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相关法律和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32.71 KB
- 文档页数:7
实际出借人与名义借款人协议书范本协议编号:___________实际出借人(甲方)信息:名称/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注册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义借款人(乙方)信息:名称/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注册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言甲方作为实际的资金出借人,与乙方作为名义上的借款人,就乙方名义借入甲方的款项,且归还款项的具体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协议条款:(一)借款金额和用途:借款总额:人民币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元整)。
借款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述用途)。
(二)借款及还款方式:借款方式:甲方将借款直接转账至乙方指定的银行账户:________________(账户详细信息)。
还款方式:乙方应在____年____月____日前,将等额资金汇还至甲方指定账户:________________(账户详细信息)。
还款期限: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朱洪千、刘龙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法院】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1.18【案件字号】(2020)辽14民终2627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朱俊芬牛广兴焦娇【审理法官】朱俊芬牛广兴焦娇【文书类型】其他文书【当事人】朱洪千;刘龙泉;马驰程【当事人】朱洪千刘龙泉马驰程【当事人-个人】朱洪千刘龙泉马驰程【代理律师/律所】马慧辽宁兴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马慧辽宁兴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马慧【代理律所】辽宁兴连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原告】朱洪千【被告】刘龙泉;马驰程【本院观点】本案争议焦点为葫芦岛银行贷款中的80万元是否为偿还刘龙泉的借款。
朱洪千对曾向刘龙泉借款100万元的事实予以认可。
【权责关键词】无效撤销代理合同合同约定第三人证据交换质证诉讼请求开庭审理缺席判决维持原判发回重审诉讼标的【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更新时间】2021-10-25 07:19:55朱洪千、刘龙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辽14民终2627号(2020)辽14民终2627号当事人上诉人(原审被告):朱洪千。
委托诉讼代理人:马慧,辽宁兴连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刘龙泉。
委托诉讼代理人:李九莹,建昌县中心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原审被告:马驰程。
委托诉讼代理人:刘学,建昌县安平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审理经过上诉人朱洪千因与被上诉人刘龙泉、原审原告马驰程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建昌县人民法院(2020)辽1422民初207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20年11月9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上诉人朱洪千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马慧、被上诉人刘龙泉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李九莹、原审原告马驰程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刘学到庭参加诉讼。
原创||以自己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由名义借款人还是实际借款人还?01 问题以自己的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应由谁来还?是名义借款人,还是实际借款人?以自己的名义借款后,交付他人使用自己未实际使用,是否会影响借款人的认定?先来看一则案例。
02 案例2013年4月,周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15万元,因不符合放贷条件遭到拒绝。
之后,周某找到朋友王某,希望其能以王某的名义从农村信用社贷款15万元。
周某承诺贷款后的利息和本金由他来还,并给王某3000元作为好处费,王某便答应了。
2013年4月12日,王某与农村信用社签订个人借款合同一份,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5万元。
农村信用社审核后即向王某的银行账户发放借款15万元,王某收到该笔借款即取出交给周某,周某向王某出具了15万元的欠条。
借款期限届满后,周某与王某均未向农村信用社偿还任何借款本金及利息。
农村信用社追计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还款。
王某认为自己只是代周某贷款,没有实际使用贷款,应由实际使用人周某偿还,自己不应当承担还款责任。
那么,这种情况下,这笔借款到底是由名义借款人偿还,还是由实际借款人偿还呢?对此可能会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由实际借款人偿还,理由是,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谁实际使用了该笔借款,谁承担清偿责任。
第二种意见:由名义借款人偿还,理由是,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谁与信用社签订了借款合同且信用社为其发放了借款,谁承担清偿责任。
该案的审理法院采纳的是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1、王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是可以预见的。
