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张文红: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德国社民党和绿党自1998年联合执政以来,社民党的选民支持率持续走低,在接连七个州的议会选举中都输给反对党联盟党。2005年5月,社民党在自己的重镇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议会选举遭受重挫后,决定提前举行联邦议会大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与社民党政府正在推行的福利体制改革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必要的改革与巨大的阻力

面对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社会福利开支节节攀升的局面,德国总理施罗德于2003年3月提出了旨在改革福利体系和就业政策的一揽子改革方案2010规划”。这场德国二战后最深刻的福利体制改革触及了许多人,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措施更是遭到了普通民众和社民党内部左翼力量的强烈抵制。2004年下半年以来,执政的德国社民党接连经历了大规模的民众反对、党内左翼人士的分裂、地方选举失败等一系列严峻考验。

1. 民众的反对:“哈茨Ⅳ”与星期一大游行

2004年8月,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关于劳动力市场改革第四阶段方案“哈茨”的内容。这项改革触动了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引起了许多德国人的不满。尤其是在德国东部地区,自2004年8月以来,人们沿用前东德时期著名的“星期一示威游行”的传统,连续举行了数次以抗议劳动力市场改革为内容的游行,在德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不安。

在德国,人们失业后第一年可以领取失业金,金额约为原工资的70%;一年后,改为领取失业救济,金额大约是在职时期净收入的50%,可以领取18—24个月。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先是将失业救济的领取时间缩短为一年,一年后转为领取社会救济。而“哈茨Ⅳ”则进一步将失业救济和社会救济合并为“失业金Ⅱ”(Arbeitslosengeld Ⅱ)。“失业金Ⅱ”的水平远低于目前的失业救济。“哈茨Ⅳ”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和要求”(注:Grundsicherung-die vier Elemente von Hartz Ⅳ,www. arbeitsmarktreform. de. )。“促进”是指政府将为失业者提供更快更好的就业指导;“要求”是指失业者,尤其是长期失业者必须接受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任何工作,即使这份工作的工资低于当地正常工资水平。哈茨的这项改革方案,就其涉及的民众数量以及触及福利制度的深度而言,堪称联邦德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行为。

2004年8月2日,在德国东部地区,反对联邦政府改革尤其是“哈茨Ⅳ”的人们开始了新的“星期一示威游行”。8月9日,游行人数达到4万多人。8月16日,游行人数达到了9万人。8月23日的游行已经扩展到大约140个市镇,有7万多人参加。游行示威者反对的重点是失业救济与社会救济合并。他们认为,“哈茨Ⅳ”的措施对社会弱势群体来说过于强硬和无情。

客观地说,游行本身并不可怕,但具有特殊含义的“星期一示威游行”的名称,却不能不令社民党担心。因此,在“星期一示威游行”举行了两次之后的2004年8月11日,德国政府终于在民众强烈抗议的呼声下,就修改“哈茨Ⅳ”事宜召集内阁有关成员紧急会议,并作出了修改“哈茨Ⅳ”的决定。修改的内容有两点,其一是“失业金Ⅱ”的发放时间由月底改为月初;其二是适当放宽“失业金Ⅱ”的领取条件。

施罗德也于当天对人们上街游行表示理解,但同时强调不会再对“哈茨Ⅳ”改革计划进行修改。他呼吁媒体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了解“哈茨Ⅳ”改革计划。施罗德认为,这场改革不只是一个立法性的程序,而是将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每个人都必须对此负责。

然而,再多的抗议也没有挡住“哈茨Ⅳ”。自2005年1月1日开始,联邦政府正式开始实施在德国极具争议的“哈茨Ⅳ”。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克莱门特在“哈茨Ⅳ”实施伊始时说,“哈茨Ⅳ”将起到抑制失业现象扩大的作用,如果“哈茨Ⅳ”得到应有的贯彻,德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5%到2.0%之间,2005年内失业人口有望做向下的修正,失业人数将下降20%。

但是事与愿违,联邦劳动局2月2日宣布,2005年1月德国新统计的失业率为12.1%,

失业人口为503.7万,其中西部失业人数为326.6万,东部为177.1万。这一数字比2004年12月增加了57.3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万。这也是两德统一以来,失业人口第一次突破500万大关。当然,500万的数字包含了很强的统计因素,因为以前接受国家福利救济的人现在变成了失业者,就对国家而言,是增加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它本身并不改变失业现状。统计首次将没有丧失工作能力却得到国家福利救济的人纳入失业者的范畴。但500万这一数字对人们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更引发了民众对社民党改革政策的强烈质疑和不满。

2. 社民党组织分裂:工会新左翼党的成立

“2010规划”改革方案遭到的最强烈反抗来自工会。以工会为代表的中下层自2003年春以来发动了一系列抗议、游行、示威活动。最终,这股抵抗改革的力量从政治层面开展活动,于2005年1月22日在哥廷根成立了一个“站在社民党左侧”的新的左翼政党——“选举替代—就业和社会公正”(W ASG)。

在社民党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另行建立一个新的左翼党的企图。这次行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另建新党的活动是由工会人士发起的。“选举替代”认为,红绿联盟,包括联盟党和自由党等反对党都在奉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代表了资本家、富人和高收入者的利益,而广大普通民众的利益却受到了侵害;社民党虽然希望通过“2010规划”的革新措施使德国重返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并营造社会团结的局面,但事实却正好相反;劳动者的负担在增加,社会分化在加剧;在红绿联盟政府执政期间,贫富差距愈来愈大,贫困人口增加到13.5%,而10%的富人拥有的财富却增加到47%。

“选举替代”对施罗德政府“2010规划”的批评主要是:医疗保险改革给普通投保人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每个季度10欧元挂号费、牙科的附加诊费、病假津贴和义齿的自费保险等等措施,极大地影响了低收入者,尤其是领取养老金者所享受的医疗服务。2004年法定保险公司减负100亿欧元,其中80亿欧元由投保人承担,而制药公司和医生团体则几乎未被触及。

“哈茨Ⅳ”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方案给近600万人带来了不利影响。失业金领取时间大大缩短,并且在失业金结束后迅速降低到社会救济的水平;税收政策对富人有利。此外,每周工作时间也有被迫延长的趋势。“选举替代”认为,应该在21世纪继续发展社会福利国家模式。为此,他们提出了与“2010规划”完全不同的政治方针,主要包括:提升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扩大对内投资,以振兴国内就业市场;保护职工权利;反对公共领域的私有化等。

