则,由认证机构针对工厂的“职责和资源,文件和记录,采购和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例行和确认检验,检验试验仪器设备,不合格品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包装、搬运和储存”等内容制定相应产品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实施细则,报国家认监委备案后公布实施。此外,还应按照《信息技术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见实施规则附件3)进行核查。

1.2.4.1.2 产品一致性检查

工厂检查时,应在生产现场对申请认证的产品按照每个生产者(制造商)、每种产品至少抽取一件样品进行一致性检查,产品一致性检查内容包括目证试验和核实以下内容:

1)认证产品的铭牌和包装箱上所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以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制造商)、生产企业的信息应与型式试验报告上所标明的一致;

2)认证产品的结构(主要为涉及安全与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测试时的样机一致;

3)直插式AC适配器的插头尺寸应符合GB1002要求的结构形状。

4)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部件和材料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所确认的一致。

目证试验时,安全性能按GB4943标准中型式试验的试验要求至少进行下列适用试验:Ⅰ类设备耐压试验接地电阻

Ⅱ类设备耐压试验

对电磁兼容性能可采取现场目证试验,也可核查确认检验记录。

1.2.4.1.3 检查范围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所有加工场所。

1.2.4.2 检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型式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初始工厂检查。根据需要,型式试验和工厂检查也可以同时进行。工厂检查原则上应在型式试验结束后一年内完成,否则应重新进行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时,工厂应生产申请认证范围内的产品。

工厂检查时间根据所申请认证产品的单元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和分布,一般为1至4 个人日。

1.2.4.3 检查结论

检查组向认证机构报告检查结论。工厂检查存在不符合项时,工厂应在认证机构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认证机构(检查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按工厂检查结论不合格处理。

1.2.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1.2.4.4.1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对型式试验结论、工厂检查结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后,颁发认证证书。

1.2.4.4.2 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指自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时止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其中包括型式试验时间、工厂检查时间及工厂检查后提交报告时间、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证书制作时间。

型式试验时间一般为整机30个工作日(因检测项目不合格,企业进行整改和复试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当安全关键元部件和材料需要单独检测时,按安全关键元部件和材料所需的最长检测时间计算(从收到样品和检测费用起计算)。

工厂检查后提交报告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以检查员完成现场检查,收到生产企业递交的符合要求的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之日起计算。

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

1.2.4.4.3 认证终止

当产品型式试验或工厂检查结果评价不合格时,认证机构应做出不合格决定,终止认证。

1.2.5 获证后的监督

1.2.5.1 获证后监督的内容

获证后的监督包括年度跟踪检查,以及认证机构对其认证的产品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

1.2.5.2 年度跟踪检查

认证机构在进行常规年度跟踪检查时,应优先安排在企业的生产季度内进行,并应优先采用不预先通知被检查方的方式进行检查。

特殊跟踪检查原则上采取不预先通知被检查方的方式进行检查。

同一生产场地、不同生产者(制造商),应分别接受跟踪检查。

认证委托人应在规定的周期内接受跟踪检查,否则按不能接受跟踪检查处理。

1.2.5.2.1 年度跟踪检查的频次

一般情况下,从初始工厂检查起,每12个月内至少进行一次跟踪检查。

认证机构应根据获证产品的安全等级、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产品生产企业的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情况等因素,对获证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进行跟踪检查的分类管理,确定合理的跟踪检查频次。

1.2.5.2.2 年度跟踪检查的内容

年度跟踪检查包括工厂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的复查和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必要时抽取样品送实验室检测,见4.6.3。

认证机构根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工厂进行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获证产品一致性检查的内容与工厂初始检查时的产品一致性检查内容基本相同。

此外,还应按照《信息技术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见附件3)进行核查,以及检查“CCC”标志和认证证书的使用情况。

1.2.5.2.3 年度跟踪检查的抽样检测

需要时,由认证机构组织实施抽样检测,抽样检测的样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市场/企业销售网点现场、生产线末端、仓库等场所随机抽取。同种产品抽样检测的数量为1台。

抽样检测由认证机构指定的实验室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认证型式试验检测项目均可作为抽样检测项目,认证机构可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情况,以及其对产品安全性或电磁兼容性的影响程度进行部分或全部项目的检测。

1.2.5.2.4 年度跟踪检查结论

检查组向认证机构报告跟踪检查结论。跟踪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检查组直接向认证机构报告不合格结论;发现不符合项的,工厂应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认证机构(检查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未能按期完成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按跟踪检查结论不合格处理。1.2.5.2.5 年度跟踪检查结果的评价

年度跟踪检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不合格的,按照5.3规定执行。

1.2.5.3 认证机构的跟踪调查

认证机构应根据《认证认可条例》的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并根据跟踪调查的结果对认证证书的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

1.2.5.4 获证后监督检查结果的评价

年度跟踪检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不合格的,按照实施规则的5.3规定执行。

1.3 证书管理要求

1.3.1 认证证书的保持

1.3.1.1 证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设备实施规则覆盖产品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内,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组织的获证后监督获得保持。对拒绝监督的工厂,认证机构应撤销其持有的认证证书。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使用的,认证委托人应当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90天内申请办理。

1.3.1.2 认证产品的变更

1.3.1.