既然在借款合同上签字,且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认定该贷款行为是王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再者信用社实际发放的借款是打入了王某个人的银行账户,故王某与原告之间的借款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
2、从合同相对性来看,本案中并无周某的借款行为,且周某并非借款合同当事人,王某作为借款合同的签订人,负有按借款合同约定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义务,故对原告要求王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挂名股东现象较为普遍,即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不符,名义股东并未实际出资,却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经营。
本案涉及挂名股东在公司债务承担问题上的法律纠纷,旨在探讨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在公司债务中的责任承担。
二、案情简介甲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由乙、丙、丁三人共同出资设立。
乙为实际出资人,丙、丁为名义股东。
在甲公司成立后,乙实际出资600万元,丙、丁各出资300万元。
甲公司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因经营不善,导致公司负债累累。
2015年,甲公司因拖欠工程款、税款等债务,被债权人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定甲公司无力偿还债务,遂判决甲公司承担全部债务。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发现丙、丁并非实际出资人,乙才是实际出资人。
因此,法院要求丙、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丙、丁不服,认为其仅为名义股东,并未实际出资,不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于是,丙、丁向法院提起上诉。
三、法院判决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债务应由实际出资人乙承担,丙、丁作为名义股东,不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具体理由如下:1. 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的认定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股东出资应当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
名义股东是指在公司设立时,以其名义出资的人;实际出资人是指实际出资于公司的人。
本案中,乙实际出资600万元,丙、丁各出资300万元,乙为实际出资人,丙、丁为名义股东。
2. 名义股东的责任承担《公司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出资。
名义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应当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丙、丁作为名义股东,并未实际出资,但其在公司设立时承诺出资300万元。
因此,丙、丁应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 实际出资人的责任承担《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实际出资人应当承担公司债务。
本案中,乙为实际出资人,其出资600万元,故应承担甲公司债务。
4. 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的连带责任《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借名贷款的法律效力和司法处置近年来,金融机构“借名贷款”纠纷频发,借名贷款到期无法归还,名义借名义借款人并未实际使用事先明知贷款用途、款人往往强调信贷人员违规操作、还在企业为实际用款人的情况下,贷款也是受害者等理由,拒绝承担还款责任。
那么借名贷款的法律效力到底影响社会稳定。
可能涉及到众多职工名义借款人,为何?谁该承担责任?借名贷款会触犯刑法么?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解开疑惑。
一、案例初探(一)基本案情月,徐某以购买位于某市某小区某单元房屋为由,向该市商业银年112009万80月9日,某支行向徐某发放贷款11行某支行申请个人购房贷款。
2009年年,贷款利率为七折优惠利率。
此后,贷款一直处于正常状态。
30元,贷款期限日,第三人张某填写了《个人贷款提前还款申请审批表》,并签106月年20107年署了本人姓名、代签徐某姓名,为徐某名下贷款办理提前还款申请。
2010月,820108月日,张某办理了全额提前还款手续,一次性还款79万余元。
年违背贷款合同目擅自接受张某还款,徐某以某支行在没有取得其授权的情况下,向某市某区法院提起且某支行办理提前还款程序不符合借款合同约定为由,的,诉讼,要求撤销提前还款行为。
且某本案所涉房屋虽登记在徐某名下,在应诉过程中,某支行经调查了解,但实际上房屋买卖和贷款系张某为了获取银行优惠贷款支行的借款人亦为徐某,房屋买卖的首付款及各项税费借用徐某名义办理的借名购房和借名贷款。
利率,日,徐某与张某专门月均由张某支付,贷款也全部由张某偿还。
2009年1219有关一切就借名购房及贷款签署了协议书,明确约定贷款所购房屋归张某所有,原件及还款存折原件均由张某保还款事宜全部由张某负责。
徐某的《借款合同》月,张某要求徐某将借名所购房屋过户至张某名下时遭到徐某拒42010管。
年绝,张某遂以徐某为被告向某市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归张某所有,..徐某曾表示同意诉争徐某协助其办理过户手续。
在该确权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房屋归张某所有,但认为其因借名购房和贷款而无法申请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万元的经济补偿作为也无法享受首次购房的各项优惠政策,故要求张某支付20并进一步证明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条件。
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不一致,由谁承担还款责任?现实生活中,出于信用、资质等原因,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同学,帮我向XX借点钱”碍于亲友情面,许多人不好意思拒绝于是顺手帮了这个忙那么问题来了: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不一致时,由谁承担还款责任?裁判规则1、名义借款人应承担还款责任,实际借款人不作为民间借贷关系中的债务人,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应另案处理——王某诉方某、方某妻子民间借贷纠纷案案例要旨:名义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签订借款协议,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签订的应认定为合法有效,形成借款合同法律关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
