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

(培训讲义)

第一章概述

一、技术状态管理的由来

技术状态管理是美国二战(1939—1945年)中特别是二战后,在发展导弹核武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工程管理控制技术。四十年代美国用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五十年代研制的战略导弹阿特拉斯(atlas)及六十年代开始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都运用了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法。以五十年代研制的战略导弹阿特拉斯(atlas)为例,参与的单位有2000多个,这就要求:

a. 参与研制的部门接口要协调一致;

b. 总体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系统与分系统要协调一致;

c. 大批的元器件和试验件需要相互提供并兼容;

d. 数以万计的技术数据和资料须及时交换和处理。

然而,面对这样的大型复杂项目,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而漏洞百出,诸如:出了故障找不到相应的技术文件;后续项目不能与前面项目匹配;生产过程进行了更改而设计未更改等事件不断发生,致使导弹运到发射现场无法顺利安装,甚至造成发射失败等。这就使得技术状态管理的概念和办法在惨痛的教训中逐步形成。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卫星、运载,还是导弹武器系统,都要求具有共同目标的几个组织密切合作,在成本和进度约束下组织研制和生产,为用户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同时,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需求促使工程研制所包含的尖端技术和攻关项目越来越多,接口和协调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对在工程研制在全寿命周期内,研制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研制过程的万无一失,在进度和经费的约束下按规定的研制周期交付符合要求的产品,使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法随着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目前,技术状态管理已被国际社会认可。技术发达国家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实践也为大型复杂项目管理提供了借鉴。

二、国外技术状态管理概况

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62年,美国空军以手册的形式发布了“技术状态管理办法”,随着在大型武器装备研制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完善。

1968年发布了MIL—STD—480《技术状态控制工程更改、偏离和超差》,以后又陆续发布了MIL—STD—481《技术状态控制工程更改(简要形式)、偏离和超差》;MIL—STD—482《技术状态状况纪实数据元素及有关特性》。1970年发布了MIL—STD—483《系统、设备、军需品与计算机程序的技术状态管理》。以后又发布了MIL—STD—490《规范编制》,MIL—STD—1456《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等。使技术状态管理标准趋于完善。

为了规范管理,在应用总结的基础上, 1992年,美国颁布了MIL—STD—973《技术状态管理》标准,代替了上述标准,内容更加明确、系统、完整。

同年,欧空局(ESA)发布了ESA-PSS-01-11 《ESA空间系统技术状态管理与控制》。1995年,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将ESA的PSS标准逐步转变为ECSS标准,颁布了ECSS-M-40《空间项目管理技术状态管理》 ISO/TC176/SC2在总结美国军用标准和ESA标准经验的基础上,将技术状态管理纳入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ISO9004-7),于1995年正式颁布为ISO10007《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是工业界各类产品(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在研制、生产中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共同遵守的准则。

2003年6月15日ISO/TC176/SC2再一次完成ISO10007《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的修订,此次修订为技术性修订,其目的是改进ISO10007与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并简化文件的结构。新的ISO10007标准较1995年版比较有以下变化:

a. 进一步明确了ISO10007标准是ISO9000族标准的组成部分。标准名称为ISO10007《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b. 按过程方法对标准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调整和简化。调整后的标准结构为:管理职责―管理计划―标识―更改控制―纪实―审核。简化后的标准由5章30条组成(原标准由8章46条组成)。

c. 就术语方面有以下变化:

·原12个术语简化为9个;

·保留5个术语。技术状态、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管理、技术状态纪实;·取消3个术语。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审核、接口;·变更3个术语。技术状态控制——更改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管理机构;技术状态文件——产品技术状态信息;

·增加1个术语。特许。

三、国内技术状态管理概况

在我国国防工业领域,技术状态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问题的提出始于198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在“产品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思想指导下,条例明确要求“承制军工产品的单位,应建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技术状态的更改”。强调了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承制方要建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并规定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四方面的功能—即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1988年11月,为贯彻《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提出的这一要求,国防科工委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技术状态管理研讨会》,会议认为:技术状态管理是武器装备研制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制、生产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各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术状态管理方法,但与国外相比,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不够严密。应学习国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技术状态管理水平。

1989年4月,国防科工委组团赴美参加《中美质量管理研讨会》,会上,就技术状态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1992年“全国武器装备系统工程管理军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建立的武器装备系统工程管理标准体系框架中,技术状态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

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T19017《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该标准等同采用ISO10007国际标准;

1998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参照采用ISO10007, GB/T19017和MIL-STD-973标准;

1999年航天总公司颁布了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3118《航天产品技术状态管理》。该标准参照采用ISO10007国际标准和GJB3206国家军用标准;

200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同采用ISO10007-2003国际标准对GB/T19017《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进行修订,该标准正在报批过程中。

四、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

1 GB/T19017《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等同采用ISO10007国际标准,适用于整个工业界;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参照采用ISO10007, GB/T19017和MIL-STD-973标准,适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2 GB/T19017《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规定技术状态管理是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适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管理,删掉了在使用保障中的管理。

3 GB/T19017规定技术状态管理是以承制方为主体,目前我国武器系统研制执行的是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合同实施细则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GJB3206作为国家军用标准,明确规定了承制方与定购方的各项职责。

4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总结了航天型号研制四十余年的经验,参照采用GB/T19017、GJB3206和MIL-STD-973标准,对航天工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组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具体规定。

第二章基本概念

一、技术状态(第3.1条)Configuration

ISO1007将技术状态定义为“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该定义明确了技术状态就是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应在技术状态文件中明确规定,并在按技术文件要求研制和生产出的产品中实际达到。

对于Configuration一词的译法,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名词引进后,就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在英汉技术词典上,该词的直译为外形、轮廓;构造、构型;配置等,但从国际标准给定的Configuration的定义看,“技术状态”这个词的含意,不仅是产品的外形和构型,还有功能要求。

198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国颁布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提出,“承制军工产品的单位,应建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并明确“技术状态管理包含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四方面的内容。这与Configuration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为了与上级文件保持一致,之后有关资料多将Configuration译为技术状态。但在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认为“构型”的提法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在软件工程中,根据其研制的特点和习惯,采用了“配置”的提法。

1.1 功能特性(第3.1.1条)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O1007将功能特性定义为“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的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适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定义明确了功能特性不是只要求其性能指标,同时应注重其使用效能和适用性要求。所以定义明确功能特性“包含诸如适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反映使用效能和适用性的保障性要求

1.2 物理特性(第3.1.2条)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SO1007将物理特性定义为“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