2.1 变更申请

获证后的产品,如果其产品中属于实施规则附件2所列明的元器件的制造商、生产厂、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等,或涉及整机安全/电磁兼容的设计、电气结构等发生变更,以及认证证书的相关信息、标准等发生变化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批准/备案的申请。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变更应符合实施规则附件2所规定的变更要求,以及认证机构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技术负责人的相关要求。

1.3.1.

2.2 变更的评价和批准

认证机构根据变更的内容和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可以变更或需送样品进行测试,如需送样试验,测试合格后方能批准变更。原则上,应以最初进行全项型式试验的主检型号产品为变更评价的基础。

1.3.2 认证产品的扩展

1.3.

2.1 扩展程序

认证委托人需要扩展已经获得认证产品单元覆盖范围时,应从认证申请开始办理手续。认

证机构应核查扩展产品与原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确认原认证结果对扩展产品的有效性。需要时,针对差异做补充检测或检查。确认合格后,可根据认证委托人的要求单独颁发认证证书或换发认证证书。原则上,应以最初进行全项型式试验的主检型号产品为扩展的基础。

1.3.

2.2 样品要求

认证委托人应先提供扩展产品的有关技术资料,需要送样时,应按实施规则4.2的要求选送样品进行核查。必要时,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报认证机构核查。

1.3.3 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撤销

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撤销依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实施规则》及认证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1.3.3.1认证证书的注销

1.3.3.1.1 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

(1)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认证委托人未申请延期使用的;

(2)认证委托人/生产厂由于企业破产、倒闭、解散、生产结构调整等原因致使获证产品不再生产,认证委托人主动放弃保持认证证书的;

(3)获证产品型号已列入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产品目录的;

(4)认证委托人申请注销的;

(5)其他应当注销认证证书的情形。

1.3.3.1.2 认证证书注销的有关规定

(1)自认证证书注销之日起,不得继续出厂、进口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已经出厂、进口的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可以继续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2)认证证书被注销后,不能以任何理由予以恢复,认证委托人可以向认证机构重新申请认证。被注销认证证书对应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不再有效。

1.3.3.2认证证书的暂停

1.3.3.

2.1 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认证证书:

(1)认证委托人/相关方(包括生产者、销售者、进口商、生产厂,下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级或省级监督抽查结果证明产品存在不合格,但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2)认证产品适用的认证依据或者认证实施规则换版或变更,认证委托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履行变更程序,或产品未符合变更要求的;

(3)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认证委托人违反CCC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包括产品抽样检测不合格、工厂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一致性存在问题等)或认证机构相关要求,但通过整改可以达到认证要求的;

(4)认证委托人/相关方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视情节需要开展调查的;

(5)认证委托人/相关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或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接受国家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未事先通知的监督检查或监督抽样检测的;

(6)认证委托人/相关方不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依据CCC认证实施规则在市场或销售场所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的;

(7)认证证书的信息(如申请人/生产者/生产厂的名称或地址,获证产品型号或规格等)发生变更或有证据表明生产厂的组织结构、质量保证体系发生重大变化,认证委托人未向认证机构申请变更批准或备案的;

(8)由于生产的季节性、按订单生产等原因,认证委托人申请暂停认证证书的;

(9)其他应当暂停认证证书的情形。

1.3.3.

2.2 认证证书暂停的有关规定

(1)认证证书暂停期间应视为无效,暂停期间内不得出厂、进口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对于已经出厂、进口的认证证书覆盖产品,认证机构须根据证书暂停原因评价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质检部门进行通报或采取相应措施。

(2)由于生产的季节性、按订单生产等可接受的原因,由认证委托人提出暂停认证证书的,认证证书暂停期限最长为12个月,且需至少提前1个月提出申请。除此情形外,由于上述3.3.2.1条其他原因暂停认证证书的,证书暂停期限最长为3个月。暂停时间自认证机构签发暂停通知书之日算起。

1.3.3.3暂停认证证书的恢复

1.3.3.3.1 对由于3.3.

2.1条款各情形被暂停的认证证书,认证机构须向认证委托人告知证书暂停的原因、期限,并根据暂停原因明确恢复证书的相关要求。

1.3.3.3.2 认证委托人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限内,可向认证机构提出恢复申请。

认证委托人根据认证机构相关规定通过整改并符合相关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恢复其认证证书。

1.3.3.4认证证书的撤销

1.3.3.4.1 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撤销认证证书:

(1)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限届满,认证委托人未提出认证证书恢复申请、未采取整改措施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2)获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规格和型号,以及涉及整机安全或者电磁兼容的设计、结构、工艺及重要材料/原材料生产企业等发生变更,导致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3)认证机构的跟踪检查结果证明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存在严重缺陷的;

(4)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样品,获证产品与型式实验样品不一致的;

(5)认证委托人/相关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级或省级监督抽查结果证明产品出现严重缺陷、产品安全检测项目不合格或一致性存在严重问题的;

(6)获证产品出现缺陷而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

(7)对由于3.3.2.1(5)、(6)条款被暂停认证证书后,仍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监督抽样检测,或仍不配合在市场或销售场所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的;

(8)认证委托人/相关方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认证证书、认证标志,情节严重的;

(9)弄虚作假,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认证证书,或存在其他直接影响认证结果有效性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10)其他应撤销认证证书的情形。