名义借款人在偿还借款后,可向实际借款人追偿,双方的民间借贷纠纷应另案处理。
2、借款人与借款的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借款人为诉讼当事人——王某婷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案例要旨:借款人与借款的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合同相对性”原则,以向出借人出具借条、借据的人为诉讼当事人,并由其承担还款义务。
借款人与借款的实际使用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另案处理。
案号:(2013)厦民认字第14号审理法院: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3、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不一致时,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义务——张佳勋与高天云、乌海市彤阳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案例要旨:出借款项并未签订书面借款合同的,对于借款人的认定应依据借条出具、账户提供、用款还款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虽然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不一致,但借条和转款账户的出具主体均是名义借款人,故名义借款人应承担还款义务。
名义借款人在承担还款责任后,可依法向实际借款人进行追偿。
案号:(2014)民申字第1059号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4、出借人的借款实际转入借款人的个人账户且借款人不能充分证明其并非实际借款人的,借款人应承担还款义务——陈海燕与陈永华、陈武邃与陈模斯民间借贷纠纷案案例要旨:出借人提供的借款均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分次实际转入借款人的个人账户且借款人不能充分证明其并非实际借款人,且借款的实际用途对借款法律关系的认定并无影响,故借款人应承担还款义务。
篇一:银行先后起诉借款人与保证人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银行先后起诉借款人与保证人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贷款业务是银行业的主营业务,在实践中,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案件时有发生。
鉴于此,笔者作了如下研究:保证的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保证的方式不同,保证责任承担也相差甚多,因此本文将分类探讨银行先后起诉借款人与保证人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连带责任保证(一)概念:连带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连带保证人不享有先执行抗辩权,只要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就有权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二)连带责任保证成立的方式:1、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2、没有约定保证方式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担保法》第十八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第十九条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三)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1、保证期间的确定:(1)有约定的按约定;(2)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3)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4)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最高法关于名义出借人的指导性案例最高法院:企业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借款,出借人可否请求企业偿还借款|16个判例总结5大裁判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判例企业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借款,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借人可以请求企业承担偿还责任阅读提示企业法定代表人以个人名义签订借款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由公司还是个人承担还款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签订借款合同,所借款项用于法定代表人个人使用,又是由公司还是个人承担还款责任?本文检索和梳理了17个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相关的判例,梳理出法院审理该类案件的5个裁判规则,具体如下:(1)以企业名义订立借款合同但所借款项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使用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当与企业共同承担偿还责任(案例一-案例二);(2)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签订借款合同,但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应与个人共同承担偿还责任(案例三-案例五);(3)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订立借款合同,出借人主张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并请求企业偿还该笔借款的,出借人应承担举证责任(案例六~案例七);(4)只要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借贷合同上以法定代表人身份签字,即对企业发生效力,公司印章真伪不影响企业应承担的债务清偿责任(案例八-案例十三);(5)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签订借贷合同,且所借款项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只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承担还款责任(案例十四-案例十六)。