公差、重量等”。

定义明确了物理特性指产品的形体特征,标准列举的“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重量等”。形体特征过去我们都有要求,这里综合给出了“物理特性”的概念。二、技术状态管理(第3.3条)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标准定义技术状态管理是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纪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ISO1007、GB/T19017、GJB3206关于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是一致的。定义说明:技术状态管理的性质属于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过程,它包括了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审核和技术状态纪实四项活动内容。其中,技术状态标识活动要确定产品结构,选择技术状态项目,将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及接口和随后的更改形成文件,为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的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标识符等,所以,技术状态标识是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它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提供了确定的文件依据。技术状态控制是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所以是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核心,它为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和追溯性提供证明和保证。技术状态纪实是记录和报告技术状态管理活动过程,所以技术状态纪实是技术状态标识、控制、审核等技术状态管理活动过程的信息库,它是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真实写照,为技术状态管理提供了决策性意见。技术状态审核是对技术状态标识和控制有效性的确认是产品技术状态满足规定要求的保证,为循序渐进实现技术状态管理的最终目标提供了保证。所以,这四项活动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无论缺了其中的哪一项,都不能构成技术状态管理的完整活动过程,都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但过去对于技术状态管理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技术状态管理就是设计文件管理(或图样管理)。本定义规定的四项活动内容说明, 技术状态管理不单指设计文件管理(或图样管理),而包括了所有技术状态文件的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不单指对技术状态文件的管理,还包括了技术状态项目形成过程的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的对象—技术状态项目、具体的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法—指组织保证,即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综上所述,技术状态管理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四项活动中,技术状态标识的主要活动为:“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规范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控制的主要活动为:“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技术状态记实的主要活动为:“对己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己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技术状态审核的主要活动为"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三、技术状态管理的作用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作用是:

1 技术状态管理是一门管理学科,它把技术和管理手段用于产品的开发、生产和保障系统,这一门学科可用于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及其相关的技术文件。

2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反映出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及其满足功能的和物理的要求的状况并形成文件。技术状态管理的另一个目标是确保参与项目工作的所有人员都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文件。

3 技术状态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持产品研制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

4 技术状态管理保证了研制项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章 GJB3206-98标准介绍

一、GJB3206—98标准的制定情况

GJB 3206-98 《技术状态管理》标准的编制工作始于1991年12月, 1997年完成审定,整

个标准的编制工作延续了近6年。经历了美军标有关标准的修订,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标准的发布以及国内重要的有关文件《武器装备研制程序》的修订和重要管理标准GJB 2993-9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的发布。这些都为制订技术状态管理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即是如此,技术状态管理标准的编制仍是困难重重,一是作为技术状态管理标准的顶层标准《工程管理》和重要的相关标准《项目规范的编制》等都没有制定,孤立地制定一个技术状态管理标准缺乏相应标准的支持。二是技术状态管理中的新概念比较多。国防工业界通过长期研制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概念,对这些新概念还很陌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三是我国各国防工业企业, 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虽然都有一套技术管理方法,但做法各异,这些技术管理方法与国际目前的技术状态管理究竟有哪些联系,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因此,编制《技术状态管理》标准时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比较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标准编制时采取了如下做法:

(1) 密切结合国情,把国际、国外标准中的要求与我国具体情况密切结合。如与《武器装备研制程序》、《军工产品定型条例》等有关的法令、法规应,协调一致。同时,在总结我国各部门执行的标准、规定和习惯做法,将其主要内容纳入国军标中,使标准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参照ISO 10007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和GB/T 19017 《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以美军标MIL-STD-973 《技术状态管理》作为补充。

ISO 10007是ISO发布的一项质量标准。显然,执行这项标准对进入国际市场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国军标必须满足这项标准要求。ISO 10007与MILSTD-973二者之间,在总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由于ISO 10007的适用性更加广泛,所以内容比较简要,有些要求比较原则。为避免过于笼统而不便执行,GJB3206又纳入了MIL-STD-973的一些规定,但未采纳MIL-STD-973中大量的过于详细的要求和应用表格。

(3) 考虑到各单位多年形成的不同的研制习惯和武器装备的多样性,GJB3206中的一般要求部分只规定一些必须执行的原则, 而把一些具体做法和要求都放在详细要求部分,并明确指出标准第五章可以剪裁,给执行标准以较大的灵活性。

二、GJB3206—98标准的组成

五章二个附录组成,如图2所示。

1 范围 ---- 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应用指南

2 引用文件----2项

3 定义----13(21)个

4 一般要求----5条

5 详细要求

5.1技术状态标识

5.2技术状态控制

5.3技术状态纪实

5.4技术状态审核

5.5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附录A 1类工程更改建议格式示例 (参考件)

附录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内容 (参考件)

图2

三、范围

1主题内容(标准1.1)

本标准规定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1)条文理解

◆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四要素(标识、控制、审核、纪实)。◆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法——分层次、分阶段管理。

分层次是指构成技术状态项目的层次——指系统、分系统、设备(单机)……。分阶段是指武器装备的研制阶段,如方案阶段、初样阶段、正样阶段等,分阶段管理是技术状态基线建立的基础。分阶段管理的目的一是控制设计过程,二是建立技术状态管理工作与整个研制、生产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技术状态管理要求——形成计划,明确职责,按层次和阶段实现四要素。

(2)说明

标准规定"本标准规定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这一条有别于ISO 10007和GB/T 19017,是按照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具体情况规定的。

本标准与ISO 10007和GB/T 19017的主要区别在于: ISO 10007和GB/T 19017的适用范围为整个工业界,而GJB-3206的适用范围为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由于工业界的范围很广,其产品千差万别,故签订的合同多为产品的生产合同,重大项目的研制合同相对较少,有的项目只签订产品购销合同或自产自销不签订合同。因此,ISO 10007和GB/T 19017标准所规定的

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责是承制方。

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管理体制就与上述情况大不相同。早在上世纪 80年代后期,中央就发布了《武器装备研制合同暂行办法》。1995年8月, 军委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武器装备研制合同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细则明确规定,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应实行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对研制风险大、周期长的武器装备项目要按《武器装备研制程序》中规定的研制阶段,分别签订《论证阶段合同》、《方案阶段合同》、《工程研制阶段合同》、《设计定型阶段合同》、《生产定型阶段合同》等。《实施细则》中还专设一章详细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在委托方的权力和义务中规定了"按合同约定,检查研制方研制合同履行情况" ;“按合同约定,组织或参与有关阶段评审,获得有关研制文件";“按合同约定,验收研制成果……”等有关条款。这些规定说明委托方要介入整个研制过程。因此,研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管理应是订购方与承制方共同完成的。所以,GJB3206国家军用标准规定订购方与承制方共同实施的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的要求,对在技术状态管理活动中承制方与订购方的职责都做了明确规定。

由于各类武器装备项目之间区别很大,各行业、各单位内部都有各自的一套技术管理办法, GJB 3206只能在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上给出原则性规定。在不违背GJB 3206的原则下,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具体做法仍应按各单位内部的技术管理制度执行。

2适用范围(标准1.2)

本标准适用于武器装备(常规武器装备、战略武器装备、人造卫星,下同)技术状态项目在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1)条文理解