1.3.3.4.2 认证证书撤销的有关事项

(1)自认证证书撤销之日起,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认证机构须根据证书撤销原因评价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质检部门进行通报或采取相应措施。

(2)认证证书被撤销后,不能以任何理由恢复。经过整改后,认证委托人可以向认证机构重新申请认证。对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产品,相应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不再有效。任何认证机构在6个月内不得受理该产品的认证委托。

认证机构受理持有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的认证申请时,要制定严格的审核程序,认真确认申请认证的产品是否已被撤销认证证书,相应的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是否有效。

1.3.3.5信息沟通

认证机构应在做出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认证证书当日以适当方式通知证书持有人,并在认证证书被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正式通知认证证书持有人,告知其原因及下一步要采取的必要措施,并以适当方式保留认证证书持有人已获知该信息的记录。认证机构及在认证证书被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之后,须按照国家认监委CCC认证信息数据上报工作的要求,及时报送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机构。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应及时对外公布有关信息,以使各关注方(如地方执法部门、销售者、消费者等)能有效获得有关认证证书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信息(包括变化的时间、原因、期限等)。认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执法(稽查)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合作,及时收集监管执法、各级专项监督

抽查、相关方投诉、媒体曝光及其他市场或行业监管部门的违法信息,对涉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认证机构应协助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并按相应规定对相关认证证书采取暂停、撤销等后续处理措施。

1.3.3.6其他事项

1.3.3.6.1 认证机构应当制定严格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流程,保证与认证证书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有关的活动在受控的条件下正确实施。

1.3.3.6.2 认证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本规则的要求,不得擅自放宽条件。

1.3.3.6.3 认证委托人如对认证证书的注销、暂停(含恢复)、撤销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认监委或相关认证机构提出申诉。

1.4 标志使用要求

1.4.1 基本要求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属于国家专有认证标志。《目录》内产品获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后,认证标志是准许其出厂销售、进口和使用的证明标识。

基本图案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CC”,也可称为“3C”标志),如下图所示。

认证标志基本图案

(1)认证种类标注

认证标志基本图案的右部印制认证种类标注,“S”代表安全认证,“S&E”代表安全和电磁兼容认证,“EMC”代表电磁兼容认证,“F”代表消防认证。

(2)认证标志的式样

认证标志分标准式样和特殊式样,特殊式样使用在特殊产品上。如,电线电缆产品可使用“中国强制认证”标志的特殊式样:“中国强制认证”的英文缩写“CCC”字样。

(3)认证标志的规格

认证标志的规格分为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和非标准规格认证标志。

标准规格认证标志有五种,获证企业可根据获证产品的具体特点选用。

非标准规格认证标志的规格与标准规格的规定不同,但必须与标准规格认证标志的尺寸成线性比例。

(4)认证标志的颜色

认监委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认证标志(以下简称标准规格认证标志)的颜色为白色底版、黑色图案,外加防伪功能;如果采用印刷、模压、模制、丝印、喷漆、蚀刻、雕刻、烙印、打

戳等方式(以上各种方式在以下统称印刷、模压,一般是非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在产品或产品

铭牌上加施认证标志,则其底版和图案颜色可根据产品外观或铭牌总体设计情况合理选用。

(5)认证标志的使用

获证产品使用认证标志的方式可以根据产品特点按以下规定选取:标准规格认证标志,必须加施在获得认证产品外体规定的位置上;印刷、模压认证标志的,该认证标志应当被印刷、

模压在铭牌或产品外体的明显位置上;在获证产品的本体上不能加施认证标志的,其认证标志

必须加施在产品的最小包装上及随附文件中;获得认证的特殊产品不能按以上各款规定加施认

证标志的,必须在产品本体上印刷或者模压“中国强制认证”标志的特殊式样。获得认证的产品

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加施认证标志。在境外生产、并获得认证的产品必须在进口前加施认证标

志;在境内生产、并获得认证的产品必须在出厂前加施认证标志。

(6)认证标志的监督管理

认监委对认证标志的制作、发放和使用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各地质检行政部门根据职责,负责对所辖地区认证标志的使用实施监督;指定认证机构对其发证产品的认证标志的使用实施

监督;受委托的国外检查机构按委托要求,对获证产品使用认证标志的情况实施监督。

1.4.2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当认证仅涉及安全时,采用“S”认证标志:

当认证既涉及安全,又涉及电磁兼容时,采用“S&E”认证标志:

1.4.3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实施规则覆盖的产品不允许加施任何形式的变形认证标志。

1.4.4 加施方式

可以采用国家认监委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标志(标签)、模制式、铭牌印刷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1.4.5 标志位置

应在产品本体明显位置上加施认证标志。对于空调器等分体类产品应在主体机和分体机上分别加施认证标志。

技术负责人的要求及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变更要求

认证技术负责人由生产者(制造商)(若为ODM生产,则由生产企业)任命/授权,并经认证机构考核认定;认证技术负责人应具有独立行使其职能的权力及能力;认证技术负责人不

得兼任其它生产者(制造商)(若为ODM生产,则不得兼任其它生产企业)的认证技术负责

人;认证技术负责人变更时,生产者(制造商)/生产企业应报认证机构并重新申请考核认定。

1.5.1 认证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1)负责企业内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元部件和材料的变更备案审核;负责按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及时向认证机构申请变更批准/备案,确保备案信息准确;

(2)负责填写变更备案记录,并在证书有效期内保存变更批准/备案记录;

(3)负责生产企业及其获证产品的一致性;

(4)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的变更应由认证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保存变更记录。

1.5.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见实施规则附件2的表一、表二。

1.5.