裁判要旨企业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借人可以请求企业承担偿还责任。
案情简介一、周正贵、邓建勇、彭红三人签订《合作协议》和《股本协议》,约定三人共同出资并挂靠渝康建设公司,承包承建竹园小区项目和祈年悦城项目。
渝康建设公司与周正贵等签订《重庆渝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内部承包合同》,约定渝康建设公司承建祈年悦城项目后,成立工程项目部。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35岁,个体经营者。
2016年,张某因经营需要,向某银行申请贷款50万元。
由于张某个人信用记录不佳,银行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
随后,张某找到了与其关系较好的李某,李某同意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并由张某实际使用这笔贷款。
双方签订了《顶名贷款协议》,约定李某作为名义借款人,实际借款人为张某,贷款到期后由张某偿还。
2017年,李某按照协议约定向银行偿还了第一笔贷款。
然而,由于张某经营不善,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银行在多次催收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法院判决: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争议焦点:1. 《顶名贷款协议》的效力;2. 李某是否应当承担还款责任。
一、关于《顶名贷款协议》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李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签订合同。
张某与李某签订的《顶名贷款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有效。
二、关于李某是否应当承担还款责任1. 李某作为名义借款人,其在贷款过程中,按照银行要求提供了真实的身份信息和财产状况,履行了借款人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应当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李某已按照协议约定偿还了第一笔贷款,履行了借款人的部分义务。
2. 然而,张某作为实际借款人,其在贷款使用过程中,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违反了《顶名贷款协议》的约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根据《顶名贷款协议》的约定,李某作为名义借款人,其承担还款责任的前提是张某未能履行还款义务。
由于张某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李某作为名义借款人,依法应承担还款责任。
综上所述,法院认为:1. 《顶名贷款协议》有效;2. 李某作为名义借款人,应承担还款责任。
关于借名贷款的法律效力和司法处置近年来,金融机构“借名贷款”纠纷频发,借名贷款到期无法归还,名义借款人往往强调信贷人员违规操作、事先明知贷款用途、名义借款人并未实际使用贷款也是受害者等理由,拒绝承担还款责任。
在企业为实际用款人的情况下,还可能涉及到众多职工名义借款人,影响社会稳定。
那么借名贷款的法律效力到底为何?谁该承担责任?借名贷款会触犯刑法么?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解开疑惑。
一、案例初探(一)基本案情2009年11月,徐某以购买位于某市某小区某单元房屋为由,向该市商业某支行申请个人购款。
2009年11月9日,某支行向徐某发放贷款80万元,贷款期限30年,贷款利率为七折优惠利率。
此后,贷款一直处于正常状态。
2010年6月10日,第三人张某填写了《个人贷款提前还款申请审批表》,并签署了本人姓名、代签徐某姓名,为徐某名下贷款办理提前还款申请。
2010年7月8日,张某办理了全额提前还款手续,一次性还款79万余元。
2010年8月,徐某以某支行在没有取得其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接受张某还款,违背贷款合同目的,且某支行办理提前还款程序不符合借款合同约定为由,向某市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提前还款行为。
在应诉过程中,某支行经调查了解,本案所涉房屋虽登记在徐某名下,且某支行的借款人亦为徐某,但实际上房屋买卖和贷款系张某为了获取银行优惠贷款利率,借用徐某名义办理的借名购房和借名贷款。
房屋买卖的首付款及各项税费均由张某支付,贷款也全部由张某偿还。
2009年12月19日,徐某与张某专门就借名购房及贷款签署了协议书,明确约定贷款所购房屋归张某所有,有关一切还款事宜全部由张某负责。
徐某的《借款合同》原件及还款存折原件均由张某保管。
2010年4月,张某要求徐某将借名所购房屋过户至张某名下时遭到徐某拒绝,张某遂以徐某为被告向某市某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房屋归张某所有,徐某协助其办理过户手续。
在该确权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徐某曾表示同意诉争房屋归张某所有,但认为其因借名购房和贷款而无法申请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也无法享受首次购房的各项优惠政策,故要求张某支付20万元的经济补偿作为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条件。
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案情简介:银行与甲企业签订了借款合同,银行根据甲企业的指令将贷款直接付给实际用资人乙企业,后乙企业向甲企业出具还款计划,偿还了部分款项,并发函给甲企业承诺上述款项系其所用,发生诉讼一切损失由其承担,后甲企业、乙企业均未能还清贷款,银行提起诉讼,要求甲企业、乙企业共同还款并承担连带责任。
甲企业辩称其并非真正用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笔者认为:一般来讲,名义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形成借贷法律关系,实际用资人与名义借款人、银行之间又形成其他法律关系。