◆武器装备——是指常规武器装备、战略武器装备、人造卫星;

◆技术状态项目——是指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他们的集合体。

◆在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不包含使用保障中的管理。

(2)说明

在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有着明确的范围界定。在原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武器装备研制程序》中,明确规定了各武器装备系统研制的阶段划分。其中,将常规武器装备研制分为5个阶段。即从进行战术技术指标论证的论证阶段开始,经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到设计定型阶段和生产定型阶段(战略武器装备和人造卫星的阶段划分略有区别,但其范围基本

一致),这就是研制的概念。研制过程加生产过程就是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除此之外的过程,如后勤保障不属于本标准的范畴。

此外,在ISO 10007、GB/T 19017和MIL-STD-973中,都规定技术状态管理是寿命周期全过程中的管理。而GJB 3206删掉了在使用保障中的管理,这是根据当时的管理体制确定的。其理由是我国当时的订购方只负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定型,而成批生产和使用保障过程都由军方的其它部门负责,而作为使用本标准的订购方只能考虑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3应用指南(标准1.3)

采用本标准时,应根据技术状态项目的重要性、复杂程度、规模、预定用途、综合保障要求和其所处的研制、生产阶段等具体情况,对标准的详细要求(第五章)进行剪裁。

(1)条文理解

◆标准明确,应根据技术状态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标准的详细要求(第五章)进行剪裁。

◆技术状态项目的具体情况包含:重要性、复杂程度、规模、预定用途、综合保障要求和其所处的研制、生产阶段等。

(2)说明

这一条详细规定了对本标准的详细要求进行剪裁时,应考虑的具体问题,以指导标准的正确应用。

a.项目的重要性。如技术状态项目是武器系统研制的关键件和重要件或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选择的技术状态项目也比较多,要求也更加严格,应严格控制,所以相对删减的内容较少;

b.项目的复杂程度。如较高层次的、结构复杂的技术状态项目(系统、整机),其寿命周期表现充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起点较早应严格、全面控制。

c. 项目规模:规模大的项目,项目的复杂程度较高,被选择的技术状态项目的层次较高,同时可能选择的技术状态项目也较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起点较早,应严格、全面控制。

d. 项目预期用途:不同用途的产品,其性能指标和物理特性不同,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程度也不同。如大型舰船,一般不进行成批生产,因此也就不需要专门进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e. 项目综合保障要求:指保障设备、设施等要求。武器装备使用保障中所需的保障设备、设施、备件等,因是订购方单独采购的项目,故应定为技术状态项目,进行技术状态管理;

f. 项目研制阶段:不同研制阶段实施技术状态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工程研制阶段之前的各阶

段侧重于功能特性的控制,从工程研制阶段开始,物理特性逐步细化。

+根据以上情况,除选择技术状态项目外,在满足一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武器装备的具体情况和订购方与承制方的约定对详细要求进行剪裁。

四、引用文件(标准2)

GJB2116-94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2737-96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1)条文理解

◆引用的两项标准均有年代号,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该两项标准的修订对本标准的继续适用性。(2)说明

a. GJB 2116-94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 2116是1994年发布的第一项有关工程管理的标准。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武器装备实施系统工程管理的有效工具和基础。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随着研制工作的进展,逐步形成了产品的体系结构和保障项目的体系结构,两者的结合形成了系统的工作分解结构。GJB2116给出了武器系统工作分解典型单元(三级)供各不同武器系统研制单位进行选择。在GJB2116的基础上结合航天产品研制的具体情况,航天工业编制了QJ3121-2000《航天产品项目分解结构》,图3给出了卫星系统纲要分解结构示意。

纲要分解结构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武器系统可根据需要对纲要工作分解结构三级以下的项目进行删减(可以增加或减少项目)。在武器装备研制的论证阶段,从标准的纲要分解结构中选择必要的结构单元,提出初步的工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在方案阶段,通过该阶段的系统工程过程工作,确定方案阶段纲要工作分解结构,再将其结构单元向下细分,在工程研制阶段,又

细分到必要的级别,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不同层次的若干单元组成的树状结构,即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单元包含所有的技术状态项目,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分解结构单元都要进行技术状态管理。而是要从组成工作分解结构的若干单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技术状态项目就是从工作分解结构有关单元中选出的。

b. GJB 2737-96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GJB 2737也是一项工程管理标准。它对“接口”一词定义为“对两个上的系统、分系统、设备或计算机软件产品间共同边界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要求”。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要制定接口控制文件,即"规定系统、分系统及设备间功能和物理接口要求的控制图或其它文件。"要求该文件“应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接口要求并确保所设计的各种硬件、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共用性"。接口控制文件应置于技术状态管理之下进行控制,如需更改,应按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进行。

五、定义

1 技术状态(第3.1条)Configuration

GJB3206及ISO1007均将技术状态定义为“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该定义明确了技术状态就是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应在技术状态文件中明确规定,并在按技术文件要求研制和生产出的产品中实际达到。

对于Configuration一词的译法,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名词引进后,就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为了与上级文件保持一致,之后有关资料多将Configuration译为技术状态。但在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认为“构型”的提法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在软件工程中,根据其研制的特点和习惯,采用了“配置”的提法。

1.1 功能特性(第3.1.1条)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GJB3206将功能特性定义为“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的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适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定义明确了功能特性不是只要求其性能指标,同时应注重其使用效能和适用性要求。所以定义明确功能特性“包含诸如适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反映使用效能和适用性的保障性要求

1.2 物理特性(第3.1.2条)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GJB3206将物理特性定义为“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

公差、重量等”。

定义明确了物理特性指产品的形体特征,标准列举的“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重量等”。形体特征过去我们都有要求,这里综合给出了“物理特性”的概念。

2 技术状态项目(第3.2条)Configuration item

GJB3206将技术状态项目定义为“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与ISO1007的定义“被指定用于技术状态管理并在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中作为单个实体对待的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或其任一独立部分的集合”。所揭示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ISO1007的范围与9000族标准的要求一致,更广泛一些。

GJB3206定义明确了技术状态项目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或其集合体。什么项目可作为技术状态项目,定义中明确了两个条件 a.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即该项目具备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即该项目是一个独立的单个实体,只有这种项目才具备最终使用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才有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必要。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的。所以,技术状态管理是以技术状态项目作为单元来进行的。

3 技术状态管理(第3.3条)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纪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如前所述:技术状态管理的性质属于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过程,它包括了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审核和技术状态纪实四项活动内容。这四项活动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技术状态标识是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它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提供了依据。技术状态控制是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核心,它为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和追溯性提供证明和保证。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信息库,它是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真实写照,为技术状态管理提供了决策性意见。技术状态审核是产品技术状态满足规定要求的保证,为循序渐进实现技术状态管理的最终目标提供了保证。所以,这四项活动过程都缺一不可,无论缺了其中的哪一项,都不能构成技术状态管理。