“选举替代”在未来的选举中哪怕只拿到1%的选票都可能影响到社民党的执政地位。因此,社民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阻止“选举替代”的成立或者削弱“选举替代”的影响:一是与工会沟通,劝阻工会不要帮助新左翼党;二是在2004年6月份连续开除了几位来自工会、有着长达30年社民党党龄的“选举替代”的创建者的党籍;三是在公开场合贬低“选举替代”的可能影响。

社民党的党章规定,如果党员加入其他政党就将被开除。虽然也禁止党员作为其他政党的候选人或支持其他政党的活动,但不会被立即开除。社民党就这一问题制定了决议,以便不仅开除“选举替代”的领导者,而且还将开除它的支持者。然而“选举替代”的成立证明这些措施于事无补。

社民党政府目前的改革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振德国经济实力的必要举措。之所以造成大量党员退党,支持率降低,主要在于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维护传统价值与现代化革新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被反对者指责为背离了社会公正的传统价值。这也是工会左翼人士从社民党分裂出去另立新党所提供的教训之一。

3. 地方选举失利:被迫提前大选

当社民党1998年取得联邦选举的胜利时,社民党在11个联邦州拥有执政权,基民盟只掌控着5个联邦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逆转。过去几年里,社民党在地方选举

中接连失利,在汉堡、下萨克森等5个州的议会选举中都输给反对党联盟党。

2005年5月20日,德国人口最多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举行了州议会选举。该州历来被认为是社民党的“红色堡垒”。结果,社民党在此次选举中再遭重挫,丧失了执政长达39年的大本营。这个选举结果在执政的社民党乃至德国政坛内部引发了一次强烈的政治地震。对社民党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惨败。社民党一年来失去大量选民、大片传统地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选民的利益受到哈茨改革的直接影响,所以他们不满意施罗德的改革。北威州选举失利,是选民们的不满由量变逐步积累终于达到质变的一个转折点,它对红绿联合政府的打击之大当不言自明。

2005年并不是德国的选举大年,但迄今的选举结果对社民党的打击却是巨大的。先是在2005年2月举行的石荷州选举中,社民党由于内部出了“叛徒”而意外失利,接着是北威州大本营的失守。这一连串的挫折令社民党不得不重新思考它的改革路线和党的思想纲领。施罗德认为,残酷的选举结果使得社民党继续执政的政治基础成为问题。他认为他的改革路线不能离开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在北威州选举结束之后不久,总理施罗德和社民党主席明特费林突然宣布,将原定于2006年举行的联邦选举提前到2005年秋天。

决定提前选举的原因首先在于社民党执政基础的丧失。目前,在德国州一级层面上已经没有红绿联盟执政的州议会。德国16个联邦州目前的执政情况为五个基民盟独立执政、四个基民盟和自民党联合执政、四个社民党与基民盟联合执政、两个社民党与民社党联合执政、一个社民党与自民党联合执政。德国联邦参议院共有69票,而反对党已经掌握了43票,虽然离所要求的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即46票还差3票,但社民党在此次选举中失去最后6张来自北威州的选票后,在参议院中已经不再拥有任何独自掌握的选票,所有其他选票都来自联合执政的联邦州。换句话说,联邦政府已经不能保证其政策方针在联邦参议院获得通过。社民党主席希望通过新的大选能够明确国内力量对比的基本关系,从而避免基民盟通过联邦参议院控制政府。

德国《基本法》禁止德国议会自行解散或自己决定提前选举,但如果议会否决了对总理的“信任案”,总理即可根据《基本法》的规定提请联邦总统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因此,施罗德于2005年7月1日向议会提出“信任案”,联邦议院以151票赞成、296票反对、148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否决了“信任案”。三周后,联邦总统科勒批准提前举行新一届国会选举。

社民党在北威州选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选民对“红绿联盟”政府的福利改革政策不满,而不仅仅是对北威州的地方政策不满。根据民意调查,社民党候选人的支持率领先于基民盟的候选人,但是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发挥作用。许多社民党的传统选民选择了沉默,抗议红绿联盟政府的改革措施。当基民盟动员了几乎100%的选民参加投票的时候,社民党的选民却有大约30%呆在家里,放弃了投票。这也是社民党在自己的传统地盘遭受重创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新大选将给社民党一次机会,促成党内的团结一致。因为一旦进入联邦议院的选战,就不再会有时间去进行党内的纷争。从这个角度说,新选举无异于“以退为进”,而且是能够带来机会的以退为进。新选举也将使联邦议院内的力量对比关系变得更加明确。

二、社民党为巩固执政地位所进行的反思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1. 继续深入开展关于新党纲的讨论

社民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但它在过去140年里所取得的成就,却愈来愈成为沉重的包袱。它所推行的福利改革政策触动了社民党基层党员及其支持者的敏感神经,遇到了难以想像的阻力。从工人阶级政党到新中间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传统选民基础的流失,新选民基础的动摇,不能不令社民党深刻反思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

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的背景下,社民党力求通过纲领政策的更新来适应社会的新变化。1999年以来,社民党展开了关于新党纲的全党大讨。社民党原定于2005年11月份在卡尔斯鲁厄党代会上通过新党纲。为此,社民党在前几年讨论的基础上,组织

了各种形式的准备活动,其中包括举办四次公开论。四次党纲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富裕——今天和明天;德国在欧洲和世界的作用;民主——参与、未来机遇、公正;核心——人。由于提前选举,新党纲的出台不得不推迟到明年。

社民党把讨论的主题归纳为13个,包括: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未来之路;国家和社会中的民主;团结互助社会中的人人平等;通过社会公正达到团结互助的社会;劳动和闲暇时间的未来;承担生态和社会责任的经济;共同安全下的和平;文化生活;欧洲;我们政策的基础;全球化;社会和经济数据等。

这场讨论被看做是提高社民党的吸引力的一种手段,也是统一思想、澄清认识的过程。社民党认为讨论党的纲领的过程比最终出台的新纲领更加重要。而且党纲讨论的参加者不限于德国社民党党员,还邀请了非党人士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党参加。

这几年艰难而痛苦的改革历程表明,社民党始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它一方面不想放弃“社会公正”这一社民党的核心理念,但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不得不牺牲民众的部分利益,因此被指责为背叛了社会民主主义的传统价值观。社民党似乎没有成功地在理想与现实这对矛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使自己的新的“社会公正”的理念付诸实施,又能使广大民众理解并接受改革。纵观社民党140余年的发展历程,这个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其实一直在进行着自我调整和改革。