2.1、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以下简称关键元器件)分类的定义

A类元器件:关键元器件变更时,整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必须经过整机或关键元器件标准中相关项目所规定的试验确认。

B类元器件:关键元器件变更时,在满足简化流程的前提下,整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仅需通过资料确认/技术判断。

关键元器件的分类见表一、表二。

1.5.

2.2、关键元器件的变更

1.5.

2.2.1 A类元器件的变更

A类元器件的变更应经过认证机构的批准。

1.5.

2.2.2 B类元器件的变更

B类关键件的变更,符合实施规则附件2第三部分规定的条件时,可适用简化流程;否则应经过认证机构的批准。

简化流程是指变更关键元器件时,仅需向认证机构报备的流程。

1.5.

2.2.3 适用简化流程条件为:

1)变更的关键元器件属于B类;

2)对于B类安全关键件,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国家认监委规定的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目录的,应获得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国家认监委规定的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其他B类安全关键件应提供认证机构认可的自愿性认证证书/符合相应标准(见表一)的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且变更内容仅涉及型号、生产企业、制造商,不涉及技术参数(如规格/额定值、燃烧等级等)、外形、材料、及安装尺寸、安装方式和工艺的变更。

对于B类电磁兼容关键件,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应获得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含相关电磁兼容性能认证),其他B类电磁兼容关键件的控制参数发生变更时,应提供符合相应标准检测项目(见表二)要求的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电磁兼容检测报告。

3)有生产者(制造商)任命/授权,并经认证机构考核认定的认证技术负责人;

4)生产者(制造商)具有良好的信誉。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B类元器件变更时须经认证机构批准。

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元器件的变更应由生产者(制造商)的认证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保存变更记录。

适用简化流程的B类元器件变更时,误报、漏报视为变更无效,并视同擅自变更关键元器件。认证机构一经发现违规变更的情况,应视情节严重程度依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实施规则》及认证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提供虚假变更信息的视为擅自变更关键元器件,认证机构应撤销其认证证书。

第2章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概述

2.1 概述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的现行国家标准是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它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EC60950-1:2005-2第二版《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而制定的。

2.2 适用的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网电源供电的或电池供电的、额定电压不超过600V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和与之相关的设备。

目前3C认证中信息技术设备的范围界定和描述:

3C认证中电信终端设备的范围界定和描述如下:

2.3 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

应用安全标准的目的在于避免由于下列危险所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电击;

—与能量有关的危险;

—着火;

—与热有关的危险;

—机械危险;

—辐射;

—化学危险。

1) 电击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简报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简报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一年中,在教研室和教育信息中心的领导和关心下,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年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和交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出勤记录、活动纪要。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体会,说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用理论指导教学,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1)本学期继续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练兵课为主,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为了做好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在本校进行了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推荐一位教师参加,比赛内容主要是评课、说课、软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并同时请专家、教师共同评比,最后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比赛。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分别参加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学设计论文18篇,选出7篇优秀教学设计论文送市参赛。同时在今年12月19日组织教师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共有五名教师的论文获奖。 (4)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途径的研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参加《信息科技》和社《中小学生学电脑》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5)为了做好参加“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赶制课件,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比赛期间,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比赛点,安装课件,调试服务器,尽最大限度的排除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参赛的四堂课都能顺利的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6)以科研为先导,积极鼓励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参于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形态研究》的研究,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大量的教学软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以web形式展示在“教育信息网”上。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完整版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现代企业中机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机械设备管理的概述 设备管理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管理,合理地选择设备,正确地使用设备,精心保养、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机械设备管理的条件 一个工业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对机械设备的加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订立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是管理设备的前提条件。 1.3加强设备管理与效益的关系

1.3.1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企业使用设备情况来看,加强设备管理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1.3.2 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1.3.3 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减小设备的维修率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基础上,设备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设备之间的磨损次数,来更好地管理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2.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的基础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管、用、修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操作工人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设备的保养是设备运行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说:“机器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doc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1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时间累计。 (6)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7)历年设备缺陷及设备事故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基础建设、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3.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设备维修车间应健全全厂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成熟,采用分层结构和分块开发方式,灵活、稳定、实用,设备管理系统架构能满足企业客户设备管理需求以及需求变化,易于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调试与升级,是真正随需而变的架构模式。设备管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实现得益于先进的三维技术架构模式,将设备管理系统架构内容划分为即专业设备管理、设备知识管理和业务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1.专业设备管理主要包含对各种动态、静态的设备、仪表、动力设备、能源、信息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的管理。 2.设备知识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知识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运行绩效管理等内容。 3.业务管理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前期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故障管理、检修管理、条件管理、巡检点管理等等。 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设备管理系统构架,主要有六层结构,包括访问层,表现层,业务层,服务层,系统层和数据中心。 访问层:提供用户访问系统的接口和方式,B/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