4 技术状态标识(第3.4条)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技术状态标识作用是为技术状态控制、纪实和审核提供了确定的文件依据。标准规定技术状态标识的主要活动为:“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规范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定义明确规定了技术状态标识的5项活动。但过去对于技术状态标识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技术状态标识就是制定技术状态文件。另一个误区是认为,技术状态标识就是给项目及其文件以标识号,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技术状态标识最重要的活动是选择技术状态项目、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5 技术状态控制(第3.5条) Configuration control

技术状态控制定义为:“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定义明确技术状态控制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是对技术状态项目基线实施控制。因此,技术状态控制是在技术状态基线建立之后,对技术状态基线更改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控制活动。也就是说,在经正式审查、批准建立技术状态基线之前,对技术状态项目有关更改由承制方按本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更改控制。只有在建立技术状态基线之后, 对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要严格按技术状态控制要求进行控制。

6 技术状态纪实(第3.6条) Configuration status accounting (CSA)

标准将技术状态记实定义为:“对己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己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定义中明确: (a)记实内容包括己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己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 (b)记实活动包括对上述状况所作的正式的记录和报告。

7 技术状态审核(第3.7条)Configuration audit

技术状态审核的定义为"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定义明确:技术状态审核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与其文件是否相符所进行的检查。根据定义,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己制成的技术状态项目都应与其技术状态文件进行对照,检查其文实是否相符。在美军的研制程序中,在其工程研制阶段的后期和生产部署阶段的前期,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后,研制产品即可进入成批生产,不再进行合格鉴定。技术状态审核

与目前国防工业中经常进行的"设计评审"、"工艺评审"、"质量评审"和“阶段技术审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评审"一词的英语为"review" ,而GJB 3206 中"审核"一词的英语为" audit", "review"是"检查"、"复查"的意思,而 " audit"是"审计"、"核实"的意思,技术状态审核与"设计评审"、"工艺评审"、"质量评审"的主要区别是:

(a)二者的工作性质不同。技术状态审核是通过将已制出的产品实物经试验或检查得出的实际达到的特性与技术状态文件相对照。根据对照结果,对其能否通过审核进行决策。就是说技术状态审核是一种决策性的工作。而设计评审(GJB1310-91)只是对设计工作是否符合武器装备总要求、战术技术指标、研制任务书或合同要求进行的评审,评审为设计决策提供咨询,但不能代替决策。工艺评审(GJB1269A -2000)是对工艺总方案、工艺说明书等指令性工艺文件以及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规程进行的评审,为批准工艺设计提供咨询。因此,工艺评审的性质也是咨询性的。质量评审(GJB 907 -90)虽然评审的范围比较宽,包括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符合性;设计更改控制;新工艺、新技术、新器材、新设备及技术攻关成果的采用…等,但仍是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仍是咨询性的。

(b)二者的组织和职权不同。技术状态审核主要负责人为订购方,承制方主要是制定审核计划,为审核提供有关资料、参与审核。而设计评审和工艺评审则是由承制单位组织, 邀请非直接参加工作的同行专家、承制方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及订购方代表参加,评定意见只提供咨询,是为承制方及早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自我完善设计的管理方法,完全是承制方内部的工作。质量评审工作由承制单位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负责并组织实施。订购方不介入此工作。

(c)二者进行的阶段不同。技术状态审核是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阶段,在己制出的产品上进行。而设计评审是在方案阶段和工程研制阶段对本阶段的产品设计进行评审。GJB 1269A规定工艺评审是分阶段进行的。承制方针对具体产品确定产品的工艺设计阶段。按该标准所规定的评审对象看,其评审时间应是在工程研制阶段或更早。

8 技术状态文件(第3.8条)Configuration documents

标准定义技术状态文件为:"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收所必须的技术文件。技术状态文件分为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不同的研制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且在内容上逐级细化"。

定义中明确规定技术状态文件是:

(a)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收所必须的文件,就是说,技术状态项目文件包含了满足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收所必须的文件,包含项目要求和设计的指令

性文件,组织生产的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和试验验收的文件。在此,“技术状态项目”指的是被选择的作为技术状态项目的具体实体。“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状态文件”包含了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所有文件。如系统规范、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和软件文档等。

(b)技术状态文件分为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8.1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GJB3206将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定义为由功能基线及其已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8.2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GJB3206将技术状态文件定义为由分配基线及其已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8.3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GJB3206将产品技术状态定义为由产品基线及其已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以上定义明确,技术状态文件除满足产品研制、生产、验证需要的文件外还应包括更改文件。

武器装备系统地研制工作是根据规定的研制阶段逐步完成的。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不同的研制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且在内容上逐级细化。

在论证阶段应编制形成功能基线所要求的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在方案阶段初期经确认后建立功能基线;在方案阶段应编制形成分配基线所要求的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在工程研制阶段初期经确认后建立分配基线;在工程研制阶段应编制形成产品基线所要求的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在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后建立产品基线;

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是从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到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再到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相互协调,后者是前者的扩展和细化。

三种技术状态文件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不同的研制阶段编制,它们的形成过程体现了随着研制阶段的发展,产品的研究和设计逐步发展成熟的渐进过程。在研制的初期阶段,首先制定系统级的功能技术状态文件;根据功能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在下一个研制阶段中,制定描述各技术状态项目功能的技术状态文件,即分配技术状态文件:根据分配技术状态文件要求,进一步制定产品制造所必须的各类文件,如图样、工艺规程、材料规范等产品技术状态文件。随着各技术状态文件的发展,产品设计渐趋完善。所以定义中规定"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不同的研制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且在内容上逐级细化"。

功能技术状态文件是规定武器装备系统或独立研制的重大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接口

特性以及验证上述特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所需进行的检查的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是规定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从武器装备系统或高一层技术状态项目分配给下一级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技术状态项目的接口要求、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及验证上述特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所需进行的检查。产品技术状态文件是规定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技术状态项目所有必须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被指定进行生产验收试验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为保障技术状态项目合格所需的试验。

9 技术状态基线(第3.9条)Configuration baseline

技术状态管理的核心是基线管理,基线—即界线、基准线。基线的定义是: GJB3206将技术状态定义为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被作为今后研制、生产活动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一般有三种技术状态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定义说明:

a.技术状态基线是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刻正式确认的,特定时刻指一个阶段目标完成后的转阶段评审被确认;

b.被确认---应由承制方和订购方正式确认;

c.基线是作为后续研制、生产活动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基线。基线是由相应的技术状态文件和已批准的更改文件构成的。编制完成的各级技术状态文件经定购与承制任务的双方共同审查、正式批准后,即构成这一级的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管理实质上是对技术状态基线的管理。技术状态标识的目的是建立基线,技术状态控制的核心是控制技术状态基线的更改,技术状态纪实是记录和报告技术状态基线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技术状态审核是审核已制出的产品与基线文件的相符性。因此,没有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管理就无从谈起。