2. 重提批判资本主义

2005年4月13日,在社民党党纲讨论的第三届论坛上,社民党主席明特费林发表演说,批评资本主义只顾赢利,忽视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观。由此,重新提出了批判资本主义的问题,得到社民党的一致支持,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明特费林举例说,德意志银行盈利20%,却要裁员6000人,以期赚取更多的收益。他认为资产阶级这种过度追逐利润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有些金融投资商们从不考虑人的价值,不考虑他们正在毁灭人的工作位置。他们不带名称,没有面孔,像蝗虫一般扑向企业,挖根蚕食,最后一走了之。”明特费林指出,“我们的批评正是针对那些国际资本强权,针对只顾暴利、全盘经济化的短视做法”,“国际化的尽全力的赢利战略从长远看损害我们的民主建制”,“对国家的怀疑是一条歧路。对国家的蔑视是一种危险。现代国家正是使民主理念成为可行的前提条件”。(注:Rede des SPD-Parteivorsitzenden Franz Müntefering auf dem 3. Programmforum der SPD“ Demokratie. Teilhabe,Zukunftschancen,Gerechtigkeit” am Mittwoch,dem 13. April 2005,Willy-Brandt-Haus,Berlin. )

明特费林的讲话在德国掀起了一场有关资本主义的大辩论。辩论中,有人认为明特费林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危害到了施罗德所推行的改革政策。党内左翼人士则大受鼓舞,坚定地站到了党主席的身边,摇旗呐喊地给予支持,希望能够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重塑社民党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形象。就连施罗德和以务实著称的经济部长克莱门特也对明特费林的讲话表示支持。

社民党在1959年通过《哥德斯堡纲领》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转变,从一个反资本主义体制的政党变成一个体制内的政党。之后的几十年间,社民党不再一如既往地批判资本主义,而更多地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寻求社会改良,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社民党此次重提批判资本主义,主要是由于德国公民对社民党执政的信赖程度一降再降,以致到了历史最低,这对社民党极其不利。施罗德推行的改革路线,始终得不到全党的一致支持,而那些改革中的失意者,恰恰是社民党多年以来的忠实支持者。明特费林希望通过重提国家的职能、批判资本主义的某种缺乏人性来实现全党的团结,而实现团结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发出向左拐的信号。在社民党的处境几近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这一举动似乎平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3. 提出新的竞选纲领:《信任德国》

社民党希望通过提前选举来避免党内纷争。事实上,社民党内的左翼人士在北威州选举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选后修改政治路线。是继续施罗德的改革路线,抑或重举批判资本主义的大旗?这是社民党面临的一个抉择。

2005年7月4日,社民党通过了题为《信任德国》的竞选纲领。纲领提出了将目前遭遇重重阻力的“2010规划”进行到底的口号。富人多交税,不动增值税,穷人加班继续免税,生孩子奖励父母费。这是社民党提出的几条重要举措。社民党左翼和工会称赞说,社民党又团结在施罗德周围了。这份被称之为选举宣言的纲领反映了党内左翼力量的要求,也基本得到了全党的支持,尤其是施罗德本人更是声称完全拥护,称之为凝聚全社会的执政纲领。在这个纲领中,社民党着重强调了社民党重视社会公正、重视家庭的一面,其主要内容包括:征收富人税——对于年收入超过25万欧元(已婚者50万欧元)的富人增收附加收入所得税,即税负从42%提高到45%;财政紧缩:依然执行稳固国家财政政策,但要与经济形势相适应,不应该危害经济增长。在经济复苏前,不再进一步紧缩财政;增值税——认为其他政党正在讨论的提高增值税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危害了经济复苏和提升内需;家庭促进——为因生育孩子而休“育婴假”的父母提供为期一年的、与收入脱钩的“父母费”;公民保险——高收入者,如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政客将被纳入保险范围。“全民保险”的保险金将同现行保险制度一样与收入挂钩,收入包括薪金、工资和退休金,资本收入(不包括租金)将来也要被纳入收入。私人保险将不会被取消,但会被要求接纳低收入者;劳资政策——为应对低工资,社民党首先推荐劳资谈判方法,但不排除以后采取法律手段。在推广越境劳工派遣法方面,社民党首先敦促劳资谈判双方,尽可能在各行业内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工资。如果达不成协议,社民党将通过立法途径规定最低工资。(注:Vertrauen in Deutschland,Das Wahlmanifest der SPD,www. kampagne. spd. de. )

竞选纲领主张给家庭以更多的国家支持,计划实行全民保险制度,对高收入者征收额外所得税。这些向社会中下层倾斜的社会与税收政策得到了社民党左翼和工会的支持,社民党内高层人士一致认为社民党靠这些政策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另外,社民党在涉及到工人权益的重要问题上不退让,比如不放松解雇保护。解雇保护是工人最重要的权益,社民党因坚持解雇保护而没有失去工会。所有的工会都没有支持新成立的“选举替代”,工会很看重社民党在维护解雇保护方面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工会虽然发动了上述大规模示威游行,但最终又同社民党重新站到一起的原因。

2005年9月18日,德国举了第16届联邦议院选举,社民党的得票率为34.2%;联盟党为35.2%,自民党为9.8%;左翼党为8.7%,绿党为8.1%。这一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与大选前所有民意测验机构的预测结果也大相径庭——反对党联盟党并没有获得选前似乎把握十足的绝对优势,社民党的支持率虽然略逊于联盟党,但却是虽败犹胜。

三、七年“红绿联盟”政府福利改革的是非功过

“红绿联盟”政府于2002年7月成立了负责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哈茨委员会,2002年11月成立了负责社会福利改革的吕鲁普委员会。2003年3月14日,施罗德在国会公布了全面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方案“2010规划”。但正如德国大部分经济学家所分析的那样,德国社会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危机之中,不是通过几项简单的改革措施就能解决的。

总的说来,在对待德国福利改革的问题上,大致有两种立场:一种是削弱国家职能,取消社会福利,这是联盟党和自民党的政策。它们试图废除解雇保护,废除劳资自治,提高增值税,征收大学学费,将团结互助的医疗保险体制改为人头税的模式。这一切都隐含在所谓的“新”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内;另一种是赞成积极的和强大的国家角色,赞成均衡的改革政策,即在经济效率、个人责任和社会福利之间寻找平衡。