可以通过HTTP协议进行访问;C/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由服务器承载相应的各种服务,不同的客户通过服务器使用、共享服务,以及用户的信息交互。表现层:表现层主要定义系统的具体展现方式,以实现系统的数据采集、录入、计划、运行、故障管理、检修等设备管理操作。为了使系统更加灵活,方便客户操作,乾元坤和在表现层定义了用户界面、界面处理两类组件,分别应用于输入、输出及验证各种设备信息数据,协调界面与商业逻辑。 表现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层,提供和用户交互,将用户的行为输入转化为系统操作,进入后台逻辑。即当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在进行设备管理工作时,系统会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存储,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 业务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业务管理功能层,也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和主体应用层,定义了包括具体的系统操作逻辑、操作流程等。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计划管理、设备发放调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使用运行监控管理、设备清理维护、设备维修管理、报废等功能。系统业务层的职责就在于按照实际需求和流程,实现一系列的完整的设备管理。 服务层:主要负责定义和执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服务管理标准,实现对权限、搜索、分析、业务流转等功能深度挖掘。

数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数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摘要:数控设备管理与维修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较广的机电知识,善于思考学习,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数控设备管理要注意设备管理机构的健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等几个方面,更需要操作者的正确使用和日常检查,维修人员的巡回检查。机床需要维修时,应采用数控系统的自诊断功能和P LC的逻辑查找,并要与操作员沟通。 关键字:数控机床管理维修 数控设备体现了当前世界机床技术进步的方向,是衡量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柔性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核心作用。由于数控机床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因此,其设备与维护更是不容忽视。一、数控设备管理与维修对人员的要求 数控机床是一种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等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控制系统复杂、价格昂贵,因此它对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素质方面提出了比普通设备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较广的机电知识 由于数控机床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于一体的先进设备,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管理与维修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数控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人员应该有很高的素质,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原理、数控技术、p lc技术、自控技术、拖动原理、液压技术等,还要掌握机械加工常识和数控装置的简单编程。2.善于思考学习 数控机床的结构复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紧密,故障涉及面广。数控机床的管理维修人员应“多动脑,慎动手”,不仅要注重分析与积累,还应当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数控机床,尤其是数控系统,其说明书内容通常都较多,有操作、编程、连接、安装调试、维修手册、功能说明、plc编程等。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资料绝非一日之功,根据实际需要,精读某些与维修有关的重点章节,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详略得当切忌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模具企业采

设备管理技术员岗位职责

编号:SY-GW-03230 ( 岗位职责)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设备管理技术员岗位职责 Responsibilities of post technician

设备管理技术员岗位职责 备注:持证上岗,主动组织排查各类有关安全隐患,并制定合理方案或填写排查记录。研究本部门主要安全问题,在思想上统一安全责任,认真研究落实公司各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确保本部门顺利实行安全生产工作。 1)在室主任领导下,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条例和规定,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2)负责全段机械动力设备的综合管理和除大机、检测设备以外设备的管理工作并负责“1152—11-1”机械动力设备运用维修科目的成本支出。根据分局设备大检查的要求,按铁道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评选标准进行管理。 3)负责机械动力设备的前期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台帐,卡片及设备档案,熟悉设备的性能、原理、技术标准和检修方法。4)做好购置和自制设备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5)掌握设备的数量、动态、技术状况、使用和安全情况。按时完成各项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收集数据,填入设备档案,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填报设备报表。

6)搞好设备的管、用、养、修工作,采用多种维修方式,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设备完好率。 7)负责组织设备大检查、春检、秋检和设备质量鉴定工作,收集资料,统一上报。开展红旗设备评比,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8)按时编制提报设备购置、大修、更新、改造计划和设备检修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9)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10)做好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技术业务培训的讲课工作。 11)掌握设备事故和故障情况,参加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及资料存档工作,呈报有关报告。 12)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检修工艺。 13)按时提报或审核材料计划,到料验收。 14)负责附属车辆的检修工作,及时联系安排各种修程,负责“1112”附属车辆检修费用的科目支出。 15)负责“1152—6”短途运输成本科目的支出。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成熟,采用分层结构和分块开发方式,灵活、稳定、实用,设备管理系统架构能满足企业客户设备管理需求以及需求变化,易于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调试与升级,是真正随需而变的架构模式。设备管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实现得益于先进的三维技术架构模式,将设备管理系统架构内容划分为即专业设备管理、设备知识管理和业务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架构: 1.专业设备管理主要包含对各种动态、静态的设备、仪表、动力设备、能源、信息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的管理。 2.设备知识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知识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运行绩效管理等内容。 3.业务管理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前期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故障管理、检修管理、条件管理、巡检点管理等等。 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设备管理系统构架,主要有六层结构,包括访问层,表现层,业务层,服务层,系统层和数据中心。 访问层:提供用户访问系统的接口和方式,B/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通过HTTP协议进行访问;C/S构架的设备管理系统由服务器承载相应的各种服务,不同的客户通过服务器使用、共享服务,以及用户的信息交互。表现层:表现层主要定义系统的具体展现方式,以实现系统的数据采集、录入、计划、运行、故障管理、检修等设备管理操作。为了使系统更加灵活,方便客户操作,乾元坤和在表现层定义了用户界面、界面