一般有三种技术状态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9.1功能基线

GJB3206将技术状态定义为经正式确认的用以描述武器装备系统级或独立研制的重大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功能特性;接口特性;验证上述特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所需的检查。

9.2分配基线

GJB3206将技术状态定义为经正式确认的用以描述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从武器装备系统或高一层技术状态项目分配给该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技术状态项目

的接口要求;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验证上述特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所需的检查。各技术状态项目分配基线的总合,形成满足武器装备系统功能基线目标的技术途径。

9.3产品基线

GJB3206将技术状态定义为经正式确认的用以描述航天产品技术状态项目下列内容的文件:技术状态项目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被指定进行生产验收试验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为保证技术状态项目合格所需的试验。

确定三种基线的依据是不同层次不同研制阶段编制的、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在某一特定时刻确立的技术状态的文件。

10 工程更改(第3.10条)engineering change

工程更改定义为:“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生产过程中,对己正式确认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所做的更改”。

根据定义,工程更改是对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只有技术状态项目己确认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的更改才构成工程更改。非技术状态项目,或未经正式确认的、非现行的技术状态文件(编制中的、未提交正式审查确认建立的技术状态基线)的更改不属于本范畴,其更改变动属于承制方内部的图样(设计)更改控制活动。

11 工程更改建议(第3.11条)engineering change

工程更改建议定义为:“提出工程更改并对该更改进行描述、论证和提交批准的文件”。

根据定义规定,工程更改建议是一种文件,该文件的作用是提出工程更改、对更改的内容进行描述、论证和提交批准的文件。

12 偏离(第3.11条)deviation

偏离定义为"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之前,对该技术状态项目的某些方面,在指定的数量或者时间范围内,可以不按其己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要求进行制造的一种书面认可。允许偏离时,对其己被批准的文件不做出相应更改。"

偏离定义来自美国军用标准MIL-STD-973《技术状态管理》。在我国“对该技术状态项目的某些方面,在指定的数量或者时间范围内,可以不按其己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要求进行制造”称为“偏离”,这种偏离被“书面认可”称为“偏离许可”。这种书面认可在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之前由承制方提出申请,经指定的责任人批准后产生。其内容为允许技术状杰项目的某些方面在指定的数量或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不按其己批准的技术状态现行文件进行制造。由于这种偏离只是暂时的,所以不更改己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

13 超差(第3.12条)waiver

超差定义为:"对接受下述技术状态项目的一种书面认可:在制造期间或在检验验收过程中,发现某些方面不符合己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规定要求,但不需修理或用经批准的方法修理后仍可使用"。

超差定义来自美国军用标准MIL-STD-973《技术状态管理》。在我国“在制造期间或在检验验收过程中,发现某些方面不符合己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规定要求”称为“超差”,这种超差被“不符合己被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规定要求,但不需修理或用经批准的方法修理后仍可使用的"书面认可”称为“超差特许”或“让步接收”。这种书面认可在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中或制造之后产生。超差由承制方提出申请,设计认可,经指定的责任人批准后生效。即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不符合己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要求的情况,但这种不符合的情况不需修理或用经批准的方法修理后仍可同意使用的,可办理超差手续。

超差与偏离的区别在于:偏离是在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之前,考虑到某种需求或目的产生的不符合己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的情况,办理的一种书画认可,这种书画认可只能在指定的数量或时间范围内有效; 而超差则是在技术状态项目制造中或之后,发现己生产的技术状态项目的某指标不符合己批准的现行技术状态文件,但经同意可使用的一种书面认可。

六、基本要求(标准4.1)

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映其在某一特定时刻能够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的文件,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其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应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作出的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应确保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在其研制、生产的任何时刻,都能使用正确的技术状态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记实;

d.技术状态审核。

(1)条文理解

本条对技术状态管理提出了6条基本要求:

◆应在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已确定编制的技术状态文件。◆应在研制过程的不同阶

段,分别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其线、产品基线。◆功能基线应与《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

◆应控制基线的更改,保证基线更改的可追溯性。应确保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在其研制、生产的任何时刻,都能使用正确的技术状态文件。

◆应确保技术状态项目在其研制、生产的任何时刻,都能使用正确的技术状态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相互关联的活动过程。

(2)说明

基本要求中规定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文件编制应按研制阶段进行。在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应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映其在某一特定时刻能够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的文件,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其线、产品基线。GJB 3206是按照原国防科工委颁发的[1995]技综字第2709号《武器装备研制程序》文中的《常规武器装备研制程序》规定的阶段划分和对各阶段的研制要求来确定三种基线产生的时刻的。

根据《常规武器装备研制程序》的规定,常规武器装备研制过程分为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和生产定型阶段。

论证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战术技术指标、总体技术方案指标、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及研制经费、保障条件、研制周期的预测。方案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武器系统研制方案的论证、验证、进行方案设计和部件或分系统的技术攻关,以及原理性样机或模型样机的研制与试验。在关键技术已经解决,研制方案切实可行,保障条件基本落实的基础上,编制《装备研制总要求》上报审批。工程研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批准的《装备研制总要求》进行武器装备的设计、试制、试验工作,通过对研制样机的试验、评审和鉴定,提出设计定型的试验申请报告。在设计定型阶段,对武器装备的性能进行全面考核和部队适用性试验,以确认其达到《装备研制总要求》和合同要求,批准设计定型。在生产定型阶段,对产品批量生条件进行全面考核,确认其符合批量生产的标准,稳定质量,提高可靠性。

上述各研制阶段划分与美军采办阶段划分,可大体对比如下:

XX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doc

密级: 阶段: 版次: X X X技术文件 XXX-XXX-GLXX-2011 XXX系统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第x研究所 2011年03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共 15 页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会签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化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军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目次 前言 ...................................................................................................................................... II 1 目标 (1) 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 (1) 2.1 组织 (1) 2.2 所内各部门职责 (1) 2.3 技术状态控制组职责 (2) 3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任务 (2) 4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程序和内容 (2) 4.1 审查并确定技术状态基线 (2) 4.2 确定技术状态基线的原则 (2) 4.3 技术状态基线确定时机及相互关系 (3) 4.4 功能基线建立 (3) 4.5 分配基线建立 (3) 4.6 产品基线建立 (4) 4.7 技术状态标识 (4) 4.8 文件的签署 (4) 5 技术状态控制 (4) 5.1 技术状态控制原则 (4) 5.2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 (4) 5.3 偏离和超差控制 (6) 5.4 研制过程技术状态纪实控制 (7) 5.5 技术状态审核 (7) 6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计划 (8) 7 技术状态项目清单 (9)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XY XY/XG 2009-2015 版本号:A/0 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版本号:A/0 1 目的 技术实现要确保技术方案制定者的多样性,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获取方式,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 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管理职责 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 信息部 4.2.1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组织论证可选技术路线; 4.2.2 负责组织审查技术方案; 4.2.3 负责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 4.3 各部门负责各相关责任部门参与技术方案的审查确认。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 总要求 5.1.1 相关要求 5.1.1.1 公司制定两化融合技术方案时,应确保:明确两化融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 5.1.1.2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5.1.1.3 公司应对存放于纸面、手头或其他载体的必要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5.1.1.4 公司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采取有效手段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确保技术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5.1.1.5 公司应适当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如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5.1.1.6 公司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5.1.1.7 公司在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5.1.1.8 公司应适当保持监督与控制的记录。 5.2 业务描述 5.2.1 前期准备 1