与此相应,德国民众对于“红绿联盟”改革的评价也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派别:一派认为施罗德的改革还不够彻底,而反对党联盟党的主张是正确的,既要改革,就必须更加彻底,

只有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日子才会真正好过;另一派则不能接受对民众直接利益的损害,认为德国必须继续坚持社会福利路线。

“红绿联盟”就在这种纷纷扰扰中走过了七年,其间可谓历尽艰难困苦。尽管德国经济连年不景气,但也并非一团糟。如下表所示,通过几组数字的对比,可见“红绿联盟”执政以来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一斑。

德国著名哲学家生平汇总及德国的哲学渊源

德国盛产哲学家的原因 一、思维方式及民族特点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一丝不苟的民族。并且德国人具有“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开讲词中说过,德意志民族重视理性的思辨,而且不止关心那些对生活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而喜欢追求真理、灵魂的幸福,做形而上的思考,或许这就是德国成为“哲人的国度”的原因之一吧。 二、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国君主都希望有思想来帮助国家强大,鼓励思想家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大哲学家。正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样。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

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沈建张汉威 一、德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2007年,德国的人均GDP为4.63万美元。社会福利支出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25%,占GDP总额的1/3。养老金支出占整个社会福利支出的50%。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联邦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最早制定的《工人疾病保险法》距今已有125年的历史。以后又陆续不断补充完善创新了相关法律法规,1884年实行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养老金保险法》。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社会保险、社会赡养、社会救济和社会补贴在内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系健全、完备成熟、执行有序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养老保障是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主要依靠“法定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来实现。 法定养老保险是联邦政府的一种强制险。每一个雇员、企业、团体必须在法律规定下定期投保。投保项目包括:(1)退休金。(2)丧失劳动能力。(3)死亡。目前的缴费比例为雇员工资的19.9%(税前),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而当雇员收入低于某一限额时,则由雇主单独缴付。法定养老保险每年能获得占当年总支出20%的国家补贴。它采取“转移分摊原则”来进行收缴和支付,即在职雇员交纳的养老保险金用于支付退休雇员的养老金。领取数额是根据退休者退休时的工资和工龄计算,最高限额为退休时工资的75%。目前,退休雇员领取的法定养老金占工资比例平均为53%。 补充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均属于自愿性质的养老保险,后者主要适用于自由职业和手工业者,且都能获得国家补贴和制度上的保障。如德国政府规定,开办企业养老保险的雇主,有义务向担保机构养老保险基金会投保,以防止一旦企业破产,企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落空。目前,德国企业养老保险对劳动力的覆盖率已达到65%,补充养老保险占养老金支出的15%,成为养老保障制度中重要的补充部分。 德国养老保障制度还有另一大特色。除了从资金来源、支出分配上确立一套较为完整严密、具有前瞻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外,德国政府还从人文关怀、社会关爱、康残互助、全员护理的视角和现实需要出发,切实采取措施,认真着手解决养老保障制度中日益突出的“人力需求”矛盾。 首先,从个人消费支出上预留空间。从1995年开始,德国根据社会需求,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增加了一个新险种——护理保险。每月交纳的护理保险费为雇员工资的1.7%,由雇主和雇员各缴50%,并规定凡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必须同时参加护理保险。目前,德国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人口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德国法律规定,凡雇员加入法定医疗保险,其赡养人口则也视为同时加入。因此,德国的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几乎可以覆盖全社会的人群,有效地减轻了中低收入家庭在未来步入老龄阶段或遭遇病残时购买护理服务的经济负担,切实有效地保障了老年人和病残者应该享有的基本护理权利,体现了一种社会公平。 其次,适时推出一项叫做“储存个人服务时间”的制度。凡年满18岁的公民,均可利用公休或节假日义务到老年公寓、老人院和老年病康复中心提供各种护理服务,不拿报酬,但服务时间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前时期: 0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0814年1月28日查理曼帝国创立者查理大帝逝世 0936年2月2日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奠定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础 第一时期(962/911-1806)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 1356年1月10日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在纽伦堡颁布了黄金诏书1571年1月11日奥地利贵族开始享有宗教自由 1745年1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逝世 1793年1月23日俄、奥、普第二次瓜分波兰 1806-1871.1.18 1807年2月7日埃劳战役爆发 1815年1月13日英、法、奥签订《维也纳条约》 第二时期(1871.1.18-1918)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普鲁士) 1871.1.18-1899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建立 1900-1914 1900年1月4日罢工浪潮席卷欧洲 1908年1月13日中、英、德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1913年1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进攻计划的制定者施里芬去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915年1月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发起英德加里波利战役 1915年1月24日英军击沉德国“布柳彻”号战舰

1917年1月31日德宣布无限制潜艇战 1918-1935 1919年1月5日德国柏林工人总罢工并武装起义纳粹党成立 1919年1月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 1919年2月6日德国魏玛共和国建立 1920年1月16日协约国要求引渡德皇威廉二世,遭荷兰拒绝 1921年1月24日协约国就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举行会谈 1923年1月10日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德国鲁尔地区 1923年1月31日德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931年1月20日欧洲失业人数创记录-德国500万 1932年2月2日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召开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1934年1月1日德国实施优生法 1934年1月26日德国和波兰在柏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5-1939.9.1 1935年1月13日萨尔公民投票赞成重新并入德国 1936年1月17日德国纳粹戈培尔要求扩张殖民地 1936年2月6日冬奥会开幕希特勒致词 第三时期(1939.9.1-1945.5.20)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1月16日希特勒取消原定的西线进攻计划 1942年1月20日纳粹确定处理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种族灭绝 1943年1月30日英美空军袭击柏林