处理两类组件,分别应用于输入、输出及验证各种设备信息数据,协调界面与商业逻辑。 表现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层,提供和用户交互,将用户的行为输入转化为系统操作,进入后台逻辑。即当设备管理系统的用户在进行设备管理工作时,系统会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存储,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 业务层:即设备管理系统的业务管理功能层,也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和主体应用层,定义了包括具体的系统操作逻辑、操作流程等。主要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计划管理、设备发放调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使用运行监控管理、设备清理维护、设备维修管理、报废等功能。系统业务层的职责就在于按照实际需求和流程,实现一系列的完整的设备管理。 服务层:主要负责定义和执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服务管理标准,实现对权限、搜索、分析、业务流转等功能深度挖掘。 系统层:基于J2EE技术设计设备管理软件运行的服务环境。 数据中心:对各种设备数据按照类型、环节、先后进行封装,通过各种封装技术和标准的数据传输接口,方便地实现对各种数据来源的插入、删除、修改、查找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班简报第2期

小学信息技术班级 简报 第2期 主编:高云 2014年02月15日 卷首语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培训项目”是由中央本级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直接组织实施面向各省(区、市)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

范性项目。项目将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该项目是在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2010年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的。在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该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 “物流IT而改变”—用在现代物流发展特征上可谓十分贴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尤其是互联网络技术的推动,更使物流信息化及其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受到空前的重视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一、物流信息技术构成 从构成要素上看,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4个层次: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 )、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应用现状 在国内,各种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应用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的热门环节是配送中心,其特点是每天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如北京市医药总公司配送中心,其拣选货架(盘)上配有可视的分拣提示设备,这种分拣货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连,动态地提示被拣选的物品和数量,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提高了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用条码或电子标签附在被识别的物体上(一般为组包后的运输单元),由传送带送入分拣口,然后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完成物品的自动分拣。分拣设备在国内大型配送中心有所使用。但这类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软件上是由国外进口,也有进口国外机械设备,国内配置软件。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例如昆船集团生产的巷道堆垛机在红河卷烟厂等多家企业应用了多年。 近年来,国产堆垛机在其行走速度、噪音、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与国外著名厂家相比,在堆垛机的一些精细指标如最低货位极限高度、高速(80米/秒以上)运行时的噪音,电机减速性能等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2. 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被动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一、现代设备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是以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动员全员参加,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 它是一门把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料。包括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组织、人才等内容。 二、目标管理 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济总目标,再据以确定企业内部单位,各部门的分目标,使企业上下都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管理,完成目标规定的任务,最终达到总目标。 设备工作的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订管理维修工作目标、使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确定计算方式;制订设备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并组织实施,以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三、重点设备管理 企业根据自已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生产中占重要地性,起

重要作用的设备,并要进行重点检查、重点维修、重点管理和重点预防。 重点设备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确立重点设备的划分原则和评价标准。 (2)明确重点设备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3)制订重点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4)建立重点设备的维修保证体系。(包括定期点检、备件供应、操作与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等) 四、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是设备一生管理中的前半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1)建立与完善设备的前期管理体制。 (2)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自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外购。 设备的采购、订购;设备安装、调试、效益分析、评价、信息反馈等展开工作,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运用人工或专门的仪器工具,按规定的监测点,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监测,掌握设备异常的征状和劣化程度。 设备的诊断技术简称MEDT,其含义是对设备状态参数定量地检测和诊断,预测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果存在异常,则对其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和评价,

物流信息技术有哪些种类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配送产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本文重点探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物流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现代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具有信息量大、时空跨度大、处理过程复杂等特点,所以建立功能完善、操作方便、安全、及时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及知识的支撑。 一、物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 物流管理中最基本一项工作就是物流数据的采集,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是实现信息自动采集和输入的重要技术。 1.条码技术 条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若干个黑色的“条”和白色的“空”的单元所组成,其中,黑色条对光的反射率低而白色的空对光的反射率高,再加上条与空的宽度不同,就能使扫描光线产生不同的反射接收效果,在光电转换设备上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形成了可以传输的电子信息。 条码技术还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还在研究和开发包容大量信息的二维条码新技术以及相应的扫描设备。现在,世界各国重视发展与条码技术相关的磁卡、光卡、智能IC卡技术。 条码技术的优越性是可靠准确、采信和输入数据速度快、成本低、应用灵活、自由度大、设备小、易于制作等。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射频卡、阅读器和天线。 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 二、物流自动跟踪技术 物流活动经常处于运动的和非常分散的状态,因此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将物品移动的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1.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GPS的定位原理是GPS导航仪接收信号以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时间来量测距离,以距离来判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卫星产生两组电码,一组称为C/A码,一组称为P码;P码为精确码,C/A码为粗码,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