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

GJB 3206—98 1 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武器装备(常规武器装备、战略武器装备、人造卫星,下同)技术状态项目在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1.3 应用指南 采用本标准时,应根据技术状态项目的重要性、复杂程度、规模、预定用途、综合保障要求和其所处的研制、生产阶段等具体情况,对本标准的详细要求进行剪裁。 2 引用文件 GJB 2116—94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 2737—96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3 定义 3.1 技术状态 Configuration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1.1功能特性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3.1.2物理特性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3.2 技术状态项目 configuration item (CI)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3 技术状态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998—03—16发布 1998—09—01实施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记实; d)技术状态审核。 3.4 技术状态标识 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3.5 技术状态控制 configuration control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3.6 技术状态记事configuration status accounting (CSA)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3.7 技术状态审核 configuration audit 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3.8 技术状态文件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技术状态文件分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这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不同的研制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且在内容上逐级细化。 3.8.1 功能技术状态文件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FCD) 由功能基线及其已被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3.8.2 分配技术状态文件allccated configuration documents (ACD) 由分配基线及其已被批准的更改所组成的技术状态文件 2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1).doc

国军标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质量:日期: 标准化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引言 1.1 基本要求 1.2 一般信息 2.程序和规定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件机构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3.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规范树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4 制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4.技术状态控制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提出 4.5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5.技术状态记实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5.5 技术状态记实分析 6.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6.2 审核内容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7.相关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 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 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 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 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 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 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 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改进方案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 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 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公司制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规定了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定义、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控制记录等。其中主题内容为:描述军品技术状态要求,建立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和控制程序;适用范围为: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合同环境和自主开发环境下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模板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工作流程 5工作程序

5.1一般要求 5.1.1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纪实; d)技术状态审核。 5.1.2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 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 生产) 程序, 划分阶段, 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以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 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 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 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 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 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 均应进行记录, 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 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 在产品质量评审后, 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技术状态标识 5.2.1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 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 根据技术协议( 合同) 的要求, 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 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计划, 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技术开发部管理手册1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技术开发部管理权限 (1) 1.2 技术开发部管理职能 (1) 1.3 技术开发部主要职责 (1) 1.4 日常管理制度 (2) 第2章产品开发设计控制程序 (4) 2.1 目的 (4) 2.2 范围 (5) 2.3 引用文件及术语 (5) 2.4 职责 (5) 2.5 工作程序 (6) 2.6 支持文件 (9) 2.7 表格清单 (9) 2.8 附表 (9) 第3章产品实现的策划程序 (17) 3.1 目的 (17) 3.2 适应范围 (17) 3.3 引用文件及术语 (18) 3.4 职责 (18) 3.5 工作程序 (18) 3.6 支持性文件 (19) 第4章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20) 4.1 目的 (20) 4.2 适用范围 (20) 4.3 引用文件及术语 (20) 4.4 职责 (20) 4.5 工作程序 (21) 4.6 支持文件 (23) 4.7 质量记录 (23) 附录 (25) 附录1 (25) 附录2 (26) 附录3 (27) 附录5 (29) 附录6 (30) 附件7 (31) 附件8 (32)

第1章概述 技术开发部的工作主要是从事电表、水表、煤气表及其远程自动抄系统的研发和产品的优化,以及为生产部和工程部提供技术支持等。 1.1 技术开发部管理权限 受总经理和技术总监委托,行使对公司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研究、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指导与监督等全过程听管理权限,并承担执行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程及工作指令的义务; 1.2 技术开发部管理职能 负责对公司产品实行技术指导、规范工艺流程、制定技术标准、抓好技术管理、实施技术监督和协调的专职管理部门,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 1.3 技术开发部主要职责: 1.坚决服从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的统一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总经理和技术总监负责; 2.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负责制定公司技术管理制度。负责建立和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的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情报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设备、质量、能源等管理标准及制度; 4.组织和编制公司技术发展规划。编制近期技术提高工作计划,编制长远技术发展和技术措施规划,并组织对计划、规划的拟定、修改、补充、实施等一系列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 5.负责制订和修改技术规程。编制产品的使用、维修和技术安全等有关的技术规定; 6.负责公司新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工作的计划、实施,确保产品品种不断更新和扩大; 7.合理编制技术文件,改进和规范工艺流程; 8.研究和摸索科学的流水作业规律,认真做好各类技术信息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汇总、归档保管工作,为逐步实现公司现代化销售的目标,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9.负责制定公司产品的企业统一标准,实现产品的规范化管理; 10.编制公司产品标准,按年度审核、补充、修订定额内容;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技术状态管理方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1.0目的

1.1为加强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保证产品研制和生产质量,防止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 的标识、控制、记实、审核失控,特制定本办法。 2.0范围 2.1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过程。 3.0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领导技术状态管理工作。 3.2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3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4档案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及归档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5检验部门负责有关技术状态的记实和监控。 3.6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0术语 4.1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4.2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4.3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性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4.4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4.5技术状态管理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记实; d.技术状态审核。 4.6技术状态标识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 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4.7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4.8技术状态记实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规定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规定 1.对于关键、重要、高风险、高故障的产品,三新项目,重要接口等需进 行技术状态管理。 2. 对技术状态进行标识 2.1 对技术状态的标识应在研制阶段开始,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设计人 员在设计文件和图样的标题栏中,对试制阶段、正式生产阶段分别 作S、A标记。 2.2 作为正式生产用的图样,由企业技术中心盖部门章后才可正式投入 生产用。 2.3 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图样的标识按规定进行;对重要试验项目试验 的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执行WYQP7.5.3-1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程序》。 2.4 技术状态的签署应认真履行会签、审核、批准三级审批制度,质量 和工艺会签制度、标准化检查制度。质量会签应着重审查那些与最 终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 2.5 各阶段编制的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协调。 2.6 定型技术文件和图样的更改执行WYQP4.2.3-1 《文件控制程序》 和《新产品的试制和试验控制程序》。 2.7 生产各阶段的状态标识按《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3. 技术状态评审 3.1 产品的技术状态在每一设计阶段任务完成后或重大更改后,应由企 业技术中心按WYQP7.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评审。评审工作一般在各阶段的设计、工艺评审时一并进行;必要 时,可组织专题评审,以控制各阶段的技术状态。 4. 技术状态的冻结 4.1 凡已定型或经试验成功的产品,按其设计研制过程,分阶段适时冻