各国福利比较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社会福利服务事业

儿童津贴 对抚养学龄前的儿童的养育者来说,如果上一年的年收未达到一定水平的话,可以申请领取“儿童津贴”。但,如果是外国人的话,除了必须提前办好外国人的登录手续以外,还要根据居留资格的种类及居留期间来定是否能领取该津贴。如希望领取该儿童津贴的话,请务必去办理外国人登录的所属市町村的担当课(系)办理申请。另外,儿童津贴是从办理申请的次月至孩子就学前之间支付的津贴。详细情况,可向下列所示的有关部门咨询。 ☆儿童津贴的咨询电话☆ 斐川町役场 健康福祉课 福祉系 (0853)73-9111 受理时间:星期一~五 8:30~17:00(除节日及年末年始休息日以外) 儿童抚养津贴 对由于父亲的死亡或双亲的离婚而又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未满18岁的孩子的养育者来说,如果上一年的年收未达到一定水平的话,可以申请领取“儿童抚养津贴”。但,如果是外国人的话,除了必须提前办好外国人的登录手续以外,还要根据居留资格的种类及居留期间来决定是否能领取该津贴。至于领取儿童抚养津贴额的多少,也将根据抚养人数来决定。如希望领取该儿童抚养津贴的话,请务必去办理外国人登录的所属市町村的担当课(系)办理申请。儿童抚养津贴的支付,是到孩子年满18岁以后初次的3月31日为止。但,如符合可以领取儿童抚养津贴的条件,而过了5年却还没有办理该申请的话,就不能再领取该津贴。 ☆儿童抚养津贴的咨询电话☆ 斐川町役场 健康福祉课 福祉系 (0853)73-9111 受理时间:星期一~五 8:30~17:00(除节日及年末年始休息日以外) 儿童相谈所 在育儿的最初,也许有许多有关孩子的问题想要进行相谈。那么,在如下所示的场所,也许能满足你的要求。在这些相谈所孩子的双亲、家属、保育所、学校的老师、邻居、以及孩子本人,都可以去相谈。费用是免费的。另外,关于相谈内容也有严格的保密规定,请放心地去相谈。相谈的方法有电话、面谈、访问等。 儿童教育相谈处的名称 所在地 电话/传真号码 管辖地区 中央儿童相谈所 〒690-0823 松江市西川津町309-1 TEL (0852)21-3168 FAX (0852)21-3163 松江市、安来市、八束郡、 能义郡、隐歧郡 出云儿童相谈所 〒693-0051 出云市小山町70 TEL (0853)21-0007 FAX (0853)21-0047 出云市、平田市、簸川郡、 大原郡、仁多郡、饭石郡 浜田儿童相谈所 〒697-0023 浜田市长泽町1428-6 TEL (0855)22-0178 FAX (0855)22-2319 浜田市、大田市、江津市、 迩摩郡、邑智郡、那贺郡 益田儿童相谈所 〒698-0041 益田市高津町イ2561-2 TEL (0856)22-0083 FAX (0856)22-0075 益田市、美浓郡、鹿足郡

德国人的福利待遇

德国的经济被定义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经济之一,其国民享受的社会保障足可傲视全球。例如,德国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禁止节假日休息日上班、只能加工资不能减工资... ...作为苦苦挣扎在底层的九哥,对此第一反应是:这是神马福利?!第二反应是:这该令多少中国人躲在角落里黯然落泪? 1、禁止节假日休息日上班 第一是改善受福利者的地位,首先,在劳动保护政策方面,国家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让18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节假日上班,禁止让孕妇在产前六周,产后八周上班,除每周休息两天以外,每个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带薪休假。 德国人严格遵循节假日不上班的规定,到了礼拜天,连商店都关门了,商店的服务员说,我是人,我也要休息,要尊重我的人权。 2、德国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 德国人现在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而是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德国现在的情况是,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数是这么算的:双休日102天,再加40多天的带薪假,还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再休20多天。 在德国,一旦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则由政府先支付给员工。企业欠员工多少钱,政府就给职工多少钱,先让职工回家,接下来的事就变成了政府最后一次工资,和违法企业之间的事。德国政府先出动警察局、检察院介入欠薪事件。 3、企业欠薪政府先还 4、德国劳动局为工人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德国还成立了由工会、雇主协会和国家公务员代表各占1/3的各级劳动局,负责向工人介绍劳动岗位,提供职业咨询,促进职工教育,组织进修和改行培训,在改行培训期间,劳动局要为进修和改行培训的工人提供无息无偿的补助、信贷、生活费。一句话,德国的劳动局不是一个只收钱不干活的摆设,而是真正为职工服务的组织。 5、夫妻分居也有补助 假如夫妻不在一个城市里面工作,丈夫为了去另一个城市读进修学校而跟妻子分居,如此国家要给钱的。另外,工人回家探亲,路费由劳动局支付。假如工人不想两地分居,要妻子搬过来,全家都搬过来,那么,行李搬运的费用也由劳动局支付。 6、工资只加不减 在德国,工人工资的变动只能做出有利于工人的决定,即只能加工资,不能减工资,即使企业倒台了都不能减。假如企业真的破产,那么最后一次工资就由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德文:SozialdemokratischeParteiDeutschlands;简写为SPD;简称社民党)是德国现存的最古老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党之一。始建于1863年,是德国两大社会政党之一。社民党来源于工人运动,起初更加明确社会主义性质(现在依然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党);在保持致力于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它接受了一些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现任主席西格玛尔·加布里尔,副主席奥拉夫·朔尔茨。 总述 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前身为1863年5月23日于莱比锡创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1869年8月,社会民主工人党成立。1875年5月前两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党,并于1891年10月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1878-1890年间遭俾斯麦禁止,一次大战期间则严重分裂。至二战时则转为地下组织。二战后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社会民主党代表于汉诺威召开党代表大会,宣布重建社民党,并沿用1925年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海德堡纲领。1959年制定哥德斯堡纲领,扬弃了马克思主义,改为主张社会市场经济。1966年,社民党与基民盟合组大联合政府。一直到1969年联邦众议院大选才与自由民主党结盟击败基民/基社盟首度取得执政权,由勃兰特(WillyBrandt)出任总理。1982年基民联盟再度对社会民主党籍总理施密特(HelmutSchmidt)提出建设性不信任案,施密特因此下台,基民盟科尔获选为新任联邦总理。1998年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结盟,击败了持续执政17年的基民盟,施罗德(GerhardSchroder)出任联邦总理;至2005年社会民主党接连在各邦议会选举失利,施罗德向联邦众议院提出信任案未通过,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重新选举后以些微差距败给基民盟,经协商后与基民/基社盟共组大联合政府。1869年,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爱森纳赫派)创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SDAP),并在1875年5月两党在马克思的调和下,合并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合(ADAV),完成整合成为今天的社民党。因为德国社会民主党赞成革命反对君主立宪,俾斯麦宣布该党非法,但是1892年又被恢复合法地位。 反法历程 德国社会民主党没有准确的建党时间,一般认为全德工人联合会(ADA V:德语:AllgemeinenDeutschenArbeitervereins,建立于1863年5月23日,莱比锡)的建立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的标志。有时,1875年5月22日到27日,全德工人协会(ADA V)和社会民主工党(SDAP,SozialdemokratischenArbeiterpartei,由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爱森纳赫派)于1869年建立于爱森纳赫)合并成德国社会工人党(SAP,SozialistischenArbeiterparteiDeutschlands)也被认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的标志。由于1890年秋天开始实施的反社会主义法,德国社会工人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一年后,在艾尔福特通过了艾尔福特宣言(德文:ParteitaginErfurt)。由卡尔·考茨基(KarlKautsky)和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Bernstein)撰写的党纲拒绝了改革主义,并且向马克思主义倾斜。 早期的Spd经常站在工会一边,并且和19世纪欧洲大多数社会主义党派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一样,墨守成规的引导着马克思主义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德华·伯恩斯坦发表了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以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占主流的革命理论。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一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贯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本质上,他的理论认为:在德国可以通过一次民主的,合法的选举,进行一次政府更替,从而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变革。 这个历史性的社会民主主义变革(遭到帝国首相俾斯麦(OttovonBismarcks)强烈反对和镇压,见反社会主义法(德文:Sozialistengesetze))导致的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党派结构的高速发展,并拥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在此期间,被认为是国家力量带言人的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AlfredGrafvonWaldersee)多次要求对社会民主人士进行暴力镇压。但是,庞大