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至于实际用资人与名义借款人、银行之间的其他纠纷应另案处理。
最高法院2个类似判例持有上述观点。
1、借款合同关系不因实际用款人为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而改变原有的借贷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02)民二终字第207号民事判决书本院认为:中科信公司虽然与南通投资公司签订了债券承销协议,但并未实际履行,而是直接将1940万元人民币分别汇入长城公司和诚信公司的帐户,形成了事实上的借贷法律关系。
南通投资公司与该笔款项的借贷无关,不应承担偿还责任。
鉴于中科信公司将其中的1455万元作为长城公司的项目投资款直接汇入诚信公司帐户,系根据长城公司给其出具的划款申请代其划入的,故应认定该1455万元系长城公司所借。
作为上述款项实际使用者的诚信公司虽然向中科信公司出具还款计划,偿还了部分款项,并发函给长城公司承诺上述款项系其所用,发生诉讼一切损失由其承担,但上述行为并不能改变中科信公司与长城公司之间形成的借贷法律关系。
诚信公司与长城公司之间形成的是另一法律关系,与本案并不构成必要的共同诉讼。
2、对于借款合同纠纷与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不可合并审理并互相抵消债务,依资金流向追加诉讼当事人,只审理借款关系即可。
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市并州支行与山西南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一案(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终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系美元贷款合同纠纷。
案件争议焦点为,深圳国投公司应否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本案中来,该公司在本案中应否承担民事责任。
并州支行起诉请求南都公司偿还两份美元贷款合同项下的贷款,南都公司抗辩其并非真正用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原审判决应当围绕该借款合同法律关系进行审理,查明南都公司是否将所有贷款予以偿还,明确该公司的民事责任。
但是,原审判决依据南都公司的抗辩理由,将本诉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抛开,转而审理并州支行与深圳国投公司之间的美元存款合同关系,确认深圳国投公司所收取的1831766.39元系违法收取的高息,并判令深圳国投公司承担返还责任。
原审判决对该笔款项的认定偏离了本诉法律关系,超出了原审原告并州支行的诉请范围,证据采纳方面亦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有关法律规定,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本院予以纠正。
深圳国投公司有关其不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本案中来的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对该笔欠款,应由南都公司自行承担偿还责任。
如果南都公司因该笔款项与深圳国投公司存在争议,应由南都公司另案起诉。
——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编:《民商事审判指导》2004年第2辑(总第6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200页。
附:承办法官对本案事实与法律的分析本案是并州支行依据其与南都公司的两份美元贷款合同提起的诉讼,根据南都公司在一审中对并州支行的抗辩(该公司并非实际用款人,应由实际用款的两汽巴公司及深圳国投公司承担还款责任),原审法院列了三个第三人,并由本诉的借款合同关系到货币调期协议、保证金存款关系及美元存款关系,均进行了审理,作出由其中一个第三人深圳国投公司承担主要还款责任的判决。
深圳国投公司就本案实体与程序均提出了上诉。
而并州支行因未交纳上诉费不具有上诉人地位。
围绕深圳国投公司的上诉意见,首先应当解决的是程序问题,即该公司应否作为第三人加入到本案中来;其次是实体问题,即该公司应否承担还款责任、承担多大范围的还款责任。
’关于深圳国投公司在本案中的诉讼地位(并州支行对另外两家汽巴公司也提出了同样异议,只是二审对此不予审理罢了)。
原审被告南都公司在一审中的抗辩涉及其与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的关系,以及三个第三人与并州支行的关系。
如何处理借款合同资金流向上之当事人的诉讼法律地位,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法院只应审理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查明并州支行与南都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委托贷款关系(这是南都公司抗辩的根本原由所在)、款项是否贷出以及是否如数偿还等事实,即可认定民事责任;至于被告南都公司在一审中的抗辩,应另案解决,可由南都公司另行起诉第三人。
第二种意见是,不告不理原则,决定了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被动性,贷款人起诉请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借款人抗辩应由其他实际用款人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必须审理该抗辩是否成立。
尽管深圳国投公司与并州支行的存款合同关系与本诉的借款合同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但是,该存款合同之签订履行情况与该借款合同是否属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直接相关,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故原审法院依南都公司请求,将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追加到本案中来,并不违反国家的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深圳国投公司关于原审判决将其列为本案第三人、超越原审原告诉讼请求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应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有证据表明,还应当将万海公司与华夏银行列为第三人,才能真正调查清楚本诉两笔款项的实际责任人,只是鉴于并州支行没有上诉人的法律地位,该行对其与两家汽巴公司关系的异议,二审不予审理,因此,二审只应围绕深圳国投公司所收取的183万余元,审理并州支行与深圳国投公司的美元存款关系以及深圳国投公司与南都公司的财务顾问协议。