结技术状态。技术状态冻结一般不作特殊标记,只在更改技术状态 时才按规定作更改标记。 4.2 已冻结的技术状态,不得随意更改,如必须更改时,要经过充分论 证和试验,并按原审批权限审批,重大更改须提请高一级审批。 4.3 产品的试制、试验应按已确定的技术文件和设计图样要求进行。工 艺技术科定期(每月一次)或不定期进行工艺纪律检查,以确保已 确定的技术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实施。 5. 技术状态的更改 5.1 在试制和试验过程,为完善和改进设计,或者供应条件变化而对设 计、工艺文件进行更改时,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试验或论证,并要 保证被更改的文件与其相关的文件能协调一致。 5.2 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将更改情况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并及时从工作 现场撤除作废的图样和技术文件;需要时,对更改后的效果作适当 验证,防止出现不合格品。 6. 技术状态更改过程和执行情况的记录、报告 6.1 一般的技术状态更改可在更改单上详细填写,其内容包括:更改类 别、更改原因、更改标记、在制品处理意见、实施日期、使用情况 等。 6.2 重大技术状态更改,以及设计研制阶段中由设计评审和工艺评审对 该产品的技术状态更改,要做汇总报告和实施情况记录。 7. 顾客要求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基线确定及其更改必须经顾客同意。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 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 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 工作流程 5 工作程序 5.1 一般要求 5.1.1 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纪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5.1.2 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生产)程序,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 以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 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 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均应进行记录,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 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在产品质量评审后,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 技术状态标识 5.2.1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根据技术协议(合同)的要求,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计划,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1.目的 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通过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技术的和管理活动对产品技术状态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保证能够使用正确、协调、现行有效的技术状态文件,确保产品实物与相应文件在研制生产全过程中,保持文实相符,文文一致,并具有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合同要求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产品研制、生产过程。 3.职责 3.1军工产品部是产品技术状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确定技术状态管理项目,指挥技 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3.2生产部、各车间实施产品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4.工作流程 4.1技术状态管理工作流程见附录A 5.工作内容 5.1 确定技术状态管理项目(产品) 5.1.1为了分阶段、稳定地实现产品规定的功能和物理特性,保持产品技术状态的相对稳定, 应对产品的技术状态进行管理。 5.1.2技术状态的管理需要相当的经费和人力的支出。因此,通常只对大型、复杂的产品工程 项目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合同无要求时,在设计更改时对技术文件实施技术状态更改的标识和控制。 5.1.3选择技术状态项目,以功能特性、物理特性能够单独管理为准则,将产品分解为逻辑相 互关联的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5.1.4一般选择下列项目为技术状态管理项目: a)复杂的系统或分系统项目; b)跨单位、部门的大型项目; c)在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项目; d)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新研制复杂项目; e)与其他项目有重要接口和共用分系统的项目; f)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有特殊要求的项目。

5.1.5需执行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产品)应根据顾客的要求列入合同。技术部应在产品研制 计划中确定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产品),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负责人。 5.2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5.2.1技术部和产品项目负责人应根据QH/QP07.01-2010《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在产 品实现的策划时,按照产品研制阶段的划分确立产品技术状态的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的时机,并纳入产品的质量计划安排。 5.2.2确定对应三种技术状态基线所需编制的技术状态文件。通常应编制的技术状态文件见附 录B。 5.3技术状态标识 5.3.1技术状态标识是一种确定产品技术状态基线特征的经过批准的文字形式,包括各阶段形 成的技术状态文件、带标记的图样和其他标识。 5.3.2技术状态文件应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描述和说明,主要内容包括: a)产品规定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验证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所需要进行的各项试验及实施细则; c)产品内外接口、协调关系; d)产品主要功能特性与接口及设备的关系; e)设计限制条件和偏离许可; f)有关的更改和追溯性的信息。 5.3.3功能基线标识 5.3.3.1大型、复杂产品工程项目的功能基线标识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论证阶段形成。最终 结果主要为经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报告及战术技术任务书。 5.3.3.2一般产品的功能基线标识为总工程师批准的技术说明书、技术规格书。 5.3.3.3在技术文件封面右上角标注“GN”标识。 5.3.4分配基线标识 5.3.4.1分配基线标识在方案论证和工程研制阶段前半部分形成。主要文字形式为产品设计 任务书、设计规范、试验规范、各分(系统)机的研制任务书、产品质量计划(可 靠性、维修性保证大纲等)及标准化大纲(综合要求)等。 5.3.4.2在技术文件封面右上角标注“FP”标识。 5.3.5产品基线标识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目的与适用围 目的:规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要求,以确保公司军贸产品研制、生产的技术状态,满足“文实一致,图物相符”的产品需求和顾客要求。 围:适用于武器装备及其配套产品(以下统称产品)在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2.引用文件 GJB 3206A-2010 技术状态管理 GJB 2116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2737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GJB3273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 GJB5235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638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编写规定 GJB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军贸新产品定型工作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3.1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约束条件,如战术技术指标、使用保障特性等。 3.2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3.3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4技术状态管理

在产品寿命周期,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3.5技术状态项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6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 3.7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产品的功能特性、接口特性和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8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接口特性,从高一层技术状态项分配下来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以及上述特性的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9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检验验收、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10技术状态基线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今后研制生产、使用保障活动基准,以及技术状态改变判定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三种) 3.11功能基线

技术管理流程图

目录 一、技术管理的原则2 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容及岗位设置3 2.1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容表3 2.2、技术科岗位设置4 三、技术科人员配置4 四、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1专职资料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2专职测量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3专职实验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4专业技术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5技术科长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4.6总工程师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4 五、技术管理工作流程4 5.1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与审批4 5.2配合业主进行设计交底8 5.3现场施工图纸管理9 5.4施工图会审9 5.5施工标准规及技术资料管理13 5.6组织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批13 5.7组织施工应急预案编制与审批18 5.8报批施工临时设施审批18 5.9组织施工技术培训19 5.10确定单位工程划分19 5.11确定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点19 5.12编制施工机具计划29 5.13编制周转材料使用计划33 5.14编制施工委托34 5.15确定交工文件表格式样35