关于积极探索社会福利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机制

关于积极探索社会福利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机制 在我国,社会福利务的供给、管理与促机制也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会的变迁而发生着刻的变革,其基本趋势是由原的政府包办+不干预模式逐步新的社会福利服务式转换。在迈向市经济的过程中,政府面临着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建立健全社会福利障体系,以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的课,又面临着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中,探索和建构新型的会福利服务供给模式的挑。 一、培育多元化的会福利服务供给主体 般说来,政府部门、公立社会服务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力量。性质上,他们三者有着明确界定,政府部门侧于根据社会福利的需求确定福利投入,分配福利资源制定相关的福利政策;而社福利组织,无论是公的,还是志愿的,更多的是直接向公众的服务。在承的社会福利服务的职责,前者的相当一部分职不断向后者转化,这不仅是更面满足社会福利需求的一种客观要,也是福利服务社会化发的进步趋势。社会福利社会化虽然意味着政可以在服务具体递送方面发挥间组织的积极作用,但这做并不是没有条件的,一是会上已经有相应的组织或构可以承接政府退后的社会功能,不至于政府退出了却没有相应的组织或机构可以承起政府原有的职责与功,导致社会不必要混乱与无序;二是政府对这些接政府功能的组织与机能够进行有效地监管和评估。 根据美著名社会学家詹姆斯·米基利对社会福主要制度安排的描述,民间组织与社会福利服务提供的路径选主要有:

第一,非正式的社福利服务提供。非正式的社福利制度,包括个人、庭、邻里和社区为增进社会福,履行文化和道德责任所担的各种活动,例如个帮助和照料家庭成员的活动,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的活动,社区这个方面的集体努力等等。它是一由家人、亲戚、朋友邻居、社区内志愿者社区领袖、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正式网络提供。非正式的或者非专业的、民间的自我服务,旨在社区内有需要的人供福利服务的非正式制度,也称为“由社区照顾”的社区福利服务度。在非正式的社福利制度中,民间组织主要是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如向社区参与自我服务的人员提供专业服务指导和培训,为非正社会福利服务提供部分资金物质帮助,鼓励生活在社区内本机构成员业余参与非正式社会利服务等。 第二,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提供。在界各国,各种社会福利服务通常以社区为单元来组织,并最终落到生活在社区中有需要的人。因此,正式的社会利服务也就是正式的区福利服务。具体地,间组织介入正式的社福利服务提供的方式通过“区内照顾”来进行的。所谓“社区内照”,就是指为了避免去大型照顾机构那种冷漠、没有人味和与世隔绝的、程式化的机构化的专业照顾带来的负面应,由政府及非政府的服务机构在区里建立小型的、业的服务机构,发展以社区基础的治疗与服务设施、技术和计,使所提供的福利务更贴近人们的正生活和真实需求,如建立社区活动心、老人之家、青少年之家、日照顾中心等,为老、残疾人、不需住院治的精神病、慢性病患者、越轨行为的青少年及父母无照顾的儿童提供照顾、治疗和教等方面的服务。这是民间

德国福利住房与住房补贴

德国福利住房与住房补贴 日期:2013-03-23 (易贤网)福利住房是由国家出资为多子女家庭、残疾人、老年人和低收入的公民建造的。由于福利公寓楼是公共建筑公司从国家取得优惠贷款建成的,因此,它必须承担房租优惠的义务。 在德国,无力支付自由住房市场上高房租的低收入者多住在房租优惠的福利住房中。在德国西部有16%的租用住宅是福利住房。同时,联邦政府为改善德国东部居民的住房条件,自90年代以来每年都拨巨款在此建造福利住宅,其中,1994年拨款约10亿马克。此后几年,联邦政府不断增加投资建立福利住宅,以缓解西部人口密集地区和东部住房状况。 在德国,大学生公寓也是在得到国家巨额补贴下建造的。大学生公寓楼的条件很令大学生们满意,一间10一12平方米的单间,内有洗脸池、衣柜、书桌、书架、床和被褥及一两把椅子。公寓楼中有24小时供热水的淋浴室,公共厨房中有电炉、烤箱、冰箱、碗橱及餐桌等,楼下地下室是洗衣房,投币大滚筒洗衣机随时供学生洗衣之用。每个住户都有自己各自的信箱,公寓俱乐部为读书疲倦的学生提供了锻炼、娱乐的场所。这样一间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的房租每月在200马克以下,只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因此,学生公寓是德国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首选的住所,只可惜僧多粥少,仅有1/10的学生有此运气。大部分学生在求学的同时,还要为寻找一处适合自己的避风港而四处奔波。 德国长期实行以居住导向的住房制度设计,并以法律形式保障。德国政府始终把房地产业看作是国家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过多地强调其“支柱产业”的地位。