在讨论过程中,考虑到第二种意见下的最终判决将可能对诸多法律关系中某个环节法律关系中可能发生的诉讼产生影响,且列第三人过多导致法律关系过于复杂,反而不易分清责任,最后,最高法院判决采纳了第一种意见,即只审理深圳国投公司的上诉请求,认定该公司不应成为本案第三人,其民事责任的有无,有待于南都公司另行起诉决定。
这样一种审判思路,实际意味着对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不应依资金流向无限追加诉讼第三人,只审理借款关系本身即可。
——李京平:《借款合同纠纷能否依资金流向追加诉讼当事人——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市并州支行与山西南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一案》(一)基本案情2011年1月1日,被告王栓为了农业经营需要,向原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支行请求贷款。
因根据原告有关农户小额联保贷款的政策规定,对每一农户发放贷款额度为50000元,被告王栓为筹集更多资金,遂找到亲戚王军、曹利霞,请求组成联保小组向原告贷款,承诺全部本息由自己个人归还。
出于亲戚关系考虑及王栓的承诺,被告王军、曹利霞便分别以自己名义与原告办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申请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户贷款借款合同》、《记账凭证》等相关贷款手续,而原告所发放的银行卡则均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
同时出于原告要求,原告与被告马小宁签订了农户联保补充协议,约定马小宁自愿为被告王栓向原告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王栓还为王军、曹利霞找到了马丽、张强作为其各自贷款的保证人,原告向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分别贷款50000元,约定贷款年利率13.5%,借款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还款方式为借款前八个月按月偿还当月利息,不还本金,后四个月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法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后借款到期后被告王栓仅偿还了前八个月的利息,剩余贷款及利息均未偿还。
原告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及保证人马小宁、马丽、张强承担贷款的归还责任。
(二)裁判结果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根据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与原告签订的贷款合同,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对各自贷款的金额偿还责任,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从被告王栓庭审中的陈述能够证实,被告王军、曹利霞的真实意图是出面代被告王栓借款,而不是自己借款。
被告王军、曹利霞及保证人辩称所发放资金均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被告王栓系该贷款资金的真正受益者,实际借款人应为被告王栓,被告王军、曹利霞为名义借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就是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责任的承担问题。
虽然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之间的纠纷可另案处理。
但被告王军、曹利霞对贷款也有过错,被告王军、曹利霞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虽然被告王栓同意一人承担归还责任符合法律规定,但是从更好的维护金融安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被告王军、曹利霞应承担连带归还责任为宜。
作为连带保证人在补充合同中签字的马小宁、马丽、张强应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三)典型意义首先,符合法律规定且充分尊重了当事人自由处分权。
本案中由于原告方面政策性规定,被告王栓自身通过农户小额贷款无法筹集到自己所需金额,为达到筹集更多资金,才通过亲戚名义出面借款。
事实上,原告在实务操作中对该情况已经知晓并默许。
因为银行卡及资金均是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被告王军、曹利霞仅仅是履行相关手续办理。
根据谁受益谁担责原则,被告王栓应承担归还责任。
本案实际借款人被告王栓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还款责任,被告王栓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
其次,能够有效地维护金融秩序与安全。
本案中实际借款人被告王栓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责任,由被告王栓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虽然尊重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且符合法律规定,但如果不对名义借款人王军、曹利霞予以必要的警示,则难免让别有用心之人有可乘之隙,那么既会有损法律权威又会有害金融安全。
被告王军、曹利霞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所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
再次,该判决有效的避免诉累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情法间的平衡。
因被告王军、曹利霞与原告间的借贷及与被告王栓间的贷款系两个相对独立的法律关系,如果单纯地判决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责任,既然通过释法明理让当事人服判息诉,但当实际借款人仍未向两名义人归还借款时,那么利益受损的王军、曹利霞必然通过诉讼途径向被告王栓主张弥补,形成诉累。
贷款到手后又转手借给别人,当银行找到自己要钱时,却以借款不是自己所用为由拒绝还款。
2月21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自己借款他人用的借款合同纠纷案,判决借款合同上的借款人归还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