设备管理操作与维修人员的职责与要求

设备管理、操作与维修人员的职责与要求 设备管理的职责: 1、严格服从生产管理中心统一指挥,一切管理行为向生产管理中心负责; 2、严格遵从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任职行使公司赋予的管理权利,杜绝一切越权事件 的发生; 3、负责制订公司各岗位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 4、负责编制和上报设备用的外协件\备品备件计划; 5、负责公司设备大\中修计划的拟订\检查\实施; 6、负责进厂设备质量技术检查\建立设备档案管理; 7、负责设备的使用\工具的使用和管理; 8、负责组织对公司设备维护\保养\安装\调试工作; 9、负责抓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工作; 10、协助监督对设备安全使用和考评工作; 11、配合生产部组织对设备管理的培训工作; 12、建立完善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13、建立和完善公司组织的定期安全检查; 14、完成领导临时交代的其他任务; 1.车间主任的职责与要求 1)基本职责 a.在本车间贯彻执行公司员工手册、质量手册、现场管理手册及各项规章制度; b.对车间人员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并对车间员工进行培训、考核、评价、奖励、处罚; b.实施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安排生产计划,实施生产调度; b.对生产过程的加工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控制; b.实施规范的现场管理,组织文明生产; b.实施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用好维修经费; b.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b.确保车间设备完好状态。 2)知识要求 a.生产管理学、企业管理学、机械设备基本知识; b.饲料加工工艺学、饲料加工基本知识; b.物理学、机械学、电工学、饲料加工设备基本知识; b.饲料原料的品种、物理性质、主要营养成分、质量标准、饲料配方基础知识; b.饲料产品类型、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技术与方法; b.设备维修、保养知识,易损件、零配件的计划、采购、储备方法;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为加强密封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消除污染,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 一、密封: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耦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二、静密封:设备(包括机床和厂内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耦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气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附属引线以及其它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第二条密封点计算方法 一、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耦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二、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门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密封点。 三、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

腐蚀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四、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二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X 1000% 第三条静密封检验标准 一、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二、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及其它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吸薄纸条的方法)。 三、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四、乙炔气、煤气、乙烯、氨、氯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五、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毫米宽、100毫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六、蒸汽系统,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七、酸、碱等化学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八、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九、各种机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轨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第四条动密封检验标准 一、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二、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毫米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方案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公司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系统概述 (3) 2.1背景 (3) 2.2设计目标 (3) 第三章资信管理系统网络实施环境 (5) 第四章资信管理系统软件平台 (8) 4.1功能简介 (8) 4.2软件平台架构 (8) 4.3模块功能 (9) 4.3.1资信管理 (9) 4.3.2系统管理 (10) 4.3.3积分管理 (10) 4.3.4 信用评级 (11) 第五章系统可扩展性 (13) 第六章系统硬件选型 (14) 第七章技术支持和服务 (16) 7.1用户技术培训 (16) 7.2现场安装调试 (16) 7.3提供完备的技术文件 (16) 7.4售后服务 (17)

第二章系统概述 2.1背景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铁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旅客列车上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已经在欧洲以及北美地区变为现实,甚至在印度的铁路上也提供了相关服务。多媒体信息系统既能提高铁路客车硬件的更新换代及运行管理的智能化集中调度、改善客车的服务条件,而且为乘客提供方便的电子商务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旅客的旅途生活和工作需要,使传统的铁路列车焕发出现代化的旺盛生机,对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提高铁路运营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更好地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加速现代化宏伟策略具有重大意义,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多媒体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宝丽星通运用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基于多年来地方铁路局在列车设备及运行业务需求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开发出了一系列业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信管理数字信息化产品,体现了国内列车数字化多媒体系统的一流水平和发展方向。综合各系列的成熟产品和长期实际运行可靠的技术,结合引入国际一流相关技术装备,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化全国铁路客车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方案。 宝丽通资信管理信息系统将流媒体服务器与信息显示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起来,将服务器上编排好的节目传递至信息显示终端,同时以字幕形式进行信息发布,这样旅客在旅途中不仅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也能了解相关即时信息。系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高清晰度MPEG2/4等音视频编解码和无线局域网(802.11g)技术,使列车电视图像可以达到DVD水平。系统服务器采用专门的抗震系统保障多媒体信息系统7*24高可用运行。 2.2设计目标 高可伸缩性的统一应用管理平台

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标准版) 第一条机械学院实训中心一切设备均属设备管理范围,其中包括从参与选购、安装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设备的管理、维修与技术安全由中心副主任负责,中心资产员协助。机械维修由李辉负责,电气维修由江勇负责。 第三条中心设备属固定资产范畴的,由资产员建立档案,其中包括统一编号、调入、调出、封存、报废手续、验收记录历次安装记录,备件图册,定期精度检查和事故报告等。上述技术资料由资产员管理。 第四条新进设备以分管主任、资产员、设备维修员为主进行查收。安装、试车、办理验收和移交手续。使用保修期内引起故障,由分管主任出面与制造单位联系修理。保修期外由分管主任安排维修。 第五条设备的改造由维修员提出改造计划及技术资料,由分管

主任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重大项目由中心主任同意)。 第六条设备的封存、报废手续由资产员办理,中心主任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执行。 第七条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包括外来人员),不经批准不得随意动用他人设备。起用封存设备由中心主任同意方可。 第八条设备操作者要做到三好(管好、修好、用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小故障),要按规定搞好设备日常维护和一、二级保养,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整洁、润滑、安全最佳技术状态,并参加设备管理、试车和验收工作,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和不合理使用设备。 第九条日常维修保养是操作人员每天例行的保养,应在班前、班中、班后认真检查,擦试设备各部位和注油保养,使设备按要求经常润滑、清洁,班中发生小故障应及时排除。 第十条设备日常保养、维护检查,资产员和维修人员至少每周抽查一次,做好检查记录,每月由分管主任和资产员、维修员对全中心设备检查一次,并做出评定意见。