1、德国房价合理,房价收入比偏低,保持了长期稳定的房价,在全球“独善其身”。1970-2015年,德国新建住房名义价格指数增加90%,扣除通胀的实际价格下跌11.3%,实际房价收入比下跌62%。十次危机九次地产,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球各国普遍受诱惑刺激房地产泡沫,而泡沫崩溃又带来沉重代价,唯有德国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和危机。 2、德国长期实行以居住导向的住房制度设计,并以法律形式保障。德国政府始终把房地产业看作是国家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过多地强调其“支柱产业”的地位。政府重视发展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的汽车、电子、机械制造和化工等产业,成就“德国制造”。德国的《住房建设法》、《住房补助金法》、《住房租赁法》和《私人住房补助金法》分别为社会保障住房供给、中低收入房租补贴、租赁市场规范和私有住房提供了法律框架,被称为德国住房政策的“四大支柱”。 3、充足稳定的住房供给,规范发达的租赁市场,住房拥有率低、租房比例高。经过战后重建,到1978年,平均每户家庭有1.21套住房,长期的住房紧张问题得到缓解。德国政府大力推动廉价住房建设,同时支持建设福利性公共住房建设,政府根据家庭人口、收入、房租给予居民房租补贴,确保每个家庭有足够的租房支付能力,86%的德国人可以享受不同额度的租房补贴。保护承租者的租赁市场,《租房法》规定房租涨幅不能超过合理租金的20%,否则房东就构成违法行为,房客可以向法庭起诉;如果超过50%,就构成犯罪。住房拥有率较低,租房比例较高,德国的住房拥有率平均一直在40%多,有一半多的家庭均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 4、合理稳定的住房投资回报率,严厉遏制投机性需求和开发商暴利行为。德国住房市场具有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率,长期稳定在4%-5%之间。德国先后出台了多项严厉遏制住房投资投机性需求和开发商获取暴利行为的政策。在住房交易中,若未满10年出售,需缴纳25%的资本利得税。如果开发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20%,购房者就可以向法庭起诉。如果超过50%,就定性为“获取暴利”,开发商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最高三年徒刑的严厉惩罚。 5、德国的城市体系是多核心且均衡发展。据2006年德国官方数据显示,德国有11个城市群,人口占比71.98%,GDP占比73.14%。德国城市可以均衡化发展很大程度来自不

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概述 xiaowugui

第一节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概述 一、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基本概念 1、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社会救助) 2、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定义(课本P324) 所谓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社会福利服务的内容? 3、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性 A、当代各国的福利性服务政策行动主要是基于商业化服务的不足而设立的,而商业化服务可能会使一些困难家庭难以获得最基本的服务。 B、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为人们共同需要的服务项目也不宜通过使用者个人付费的商业化方式来提供。 C、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服务活动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整合,这些服务不宜采用商业化服务。 综上所述: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维持社会生活的有序和促进社会整合、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低收入者)满足最基本的服务需求,就需要政府和其他

公共组织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福利性服务。 二、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特征 1、社会福利服务的首要特征是其福利性 所谓“福利性”,是指按照非商业性的原则和方式来提供的服务,与“商业化”相对。 2、社会福利服务一般是指针对个人的社会服务 3、社会服务与社会救济是既相关又不同的服务 针对以上各点应作解释 三、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基本内容 1、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 在当代各国,政府、企业和各类民间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居民或员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便民利民服务。 2、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的服务需求,这些共同的服务需求可以以“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满足。 3、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在各个社会中政府或其他组织都有一些针对特殊困难者(主要包括贫困者、老年人、残疾人、残疾儿童以及其他一些在生活中具有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的个人和家庭)的福利性服务。 四、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异同(应该分析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救济的异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_以德国为例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 以德国为例 冯英华 戴启秀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国家职能的影响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各学派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衰弱理论指出,全球化对主权国家职能的削弱主要表现在安全、货币、福利三方面。本文以主权国家的福利职能为切入点,以德国社会福利制度所受的挑战为例,阐述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冲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职能 福利制度 社会公正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5)03006672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职能 面对经济全球化,虽然学者们对其所下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就其一般特征而言,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各种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配置,包括生产、技术、金融、贸易全球化等,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见证了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张,市场力量支配着经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方面,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之一,资本全球化更意味着资本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面对日益强大的全球市场,国家的职能似乎日益弱化,国家销蚀之声四起。[1] 首先,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与日俱增,经济问题成为国内和国际诸多关系的焦点,经济利益已经变得如此重要,以至国家的政治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蜕变为经济职能的一部分。[2]其次,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跨国流动性的增强。参与全球化的目的是吸引资金的流入,而就国民经济来说,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现实。面对这一现实,国家能做的只是保持预算平衡、放松经济管制、开放贸易和投资、维持货币稳定,而其他的决策则由资本本身完成,国家无法控制。也就是说,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履行其经济职能的能力在弱化。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权力的不断丧失。由于资本的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依存性和一体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行为的可能性在减小。表面上,利率和汇率仍然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状况加以控制,但如果某个国家擅自降低利率,资本就会立刻从该国流向那些可能提供高收益的国家。财政政策的自由度也明显减小,并很难成为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的经常性手段。至于产业政策,它有悖于市场的竞争性要求,往往被认为是妨碍市场竞争的,从而受到市场的反对。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行动中,它们不

德国政党和政党制度

德国政党和政党制度 前言:政党制度通常指有关政体的制度,即政权的组织形式。广义指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 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管理形式以及政党、选举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制度。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关键词:德国政治制度议会共和制 正文: 一、政治制度的基础 德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于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西德以及后来统一的联邦德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一部治国大法。《基本法》第20条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国家和福利国家。 二、德国的政党制度 1、联邦德国政党的法律地位 《基本法》认识到,在议会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国家的政治意志,政党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居间者”,公开承认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党宪法化、合法化。1967年7月,联邦德国第一部试图解决政党政治的问题的法律——《政党法》终于在联邦议员获得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目的是贯彻《基本法》第21条对政党规范的精神,对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政党使命以及党员的义务作了规定,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 2、联邦德国的主要政党 联邦议院中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或CDU、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或CSU、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或SPD、自由民主党简称自由党或FDP、绿党-联盟90简称绿党、右翼党简称LNK。联邦议院外的政党:德国民族民主党(NPD)、共和党(REP)、德国人民联盟(DVU) 3、德国的多党制 德国实行的是多党制,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多个政党单独或者联合执政,而1949年至1998年,德国历届政府均为联合政府。绿党和民社党的崛起使联邦议员出现五党并存的局面,尽管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大三他们与第三党结盟的选择范围由此扩大了。 三、德国的选举制度 1、法律依据 德国实行三级选举制,即地方选举、州议会选举和联邦议会选举。按《基本法》39条规定,联邦议院每四年选举一次,一般在秋季举行新的选举最早在联邦议院任期满46个月之后,最迟满48个月之后进行。发生联邦议院被解散的情况时,新的选举应在解散后60日内进行。选举出新的联邦议院后,最迟不得超过选举后30日召集会议。 而《基本法》仅对选举制度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选举原则、选举程序和选举机构等实施细则则由《联邦选举法》具体规定。 2、选举原则 《基本法》38条第一款规定了选举的五项原则:德国联邦议院的议员由普遍、直接、自由、