5.16编制开工前资质报验文件35 5.17填写开工报告及审批表35 5.18办理各工序施工前技术交底36 5.19施工告知及监检手续38 5.20现场施工测量控制38 5.21现场技术问题处理41 5.22填写施工日志42 5.23组织专业之间的交接42 5.24同步收集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42 5.25同步收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43 5.26同步收集工程质量验收资料45 5.27进行现场三查、四定工作46 5.28组织现场单机试车工作46 5.29组织装置中间交接及交验46 5.30技术资料整理及归档46 5.30.1档案资料的定义46 5.31单项及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总结48 六、技术管理清单及填写格式48 附表一:施工组织设计封面48 附表二:施工组织设计外部审批附页49 专职资料员文件清单52 附表一:施工资质报验文件封面-96- 专职实验员表格清单-99- 一、技术管理的原则 1.1项目部的技术管理与支持工作实行项目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由项目部技术管理科科长具体负责。 1.2项目技术科,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日常管理工作,并对作业层的施工全过程技术工作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具体包括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单管理、标准规管理、交工技术文件管理、施工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技术状态项目的确立和变化正确无误,使技术状态项目的研制和生产的全过程均能达到技术状态管理的各项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技术状态的形成和确立 第二条在方案论证阶段:对研制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功能做出详细描述和有关问题的规定形成系统说明书。 第三条在验证、确认阶段:将产品功能分配到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各组成部分的设计任务书。 第四条工程研制阶段:对产品试制试验进行全面的评审,并形成有关的技术文件及图纸。 第五条新产品试制阶段 (一)设计定型阶段 新产品研制经过试制试验考核,达到了研制任务书和合同要求后,应根据武器装备定型工作条例的要求组织新产品设计定型。定型时所形成的和确立的技术文件和图纸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制任务书; 2、产品图(包括产品包装图、关键件、重要件明细表); 3、产品设计计算说明书; 4、产品制造与验收规范; 5、研制总结; 6、标准化审查报告; 7、各阶段的评审报告和结论; 8、试制大纲和试验报告; 9、技术说明书; 10、使用维护说明书; 11、有关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文件。 (二)生产定型阶段

通过设计定型和正常生产试制批的考核全面达到了研制试制任务书和合同中技术状态所规定的各项特性要求后,应根据新产品定型工作条例的要求组织新产品生产定型,生产定型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成套技术资料应符合GJB 2742-96《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 第六条技术文件图纸资料的设计和审签 (一)分工和要求 1、方案论证阶段及验证确认阶段的图纸技术文件,由项目承研单位的主任设计师或组成项目组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编制,并由主任设计师负责审签,主管领导审定。 2、技术设计评审后直到生产定型阶段的图纸技术文件均需按规定整理打印成资料或蓝图。并由承研单位严格履行三级审签、标准化检查以及根据技术资料的类别进行技安、工艺或质量会签,具体按Q/DH.ZG04.02《技术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二)职责和权限 1、设计(编制):设计者对设计(编制)的产品图,技术文件资料的正确性、先进性、完整性、统一性、经济性、安全性(简称六性)负全面责任,设计者一般由主任设计师或指定的其它专人担任,并在设计文件上的设计栏签字。 2、校核:校核者依据设计要求认真地进行复查、核算,并对技术文件的“六性”负责,对存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所校核图纸技术文件资料与设计者负有同等责任,校核人员一般为有经验的相当于或高于设计人员水平或主任设计师担任,校核完毕在所校核文件的校核栏签字。 3、审查:审查者对产品的结构和作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六性”,能否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对技术条件、计算方法、尺寸链选择,重要配合尺寸标准的选择是否正确与设计者负有同等责任。审查人一般由项目组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指定的其它高一级的技术人员担任。审查完毕在所审查文件的审查栏签字。 4、审定:审定者对所审定的产品图、技术文件等技术资料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下达的战技指标,并对产品结构是否符合“六性”进行审定,审定人员一般由设计单位的分管负责人担任。审定完毕在所审定文件的审定栏签字。 5、批准:批准者对所设计编制的图纸技术文件资料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下达的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XXXXX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型号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等阶段技术状态管理的职责、工作程序和应形成的质量记录,使技术状态的确立和变更均受控,确保文文一致,文实相符,使管理者能掌握文件和产品的状态,使参与产品研制的所有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正确、有效的文件,交付的产品符合合同规定或其他方式约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研究所所有型号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J1714B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QJ903B 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3 术语 本程序采用GJB9001B-2009 附录D和GJB1405A-2006标准术

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3.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硬件、软件)中所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使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3.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包括组成、形状、尺寸、重量、表面状态、配合、公差等。 3.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5 技术状态管理 用技术的和行政的方法对产品的技术状态实施指导、控制和监督。 3.6 技术状态标识 在确定产品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符;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3.7 技术状态控制

工程技术部管理工作流程

工程技术部管理工 作流程

5工程技术部管理工作流程 5.1工作管理流程编制说明: 5.1.1编制核心:图纸会审、施工准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技术管理。 5.1.2编制目的:本工作流程是对公司管理制度在有关具体工作环节中的贯彻落实,而不是制度本身。 5.1.3编制原则:仅对主要工作的重要环节做简明扼要的表述,不作繁杂的细节描述,以便执行人员熟记。 5.2图纸会审工作流程 5.2.1组织工程部与项目部技术人员仔细研读设计文件,找出施工图设计错误或其它矛盾问题,做好会审准备。 5.2.2提请建设单位邀请设计与监理单位,确定会审日期。 5.2.3组织相关人员,准时参加图纸会审,做好会审记录。 5.2.4做好会审结果的落实工作,及时办理技术变更与技术签证、经济签证。 5.3施工准备工作流程: 5.3.1根据工程特点与地域特点及本公司人力资源状况,组建能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的项目班子。 5.3.2组织召开项目部及相关单位参加的施工准备工作会议,根据工程特征及工地所在地环境,确定施工准备工作范围,明确工作分工,核定时间表。 5.3.3督促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进展,确保施工准备工作按期完

5.3.4施工准备工作分工原则: a.工程部:负责宏观管理类工作和技术管理类工作。具体包括:施工方案与进度计划的审核,施工图技术交底,各类管理指标的研究确定等。 b.人力资源部:对项目部组成人员的调配或招聘。 c.材料部:根据工地地域的不同,研究制定设备材料采购供应方案(划分分级采购范围及控制办法),确保及时供应。 d.项目部: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签订施工分包合同。编制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组织进场运输。编制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设、围墙等。编制施工方案与进度计划,确定质量控制点,做好技术交底。以及足已具备开工条件的一切准备工作。 5.4工程进度控制流程: 5.4.1科学合理地进行进度计划的审核,确保可行性,且满足甲方要求。在可能的前提下,工期安排应提前完成,留有余地。 5.4.2进度计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必须全员配合,努力实现。 5.4.3确遇难以克服的客观原因发生,致使进度计划确需修订时,提请总经理同意后方得修订。 5.4.4进度计划修订时,如果不得不延长工期时,必须征得甲方同意。 5.4.5每月25日前,项目部上报当月工程形象进度和下月进度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 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

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设计更改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用电子元器件设计、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保证产品研制和生产质量,防止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记实、审核失控,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军、民品研制和生产过程。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领导技术状态管理工作。 3.2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3 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4 档案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及归档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5 检验部门负责有关技术状态的记实和监控。 3.6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术语 4.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4.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4.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性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4.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4.5 技术状态管理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记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4.6 技术状态标识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4.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4.8 技术状态记实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4.9 技术状态审核 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4.10 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