设备管理系统实施技术方案

ERP-PM深化应用平台建设实施标书 技术投标书 2010年 5月

第一章 XXX系统概况 1.1项目概况 本次项目工作涉及试点单位是: 组织机构及人员:员工人数约300人,下属业务管是经理办公室、生产科、管道科、财务科、安全科、经营计划科、人事科、党群科8个科室,维抢修中心7个基层单位。 ERP-PM深化应用平台建设实施项目是系统深化应用年一项重要工作。作为股份公司统建的ERP系统在管道公司实施以后,在管理信息系统层面,形成了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群,为进一步提升ERP系统在管道公司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支持管道公司实行设备标准化管理,本次对EAM系统深化应用重点主要包括;建立完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提高系统易用性,构建ERP-PM的PORTAL界面;构建系统消息工作平台,实现工作找人;实现业务管理流程在线审批;新增站场完整性RCM、RBI、SIL内容等一系列工作。 1.1.1 软硬件环境 ERP-PM深化应用平台系统以企业级PC服务器为硬件平台,Windows 2003 Server为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推荐原则上选择使用DB2,整套系统将运行于BGTC内部的企业网络中。基于其数据的重要性考虑,在进行硬件的选型和软件的配置时,我们将充分地考虑数据的备份,提出相应的备份策略。 1.1.2网络机构 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单独设立一台接在具有千兆速率主干网上的服务

器提供与ERP-PM深化应用平台有直接关系的服务支持。 ERP-PM深化应用平台系统采用WEB体系结构,B/S模式,便于数据的有效传送,减少对通信资源的占用;并且包括应用程序的使用及报表的查看,不需要安装任何程序代码(包括不安装Plug-in等),使得对用户端不需要进行任何IT的维护。如下图为ERP-PM深化应用平台的组件体系结构: ERP-PM深化应用平台采用的纯WEB体系结构 在服务器端,数据库层、应用层、表示层,每一层均与其它层独立,且均可分布于多个物理的服务器上(通常集中于一台服务器中,本项目推荐集中在一台服务器硬件中使用),随着对服务器性能要求的提高,可在水平上和垂直上作不受限制的扩展。 1.2服务需求 1.2.1ERP-PM深化应用平台数据维护 负责XXX总部及所属分公司ERP-PM模块数据维护。 ●根据实际需要定义不同层次的用户访问权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规范数据的操作规则。 ●根据定义判别数据的准确性及可用性,并做出相应提示或根据规则

2015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简报 (第一期) 主编:张国平 甘莉萍 主办单位:蔡甸区侏儒山中心小学 2015年10月 与 时 俱 进 与 研 同 行 ——侏儒山中心小学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无疑对当今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这种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于一所人数居多、平均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村小学,无疑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正当我们为此茫然焦虑不安之时,幸遇一场及时雨,区教育局和教校联合组织对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现代技术远程培训,目前此项工作已在我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氛围 开学初,接到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的通知,学校领导立即组织教师召开专题会议,让教师感受到参加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全校教师中宣起远程培训学习的热潮。 二、确定辅导员,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技术能手和年轻教师的优势。 由于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较大,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们确立王文、张国平两位信息能手为学习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其他教师以组室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组室中年轻教师的优势,让全体教师不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当作一种负担,而看作是一种成长一种快乐。 三、充分利用QQ 群,上传下达,明确阶段学习任务,了解学情,解决学习困惑。 在远程培训期间,我校成立了以王文、张国平为学习辅导的管理员的QQ 群,利用QQ 群,及时做好上传下达,让培训教师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利用QQ 群,让培训教师随时分享培训心得,解决学习困惑,力争使侏儒中心园丁群成为教师学习交流、分享经验、解决困惑、感受快乐的平台。 四、学以致用,更新观念 为了让现代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培训发挥实效作用,我校将远程培训与我校的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对教师拟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组织教师对远程教育课堂实录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 巧。引导教师学会查找资源,使用课程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与步骤,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优质课竞赛,鼓励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尝试将微课与微视频带入课堂。 信息技术远程培训,让我们足不出户拥有学习的平台,交流的空间。让我们携手同行行走在信息技术的最前列 吧! (甘莉萍) 专 家引领 区教育局师训科方昌虎科长一行到校指导研修工作 同伴互助 共同成长 一直以来,蔡甸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分管师训工作的领导经常到校指导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为学校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

现代企业中机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1.1机械设备管理的概述 设备管理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管理,合理地选择设备,正确地使用设备,精心保养、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2机械设备管理的条件 一个工业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对机械设备的加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订立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是管理设备的前提条件。 1.3加强设备管理与效益的关系 1.3.1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企业使用设备情况来看,加强设备管理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

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1.3.2 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1.3.3 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减小设备的维修率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基础上,设备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设备之间的磨损次数,来更好地管理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2.维护保养 1.1维护保养的基础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管、用、修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操作工人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设备的保养是设备运行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说:“机器必须经常擦洗。这里说的是一种追加劳动,没有这种追加劳动,机器就会变得不可使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的物质运动和化学作用,必然会产生技术状态的不断变化和难以避免的不正常现象,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例如松动、干摩擦、腐蚀等。这是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