论德国福利国家

论德国福利国家——社会市场经济和社会差距 我想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这市场经济的实行还得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惨败,被分成两德。当时联邦德国第一任经济部长、后又曾担任联邦总理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德国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战后经济复苏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经济模式的运行模式是通过提高消费者机会、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按劳分配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来使市场中的各种力量自由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它限制市场力量的过分积累,即这种模式在主张市场有序竞争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 说道福利,我想德国是西方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按照救济法,所有无力自助并无法从其他方面获助者都有资格领取社会救济金来维持生活。失业者还可得到相当于工资三分之二的失业救济。、德国在子女补助方面压实慷慨解囊,其出售阔绰的程度也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为了减轻教育和培养子女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德政府颁布了《联邦子女补助金法》。每个有抚养义务者都可得到子女补贴,补贴从孩子出生发放到18岁,如上学和接受职业培训则发至27岁。收入低于一定限度的家庭,每个孩子还可得到24个月、每月数百欧元的抚养费。网上有人算了一下,一个有3个孩子的失业家庭每月领到的各种救济、租房补贴等可达到2500欧元甚至更高,相当于一个高级工程师的月纯收入。这样看来还不如不去工作等国家养活呢。 这不利于人们积极找工作,易培养好吃懒做靠国家吃饭的人。试想一下,如果工作的人跟没有工作的人月收入一样,那谁还乐意自己辛苦的工作啊,在家享受就好了。所以说高福利不利于提高人们积极性,其实间接也阻碍了社会发展。而且高福利的来源毕竟是高税收,本来上班族辛苦挣钱就不容易,还得交税养活不工作的人,这样久而久之难免社会不会发生动乱。 德国税收制度繁琐复杂,税率之高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虽然从今年开始,德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6000多欧元提高到近8000欧元,最低税率由25.9%降为15%,最高税率从53%降到42%,但这仍然处于高水平。

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社区照顾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启示 班级: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姓名:卫欣然学号:0907111070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发达的福利国家,同时也是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英国家庭的养老功能已明显衰退,法律不再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而老年人也普遍认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在英国将近80%的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同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解决老年人问题只能走社会养老的道路。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就推行“住院式照顾”模式,即政府兴办大型福利院舍,同时花钱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这种照顾方式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引起了某些人权主义者的批评。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英国政府从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的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也就是不让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在老年人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不足部分由政府开支。 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这样使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时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 老年人公寓,是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老年人公寓由二居室组成,生活设施齐全。公寓内还设有“生命线”,一旦老年人感到不适,只要拉动生命线就可获得救助。老年人公寓收费低廉,但数量有限。 托老所,包括暂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暂托所,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最长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而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年人院,即分散在各个社区中的小型院舍。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政府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为帮助老年人能在家独立生活,地方政府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政府对超过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的纳税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还有家庭护士上门为老年人护理、换药、洗澡等。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德国国情

一.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二.德国人口

三.德国地理 四.国家体制篇 【基本法(Das Grundgesetz)】 联邦德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系临时宪法。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后,在全德生效并沿用至今。 基本法规定了联邦德国国家制度的五项原则:联邦制、共和制、民主制、法治制、社会福利制。 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联邦制国家和社会国家。 【政体】 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议会(Das Parlament)由联邦议院(Bundestag)和联邦参议院(Bundesrat)组成。联邦议院即为联邦德国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联邦议院的任务是立法、选举联邦总理以及监督政府。 【联邦参议院(Bundestag)】

在联邦参议院中,席位数量是根据各州人数的多寡来计算的,每州在联邦参议院中的席位3—6个不等,人口较多的州有6个席位。 在联邦参议院中采取的是所有联邦州参与的席位分配方式,而联邦议院中的反对党往往是一些州的执政党。因此,在联邦参议院中,反对党的席位有时会超过执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监督机构。 联邦参议院议员是由16个州的州政府委派和指定的。他们都是州政府的人员,分别代表各州的利益,并按照州政府的指示办事。 【选举(Wahlen)】 德国采用双重选举制度,选民必须投两次票。第一轮由选民直接选出选区内的一名议员,第二轮各政党在联邦各州提出本党议员候选人名单,选民不是投票给候选人,而是投给候选人所属的某一政党。 联邦德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4年选举一次联邦议院。实行普遍、直接和自由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联邦总统(Bundespr?sident)】 联邦德国总统是国家元首,由联邦大会(Bundesversammlung)选举产生。联邦大会的唯一任务是选举联邦总统,它是由联邦议院的全体成员和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大会召集人是联邦议院院长。总统无实权,任期5年,可以连任但只限一次。总统可以宣布新的法律生效,向议院推荐总理候选人,在联邦总理的建议下罢免政府部长。 【联邦政府(Bundesregierung)】 基本法第62条规定,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任期4年,直接对议会负责。联邦政府是德国最高行政机构。 德国政府机构实施的是一种三级管理模式,分为联邦共和国、各个联邦州和乡镇三级。其中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行政自治单位是乡(镇)。 【政党知识】 CDU(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基民盟 主要执政党,现任主席安格拉?默克尔。成立于1946年,是德国最强大的党派。 CSU(Christlich-Soziale Union) 基社盟 执政党,1945年后成立,只在巴伐利亚设立组织并长期执政。在议会中与CDU组成议会党团(Fraktion) SPD(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德国社会民主党 执政党,成立于1946年,是德国传统政党,人数上是第二大党,与工会联系密切。上述三个政党的主要成员为雇主、公务员和职员。 FDP(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 自民党 在野党,1948年与自由国家联盟联合为FDP,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与FDP联合才能获胜组成联合政府(Koalitionsregierung) Die Grünen 绿党 在野党,1980年成立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致力于环保。由德国东部的联盟90∕绿党和西部的绿党合并而成。 Die Linke 左党 在野党,于2007年有民主社会主义当(民社党)和劳动、社会公正选举党合并组成。 【群众性组织】 德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德国工会联合会(Gewerkschaftsorganisation) 德国最大的雇主组织——德国雇主协会联邦联合会(Arbeitgeberverb?nd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